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

时间:2019-05-14 02: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

第一篇: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

合理发展海洋经济科学维护海洋生态

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日趋严重。解决海洋问题有利于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在合理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应科学维护海洋生态,积极解决海洋问题。

海洋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路源污染对海洋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对海洋污染严重。其次,沿海各地政府独具相关管理职能,治理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综合治理工作难以开展。再次,有关解决海洋问题的政策、文件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得不到有效实施。基于上述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防污治污有机结合,立足根本,才能切实解决海洋问题。一方面,要将治污防污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在内的项目实施力度,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面源点治防联动举措的实施,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

合作监督一体发展,严抓当下,才能高效解决海洋问题。首先,必须增强沿海地区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其互相服务,提高治理工作效率。其次,必须明确沿海各地政府相关职能,落实环保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治理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再次,必须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海洋环境的监管力度,监督企业完善治污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达标排放等,及时巩固治理成效。

立法执法双管齐下,放眼未来,才能全面解决海洋问题。第一,应当建立健全关于利用海洋资源、预防和治理海洋污染的法律法规,确保并做到利用资源和解决问题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二,应当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在针对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污染治理等问题上,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综上所述,海洋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关系到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合理发展海洋经济,科学维护海洋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防污与治污有机结合,合作与监督一体发展,立法与法双管齐下,立足根本、严抓当下、放眼未来,一定能解决海洋问题。

第二篇: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有用物质。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可以肯定,还将有更多更新的海洋生物所独有的重要物质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它包括: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物质、海洋生物农药、肥料。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对鱼类的过量捕捞,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资源开发中“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仍很严重,各行业相互争夺,造成生物资源正在迅速丧失,沿海生境和生态系统遭受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随着海洋捕捞长期失控,甚至是大量捕杀产卵群体和幼体,破坏了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近20多年来已出现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经济鱼类资源出现全面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不成渔汛。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潮间带贝类资源也因采捕过度严重和环境污染严重,许多种难以生存,破坏严重。养殖过度造成有机物污染和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造成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

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其中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船舶造成的污染。(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导致了严峻的生态问题,因此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我们唯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更好的实现海洋的可利用价值,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综合管理,突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值,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农牧化、产业化和工程化。其次,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要加强海洋生物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积极推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一体化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再次,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大力增强海洋意识,增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还要加大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最后,加强政策与法规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而且法律制定要有战略高度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只有在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制定一序列的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也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通过本学期对海洋知识荟萃的学习,使我对海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而不是只停留在先前肤浅的认识,海洋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又是众多工业废料的汇集地,海洋生态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关系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了海洋--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它的价值作用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极为可靠的途径。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激增,海洋生物在经济上、科学上的价值也愈益重要。海洋开发利用的前景诱人,世界上许多国视海洋为开拓地,制定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向海洋进军的国策。民族的强胜和国家繁荣与海洋密切连系在一起,海洋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第三篇:海洋物理学发展简史

海洋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

001班

邢玉春

海洋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海洋水体与大气圈、岩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大气科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有密切的关系,在海洋运输、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军事活动、海岸设施和海底工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海洋物理学作为海洋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叶,但其下属一些分支的发展历史,却可追溯到自然地理学和海洋学的萌芽时代。海洋物理学发展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海洋考察;早期的理论研究和观测仪器的研制;现代海洋学。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学者毕塞亚斯在北海考察中,就初步进行了潮汐和地磁偏角的观测,但是专门的海洋考察则始自19世纪。其中较著名的有“闪电”号(1868)、“豪猪”号(1869~1870)等的海洋考察。特别是英国“挑战者”号(1872~1876)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环球海洋考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羚羊”号对世界大洋的考察,法国“劳动者”号和“法宝”号对北大西洋的考察,美国“企业”号的环球考察,都涉及到海洋物理学的内容。这些考察,从实践上为海洋物理学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后陆续出现许多专门的海洋考察活动,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例如德国“流星”号的南大西洋考察,美国“卡内基”号的地磁观测,瑞典“信天翁”号对三大洋赤道无风带的深海考察等,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海洋物理学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叶,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曾对海洋中的某些物理现象进行过研究,为海洋物理学中一些分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潮汐理论方面。1687年,英国牛顿根据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用引潮力解释了潮汐的成因;1740年,瑞士伯努利建立了平衡潮学说;1775年,法国拉普拉斯建立了潮汐动力学理沦,给出了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的潮汐动力学方程组,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特解;1845年,英国艾里提出了潮汐的长渠波动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872~1879年,英国汤姆逊(开尔文)设计了潮汐分析和预报的机械装置;1878~1891年,英国达尔文研究了地球潮汐,并提出了海洋潮汐分析和预报的调和分析方法。

在波浪理论方面。1802年,捷克格尔斯特纳发表了深水表面波的理论;1839年,英国格林建立了小振幅波理论,并导出了以波长表示的相速公式;1847年,英国斯托克斯建立了有限振幅波理论和小振幅内波理论,后来在1876年又提出了与波动能量传播有关的群速公式。

1857年,英国汤姆逊(开尔文)首先导出了深海海水的绝热温度梯度公式;1898年,挪威皮耶克尼斯推广了理想斜压流体的环流定理,发表了适用于旋转地球上的环流定理。

在海洋声学研究方面。1825年,瑞士科拉东和法国斯图谟在日内瓦测量了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1912年,美国费森登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的动圈换能器,从而制成第一台水下发信和回声探测设备。此后,又开始了声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的研究。

