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经济学问题的引出和重要性(推荐)
消防经济学问题的引出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急剧上升。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火灾以每年平均40%的增长率吞噬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建国以来,我国火灾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依次为:20世纪50年代5000万元;60年代1.2亿元;70年代2.5亿元;80年代3.5亿元;90年代9.5亿元。其中,1998年为14.4亿元;1999年为15亿元左右;2000-2005年每年的损失也都在15亿元左右,即目前每天都有大约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财产被焚。因此,不断进步的消防科学与技术在消除和降低火灾危害、维护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更新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新的消防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忽现成本与效益的消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全社会消防意识有所提高,社会消防投资总额明显上升,而且在建设项目中也呈现出消防工程费用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的态势,例如,有些高层建筑的消防投资占到了整个工程项目总造价的15%,有的甚至更高;单位建筑面积的消防投资有的高达150元/m2以上。但由于人们对于消防安全活动中的经济的问题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在实践中一方面是消防投资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不能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了消防投资的效益,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通过大量的调研还发现:各个地区对消防的投入是很不均衡的,而且消防投资额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致使有些地区的消防投资严重不足。例如,近些年来,某经济较落后地区全省每年的消防地方投入,不及某经济发达地区一个城市每年的消防投资额,有些地区消防站配置严重不足,必要的消防安全水平难以得到保证。
近些年来,许多失败的灭火案例也使人们对消防队灭火行动的成本与效益不得不做出深入的思考,媒体上也有许多关于“大火挠出的消防经济学”等方面的文章。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消防经济学研究的相对滞后给消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突显了研究消防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篇:经济学流派问题
n ⒈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或反对自由放任)的原因。
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内部的某些因素,可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进行调节消除,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而新古典经济学派析纸币与信用扩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认为经济循环起因于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
n ⒉“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萨伊定律)
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业),而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2、方法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服了“二分法”,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另外还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n ⒊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综合体现)
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相结合(最显著)
2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3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与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相结合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非均衡分析方法与均衡分析方法
6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
n ⒋新古典综合派“混合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混合经济的概念。
n
5、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异同。一致性:非市场出清(市场非均衡)的假设-相同的基础
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存在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即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差异性:
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名义工资刚性
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愿凯恩斯主义所忽略。
n
6、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征、政策主张以及非市场出清、菜单成本、工资和价格粘性等概念。
非市场出清: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
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理论特征1强调经济体系的不完全性,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对称信息来分析待定的微观市场,然后根据这些微观市场来解释宏观现象。
2从微观大宋宏观的彻底的逻辑一直和统一,建立气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政策主张
1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是市场不能出清,经济出于非均衡状态,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是一个比
较缓慢的过程,所以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有比较积极的稳定作用。
2具体政策包括 价格政策 就业政策 货币政策和 信贷政策
n
7、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1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2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影响产量,在长期内,产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数
量只决定物价水平。
3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
4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可变的,因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甚至有害的。5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所以,国家应
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 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
n
8、现代货币主义为什么主张“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与“相机
抉择”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
1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因而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
心,实行 单一规则或 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
固定在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
区别 1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单一 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相机 调整货币供给量,以调整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达到增加或减少总需求的目的。3 单一 政府公开宣称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语气的经济增长率基本
一致的水平。
相机 政府根据 逆经济风向行事 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政策或者减少货币供给
量的紧缩性政策。
n9、比较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指人们宁肯放弃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交易
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呈正比,投机
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L=L1+L2=L(y,r)=ky-hr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M=f(P,rb,rc,dp/tdt,w,Y,u)
P:价格水平rb:债券的收益率rc:股票的收益率dp/tdt:价格的预期变动率
w: 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Y:货币收入u:其他随机因素
n
10、什么是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减税的区
别。(供给学派主张减税的原因、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n
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效命题的理论依据
(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原因)。
政策无效命题的理论基础
理性预期学派政策无效命题建立在两个理论基础之上:理性预期假说和“货币中性”理
论。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既然人们的预期结果非常准确,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一开
始就会准确地预料到会有的结果,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抵消这种政策的作用,导致政府政策
无法发挥预期效应。
(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提高货币供给——理性人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预见到货币供给
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如提高货币工资——政策效应抵消——
产量和就业水平没有变化。)
只有当政府的政策是突如其来的,从而导致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只要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被继续有规则地加以采用,人们迟早会预料到该政策会有的作用,从而使此前失误的预期变成准确无误的预期
(假设货币当局出乎人们意料,未宣布打算的情况下提高货币供给——人们把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看作相对价格的上升——增加产量和就业——一旦人们意识到相对价格没有变化
——减少产量和就业,恢复到自然水平。)
“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影响经济变量的实际价值;其数量变动只使
经济变量的名义值发生变化而对其实际值不产生影响。
结论
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改变价格水平,对实际产量和就业量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
