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EV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电动汽车作业
HEV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班级 :汽电09
1姓名: 郭 聃
学号:09160311
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称HEV。HEV是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以电动机为辅助动力,采用发动机与电动机按不同比例,不同方式的混合来开发的各种各样懂得HEV,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比较经济的方法,即不大量地增加车辆的整备质量,又保持车辆的动力性能,来获得不同的节能和环保效果。但想要得到大范围推广还有工作要做.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能源 发展 待解决问题 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十分严格的排放法规,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脱颖而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但是目前的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要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专家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动汽车还无法取代燃油发动机汽车,为此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开发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EV(Hybrid-Electric Vehicle)。所谓混合动力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这样既利用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
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才刚刚起步,为加快我国其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成果是十分必要的。动力系统选型在HEV 开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开发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控制策略是根据不同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进行制定和优化。可以说,动力系统结构型式的选择决定了HEV 研究开发的重点和方向,关系着开发的进度和产品的水平,因此,研究开发时必须在深入调研、仔细分析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对动力系统的结构类型作出慎重的选择。
在开发中应综合考虑性能、技术和成本及维护费用之间的关系,选择既能够满足一定的性能先进性,又不超出目前技术条件,并且价格与维护费用合理的动力系统结构类型。具体来讲,从性能要求方面,串联式结构就不适应经济性要求苛刻的情况。从技术条件考虑,进行实际的产品开发总会有一定的进度要求,如果技术条件无法保证,就难以实现预定开发目标。技术条件包括研究开发的条件和力量,同时还包括工业基础。应探索适合自己技术条件尤其是工业基础的混合动力结构型式,并提倡结构创新。而对于成本和使用维护费用,因为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对部件的种类、数量和性能要求差别很大,而部件的种类、数量和性能指标是影响HEV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构越复杂,故障率越高,使用和维护费用也越高。同时,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直接关系到HE V的产业化,如果不能产业化,就不能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也就难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性能的改善。事实上,性能优良但因价格过高而无法商业化、甚至被迫放弃的HEV开发实例并不鲜见,我们不应重蹈覆辙。
在具体开发工作中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思路,先选择对技术条件要求较低、适当简单的结构进行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鉴于我国目前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和石油短缺问题都十分严重,而且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优先选择的混合动力系统应为结构相对简单,适用于普通城市工况的串联式结构和城市间工况的并联式结构,并以公共汽车和轿车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燃料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因而极具发展前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汽车的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同时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分吸取了电力/热力系统中最大的优势:在远途时使用热力发动机,在城市和过渡阶段时使用电动机。如果调配合理的话,电力和热力的配合使用,将很大程度地降低汽车的耗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并同时提高驾驶乐趣,改善车辆行为。
与传统型汽车相比,HEV 可以确保具有同等的性能和优势,而在节能和排放上胜出一筹。HEV 的电压和功率等级与电动车类似,但蓄电池容量大大减小,因而其造价成本低于电动汽车。就目前来说,HEV 的价格比传统汽车高出20%左右。降低成本是提高混合动力系统竞争能力的努力方向。相信随着HE V的推广和普及,生产批量上去后,其价格将逐步接近传统汽车。当前HEV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还很多,但随着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努力,这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尽管从长远来看只是一种过渡车型,但HEV 在近20~30 年内会很有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我国的汽车工业应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抓住HEV 这块市场,在国外产品涌入之前,集中科研力量攻关,迅速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在我国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已经发展很明显,我国一汽、二汽、奇瑞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公司、株洲时代集团、深圳五洲汽车公司和多个汽车企业,研究和开发了多种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出现了“轻度”混合HEV,“中度”混合HEV“高度”混合HEV的多种多样的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一汽还引进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PRIUS混合动力轿车。
在国外21世纪后,各国加快了HEV的概念餐品化的进程,相继推出了不同形式的HEV产品。丰田的PRIUS,本田的Insight,通用的Precept,戴克的ESX3,日本的Tino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欧、美、日的汽车生产商已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控制策略,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将HEV 产品化,并具市场规模。汽车行业专家预言,不久的将来,新生产的汽车中HEV 将占40%以上。我国的汽车工业应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抓住HEV 这块市场,在国外产品涌入之前,集中科研力量攻关,迅速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总结:当今油价日益高涨,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其
发展推广仍有问题待解决。其一,混合电动车与普通电动车相比要高9万元以上虽然有政府的支持,但是仍需降低其价格,高的价格因为其电池价格太高,电池成本太高,因此要开发出低价格的电池,或者用其他先进技术代替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阵营里,混合动力车一直以技术成熟为卖点,也是最早介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型,但由于售价过高而饱受冷落。不过,近日,来自于益索普市场咨询对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油价不断上扬,有84%的消费者表示,在新购、换购和增购车辆时,会考虑到混合动力车,有66%的消费者会考虑电动车。其二,进行动力分配装置和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其三,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比较困难。其四,建立更先进的驱动系统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当前HEV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还很多。尽管从长远来看只是一种过渡性车型,但HEV在近5——10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2009年世界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已经超过80万辆,据预测、2015年将在世界汽车市场占%10,2020占%25.。2030年将占%40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前景很大.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改进,计算机技术的越来越智能化,混合动力车将会发展很快,前景会更好。
