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文2 赴云南学习清洁生产工作经验调研报告
赴云南学习清洁生产工作经验调研报告
时间:2011-04-25
为贯彻落实全国清洁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辽宁省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经领导同意,我委于4月10日至16日,组织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资源节约处(科)长、清洁生产工作负责同志,赴云南学习自愿性清洁生产工作经验,全省共有8个市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本次学习得到了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的大力支 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习调研情况如下:
一、云南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
(一)清洁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云南省清洁生产工作起步很早,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就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建立了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云南省清 洁生产联席会议及其云南省清洁生产办公室、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考核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云南省清洁生产行政执法检查小组并开展执法检查;制定出台了《云 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及20多个配套规章制度的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了十五个行业的“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 单位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举办了“全省清洁生产成果发布会”;支持清洁生产中介机构,规范服务市场,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素质;以工业企业为 主体的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全面展开。截止到2009年,全省有4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近5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3家企 业通过了《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验收;省政府连续两年表彰了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遇到的主要困难
云南省清洁生产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推行,取得了很大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对清洁生产重视 不够,主动性差,即使迫于压力开展清洁生产,也敷衍了事,收效甚微;二是清洁生产中介机构恶性竞争,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部分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差,企业不 满意,生存已难以为继;三是尚未建立以市场需求、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相结合的推行机制,导致政府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三)典型经验
针对云南省清洁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强化清洁生产工作机构建设的同时,研究建立了“两证一库一评估”一套系统的清洁生产推进机制,引领云南省工业行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两证一库一评估”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具体情况如下:
1、“ 两证”管理
“两证”管理包括“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证书”和“云南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等级证书”。为配合“两证”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他们在原有清洁生产标 准体系基础上,先后制修订发布了《云南省甘蔗制糖(含糖蜜酒精)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云南省烟草加工业(卷烟)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 38个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评价清洁生产合格企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次,出台了《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验收管理办法》,明确了清洁生产合 格企业的评定具体细则,指明了验收是依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评价;验收主体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或由其委托的有关单位;验收 组人员中的行业专家要在全省清洁生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通过验收的企业由省工信委颁发《云南省清洁生
产合格企业证书》。第三,出台《云南省清洁生产咨询服 务机构管理办法》,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机构自愿申请“云南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等级证书”;省工业和信息 化委负责服务机构管理和监督以及等级证书的印制;服务机构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级,等级证书有效期为3年;不同服务机构申请或者变更等级评估时,不能同时 使用同一名高级或者中级技术职称工作人员的学历证书、职称证件、清洁生产审核师或者审核员证书;由省工信委每年5月向社会公布全省服务机构等级评估情况,每年3月对等级证书进行年检。
2、“一库”建设
“一库”建设指建立涵盖全省各行业的动态清洁生产专家库。出台了《云南省清洁生产专家库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库专家的入库资格标准和责任义务,入库专家 由省工信委发文确定并颁发聘书;专家库的专家在参与论证、评估、验收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可保留个人意见和建议,专家参与论证、评估、验收工作的酬 劳,按有关规定由组织单位负责;对自已所提出意见承担相关责任;专家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企业任何形式的酬劳;专家已参与了该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相关工作或 存在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事项,在论证、评估、验收工作应当回避;对违反法律、法规,丧失职业道德和违反本办法的专家,省工信委有权终止专家资格并从专家库 中除名。
3、“一评估”制度
“一评估”指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此我们出台了《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实施办法》,明确了评估的对象是申请评估的企业;评估的主体是各 州(市)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评估组的行业清洁生产行业专家在全省清洁生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估的内容包括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否达到了清洁生产评 价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要求;此外,还要求各地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应积极指导和督促通过评估的企业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提出的工作计划,组织落实清 洁生产审核方案。