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和就业量;
有规则的货币政策不仅在长期是无效的,在短期也是无效的;
只有具有“欺骗”性质的经济政策才会有效,但人们不会犯系统错误,这种政策只会引起经济
波动和不稳定。
n
12、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菲利普斯曲线形状的不同看法及
其政策含义。
对菲利普斯原因的解释是:存在很高失业率时,工人们可以选择的其它工作机会比较少,不
会强烈地要求工资上涨;较高失业率意味着较低利润率,企业主会更有力地抵制工人要求涨
工资的压力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虽然可以并存,但高失业率与高通
货膨胀率不会并存,并运用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以及其“相
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因而相机抉择的宏观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用。
现代货币主义修正了菲利普斯曲线,加入了通胀预期因素。适应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
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
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货币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
在长期必然无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
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无
用。
n
1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概念,以及与新凯恩斯主义在基本
假设和政策主张上的根本分歧。
n
14、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同解释。
新古典综合派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市场自发调节机制本来可以导致市场经济自然达到均衡状态,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所引起的货币市场失衡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他们主张,国家应当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根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分歧使其形成了两个学派:即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n
15、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的有限理性假定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定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①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假定。
由于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理性不可能是完全的,而只可能是有限的。
由于获得信息是有成本的,不可能在合约中收益或风险作出详细的规定,在这一情形下,通过设立制度或进行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协调不完全契约引起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②机会主义[Oportunism]假定。
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有可能采取说谎、欺骗或毁约等方式,以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所以,以欺骗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是基本人性之一。
当然,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定是以有限理性假定为前提的。因为,如果人具有完全理性,能够洞察现在和未来,机会主义行为将无从得逞。
正因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人的基本人性之一,这就需要设定各种制度安排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n
16、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的交易成本、产权及科斯定理、路径依赖等概念的含义。
交易成本是“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他认为,交易成本应当包括:① 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 ② 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③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产权的概念
(1)产权是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也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不是人对物的关系;
(2)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或者说是一个“权利束”,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某一物品所附着的权利数量及其强度视为该物品经济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等等。
“科斯第一定理”或“实证的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下,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不管产权如何初始界定,市场交易将可以消除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佳状态。“科斯第二定理”或“规范的科斯定理”——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则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路径依赖
原指技术变迁过程中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
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
一种制度一旦被社会采用,不管这种制度正确与否,都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自我强化倾向而不易改变。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过程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n
17、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所研究的“逆向选择” 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包括现象以及解决方法)。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契约签订前(事前)参与交易的一方比对方拥有更多信息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的情况。
如在旧货市场上,物品的质量如何只有卖主知道,买主并不了解。
如在保险业中,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
在劳动市场上应聘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招聘方并不了解等等。
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大量存在的,由此,就会带来所谓逆向选择问题,即劣质商品总是把优质品逐出市场。
在商品市场上,劣质商品总是要驱逐优质商品,从而最终劣质商品将充斥市场。在保险市场上,那些遭遇风险机会最多的人,最容易决定购买保险。
在借贷市场上,资质差的借款人在争取贷款时较为积极,贷款人最后往往选择了他们。
在劳动市场上,越是能力低的求职者越容易被聘用,最终导致低能力者充斥市场。
逆向选择的避免
①建立声誉、标准化以及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鼓励高质量代理人发放高成本市场信号,使低质量代理人难以模仿。
②建立强制性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资信评估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等。
③鼓励新闻界以及独立的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审计、资信评估等机构)自由、充分地发布信息,尤其是披露不正当行为,以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④建立对虚假信息(如虚假广告)提供者的惩罚制度。
事后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可定义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如车辆上了保险以后,车主是否还认真防盗,保险公司难以监督、了解。
工人受雇以后,是否努力工作,雇主也不能不花代价地了解清楚。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败德行为),如车主不再为防盗付出努力,甚至还会假报失窃。工人可能出现怠工、偷懒等情况。
防范道德风险——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本身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前提下,减轻其所导致的效率损失的主要办法是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代理人的收益(或风险)与委托人的利益(或风险)联系在一起,以防范道德风险的机制。
例:
1、股东与经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股票期权制、年薪制等
2、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在签订保单后产生的道德风险;(克服——赔付率)
3、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后产生的道德风险;(克服——抵押)
4、企业由于无法准确地监督工人的努力程度,工人偷懒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克服——计件工资或团队考核)
第三篇:经济学文章问题
:(1)你的样本(故事)在哪里;(2)你文章所作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性);(3)你的文章和XXX的文章或观点(或者XXX学派的观点)相比,有什么新的观点(idea)和你对这个问题主要的判断是什么(包括选用哪个学派的观点进行解释);
(4)用逻辑的语言描述你文章模型的逻辑结构(逻辑性,我曾经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过于强调研究工具而忽视研究目的的错误);(5)基于你的判断你所选择变量的定义和分类在哪里;(6)你所选择的约束条件的经济意义在那里,在以后的分析中如果放松这些约束条件会出现哪些变化;(7)为何选用这种类型的数学工具描述文章的逻辑结构;(8)由你个人的判断所选择的外生变量对所选择的内生变量来说有哪些影响,同时所选择的变量相对于其它因素(未被当作变量选入的因素)来说有何显著性和可替代性(用计量结果来证明你的观点);(9)在模型分析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说有哪些,并如何进一步用理论或者实证的方法证明这些假说是成立的;
(10)根据你的故事,选择哪些样本和数据证明你的观点,这关系到所选样本的特殊性和普适性及对你观点的实证证明的作用;同时如何描述理论模型中的不可测变量和如何处理好其它因素(未被当作变量选入的因素)以及相应计量工具的选择也是关键。
第四篇:《早市引出的问题》教学设计
〖同学实态
在前两个主题的学习与实践基础上,同学对社区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自身生活的社区的人口、历史、设施、变化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自身社区或某个地区的早市,有些同学在自身或与家人购物的过程中,能够观察或感受到早市对人民生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和社区中因人们的一起需要而引出的损害社区利益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经验少,尚不具备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发现、对待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据此,我预测在教学活动中,同学对自身社区的早市等问题该如何对待和解决,会取决于他们的感情和直觉。他们需要经历一个了解、感悟、研究、总结的实践和学习过程。这既是同学了解自身社区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和生长过程。
〖教科书分析
