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丈坑红军烈士墓考察报告孙屹
缅怀先烈之英魂
——观万丈坑烈士墓有感 今天,在梁校长的组织下,我们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有幸携手浙江大学赴湄潭县支教队,一同前往龙家镇“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时光倒流80年。1934年12月25日晚,敖溪地方反动武装用棕绳把关在龙家小学和龙家医院里的59名红军连成一串,这小红军每人光着身子,屁股上梆一把稻草,饥寒交迫,前面有人高声大喊:“红军小鬼们,前面有大户人家,煮了一大锅稀饭,正等大家,快走吧!”把红军押至离龙家“万丈坑”不远处(今田坝),后改为五人一串,然后押至坑边用马刀一阵乱砍后推入坑内。一个个红军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刽子手们惊恐万分,一阵乱砍后仓皇离去。次日,有三名负伤未牺牲的红军爬出洞外在山上找“红子”(一种野生果)吃,被潘兰福、黄炳南发现后向彭区长告密,彭区长立即派祝发林等人带兵又将3名红军杀害后推入坑中。连日以来,横旦山下的沟壑里。
1966年12月18日,龙家公社组织20名青年,用绳索掉下去,下到坑内,历经两个多月,才将红军烈士们的忠骨全部寻找上来,旋即为烈士在此建起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碑,家乡的党委和政府为了纪念这片红色的土地,修建了龙家至新坪公路。此后,每逢清明节,龙家镇广大群众和干部、学生都要前往万丈坑瞻仰凭吊,传承家乡红色的故事,1982年,余庆县人民政府将“万丈坑”红军烈士公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传承红色的故事,万丈坑红军烈士墓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方圆几十里的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前来扫墓,临县湄潭的解乐小学、石莲小学、松烟的新台小学等都组织师生到万丈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近年来,党委政府重视,修建了硬化公路,方便进山出行,每年来此参观瞻仰的游客增多。中共龙家镇党委及所辖各部门,各间村级小学,多年来,以此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建设重要基地,每年到此举行大型的干部廉政建设宣誓教育大会。当地的龙家小学是一所全国有名的乡村百年老校,在此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此为亮点,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表彰。遵义师范学院龙家小学实践基地于2008年暑期在此建立了红色文化传承纪念碑,华中农业大学龙家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吉林业大学研究生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友好学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宁波国家高新实验学校的师生等在龙家小学的带领下,分别来到这里举行过宣誓教育活动。2013年6月,余庆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杨成星(原余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带领工作人员,来到这里调研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最后决定,在附近农民家庭院子里以龙家小学建立的村寨儿童活动中心为载体,建立了全用县首个“余庆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万丈坑红色文化传承实验基地”。
如今,我们在此缅怀这六十名红军英烈,学习敬仰他们的不畏艰难强敌的革命精神。我们也立志将这种英烈精神传播给社会,回报国家。
第二篇:万丈坑考察报告 彭英豪
万丈坑考察报告
2014年7月20日,在接待了浙江大学支教队后,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全体成员在余庆县龙家小学梁中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万丈坑红色革命遗址,并进行宣誓活动。
因为浙江大学支教队下午有活动要返回他们支教的小学,梁校长特意安排了公交车带大家上山参观万丈坑红色革命遗址。在去万丈坑的山路很崎岖,车子经常要转180度,太阳很毒,即使坐在车里同学们都冒着豆大的汗珠,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偶尔在路边看到路过的孩子。龙家小学的一部分学生就住在这些大山上,很难想象他们平常还要经过这条路走那么远去上学,遇到下雨下雪走这种山路很容易滑倒,比起他们我们实在要幸福太多太多。
到了万丈坑,我们稍作参观,站在万丈坑前感受着革命烈士的英勇气概。然后,我们就排成队,面对着红军烈士墓进行宣誓。宣誓的内容是:
茫茫贵州高原大山,巍巍横断山,古老万丈坑,庄严烈士墓,安息在群山之巅的六十名红军烈士。今天,我们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生,崇敬你们的精神,前来看望你们,重走你们的足迹!成千上万的英烈,你们为了人命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接过你们的旗帜,踏着你们的足迹,实现东西部教育心连心,手拉手,缩小城乡差别,了解龙家小学、宣传龙家小学,引领这所乡村百年老校亮相泱泱大中国!我们青春贵州行,我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带着理想从这里出发!我们志同道合、崇尚科学、解放思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青春永远跟党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芳容富强作出我们的贡献!