二、我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省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借鉴云南省的典型经验,确定全省推进清洁生产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要广泛宣传清洁生产,普及清洁生产知识,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加快生产工艺的革新,发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综合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开展清洁生产专业知识培训。在管理部门、咨询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三级清洁生产培训,切实将清洁生产落实到产品开发、工业技术、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生产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是建立清洁生产专家库。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诊断、方案评估及实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四是培育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清洁生产工作,搭建起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平台。同时,要加强对审核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清洁生产审核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各市要制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年度计划,督导企业,规范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将节约资源、污染物减排作为清洁生产审核的主要目标,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六是综合运用相关激励约束政策。清洁生产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基础,要综合利用现有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财税政策,促进清洁生产的全面推行。
七是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法规体系。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指导,借鉴外省的典型经验,研究制定全省的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细 则、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同时,积极做好《辽宁省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暂行管理办法》的立法准备工作,依法推行清洁生产。
第二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沐抚办事处木贡村大学生村官谭大勇
12月21日至12月27日,沐抚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组织2011年秋冬季全办在编在岗(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职工对云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阅览和朋友介绍,自身饱览了云南的大好风光和民族风情,心灵得到了升华同时结合自己所处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也有所体会。现将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云南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先后赴昆明市、石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4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云南民族村、园艺博览园、花卉市场、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苍山洱海、玉龙雪山等十余个景区景点,期间分别在天龙八部影视城和云南民族村观看了天龙八部影视节目和云南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等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这一片西南边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恩施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直观的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创新与进取,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云南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旅游文化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风俗文化经典,比如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的云南民歌,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
(二)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号——春城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三)丽江古城,古韵与现代——完美的交响曲
走进丽江古城,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在古城中酒吧淋漓,在柳荫下,柔风中,看着清清的水静静地流淌,品着各色菜肴,饮着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抑或一个人喝着咖啡发呆,尽情享受在都市中所未有的闲静,有兴趣,还可请那些流浪的艺人坐下,给自己画个肖像或者是漫画,当作一份在古城特别的珍藏。古城的古韵与现代表现得淋漓尽致,能让人忘却都市的烦恼,回到久违的闲适,却又能品味到都市的繁华,让人留恋往返。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政府主导,文化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亮点
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政府意识到主要靠“烟经济”为主
导的单一结构性经济的风险性,提出要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做出了依托云南神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把旅游业作为云南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发展,使云南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巅峰之作。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娱乐度假的好地方,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二)旅游与休闲购物的完美结合,丰富旅游文化产品
云南省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完善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了旅游业的第二次创业,精品景点的完善,休闲娱乐品牌的打造,使得云南旅游业发展呈现兴兴向荣的局势。“七彩云南”购物商城的打造,成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精品工程,它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几乎都会被导游带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庆沣祥”茶庄,还有各类购物馆:
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除此之外,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大理三月街、云南民族村等著名休闲娱乐旅游景点,都是政府打造的一流的旅游名片。
(三)产业体系完善,全民共同服务旅游大业。
云南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重点旅游城市功能综合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高效便捷;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大理至昆明有旅游专线铁路;景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绿化、净化、美化到位。如丽江有5A级景区两个,古城区辖区内就有星级宾馆酒店146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18家;非星级宾馆、酒店、客栈、招待所953家,其中特色等级50家;旅游购物店30家;旅行社27家;导游3000多名。云南的旅游业不仅仅成为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同时全民参与旅游建设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云南考察的几点启示
经过几日云南的考察,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峡谷,几经思考,我们此行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我们了解了它当前的旅游状况和建设旅游的先进经验,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赶上它,如何做到取其长而补己短,如何才能让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成为海外知名景区,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下面将自己的几点拙劣观点展示如下。