《早市引出的问题》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围绕着早市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同学积极参与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同学民主自治意识。教科书中本课题的脉络与重点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继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关心社区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的愿望,学会民主、平等地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科书中选用了四幅反映社区早市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的图画,并配有文字说明,使同学一看便能引起共鸣。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同学对社区早市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其存在的问题比较清楚,他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教学从同学所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社区生活中一件很具体的事情切入,以此来引导同学明白早市是因为社区人们一起利益的需要而发生的,尽管它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的设计为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拓展同学的视野、开拓他们参与实践体验活动的空间打下了基础。本课题所在的第三个主题是《社区需要我们的一起参与》,这个主题其实对本课题和其所属的其他课题规定了一个一起的范围,即社区的事情为什么需要社区人的一起参与,怎样一起参与。而本课题作为第三个主题的第一课,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以早市这个具体事例切入,引发同学考虑:社区人为什么以和应该怎样一起参与社区的事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课程资源不只仅局限于保守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同学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必需充沛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在同学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使同学养成关心、理解社会的态度和行为。
针对本课题教学,我认为教科书上所提供的关于早市的内容,虽说是关系到社区人民生活利益的典型问题,但它只是社区生活中人们所能遇到的若干问题中的一个。《早市引出的问题》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早市这个事例,引发同学考虑社区生活中需要一起参与解决的问题,激发同学一起参与社区生活的愿望。因此早市的问题只是一个引子,由此引导同学去了解、观察社区中其他的问题才是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可能是同学以前所不了解的;或知道但不很清楚的;或虽没有意识到却正在影响着社区人民的生活或利益,并且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棘手问题;或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其他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在社会实践调查中深入了解社区问题,激发他们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感,发生一起参与、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加之考虑到同学的好奇心强,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每个同学都具有发展潜能等特点,我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同学提供实践的空间,在课前将同学按住地分成小组,让他们带着事前设计好的问题走进自身的社区进行调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用于课堂学习。让同学用自身的眼睛观察社区,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区,用自身的智慧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同学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既能情绪高涨,又能学会自主学习、勇敢探究、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同学在教学交流中建立起对社区问题的客观认识,体会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
另外,在课前,我对和近社区的早市拍摄了录像。在导入新课时,我将早市的录像播放给同学看,使同学发生一种亲切感,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自然进入主题。在探究活动中,我设计让同学以扮演方式模拟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活动符合同学喜欢模仿的天性,同时教师又能在同学的扮演中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偏差,便于有针对性地、和时地指导同学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借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究活动使同学发现社区人们的一起需要和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2.养成关心公共事务、热心社区服务的态度,树立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3.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
1.使同学知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是每个社区人的责任。
2.引导同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参与社区建设的愿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本课的难点是:指导同学掌握参与社区建设的正确方法。
第五篇:信息经济学问题答疑材料
信息经济学问题答疑材料
以下为同学们常问和重复率较高的问题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投资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答: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产业产出对GDP 及其增长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也越来越大。1992年到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名义GDP的份额从1.84%直线上升到6.08% ,增长了2.3倍;同时信息技术产业的名义产出从489 亿元扩大到5438 亿元,增长了10 倍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而同一时期,名义GDP的规模只增长了2.5倍,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前者比后者高出整整一倍。
2、信息技术产业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大大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3)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贸易方式
(2)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
1)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2)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3)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答:
1、信息的经济
2、信息经济
3、信息与经济间的关系
三、信息商品的需求特点 答:
1、非物质性或独立性
信息商品包含着负载于某种物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与普通商品相比,信息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表现非物质的信息功能,可以说信息商品具有非物质性。
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与任何信息都具有物质载体并不矛盾。没有物质载体,信息就不能存在,更无法传递和存储,但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在大范围内交换流通,而其物质载体可以不随之移动,即内容相对于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2、消费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信息商品在消费或使用过程中,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但是,无论怎样转移,信息内容都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效用。即信息商品消费的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3、非排他性和非抗争性
对普通商品而言,交换必须以物质实体的转手来实现,此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无论谁占用,普通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消费不能共享,即排他性;额外增加消费,就会引起其成本的增加,即私人物品还具有抗争性。信息商品可以反复使用,反复交换,这种排他性消费也成信息商品的费占有性或共享性。
四、弗里德曼认为价格体系传递信息的功能有哪些?
答:
1、只传递重要的信息,且只传递给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人们
2、要保证每个需要信息的人能够获取它,而不让不需要信息的人将其束之高阁
3、人们能从传递过程中获得信息和利润
4、如阻止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情况,那将会妨碍市场信息的准确传递
五、荷兰式拍卖与暗标拍卖有什么异同
答:
1、荷兰式拍卖(Dutch Auction)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亦称“减价拍卖”,它是指拍卖标的的竞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第一个竞买人应价(达到或超过底价)时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
减价拍卖皆为卖方叫价拍卖,又叫无声拍卖,可分为两种类型。
(1)人工式无声拍卖
人工式无声拍卖:是早期的传统减价拍卖形式,是先由拍卖师当众报出最高价格,然后由投买人据此逐一应价。凡遇无人应价的价位,拍卖师由此递减报出新的价位,逐次降价,过程一直持续到有人购买为止;凡遇两个以上应价的价位,拍卖师应由此递增报出新价,即立即转入增价拍卖形式,竞相加价过程一直持续到无人再加为止。
(2)表盘式无声拍卖
表盘式无声拍卖:也是荷兰人发明的,是现代化的减价拍卖形式。即指先由拍卖师当众报出最高价格,用电子拍卖钟上的相应刻度显示出来,然后再由投买人按动电钮逐一应价,凡无人应价时,则拍卖钟指针逆时旋转,表示递减降价,直到有人按动电钮使其停转表示购买为止。凡遇两个以上应价时,则拍卖钟指针顺时旋转,表示递增加价,直到剩下最后一人按钮使其停止。在此,电子拍卖钟取代木制拍卖槌作为成交工具。
2.暗标拍卖(Sealed Bid Auction)是指参与拍卖的竞价者在互不知道其他竞价者的报价情况下各自出价,统一时间开标,价高者中标。
由于各博弈方的标书是密封递交和同时开标的,各博弈方在选择自己的策略之前无法知道其他博弈方的策略,而且这显然是一个一次性选择问题,因此,暗标拍卖的问题是静态博弈问题。再者,各个博弈方无法得知其他博弈方拍得标的物的实际得益,所以暗标拍卖的问题是不完全信息博弈,是一个静态贝叶斯博弈。
六、信息经济学考察的典型的激励机制:
答: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分成制
七、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参与约束、激励相容、收益最大化
以下为课程关键知识点答疑
1. 信息的概念
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广义: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2. 试述 信息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① 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② 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信息之所以存在价值,关键在于存在知识差,后者能够使经济代理人改善决策环境和获得预期收益。