在海洋电磁理论方面。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于1832年指出,在地磁场中流动的海水,就像在磁场中运动的金属导体一样,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1851年,英国渥拉斯顿在横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上,检测到与潮汐周期相同的电位变化,证实了法拉第的预言。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随着海洋调查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物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应用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海洋环流。例如,1902年,挪威桑德斯特勒姆和海兰·汉森基于旋转地球上的环流定理,发展了在现代海洋环流研究和海洋调查中广泛应用的“动力计算”方法。1901年和1905年,瑞典埃克曼对美国莫里在1855年指出的海面风和表层海流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理论的解释,从而建立了风漂流理论。

自此以后,海洋物理学的研究即以海洋环流理论研究为重点,密切结合水文物理和化学要素的观测实验,不断地向前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洋物理要素的调查监测技术和研究设备日益完善,各种海洋过程的理论模式和海洋信息处理系统相继建立,以浮标阵为主体的海上现场对测试验,及包括航天遥感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海洋物理学的研究,沿着理论和观测实验紧密结合的途径向前发展。海洋物理学基本内容

海洋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海水各类运动和海洋与大气及岩圈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海况和天气的监测及预报提供依据;研究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和过程,以掌握其变化和机制;研究海洋探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从而实现有计划地在海上进行现场的专题观测和实验。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海洋物理学中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和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等。

物理海洋学是现代海洋物理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最为广泛。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发生在海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其中包括海洋中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海洋水文状态参数的分布和变化,海洋中各种类型和各种时空尺度的海水运动(如海流、海浪、潮汐、内波、风暴潮、海水层结的细微结构和湍流等)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等等。

海洋气象学是物理海洋学和气象学密切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发生在诲洋和大气边界层中的热量、动量和物质交换过程,海洋与大气的大。中尺度相互作用和中、长期的海况及气候变迁规律,海上天气过程和现象,特别是危险性天气过程的预报。

海洋声学是研究声波在海洋水层、沉积层和海底岩层中的传播规律,及在海洋探测和海洋开发中的应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中声的传播和声速分布、声吸收和声散射、海洋中的自然噪声、海洋水层中的声学探测。海底声学特性和海底声学勘探等等。

海洋电磁学主要研究海洋的电磁特性,海洋中的天然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动形态及传播规律,电磁波在海洋探测和通信及海洋开发中的应用。

海洋光学的研究内容,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海洋辐射传递过程的研究,以及海面光辐射、水中能见度、海水光学传递函数、激光与海水相互作用等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遥感、激光、水中照相工程等海洋探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河口海岸带动力学主要研究河口地带和海岸地带中海水的各种运动规律,河口海岸带地形地貌的变化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动力因素。这些研究对海岸防护、港口建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随着现代海洋资源开发和近岸海区海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海洋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正在形成一些带有区域性的派生学科,如陆架物理海洋学等等。

海洋物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现代海洋物理学的观测技术,将朝着自动化、遥感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将广泛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全球性海洋物理方面的观测,并建立国际间的计算机网络,以储存、交换和处理海洋观测数据。这些将促进海洋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海洋开发将是未来海洋科学的发展方向。在海洋农牧化、捕捞、海洋石油勘探、海洋能源利用等开发活动中,将不断对海洋物理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物理海洋学是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机械运动的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是海洋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物理海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海洋中的物理环境。这种环境中的物理过程,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海洋中物质和热量的输送、海岸和海底的侵蚀和变化,以及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物理海洋学的理论研究中,主要是运用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原理,对一些理想化的或经过简化的问题,通过解析求解,进行模式化的研究;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则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在解析的和数值的求解手段以外,还可通过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由于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具有随机性,故常应用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的理论,对现场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物理海洋学所研究的问题,可概括为海洋热盐结构、海水宏观运动、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湍流四个主要方面。

海水热盐结构是研究海洋水体的热平衡和物质平衡、温度、盐度、压力、密度等的时空变化、铅直断面上的温度和密度分布、海洋中的海水混合、扩散和层结、锋面和跃层的形成、温度-盐度曲线和水团的生成、水团的边界(锋面)和混合、暖水和冷水间成篦齿状的水平交错排列、海冰的成因和消长,海水的绝热压缩、绝热膨胀和位温,海洋中等熵面的形成及其分布等。

海水宏观运动是研究重力场中海水的非周期性和周期性运动,一般又分为海洋环流、海洋波动和海洋潮汐三种,这是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海洋环流是研究风引起的海流和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密度流、大洋环流中流旋的生成和分布、大洋环流西向强化、海流的弯曲和变异、近赤道地区的流系结构、南极绕极流,大洋热盐环流,深海环流和与主跃层的关系,海水的辐散和辐合运动与升降流及朗缪尔环流等的关系,中尺度涡及其能量转换,冰漂流等特殊的流动现象,海洋对风应力等的反应,以及近岸海区的环流等等;

海洋波动是研究海浪的生成和消长,风浪中的能量,风速、风区、风时与海浪要素之间的关系,海浪谱及其源函数的结构,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中的能量转移,海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海洋近岸波及其相应的沿岸流和高岸流,海洋中的罗斯比波、陆架拦获波和边缘波、海洋内波、海啸等等。

海洋潮汐是研究引潮力、引潮势和分潮之间的关系,潮汐静力学理论和潮汐动力学理论,潮波方程及其数值解,潮汐分析和推算原理,海平面及其变化,风暴潮,港湾潮汐余流,浅海潮波和海底摩擦对潮流的影响,河口区的潮汐混合,以及潮汐表的制作,各种特殊海域的潮汐,潮流、潮汐和风暴潮的预报等。