(一)完善旅游风景区建设,确定大峡谷旅游风景区科学的建设目标。恩施大峡谷是新兴的旅游景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旅游风景区的各大功能区建设还很不完善,风景区的发展目标还不够科学。通过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云南知名风景区建设无不体现了几大特点:一是旅游功能区建设完善;二是旅游文化特色鲜明;三是各景点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搞旅游。所以,恩施大峡谷下一步的建设目标要做到: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功能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风景区。
(二)打造恩施大峡谷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云南正是做好了这一点,才实现了云南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对于恩施大峡谷来说,创世神话传说,土家民族风情与巴文化,马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开发与利用。恩施大峡谷的旅游不仅仅只是看看风景,而是要让游客能够在观看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化,愿意留下来进一步观光学习,让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挥,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业。云南旅游之所以蒸蒸日上,离不开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正因为有了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才会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让游客被当地人民的盛情所感动。恩施大峡谷人民在建设旅游的意识上还不够强,小农意识、传统观念还比较深厚,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通过正面引导发动、宣传、教育,来改善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意识,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旅游建设,用友善、热情、纯洁、坚韧、希望的民族精神去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建设正日趋完善,大峡谷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大峡谷旅游建设还有很多缺陷,旅游文化还没有特色,人民参与服务旅游的意识还不强,大峡谷风景区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上下功夫,利用全省打造“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区、“仙居恩施”建设大势,顺势而上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将恩施大峡谷建设成为“鄂西旅游文化圈”的典型亮点工程,真正实现旅游增收富民的理想。
第三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为加强外宣队伍建设,开拓基层外宣干部的眼界,学习内地省市开展旅游文化外宣工作的先进经验,让基层外宣干部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介绍阿勒泰。地委宣传部组织了各县市优秀通讯员考察团于2010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赴云南省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优秀通讯员赴内地学习考察是年初外宣工作计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县市优秀通讯员的工作激励和能力培养。考察团由地委外宣办牵头,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优秀通讯员一行8人组成。考察团深入玉龙雪山、游览丽江古城、走进石林溶洞、荡舟洱海湖边、南下西双版纳,感受历史文化、欣赏天下奇观、体验热带风光。通过考察,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借鉴到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特别是云南省在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旅游和文化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二、云南旅游文化印象及发展模式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其名取意为“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简称“滇”。在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着汉族和2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有4060公里的国境线,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相邻,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聚居所孕育的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人们向往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美境。其独特的“三江并流”、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地热火山、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等,构成了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品味极高的自然景观;康巴风情、东巴文化、南诏遗韵、木脑纵歌等,成为游客喜爱的民俗文化资源;腊玛古猿、元谋人遗址、恐龙化石群、古滇文化、大理和丽江古城等,成为游客追忆历史的重要遗迹。
云南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国际游客集散地,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给考察团印像最深的就是云南的旅游外宣和文化外宣的强强联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一是充分发挥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通过拍摄制作《五朵金花》、《天龙八部》、《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批影视作品,有效地提升了云南的文化旅游形象,把中国和世界的眼光引向发云南,引向云南的旅游胜地,云南影视作品正成为推销云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导游”。二是打造精品节目。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形成了旅游重点地区的特色品牌,成功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如大理的《蝴蝶之梦》、西双版纳的《勐巴拉那西》,就是公司投入巨资、共同推出的大型旅游民族歌舞晚会。晚会内容丰富而精彩,形式多样而生动,定位就是吸引从各地来大理、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到了市场与游客心理的最佳结合点,并通过与旅游部门联手促销,已经做成长期面向市场的旅游项目,旅游旺季几乎场场爆满。三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比如昆明深入挖掘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阿诗玛》,通过导游对“阿诗玛”的介绍,不仅了解了“阿诗玛”和“阿黑”的经典爱情故事,也感受到了彝族独特的民俗和婚俗。大理深入挖掘“三
道茶”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表演表现形式,使游客亲身体验到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真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通过传承和发展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顺古镇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创造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也促进了云南文化旅游村镇的异军突起;五是通过连续举办“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和向旅游者推出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一大批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不仅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使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方式得以保持和发扬,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三、云南旅游文化宣传工作的启示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去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年)》,将旅游与文化同规划、同发展。