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时间:2019-05-14 19:3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第一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高三年级物理学案使用时间:第周第 课时总课时制作人:仪忠凯班级姓名评价组长签字: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回顾: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

后,少数α粒子发生了,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甚至被“反弹”回来。

2.α粒子散射实验中,造成α粒子偏转的主要原因是核内正电体对α粒子的作用。

3.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模型。

4.根据卢瑟福核式结构理论,原子的和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5.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m,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m。

6.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相等。

7.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

案例精析:

例1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例2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三维达标:

基础练习

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

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

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

C.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3.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

A.α粒子与原子核外电子碰撞

B.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接触碰撞

励志笃学求古今智慧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

C.α粒子发生明显衍射

D.α粒子与原子核的库仑斥力作用

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

B.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带正电的物质只占整个原子的很小空间

C.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D.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否定了汤姆生给出的原子“枣糕模型”

5.下列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

B.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D. 粒子散射实验中有的 粒子生了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所致

综合跃升

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并没有考虑电子对粒子偏转角度的影响,这是因为

A.电子体积很小,以致α粒子碰不到它

B.电子质量远比比α粒子小,所以它对α粒子运动到影响极其微小

C.α粒子使各个电子碰撞的效果相互抵消

D.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所以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基础知识回顾

1.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较大的偏转 2.库伦力 3.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核式结构 4.全部正电荷 几乎全部质量 5.10-15 10-106.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7.库仑力

案例精析:

例1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说明了这些α粒子受到很大的库伦力,施力物体应是体积甚小的带电实体。根据碰撞知识,我们知道只有质量非常小的轻球与质量非常大的物体发生碰撞时,较小的球才被弹回去,这说明被反弹回去的α粒子碰上了质量比它大得多的物质实体,即集中了全部质量和正电荷的原子核.

答案:A

例2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是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故B错ACD对.

答案:ACD

三维达标:

1.B2.C 3.D4.A B D 5.B 6.B

学无止境何处是境生逢其时贵在惜时

第二篇: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卢瑟福在英国剑桥大家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了三年,当时领导实验室的是卓越的物理学家汤姆生。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铀盐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辐射。不久卢瑟福就证明了这种“铀射线”与X射线不同,他把能够使大量原子电离但易被吸收的粒子叫α粒子后来证实(α粒子就氦核),α粒子带正电,具有较大的功能,它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

卢瑟福是天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1909年,卢瑟福交给一位新来的学生、青年物理学家马斯登一项简单的任务,要他数一数穿过各种物质薄片(金、铜、铝等)的α粒子,这些薄片是放在放射源和荧光屏之间的,卢瑟福想看一看马斯登能不能看到什么奇异现象,当时大家都接受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按照这种模型,α粒子应该很容易地穿过原子球,不应该发生散射现象,但是马斯登注意到,虽然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了薄片,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散射现象——有一些粒子好像是跳回来了,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卢瑟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原子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核),在核周围的一定轨道上转动着带负电的电子。

1918年,卢瑟福接替退休的汤姆生的职位,担任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逝世。

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

α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

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作业布置]

第三篇:原子核结构的教案设计

新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磁场区分质子与中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原子核的组成问提:质子:由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中子:发现的原因是什么?由谁发现的?(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原因: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应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实际却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比值大些,卢瑟福猜想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小结:

①质子(proton)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中子(nucleon)不带电,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核。

提问:③原子核的电荷数是不是电荷量?④原子荷的质量数是不是质量?

提示:③不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就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小结:③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⑤符号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核的质量数;Z:核电荷数

一种铀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问:它的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核子数是235,质子数是92,中子数是143)

2、同位素(isotope)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因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提问:列举一些元素的同位素?

提示:氢有三种同位素:氕(通常所说的氢),氘(也叫重氢),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是:。

碳有两种同位素,符号分别是。

第四篇: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

1907年7月,卢瑟福从蒙特利尔到达曼彻斯特,成为曼彻斯特实验室主任,10月他担任了该城维多利亚大学朗斯沃席(Lanysworthy)物理学教授的职务。他最早的行动之一是理出一个“可能研究”的项目清单,其中之一是“α射线的散射”。这是他与盖革合作的几个课题之一。盖革从1906年

起就一直在曼彻斯特,是卢瑟福的前任舒斯特(Schuster

Arthur,1851~1934)的助手。

1908年6月,盖革独立完成的一篇关于α粒子散射的文章,α粒子的辐射源是从几毫克溴化镭(RaBr2)中射出的一束很确定的α射线,散射体是一块薄金箔或铝箔;用闪

烁计数法来检测α粒子。两种材料都用来作过观察,但是更多的是用金箔,箔片厚度相等。盖革得出结论:“某些α粒

子被偏转到一个相当大的角度„„更充分的研究将使我们

能够从理论的观点探索这一结果。”