海-气相互运动是研究海-气界面分子过程的动量、热量、水汽和其他物质的输送,近海面湍流边界层中的湍流能量方程,湍流的铅直结构,湍流边界层中各种参量的确定及边界层模式,大气与海洋间的动量和能量的传递,及其与风海流和风浪生成的关系,大尺度和中尺度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与天气预报及海况预报的关系,海洋对大气的反馈作用对全球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海洋湍流是研究在海洋的上混合层、内层和近底边界层中的湍流发生机制,风生漂流和内波场等流速铅直梯度与湍流发生的关系,海洋湍流的谱结构,湍流能量的转换和守恒,海洋湍流的局地相似性,在低纬度和中纬度海域形成温跃层时的表层水和下层水间的混合交换作用,以及由于双扩散等作用所导致的水温阶梯式分布和盐指现象等海洋细微结构。

物理海洋学与海洋科学中的许多分支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研究海洋中的热盐结构、海流形成和热盐环流机制时,重要的是要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从而了解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这就需要精确测定海水盐度;要确定海洋中的地转流无运动面的位置时,有时还须参照海洋中溶解氧的分布和含氧量最小的位置。

某些海洋生物,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或被海流携至远方,或栖息在某种海流之中,它们有时可用作确定海流分布及其位置的指标,因此物理海洋学的研究,也与生物海洋学发生联系。海岸的形状和海底的地形,会改变和影响海流的方向和速度,起着摩擦阻遏作用,还可导致海流不稳定,正因为如此,陆架波和边缘波也发生在近岸海域。然而海底摩擦的强弱和湍流边界层的形成,都取决于海底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

海底沉积物可以随海流迁移,故可以利用海洋沉积物的种类和来源,确定海流的来去动向。这些又都是物理海洋学和地质海洋学之间的联系。另外,海水的许多运动,都是由风驱动的,而且海洋对大气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使物理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海洋光学

海洋光学是光学与海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辐射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和海洋激光探测、光学海洋遥感、海洋中光的信息传递等应用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海洋光学的发展简史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透明度盘目测自然光在海中的铅直衰减。不过直到19世纪末,海洋学家才开始注意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并结合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用光电方法测量海洋的辐照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瑞典等国的科学家设计制造了测定海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体积散射系数和光辐射场分布的海洋光学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量。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海洋光学的形成时期,人们研制了各种测定海洋水体光学性质的海洋光学仪器,对各大洋光学性质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调查。

1947~1948年,瑞典科学家在环球深海调查中,首次将海洋光学调查列入海洋调查计划,测量了海水中光的辐照度、衰减和散射等;1950~1952年,丹麦人在环球深海调查中,致力研究了重要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和光辐照之间的关系;1957~1958年,在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调查中,测量了北大西洋的水文要素和光学参数,并研究其相互的关系;美国普赖森多费尔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海洋光学理论,发展了海洋辐射传递理论;一些学者对水中能见度理论、海洋光学测量模型、光辐射场与海水固有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是海洋光学的发展阶段。随着近代光学、激光、计算机科学、光学遥感和海洋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海洋光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结合信息传递的要求,理论上用蒙特-卡罗法定量地计算各种复杂模型的海洋辐射传递过程,使海洋辐射传递基础研究日趋完善,并较好地解决了激光在水中的传输、海面向上光辐射与海水固有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目前,海洋光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有相当应用价值的光学分支学科,使海洋光学从传统的唯象研究转入物理的和技术的研究。海洋光学的研究内容

海洋光学主要研究海洋水体对光辐射的散射、吸收、光谱等性质及光辐射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海水对光具有强散射和强吸收,其散射系数比大气约高4~6个数量级。其散射函数前向性很强,海水的光谱透射分布主要决定于吸收。

海中光传播规律主要决定于多次散射,研究海中光传播规律的海洋辐射传递理论是海洋光学的核心问题。已知海洋水体的散射函数和吸收系数,对海洋辐射传递方程求解,即可得到日光、人工光源和激光在海水中的传播规律。反之,由辐射场确定海水基本性质,是遥测海洋技术的基本方法。

海洋光学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水中对比度及图像传输研究,海洋水体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激光与海洋水体相互作用研究和探测海洋的光学遥感模式研究等。

激光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研究海水激光荧光光谱、受激喇曼散射。海洋激光雷达所激起的海水激光荧光光谱是探测海水化学组分的基本遥测方法。海水受激喇曼散射随温度增高而红移,这种物理现象是激光雷达遥测海洋表层温度剖面的有效方法,精度可达±0.5摄氏度。

利用多光谱遥感资料,根据海水中叶绿素强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的比值,探测海洋叶绿素含量的方法称为光谱比值法。根据海水光谱透射特性及浅水海底反射光反映在多光谱遥感信息的差异,可大面积获取浅水水深的资料。河口泥沙分布、海区峰面运动、水团分布等都可由多光谱遥感信息经过数据处理获取。

对海洋光学的开发研究也称为海洋光学工程。60年代以来比较活跃的领域有:水下摄影系统,包括潜水员操纵的水下摄像系统、水下照相系统以及深潜球装备的水下观察系统;海洋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包括激光测深仪、激光荧光光谱仪、激光喇曼光谱仪等;海洋光学仪器,包括水中照度计、水中准直光透射率计、水中光散射仪、水中分光光度计等。

海洋光学与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密切相关。通过测定海水的光学性质,为研究海流、上升流、海洋峰、水团等海洋细微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随机海面的光学研究,为遥测海浪方向谱建立了物理模型,并为现场测定海浪要素提供了快速而又有效的手段。

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和调查,与海中辐照度的分布、海水辐射能密度分布海中辐射能的贮存等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探测海洋的光学遥感传感器的波段、视场角和动态范围等参数,都要根据海面光谱辐射的数据来确定。