与云南相比,阿勒泰地区也是多民族居住地,特别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图瓦人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积淀深厚,又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交界,历史上塞人、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游牧文化。可以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但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全区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旅游联动的经济效应较差;二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旅游项目古老死板,鲜活文化含量低,没有彻底解决“白天看景,晚上睡觉”问题,缺乏有魅力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延长的滞留时间;三是对地域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商品粗制滥造,没有特色,缺乏卖点,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形成不了旅游商品市场。旅游是朝阳产业,随着中央和内地省市对新疆援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阿勒泰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民族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外延还是内涵,只有突出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共赢和有效进行资源优势转换的最佳途径。要加快阿勒泰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文化馆,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展示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和旅游文化演出企业,建设一批有档次和科技含量的演出剧院和场所,不断推出一批如《阿嘎加依》、《恰秀喀纳斯》等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民族文化娱乐精品,打造一批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的旅游表演项目。充分利用喀纳斯“中国最美十大秋色”、可可托海景区“国际原生态风景区”、阿勒泰市“人类滑雪运动起源地”这些文化品牌,结合我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办好各类旅游和文化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持一批有生产条件和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提高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水平,形成游客参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销基地。探索建立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影视、体育等产业互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大力开发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是云南创建“旅游经济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云南积极制定开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为了扩大旅游购物,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规定,各条旅游线路必需在沿途旅游市场、珠宝加工厂安排一至两次停车参观,刺激购物。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见到免费的茶道表演,游客可以休息和免费品茶,当然,最后服务员忘不了向你推销价廉物美的云南茶叶。政府和企业的旅游促销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游客每到一地,都有购买土特产和当地工艺品的消费需求,而买点就在于商品的地方特色。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根植于我区民族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改进工艺水平和包装,大力开发具有我区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推出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努力增强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培育市场,形成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要建立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研发旅游商品,增加品种,扩大消费总量。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加快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超市等旅游市场建设,为我区旅游品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有了市场没有消费者不行。在旅游品市场的布点上,应该学习云南的好做法,尽可能分布在主要景点和旅游沿线,并在安排旅游线路时,将引导购物渗透其中,同时,尽力与草原民族文化表演、民俗再现紧密结合,做到以文促商。
(三)努力打造聚集地区优势与特色的阿勒泰区域形象。
一个地区的区域品牌形象就是一个地区的“名片”,良好的区域形象更是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阿勒泰地区对外宣传的资源优势和独特景观,把我们要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受众希望了解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外宣品牌,努力打造阿勒泰地区资源丰富、古朴祥和、神秘神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区域形象。努力把一个真实、可信、可亲的阿勒泰展示给新疆、展示给全国、展示给世界。要大力宣传我区“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二五”规划和以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美好发展前景;宣传地区 “三大突破”、“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及“五个基地”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地区在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以及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地向境外推介展示地区开放、发展、文明、进步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形象。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宣传使者,人人都是区域形象的氛围,共同塑造和维护我区的良好形象,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阿勒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世人了解阿勒泰,让阿勒泰走向世界。
第四篇:赴云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云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于7月16日至7月24日期间组织各教研组长前往云南省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和昆明市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进行考察学习。这几所学校的办学成绩较为显著,特别是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与我校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整个考察过程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充实。
本次考察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目的,认真听取了所到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具体事件处理方法的传授,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受益非浅,现将考察心得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各学校情况介绍