第二篇:银行卡发展前景展望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2002年由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的出资折合16亿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系统进入一个较完善体系。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7.6亿张,其中贷记卡1000多万张,准贷记卡约2500万张,其余7亿多张均为借记卡。
面对日趋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了出门只随身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习惯,小额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完成支付,大额付款则可以通过银行完成。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出门甚至只携带手机,这类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及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兴科技支付方式能力较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限额也基本能满足其支付需求。由目前的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银行卡介质更加多样化,虚拟卡等账户运用将更加广泛化。目前广泛运用的芯片卡已基本取代之前的磁条卡,主要原因为芯片卡存储空间更大,被复制难度更大,交易更加安全,可以更加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难推断更加安全的银行卡介质会被推出。而各家银行为方便客户的理财消费行为,纷纷推出网络注册虚拟卡卡号服务,这给接受并且习惯网上交易的繁忙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业务也是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客户的一大手段。
第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更加紧密,银行卡支付与平台支付相捆绑,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纵观目前的支付市场,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日常,小到街边小店,大到高端商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已基本覆盖;而各种手机端“pay”支付也更加运用广泛化。与此同时,各支付平台立足自身大数据分析的额度支付也在推广扩大化阶段。第三,支付确认方式更加安全化、多样化。指纹支付基本已为大众所接受,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类似瞳孔支付等支付确认方式定会如雨后春笋搬发展壮大。
简而言之,未来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将向着更安全、超便捷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风电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风电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风力发电热,风力发电量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全世界风力发电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风力发电技术比较成熟。
近20年来,德国、美国、丹麦、中国等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可以商业运营的风力机,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8%,风能利用系数超了40%。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风机白诊断功能,安全保护措施更加完善,并且实现了单机独立控制、多机群控和遥控,完全可以无人值守。现代风力机技术可以说是现代高科技的完善组合,主要零部件都是国际上最具有实力的企业生产的,设计寿命可达20年,基本上不需维修,只要定期维护就可以了。目前,百千瓦级风机已经商品化,投入批量生产,兆瓦级机组也正小批量生产。
二是风能资源的特点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永续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不依赖外部能源,没有燃料价格风险,发电成本稳定.也没有碳排放等环境成本,此外可利用的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都很广泛。正是因为有这些独特的优势,风力发电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全球的风力发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过去10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8%,2007年年底,全球装机总量达到了9400万千瓦,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意味着每年在该领域的投资额达到了200亿欧元
三是风力发电具有经济性。
目前,据美国能源部2000年统计,全世界风力发电机组的单位造价已降为l000美元/kW,单位发电成本为4~7美分/kWh;而火力发电单位造价为700~800美元/kW,单位发电成本为5~8美分/kWh,因此风力发电可以和火力发电相竞争。由于地球上煤炭储藏量日趋减少,开采日益困难,煤炭价格上涨,火力发电污染环境,脱硫、脱氮处理费用较高,从而使火力发电价格上涨。风力发电随着技术的提高,容量的增大,风力机的大规模生产,造价将降N800美元/kW以下,发电成本为4美分/kWh,更有可能降到600美元/kW或3美分/kWh,成为最廉价的电源之一。和其他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成本也是比较低的,因此,风力发电也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中的佼佼者。
四是全球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据统计,全球风能潜力约为目前全球用电量的5倍。美国0.6%的陆地面积安装风力发电机,便可以满足美国目前电力需求的20%。风能足以满足全部或大部电力的国家有: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国、俄罗斯、英国、埃及、印度、墨西哥、南非和突尼斯,它们的20%或更多的电力可以由风电提供。
五是政府的优惠政策。
美国政府为风力机行业提供40%的信贷;德国政府也给风力机投资者提供资助,资助金额最高达单台风力机投资的60%;丹麦政府对风力机投资者提供资助,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30%,以后逐年减少,至lJl990年资助完全取消。这些优惠的政策,促进了风力商品化进程,这也是以上3个国家能成为世界上风电生产大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是风力发电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地球上可利用的常规能源日趋匮乏。据专家预测,煤炭还可开采221年,石油还可开采39年,天然气只能用60年。这种预测也许不很准确,但常规能源必然是越用越少,总有一天要用尽的。未雨绸缪,我们必须为将来考虑,为子孙后代的能源问题着想,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人El、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大问题。惟一的出路就是有计划地利用常规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由此可以推测,21世纪风力发电前景非常广阔。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飞跃。同时,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必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能源、电力市场看,世界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最快的已不再是石油、煤和天然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特别是风力发电,以其无污染,可再生,技术成熟,近几年以25%的增长速度位居各类能源之首,倍受世人青睐。l999年全世界新增装机容量36×105kW,1zLl998年增加36%,也创下了风电工业史的纪录。据“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风能协会组织估计,至1J2020年风力发电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l0%,创造l70万个就业机会,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l012t,至lJ2040年这个比例可达20%,甚至更高,有望超过水力发电。因此,国际能源专家预言:21世纪是风力发电的世纪。可以说,绿色能源--风力发电将为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第四篇:**县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县经济发展前景展望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在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经济发展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展大体历经以下几个阶段。