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创造了奇迹[小编推荐]
爱创造了奇迹
——《海蒂》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看的书——《海蒂》。
《海蒂》是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撰写的世界名著。故事情节淳朴而温馨:小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由阿姨带到5岁,后来海蒂被阿姨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的爷爷住在一起。很快,她就爱上了山上的一切。可阿姨又把她送到城里的一户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小姐克拉拉。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女管家对她非常严厉,女仆也瞧不起她,最主要的是没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乡病。最后,在好心的医生帮助下,海蒂终于又回到山上,并且,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海蒂》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海蒂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当海蒂去彼得家,第一次看到彼得的奶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时,她是那么的着急,她希望打开窗子、或者到屋子外边去,奶奶就能看到东西了,可当她最终知道奶奶的眼睛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不能看到东西了时,竟伤心地大哭起来。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海蒂在法兰克福时,心里时时想着这位奶奶,她知道奶奶年纪大了,咬不动黑黑的硬面包了,每次吃饭,她都偷偷地藏起两个软软的面包准备捎给奶奶。当她重回高山牧场时,赛赛曼先生曾给了她一笔钱,爷爷原本想用这钱给克拉拉买张床和衣服,可是克拉拉执意不要,而是把这钱全部用来给彼得的奶奶买面包吃。这个小姑娘有着一颗水晶般的心。
海蒂的人格魅力,她的纯真善良,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因为海蒂的善良和爱心,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爷爷从山上搬回了山下,和大家住在一起,彼得学会了拼读,他能天天给瞎眼的奶奶朗读赞美诗,使瞎眼奶奶的心灵充满了温暖和光明,海蒂自己也学会了快乐的生活。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小海蒂的帮助鼓励下,残疾女孩克拉拉,奇迹般的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读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了一次洗礼。在我们身边,有多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啊。他们为了一丁点的利益,全然不顾亲情友情,与亲人、与朋友反目成仇、忘恩负义。而海蒂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从来没有人过多的说教让她怎么做,可是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她就像一块璞玉,未经琢磨已是光彩耀人。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这个小姑娘一样,那我们所倡导的文明社会、和谐社会不早就来到了吗?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海蒂》之所以能成为百年经典之作,我想除了它的主题为世人所崇尚,内容感人至深以外,作者文笔之优美,描写之细腻,实令人叹为观止,读来身心愉悦,能获得极高的文学滋养。
第二篇:爱创造奇迹
爱,创造奇迹
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一小刘建华
前段时间,观看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时,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女孩用没有手指的右手熟练地配合着左手,在钢琴的键盘上跳动,优美的旋律在她的手下流淌。她是一位天生的肢残儿,来自河南鹤壁农村。她的笑容让我难以忘怀。
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她的情况时,她微笑着举起右手,没有掩饰和悲伤,她说:“这是个事实,我没必要掩盖。”
当主持人问她:“当初你选择学钢琴时,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对于你来说,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难?”她笑着说:“只要热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每天骑着自行车,从乡下赶到城里钢琴老师的家里,往返五六十里,你放弃过吗?” 主持人问。
“没有。我相信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想学钢琴,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养活自己,报答父母和老师。”
我惊异于这个18岁的姑娘灵魂的强大。她的坚强、乐观、执着是许多健全人所不及的。我想,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这样健康的心灵?她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愿意接纳她并帮助她完成了很多正常人都做不好的事情?
听完主持人的后续介绍,我明白了。
女孩名叫张桂书,出生时上面已有两个姐姐。别人劝她父母,“送人吧!”她父亲说:“我要好好地养这个女儿!”她热爱音乐,父亲竭尽全力满足她学钢琴的愿望。在学琴的两年中,每天让她独自骑车到城里的老师家,磨练她的刚强。
两年的学琴时光里,老师已把她当作自己的家庭成员,教琴时,老师没有把她看作残疾人,而是把她看作正常人,因为张桂书的最大愿望是“渴望尊重”。去央视参加节目表演时穿的裙子是老师出资买的,陪她一块儿去的,还是她的老师。
节目看过后,我一直在思索:为人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最有价值的?
作为老师,当你有了渊博的知识,再有一颗仁爱之心,我想你就是人间的天使!让那即使是残缺的生命也变得熠熠生辉。
肢残的张桂书是不幸的,然而,我所看到的分明是一个健康的生命在蓬勃幸福地生长!是爱,创造了奇迹!
