第一篇:三平精神征文
做平凡的螺丝钉
——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
不因时代的潮流而褪色,不因生活的安乐而平淡,不因社会的发展而遗失,从1963年到2012年这段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岁月里,雷锋精神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整整50个冬夏春秋。
50年精神淬炼,50年历史传承,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呼唤,时代强音,推动着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去奉献。
干一行,爱一行,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那颗平凡却又褶褶闪光的螺丝钉,已经成为雷锋身上闪闪发亮的光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的精神,国人崇尚世人传承。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2010年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何尝不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何尝不是河南人质朴、大爱、奉献等精神风貌的完美展现? 又何尝不是河南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 加强品质修养,提高思想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早已经成为“三平精神”的精华所在和内在要求,成为河南人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至强之音。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河南省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如孙阳吉、王生英、孙晨,他们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在平凡岗位上 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他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贴学生,关爱学生;
他们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彰显了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2010年也是感动人物迭出的一年,那一年,他,30岁,在最美丽的青春季节陨落,他,用生命的真谛诠释奉献的永恒,他,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换来桃李芬芳,他,最终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他用 无声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风貌。难以忘记他在深夜巡查校园的瘦小背影,难以忘记他在三尺讲台上抑扬顿挫的雄浑声音,更难以忘记他在患白血病后乐观开朗的心态,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他教育我们人当立志,报效祖国,他就是我的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三平精神”,他,值得我一生去敬重,一生去学习。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能做的就是:
永不懈怠,发奋学习,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善待别人,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享受平凡,学习雷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实践“三平精神”,做一个平凡的螺丝钉!
第二篇:“三平精神”征文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论文
庙李小学王梦雯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中原人民性格特征和河南优秀文化的精炼概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三平精神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密切联系和重大意义。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每天所面对的工作,一方面,再也没有比这更具体和琐碎的事情了,而另一方面,作为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追求了。因为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想在上面画上什么,刻上什么,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在是太大了,而孩子又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所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深知,在这看似平凡事情的背后,有着伟大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我们千千万万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每个教师的原动力。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我们的追求是伟大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静,但我们的热情是强烈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平淡淡,但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三平教师”,就在今天。
学习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又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工作。培 1
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情怀是我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而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切实可行和意义重大的。中国儒家经典《礼记》提出:“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意思是说,人的标准就是懂得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孔子的“三十而立”,其实就是“立于礼”。也就是说,孔子三十岁已经懂得当时社会上所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即道德仪规范。我们平日所说的在不同场合应表现自己的不同行为特征,面对不同身份的人要表现自己不同的状态,都是这个意思。可以说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人需要终生修炼的必修课,更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孔子曾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子贡也曾请教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穷而不去谄媚别人,富有而不流于骄傲,老师认为这样的人怎样?这两句话正好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孔子的回答是:“这可以了,不过还不够,还可以更好。”那就是:“贫而乐道,富而好道德”。即是说一个人即使处在贫困中而依然快乐学道,富裕之后更要讲究道德,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其实,学道学的依然是“道德”。
儒家认为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动物身上那些不好的习性,其实人身上也有。比如贪婪、残暴、斗争等。所以,儒家认为人性不能放纵,人是万物的灵长,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情有一种理性的把握。这种“理性的把握”就是“道德”的发源。
既然人性是要靠理性把握的,那要把握到什么程度呢?儒家认为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人要保持一种性情,要不偏不倚,既不偏激,也不消沉才对。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性”就是天赋予你的生命的喜怒哀乐之性。《中庸》接着说“率性之谓道”,“率”就是沿着,沿着人性去治理他。任何人不可能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人性就是不偏不倚的,更不可能一辈子不偏不倚。所以人性需要修正,这个修正就是教育,所以《中庸》又说“修道之谓教”。那么拿什么来教呢?就是拿“道德”来教。“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明人伦”,所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一个人,就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在这五个方面做到极致也就符合圣人或君子的标准了。可以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道德”二字。总而言之,儒家认为,“道德”是做人的一个根本。就连儒家所讲的“仁”其实就是“道德”的内化,也就是说,“仁”和“道德”是一体的两面。儒家讲“仁”是要仁者爱人,内心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有仁者爱人之心的人之外在表现一定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内仁外道德”构成儒家理想人格特征。
由此可得知,道德是人的灵魂,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主要标志。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高尚的师德来为人之典范。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和国家把无限的厚望寄托在了教师身上。教师,代表了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偏重于智育,育人偏重于德育,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
直接关系到其社会价值的高低。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自己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给别人,所以师德就成为一个老师能否教好学生的一个精神动力。
我国汉代的杨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这里所说的模范主要是道德模范,老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成为多数人的表率。
唐代的韩愈进一步对教师的职责作了精辟的描述和评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道德教育,“授业”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解惑”是启发教学。“传道”又是老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这也表明了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前苏联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可以说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特别是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及时有效且影响面很广,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做一名高尚道德的人,成为社会文明前进的推动
者中的一份子;做一名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三平精神”的提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工作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以仁义为友,以道德为师”道德情感状态。做一个工作在第一线,脚踏实地,但是能够心怀天下,放眼未来的小学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近期我学习三平精神的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2010-9-25
第三篇:三平精神征文
学雷锋 践三平
