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2:4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

第一篇: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

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 商品混凝土,简称商砼,是由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拌制而成,在规定时间内用运输车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本文结合混凝土企业增值税减免税专项评估工作,对该行业的税收征管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一)产品特点

1.商品混凝土按照强度等级进行分类,从C10至C100间以5个标号递增,如C10、C15、C20、C25等。

2.商品混凝土存放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4小时。

3.C35一般用于浇筑高层建筑基础,C45一般用于浇筑公路路面、高架桥、桥梁、三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二)工艺特点

1.生产设备类同,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工序流程、加工工艺基本同一。

2.配方严格,五大主要材料为水泥、石子、黄沙、粉煤灰和外加剂,水泥标号以32.5和42.5为主。

3.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很高,投入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损耗较小,水泥损耗率一般在2%左右。

(三)销售特点

1.混凝土不能存放,故其销售的数量就是生产的数量,不存在产品和产成品库存。

2.销售环节简单固定、没有中间环节,销售区域一般在生产区域半径30公里范围内。

3.销售对象以房屋开发、建筑安装企业为主。

(四)生产特点

1.混凝土企业实行严格的以销定产,接到客户的“供货通知”时才生产是铁定规律。

2.就青岛开发区而言,生产的商品混凝土以C25、C30和C35为主,C25以下和C35以上的很少。

3.不同品种的混凝土产品所耗用水、电费用基本相同„„

4.不同等级的产品原材料配比差异较小。

二、近几年评估、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假发票问题突出。

(二)白条列支成本费用现象较为普遍。

(三)延迟申报收入。

(四)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上游供应商(主要指个体户)未能进行有效征管。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上,商品混凝土制造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购进的机沙、洗沙、石子、粉煤灰等大宗原材料大多是向小规模纳税人或无证经营者购得,销售方为了偷逃税款不提供销售发票;主观上,部分混凝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购买材料时也以不开票压低进货价格。但这对企业正常的成本核算造成很大影响,部分混凝土企业通过非法途径代开、虚开普通发票甚至购买假发票列支成本。

(二)从外部看,商品混凝土的销售对象一般为营业税纳税人,故其销售货物时不需开具专用发票,实际操作中混凝土企业往往以各种普票、自制收据等多种形式结算货款,因而为人为调控申报收入预留了空间;作为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下游客户,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都具有前期大量投入、后期分期收益的特点,存在对供应商不及时支付货款的现象,因而连带造成混凝土企业不及时开票结转收入的情况。混凝土企业通常对已发出并同时收取部分货款的商品混凝土,并不及时结转销售收入;或在“发出商品”中留有借方余额;或在“预收账款”、“应收账款”中留有贷方余额,从而达到滞后缴纳、少缴、不缴增值税的目的。

(三)从内部看,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水泥、砂、石料等体积大、单位价格低、使用频率高,所以生产企业基本不做这些原材料的实物盘点,财务上只是知道这些原材料的大致数量。在分配水、电、人工工资费用时,财务人员只是根据生产的大致情况分配。财务核算粗糙、简单,因而设置产成品二级明细账无从谈起,导致收入成本核算不清。

四、加强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把排查涉税风险作为加强行业税收征管的立足点

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出自客观原因,有的来自主观;有的是外部因素制约,有的是内部管理造成;有制度理解差异的问题,也有税收管理缺位的不争事实。因此,在现有征管制度要求的基础上排查和梳理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的涉税风险点显得尤为迫切。一是要把握行业规律,将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沙子、石子、粉煤灰、水泥、添加剂等个体及私营业户,点多面散,核算极不规范,税收流失严重,给税务征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税收执法风险大。要利用商品混凝土制造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将这类经营户纳入链条式税收管理范畴。二是要通过典型调查、案例分析,查找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生产经营内在规律,定期发布该行业的具体纳税指标数据及风险预警,切实加强对基层税源管理单位风险应对的指导提示,真正做到“解剖一户纳税人,掌握一套风险点,管好一个行业链”,构建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适用的纳税评估模型

1.投入产出法:即用企业投入原料(水泥、黄沙、石子等)乘以每吨水泥、黄沙、石子等生产出的混凝土产量标准(向质检部门获取),推算企业的理论产量,验证企业申报销售的真实性。如理论产量与申报产量偏离较大,则存在隐匿产量或多转成本的可能。

2.能耗测算法: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混凝土企业期内电力、运费、油价等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耗定额测算纳税人理论生产数量。混凝土产量=耗电费用/每方混凝土所需电费单价。每家混凝土生产企业用电单价各不相同,确认时可向供电部门获取。

3.搅拌机取数法:即通过获取企业搅拌站电脑数据,查实企业有无隐匿销售。实地核查中,评估人员应通过系统控制软件,查询企业搅拌机电脑中的“生产量报表”生产总量、“物料消耗报表”消耗总量数据。

