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时间:2019-05-14 02: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第一篇: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浅谈礼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语文学科熏陶感染渗透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礼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在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礼文化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礼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同步协调发展。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包括语文教学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中。语文教学在学科德育渗透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要显示出这种魅力和优势,需要教师从语文学科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渗透礼文化教育。

语文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性。“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传播、宣扬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

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文化教育做以下分析:

(一)通过字词渗透礼文化教育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有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语言方案是情感的载体,一篇文章,总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礼文化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引导学生:“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草船借箭》讲读结束后,我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

(二)通过阅读中渗透礼文化教育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

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再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啊、赛读啊、感情读啊,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如春雨无声无息,深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

(三)在拓展延伸中渗透。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环节,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礼文化的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

三、润物细无声的“无痕”策略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诠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礼的渗透”应当是不经意的不留痕迹,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参透礼文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固定不变的方法,但应注意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时期礼文化的特点,应对礼文化的方法不断创新、总结、发展。

没有语文,礼仪教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礼仪教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礼仪教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礼仪教育,语文只是渗透了礼仪教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礼仪教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

科性质,而不是礼仪教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的礼仪教育关系,使语文教学渗透礼仪教育的尝试臻于完善。

参考资料:

1、《全日制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陈延海《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4、林弗尧《作品赏析与小学语文教学》

5、胡银耀《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刘红梅

第二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所接受的洋文化日趋丰富,他们不但知道圣诞节,还能说出许多外国的节日,然而对他们有印象的节日也只不过是“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如果问:什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的很少,回答更是五花八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忽视,因此,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当务之急。

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让学生先来说说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谁知就有学生脱口而出,“九月九日是教师节。”令我有些哭笑不得,也难怪他们,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狭窄,有些概念和内容比较模糊,特别容易混淆,而且古诗中的九月九日和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是不同的概念。于是,我就借助日历,比较直观地向学生讲解关于农历的相关知识,我还利用学生的好奇,请学生回家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果然,许多学生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彼此间交流,不仅更清楚了农历的概念,还知道了我国的传统佳节多数用农历来计算,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要观看元宵灯会和吃元宵;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要佩香囊、赛龙舟、家人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秋节,除了赏月和吃月饼,古人更有月下吟诗作画的雅兴;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夜”,除夕大团圆,吃年夜饭;还有春节放鞭炮等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在教学古诗时我告诉学生: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诗的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就是重阳节。当学生了解这首古诗的第三、第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知道今天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作重阳节的纪念时,也正在为少了我一个而遗憾。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这一天,古人都会做些什么事?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知道了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学生还了解到“登高可以避灾,佩茱萸可以消灾除病”;“还有吃重阳糕、赏菊等风俗习惯。”;“这和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时,家家窗棱上贴葫芦,门上插艾蒿叶的习俗很相似的。”于是,我告诉学生如今的重阳节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敬老爱老日,那我们在过重阳节的时候,就应该在家里为家中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他们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说出我国的传统节日,更要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不要让我们那具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被人逐渐淡忘,淡忘到只能以食物来想起这个节日,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第三篇: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内涵,是语文教学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挖掘传统节日渗透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思想情操,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荣誉感,除此以外,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文化活动中,明白了节日的内涵,尽情地接受节日文化的洗礼。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情感教育;语文活动

我国传统节日它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及内在的意义,凝聚了深厚的民族风格以及丰富的民风民俗,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浓缩。孩子们通过了解节日文化,不仅可以使自身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感而且思想得到了熏陶,提高了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自我的内在素养。

一、利用传统节日,加强情感教育

细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确实饱含了深厚的情感,在节日中体验父母之情,朋友之谊,爱情之美,乡土情结,自然之爱等等,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节日即将来临之际,老师应该积极的指导孩子去用心的感受。中秋、春节以及元宵节,这些都是举家团圆的节日,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团圆的喜悦亲情的温暖,了解落叶归根的缘由,人们相互间的问候,比如"新年好"、"财源滚滚"等等都表现了彼此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以及衷心的祝愿;我们在清明节那一天去祭拜我们的祖先,通过追忆祖先,让孩子明白祖先的生活艰辛,更加的珍惜现在,明确个人的任务,努力学习报效祖先;一提到端午节,我们总会想起那位报国无门的屈子,在吃粽子的同时,不忘先人之志,忠心爱国爱家;而我们熟知的七夕情人节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爱情的美好,以及爱情的可贵之处,要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并且忠于自己的爱情,增强个人责任感;"重阳节"其实它不单单的是一个节日,其实在当代而言,它也是老人的节日,告诉我们如何做为人子女,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老人,懂得感恩,用心的对待身边的亲人。在许多节日中,我们都会被带进大自然,比如前不久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要到郊外扫墓,踏青,在这过程中,呼吸自然新鲜的空气。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习惯登高远眺,欣赏菊花,感受秋天的气息„„不仅让自己开心快乐,而且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加让孩子喜欢上了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表现了勤劳善良的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浓缩了他们所有的聪明才智,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所有的孩子不自主的心生出一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老师在节日来临之际,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孩子的心中,用热情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孩子,这样在无形之中,他们就会受到民族文化的洗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节日文化大餐引进课堂