海洋光学的发展与近代光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光电子学方法是海洋光学测量的主要手段。激光技术的发展,例如可调谐激光、水中新型蓝-绿激光、高时间分辨率激光技术等,已成为海水激光光谱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海洋探测激光雷达的技术基础。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理论,为海洋中光信息传递的研究及随机量的统计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海洋光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方面的研究中,还有不少课题有待于深入研究。例如,鉴于单色光辐射传递模型已不能满足多光谱水色遥感的要求,必须进一步研究海洋辐射传递的逆问题,尤其是浅海和表层光谱辐射传递、非均匀水体光谱辐射传递、海-气系统光谱辐射传递逆问题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激光在水中单程的平衡态的传输过程的研究,已不能满足激光雷达探测海洋的要求,必须深入研究窄光束反向多次散射的辐射传递,和非平衡态辐射传递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再如,传统的船测方法已不能满足近代海洋光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发展海洋光学参数的遥测方法,研究新的海洋光学测量模型,以发展新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同时,应着重加强应用研究,在海洋光学中不断引入近代光学方法和激光新技术,继续开拓海洋光学在海洋开发、海洋要素的探测及海洋技术中的应用。

海洋光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沿用现代光学方法,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海洋光学是许多学科的交叉点,其发展将与现代光学、海洋学、空间遥感技术、信息科学等密切相关。海洋光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发展,使它已成为一门新的光学分支学科。

海洋声学

海洋声学是研究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规律,和利用声波探测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和声学的边缘学科。

1826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东和法国数学家斯图谟在日内瓦湖测量声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开始了现代水声学的研究。1911年,有人用炸药筒作声源,进行了最初的水下回声测探实验,并记录到海底的回声。1912年,美国科学家费森登设计并制造的一种新型动圈换能器,是第一台水下发信和回声测探设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潜艇在水下作战的需要而研制出声呐,从而发展了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理论。在不同海区、不同季节和昼夜使用声呐时,发现声呐的作用距离与海洋水文要素、波浪、海流、内波、海底地质地貌、海洋环境噪声和海中浮游生物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研究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规律,和利用声波探测研究海洋的新的学科分支--海洋声学。

此后,声波被广泛应用于探测海底沉积物和地层结构,海底的地形地貌,海水的流动,海水的温度和流速的不均匀性,海水中各种物体如鱼群、深海散射层、冰山和沉船,海面的波浪和水下的内波等,并可用于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预报。此外,它还用于水下导航、定位、信号传递和遥控等技术中。

声波能在海洋中远距离传播,但在传播的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分布和盐度分布、海面和海底的状况、海水的运动,海中包含的各种不均匀体如气泡和生物等,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海水由于受太阳辐射加热和风力搅拌等的影响,其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呈分层结构,加上压力的影响,使海洋中的声速呈垂直分布。从声速最低的地方发射的声波,由于上下层的声速不同而发生折射,反映声波传播途径的声线,总是弯向声速最低的地方。大部分声波在海水中经过这样的往复弯曲折射,而不与海面和海底接触,故能量损失很小,这种现象称为声道现象,声速最低的地方称为声道轴。

低频声波在声道中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例如一千克TNT炸药的爆炸声,能在声道中传播一万公里以上,故可以利用声道的这种特性,传送失事的飞机和船只的呼救信号,监测水下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

风浪的搅拌,使表层海水形成等温层。其中的静压力,使声速随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等温层内自声源出发的声线总是弯曲向上,经海面反射而向前传播,也可以传播到较远的地方,称为表面声道。

在无风浪搅拌的条件下,表层海水经日光照晒,往往出现上层的温度和声速都比下层高的情况,使声速呈负梯度的垂直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声波传播的曲线,总是弯曲向下,在声能达不到的地方产生声影区。另外,如果海比较浅,则声线会碰到海底。由于海底的反射损失大,声能衰减很大,因此不能传播得很远。

海底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很大,所以声在浅海中的传播特征主要依赖于海底的反射本领。海底对声波的反射损失,与海底物质的密度、声速和声波的入射角有关。一般说来,海底的密度愈大,声速愈高,反射损失愈小;声波频率愈高,海底的反射损失愈大。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热传导和粘滞性,使部分声能被吸收而转化为热能。在声波作用下,水分子的结构有从比较松散变得比较紧密的弛豫过程,使海水对声的吸收量增加。对频率更低的声波而言,其声能的衰减是由于湍流引起的声散射所造成的,海中的气泡、海洋生物和悬浮体,都会散射和反射声波。

散射或反射系数与物体的大小、介质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散射频率响应。海中存在由生物体构成的、能强烈散射声波的深海散射层,它们遍布各大洋,往往分成几层,其深度随昼夜和季节不同而变化,这反映了生物的趋光性。海底底质的不均匀和不平整,也会增加声波的散射。

声波受波动海面的反射,或者穿过温度呈微观不均匀的水团时,其信号强度和相位都会发生起伏。海洋内波对声的传播影响很大,会引起声波大幅度的缓慢起伏。由于海面波浪、涡流、海洋生物发声,水下火山爆发或地震,海水分子的热运动和航船来往等原因,使海洋中存在噪声,它是声呐的一种强干扰。

利用海洋水文要素对声传播的影响,可以反推海洋的特性,这是海洋声学的重要课题。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压力和流速,都影响着海水中的声速。声波在海流中传播时,顺流则声速增加,逆流则反之。利用这种现象,在两定点之间相对发出声信号,测量声波到达的时间差,就可以求得海水的流速。在若干点之间进行这种测量,可以监视海洋中的中尺度涡等现象,这是声学遥测的重要方法,称为海洋声学层析术。

