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论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值观和目标。教育或学校办学的宗旨是解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学校或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愿景则描绘的是一幅学校发展的远景图,即学校朝什么方向去或学校将会发展成为什么样,愿景的实现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如果说愿景是大目标,那么目标则是我们在这一路上要取得的近期的目的。校对于一个复合的组织生态系统而言,一个组织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四大支柱:宗旨、愿景、价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关键在于校长的理念、思想、学识、战略眼光、具体行为、以及可控的和可感的人格魅力。
校长职业决不是一种官职,它其实是一种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是播洒阳光和引领师生的阳光事业。优秀的校长心中一定有学校发展蓝图,有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梦想。这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火种,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校每一位师生心中的火炬,让每一位师生心中时刻有一种为共同目标实现而愿意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和为之而奋斗的冲动。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引领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校长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思想引领,更新观念是转变教育价值观的根本保证
1、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走出应试教育怪圈。教育质量是校长的立校之本,教师的立身之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端正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教学质量包括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显性质量,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与升学率,只要不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得到不能不看分数,又不能只看分数;不能不看升学率,又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做到了“显隐结合”,才是质量较高的学校。其次,要抓住提高质量的关键。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只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地向课堂要效益,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
2、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理念。
更新教育观念,走出管理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推进课改,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要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教学,而没有对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降低教学质量的要求。
3、适应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管理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二是变只重管理“教”为也重管理“学”;三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四是变重“务实”管理为“虚实”结合;五是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
4、建立健全以校本培训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新课程实施。
校本教研的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新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5、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实施全程质量管理
教学常规是符合教学过程规律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步骤、方法及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着重抓好学科教学工作常规的同时,辅之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开辟学校的教改和实验等。只有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6、杜绝食堂承包商业贿赂,尤其是在国家加大对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今天,要为学生着想,食堂
承包不能搞成创收渠道,应该由学校自主经营,让早先配备的炊事员回到他原来的岗位,为学生的生存、生活、生命着想。
二、在学校管理中必须体现人性化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释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性格和品质,而不是简单地用制度、命令来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可见,管理中仍然是要闪现人的自由的,管理中学会发现和创造,对每个校领导都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使师生活得更智慧、道德和幸福,这是学校教育价值观核心的终极追求。管理是实现
这一追求的具体历程。笔者试将学校管理分为有痕管理和无痕管理,阐述在管理历程中去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
有痕管理 管理历程中由师生的内在释放出的外在表现及一切可依标准丈量的业绩。
我们的学校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三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改变
了过去管理面散乱,权责不清,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注重了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管理。增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当前,校长在管理历程中推行科学管理,注重教师的行为控制,重视行为目标的达成,重视管理方
法和手段的现代化,重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达标又实行了精细化和考核量化的要求和手段。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将教师工作细化量化,依据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加减相应的分值,以量化分值评价教师的优劣等级,并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不可否认这种管理较大的促进了各地基础教育管理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量化考核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量化考核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且过细的量化考核,统得太死,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抑制。
无痕管理
无痕管理:即不动声色的影响、渗透,师生产生体验而在管理历程中无声的转变,人们把这种管理
称之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充分注意人的要素,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学校管理关键在于一个“人”字,既然是对人的管理,就要紧紧抓住人的特点,使各项管理充满“人味”,深入人心,使人心服。就管理教职工而言,可从以下几点做法来体现无痕管理。
1、解放教师
毛泽东指出:“作为校长关键的工作之一就是靠教师办学。”教师是一个有异于其他从业人员的特殊群
体,精神需求比较高。解放教师首先是教师心灵的解放。“三制改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焦虑和不安定感,校长应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渗透一些人性化的管给教师工作环境和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例如部分学校推行的“坐班制”,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放开手
脚工作,对教师自尊心和积极性也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因为,是基于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才把教师送进“班房”工作的。因此学校管理中最好不用“坐班制”。只有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