1909年初的一天,当卢瑟福步入盖革的房间的时候。房里还有盖革的一位“在科学上充满乐趣和激情”20岁大学本科生的年轻助手,他的名字叫欧内斯特·马斯顿(Marsden Sir Ernest,1889~1970)。马斯顿回忆说:“有一天卢瑟福走进房间,当时我们正在那儿计数α粒子,他转向我说:‘你们用一块金属表面直接反射α粒子,看能否得到什么效果。’我不以为他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但这个预感正如其他诸多预感一样,说不定会使我们观察到一些东西„„令我惊奇的是,我确实观察到了期待中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一星期以后,当我在通向卢瑟福私人房间的楼梯上遇到他时,向他报告了这个结果。”

1909年5月由盖革和马斯顿提交的一篇论文,粒子辐射源是镭射气形成的氡(Rn222),还是利用闪烁计作为探测器。主要的结论是:“大约有1/8000的入射α粒子被反射”,即散射角超过90o。文章中也含有被散射的α粒子的总数目的初始信息,他们还把这一散射视为散射箔金属的函数。1/8000,对于这样的实验事实,卢瑟福感到十分惊奇。正如他曾经描述过他对这一结果的反应:“这种事情如此地不可能,就好象你用15英寸的炮弹射击一层薄纸,但炮弹却被薄纸弹回来打中自己一样的不可思议。”因为从牛顿力学的计算我们知道,当入射的质量大于靶粒子时,它是只会受到散射角小于90°的向前散射。而根据当时流行的J.J.汤姆逊原子模型,原子质量和电荷被认为是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体内,这样分散的分布是无法使得运动得很快、具有很大动量的粒子往回散射的。对于这个结果,他首先考虑到α粒子是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运用库仑定律计算后,他发现要使速度惊人的α粒子弹回来,必定是其受到原子内的强电场作用,而要达到这个强度,原子内正电荷必须集中在直径为 厘米的球形范围内,且这个小球是很重的,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原子里的大部分是空荡荡的!据此卢瑟福不得不假设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一点上。

但1910年,J.J.汤姆逊为了进一步展开自己提出的原子模型,又提出了关于高速带电粒子穿透物质薄层时散射角分布的理论(多次散射理论),并被克劳瑟(J.A.Crowther)通过β射线散射的实验所证实。此时的卢瑟福,因受到J.J.汤姆逊的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无法用小角度散射的积累(复合散射)予以解释而感到迷惑不解。此后,卢瑟福反复思考,一个偶然的α粒子为什么会偏转? 为何α粒子的大角散射不能用大量小角的积累(复合散射理论)来解释?在反复计算实验结果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绝大多数的大角散射应为一次碰撞的结果。从而准确地描述了解决原子有核模型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整个的偏转必须是单独的一次完成的结果,因此就必须假定在原子内部有强电场的存在,而原子有核模型可以提供这样的强电场。

卢瑟福在后来的论文开头是这样写的:“众所周知,α、β粒子与物质原子碰撞之后将从其直线运动偏折。对于β粒子,要比α粒子散射得更厉害,因为β粒子的动量和能量小得多。这些快速运动粒子的轨道会穿越原子,并且观测到的偏折是由于原子系统中存在着强电场,这两点似已无疑问。一般都假设,α、β射线在穿过物质薄片时遭到的散射是由于物质原子多次微弱散射的结果。但是盖革和马斯登的α射线散射观测却表明α射线有一部分经单次碰撞必定会遭到大于直角的偏折。例如他们发现,入射α射线的一小部分,大约两千分之一,在穿过约0.00004厘米厚的金箔时发生了平均为90°角的偏折。盖革随后证明,α射线穿过这样厚的金箔,其偏折角最可几值约为0.87°。根据概率论作一简单计算,表明α粒子偏折到90°角的机会是极小的。另外,可以看到,如果把大角度偏折看成是多次小偏折造成的,则α粒子的大角度偏折应按期待的概率规律有一定分布,但实际上并不服从这个概率规律。似乎有理由假设,大角度偏折是由于单个原子的碰撞,因为第二次碰撞能产生大角度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极为微小的。简单的计算表明,原子一定是处于强大电场的位置中,以致于一次碰撞竟能产生这样大的偏折。”