水中的悬浮体,随着水流而运动,故应用声学技术观察这种散射体的运动,就可以了解海水的运动情况。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观察内波的规律,了解沉积物的搬运情况,也可以测量海水的流速。此外,利用声波起伏规律来研究内波谱的方法,已很受重视;利用深海散射层的散射频率响应,可以进行深海生物的区系划分,其结果和一般的区系划分一致;利用鱼类对声波的散射和反射,可以探测鱼群和了解鱼类资源的分布。

由波浪产生的500~5000赫的噪声,与海面的风级和海况有关。利用此频率的噪声,可以监测海面的风级和海况。利用海啸产生的水下噪声,可以预报海啸。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与其种类和生活状态有关。监听这种声音的特征以区分生物的种类,可以掌握其生活规律,为研究渔业资源提供信息。此外,有可能利用声信号控制海洋生物的活动,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在海洋开发中,声技术是勘探海底唯一有效的手段,广泛应用的地震勘探仪便是声技术应用的一例。海底的界面不平整,底质内部的颗粒大小不一,以及分层和水千方向的不均匀性,都影响着声波的散射和反射。使用高频窄水平波束的测扫声呐,可以得出海底凸出部分对声波的强烈散射和凹下部分的声阴影区所构成的地貌声图。

海底沉积物一般都是分层的。因各层的声学特性不同,故可以利用声学方法测定海底沉积物的分层情况和各层中的声速。常用的方法有折射法和反射法,对于较浅的沉积层,也可以用浅地层剖面仪进行测量。

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对海底的底质进行分类的工作,已得到迅速发展。它与最新的微电子学、微计算机和换能技术结合,广泛用于水文、地质、地貌和生物等领域的测量,并用于水下定位、导航、通信、遥控、遥测等各方面,在海洋调查和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声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声波在海中的传播规律,研究温度、盐度、风浪、海流、内波、海底类型和海中悬浮物等因素对声波传播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获取和识别声信号。声波在深海中的传播规律,已有系统的理论,但在浅海中传播时,由于海底和水文条件的多变性,理论计算很困难,应用了电子计算技术之后,一些相当复杂的浅海传播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海洋声学的实验规模较大,除依靠调查船外,已大量采用浮标和固定岸站来完成,有些实验因耗资过大,往往需要几个国家联合进行。当前利用电子计算机,把从发射到接收声波的过程中的波形的变化,反推声在海中传播的规律,进而判断海洋媒质的状态,将是海洋声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此外,现代的微电子学、微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和换能技术等的发展,都对海洋声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海洋气象学

海洋气象学是研究海上大气的物理信息,以及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海洋气象学既涉及大气又涉及海洋,因此它是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共同研究的领域。

由于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为海洋所覆盖,而海水又具有和陆地迥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就决定了海洋在海洋气象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海洋气象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它的早期发展渊源于航海事业的需要。远在公元前4~5世纪,希腊人就已利用地中海特有的季风,往返于爱琴海和埃及之间。后来,不仅利用季风张帆航海,而且把季风和陆上的天气变化联系起来。

15世纪末,哥伦布几次横渡大西洋时,注意到大西洋上信风和海流的存在;17世纪中叶,瑞士基歇尔绘制全球海流图,指出了大洋环流和信风的关系;英国丹皮尔观察太平洋台风,提出了台风是有静稳中心的旋转性风暴等见解。此后,他们整理了全球航海记录,编写出了有关海洋气象的专书。

到了18世纪,英国哈得来提出南北两半球的信风理论;19世纪初,英国海军中将蒲福根据他长期航海的经验,总结出蒲氏风级表;随后美国莫里根据航海日志绘制了风和海流图,并写出《海洋自然地理学》一书,专论海洋气象问题,为海洋气象学勾划了初步轮廓。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约一百年的工作,奠定了海洋气象学的基础。185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气象会议决定,航行于海上的船只必须定时进行气象观测并作出报告,从此海洋气象资料有了保障。随后,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对大西洋和太平洋作了全面的海洋水文气象调查;德国汉堡的海洋气象台,建立并发布了北海沿岸的暴风警报;20世纪初,挪威气象学家皮耶克尼斯等人提出气旋生成的极锋学说,形成气象学界独树一帜的学派;美国气象局编印的全球海洋气候图集,为研究海洋气候提供了便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气象观测技术和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和大型电子计算机问世并广为应用,开创了海洋气象学发展的新纪元。联合国还专为海洋气象设立了政府间的协商机构和国际气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也设立了海洋气象委员会。这些组织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国际间的大力协作,促使海洋气象学得到迅速的发展。

海洋观测分常规观测和非常规观测两种。前者按国际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观测并发布天气报告,后者包括海洋调查、海上观测实验和其他非特约船只的观测。常规观测中以商船气象观测数量最多,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记录,但这种观测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分布不均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先后设立了十多个定点天气船,加上日益增多的自动浮标气象站,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连续观测资料,但还不能满足分析和预报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气象和海洋卫星的发射并投入业务使用,人们可以在外层空间的不同高度上对大气和海洋进行大范围的、均匀的实时观测,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海洋上空各层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云雾、降水、海面愠度、海面风速、海浪、海流、水位和海冰等各种要素的观测值,能够对海上龙卷、热带风暴、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严密的监测,为海洋气象的研究和业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海洋气象的观测和试验包括海洋气象观测方法的研究、海洋气象观测仪器和装置的研制、局部或大范围海域海洋气象的调查研究。

