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国以来粮食购销政策的变革
建国以来粮食购销政策的变革
安远县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低山丘陵山区。气候温和,宜种水稻、烟叶、红薯、大豆、瓜果类等农作物。农业以水稻为主,是赣州地区的产粮县之一。由于历代政府不重视农业生产,加之自然灾害侵袭,以致在建国前水稻平均亩产不到200斤,常年粮食产量仅有6500万斤左右稻谷。广大农民终年辛苦,除饱苛捐重赋的压榨外,还要遭权贵官吏的盘剥,收获之粮,所剩无几。
1949年8月20日安远解放。县人民政府指派财粮科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的“田粮科”和“县仓、公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县人民政府粮食科”,逐步掌握了粮源,平抑了粮价,打击了不法商人投机倒把活动,控制了粮食市场,稳定了物价。
建国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工作。为此,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粮食工作,制订了农业税依率计征合理负担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随后对粮食进行了“三定”,“一定三年”,“一定五年”,“大包干”和“合同定购”政策,多次提高粮油统购价,实行超购加价奖励的办法,采取统购价提高后统销价基本不动的购销价格倒挂政策,以及对城镇居民实行计划供应和定量供应的政策。使我县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9225万斤,比建国前6500万斤,增产2725万斤,增长14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5820万斤,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0054万斤,首次突破二亿斤大关,比1978年增产4234万斤,增长27.4%。从1985年起,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价格统一实行“倒三七”比例价(30%按统购价,70%按超购价)。改革的核心,是要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供求的调节作用。至此,实行32年之久的统购统销制度基本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双轨制“的粮食购销体制,即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一部分粮食购销,另一部分粮食购销由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自主进行,实行完全的商品交换,由市场机制调节。在确定“双轨制”的粮食购销体制后,政府还逐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一是减少粮食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二是通过多次提高国家定购部分的粮食收购价格,逐步使粮食定购价接近市场价。三是培育粮食市场,积极发展多渠道经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议价粮油贸易中心、批发市场。四是提高统销价格,实现购销同价。在全面实现购销同价的基础上,1993年底放开了粮食价格和经营,取消了国家低价定量供应的统销制度,实行了30多年的粮本、粮票制度也随之消亡。短缺经济下的粮食计划供应已成历史,丰富的市场粮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提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政策措施。这项政策的实施,为新的粮食生产高潮的到来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2001年国务院提出“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思路,2004年5月31日,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宣布,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购销市场,同时取消地方乡镇统筹提留粮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业特别是粮食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为了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05年以来,除给种粮农民各种补贴外,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即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合理利润等制定最低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的,在规定时间内敞开收购;超过最低收购价格时,由市场机制进行配臵。这样,既能促进粮食生产,又利于国家掌握粮源。
从2004年到现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由双轨制进入到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新阶段,粮食行政职能由系统内管理向社会行业管理转变,依法管粮工作逐步推进。200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粮食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和粮食流通市场化时代的开启,尊重市场配臵粮食资源的选择权,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总体框架设计为“在低门槛收购许可和最低保护价支持下放开收购、放开价格”,放开收购使粮食收购由单渠道流通向多渠道流通转变,放开价格使扭曲价格的双轨制向市场形成价格的单轨制回归。粮食收购许可和宏观调控责任赋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粮食管理执法权,将粮食行政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新型粮食流通体制从2004年运行以来,县内粮食生产稳产增收,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
建国以来,国家对粮食购销价格政策不断进行调整,我县粮食统购定购早稻价格从1953年的4.41元/百斤起不断上调,至1996年已调至67元/百斤;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购销市场,不但取消了乡镇统筹提留粮,还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2005年以来,除给种粮农民各种补贴外,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按70元/百斤的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2008年最低收购价调整为77元/百斤,农民负担大幅减轻;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上调至90元/百斤。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第二篇:粮食购销政策
粮食购销政策
1、当前国家在粮食购销经营上有哪些具体政策? 答: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元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购销价格,这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全面进入了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轨道。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政策,同时对粮食主产省份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市作为粮食纯销区,目前对粮食经营企业粮食购销实行的政策是“购得进,销得出,有盈利”。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购销经营及价格由市场供求机制形成,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不再干预。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市场动荡、粮价暴涨时,政府一定将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譬如通过组织储备粮投放的办法,平拟市场粮价,确保市场供应等。
2、国家在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上有什么支持和鼓励政策?
