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泳场馆创建国家卫生区标准
游泳场馆创建国家卫生区标准
一、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制度要有可操作性
1、要有健全自身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和相应职责。
2、有健全的卫生设施消毒制度。
3、有水质处理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4、有水质化验、监测制度。
5、有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6、有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7、有自查制度及记录。
二、卫生设施要求及标准
1、各类游泳池必须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并保证运转正常。
2、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持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3、游泳池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泳池走道外缘应设排水沟,污水排入下水道。
4、通往游泳池的通道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与走道相同,深度20公分。
5、儿童涉水池不应与成人游泳池连通,并有连续供水系统。
6、提供公用拖鞋的要设拖鞋消毒间,消毒间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消毒间内设3个水池,上下水通畅,分别标注
“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标记,墙壁瓷砖不低于1.5米高。
没有条件设置消毒间的,要设拖鞋消毒专区,消毒设施同消毒间要求,消毒池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可以增设消毒桶。专区有“拖鞋消毒专区”标记。
7、各项消毒工作要有记录
8、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9、公共卫生间应有独立的排风设施,机械通风设施不得与集中空调管道相通。
三、通风、照明与水质卫生要求及标准
1、室内游泳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机械通风设施正常运转。空气细菌总数、室温、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等空气监测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游泳场所,其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室内游泳场所自然采光系数不低于l/4,夜间人工照明,距离水面1米高度的平面照度不低于180勒克斯,开放夜场应当配备足够的应急照明灯。
3、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提供的饮水设施设备及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4、游泳池水面不能有明显的飘浮物,发现池水浊度超标时
应及时进行净化。
5、为防止池水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O.23一O.5 mg/L硫酸铜。
6、开场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监测池水中余氯含量,并做好
记录。池水余氯含量:O.3一O.5 mg/L。
7、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O.3一O.5 mg/L。
8、浸脚消毒池必须4小时换一次消毒液。浸脚池余氯含量:
5一l O mg/L
四、废弃物存放与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
游泳场所应在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盛放容器,容器应加盖密闭,便于清理,并能有效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孳生。游泳场所应设有应有防蚊、蝇、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
五、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储藏
1、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
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库房应存放一定数量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药剂等,物
品应分类存放,标记明显。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库房应有预防控制病媒虫害的设施和措施,设有机械通风装置,保持良好通风。
六、游泳池其他卫生要求
l、其他附属设施的卫生管理:厕所、男女更衣室、各通道及浸脚池应定时清扫、消毒、冲洗、保洁、无异味。
2、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3、在明显处(大厅、更衣室、游泳区)设警示标志,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患者和酗酒者不得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4、室内游泳池要有通风设施,空气清新。
5、人工游泳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工作,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检测结果应每月上报卫生监督部门。
七、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l、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上岗,每年按时进行健康体检一次。
2、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持培训合格证上岗。
八、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并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店堂明显处。
第二篇:国家卫生区标准
国家卫生区标准
本标准适用的区是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域或行政独立、参照行政区域管理的单位,范围以建城区为主。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
(二)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三)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基层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四)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爱国卫生活动。
(五)有贯彻落实爱国卫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六)设立群众卫生问题投诉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或答复率≥90%,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90%。
二、健康教育
(一)全区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和网络健全,人员、经费落实;机构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社区、医院、学校等健康教育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二)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三)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四)街道、社区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
(五)各行业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六)区属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七)机场、车站、港口、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健康教育内容。
(八)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三、市容环境卫生
(一)认真执行国家、省(区、市)、市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二)区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基本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堆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5%。
(四)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时定点收运;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含高压冲水)≥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
(五)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90%,非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六)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环卫设施标志标识规范,符合《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的要求。
(七)各类市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设有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和蔬菜农药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亮证经营;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区内市场内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临时便民市场、疏导点设置要有短期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的农副产品市场≥70%。
(八)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卫生制度落实。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临街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车辆进出场地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九)城区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非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0%,绿地率≥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
(十)城区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一)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前一年未有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二)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70%。辖区内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必须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三)辖区内凡划定功能的水体的水质均无劣于地表水V类的情况;未划功能的水体要无黑臭现象。
(四)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
(五)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为100%。包括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和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
(六)危险废物处置率为100%。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为100%和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
(七)远离主城区、独成体系的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
五、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
