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根创业精神需要各方呵护
新经济魅力初展,创业激情还需呵护。怎么才能挖掘和发挥年轻人的创业精神?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挺感人的”“真不容易”,日前,在一场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与淘宝网创始人马云的一番对话中,透露自己曾有过上淘宝的经历,并且被店主的留言感动。淘宝店主何以感动了总理?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从总理的“触网”经历看,淘宝店主的敬业确实令人动容。半夜接到单子就马上送出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商业信誉,对客户的要求能迅速回应,非常在乎客户评价,种种细节,反映了店主的勤劳、细心与坚持。而且,这种行为体现在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身上,更显出创业者们奋斗精神之可贵。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不久前北京大学起床协会的口号引发了热议。在那些熬夜在线、等候订单的淘宝店主们心中,无疑存在着一个个创业梦。梦想不管大小,都要靠扎扎实实的打拼、点点滴滴的积累来实现。在淘宝网每天数以千万计的交易中,有无数的店主辛勤操作、热心服务,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滚雪球般汇成了规模惊人的产业,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青年人也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成就了自己。马云在座谈时,就颇为自豪地提及,现在走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姑娘、小伙子,也许看上去极为普通,但没准他就是在淘宝上销售额过5000万甚至过亿元的店主。
从更大社会层面看,“草根创业”的力量已经初步彰显。员工只有2.5万人的淘宝网,但搭建出来的网购平台,却撑起了几百万家网店的经营,带动了上千万人的就业,去年“双十一”创造了单日销售额近200亿元的商业神话。有人不免感叹“沃尔玛忙活半年,不及淘宝折腾一天”。所有这一切,从不同侧面显示了以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经济促就业、带消费、调结构之力,激发出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正是经济转型升级所希望看到的良性变化,难怪李克强总理对此点赞: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新经济魅力初展,创业激情还需呵护。怎么才能挖掘和发挥年轻人的创业精神?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等限制。这些简政放权的举措,意味着办公司的门槛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低了,创业之门向更多人敞开,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让更多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需要在制度上筑造更宽广、更公平的舞台,使普通人的努力获得更为有力的支持。如此,在鼠标点击、手指触动之间,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
第二篇:小学生减负需要各方努力
小学生减负需要各方努力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井冈山小学出台系列举措,尝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是最近老师们向学生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后,才发现没有一个家长认同减负。对此,热心读者有话说。
市民乌兰:我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每天孩子的功课特别多,几乎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10点以后。孩子太累了,我认为应该把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我比较认同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措。武汉市的家长为什么不认同减负,我想他们考虑的是孩子升学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打好基础会影响到今后的成绩。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们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除了完成作业,他们还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同样作为家长,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读者婷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机会。现在,许多有钱的家长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感受西方的教育模式,像美国的录取模式,既看高考考分,又看高中成绩,还看文体、公益活动等德行表现。这样的考核我认为很好,但在中国很难做到。我国学生功课负担之所以繁重,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进不了重点学校,影响前途。教育部门应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淡化重点学校,强化薄弱学校,在区域范围内让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尽可能均衡,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我觉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抽出时间,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读者马女士:如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孩子本应丰富多彩的童年都埋没在书海里。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周六日还要补课,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室外活动的时间,他们没有机会向多方面发展。长此以往,学习在孩子们眼里便成了一件恐惧的事情,根本勾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希望家长和教育部门能从多方面考虑,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成长和学习的健康环境,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读者王女士:面对减负困境,只有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才能综合治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难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应该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班级提倡减负,而应该是在整个社会范围进行,更重要的是减负不应该作为口号摆在大家面前,教育部门应该做的是出台相关具体可行的政策,切实达到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实习记者杨晓丽整理)
第三篇:鲜花绽放需要呵护
鲜花的绽放需要日积月累的呵护
——语文教学的日积月累
在物理学中有这样的一个专属名词“量变引起质变”,放在语文教学中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中也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观念。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很多的老教师会有这样的感悟“语文是一个皮厚的学科,付出努力,见效慢”所谓“皮厚”就是指语文学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学科所牵涉的学科范围之广。
从上学时代起,语文的学习就一直是大家困扰的问题,很多同学问我“你的语文是怎样学的,传授一下方法呗”,可是当时的我是一头的雾水,说不出所以然,一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有了大体的框架,可是具体的东西我仍然说不出来,这次的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具体的深入的认识,原来语文的教学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需要的是长期不懈的坚持,是集腋成裘,是细水长流。
语文,语者语言也,文者文字也。语文的教学是教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次的语文课改中也特别强调了“语文素养”这一核心内容。这个“养”字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自主的发展作用,这与叶圣陶老人的“养成”思想是一致的。“养”强调了语言积累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日积月累”这个板块的设置正是顺应了这种“养”的理念。它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统一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并不是老师短短的课堂40分钟就能阐述完全的,她需要的是学生的日积月累,需要的是学生长期的坚持,“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和积淀。
第四篇:幼苗需要用心去呵护
幼苗需要用心去呵护
赫章县朱明乡中心小学 闵满红
幼苗需要太阳的照耀才能茁壮成长;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才能健康成长;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才能顺利成长;后进生需要各个教师的关心才能正常成长。作为教师,特别是站在课改前沿的人民教师,更应当义不容辞地去引导、教育好班级中的后进生,使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爱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
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阶梯,学生是老师的延伸和辐射,师者唯有把全部的光和热、情和爱迸发出来才能真正称其为师。”
好学生谁见谁爱,可是对于差等生,尤其是双差生,课上捣乱,考试不及格,口出秽语,坐无坐姿,站无站相,怎么爱得起来呢?其实越是差生,越需要爱他们,因为他们就像一棵小树,要定期为他们剪枝。如果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我们就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更需要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爱心。否则,在学校他们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把他们推向社会之后,会危及社会和他人,有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要用火一样的真情去温暖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感到你的真诚,才能够被接受。有道是:尊师才能重业。上不爱下,下不亲上。试想学生如果恨你,讨厌你,他能认认真真地学你这一科,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吗?