传统文化是我过几千年来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内在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介绍节日文化,能够提高受教育者内在素养,是他们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法,所以语文学习完全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第一,依据课本,透析节日内涵。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已开始就有中秋,元宵这类节日词和在节日中要吃的东西,还有一些节日中的娱乐活动,老师完全能趁机向孩子介绍我国有哪些节日,这样他们也能大致的清楚节日文化的大纲。

除此以外,要组织学生分工合作,传播我国节日文化常识。老师可以筛选一些重大的节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各自完成规定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合理分工,广泛的收录资料,探究节日文化渊源,相关的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等,最后进行资料整合。

对于活动的设计,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加详细一点,可以让全班同学做一个节日的研究,并且细化研究的课题,将不同的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投入进去,有助于增强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彼此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展现说话水平,增强孩子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然而,最大的收获还在于让每位学生充分了解节日内涵,汲取更多的知识,明白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给孩子压岁钱的原因意义,更加深入的明白元宵赏灯猜谜的趣味,了解清明节期间,为什么要种瓜,为什么要种豆,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送棉衣?感受各地的节日气氛,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方说狮舞赛,划船等等活动,领略各地的风俗民情。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样的节日里都与吃息息相关,中秋吃月饼,春节吃水饺,元宵吃元宝,各地各具不同,吃食不一,同时也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在过节的同时孩子们也可以领略别样的饮食文化。

第二,在学校进行传统节日诗文背诵大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内在品位与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更好的将以往的经典文化传承起来。几千年前的迁客骚人们在节日期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很多的诗词创作都表现出一种非常醇厚的节日情感。在古代,骚人墨客们总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赋诗赏月,将月亮当成自己千里寄相思的信物,寄托了丰富的思亲思乡的情感。苏轼的巜水调歌头》中包含中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想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露出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思念之情„„在重阳节的这一天,学校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可以举行一次演讲比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次舞台表现的机会,还会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感恩。我们不仅仅需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对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陌生人也要心怀感恩,对世界对生活同样要心怀感恩的去面对,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的思想境界才会进一个台阶,传统文化才能在代代相传之中不断的注入新的元素。

传统节日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特点,结合教材,不断挖掘其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祖国文化,使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荣华编.《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超越》广西教育出版社.2.严敬群编著.《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东方出版社.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市魁星路小学

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深挖教材,科学使用

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科普的、渗透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的等。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要看老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不论是选修课本还是必修课本,其中有许多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要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抓住每一个德育渗透的契机,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做到育人无声。

三、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德育渗透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过去的五年多的教学中,我还尝试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开适量的书目,《徐志摩诗歌集》《论语》《史记故事》《家》《巴黎圣母院》《瓦尔登湖》等等作品,每个假期选择一两本让孩子们回去看,并写心得体会,在开学的时候专门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或谈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或对某一细节深入挖掘,气氛热烈、浓厚,在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了孩子们的视界,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促进了孩子们心智的提高,完善了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要做到“活水”长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独到的眼光、睿智的思想、丰富的心灵、全新的理念,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美好、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去尽情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画廊里一幅幅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丽图画,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然滋养学生心灵的土壤。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072650 河北省定兴县北田乡内章中学 卢金喜 *** e-mail: ljxzyyx@163.com 摘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关键词:语文 德育 渗透 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 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 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新课标语文教学优秀教案》(7——9年级人教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版)

下载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礼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识字教学不过......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我市著名的茶经营区域的五块石小学,将茶文化的学习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识茶、说茶、品茶、争......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毛玉华 发布时间:2008-10-31 08:28:50 来源: 翻开科学史我们不难看到,数学是从数数、测量等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它一直融合在......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 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四会市会城中学 陈洁玲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它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自我评价、良好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梅县区梅南镇中心小学郑青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