(一)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工作有计划,落实计划有依据。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三)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要求,从业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等)和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四)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自身检测和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政及自备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管理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少于2次/年),每次有常规检测指标的卫生监测报告,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资料齐全规范。
六、食品安全
(一)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辖区内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置,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关资料齐全。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点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安全设施齐全;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无交叉污染;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符合要求。
(四)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培训,能够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五)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凉菜制作或蛋糕裱花场所,设置专间和二次更衣间;有满足销售量的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柜,消毒及保洁工作规范。
(六)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符合要求。
(七)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符合要求。
(八)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规定区域、限定品种,并有相关文件。
(九)城市实现生猪、牛、羊、禽类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定点屠宰点(厂)符合卫生要求,有严格的检疫程序,工作规范,档案资料齐全。
七、传染病防治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二)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
(四)全区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五)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为100%;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
(六)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
(七)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八)区政府将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辖区内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八、病媒生物防制
各级爱卫会要加大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并发动群众,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要得到有效控制,至少有3项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剩余1项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一)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有专(兼)职卫生人员,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档案资料齐全。
(二)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饲养宠物和鸟类能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各种车辆停放整齐。80%以上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房屋设置、人员资质符合规范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一)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
(二)合理设置健康教育设施,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本村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70%。
(三)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为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四)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平整,村内无非法小广告,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90%以上城中村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五)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无违章饲养畜禽。
(六)农副产品市场、环境保护和“五小”行业符合有关规定。
(七)城乡结合部整洁有序,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搭乱建等现象。
(八)所辖镇建成不少于1个省级以上卫生镇或建成不少于1个省级爱卫会认定达到省级以上卫生镇标准的镇。
第三篇:国家卫生区标准
国家卫生区标准
(2011年版)
本标准适用的区是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域或行政独立、参照行政区域管理的单位,范围以建城区为主。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
(二)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三)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基层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四)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爱国卫生活动。
(五)有贯彻落实爱国卫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六)设立群众卫生问题投诉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或答复率≥90%,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90%。
二、健康教育
(一)全区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和网络健全,人员、经费落实;机构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社区、医院、学校等健康教育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二)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三)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四)街道、社区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
(五)各行业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六)区属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国家卫
生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七)机场、车站、港口、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健康教育内容。
(八)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三、市容环境卫生
(一)认真执行国家、省(区、市)、市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二)区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基本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臵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堆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臵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5%。
(四)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时定点收运;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含高压冲水)≥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
(五)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90%,非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六)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臵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环卫设施标志标识规范,符合《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的要求。
(七)各类市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设有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和蔬菜农药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亮证经营;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臵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区内市场内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临时便民市场、疏导点设臵要有短期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臵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的农副产品市场≥70%。
(八)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卫生制度落实。施工场地设臵的隔离护栏规范,临街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市政设施、道路
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车辆进出场地硬化,设臵车辆冲洗设施;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九)城区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非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0%,绿地率≥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
(十)城区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一)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前一年未有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二)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70%。辖区内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必须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三)辖区内凡划定功能的水体的水质均无劣于地表水V类的情况;未划功能的水体要无黑臭现象。
(四)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
(五)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为100%。包括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和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
(六)危险废物处臵率为100%。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臵率为100%和工业危险废物处臵利用率为100%。
(七)远离主城区、独成体系的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
五、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