2、尊重教师
尊重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教育好一个人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老师们还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劳动,有时还是没报酬的劳动,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尊重是人性化管理原则之一,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赏识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生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是发扬教师潜能的一个主要途径,有赏识才会有爱。管理者要用爱去唤醒教师内心的爱,去激励教师精神中潜藏的能量,这才是先进的、科学的、逼近人性本质的管理途径。
4、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要以诚相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师生,处理好领导与教职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协调好,用人与人之间融恰相处增进友谊,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然而在打破思想桎梏,解除了精神枷锁而走向全面开放的今天,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尤其是西方人的思维、生活方式闯入了视野,许多人产生了新的向往,一些消积无为因素和各种思潮不可避免潜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温情脉脉的情感追求人性管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而自乱阵脚。这可能是无痕管理潜在的弊端吧。
三、构建人性化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新的价值观生成笔者在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一系列新教育价值观的生成有一个过程,考核评价是校长引领教师观念转变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管理中,要构建人性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量化管理和人性管理相结合,即有痕管理与无痕管理相结合,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以下四点思路可尝试有痕管理和无痕管理的结合:
1、管理者要对人性给予深入的认识和剖析。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体,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性发展的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性发展的条件。作为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人所特有的自觉、自知和自动,始终占领着人文精神的制高点,才能科学设置目标,有效实施管理,达成管理愿景。
2、有痕管理做基础,无痕管理求提升。
人性管理要立足于制度,制度实施要体现人性化才能落到实处,管理也才能成功,故二者应该结合在一起。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管理中做到既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又能注意到以人为中心,(依靠人、信任人、培养人)例如偿试实行教职工“零考勤”制度,偿试实行每周一日学生“零批评日”都是基于管理中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3、造就师生的闪光个性。
学生的成绩达标,这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基础保障。第二步:每个师生身上哪里闪光就从哪里打造,最终成其为个性和特色。教师应具有个性化的育人观,笔者以为:就单一个体而言,人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任何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所以笔者更提倡人人个性化发展。
4、和谐,宽容的校园文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学生成长的路上布满了缺点和错误,这正是教育管理存在的必要。学生不是完整的人,教师也不是,学校是人是每个领导要时刻思考的,有了宽容才有自由,才有个性发展,才有和谐的环境,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人文重人性才更美。
总之,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关键在于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只有真正转变教育价值观,做到有痕管理和无痕管理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制度与自由的关系,明白“管是为了不管”,做到“无为创有为”的管理境界,才能实现学校人力资源从“量”到“质”,学校管理从“制度定格”到“自觉能动”的转变,促成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更新和生成。
第二篇: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矿业学院采煤1013班的***,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聚在一起,我也很荣幸能站在学校提供的这个舞台上来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与感悟,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说到价值观,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呢?下面就由我来告诉大我价值观是如何引领我成长的。也许在听完了我的述说后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了。
我出生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在我的家乡矗立着一座革命英雄的雕像,这位革命英雄就是著名的革命先烈王德三同志。王德三同志为了党和祖国的事业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从小就对王德三同志充满崇敬之情;因此,小时候我就以王德三同志作为我的榜样;王德三同志爱党爱国,舍己为民的宝贵品质激励着我成长。如今回想起来,其实小时候对王德三同志的崇敬为我后来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爷爷。如果说王德三精神为我价值观的形成做了精神铺垫,那么我爷爷对我的教育则做了情感铺垫。我的爷爷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那个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贫穷年代爷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即使退休后爷爷也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家乡修建中学时,他老人家向乡镇府捐献了自己多年的积蓄。爷爷生前时常对我说“做人不可自私自利,要多为别人做好事,人只有这样活着才有价值”。爷爷的话我一直铭记于心,爷爷的话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不是指你能得到什么,而是你能创造些什么价值,而一个人想要成才,必须先学会做人!爷爷就是这样用他的言行引领着我成长。
在王德三精神的激励和爷爷以身作则的教育下我迎来了高考。高考是我人生的一次洗礼在高考前七天,爷爷去世了,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悲痛。然而祸不单行的是那一年高考我大失水准,发挥不佳,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假期中,我怀着悲痛而复杂的心情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我该怎么做?就在那一个假期,我第一次对我自己存在的价值做了痛苦而漫长的考虑,也就是那一次考虑我把自己给唤醒了。
进入大学后我积极的参加了党课培训。在此期间,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次党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再加上后来的入党双学课的学习更是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与此同时,我还加入了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不断的服务同学,锻炼自己。