答: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
第三篇:建国以来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的关于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1.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将“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并开始了它的新生命。
2.中央教育部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
3.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称为幼儿师范学校。
4.1952年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中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设置的教育系分设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1.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托儿所、幼儿园的发展方针是应当按照“全面规划,坚强领导”和“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发展。
2.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发《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指出应根据所在地地区气候的变化及本园的具体情况拟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切实遵守。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1.“文化大革命”中,幼儿教育遭到破坏的程度以城市幼儿园最为严重,中央教育部针对这一情况,于1979年首先制定颁发试行《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用以指导城市幼儿园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2.1979年10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时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3.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2004年3月14日修正)第19条中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4.教育部在1983年9月21日发布的《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进一步指出: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国家,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农村应以群众集体办园为主,充分调动社(乡)、队(村)的积极性;县镇则应大力提倡机关、厂矿企事业、街道办园,并支持群众个人办园。与此同时,要积极恢复和发展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 5.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因此,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6.1988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意见》进一步认为:“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地方性和群众性。发展这项事业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国家包起来,要依靠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一起来办。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意见》进一步强调:“幼儿园不仅有全民性质的,大量应属集体性质的,以及由公民个人依照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举办的。” 7.1989年6月,国家教委制定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并于1990年2月1日起试行,1997年修订后正式实施。8.1989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规。《条例》第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9.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应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国家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捐资助学。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国际合作办学”。
10.国务院在1994年7月3日发布《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中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 11.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我国《教育法》第25条规定:“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2.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13.在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14.国务院在2001年5月29日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捐赠”。“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
15.2003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16.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
四、2010年—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列大事记
1.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开始第二轮意见征集活动。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统计,短短一个月内,征集到近1.8万条意见和建议,其中,有关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有近四千条,高居榜首,占全部意见和建议总数的21.8%。
国家《纲要》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纲要》是2020年之前教育发展总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这是学前教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李天顺司长将《规划纲要》有关学前教育条款高度概括成“1+3+1+8+N”,就是 “一章,三条,一个项目,八个直接规定,众多基本精神”。
2.2010年6月21~28日,《人民日报》连发5篇相关报道及分析文章剖析“上幼儿园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3.2010年7月13-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
4.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教育规划纲要》,其中的第三章专章部署学前教育工作。这在我国国家级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是第一次,凸显了国家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
5.2010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10】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全面阐述了有关当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政策”。
6.2010-11-25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是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文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7.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这是我国政府迄今召开的有关学前教育工作的最高规格的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发表重要讲话。
8.2010年2010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办发【2010】48号文件《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确定了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其中第一大任务就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12月6日,随即公布了一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名单。
9.2010年12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国十条”的根本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10.2010年12月10~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第四个主要任务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具体的阐述一开头就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小结: 从上述政策、法律、法规中可见,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是:
一、坚持“两条腿走路” 的办园思想。(多渠道办园)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举办幼儿园。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以及大量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还要有由公民个人依照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举办的幼儿园。
二、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办园思想。(多形式办园)
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正规的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视发展灵活多样的、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
三、幼儿园的建设离不开幼儿师范学校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幼儿园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两大主要方面。
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更加重视各级政府的领导;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篇:粮食购销管理制度
粮食购销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自营粮食购销管理,树立企业的信誉,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收购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收购粮食,对降低质量收购的粮食,当事人要承担所造成的损失。
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区间收购,不得擅自决定收购价格。
3、一律采取货到以质论价的收购办法,不得克扣卖粮农民,不得收购“人情粮”以次充好,给国家造成损失。
二、入库环节
1、化验员按规定抽样,根据国家检验标准和规定,准确无误的作出检验结果;
2、保管员根据检验结果履行检斤入库手续,检斤记录单一式三份由保管员签字后一并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规定办理相关手序。
第五篇:粮食购销合同
粮 食 购 销 合 同
甲方(买方):
乙方(卖方):
一、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条款:
乙方供给甲方玉米__________公斤,单价_______公斤/元,共计____________元。
二、乙方将玉米运到甲方指定的车站,运费、装卸费由甲方自行承担。
三、乙方供给甲方的玉米水分≤14%,容重760克以上,国家标准二等,酶变粒不超过3%,杂质不超过1%,不完善粒不超过3%,玉米颗粒均匀,无异味。
四、玉米包装费用由乙方承担。
五、结算方式:甲方先预付乙方100万公斤玉米款,即218万元,待乙方供足100万公斤玉米后,甲方将剩余货款一次性付给乙方。
六、乙方将玉米送到甲方指定的车站,数量以甲方实际过磅数量为主。
七、合同期限:_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_年___月___日。
八、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否则乙方付给甲方违约金_________元。
2、甲方必须按时给乙方付玉米款,否则按所欠货款的10%付给乙方违约金。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效力同等。如果甲乙双方出现争议,由当地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裁定。
甲方(买方):乙方(卖方):
账户名:账户名:
开户行:贺兰联社习岗信用社开户行:宁夏银行新华西街支行账号:10***账号: ***9688
______年___月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