③ 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知识差正是这种关系的中介桥梁。知识差概念也显示了经济信息收集与处理活动的意义所在。④ 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这是知识差的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决定的。信息商品市场的 2 次、3 次信息市场的出现,以及搭便车现象,盗版等肆意泛滥,与信息的这些性质相关。
⑤ 知识差概念说明任何信息在传播中都有误差。也就是说,信息传递不存在无误差,只存在误差值大小。.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效用性、寄载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滞后性、伸缩性、转换性、无限性、思维性.试述信息对经济的决策作用有哪些?)经济行为不确定性)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研究信息成本、价格、流通、消费、收益、分配、产业等.试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 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由此可见 , 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作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近几年来 ,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 知识管理开始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 , 正在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 , 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还在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设立了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 , 并作了适当的分工 , 信息主管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的开发利用上 , 知识主管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育集体创造力上。.如何认识格罗斯曼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格罗斯曼,美宾夕法尼亚沃顿金融学院教授。施蒂格利兹,美斯坦福大学教授,近20 年来,保持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兴趣。他们在 1976 年合作发表的《信息与竞争性价格体系》是部名篇,被广泛引用,使他荣获 1988 年克拉克奖章(美经济学会每两年授予一位 40 岁以下被认为对经济思想和知识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格罗斯曼贡献: 1)与施蒂格利兹提出“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2)系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了信息在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 3)对信息效率,以及异质信息与商业周期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 4)提出“非对称信息理论”。.如何认识施蒂格利兹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施蒂格利兹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的经济行为分析。1985 年,他在《信息与经济分析:一种透视法》中,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模型归纳为 8 个大类: 1)信息量传递的不完全信息模型; 2)静态或动态不完全信息模型;3)市场交易与经济活动的不完全信息模型;4)群体活动的不完全信息模型;5)经济行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6)单方或双方的不完全信息模型;7)均衡、垄断和垄断性竞争市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8)一般和特殊市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他认为,各种不完全信息模型的一个中心理论,就是认为市场不具备完全竞争的特征,因而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更能准确地说明产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在这种模型中,价格成为产品市场或资本市场上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是市场供求状况的信息显示途径之一。这样,价格波动将不会使公司或卖主失去他们的全部顾客,因为总有部分顾客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交易行为。.如何认识波拉特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
波拉特的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 1)率先提出将经济过程划为两个基本领域的观点,一个是包含物质和能源的转换领域,另一个是包含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的信息转换领域; 2)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对信息经济更为准确的测度; 3)首次提出社会经济部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业理论,初步确立了信息业即第四产业存在的理论基础; 4)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计算两类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建立波拉特测算体系,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经济测度活动。波拉特测度体系为各国社会经济进展程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套可重复的操作的方法,并进一步证实和加强了马克卢普理论,即美国经济活动的主流都与信息活动相联系。.乌家培队信息经济学的内容是如何阐释的?)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费用与效率、信息资源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产业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含义与测度、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信息与经济的关系和作用、信息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与结合。.广义的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
广义的信息经济学不仅包括狭义信息经济学,还包括三个子学科群,他们分别是:)纯信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投入产出经济学、广告经济学、信息服务经济学、国际信息经济学、金融信息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等;)信息技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信息技术经济学、软件经济学、计算机经济学、通信经济学、邮电经济学等;)广义信息生产与分配部门经济分支群:如专利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经济学、科学经济学、情报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新闻经济学、出版经济学、知识产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什么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即是经济决策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结果。.比较分析已知环境状态和可能环境状态 已知环境状态中,决策结果是唯一的和确定的,经济代理人在做出决策时不用担心将有什么以外事件发生。如果我们将面对的经济世界看成是静态的话,即将实现的环境状态看成是已知环境状态,这时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都可以在经济决策中省略不计。但是,经济决策中一旦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选择时,不确定就会出现,所面对的经济环境状态也就相应地变成一个可能环境状态。在这个可能环境状态中,任何行动本身都是所处环境状态下的一种偶然结果,人们只能依靠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判断来操纵决策,而不能以决策来操纵可能环境状态中的偶然结果。所以在可能环境状态下,企业家最多只能做到使他所预测的边际成本等于他所预测的边际收益,而决不可能预先估计出这种成本或收益的确切数值。.比较分析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
外生不确定性是指生产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影响发展结果的可能结果。例如,对于一位公司经理而言,消费者偏好,厂商技术,或者气候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等等因素,都可以被看成是经济环境状态中的外生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乐意对外生不确定性进行保险,保险公司也愿意对大多数外生不确定性承保。这样,通过保险市场的运作,企业减少了由于外生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但是,至今还没有任何经济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外生不确定性的出现。
内生不确定性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的影响发展结果的可能因素。例如,在市场经济环境状态下,一个买主是否能够遇到一个满意的卖主是不确定的;贸易双方所达成的协议是否最优,以及市场讨价还价的结果等等,也都是不确定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买主不厌其烦地进行信息搜寻而减少,也可能由于销售者不断地改变他们的定价而增大。由此可见,内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比外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更为敏感,同时也更为复杂。显然,企业都迫切希望能够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行保险,然而至今几乎没有一家专业性保险公司愿意为企业的内生不确定性进行承保,因为保险公司无法估计出企业内生不确定性的各种变化状态和偶然结果。.完全信息的概念
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试述瓦尔拉斯市场均衡理论
代理人在既定条件下按照经济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最优选择。这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体系隐含着完全信息假定,既消费者在每个时点上都了解市场各种商品的全部可能价格,以及自己的特别需求、偏好、存货,并能够在每个个别环境状态(偏好、资本)和市场价格基础上计算出超额需求。能同样厂商也知道生产要素、价格与投入产出之间各种形式的可能组合配置。于是,出现市场均衡价格。这是瓦尔拉斯静态的理想经济世界。.试述完全市场与完全信息的相互关系 完全市场指市场参加者对于市场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既有完全信息的贸易状态。市场参加者在任一时间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简单而喻,它象空气那样,买者不能低于均衡购得商品,卖主要不能高于均衡价格出售商品。.不完全信息的概念
即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的部分知识。.试述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的意义)改变了我们对竞争作用的看法。)影响到对垄断问题的认识)影响到对垄断问题的认识.公共信息
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市场参加者应具有且能获取的共同知识可称之为公共信息。更多情况下,亦称之为常识。.试述公共信息的市场效用
1.导致市场支配力
2.降低市场效率.私人信息的概念以及类型
私人信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类型有: 个人对自身特征的知识。如个人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个人对他人的知识,如努力程度、工作热情等; 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主要指个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认识程度。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如何理解信息优势和劣势?
