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作业时粗心大意如果纠正
孩子作业时粗心大意如果纠正? 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您要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建议您:
1、订立契约。提出要求,孩子达到了就给予相应的奖励,达到不同的要求可给予不同的分数,当分数攒够某个值,就可以兑换相应奖品。比如,作业等级是A得5分;无错误得3分,字迹清楚整洁得2分,当攒够20分可买一本喜欢的书或者玩具等等。
2、制作错题集。让孩子把因粗心而出错的题目写在错题本上,再与他一起讨论、总结粗心原因,及时改正,并定期拿出来温习一下。同时您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静心”训练。如每天专心听时钟的滴答声,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次增多,每次都十分专注地聆听,坚持下去,就可以养成专心注意的习惯。或者听歌曲记歌词。让孩子帮您记下某首歌的歌词。开始能听写下多少都可以,直到能听出一整首歌曲。
第二篇:如何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缺点
如何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缺点
准备一本错题集
我认为孩子考试粗心主要与这几方面有关:
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平时做作业马虎;三与性格有关,有些孩子性格大大咧咧,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我觉得要克服孩子学习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上课要专心听讲,回家后要复习,要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囫囵吞枣;
二、设法提高孩子平时做作业的质量;
三、可给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总结。这样坚持下去,粗心的毛病一定能改掉。——张光 培养专注力很重要
这位母亲的困扰,我也曾遇到过。那时儿子也刚好上小学一年级,做题目非常粗心,成绩也不好,我一度非常忧虑,后来咨询了很多人,才发现跟我放学后把他接到单位来做作业有关系。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孩子,本来就贪玩,再加上办公室嘈杂,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作业,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坏习惯。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醒父母,在孩子学习之初,一定要为其营造心无旁鹜的环境。像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打牌搓麻将,这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为此,我进行了积极地补救。除了让他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专注力。比如,选择他喜欢的也适合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让他学完,然后给他奖励;同时承诺,只要他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他想干什么、玩什么(只要是正当的事情)都可以。后来他自己也感受到这样做的好处,常常在人多的时候拿着一本书看,主动考验自己。做事情全神贯注了,自然就不粗心了。——金阳
巧用心理暗示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家长,我认为孩子粗心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首先我们要适当掌握一些心理辅导技术,运用有效的强化方法。有时我们因为孩子粗心而打骂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说他粗心,再要求他“以后不许再粗心了”,其实这样做是在强化孩子的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如果我们反过来,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细心时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唠叨,否则他很可能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每个人包括孩子都会有一种求证心理,他经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总之,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肯定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
第三篇:如何纠正孩子偏食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偏食习惯
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合理营养、平衡腆食在保健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古人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梁为助,五菜为充”的记载,说明人体需要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必须以谷类、肉类、水果、蔬菜配合起来食用.食物要多样化,必须“泛食”、“杂食”,应该做到只要是安全、卫生的食物.不管百欢与否.都要尝尝.不可偏食.做到荤索搭配、细粗搭配、干稀搭配,这样背养吸收就均衡、全面,不会顾此失彼.只有平衡肠食才能使少年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和良好发育.如何纠正偏食,可采取下列各种措施: 幼儿进食,家长把握好3W原则最重要,即吃什么(what),什么时候以及吃多久(when)、在什么地点吃(where),至于吃多少(how much).则由孩子决定。
对儿童的饮食应注意曹养成分的全面性.提们“泛食,注愈食物的多样性.家长要努力在家里提供营养合理的饭莱.以吸引儿童的食欲.如不爱吃瓜菜,可做成菜馅与肉末包饺子、馄饨吃.从背养学观点肴.校子、馄饨是一种复合食物,含有7种背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一个饺子或馄饨鱿是平衡麟食的一个小单元.再如罗宋汤、什锦烤狱、荤什锦、素什锦、色拉等,都是营养较丰富的菜式,吃一道莱就同时吃l许多品种的食物,这也是倪得推广的方法。让孩子经常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儿时吃的东西越杂.种类越多.长大后就越不可能出现偏食挑食的情况。