1、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教学设施齐全,设备精良,实验实训条件。建有齐全的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电工电子自动化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海尔实训中心。具有各种实验和实训设备2100多台(套),适用教学设备总价值2172万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所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贴近生产实际,满足铁路运输和社会发展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各地和地方企业设立了长久而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2、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
该校2001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评估验收,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昆明市园林单位、省级毕业生就业先进学校。教育教学突出实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计划,教学、实训设施设备齐全。近年来,通过实施以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该校制定了“双百工程”,即和一百所生源稳定的初高中学校和一百家信誉良好长期招聘用工的用人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此来稳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该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每年均开展 “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详情见附件)。
3、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
该校是由盘龙区原汽车职业学校、四职中、八职中合并而成,学校是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商业职业高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云南分会会长单位,全国部分城市职教烹饪专业教研协作会常任理事单位,云南省汽车维修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云南省电子政务技术培训站,昆明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昆明市劳动预备制定点培训单位,昆明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站,昆明市中等职业教育商品经营、烹饪、餐厅服务、汽车维修四个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考点学校。
二、“三生教育”的启示
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学校均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三生教育”,学校的教学活动均围绕这个主题在开展。经过详细的了解,我了解到以下的内容: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为那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母亲那份疼痛,我们就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视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在需要我们关注的生命里,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重来,它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因此要做最好的自己。
生存是人的本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侵害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的下一代。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有追求,追求才能更好的生存,体会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存的意义就是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拥有实力,去让社会选拔和考验,学习就是为了生存,学无止境,这就诠释了世间的旧事物,总是不断的被新事物所代替。生存教育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我们树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较好地去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生命是开端,生存是方法,生活是过程。只有开好头,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好过程,人的一生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以上是我在几天的考察学习中所获得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或有考虑不周之处,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附件:
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
各科室、各班级: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生活”,社会需要大批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训练、比赛的开展,旨在通过专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比赛工作,促进全校同学职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达到人人有技能,个个强技能,为今后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此项工作,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为不断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使第十三届“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比赛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促进课程改革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面向全校同学,以“团结进取、突出技能,展示风采”为比赛宗旨,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注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组织机构 领导组组长:王清元
副 组 长:赵 炜 龙跃洋 李海山 周碧伍
成 员: 刘宏泰
陈妍宏 徐启奎 钱晓霞 王树梅 周敏 王海雄 杨贵先及各班班主任
宣传及报名由教务科、各教研室和各班主任负责,赛事协调及督导由周碧伍负责,展演、表彰及学生纪检由徐启奎(负责人)、毛瑞斌、沈立国、普俊渝、魏天有负责,摄影摄像由李冬(负责人)、刘迪负责。
三、工程项目及指导教师
1、一副好口才:熊瑛(组长)岳茵婷 尹宗勤
2、一口流利的英语对话:刘寿芳(组长)田钟 周敏
3、应用文写作:张新民(组长)张天萍 简诚勇
4、推销技巧大赛:孙俊(组长)王海雄 杨晓雅
5、实用彩妆及造型技能大赛:万晴(组长)赵炜
6、书法比赛:何卿(组长)金汝芳
7、办公软件应用:肖丽(组长)周云华 袁文韬 曾艳琼 杨娟
8、图形图像处理:聂家龙(组长)蒋继红 李敏 赵丹
9、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朱忠明(组长)杨莉 刘宏泰
10、记一手好帐:杨云海(组长)陈妍宏 黄云 刘建党 田佳
11、会计双基训练:唐群光(组长)刘平麦丽娟 曾秋瑾
12、珠算、点钞、数码字书写比赛:李云侠(组长)彭贇 付芸 王丽萍
13、茶叶冲泡技术:蔡薇(组长)钱晓霞 刘丽芳
14、古筝演奏:李黎(组长)
15、食用菌栽培操作比赛:肖艳萍(组长)
16、食用菌营养知识及烹饪比赛:张亚平(组长)卢迪
17、求职面试中的心里策略及技巧大赛:杨晗(组长)王树梅 赖启和 郭敏 吴冰兰18、09级全体学生体能测试工程:徐启奎(组长)毛瑞斌 沈立国 普俊渝 魏天有
四、宣传及报名时间
1、第2—4周为组织宣传及报名时间,教务科和各指导小组通过展板、学习委员会议、班主任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
2、报名工作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分项登记报名,填写报名单(包括参赛项目名称、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报名单一式二份,一份交教务科(3月22日前),一份交班主任。
五、训练、比赛时间及安排:
1、第5—14周,各工程项目利用每周星期四下午2:30—4:10由各指导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技能训练的高潮。
2、第15周全校各班级停课,进行第十三届“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的强化训练和比赛。具体安排为:星期一至周二,各项目进行比赛前的集训和预赛前的指导;星期三进行各项目预赛,并产生各项目决赛名单;星期四各项目进行决赛并确定获奖名单;星期五上午各项目进行展演,下午召开全校表彰大会,对获奖同学及班级进行表彰。
3、各项目总体安排及实施计划须报比赛领导小组审批,具体赛事由各项目按审批后的计划执行。
六、参赛办法
1、属工程对口专业的,原则上参加对口项目比赛。
2、每个学生在参加“八个一工程”及拓展技能项目中,至少参赛一项,最多限报三项,09级学生还必须参加第18项工程(09级全体学生体能测试工程)。停课期间,将严格考勤。
3、比赛过程中,领导组成员对比赛进行协调、监督及指导。
4、决赛时,各指导组成员须全部到齐参加现场指导和评判,决赛结果方为有效。