“六五”(1981—1985年)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年均粮食产量达71328吨。工业经济除几家国有企业外,尚无成型的乡、村企业,全县年均工业总产值不到千万元。“七五”时期(1986—1990年),由于各种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粮食生产下滑,年均粮食产量为64608吨,比“六五”时期下降9.4%。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县委、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开发冬季农业,实施“温饱”工程,推广“两杂”良种,普及农业适用新技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家和省在我县的重点工程—**电站和**电厂建成投产,一批骨干企业在**落户,房地产开发业崛起,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迅、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5390万元(其中省属及以上工业产值129032万元,县属工业产值36358万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40万元,比1990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00万元,比1990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2.5%。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1085吨,比1990年增长34.8%,年均增长2.3%,农业总产值达40308万元,比1990年增长65.5%,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8元,是1990年的4.2倍,生产总值118529万元,比1990年增长4.32倍,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89万元,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14万元,年均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26万元,年均增长10.8%,产业结构比由1990年的59.84:16.32:23.84变为21.75:57.89:20.35,第一产业逐步弱化,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平稳增长。二、“十五”经济发展趋势
“十五”以来,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抢抓一个机遇(西部大开发),夯实两个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开发四大资源(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实施五大突破(结构调整、经济总量、生态重建、扶贫开发、城镇建设)。按照经济工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电厂4×3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发电,**、**、**等规模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农业结构调整效益显现。“十五”开局前三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人均gdp由1918元递增到2869元,但近期尚无大型企业在我县落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因素。“十五”后两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330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0.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7500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80000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25500万元,增长6%,2005年生产总值预计1465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9700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89200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27600万元,增长8.5%。据此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比预期目标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9.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三、“十一五”经济发展预测
制定“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首先要研讨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确定经济增长因素,客观、实际地提出经济发展目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如下:时期
生产总值“八五”(1991—1995年)“九五”(1996—2000年)“十五”(2001—2005年)1990年(万元)1995年(万元)年均增长(%)2000年(万元)年均增长(%)2005年(万元)年均增长(%)gdp122094067414.67600513.514650011.7第一产业7306218096.3265553.4297002.3第二产业19931261636.23107519.48920019.4第三产业291062498.71837516.5276008.1从上表可以看出,“八五”期间,我县乡镇工业发展迅猛,由于期初(九o年)经济总量小,全县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增速达14.6%。“九五”期末、“十五”期初,虽有**电厂按期建成投产,全县工业产值成倍增长,但由于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增速逐期递减。“九五”比“八五”递减1.1个百分点,“十五”比“九五”递减1.8个百分点。到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总量的60%,“十一五”全县经济发展主体仍然依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若**二厂能在“十一五”期间争办建成投产,全县经济可保持“十五”增长态势。否则,虽有一产、三产和县属工业的稳步发展,经济总量增速会逐年下滑。下表为按高、中、低增速测算的“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表中绝对数按2003年价格计算)。增速(%)2010年gdp(万元)净增(万元)高中低高中低高中低生产总值111082468602359402152501003608939068740第一产业876436404165039750139401195010040第二产业12.511.38.6160760152790134950715606359045750第三产业98.58424604150040550148601385012950四、经济发展远景目标
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76005万元,人均1918元(折合231美元)。而全国人均达6930元(折合835美元)。全省人均2660元(折合320美元),我县2000年人均gdp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7.6%,为全省的72.2%,到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人均gdp可达3000美元。我县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生产总值将翻4番,达到年均增长15%的超常规发展(下表)。增速(%)
全县gdp(万元)翻番(番)人均(元)折合美元94259632.587471054105113242.810500126511612776312582151612.58014803.41645819831512439384255423077按10%的人口自增率计算2020年总人口(48.7万人)按全市人均2000美元的标准,我县必须达到年均12.5%的高增长速度,生产总值翻3.4番。根据我县实际,生产总值按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可实现翻三番的目标,人均gdp达1500美元。全县经济总量小,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75人,位居全省各县之首,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同步增长。第五篇: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多大?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已成功地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智能设计,智能调度,仿真和规划等。人工智能还影响了人们的文化和娱乐生活,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终结者》、《黑客帝国》、《人工智能》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如何看待具有智能的机器?会不会有一天机器的智能将超过人的智能?问题的答案也许千差万别,我个人认为上述担心不太可能成为现实,因为我们研究人工智能并不是让它取代人类智能,而是让它模拟人类智能,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从万维网到智能网格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空间广阔。我觉得将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等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