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特复习精简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性、历史进程
重要性: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二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的客观需要。三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四是进一步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促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深化政治体制改革(6)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指导思想
重要意义: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党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8.党的建设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二篇:中特复习思考题
中特复习思考题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导论)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应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想都尝试过但都未能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了。
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请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原因在哪里?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导论)
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进而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它回答了人类和个人存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2、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3、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人类的精英。4、尊重和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人类的精英,这些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者具体观点有理有据的批判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上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且要把马克思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要学习理论。第二,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基本问题。(导论)
四个基本问题,即: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4、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五个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内涵。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五,坚持现阶段基本目标。
只在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5、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
一,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和改革开放中增强道路自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大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自信。二,要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自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三,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自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入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7、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酝酿准备
1、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时期的理论探索: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思想;2、从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理论探索:关于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党的十三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第一次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党的十五大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最新成果
1.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科学发展观: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8、请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论体系)
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意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9、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总体目标,做出了重大部署,其中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归纳,请问有哪些显著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请问具体内容是那些?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总体目标的理解。(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和特色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实践下逐渐完善形成的,它紧紧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的发展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需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的研究,更好地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历史经验。要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学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源
1.中国制度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
2.坚定制度自信与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是有机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中国制度的优势已被实践和时间所证明。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4.中国制度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塑造了中国制度。中国制度既遵循普遍规律又不墨守成规,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反对照抄照搬,既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又保持自己好的东西,从而在文化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中保持制度活力。
1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13、试析我国文化自信的根源。(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先进文化之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15、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
第三篇:中特复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P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P131-137 1.党面临的“四个考验”;
一是执政考验。
二是改革开放考验
三是市场经济考验 四是外部环境考验
2.党面临的“四个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 二是毅力不足的危险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3.增强四种意识
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式中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0-51 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继续坚持“引进来”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推动对内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挑战?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1.中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
(1)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
(2)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3)森林资源紧缺
(4)草原生态形势严峻
(5)海洋生态不容乐观
(6)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7)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8)大气环境恶化。
2.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p122(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
3.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环境和气候治理是全球公共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因而关于如何治理环境和气候必须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作出承诺的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第三,注意目标的合理性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最后,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82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P83-8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7.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P99-100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P115 【补充】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9.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1.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见“开放发展”P156 开放发展,就是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2.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P149-151(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0.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P45-46