在海洋气象学中所研究的海-气相互作用,主要是海洋和大气之间各种物理量,包括热量、动量(或动能)、水分、气体和电荷等的输送和交换的过程,及其时空变异,海-气边界层的观测和理论,及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在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范畴内,重点研究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生成及其对应关系,大洋西边界流动(湾流和黑潮)对于其邻近海区的天气,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影响,热带海洋对局部乃至全球大气环球和气候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海洋对此过程的作用,及其对气候变迁的影响等。在上述领域内,已揭示了海洋和大气的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洋气象探测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进行了海上定点和非定点观测,开展了大规模的诲洋气象现场实验。虽然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例如:对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多半停留在揭露基本现象的阶段,缺乏完善的理论分析。

今后海洋气象学的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改进探测系统,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提高观测的精度,根据获得的信息资料,继续揭露海-气间尚未被发现的一些现象,进而从理论上阐明观象的本质,将结果应用到实际的海上天气和海况的分析及其预报。

另一方面,要在从理论上基本弄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海洋-大气的流体动力学模式,阐明海洋在大气环流的形成、演变和气候变迁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气对海洋环流和海浪的形成和演变及其他诸海洋要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网络》

第四篇:发展海洋旅游资源之我见

发展海洋旅游资源之我见

在海洋经济中,海洋旅游业是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不仅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海洋旅游业产值占整个旅游业产值高达2/3。在强势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弘扬我市的海洋文化,靠海吃海,深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促进整个旅游业快速发展,并使滨海旅游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进行探讨。

一、汕头自然条件和海洋旅游资源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956平方公里。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年平均气温21℃~22℃;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现在又与台湾实行海上通航。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长达289公里,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潮汕地区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菜、英歌、潮阳剪纸和潮州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充分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日益增强。先后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二、挖掘汕头海洋旅游资源的设想

(一)汕头市是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我们必须把周边兄弟团结起来,立足汕头,放眼潮汕,联结潮州、揭阳、汕尾,做足做活百载商埠这篇“大文章”,推出潮汕特色的景点,通过多渠道的形式向海内外宣传,扩大影响。以“大潮汕”的腾飞带动汕头的发展,并将“大潮汕”推向全国、推向海外乃至全球。

此外,汕头应博采其它三市的长处,弥补我们的不足。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如在小公园这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地方开辟潮汕特产、小食一条街。让游客在大饱眼福后,过足口福,品尝一下汕头的海鲜、蚝烙、糕果等小食和近在咫尺的老妈宫粽球。

(二)要当好“兄长”,首先要在自家门前下功夫。回首八十年代之前,石炮台游泳场是游泳爱好者健身消暑的好地方,每逢夏季即对市民开放,每人次只要花上5分钱,便可享受游泳、寄衣和自来水淋浴的待遇。但由于建设石炮台公园及道路改造的需要,石炮台游泳场成为历史,中心城区的市民和游客只能望“海”兴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游泳的健身效果并不亚于其它体育运动,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利用汕头(如海滨路西段)的自然资源,在中心城区营造一个大众化的、石炮台模式的游泳场。

(三)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拓展公交线路。汕头中心城区周边的妈屿岛、新津河、东湖、莱芜、南澳岛、北山湾、龙虎滩等滨海地区、岛屿凭借自然资源的优势,要解放思想、扩大规模,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既可重点推介,也可全面发展,为游客提供休闲、消暑和游泳的好去处。但是,由于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等因素,汕头中心城区居民到上述景点还嫌麻烦,何况外地的游客?因此,交通运管部门在规划公交线路的时候,不妨实行倾斜政策,对旅游线路优先考虑。

(四)南澳是我市的海岛县,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战略地位显要,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丰富。2009年1月20日,南澳大桥动工兴建,南澳大桥建成后,旅游的重点是开发南澳岛。可在南澳岛引入海水建设大型跳水馆、室内游泳馆,借鉴三亚的做法,把钱赚到海底。亚龙湾的海底世界,只要游客交上足够的费用,就可以戴上潜水工具瞬间从陆地上消失,优哉游哉与大海深处五颜六色的鱼儿和海洋生物亲密接触。沙滩上,游客正襟危坐骑上沙滩摩托车,也可过上一把“骑兵”瘾。同样的,南澳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可以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游客潜水的项目,或像厦门一样建造现代气息的海底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改善汕头滨海旅游环境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深刻认识改善滨海旅游环境的现实意义,摆正旅游业位置,组织旅游等有关部门对汕头的特色旅游进行总体规划,为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发展依据,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人文氛围,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汕头要加快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就要加大力度整治脏乱差,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如建立健全龙湖沟的长效管理机制。下大力气治理整顿乱贴、乱投街招广告,使“城市牛皮癣”在汕头绝迹。对于后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要严厉打击,把整治和取缔后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厉打击“双抢”和涉黑团伙,对破坏公共环境、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人员要严惩重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吸引游客、吸引投资者。

(三)打好“侨”牌和“台”球。汕头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华侨众多,如李嘉诚、庄世平、陈伟南等,他们对家乡、对潮汕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汕头旅游景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以扶持发展,并积极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侨资侨力、民资民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此外,要进一步弘扬汕头精神,增强家园意识,增强潮汕人的凝聚力和爱国爱乡的感召力。激发和调动海内外潮人投资、建设汕头的积极性,对加快汕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与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与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惠东县人民政府

——围绕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并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与要求,我局围绕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局实际,对沿海各地、海岸等的滨海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我县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针对影响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如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基本情况