在某个时点上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个别知识优于公共知识,市场参加者就具备了对于其他市场参加者的信息优势或者信息领先;相反,在某个时点上的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个别知识落后于或在质量上劣于共同知识。该市场参加者就在信息上处于劣势或不利地位,信息经济学将这种环境状态称为信息劣势。.比较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
首先,公共信息使市场参加者成为市场活动中的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受支配者,而个别知识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格支配者。正是在这种互动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到不同效率的配置。其次,公共信息(共同知识)是市场运行的基础;而个别或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如只有公共信息而无私人信息,市场将可能没有交易;如只具有私人信息而无公共信息,市场将难以进行交易。所以,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于市场的存在与交易活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试述对称信息的概念及类型
对称信息指在相互对立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相同的知识,也即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类型: ① 增加交易机会,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 ②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掌握有一致或度量相似的信息环境; ③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
对称信息的经济效用分析
① 保险市场上的对称信息意味着允许每个代理人在风险类别上具有一致性。
② 扩大垄断市场。市场细分与保险分类。
③ 降低风险交易。试述对称性市场的概念和典型形式
对称性市场是对称信息在经济结构领域发生效用后的市场的特殊表现形式。
对称性市场的典型形式
①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
②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且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完备程度大致相同的对称性市场
③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备完全信息的对称市场.试述非对称信息存在的基础)非对称信息存在的个人原因
基本的信息非对称性是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非对称性所决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生意人的成败无一不与获取的信息因素相关,生意人总是利用时间价格差赚钱,但首要的因素是信息差。甲地 0.1,乙地 1.1,除却成本,净赚 1。而信息差别,即不对称性,形成垄断行为,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对称信息存在的社会原因
非对称信息存在的社会原因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因素。一方面,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所谓“隔行如隔山”,显而易见,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本行业劳动者所掌握的本行业信息平均要多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所了解的本行业信息。这样,不同行业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和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出现,意味着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另一方面,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严重的导致非对称性信息的存在。专业化使个人在其自身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其他专业的个人则平均的比该专业的个人了解得更少,从而导致专业性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这样,专业性就在不同专业的个人之间形成非对称分布。
28.试述非对称性市场的三种典型形式)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① 卖主具有完全信息而买主“无知”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② 当买卖双方拥有不完全信息,或者买卖一方具有更多的私人信息时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③ 买主具有完全信息而卖主“无知”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买主与买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卖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以上卖主比买主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是最为常见的非对称性市场。
29.试述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在这两个个体中,其中之一(代理人)必须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为,该行为既影响其自身的收益,也影响另外一个个体(委托人)的收益;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并拥有规定付酬仇的方式和数量的权力,即委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能与代理人确定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是委托人观察代理行为结果的函数。)代理人和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第二,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因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由于存在该项条件,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对代理人行为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成绩。
30.试述委托——代理均衡合同及其条件
我们将委托——代理合同称为均衡合同,并且认为,均衡合同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委托人、代理人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条件;)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取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的收益额,即代理人参与条件;)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取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为收益最大化条件。
31.试述 激励模式 1)收取租金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只按一定价格向劳动者(代理人)收取租金,而代理人可获得交租后所有的产量。)劳动工资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规定一个单位劳动工资率,在此基础上再规定效益工资(按劳分配)。基本工资 + 效益工资)目标产量承包模式:当信息对称时,代理人达到目标产量,委托人规定代理人的收益标准。否则,报酬为零。显然,这是一种不允许讨价还价的单点报酬激励机制。
一般来讲,在对称信息环境中,这三种激励机制都具有相同效用,没有人要在他们之间再做选择。然而,如果信息非对称,这三种机制都同时存在着局限或都不适用,除非进行改造。
非最优机制(分成制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在分成制模式下,代理人与委托人双方都按一定比例从收益中获得各自的利润。分成制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不是一个有效刺激机制。然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却具有上述三种机制所不具备的效率。在分成制下,虽然代理人的报酬部分依赖于可观察的产量,但代理人与委托人都共同承担了产量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既对代理人产生激励,又使代理人不必承担所有产量波动风险。可见,在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一方面能对代理人产生激励,另一方面又能分担代理人的风险。