第三篇:爱,会创造奇迹
“爱”会创造奇迹
——读《熊猫回家路》有感
泉州市云谷小学庄荣鑫
大家都说:爱,能撑起一片蓝天,能抵御寒冬里的风雪,能为你创下美好的未来。我想说:爱,会流出激动的泪花,会放出希望的光芒,同时,也会创造奇迹。
——题记
在同学的推荐下,我怀着愉快轻松的心情翻开了《熊猫回家路》这本电影小说的扉页。读着读着,心情却紧张了起来,我不禁为熊猫宝宝的命运捏了把汗。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发现我的眼眶早已湿润了。是为熊猫宝宝最终成功回到妈妈身边的幸福结局感到欣慰,更是因为被小男孩对熊猫宝宝那份最真诚、最善良的爱感动。
回头想来,这漫漫熊猫回家路,一路上也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一只与母亲失散的小熊猫遇到了善良的卢娃子。当昏迷不醒的小熊猫被卢娃子发现后,卢娃子立刻把它救了起来,还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它。这就是爱,它能带给大家无尽的温暖和安慰。不久后,熊猫宝宝醒了,这就是爱创造的奇迹,它使小熊猫得到庇护。为了保护小熊猫,卢娃子冒着危险、想尽了各种办法与大人们周旋,耗费了不少体力和心思,才使小熊猫毫发无损。这又是爱创造的奇迹,只有一个真正爱护熊猫并把它当做朋友的人,才会这么做。当小熊猫被发现并被抓起来时,卢娃子冒着危险不顾一切救出了小熊猫,并决定把小熊猫放回山林。这一路上卢娃子不知摔了多少次,浑身上下有多少伤,但他还是咬着牙关把小熊猫背到河对岸。面对着滔滔河水和熊猫远去的身影,卢娃子嚎啕大哭。这再次是一个爱创造的奇迹,因为卢娃子对小熊猫的爱,和保护小熊猫的责任,使卢娃子不怕路途艰险,终于把小熊猫送回大自然。
同样,我们周围也发生过不少用爱创造奇迹的人和事。有独臂英雄丁晓兵为救战友“牺牲”右臂;孤寡老人的女儿林秀贞无条件收养多个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老人;以坚强毅力踏上感恩之旅的黄舸父子坐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走遍了八十几个地方,只为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人们发现了一对母女,那时母亲双手向两旁撑开,背部顶着乱石,给女儿腾出了一个生存空间。当人们把她们都救出来时,母亲已气绝多时,而她的女儿却活了下来,这是母爱的奇迹。母亲在黑暗的废墟中悄悄地离开了,她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这母爱的绝唱难道不是爱创造的奇迹吗?
小熊猫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赞叹,卢娃子那颗善良的心也同样备受人们的称赞。爱,会创造奇迹!
(指导老师赖素珍)
第四篇:爱可以创造奇迹作文
[爱可以创造奇迹作文]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却生活在一个不普通的家庭里,爱可以创造奇迹作文。我的妈妈是一个农民,姐姐是一位中专生,爸爸却是一位只有三岁孩子智商的残疾人,这是因为我三岁那年的一场车祸。
一场车祸让爸爸在医院一住就是一年,化了我们全部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医生最后说,回家养着吧,治好了也是个植物人,能走路就是奇迹。妈妈含泪把爸爸接回了家。
在家里,妈妈从没有灰心的照顾着他,给他擦身体,喂饭,与他说话。而且叫我和姐姐总陪在爸爸身边,跟他聊天,给他唱歌。妈妈对我们说:我们都要照顾爸爸,不能放弃,奇迹会出现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奇迹真的出现了,爸爸的病渐渐的有了好转,他可以拄着拐杖慢慢的走了。妈妈看到这一切,就赶紧去给我爸爸看病的那家医院联系,医生们都很惊喜,并决定给他做二次手术,初中三年级作文《爱可以创造奇迹作文》。
做手术时,妈妈在手术室的门口坐了八个小时。治疗结束后爸爸明显比原来好多了。过了些日子爸爸可以不用拐杖就可以走路了。但他的智商却永远定格在了三岁。有时走出家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家里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妈妈身上,又要还债,又要供我和姐姐上学。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多么的不容易,经常去给别人家打短工。她拼命的干活。但妈妈总微笑着面对生活。她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总是满足的说:这足够了,我们全家人能在一起,这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恩赐,我们得好好活着。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作者没有对家庭的不幸刻意的去渲染,但从那些平叙中我读出了车祸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母亲是这篇习作的中心人物,是她的爱和坚强撑着这个家,但作者并没有大力的去描写她,只抓住了两次她对我们说的话。我们都要照顾爸爸,不能放弃,奇迹会出现的。这足够了,我们全家人能在一起,这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恩赐,我们得好好活着。就是因为这两句点精之笔成就了这篇习作。所以我们在习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哪怕它只是一句话。
第五篇:爱与智慧创造奇迹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智慧,创造奇迹》。
奇迹是什么?奇迹是“极难做到的,却做到了”,奇迹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却发生了”。雷夫老师所带领的第56号教室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所学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美国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名校就读,取得不凡地成就。雷夫老师创造了学生、自己,乃至美国贫民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是什么创造了一间教室的奇迹?毋庸置疑,是爱心与智慧!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的是爱心。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不会为帮助小女孩而忽视自己燃烧起的头发;假如没有爱,雷夫不会连做梦都在为孩子们找戏剧的伴奏音乐;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更不会25年如一日坚守在那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雷夫老师这份执着而炽热的爱才是奇迹发生的原动力。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在那里有我25位可爱的学生,我也要用沉甸甸的师爱浸润孩子们心灵。也许是清晨我对孩子们一句轻声的问候;也许是失败时我投去的那一束温暖的目光;也许是犯错时我中肯严厉地批评;也许是课后我和他们促膝长谈、谈笑风生。我要向雷夫老师学习用爱装扮我的教室,用爱伴着学生的心跳,我要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上。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闪烁着的是智慧。以信任取代恐惧是智慧,带孩子们在旅游中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是智慧,“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是智慧,“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都是智慧。正是这些教育智慧延伸了雷夫老师课堂的外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那里也承载着我并不成熟却颇有用心的智慧。学生亲手布置了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作文速递”、“群星闪烁”、“综合素质光荣榜”等等栏目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每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一项“课外阅读20分钟”的作业,他们也徜徉在浓浓的书香中自得其乐。
也许我的爱我的智慧和雷夫老师相比还是冰山一角,我也不奢望创造世界奇迹,但我定然倾尽全力,当他们回首小学阶段时不因荒度时光而后悔,不因投错师门而悔恨!亲爱的老师们,我正努力着!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