卢瑟福感到非要做理论物理学家不可,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他就不能解释来自他实验室的实验数据。盖革回忆大致是1910年末或 1911年初:“有一天[卢瑟福]来到我的房间,心清显然非常之好,他告诉我他现在知道这原子是怎么样的了,以及大角散射意味着什么。”1911年3月7日,卢瑟福把他的主要结果以题为《物质对α与β粒子的散射及原子的结构》论文呈交给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文章出现在《哲学杂志》5月号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引用了散射截面()的概念,其结果可以写为:

(NeQ)

2,其中υ,m,Q分别是α粒子的速度、质量和电荷。Ne是核的()2244msin/2

带电量。卢瑟福散射截面表式包含的信息显然比这些数据多得多。卢瑟福证实了他的理论在定性上符合盖革和马斯顿的大角度散射,与原子序数相关,以及符合盖革有关平均的散射角的结果。盖革记得,“可能就在同一天,我开始检验卢瑟福预言的粒子数和散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来盖革与马斯顿进一步合作,并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认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

小的带正电的核,这个核具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电子

沿轨道绕核旋转,像行星绕太阳一样。某元素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上的序数,也就是沿轨道

旋转的电子数。因此就整个原子来说,在电荷上是中性的。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还有以下事实作证:重元素比轻

元素散射的α粒子多得多,这是由于重元素的核电荷和

质量比较大的缘故。

卢瑟福对自己提出的模型颇有信心,但是这一模型

也有在当时看来无法克服的困难。譬如:原子的稳定性

就是一例,电子如果绕核旋转,按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子将释放电磁能量,而且可以很容易算出,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百分之几秒)电子就将失去全部的动能,因而将迅速被带正电的核吸引到核上去,就像宇宙空间的陨石由于万有引力而落到地球上一样,即“原子坍塌”。但宇宙中的原子并没有坍塌,多少亿年之后的今天,原子仍然存在就是一个的证明(这一困难在几年之后由玻尔解决了)。带电的核由于同性相斥,核内各个组成部分挤得那么紧,相互排斥力很大,那它们又怎么能够结合在一起呢?这个严重的问题,直到近50

年以后才由新的理论来解决。此后,卢瑟福公式有了许多精细的改进:原子中电子对原子核的库仑场的屏蔽,原子中电子自身对散射的贡献,自旋和相对论效应,有限原子核大小的影响,固态效应——以及强相互作用的影响等等引起的修正。

第五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步练习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于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排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的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的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全部质量。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核时()

A、α粒子动能最小B、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最大

C、α粒子的电势能最大 D、α粒子与金核有核力作用

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4、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一个α粒子跟金箔中的电子相撞,则()

A、α粒子的动能和动量几乎没有损失 B、α粒子损失了部分的动能和动量

C、α粒子不会发生明显的偏转 D、α粒子将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5、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A、汤姆孙对电子荷质比的测定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C、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6、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7、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第一次显示了()

A、质子比电子重B、质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3C、α粒子是带正电的D、可以用人的方法产生放射性现象

8、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说是()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的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

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眼原来的方向前进

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

二、填空题

9、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特点是正电荷在球体内,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特点是原子为

10、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核外电子的角速度ω=

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则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I=(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

三、计算题

11、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在半径为2.12ⅹ10-10m的轨道上运动,试求电子在这个轨道上运动时,电子的速度是多少?(me=9.1ⅹ10-30kg)

12.实验测得α粒子与金核179

79Au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离金核的最小距离为

2ⅹ10-10m.由此数据估算金核的密度(取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AC2.ABC3.C4AC5.B6.ACD7.B8.BCD9.均匀分布核式 e2kek1011、3.46ⅹ105m/s12.1ⅹ1016kg/m3

rmr2rmr

下载《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现象,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提出此模型的实验依据 2、认识实验对理论发展的总要作用 3、知道物理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反思

    《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内容分为二学习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的发现、汤姆生模型)、模块二(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案1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一)引入 新课 复习提问: 1.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产生了质子?试写出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式. 质子的发现引导人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0多......

    结构工程产品信息模型[精选合集]

    T/CECS-XX-201X中 国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协 会 标 准 Standard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CECS) 结构工程产品信息模型Produ......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层进式结构(本站推荐)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作文学案 编号:06 使用时间:2013-06-02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 第六课时层进式结构 【专题概述】 如果说“并列式结构”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

    《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练习题

    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步练习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直到1897年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带____电的_____,从此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神话......

    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精选)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专题 了解高考阅卷的三大关键因素:立意+结构+论证一、【递进式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分论点一:“是什么”——下定义 分论点二:“为什么”......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施建新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 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