.试述保险市场的不利原则问题
保险市场的不利选择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假定参加人寿保险的社会成员根据意外事件的不同概率被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保险公司仅仅知道投保人在某类事件的平均风险。又假设每个希望保险的社会成员都知道他属于哪个风险类型的成员,因而也了解其承担风险的概率。但是,保险公司不能准确地按照投保人的真实风险水平区分投保人。由于受到这种约束,保险公司只能向所有投保人提出大致相同的保险费。因此,在保险公司任何指定的价格水平上,高风险的社会成员将购买更多保险,但低风险的个人必然购买更少的保险。结果,保险设计的预期与所有参加保险者同等参与的结果相比,或者与不同风险水平支付不同保险费用这样一种理想模式结果相比,保险公司所处的选择境况更为不利。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这种窘境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投保人私人信息,然而,这样做只能降低或减缓保险公司的不利选择程度,风险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分担。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利选择境况,社会保险承担的均衡配置将是低效率的。
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种保险合同,一是总体保险合同,也可作为平均保险合同,即保险公司对于不同风险个人都按照同样方式收取同样保险费,这样,投保人在发生意外时也将得到同样的赔偿。显然,这时,保险公司的收益取决于具有不同风险类型的人的投保人的比例,如果高风险个人在其比例中较高,那么,保险公司收益必然较小或亏损。为避免这种不利情况发生,保险公司又提供了另外一种保险合同,即差别保险合同,它根据投保人不同风险类型收取不同保险费用,并给予不同的损失赔偿。这样,低风险的个人就被这类合同吸引,在总体保险合同市场只剩下高风险的个人,从而提高了提供这类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向社会提供总体保险合同。然而,当保险公司不向社会提供同级保险合同时,高风险的个人将转移到提供差别保险合同的市场中,使差别保险公司的市场既存在高风险个人,也存在低风险个人。而保险公司又不能准确地将这两类投保者区分开来,只能设计一套不完备的保险体系,使高风险个人与低风险个人能够分别购买不同的保险合同,由于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合同难以有效识别作为代理人的投保者的风险类型(不识庐山真面目),保险合同所发挥的市场效用将变的较低,因此出现的市场效率也是低下的。
.道德风险的概念,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
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道德风险属于经济环境中的外生不确定性,或者道德风险基本上是经济外在性的形式之一,它的存在,将破坏市场的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
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代理人拥有独占性的私人信息。
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之时,双方掌握的信息是相互对称的(至少双方都认为他们自己已经掌握了对方了解的信息),然而,签订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后,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那样,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某些私人信息,特别是有关代理人努力程度方面的信息,即“自然”的活动及某些结果只被代理人观察到,而委托人则做不到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代理人可能会利用其私人信息采取某些损害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可见,代理人拥有独占性的私人信息是道德风险的关键。
.试述市场信号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市场信号是市场参与者在观察和预测经济活动过程中降低不确定性改变观察结果概率分布的有关事件。
特点:
① 具体性:信号是一个个具体事件,这种事件能揭示事物内在规定的东西;
② 模糊性:往往事件本身的指向性并不明显需判断定位;
③ 表面性:与本质有联系,需进一步分析才能弄明白;
④ 前导性:往往代表一种趋势的发端(如北约的功能、美国的战略等);
⑤ 实显性:看似偶然发作,实则有必然基础;
⑥ 反常性:不同一般表现
⑦ 强刺激性:给观察者的特别深刻的印象的刺激。
⑧ 戏剧性:往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35.试述广告概念与特点 广告概念:公众获得商品的信息提供形式。
广告特点: ① 商业性; ② 传播性; ③ 公开性; ④ 媒体性; ⑤ 诱导性; ⑥ 艺术性(荒诞——新奇、华丽——自然、幽默——哲理、秀婉——崇高)
36.试述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的社会福利)广告竞争具有降低产品价格的效用。信息性广告的传播,使消费者需求向同类可比产品中价格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高的产品方向转移。结果,随着特定产品总体希求曲线趋于平坦,厂商之间的相互替代产品价格也就普遍下降。例如,在美国的玩具、酒、清洁剂等制造零售商业中,广告竞争使市场实际价格出现普遍地下降趋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为广告信息支付的成本费用大大小于或最多等于消费者在没有广告环境下不得不进行信息搜集的成本费用。当厂商不惜重金进行广告轰炸时,对于厂商来说,只有高质量产品登广告才比较合算;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因此了解产品质量和市场分布信息,并从广告密度推测广告产品具有的较高质量和较低质量的易辩性。这时,广告产品的高价位被看作是质量的保证。
37.试述团队信息结构及其功能
团队信息结构: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中不同成员观察与交流的体制、手段和方式组成的(任务)系统。
团队信息结构的功能:)团队的预期目标实现依赖于这种构成系统;)表达团队中的资源配置状况,或可说是资源配置的显示屏(如人、财、物分配与任务分解);)决策执行的支持系统。
.比较厂商信息结构基本形式)垂直信息结构(等级式信息结构)
① 管理者拥有企业技术完备先验知识,但不能完全控制影响技术的突发事件,不能采取灵活的修正行动;
② 美国厂商普遍采用垂直信息结构,一辆汽车 45% 由企业内部生产创造,其余由外部生产;
③ 通过专业化与合理的等级控制获得效率;出现问题,从整个组织角度作出决策,但信息质量不高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④ 下级企业缺少能动创造性,增加了控制成本和执行成本。)水平信息结构(民主式信息结构)
① 通过更好地使用某方面的知识,逐渐能对突发事件有更快速灵活的反应;
② 日本厂商普遍采用水平信息结构,一辆汽车 25% 内部生产,其余由外部生产; ③ 企业参与厂商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负责地作出反应。但在协调各自决策与组织目标一致方面,能力有限;
④ 由于缺乏对影响全局的信息的集中处理,同样增加控制和执行成本。)1985 年,阿罗提出利用采用垂直水平一体化方式,实际上是两种信息结构的综合结构。
.试述经济体制信息结构模式)完全横向信息结构(单纯计划体制信息结构):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纵向信息流是经济信息流的主要内容;)纵向信息流多于横向信息流的信息结构(偏于计划的混合经济体制信息结构):在计划因素占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中,纵向信息流为主,横向信息流为辅;)完全横向信息结构(单纯市场体制信息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横向信息流是经济信息流的主要内容,而且横向信息流构成市场体制的本质;)横向信息流多于纵向信息流的信息结构(偏于市场的混合经济体制信息结构):横向信息流为主,纵向信息流为辅。
.试述价格信息的特点)价格信息的双向性特点:无论对买卖双方,市场价格对于其都包含有一定的新信息,且双方可能同时利用同一价格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调整在讨价还价中的策略,也就是说,市场参加者所提出的价格在双向意义上传递并利用信息。)价格信息在内容上具有隐含性特点:市场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形式上是隐含的,时常参加者能否识别,把握,利用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进入市场所具备的市场知识经验。)价格信息的现实性(环境性)特点:指价格信息“产生”、递传到消亡(失效、修正)是一定现实市场关系与实际市场环境的产物,离开具体市场关系(买卖)与环境(市场),其价格就不具任何信息内容,也无所谓利用。)价格信息的相对性特点: ① 买卖相对应; ② 价格数量相对,讨价还价; ③ 价格,买卖双方个性因素的相对因素; ④ 相对于对方获得一些信息内容。)价格信息的模糊性特点: ① 市场售价讨价还价,非唯一性,成交预期双方均有弹性; ② 与隐含有关,必然模糊; ③ 推测双方揣摩对方的心理。
41.试述信息分散的原因