(一)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工作有计划,落实计划有依据。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三)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要求,从业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等)和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四)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自身检测和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政及自备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管理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少于2次/年),每次有常规检测指标的卫生监测报告,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资料齐全规范。
六、食品安全
(一)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辖区内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臵,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关资料齐全。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点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安全设施齐全;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无交叉污染;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符合要求。
(四)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培训,能够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五)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凉菜制作或蛋糕裱花场所,设臵专间和二次更衣间;有满足销售量的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柜,消毒及保洁工作规范。
(六)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符合要求。
(七)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符合要求。
(八)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规定区域、限定品种,并有相关文件。
(九)城市实现生猪、牛、羊、禽类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定点屠宰点(厂)符合卫生要求,有严格的检疫程序,工作规范,档案资料齐全。
七、传染病防治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二)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
(四)全区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五)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为100%;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全程接种率达到95%。
(六)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
(七)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处臵,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八)区政府将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辖区内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八、病媒生物防制
各级爱卫会要加大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并发动群众,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要得到有效控制,至少有3项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剩余1项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一)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有专(兼)职卫生人员,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档案资料齐全。
(二)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饲养宠物和鸟类能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各种车辆停放整齐。80%以上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臵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房屋设臵、人员资质符合规范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一)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
(二)合理设臵健康教育设施,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本村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70%。
(三)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为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四)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平整,村内无非法小广告,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90%以上城中村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五)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无违章饲养畜禽。
(六)农副产品市场、环境保护和“五小”行业符合有关规定。
(七)城乡结合部整洁有序,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搭乱建等现象。
(八)所辖镇建成不少于1个省级以上卫生镇或建成不少于1个省级爱卫会认定达到省级以上卫生镇标准的镇。
第四篇:国家卫生区标准(试行)
国家卫生区标准(试行)
发布单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1-8-18
生效日期:2001-8-18
本标准是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基础上制定的,作为直辖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的依据。此处的“区”系指直辖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单位。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机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方案,创建任务落实到社区建设工作中。
2、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爱国卫生工作,把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列人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创建工作例会制度。
3、区爱卫会组织健全,各委员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关部门把创建“国家卫生区”与创建“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文明城市”等项创建工作结合起来。
4、区爱卫会办事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任务落实,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条件,能够组织协调各委员部门完成各项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资料齐全。
5、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二、健康教育
6、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自评得分85分以上的学校大于85%,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7、医院应有卫生知识宣传栏,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8、街道、居委会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宣传阵地,有宣传工具,把健康教育与市民的文明教育结合起来。社区向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每年不少于4次。
9、大众传媒经常有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并经常对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和新闻舆论监督。
10、依法开展控烟工作。辖区内无烟草广告,车站、港口、机场、商场、影剧院、图书馆等主要公共场所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其中应包括控烟和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的宣传内容。
三、市容环境卫生
11、认真执行国家、市有关市容和环卫管理法规,市容、环卫管理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12、市容环境整洁,清扫保洁率达100%,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机械化清扫,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30%以上。
13、环卫设施数量足够,设备完好率≥98%。街巷垃圾容器封闭、清洁,周围无蝇蛆。垃圾收集密闭化,定时定点收运,已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并进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综合利用的试点工作。粪便、垃圾做到密闭化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运输车辆车容整洁,不污染道路。
14、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及《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要求建设和管理公厕。公厕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汽车首末站、旅游景点、繁华街道、重点地区和大型公共场所周围设置的公厕应不低于二类标准。全区二类以上公厕比例≥10%。基本消灭旱厕。
15、街道路面平整,无污水坑凹,路边沟渠畅游,无残墙断壁,无垃圾清土暴露,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挂衣物、乱写乱画乱贴及随地吐痰现象;沿街标语、广告、门牌、门匾灯箱设置规范完整;临街楼房、阳台整洁,封闭规范;沿街单位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小街巷做到定时清扫随时保洁;积极推行灯光亮化工程。
16、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卫生制度落实,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保洁人员。从业人员自身卫生管理好,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给水、排水、防蝇防鼠设施完善,环卫设施齐全,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和垃圾站,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辖区内无马路市场和无证、占道经营。
17、新建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旧区绿化覆盖率≥25%,人均绿地面积≥4平方米。对于人口密度过大的中心区,其绿化指标可适当放宽,但应积极实行立体绿化,做到见缝插绿,以提高绿化覆盖率。所属街道、小区有花、有草、有行道树,基本消除裸露地面,主要街道有适量的街头绿化美化景点,建成一批花园式单位。
18、建筑工地管理组织健全,卫生制度落实。施工场地设置隔离护栏(高度不低于1.8米),工地清洁,物料堆放整齐;车辆运输无遗洒、滴漏;职工宿舍、食堂符合卫生要求;工地设置的临时厕所经常保持清洁,基本无蝇蛆。
19、远离主城区、独成体系的区,应有本区的垃圾、粪便处理系统,建设和管理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80%和70%。
四、环境保护
20、近两年内全区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基本上无严重污染源,个别污染严重的企业已有近期搬迁计划,并且经费落实。
21、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北方城市≤0.350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0.250毫克/立方米。