(一)自然 环境。我县濒临大亚湾和红海湾,海岸线长171.8公里,海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其中10米 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 33万亩,有大小岛屿55个,海湾18处。海洋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有海洋生物2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类有40多种。惠东这特有地理环境是广东省罕有的滨海旅游资源,是发展蓝色滨海旅游业的一大优势。

1、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位于惠东县南部的巽寮镇。属南亚热带温湿型海洋气候,平均年气温21.7°C,年平均降雨量1843.7mm,植被四季长青。该区毗邻香港、深圳和中海壳牌石化城。海路距离香港43海里,至深圳41海里,至淡水、澳头12海里。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陆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海湾陆地面积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沿岸水深2至4米,海底平坦坚实,沙质洁白晶莹,海水清彻碧绿,有“绿色翡翠”之美称。海岸线迂廽 曲折,依山傍海分布着七山八湾十八景。大湾套小湾,湾湾相连,形成“天赐白金堤”。有热带海洋鱼类400多种、贝类200多种、甲壳类100多种、棘皮类60多种、藻类30多种。最珍贵的是红树林和白海豚。沿岸诸岛礁石经海浪冲击侵蚀,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堪称动物石景公园。因此,知名人士肖劲光、肖华、张爱萍、刘志坚、许德珩、朱学范、启功、商承祚、赵起扬、王遐举、黄苗子、陈荣琚等为巽寮景观题字勒石,大部分作品成为永久的摩崖石刻。区内海底石像十分壮观,多姿多彩,与海洋生物景观交相辉映,形成琳琅满目的海底大世界,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2、双月湾旅游度假区。双月湾旅游度假区包括平海和港口两镇的所有滨海旅游资源在内,海岸线长54.7公里。

(1)平海镇海岸线长3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龙山耸翠、星海联珠,平楼烟景、魁阁梅英,江天晴流、龙泉听梵、鼓岭观潮、古渡渔灯、孤州钓月”等景观。特别是与古城相距1

公里的南门海,半月形海滩长达10余公里,海沙洁白晶莹细软平实,近百米内水深不超过1.5米,蔚蓝色的海水清澈见底,海底平坦坚实,勘称天然的海水沙滩浴场。

(2)港口镇海岸线长21.7公里,东依红海湾,西靠大亚湾。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于1992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大陆架上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与人类最接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保护区,堪称“中国一绝”。

双月湾由大亚湾畔相邻的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两条沙直奔大星山,如蛟龙出海,似双龙戏珠,有静有动。大亚湾畔的半月湾,微风细浪,阿娜多姿;红海湾畔的半月湾,波涛汹涌,气势磅薄。

3、平海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平海海滨温泉位于稔平半岛的平镇鹧鸪洞,东望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南临南门巽寮湾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度假区总面积达1000亩,风景秀丽,平湖峡谷交错,遍山树木青苍。海滨温泉度假区是一所按国家“AAA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健身休闲、温泉疗养、中外贵宾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度假区,以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海洋温泉文化。海滨温泉的地热矿泉日涌水量超过4000立方米,水温近70度,在富含几十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微量矿物质元素中,偏硅酸、硫、氡均达国标命名标准,被专家誉为咸水温泉中的“极品”温泉,具极高医疗保健价值,对美容、美肤有特别的疗效,对神经痛、风湿、关节炎、肥胖、心脑、心脑血管病等具有良好的辅助疗养效,可与日本著名的米萨氡泉疗养胜地媲美。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 发展蓝色滨海旅游业 提供了充分的优势条件。

(二)滨海旅游现状。我县滨海旅游的开发利用,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投入开发了亚婆角度假村和巽寮湾度假村,随后开发了南门海滩,港口海龟湾自然保护区等景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到我县滨海旅游度假游览的游客年均达到90多万人次,仅巽寮一地,年均接待人次达80万人。据统计,来我县滨海度假游览的游客主要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主要目的是:一是利用双休日到巽寮游泳、乘坐游艇遨游大海、领略大海情怀,品尝海鲜和购买海产品;二是游览岭南地区唯一现存的平海古城风貌和参观我国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港口海龟湾。

(三)发展优势。我县有年吞吐量650万吨的码头3个和港口、巽寮、范和、亚婆角、盐洲等5个渔港。拥 有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盐洲港、考洲洋、港口港、巽寮湾、范和港等港口资源和海滨旅游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充分的优势条件。旅游业发展以巽寮湾为核心,整合环大亚湾的海滨度假地和海滨资源,为旅游开发预留足够空间。该区同深圳大鹏湾的大小梅沙毗邻,未来发展中将采取区域合作概念,将二者联动共同打造成主要面向香港、深圳、广州、东莞以及惠州的海滨休闲度假区。

二、近期成效及 发展方向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我局在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保护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

(一)近期成效。

1、滨海旅游发展成效。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和海岛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发展迅猛,促进了我县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一是由于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渔村建设向生态休闲方向发展,形成沿了海休闲渔业文化、海滨旅游文化和海洋饮食文化,促进了城市和内地游客到海港海洋来度假观光,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渔民转产转业。二是创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新的产业群,吸引了一批内外投资商商建设。建设了一批餐厅、住房、娱乐等设施,接待大批游客,创造出捕养鱼无法与之相比的经济效益。三是带动了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推动了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相关行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海滨旅游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效益。

2、环境保护成效。近年来,我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巽寮海区、稔山坪仕岛 海区和范平海至港口港湾等海区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渔排餐厅、违法围网和定置网等的整治行动,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通过整治,还我县一个清洁、环保、安全的海湾,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滨海旅游环境,真正实现了还海于民,促进了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滨海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受到了广大渔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发展方向。滨海旅游是我县旅游的最大品牌,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县滨海旅游的优势,大力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的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度和双月湾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滨海旅游经济区。在发展滨海旅游资源的同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科学论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全面开展水产养殖环境评价制度,准确掌握海洋资源动态变化规律,处理好滨海旅游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县海洋渔业和滨海休闲旅游基地经有了较大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仍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滨海 旅游资源重点不突出。滨海旅游资源类型较多,但开发重点不一,生态型产品为主导,但缺乏整合,整体形象不突出。