信息的分散,决定于决策的分散,而决策的分散源于主体利益的多元,如承认主体利益多元,统一集中的决策体制在经济学上就不是经济市场的,或者说是低效率的。其资源配置也是低效率的。大量经济事实和研究成果都充分地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中,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生产的具体信息,被无数分散自由的人们所拥有。而能够使这些分散信息集中有效地得到传播的唯一“自然”机制,就是市场价格体系。
42.试述价格体系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信息通过每个市场参加者的决策传递给每一个人;而每个市场参加者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决策,并以价格形成传播,而所有价格的集合,则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价格体系。
43.试述价格体系的重要功能)传递信息的功能。
哈耶克问题:哈认为,价格体系具有传递信息的机制。这涉及信息经济学有趣的问题:即价格首先利用信息而具备传递功能,还是首先具备信息功能而使人们利用它呢?)协调利用社会稀缺资源。
人们通过价格体系提供的信息,寻找最佳经济决策目标,由此形成自然选择的社会分工,和实施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动。)传递信息获得可观利润。
.价格体系怎样有效地配置资源?)它包含了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市场信号和经济信息。有关各取所需的意思。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价格体系中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面对他们所不关心的信息可不予理睬。这充分显示出市场秩序在处理信息方面的效率和灵活性。)经济主体利用价格信息核算决策:以何种规模生产何种商品,或如何以最低成本充分使用现有资源。)价格体系造就了专业化的信息市场。客观上,降低了生产或消费成本。事实上,一个大批发市场即是一个信息交易集中场所,所以人们“趋之若骛”。)“猎头公司”效应:猎头公司实质上是价格传播信息的公司,将高工资信息传达给某人才,再将某人才配置给某外资公司。高薪挖竞争对手墙角(如佛慈案例、足球运动员案例)。“猎头”效应在搜寻中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稀缺资源。这样,社会稀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价格体系得到了有效配置。
由上述讨论所知,市场经济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信息方面的优势。既然市场信息由于无数多元利益决定了是极度分散的,那么以分散决策为基础,市场秩序也就比其他经济秩序更好地发挥信息效率。而信息效率同时也决定了资源配置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效率特征。
.分析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市场价格不是万能的。由于价格表达信息的隐含性决定了市场知识的不完备性,所以决策必然是非优决策,还需要非市场机制:税收、利率、法规、行政等社会管理机制。2)市场价格难以传播全社会所需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关系社会政治关系的经济信息。)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同质商品在市场有两种不同价格,资源配置就不能算是合理的,有效的。但恰恰这是现实的一部分。市场价格本身具有离散性。)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斯也认为:市场价格体系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参加者的现有(全部)信息,只能反映市场参加者的给信息。这也是有人投资信息能赚钱的秘诀。)在社会通货膨胀加剧时,或有人扰乱行市,倾销,垄断价格时,市场价格根本不能正常反映供求价格,这时价格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大多属于市场噪声。
.试述格罗斯曼——施蒂格利茨悖论基本原理)人们观察价格体系,就能够完全预测出未来市场价格中可利用的数量关系。也就可能获利(效益最大化)。从而,不需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这意味着无贸易发生。可是如果无贸易就无市场,无市场,人们对市场就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又产生对期货的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完全收集了市场价格体系参加者的私人信息,个人需求将不再依赖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而市场又不可能完全收集所有个人信息。
.如何理解股票市场中的悖论证明?)通常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体系是完备的,特别现在是电脑网络传输时代)即使信息完备,也存在消息灵通与不灵通两种类型的经纪人;前者哄抬,后者无力还招。)存在问题:如参与者相信股价是合理的,那么,市场中将无人去积极搜寻有关新信息;无人搜寻意味着无任何新信息出现;而无新信息出现,意味着股市行情(信息)并不是有效合理。
合理——不合理——悖论——不合常理
.试述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原理及其信息观)原理:①拥有充分的市场;②市场参与者(生产者、消费者)处于竞争状态;③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现实市场失灵的原因,不能满足上述原理三条件之任一条件导致的结果。深究三个条件都与信息的产生与传播,特别是与信息差别有关。
.如何将信息作为商品分析?)首先,信息是信息生产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其次,信息的应用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最后,在市场条件下,如果信息生产者生产信息是为了信息需求者交换,那么,信息完全具备了商品的三个条件。信息是一种商品。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商品;特定条件下是商品的信息也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商品。信息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上三个条件。50 .试述对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再认识
1.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
信息商品价值指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信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信息商品使用价值指信息对人的有用性,也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2.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性质
信息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必须同时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同的是,信息商品其使用价值由它的内容和信息量体现出来,这一点同物质商品的物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样,信息的内容和信息量也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价值也必须通过使用价值来体现。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使用价值的信息产品,就不会用于交流,也不具有任何价值。因此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3.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质)马克思观点:商品通过交换,生产者失去商品的使用权,即失去使用价值而实现其价值;使用者付出相应价值而得到使用价值。在这里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因而是对立的,也就是说互相排斥的。)信息商品的特殊性质:由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商品经过交易活动,生产者在实现其价值的同时,自然可以占有该产品并享用其使用价值;使用者在获得其使用价值后,也可以再次转手从别的使用者那里得到“价值补偿”。这一现象使有些学者得出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不互相排斥的理论。也即是说信息商品特殊性表现在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具备对立的性质。)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①由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一个“集合”。生产者在交易中所让渡(转让)的只是一个“子集”的使用价值。他所得到的价值也只是这个“子集”所承担的价值部分。