1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7-98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2.为什么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13.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4.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想?P89(!important)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P42-44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4)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16.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P65-67(1)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3)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四个层面)(4)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17.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P122(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
18.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
2、对中国国内环境的正确判断
3、中国的应对策略(结合本课内容,归纳几点思路)部分参看P26
19.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P45-48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20.如何理解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含义?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沙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
-----------------5.基层协商民主(!important)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势和独特优势,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协商作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民主形式,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的必要手段;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的必要手段;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的必然选择;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如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拓展协商形式,提高协商成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基层民主协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丰富人民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存在的问题
1.制度化水平不高,协商的制度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2.民主参与度较低,协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3.参与主体差异性大,利益多元消弱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期望。
4.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斥和干扰,精英决策和法律模糊限制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限。5.协商活动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问题,深度和广度须进一步拓展。
6.对民主协商的过程和结果的最终实施缺乏监督,成果应用和监督机制有待强化。
二、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1.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政治要求
(2)提高质量、增强实效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现实目标
(3)积极创新、丰富形式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关键途径
(4)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力保障
2.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
3.基层协商民主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的五个关键环节
(1)围绕重点难点,精心选择协商议题,提高协商内容的针对性(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扩大协商主体的参与性(3)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广泛多层协商,注重协商形式的多样性(4)健全协商机制,科学设定协商程序,加强协商过程的规范性(5)强化监督措施,落实成果促进转化,提升民主协商的实效性 4.在实践过程中把履行职能与自身建设结合起来
三、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途径
1.提高对基层协商民主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过程”。2.组建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组织,为基层民主协商提供组织保障。3.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工作机制,实现协商民主运行的规范化。
(1)完善基层民主协商的参与机制
(2)建立重要社情民意汇报会商制度
(3)完善基层民主的协商的协商机制
(4)制定协商成果转化方案
(5)建立督办反馈机制,反馈办理落实情况 4.开展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 5.培育协商文化、营造良好的协商环境
第四篇:毛中特复习大纲
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不定项选择10个(共30分),简答题
4个(共28分)辨析题2个(共10分)论述题1个(12分)
毛中特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1、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1、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第四章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第五章: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怎样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什么。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6、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7、怎样理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8、如何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为什么说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0、我国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九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怎样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人权,与西方民主、人权的区别是什么。
第十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十一章:
1、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怎样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第五篇: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精简复习
1.住宅分类:低层(≤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2.Co2≤0.1%,平均每人居住空间25m³
3.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日照
4.窗地比:卧室,起居室,厨房=1:7,楼梯间=1:12主卧:10-15㎡,≥10㎡;次卧:6-12㎡;
单人卧≥6;起居室12-25;餐室:5
5.房间长宽比:1:1.5
6.阳台门≥0.7m窗地高0.9m,窗洞高1.5m
7.降低层高可使外墙面积减少,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层高每降低0.1m,造价降低1%-3%
8.国外住宅2.5m,我国规定2.8m
9.厨房单排布置宽≥1500mm,双排≥1800mm,两排净距≥900mm
10.厕所门外开900*1200mm,内开900*1400mm
11.门斗尺寸净宽≥1200mm
12.过道-起居室≥1m,过道-辅助用房≥0.9m
13.楼梯净宽:一边临空≥0.75m,两边是墙≥0.9m,踏步宽≥0.22m,宽度≤0.2m,扇形踏步
在内侧0.25m处的宽度≥0.225m
14.阳台栏杆高度:低层,多层≥1.05m,中高层≥1.1m
坡屋顶下做卧室,一半面积≥2.1m,最低≥1.5m,坡度较陡:老虎窗,坡度缓:屋顶分段处理
15.楼梯:23-45度爬梯:45-90坡道≤10
16.多层:4-6层。优点:用地较低层节省,造价比高层经济,在国内外大量建造。缺点:不
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上面几层垂直交通不方便。多层住宅交通组织以廊组织各户入口:内廊式,外廊式(梯间式,跃廊式)
多层梯段净宽≥1100mm,不超过六层,一边有栏杆≥1000mm,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且≥
1200mm,休息平台净高≥2000mm
17.高级住宅和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为一类住宅,10-18层的普通住宅为二类住宅
18.防火分区:一类≤1000㎡,二类≤1500㎡
18层以上的塔式住宅设两个安全出口。
19.18层及以下的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20.所有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
设防烟楼梯间。
21.防烟楼梯间入口前室≥4.5㎡,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22.单元式住宅楼梯通向楼顶,11层及以下可不设封闭楼梯间,12-18层设封闭楼梯间,19层
及以上设防烟楼梯间
23.通廊式住宅,11层及以下设封闭楼梯间,11层以上设防烟楼梯间
24.塔式住宅,12层及以上的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25.消防电梯前室≥4.5㎡,与防烟楼梯合用≥6㎡
26.10-11层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塔式住宅设两部电梯(其
中一部为消防)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设两部以上电梯和两部防烟楼梯
27.安全间距:40m,长内廊高层设计方案:一字形,L形,门形,Y形和十字形
1.共建中专供通行的过道宽度在1.5m以上,医院门诊为3-4m,学校1-2m)
2.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在人流集中部位,则平缓些,为6%-12%,所占面积为楼梯4
倍
3.对称与不对称自动扶梯坡度平缓,为30度左右单股人流为810mm宽,每小时运送5000-
6000人,垂直方向升高速度28-38m每分钟
4.当光源与人眼处在0-30度时,炫光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