去年我教六年级时,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叫柯贤兵。把头发染成红色,穿奇装异服—他以为这很“酷”;经常打架滋事,稍不顺心,破口大骂—他认为这是“能耐”;花钱大手大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认为这很“潇洒”„对于这样一个双差生,靠简单压服的态度,靠硬碰硬的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我首先找他谈话,问他有何特长。他说爱好体育,于是我就让他负责两操一课,任我班的体育委员。他把学生管理得很好,对于动作不到位的学生,他在课后认真指导;其他学校插入我班的,他耐心教导。使我班的两操一课名列前茅。我表扬了他,并鼓励他,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体育委员。然后,我就找机会接近他,嗓子痛了,我给他买药;胃病犯了,我给他送饭„„渐渐地他对我有了好感,就和我拉起了家常,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说:“老师,我家并不富裕,我的父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就我一个独苗,他们也知道我成不了大器,把我送到学校就是想让我学点社会知识,他们怕我走向社会之后,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一分子。我这个人,自制力差,我也想开了,在小学多混几年,省得在家种地干活,等到初中毕业,弄个毕业证书,出去打工算了。说句心里话,有时,我也很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在家里,父母喜欢,在学校,老师宠爱,他们被爱的阳光包围着。而我呢?在父母眼里,是将来社会的残渣;在学校,是老师的出气筒;只有和那些哥们在一起时,我才感到快乐。这些天来,您对我的态度,才让我感到我还有可取之处。”说到这里,他已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我抚摸着他的头说:“谁说你是差生呢?那是你的自卑心在作怪。被人瞧不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只要你振作起来,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谁都会对你另眼相看的!”“真的吗?我真的还有希望吗?”他用疑惑地目光看着我。“真的,一定会的,只要你坚持。”我鼓励他。于是从那时起,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班里的事他抢着干,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也爱问问题了,„„结果期末考试他在我们班内排行15名。
二、宽容豁达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爱是架起师生互相理解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桥梁。有道是:该宽容时且宽容。对于学生的错误,需要批评;但有些错误,则不能太“叫真儿”。当个别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摸到此时学生的心态。既对其错误不姑息迁就,剖析产生根源指出危害性。同时,还要谅解他们的一时鲁莽,做到宽容有度,严而不厉,小学生的过错大多是由于自制力差而造成的,而对于学生非本质的过错一味地批评往往收效甚微,而对他们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则常常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学生丁杰同学,在开学初期,因为几句话与我班女同学王锡敏发生矛盾,于是,他们结恨如仇,经常作对,一天把王锡敏堵在教室里打了一顿,他们谁也不愿将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其他同学才告诉我。当时,我非常生气,问他们为什么不和我说,由老师来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说:“老师,这点小事不用您出面,不想给您添麻烦,我们会‘摆平’的”“我知道你们爱我,可你们应该懂得‘忍为贵,和为高’的道理。有了矛盾采取正当手段来解决,打架能解决事情吗?”但事已如此,抱怨没有用。两位学生家长又都不在场,我只得做他们的临时父母,带着王锡去医院看伤。„„我帮他们分析这样做的危害性,并勉励他们说:“谁都会犯错误,但犯了错误知道改就是好孩子。”事后,两位学生家长都很感动,执意要付给我医药费,我拒绝了。我知道,我的真情感动了他们的父母,定会感动我的学生。他们定会用成绩来作为报答。事发的第二天,两位学生就向我保证:从此以后,再也不惹事了,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事会及时和老师商量,并且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向我回报。有人说:宽容、豁达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修养,爱可以使人变得宽容、豁达。我体会到: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宽容、豁达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三、没有鼓励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我遇到一个学生,作业经常不完成,经过观察,了解到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不会做。因为我发现每次到做作业,他就失魂落魄。这儿找找,哪而看看,无从入手。起初我以为他是故意磨蹭。渐渐的我发现他在做作业时,特别在意同桌的动向,一发现同桌有找橡皮的迹象连忙递上;看到同桌的笔出现了故障随手给他更换。显然他是用这种“殷勤”方法达到抄袭作业的目的。为了挽救他,我让他单独坐,他师命难违,只能接受。几天下来,他的眼神呆滞,情绪反常。一遇到题目不是揪头发,就是攥紧拳头敲自己脑袋,这些举动看得我心痛。我便对同学们说:“什么样的学生最痛苦,是那些想做作业而不会做的同学。同学们十分钟就可以做几道甚至十几道题。而他们往往几十分钟做不出一道题,哪个同学愿意让老师天天批评?有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克服困难,不用多久,他不仅会做作业,而且一定能做好。”这个同学听后觉得老师理解他,心里为之一动,下决心要学好。经过补课、辅导,他的学习跟上来了。