七、表彰奖励
1、本此比赛除第18项工程(09级全体学生体能测试工程)外,设集体奖和个人奖。集体奖设三名:由综合报名人数、宣传组织、竞赛成绩等确定。
2、各项目优胜者分等级计奖,获奖人数由参赛人数的多少具体确定:即参赛人数在100人以下,设一等奖1名,二等2名,三等奖3名,四等奖4名,鼓励奖5名;参赛人数在100-200人,设一等奖1名,二等3名,三等奖5名,四等奖7名,鼓励奖9名;参赛人数在200-300人,设一等奖1名,二等4名,三等奖7名,四等奖10名,鼓励奖13名;参赛人数在300人以上,设一等奖1名,二等5名,三等奖9名,四等奖13名,鼓励奖17名。
3、凡获奖优胜者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一等奖:100元,二等奖:50元,三等奖:30元,四等奖:20元)。获奖情况载入个人学籍档案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4、为鼓励技能训练,凡在比赛中获1至3等奖者,均可参照学分制替代办法冲抵规定的相关学科。望各科室、各班级精心动员和组织,各位同学积极参与,争取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夺取优异成绩。
特此通知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教务科
2010年3月8日
第五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1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朱亚敏2011年10月下旬,在庆阳市委党校老师的带领下,我随学习考察组赴云南实地参观考察。在考察期间我领略了云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直观地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使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教益,在谋划发展上的理念、思维、举措深受启迪,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我们无论从发展的基础上讲,还是从速度和质量上相比,存在的差距都很大,自己深感压力很大、责任很重。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感受和启示
一是文化特色鲜明。考察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山、水、物、人、歌、舞等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各旅游景区都建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村,大部分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会馆、餐厅建筑样式都独具民族特色。不论是在大理、丽江、版纳,还是在昆明,不论是在景区、餐厅,还是在交通车和游船上,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比如大理洱海游船上的白族三道茶表演、丽江古城纳西族的民族舞蹈等等。我们在观看时,就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其中,疑似天上人间,使人流连忘返、畅想不已。
二是品牌优势突出。云南充分发挥“奇山异水,民族风情”的优势,按照创建世界旅游胜地的目标,着力打造“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出了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和旅游精品,会展、生态、民俗、康体、探险等专项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市州在发展中打造品牌,靠品牌赢得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品牌意识、形象意识深入人心,延伸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西双版纳突出傣族风情,打造“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品牌,着力提升“美丽神奇西双版纳”的形象,如在2005年热带雨林被《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专家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2006年野象谷被评入由《环球日报》组织评选“中国50个外国人最想去的地方”之中。大理突出白族风情,打造“风花雪月地,山色水光城”的品牌和形象,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2004年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之一。丽江则突出纳西族风情,系统展示东巴文化、摩梭风情,塑造“世界遗产保护地”的形象。
三是旅游产业生机蓬勃。考察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到处都是人的海洋和旅游商品的海洋。旅游已成为他们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的重要名片。云南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旅游线路,大理、西双版纳、丽江等地都形成了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茶叶、药材、珠宝首饰、各种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其中缅甸玉器、云南药材、普洱茶、云烟、傣锦、斑铜工艺品等是旅游购买的热点。不论是在城区的各大商场,还是在景区内外的各大小摊点,到处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据了解,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旅游商品收入都占到了旅游总收入的30%左右。云南旅游是全省大办、全民大办、州州有特色,县县有景点,发展旅游深入人心,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因而关注、支持、发展旅游的意识较强,氛围浓厚。各地的导游着装统一,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服装,如大理的导游穿戴白族服饰,丽江的导游着纳西族服装,版纳的导游都穿傣族服装。导游的知识面广,解说很得体,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得很透彻。多数导游与游客沟通技巧很好,且能歌善舞,还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云南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都当做全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以文化提升内涵和品位,文化以旅游展示特质和底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一是充分发挥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他们根据影视、文学作品情节包装推广景点,如大理的蝴蝶泉就突出电影《五朵金花》中的金花、阿鹏对歌的情节,推出蝴蝶歌会、蝴蝶泉公园蝴蝶养殖和放飞等项目;大理崇圣寺突出电视剧《天龙八部》,推出了天龙八部影视城游览项目。二是打造精品节目。各市州加快挖掘开发民族和地方文化,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大理的《蝴蝶之梦》、丽江的《丽水金沙》、西双版纳的《勐巴拉娜西》等大型歌舞剧,地方特色浓郁、已经成为云南旅游中深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
四是坚持基础建设先行。云南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七五”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他们集中财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得云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多改变,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硬环境”。目前,全省有10个民用机场、168条航线,昆明已成为全国客运量第三的航空港,主要景点如大理、西双版纳、丽江、中甸均有机场,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并且是全国唯一赢利的地方航空公司;有贵昆、成昆、南昆、内昆等铁路;公路通车16.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954公里,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200公里以内的高等级公路网。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抓住机遇,把本不在云南举办的“世博会”争取到昆明落户,围绕“世博会”投资118亿元,提前十年实施了昆明的城市建设规划,使春城昆明成了“花城”,极大地提升了昆明城市建设水平,有力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业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丽江十分重视世界遗产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为例,早在1951年,就做出了“保留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在以后的多次城市规划修编中把古城保护放在首要位臵。10多年来,先后投资了3亿多元,拆除32万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物,建设了古城排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彻底搬迁古城及其周边污染企业等;建立了古城房屋维护审批制度,对古城重点民居进行持牌保护,并向房主发放补助资金;成立了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公司,制定管理保护规章,系统抢救传统文化,使许多频临失传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开始复苏,得到新生;控制和规范古城的商业活动,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把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业场所全部迁出古城。丽江创造的“文化与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现象”和“丽江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肯定。