(三)增加完善混凝土加工企业信息采集

在目前对资源综合利用混凝土企业采集自建(合作)砂场、生产原料实际消耗、废渣采购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能耗采集。

第二篇:煤炭采掘行业常见涉税问题现状及对策

煤炭采掘行业常见涉税问题现状及对策

煤炭采掘业是新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安全生产及集约化生产要求的提高,新安县煤炭采掘企业由顶峰时的70多家整合到目前的13家,入库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15.2%提高到2010年的22.2%,成为国税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现以新安县为个例,就如何加强煤炭采掘行业税收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煤炭采掘行业的主要特点

(一)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该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许可经营制度,开办煤炭采掘企业需要取得开采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证和营业执照等;资金投入往往超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一般在15万吨以上(2010年起整合年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以上);

(二)行业税源相对稳定。产品增值额大,吨煤增值额在100元以上,行业利润率和应纳税负率分别在20%和10%以上;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稳定,巷道掘进、采面回采与使用的坑木成正比,原煤开采量与人工工资、电能、炸药成正比;

(三)企业经营效益差别大,地质、地貌、煤层深浅、机械化程度、煤质等多种因素对煤炭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和原煤价格都有较大影响。

二、煤炭采掘企业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

(一)企业人为调整销售收入。一是由于大型国有煤矿与发电企业因价格谈判存在异议,导致“发出商品”与“库存产品”长期出现误差,煤矿销售收入长期不能及时实现,影响税收及时入库;二是由于对方资金紧张或煤炭质量、发热量问题等,销售煤炭长期挂“账外账”,隐瞒收入或隐瞒原煤收入;三是将煤炭收入人为分解为煤炭销售收入和运费收入,全部应纳增值税收入人为分解为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少缴税款;四是自产煤炭发生职工用煤等视同销售行为,不计或少记应税收入;五是民用煤零散销售收受现金不开票,不计或少记应税收入;六是销售报废矿车、轻轨等,不计应税收入。

(二)集团内部交易转移利润。由于煤炭以企业集团形式“多家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导致集团下属煤矿以明显偏低的价格相关联企业销售煤炭产品,转移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款及煤炭产品销售利润;

(三)企业多转成本费用。一是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二是未按规定取得或取得不符合规定的运费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三是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四是井下固定资产既提维简费又提折旧,税前重复扣除;

(四)购进固定资产由于部门规定和行业特点,存在与企业财务制度、税法规定不尽一致的问题,使原材料—备品、备件与固定资产难以准确划分,在税收管理上对进项税额的抵扣存在一定争议。无论准备巷道、开采巷道、回采巷道均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造成少缴增值税并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三、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检查情况来看,煤炭企业日常纳税申报较正常且准期,从查出的问题来看, 该行业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不够且主动咨询较少,自认为纳税大户“税老大”思想严重,给税收管理员造成误导——企业纳税多政策理解透以致相应纳税辅导少,从而造成企业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税收管理员对该行业的经营情况的税务跟踪管理不到位,纳税辅导不及时,造成纳税人对有些税收政策了解不够。

(三)部门配合不密切,信息交流不畅。主要表现在地税与国税、安监和煤炭、煤炭与国土资源、电力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很好地配合,对各煤矿的生产经营信息没有共享。

(四)对煤矿外购坑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也存在难以控管,企业采煤确实需要耗用坑木,外购坑木企业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多数企业采取白条入账或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企业为了多抵扣进项税额采取虚报外购坑木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如今年1月有一户煤矿一次申报外购坑木10多万元,而税务机关难以核实耗用真实性。这是税企双方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税务机关采用的以票控税也只能控制以开具销售发票部分收入,对未开具发票部分的收入无法核实,故偷、漏税现象尤其适合民用的小煤矿较为突出。

(六)“疏于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煤炭开采业的税收管理的第一手材料主要是来源于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煤炭生产经营变动和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等情况未能反映,信息的参考度不高,致使管理针对性不强。目前征收环节只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逻辑审核,管理环节

只对纳税人的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稽查环节只对有违法嫌疑的纳税人进行查处,而对纳税人的申报和涉税事务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这一影响征管质量根本的日常工作却很少投入精力,从而导致对煤炭行业部分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不高。

四、加强煤炭采掘行业征管的对策

(一)注重宣传辅导,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一是在日常煤炭税收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税收宣传活动,重点对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税法知识培训,及时向纳税人通报有关税收信息,解释有关政策的变动情况,进行办税辅导;二是要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情况,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

(二)加强税务干部的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一是税收管理员要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情况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二是要加强对税务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把税收征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大税务检查力度,提高稽查的威慑力。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优势,开展对煤炭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做好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对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煤炭企业,采取公开曝光的形式,起到震慑税收违法分子的作用。