——新科中的“三平”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非常惭愧,在接到征文前我竟不知道什么是“三平”精神。三平精神就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是相辅相成。雷锋,是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人。近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起他的名字总会肃然起敬。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雷锋已不只是对50年前那些好人好事的简单模仿,也不能用“不计报酬、忘我奉献”的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那么,今天,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雷锋?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活雷锋,例如外国语学院英语111班的刘小朋。然而,为何事情发生后过了好几天,刘小朋见义勇为的事迹才被大家所知。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秀金说出了其中缘由,“救人后,刘小朋同学一直没说,直到学院组织学雷锋征文比赛时,好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叙述了这件事,这件好人好事才浮出水面。他平常默默无闻,但关键时刻显身手,一点都不含糊。”他也是我们新科活雷锋,他用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
9月15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正式开始了迎接新生的工作。校园里就到处都是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学生干部,服务台、咨询台、家长休息区等各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展。尽管人潮汹涌,但迎新现场却不见一丝慌乱。团委、学生会、志愿者等服务人员早在天不亮就准备就绪,等候新生的到来。在服务台,核查资料、分配班级、缴费、发放餐卡、安全提示等工作井然有序,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也极其高涨,每当有校车开进校园,迎新队员就开始了忙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管新生的行李有多大、有多重,志愿者都毫无怨言。这些志愿者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他们用行动解释了“三平”精神,他们是我们新科的榜样。
只要我们用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活雷锋,因为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大到救人生命,小到捡起一个果皮,我感觉我们新科的师生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因为我感到我们新科的十二号楼的环境非常干净,还有在我们吃饭同学们都自觉排队,吃过后还都自觉放好碗筷。但也有的同学有待于改善,没把饭吃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涵养,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我们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落实到小事上;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做新科雷锋标兵。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前几年省委书记卢展工所倡导的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民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最好概括。“三平”精神与雷锋精神相辅相成,既是对雷
锋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雷锋精神在河南人身上的一种具体体现,更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近50年来,几代人之所以一直认可雷锋,就在于雷锋把我们最珍视的核心价值落实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日常心态和行为之中去。人生在世,仔细想一想,其实无非就是学会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集体的关系,而雷锋恰恰处理好了这些问题。
雷锋精神不是无源之水,在新科一直都有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普通而平凡,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普通人身上的这种精神在维持着、体现着我们社会的温情和文明程度。虽说已时过境迁,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依然愿意把社会的价值呼唤、时代的道德理想赋予雷锋精神这个载体。雷锋精神与其说是系于雷锋一人,不如说是我们国家从古到今薪火相传的精神谱系。
机制五班 普帅帅
第四篇:三平精神
三平精神
2010年3月3日下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卢展工在听了大家的介绍后,动情地说,正是由于你们这些在外面的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凭借自己善良的心灵、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毅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树立了我们河南人在外的良好形象。大家的经历和发言,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有追求就有创造,有激情就有梦想,有责任就能树立形象,我们中原崛起很需要这种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把学习“三平”精神贯穿于全省师德师风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
河南省开展“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
一、“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中原崛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对广大教师而言,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为实现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静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孙阳吉、王生英、孙晨等一个个先进人物就是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树立起了河南教师的光荣伟大形象,他们身上凝聚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显出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中原崛起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师德建设,努力建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品德高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宏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和形式,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学习“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努力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鼓励广大教师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激发广大教师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五篇:学“三平精神 做三平教师”师德征文
学“三平精神 做三平教师”师德征文
做有追求、有激情、有责任感的教师 三平精神是指‚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卢展工说‚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种崇高就是体现在‘三平精神’之中‛。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三平精神‛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求。
一、做有追求的教师——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从许昌师范学校毕业,带着满腔热情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此,我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多年来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走进教育队伍,面对全新的事业,我由陌生到熟悉,由理解到喜欢,由喜欢到爱,一步一步走过来,这种爱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一句口号。我爱教育,既爱她的创新挑战,爱她的刚直不阿,也爱她奔波劳碌,爱她的清苦寂寞。参教10年来,我始终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平凡之中孕育伟大追求,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教师的崇高与伟大。
二、做有激情的教师————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面对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的平静生活,作为教师,职业劳动反复的特点决定了生活的平静,决定了我们每天都要在平静的教书育人的生活中走过。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生活的平静而忽视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忽视了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追求,因为我们的工作还具有创造性这一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平静中不能失去了创造性,不能让生命在平静中默默磨损,不能在平静中消耗了大好的年华。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教育的激情,需要‚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教师上课富有激情,学生才会为之振奋,教学效果也会相应而生。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也会是个脚踏实地的教师,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同样可以奏响人生的华美乐章,创造生命的意外精彩。
三、做有责任感的教师———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生命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作为教师,我们是平常的,工作也是平常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允许自己的责任心平常。因为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民族振兴奠基的重务,我们肩负着塑造灵魂和呵护生命的担子,我们得为国家
民族负责,我们得为每一个生命负责。面对祖国的花朵,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他们识文断字,让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塑造他们稚嫩的心灵,并维护他们的身体和生命安全。而这就需要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特别是在如今教育环境受到威胁的情形下,我们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细致入微地百分之百地为孩子们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这种责任心的形成,则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以时代的使命感来要求自己,警醒自己,把教书和育人,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看做是一种使命,是群众和社会所赋予我们的一种庄严使命,只能做好,而不能有所麻痹或是懈怠。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牢记着这句话,我将朝着做一个有追求、有激情、有责任感的教师的方向奋斗,努力而扎实地走在教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