2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8分贝,汽车禁鸣达到市有关规定。
2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
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并且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
26、辖区内无超五类的黑臭水体。
27、远离主城区、独成体系的区环境保护标准按照1999年4月公布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执行。
五、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
28、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计划、有检查,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合格率≥95%。
29、旅馆、美容美发、歌舞厅、公共浴室、影剧院、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项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
30、远离主城区、独立形成供水体系的区,水源防护和出厂水质应符合1999年4月公布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31、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建有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除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能进行常规检测的,应当定期将水样送至当地国家站或者地方站检测。
32、卫生防疫部门按要求对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卫生监督管理,有关资料齐全。
六、食品卫生
33、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计划、有检查,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食品卫生监督合格率≥80%。
34、食品加工制售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各项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
35、直接入口食品不得露天制作,销售食品应有防尘、防蝇设施,餐具应严格按要求清
洗、消毒,严禁无证、占道经营。
36、有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全区食物中毒呈下降趋势,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食源性疾患。
七、传染病防治
37、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计划、有检查、有相关的配套法规,有关资料齐全。
38、按规定配置传染病管理监督员,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39、医疗机构应设有预防保健组织或设有专职人员,应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开设肠道门诊,并设有预防传染病和健康教育的宣传栏。
40、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无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41、全区有健全的疫情报告网络,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42、计划免疫实行按周门诊制度;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
4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立采供血(浆)机构,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44、依照有关法规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监督管理。
八、除四害工作
45、区、街道有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经费有保证。
46、在除四害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完善,“四害”攀生地得到有效控制。在化学防治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47、除四害工作资料完整,监督监测等数据可靠,能够充分反映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48、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另一项不超过标准的三倍,已通过所在直辖市爱卫会组织的考核验收。
九、单位和居民区卫生
(一)单位卫生
49、有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有专(兼)职的卫生干部,有适应工作需要的活动经费,认真执行市、区部署的爱国卫生和创建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活动。
50、单位环境整洁,无违章建筑,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畅,无积存的污水。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做到密闭化和定时定点收运。公共厕所达到三类以上标准。5l、室内卫生整洁,会议室及公共活动室有禁烟标志,无烟具及吸烟迹象,公用茶具有消毒设施。
52、职工食堂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从业人员岗位卫生知识培训符合要求。
53、绿化美化好,单位花园、绿化小品有一定园艺水平,提倡开展屋顶、垂直等多种绿化形式,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
54、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防制措施落实,不使用违禁灭鼠药品。鼠、蚊、蝇、蟑密度基本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二)居民区卫生
55、有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有专职卫生干部,有适应工作需要的活动经费。能结合市、区爱国卫生和创建工作任务,积极开展专项综合整治和卫生检查评比,以及创建文明卫生先进楼院、文明卫生先进家庭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资料齐全。
56、环境整洁,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畅,无污水积存,无违章建筑。居民住宅楼、院落公用部位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现象,无违章饲养家禽家畜。
57、环卫设施完善,街巷内有专人负责清扫,实行全日保洁,责任到人;生活垃圾收集密闭化,定时定点收运,并积极开展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公共厕所基本达到三类以上标准。
58、食品卫生经营单位认真按《食品卫生法》要求,做好生产经营管理,从业人员均接受过岗位卫生知识培训。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无马路市场和乱设摊点现象。
59、绿化美化好,街头公园、绿化小品有一定园艺水平,提倡开展屋顶、垂直等多种绿化形式,可绿化面积绿化率>60%。
60、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防制措施落实,严禁使用违禁灭鼠药品,鼠、蚊、蝇、蟑密度基本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十、民意测验
61、设立市民投拆电话,有专人记录,处理率达95%以上。
62、随机访问当地居民80人和外地过往旅客20人,满意率达90%以上。
第五篇: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天津市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大港历史上曾是退海之地,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兴起,其战略地位与经济地位日趋凸现。1979年11月xx正式批准设立大港区。辖五街三镇,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区政府所在中心城区面积19.03平方公里。大港建区至今已走过了25年的创业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区头16年,实现了由盐碱荒滩向全国重要石化工业区的转变;“九五”期间,实现了由厂矿生活区向花园式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滨海城市。2003年完成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区属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实现三级税收34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平方米。经过全区人民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相继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主要工作进展大港区对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高度重视,自1989年全国爱卫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后,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从大港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市容环境、加强卫生防病、健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创建活动。1992年12月区政府批转了区创卫办制定的《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规划(1993年-1995年)》。1994年1月被天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验基本达标区,同年12月被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验达标区,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并在全国爱卫会、市爱卫会组织的历次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全国爱卫会印发《国家卫生区标准》后,我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心举全区之力,力争用4年的时间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区,并在2001年通过了市爱卫会的考核,被命名为天津市第一个市级卫生区。几年来,我区瞄准《国家卫生区标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申报国家卫生区的五项基本条件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和城区除四害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区标准》。今年4月上旬,全国爱卫办专家组来大港区对创卫工作进行帮助指导,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薄弱环节,逐项改进落实,创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回顾近几年我区创卫工作历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环境不断优化大港城区是由厂矿生活区演变而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打破先天不足的“瓶颈”,我们近几年累计投入89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变化。目前,我区城市交通基本形成了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三纵三横”城区道路网,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采取BOT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建成108公里环港通讯光缆和3条对外通讯光缆;改造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居民天然气人户率、供暖率均达到100%。对城市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农村城市化工程,即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把我区农村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让10万农民住进环境整洁、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居住舒适的公寓式、别墅式现代化住宅小区。