我还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小测验刚结束,他便兴致勃勃地跑上去问成绩,可是只考了45分,我不忍心告诉他。第二天在课堂上公布成绩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想取得学业的成功。昨天,╳╳╳那样兴致勃勃地问老师成绩,多希望自己的成绩是优秀的,但他只考了45分。他昨天那渴望成功的眼神,老师永远记得。有这份渴望就很可贵,╳╳╳思维灵活,只要下功夫学一定能得到他想得到的成绩。”这件事对╳╳╳触动很大,以后他真的用功了,下一次的小测验,他竟得了92分。
在教育手段的实施中一定要“鼓励”。教师应当学会在对学生的鼓励中取信于学生,要让学生对老师真心爱戴,老师对学生首先要加以鼓励。施爱要面向全体同学,避免产生对个别学生的偏爱现象。”
由于我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关爱我的学生,学生们渐渐地明白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各项工作总是与我积极配合,各项活动总能走在兄弟班的前列。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名次。
总之,我体会到,为了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班主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当更多的聆听和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只是公开的、集体的,而更多的是个别谈心和辅导,拿出慈母的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去呵护他们的成长。有道是:“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第五篇:教育故事:小草更需要呵护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自习课,我说:“同学们,上周老师让你们借字典,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同学们纷纷拿出字典放在桌子上。桌子上的字典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残缺不全,也有几本新买的。我逐一“检查”。突然,我发现一本新字典的封面上有明显的刮痕,这不是“此地无银”吗?显然这是刘倩的那本字典。我刚想大发雷霆,可是当看到字典的“主
人”时,我忍住了。是她——郑送花,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啊!我接这个班的第一天就知道了。她是一个弃婴,被一个残疾人收养了,取了“送花”这个名字。如果不仔细看,她哪像个女孩,穿着与时代相隔甚远,皮肤晒得黝黑。听同事们讲,她每天放学都要帮助养父捡垃圾。生活使她变得寡言少语,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命运实在对她太残酷了,本应还是撒娇的年龄,却过早地尝到人生的辛酸。我拿着这本字典,感觉很沉很沉。此时郑送花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我怎么忍心再去伤害她那已经脆弱到极点的自尊?只是轻轻地将字典放回原处,若无其事地说:“要爱护字典,别乱涂乱划。”我只字未提刘倩字典被偷的事,怕同学们怀疑她。她已经不堪重负了!第二天,我到十里外的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在封面上精心摹上“刘倩”的名字。在班上我宣布:“刘倩的字典找到了,是邻班的同学捡到的。”我发现郑送花的眼里流露出诧异和悔恨的神情。下午放学,同学们都走了。郑送花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流泪。这也许是特殊性格的她认错的方式吧。我真想说,孩子,贫穷不是你的错……可是,我害怕触动她那敏感的神经,仍旧轻轻地说:“老师知道你认识到错了。不要多想了,就权当那本字典是老师送给你的吧。”
这件事埋藏在我的心里,一直到今天。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郑送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店,生意还不错。她不必再和养父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了,终于自食其力了。
我们常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嘲中有牛顿。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小草,她们将来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注定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她们甚至弱不禁风,但为了生存,顽强地拼搏着,奋斗着,她们更渴望阳光与雨露。教育,就是让乔木长成更高大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更茂盛的小草。难道小草不更需要呵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