宣誓结束后,听着梁校长讲着有关这些烈士的故事,看着碑文上的记载,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半个多世纪之前,许许多多的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是12岁,最大的也只有18岁,在面对国民党绑匪的残忍欺辱的时候,临危不惧,誓死抗争,他们的爱国爱党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钦佩。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许多战士牺牲。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这样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彭英豪
二0一四年柒月于龙家
第三篇:万丈坑考察报告寇亚飞
万丈坑考察报告
今天我们华农赴余庆县龙家小学暑期实践团与前来参观的浙江大学支教团队在梁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前往革命烈士纪念墓“万丈坑”。万丈坑位于横旦山脉的中部,是通行湄潭和余庆两县的交界处,四周群山、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连绵起伏。
据贵州省余庆县史,遵义市志等史料记载,公元1934年12月的下旬,家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任余庆县敖溪区区长的彭勋之、区团防队队长高健雄接到县长王天生的密令后,随即将押送到敖溪的60名随肖克从江西出发的大部队北上遵义的失散红军转至龙家坝,关押在龙家香庙(今天的龙家小学,当时的龙家小学是用两座大寺庙)内,在关押中,庙内一和尚江僧将一名年的幼红军藏匿在木头棺材内,后秘密转移脱了险,这名红军幸存下来,半夜三更跑到杨仙锋(今天的先锋村水源生产队)拜寄给一户姓张的人家,后取名为张文彪,公元2011年病故于先锋村,享年90岁。
1934年12月25日晚,敖溪地方反动武装用棕绳把关在龙家小学和龙家医院里的59名红军连成一串,这小红军每人光着身子,屁股上梆一把稻草,饥寒交迫,前面有人高声大喊:“红军小鬼们,前面有大户人家,煮了一大锅稀饭,正等大家,快走吧!”把红军押至离龙家“万丈坑”不远处(今田坝),后改为五人一串,然后押至坑边用马刀一阵乱砍后推入坑内。一个个红军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刽子手们惊恐万分,一阵乱砍后仓皇离去。次日,有三名负伤未牺牲的红军爬出洞外在山上找“红子”(一种野生果)吃,被潘兰福、黄炳南发现后向彭区长告密,彭区长立即派祝发林等人带兵又将3名红军杀害后推入坑中。连日以来,横旦山下的沟壑里,多名红军都被杀害推入坑中,“万丈坑”由此而来。
我们的活动由大家共同宣誓开始,与浙江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在沉重的氛围中,大家共同宣誓,对革命先烈缅怀,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将其运用到如今的生活学习中。宣誓结束后,大家点燃了准备好的鞭炮,在炮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烈们牺牲前的豪言壮语,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之后,梁校长为我们讲述了万丈坑革命先烈的故事,身为当代大学生,革命事迹可能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革命精神却是我们应当传承下去的东西,热爱祖国热爱党,在国家和党的利益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此外,这种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革命精神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革命精神开发思路,使红色革命精神感染每一位当今的大学生,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我们的实践精神,将这种革命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寇亚飞
二0一四年七月于龙家
第四篇:万丈坑考察报告王强
万丈坑考察报告
今天是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的第4天,今天我们热情接见了浙江大学的同学,在会议室讨论了有关“大学生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运用实践研究探讨会,地点为余庆县龙家小学多功能会议室,当地镇委领导出席,对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欢迎。下午,校长安排大巴,带领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参观龙家镇万丈坑景区,万丈坑位于高耸的横断山上,山路崎岖,遂处可见的山石与丛林彰显着这的荒凉,而就在这偏远的山上,埋葬了60名年轻的红军战士,他们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当我们到达万丈坑时,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四处杂草重生,但墓碑四周却特别的干净,而在墓前犹可见前人留下的花圈,在此,我们鸣放礼炮,献祭花圈,同时由华农代表带领华中农业大学及浙江大学全体学生宣誓:“茫茫贵州高原十万大山,微微横断山,古老万丈坑,庄严烈士墓,安息在群山之巅的60名红军烈士。今天,我们基地龙家小学,带领千里迢迢,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学生,崇尚你们的精神,前来看望你们的足迹!我们要坚定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际生活中,要向红军学习,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宏志,不畏惧任何困难,以实际行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例如投身于西部支教实现东西部教育心连心,手拉手,缩小城乡差别......”。60位红军只是长征路上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还有多少位红军战士为了心中的梦想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团结一致,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宣誓完毕,本想大家合影留恋,但出于对革命先烈的尊敬,我们选择了放弃。下山途中,梁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龙家小学户外活动基地,这里虽然不大,但给了孩子更方便的资源,在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书籍,有提供锻炼的篮球场,同时也少不了云贵高原的特产:清新的空气,同时,这样的户外活动基地也被推广到了全中国,积极带动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遵义是一个充满了红色情结的地方,龙家镇也不例外,在这们浓郁的红色氛围下,孩子们会更加懂得今日的来之不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华中农业大学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王强2014.7.20
第五篇:在红军烈士墓前的讲话
在红军烈士墓前的讲话:
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行
——代帮键
各位老师、同学们: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春风洋溢的日子,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又是一个勾起沉思的时刻。今天我们三桥小学全体师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祭扫革命先烈陵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这里长眠着的红军烈士又让我们想到了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中央苏区红军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撤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遵义,他们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并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也使遵义成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在关键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但是,由于在撤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红军战士和大部队失散,被地主土豪残忍地杀害了,今天我们来祭扫的就是其中几个烈士的陵墓。
先烈们,你们倒下了,但是却有千千万万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
完的事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是他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他们抛却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同样是在这块土地上,从历史的风尘中又走来一代奋发有为的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一名小学生,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首先要永远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我们要勤于学习,学习烈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永远跟党走;我们要学习烈士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学习烈士勤于学习、不倦探索的求知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各门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健全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其次,要善于创造。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小学生应努力有意识的培养,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我们要以这种精神来求得最先进的知识、最先进的生产力,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牢记烈士的遗愿,踏着烈士的足迹,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实现先烈们未竟的共产主义事业,去创造共和国无限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我们要把对先烈的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化作决心寄托在向先烈的献词中:努力学习,热爱劳动,长大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历史也将会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连同它的创造者再一次塑在纪念碑上,我们将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长眠在中华大地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三岔镇三桥小学
200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