大理、丽江早在几年前基本实现了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丽江市文艺团体演职人员已经全部买断工龄,其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转变成股份制企业职工,完全走向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如大理州文化演艺公司是一个国有和民营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公司,吸收了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的股份,实行责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旅游与文化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二、几点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突出、亮点明显,使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经验,找差距;学精神,找不足;学特色,找目标。学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群众,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经验,学习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经验,学习他们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学精神,就是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一是要努力将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实干型集体、服务型队伍。党员要成为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群众公道正派的先锋。二要坚持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活动,不断转变群众观念,转变机关作风,提高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先进性经验教育回头看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评议机关作风活动,把社会各界代表和群众评议与同级机关、上下级机关相互评议结合起来,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三要积极推行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服务承诺和首问责任等制度,不断探索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新机制。学特色,就是学习他们想问题办事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学习他们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学习他们坚持富生富民相结合、选准发展路子。通过赴云南学习考察,对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我们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悟 探 求 笃 定 前 行
------市委党校学习党性分析材料
朱亚敏
时光荏苒,在市委党校学习已快三个月了。在这里听名师授课、学时政精化、览中外名篇,充实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不时鞭策着我多思、多想,容不得一丝杂念;前沿且先进的理论导向时刻推动着我多学、多记,来不得半点马虎。沐浴在党校严谨、求是的氛围中,我抓紧这宝贵的时光接受着党的洗礼。近两个月的学习,让我深感党校确实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个人修养的熔炉。
一、主要收获
(一)入博学之堂,提升了理论素养。
党校是中共理论研究和传播的基地。这里,有最进步的声音、最解放的思想,来为我们授课的,都是学术造诣较深,在党史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一些吃的不透的理论在这里得到了解决,一些以前不能理解的现实问题在这里被“冲击”得透彻分明。在党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等重要理论,深入钻研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和当代视窗(西方思潮与中外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格局与和谐世界建设等),彻底加深了对辩证法、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等重大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我切实感受到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端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牢固,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组织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简单的来说是思想上大解放、理论上大提升、认知上大飞跃。我想,这些收获一定会伴随我的一生。
(二)创优良之风,加强了党性修养
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是党校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性锻炼方面,党校为我们做出了精心安排。每个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党性锻炼活动,通过听讲座和研讨,我们对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听专题报告、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会等活动,使我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我们党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永不自满、永不停滞,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建设一个学习型党组织,基础是要抓好党员的学习。首先是向书本学习。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其次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要把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砥励品质、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开拓创业的最好课堂和广阔舞台,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最后是向群众学习。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三)汇百家之言,更新了发展观念。
我们这期培训班有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骨干,可谓人才济济,每个人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都是相当杰出优秀的同志。和这些学员相识相知,并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是我难得的机遇。我们在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共同探讨、互相切磋。这些良好风气和优良传统所带来的,不仅是宽松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我党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争论之间,不时有许多有创新、有深度的思想观点显现;切磋之际,不时有许多有观点、有高度的思想火花迸发。特别是那次的模拟竞争上岗经验交流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时常有感,越是争论激烈、言者踊跃的讨论,就越会成就很多理论的精华和时政的精髓;越是观点鲜明、立意高远的论题,就越能激发学员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每一次讨论之后,我都感到自己在不同方面有所加强;每一次座谈结束,我都久久不能平静。社会需要发展,理论需要创新,作为一名肩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共产党员,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消极保守,应当时刻以发展为己任、以创新为动力,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升能力、推进工作。