(二)滨海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我县滨海旅游业发展较晚,道路、通信、供水、供电和景区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

(三)巽寮湾电、炸、毒鱼和机械拖网等问题。巽寮湾电、炸、毒鱼和机械拖网等,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名贵鱼种有所减少,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滨海旅游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陆源污染、海上作业污染问题。一是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包括海域周边的生活用水 ? 工业 废水和固体污染物等。二是海上作业造成污染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和违法作业对海洋造成的污染。这些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不处理好,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阻碍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对策措施

针对查找出的因素,我局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从源头上根治污染海洋环境污染源,促进我县海洋生态环境和滨海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针对 旅游资源重点不突出问题。选准精品、打造品牌。

1、重点发展巽寮湾、港口双月湾、平海南门海湾等稔平半岛区内的主要景区、景点。使它们 有机连接起来,形成惠东 “蓝色” 滨海旅游。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要按照国家“四A”景区标准的要求,加快开发建设进度。着重抓好“七山”、“八湾”、“十八景”等景点的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基础设施,2008—2012年,争取通过国家“四A”景区的评审,使之成为集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体育竞技、娱乐健身、餐饮服务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海旅游区。

2、完善港口海龟湾自然保护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港口镇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海龟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一步做好保护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要严格按功能分区,兴建可供游客参观的展览馆、养殖馆和观景台等,把其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海洋生物科普旅游区。

(二)针对滨海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问题。大力完善滨海旅游的基础设施。一是逐步完善各旅游经济区通往旅游景区(点)的道路设施,按二级公路的标准,全面铺设好景区(点)道路,亮化、绿化各景区(点)的道路。二是加大旅游景区(点)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能够全面满足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生活、消费需要。三是加大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主要是完善景区硬件设施。继续加快星级酒店的星评工作,到2012年,四星级以上宾馆不少于3家。四是提高旅游运输能力,引进旅游车队和旅游游船项目,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区旅游市场的硬件设施档次,增强竞争力。力争通过努力,全面提高我县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准。

(三)针对巽寮湾电、炸、毒鱼和机械拖网等问题。我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坚持打击“电、炸、毒”鱼非法行为;严格限制机械拖网,防止捕捞过度。有效保护巽寮湾海洋渔业资源,促进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四)针对陆源污染、海上作业污染问题。针对“无证倾倒、超限倾倒或者无记录倾倒”的情况,我局为了全面履行海洋倾废监察管理职能,组织力量主动出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海洋违法倾废行为。一是通过公布违法倾废举报电话,及时掌握违法倾废船舶的动态。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执法装备,采取了陆上检查、海上跟踪、蹲点守候、登临检查等方式。

三是要坚决保护环境 ? 防止污染,使资源能够再生和持续发展,严禁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项目上马。四是开展开展打击海洋违法倾废的联合行动。五是为减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近岸海域的污染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治污基础设施,改善沿海海洋环境。六是加强船舶各个角落可能发生的跑油、冒油、滴油、漏油等情况都要进行严密检查,查堵漏油源头。七是严厉打击海上违法作业船只及有关工作人员。

五、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建议

随着我县海洋渔业经济,特别是滨海旅游业的大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成为我们稀缺的资源之一。惠东到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围绕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 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1、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建立陆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一是对新上项目,按照海洋功能区划进行审批,控制新污染源,凡不符合环境保护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对原有项目,重新进行环境评价,对达不到环保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在河流、海湾和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排污总量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对政策指导的研究,鼓励企业绿色生产,教育和引导企业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五是指导沿海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2、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了采挖海砂等非法行为,保护我县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

3、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投入。我局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方面的投入,加快推动我县海洋生态环境和滨海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积极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并 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提高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同时也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5、加强考洲洋的环境治理,打造惠州西湖。为进一步保护我县考洲洋生态环境,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惠东的“西湖”。一严禁当地渔民在考洲洋违规设置定置网、网 塭。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考洲洋海区排放陆源污染物。三严格控制向考洲洋倾倒废弃物。四禁止毁坏考洲洋海区沿岸和潮间带的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和红树林、珊瑚礁等维护生态平衡的物种。

6、做好人工鱼礁建设和 增殖放流 的工作。进一步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

物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海区生物多样化,恢复海洋资源和增加渔获量,促进渔业经济和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对外合作。要大力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等主要客源地的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联系,通过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行业管理联系、资金来源渠道联系、商务合作联系,采取直发旅游班车、直发游船、包车旅游等形式,不断增加客源。同时,引进先进旅游城市的旅游操作经验,促进惠东旅游业快速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关系到惠东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特别是滨海旅游业的大发展。它要求我们都应作到了解环保、支持环保,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防范意识。促进我县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惠东建设成为珠三角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生态示范区。

发表日期:2010年5月20日

下载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理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维护海洋生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青岛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我市将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

    大连海洋业发展调查报告

    大连海洋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时间 2013年1月24日——2013年1月31日 (二)调研地点 中国大连地区 (三)调研对象 纵观大连市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 ;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 21世纪为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资源的减少,世界各......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作者:农晓丹 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为“海洋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 开发......

    海洋教育

    二年级海洋家园教案戴翠花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单行法律。为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由国务院颁布了《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