(二)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探索盐碱滩涂绿化新路子大港区由于是退海之地,城区土壤含盐量达到3‰,绿化难度较大,据测算,每种1平方米草坪或种植1棵树,需要投入100元。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积极实施“绿色行动”。邀请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到大港,攻克在盐碱地上搞绿化的关键性难题。以世纪大道绿化为突破口,改造后的世纪大道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6%,成为天津市最宽最绿最美的文明示范路;积极构建“以改善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单位绿化、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防护林为屏障,以官港森林公园为基地”的绿化体系;在地势低洼,土地盐碱的自然条件下,采取挖渠换土、暗管排碱、建隔离层等方法搞绿化,逐步摸索出了盐碱滩上搞绿化的有效方法;坚持绿化与新辟拓宽道路、新建改造居民区、市容景观建设三同步,形成了以街头绿色小品为点,道路两侧绿化带为线,小区庭院式绿化和绿地广场为面的绿化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投入8000万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占46%的示范生活小区;新建100米宽,40米绿化隔离带的城区北环路,对城区10条道路进行改造;进行l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不懈努力,1999年大港区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又投入3亿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截至2004年上半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91%和38.72平方米。
(三)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石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大港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一方面丰富的石油和石化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石油和石化产业的高污染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大港区特殊的区情和产业特点,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发展思路,生态环境建设为题中之义,并提出了建设全市乃至全国最绿、最美、最洁净城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区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投巨资对200余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的厂区。在巩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的基础上,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日处理10万吨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目前一期3万吨已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95%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 “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执法监督管理,加强了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大港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治理城区煤烟型污染工作,对锅炉、茶炉、餐饮大灶等各种燃烧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撤消4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取暖锅炉,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大面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规划出1500亩土地,搞环保型绿化,建设城中生态环保林,成为阻隔城市污染的一道绿色屏障。创造了在全国评比中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国家环保总局等多次到大港检查环保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国家决定投资近500亿元,把100万吨乙烯、1250万吨炼油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电力项目放在大港,石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四)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方式和规律日趋清晰城市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港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把综合治理作为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强化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我区建立健全了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城市管理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确保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坚持疏堵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全区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4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打游击”的状况。同时,积极启动“农改超”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严格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了30%以上;建设10个垃圾收集间,对居民楼的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垃圾集中密闭转运,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采取政府投资、引资和社会兴建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全区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机构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充实和加强传染病管理监督队伍,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特别是非典防治报告网络,依法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斗争中,全民动员,紧紧抓住大港区地域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防控,以街为战、以镇为战、以企为战,取得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零报告的可喜成绩。2004年,我区加快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建设新的大港医院;重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步伐;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非典等重大疾病的防控;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全区医疗管理水平。
(六)狠抓除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大港是城乡混合型的滨海城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由于气候特点,加上湿地面积分布城区周边地区,蚊蝇鼠蟑易于繁殖,给除“四害”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除“四害”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区领导包片,业务部门指导,基层单位为主体的除“四害”机制;建立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除“四害”网络,设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尽其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大港区消毒除害服务中心,目前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5名为除“四害”执法人员;制定除“四害”单项工作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和条口单位有章可循,阶段性工作环环相扣,使除四害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日常化管理模式;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爱卫系统领导及除“四害”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加大除“四害”经费投入,从2002年至今全区除四害累计投入达147.5万元;驻区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有力地保障了除“四害”工作的开展。几年来鼠蟑蚊蝇密度有效地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今年6月通过了市爱卫会对全区灭鼠、灭蝇、灭蟑成果的复查考核。
(七)紧紧抓住创卫契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卫工作,注重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城市精神文明进程;注重设计载体,不断提高全区整体文明水平。以创卫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六进社区”活动(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和法律),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建设了一批文明小区和文明楼院;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组织社区环境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四个一”活动机制,即紧贴创卫工作,每个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抓住一个重点部位、开展一次联合检查、进行一次全面通报;坚持每周五早晨义
将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领导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扣减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年终目标管理奖。加大督查力度,由创卫指挥部效能督查组或会同区委督查室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在每周例会上给予通报,并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我区创卫工作从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近4年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创卫活动,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北方城市创卫的一些经验,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五小”问题上,卫生条件改进难度较大,有治而复返的现象;二是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城区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农贸市场的环境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改超”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进程,巩固已取得的创卫成果,近期区创卫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连续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大“五小”问题的整治力度,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寻求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路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环境卫生保洁经常化。加快集贸市场“农改超”进度,提高商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整体环境卫生状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早日把大港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卫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