家长应多学习合理营养、平衡腊食的卫生知识.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不吃某种食物时,父母要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告诉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不吃它会有什么害处.针对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应讲清道理,也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发现孩子开始厌恶某种食物时,绝不能承认其“合法性”,不要随便给孩子偏食的权利。如果父母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蔬菜,从此就不再给他吃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孩子的父母更不应在孩子面前议论食物是否好吃,这将选成孩子偏食的不良心理。纠正孩子偏食,首先应从父母做起.如果父母确实有偏食.则他们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纠正,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进食,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全面,健康成长.在纠正孩子偏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纠正他的偏食习悦.父毋对孩子在纠正偏食挑食方面出现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对进步不大的孩子,耍以引钵为主,结合奖励措施来加速饮食好习惯的建立。
孩子饮食要定时定量.两餐间隔3.5-4小时。不到吃饭的时候.不耍吃任何食物,让孩子感觉饥饿.孩子饥饿时就不选择食物,往往不管什么都吃.这叫“饥不择食”.还有。在两餐之间不准喝饮料,不准吃点心。
带孩子到超市或菜场去买菜,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并有惫识地领孩子到平时不吃或少吃的食品煎.启发引导他愿惫采购.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十几次方能见效.还可以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少给孩子吃过甜、过鲜、过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伤胃而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碍。
营造快乐进食气氛,如笑丽的台布、食具.色、香、味、形均美的食物,以及轻松愉快的音乐等等。
第四篇:如何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面对孩子逆反心理?
很多母亲找我咨询,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成了死对头,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真拿孩子没办法。也有一些青少年找我咨询和给我来信求助,诉说自己的父母如何霸道,真想离家出走.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做父母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1、采用温暖方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试着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家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主动,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老子,老子说了算的霸气思想,这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来回答父母粗暴态度。
3、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我觉得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交流是没有任何防线,这时不管你说什么,一般孩子都容易接受.
第五篇:怎样纠正孩子脾气暴躁
怎样纠正孩子脾气暴躁
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脾气特别暴躁。一不如意就哭,一哭起来脸就涨得通红,甚至接不上气。不知该怎么办好。
儿童气质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难养型、启动缓慢型、易养型。难养型儿童生物功能不规律,对新事物和陌生人退缩,适应较慢,经常表现消极情绪且反应强烈。当然,孩子归哪一种气质类型,不能单凭某一点下结论,要综合起来全面评定。
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较多,除遗传学基础、围产期危险因素(如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等)外,家庭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这除了父母个性特点以外,怀孕末期的情绪障碍也起作用。
儿童气质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但并非不能改变。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可以使气质特点发生变化。因此,无论孩子的脾气暴躁是否是气质问题,都有可能通过教育引导、行为矫正等予以改变。
1、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动辄勃然发怒。
2、尽量避免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外部条件。如不要使孩子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玩具或提出的要求要适应孩子的年龄水平,不要过于复杂;当孩子做事有困难时,及时予以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因为孩子在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时,容易控制不住情绪。
3、不要孩子一哭闹就依从他。小年龄的孩子可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引导他玩最喜欢的玩具做最喜欢的游戏,如果不灵则可保持沉默置之不理,这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得到家长的注意。只要孩子没有什么危险,家长就不要去理他,可转身走开或继续做自己的事。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也没用,从而减少这种行为。但孩子在最终放弃这个行为前,会加倍哭闹,家长要坚持住。稍大的孩子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家长也可以把哭闹不停的孩子隔离在一个房间里,告诉他必须坐多少分钟(此分钟数等于年龄数),只有安静下来30秒后,才可离开那里。请注意,这时家长要能观察到孩子,而让孩子看不到家长。
4、当孩子能用正确的方式而不是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引起家长的注意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效果会更好。
补一句:暴躁的意思是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