2011年春季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我校首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大赛的计时工作,那一天我欣赏了各位参赛选手对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的精彩赞颂,也就是从那一天起,这位老人活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之后心灵的指路明灯。这位老人就是顾大家,舍小家,白了头发,绿了荒山,给世人留下5.6万亩绿色海洋却分文不取,坦荡无私的老共产党员杨善洲。那天,听着杨善洲老人的感人事迹我久久不能平息胸中激荡的感情,我忽然想到了王德三精神,想到了爷爷的话,想着想着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了。之前心中的那些疑惑也有了答案。亲爱的同学们,说到这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什么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了吧?我觉得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以模范人物为榜样,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在不远的将来更好的建立事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今天,同样的比赛,我还在现场,但是和一年前相比,我已不再迷惘。站在这个曾经给以我启示的舞台上,我不禁又想起了三位在我成长过程中引领我探索价值观的人,在现实世界中他们已离我而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忽然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有前辈作为我的榜样,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锲而不舍的走下去。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人生的价值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来增加它的深度与高度。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到了现在还不能确定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定下志向,还不奋斗,而是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上人人网,干着这些所谓潮流而实际上是等我们到了八十岁都还能干的事情,那么,青春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样的青春无价值可言!亲爱的朋友们,希望我今天的话能为你们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希望大家尽早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它的引领下去奋斗,成长,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第三篇:论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敬爱的党组织: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6
第四篇:思想作风转变引领创先争优实践
思想作风转变引领创先争优实践
如城镇阚庄村 景雪玲
【创意背景】
阚庄村地处如城镇西北角,道路交通相对闭塞,村域经济和村营收入比较薄弱,村两委会班子结构不尽合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在如城镇考核中连续位列榜尾。通过深入走访、全面调研,我发现阚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村两委一班人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引领发展的本领。找准了问题的根源,我决定以创先争优的理念,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主要做法】
1.率先垂范带动创先争优。阚庄村发展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加点是常事,往往耽误了吃饭时间,我克服困难,联系上了一位学驾驶时认识的阚庄本村的“驾友”,饿了就到她家吃顿饭,困了就到她家眯一会,全天候扑在村里的工作上。我的行动极大地感染和激励了村两委一班人,干部的怨气少了、积极性高了,拖拉疲沓的现象少了、攻坚克难的例子多了。
2.压力传递引导创先争优。多次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到村视察,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明晰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联系规划设计部门到村进行全面勘测,制订村3年发展规划和2010年工作目标,增强村两委会一班人转型升级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目前阚庄村一班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转型升级、创先争优”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
3.动真碰硬推动创先争优。在拆旧复垦工作中,将全村拆旧复垦对象制成图表张贴上墙,逐日公布;与各责任人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坚持每晚8点集中点评,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过硬的考核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作风的改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活动成效】
1.创先争优的目标意识明显增强。团结带领全体村干部攻坚克难、强势推进拆旧复垦工作,完成全村57户宅基地的拆旧任务,复垦土地69亩,占任务数的10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成镇下达任务的100.3%,彻底改变了阚庄村以往工作落后的面貌,也展现了新的班子集体崭新的精神风貌。
2.创先争优的成果普惠于民。高标准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的绿化,全面完善了水电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了1000米居住河、800米四级河的河道整治任务,河坡绿化全部到位,落实了“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了3公里的通达公路和15公里沙石路的路基建设工程。上述便民富民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谐了干群关系,为阚庄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创先争优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更是迈向更高水平小康的必由之路。我坚持推进阚庄村的农业产业化,动员全村力量,一期流转土地200亩,第二期准备流转300亩,吸引从事规模种植经营的东台客商到村实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此举将土地亩产收益提高到10000元,为建设阚庄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篇:《论如何让思想引领》
论如何让思想引领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同样,一个有思想的引领者,才是一个成功的引领者。
对于思想的定义,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就像是一艘航船的掌舵者,把握着组织决策的方向,对决策的最终结局承担责任。所以,领导者在组织中采取怎样的引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类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动物,这就要求组织的领导者学会让思想引领组织的发展。对于学生会这样组织,其领导者也要学会让思想来引领学生会成员的发展。
做到让思想引领,领导者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与较高的思想修养。“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和境界高度是其领导力的核心,其心胸和气度往往比业务本领还重要。”所以,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把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对于学生会这样一个组织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创先争优”一直是我们办事指导思想,我们这里所坚持的“创先”,就是要做前人之未做,即创新。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活力。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不断引领学生会各部部长的创新意识,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与发言权,鼓励大胆想象,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所改革与创新。此外,还要各部发挥干事的作用,让年轻一代的思想为学生会工作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然而,仅有创意是远远不够的,一切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想法才能称之为好的想法,否则,一切只是空谈。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引领组织成员的求实意识,要鼓励学生会成员把自己对于活动的创意转化成策划,进而付诸实践。
此外,团队协作意识也是领导者思想引领的重要方面。我们提倡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取长补短,群策群力,能够是学生会工作顺利进行。所以,在举办院校级活动时,要善于引领各部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增
强团队的凝聚力。
一个良好的团队往往是一个善于沟通的团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各部部部长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反馈的信息,以便对团队不断做出改进,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
爱默生说,“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让思想引领,无疑是领导者必修的一门课程。学会让思想引领,才能创造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