二、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党校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思想分析的武器。对照剖析自己,我觉得自身还存在以下问题:
1、深入学习上有差距,思想固步自封。通过两个月在党校静下心的系统学习,回顾以往的学习,既不够扎实,也不甚全面,更不够有效。不扎实表现在对所学内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停留在学了看了,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不够。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学习习惯,虽然也制定了学习读书计划,但不能很好地坚持;不全面表现在对自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缺乏清晰的认识,学习上搞实用主义,满足于应时之学,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链和技能链出现断层;不够有效表现在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工人下岗、贫富差距拉大等,不能从政治的高度正确理解和对待,对一些以偏概全的言论不能进行有力的抵制,对一些模糊认识不能及时地予以澄清。这些年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多,了解不透。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懒”的思想,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忍劲,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
2、党性锻炼上有差距,创新精神欠缺。党性问题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照近两月在党校学习的体会,分析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要原因就是党性修养不够自觉,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功夫下得不够,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不能经常清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于有着27年党龄的我,回顾总结过去,虽然总体上我在政治上对自己要求较高,在政治原则、大方向和立场上能与党保持一致,但是这几年自己确实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自以为经常参加党内各种培训,好像已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放一放了,可以只专注繁忙的事务工作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些借口,说到底是自己党性修养不足,党性锻炼不够,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谛,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学习对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再者就是自我满足情况时有发生,认为自己工作二十多年,大部分时间在机关,对机关工作、管理工作比较熟悉了,无论如何也差不到哪去。再一个原因就是因循守旧,习惯按部就班,按照思维定势工作,开拓创新精神有所褪步,抢前争先,创造亮点的意识淡化了。
3、工作作风上有差距,领导艺术需提高。一是在“快”字的体现上还不够。风风活活、雷厉风行干事业的劲头还不足,只争朝夕、“任务不过夜”的要求还未达到,工作效率还需提高。二是在“深”字的体现上还不够。没有做到经常深入窗口,深入实际,特别是与同志们谈心交流不够,对同志们的困难和需要了解少,超前服务、及时服务、细致服务的工作还不到位。三是在“严”字的体现上还不够。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工作有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放低标准,当“差不多先生”。四是在“实”字的体现上还不够。工作抓细、抓实、抓具体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还不够强。五是在“韧”字的体现上还不够。自己办事急,说话直,忙起来批评人有时不讲究艺术,让人架不住,事后自己也后悔。工作上不去有时还有急躁情绪,存在急于求进、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对问题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臵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与员工的沟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不善于因人而易、总结提炼。
以上在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还是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问题,还是自己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有差距。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近一时期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思想认识升到了新层次,责任意识得到了新增强,自身建设找到了新水准,奋斗方向确立了新目标。今后工作中,我要努力当好六个表率:
(一)树立学习的理念,做先进理念宣传的表率。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我将在理论学习问题上首先解决学习态度,认真、全面、细致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是带头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深、学懂,掌握其真正内涵,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在实际工作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转化思想动力,提高实际领导能力。
(二)树立发展的理念,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着眼于大思路、大视野、大举措,要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党的发展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要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基层党的事业,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
(三)树立楷模的理念,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严以律已,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约束自己。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倾听干部和职工的呼声,踏踏实实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做敢于负责、善于团结的模范,做联系党内干部、廉洁奉公的模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
(四)树立奉献的理念,做永葆先进本色的表率。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时刻意识到肩上沉甸甸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肩负起党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不求名利、不求得失、不计报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五)树立自强的理念,做转变作风的表率。今后工作中,我将把同志们对我的殷切期望作为自己干好工作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努力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自强不息,争创一流。
(六)树立科学的理念,做领导艺术的表率。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在工作中认真自觉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多同班子成员商量,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常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注意调动全体班子成员的积极性,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好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校学习是短暂的,但对我而言,理论学习是长期的、党性锻炼是永恒的,我将把在党校养成的良好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好的学风带到实际工作中去,把自己在党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当地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