② 对使用者而言,使用者只占用了信息商品使用价值“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他所支付的也仅是这个“子集”的相应价值。如果生产者让渡了其信息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那么他将得到高额价值补偿。同时失去所有权(不能再使用该信息商品,即失去该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时,使用者则获得该信息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同时,他也支付了该信息商品的全部价值。
③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者对于使用价值的让渡份额。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一定份额的使用价值必然对应相应的价值补偿,因此,对一定份额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大量信息商品交换就是按不同的使用价值让渡方式进行的。如技术贸易中的许可证类型:独占、独家、普通许可等。
51.试述信息商品的特点
1.信息商品贸易的特殊性 1)信息商品所有权一般在交易中不发生转移。不同与于一般商品,一次交易成功,买卖双方一般都不愿意再承担责任。而信息商品买方只获得其使用权,卖方能多次转让,双方往往就此进行谈判,以达到协议。)信息商品交易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其经营者必须具有经济法人的责任,承担提供信息准确、合法和及时性及售后服务的法律责任,而购买者也必须承担使用信息的风险。
2.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与一般物质商品的寿命主要由有形磨损(表现为物质消耗)决定不同,信息商品的寿命是由无形磨损(如表现为技术过时不适用引起的价值消耗)决定的。)由于信息是一种最为敏感的商品,更容易受时间的影响,其无形磨损往往表现为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的完全丧失。而物质商品的无形磨损更多地表现为相对使用价值的减少,绝对使用价值变化不大。
3.信息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商品的价值与消耗的劳动量未必成正比。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产品更多的是个别生产,因此,无法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去衡量信息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购买者能力与需求方面的差异,同一信息商品对不同的购买者,其价值也必然不同。可见,信息商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4.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
一般物质商品买方买到后,可直接使用,实现其使用价值。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同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买方仅买到某一个信息商品,而不具备将其物化的物质技术条件,52 .试述信息商品的价格特性)同一信息商品可能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不同的价格。)信息商品可多次转让使其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背离性。)信息商品的售价与买方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其效益也即是价格上限。)同一信息商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价格差异很大。一方面随其使用价值的时效性递减,如专利保护期接近;另一方面,猛增,如文物艺术类信息商品。)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商品价格。
.试述信息商品价格种类
① 卖绝所有权何使用权的价格:同一信息商品,当所有者卖绝他对该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时,其售价一般较高,如专利许可证贸易中的“独占许可”。②不卖绝所有权的价格:这种价格在信息商品中占绝大多数。同一商品卖绝所有权比不卖绝所有权的价格低很多。在技术贸易和信息商品贸易中,所有权人一般都不卖绝所有权,以维护自己对售出商品的应有权利。
③ 卖出部分使用权的价格:与单纯用于消费的信息商品不同,供生产消费的信息商品,卖方出售时一般会对买者的使用权进行限制。
.信息产业的特征是什么?
信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智力、资金高投入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信息产业对劳动者素质高要求性产业
.信息产业的构成
①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
第一点,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正在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但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有赖于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第二点,信息设备制造是信息产业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信息设备制造部门的技术支撑,又是信息服务业的服务之本。
②信息服务业
主要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存贮、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集合体。
.信息商品的价格构成种类)构成: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生产成本、利润、税金、流通费用和其他费用五个部分。
①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消耗费用和信息生产人员的劳动报酬及其终身教育费分摊;
② 利润:一部分扣除卖方所垫付出去的一切费用后的剩余,另一部分是卖方在买方购买信息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所必须分享的一部分,由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事先通过合同申明;
③ 税金是信息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向国家所交纳的税收金额; ④ 流通费用:包括信息传递费、销售费和佣金以单纯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信息可看作是没有流通费用耗费,流通费用为零。信息商品交易如有中介方,就会有佣金,其数额高低取决于成交额的大小、中介人消耗时间金钱的多寡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定价时,根据买卖双方的负担情况,有加有减;
⑤ 其他费用:主要有风险分担费、间接效益等。
.商品及其三个条件是什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三个条件:①劳动产品,有价值;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使用价值;③用来交换。
.市场失灵原因
①市场(供求)数量不足;
②垄断行为危机
③市场非均衡。
主要根本原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非对称的信息差别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试述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有关价格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922)认为:有效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有关资源相对稀缺的信息,而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产生和传递以价格体系为中心,以市场价格为形式的市场信息和经济信息。因此,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地对社会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试述哈耶克有关价格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哈耶克(1945)则认为:市场机制在信息传递方面优于中央计划机制,理由有: ① 市场机制下,许多市场参加者同时进行数量较小的多次计算;但在中央计划机制下,则需要进行庞大的中心计算; ② 市场体制所需要的信息量较小,而中央计划体制需要传播的信息量则极其庞大。
.试述价格的信息内容)概念:所谓价格的信息内容就是市场参加者提出的价格中隐含的市场知识。)价格信息内容的模型:某卖主营销货商 Q 的正常成本为 C,预期售价为 P,并有购买者。这样在提出价格时,有两种情况发生。
① 先由购买者提出价格,如提出价格 P1>P。卖主无经验一口应承 P1,这时购买者会获得这样的信息: P1>P,这种情况或勉强买下,或走访寻求新信息(更低价格);如卖主有经验,假装表示无法接受 P1,且讨价还价,终以 P1 成交,这时,卖主以其经验掩盖 P1 隐含的 Q 成本信息,从中获利润(P1-P)+(P-C)。
② 卖主先提出价格:卖主按正常价格提出 P,购买者大致了解 Q 的成本价格,因此,必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