(四)建立联系会制度,强化信息共享。一是定期召开税务、煤炭、工商、土地、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会,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建立煤矿产量监控系统终端,依托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准确掌握煤炭企业产量,在此基础上,加大计税价格监控,通过了解掌握的产量、销售价格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应纳税款,做到应收尽收。

(五)对症下药,扼制矿山转让过程中的偷逃税。针对上述矿山企业资产转让过程中使用的不缴或少缴税款手段,建议成立股权转让税收检查领导小组,从管理、法规、稽查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制定严密的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煤矿企业整体转让和股权转让的税收管理。

(六)加强煤矿投资建设期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当前正处在新安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煤矿基本建设投资作为地方重点工程建

设项目,应实施重点工程央企施工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就地纳税跟踪管理,实现煤矿外包工程税收的有效控管。

(七)对查帐征收企业建议对维简费制度进行修改。维简费用的使用范围,文件上虽然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井下领用的许多材料如铆钉、护网等,既可以用作井下生产正常接续的开拓延深、技术改造维简费用开支的项目,也可用作安全费用列支的项目,还可以作为企业井下工作面的日常性支出,企业对上述支出没有严格划分,基本是都是直接计入生产成本,造成应由维简费用、安全费用列支的费用,与正常的生产费用相混淆,形成多列成本的问题。税务人员在实践中对此划分不易准确掌握,与企业易形成理解争议,形成纳税风险。因此建议将计提维简费用方式改按计提折旧方式;或者是维简费用计提达到投资价值后不再计提,对已经计提的超过设备价值的部分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或者企业建立严格制度区分井下材料的使用项目,准确划分好用于维简费用、生产项目的支出,不能严格划分的不得税前列支,或按核定的比例扣除。

第三篇: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推荐]

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l、部分地方政府和商混企业为了保税收和争利益,忽视商混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得搅拌站审批监管流于形式。商混搅拌站的建设一般要经过国土资源、环保、建设、工商、物价、质检等相关的管理监督部门,在这个流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对混凝土行业的引导和监督起到不小的作用,除市场规律调节作用以外,政府强有力的审批、监督、调节等作用将为商混行业的区域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由于部分地区政府为了保证税收,对有背景的混凝土企业在审批监管方面流于形式,甚至听之任之。他们只看到税收,而忽视整个商混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一些企业明知市场份额、利润空间有限,为了各自利益,却还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甚至未经政府批准,擅自建站,先斩后奏,以造成既成事实。

2、商品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混凝土利润空间下滑,严重威胁到企业生存。以某市商混企业为例,近年来,因产能严重过剩,各搅拌站为争得业务,一度压低销售价,该市混凝土销售价,已从2007年的280~290元/立方米下滑到目前225~230元/立方米,下降幅度达20%左右,甚至出现比混凝土完全成本价还低的超低价,出现利润下滑现象多由混凝土企业“扎堆”建站引起,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由此,“僧多粥少”使得企业为争夺订单,进而相互压价,低价出售,最终导致行业利润空间下滑。超低价必然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是低价承接业务会造成企业亏损,若长此以往,不仅会使企业赔光老本,还将大伤元气,严重影响我市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发展。二是低于成本价销售。容易出现混凝土核心材料“短斤少量”导致质量品位下降,使得一些工地因混凝土质量造成事故与返工现象也时有发生。

3、商品混凝土产业链间相互压价、拖欠货款,合同纠纷司空见惯。商混企业的无序竞争给一些建设单位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向搅拌站提出赊账、垫资等不合理要求,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在结算方式上进行纠缠、扯皮,从而达到拖欠货款的目的。近年来,该市混凝土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受到工程欠款的困扰,而他们在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仍为整个混凝土市场的形式所困,自觉或不自觉地还要参加这种无序的竞争,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是混凝土位于产业链中间环节,上有水泥、砂石,外加剂等主要供应商,下有施工单位,议价本身阻隔较多,再加上地区混凝土市场供求失衡,在转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为了加大销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不得不被下游施工采购方牵着鼻子走,不仅以低价卖出,还要垫资销售;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拿水泥来说,水泥较混凝土在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并不完全受混凝土企业牵制,充其量只是减少销量。或缩短销售期限,对产品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因此,作为中间商品的混凝土企业两头受气。二是由于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质量、供货数量的认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人为因素,导致混凝土买卖合同纠纷在逐年增多。而由于混凝土的买卖与建筑业密切相关,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又都是跨地域施工的,一旦发生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往往给当事人带来很多困扰。

4、无序竞争使得大量生产能力闲置。造成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无序竞争条件下,各商品混凝土企业都得不到足够的订单,大量的生产能力无法发挥。据统计,该市城区商混企业个数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6家,该市城区历年混凝土需求量从来没有超过90万方,今年1~8月,只用了27万方商品混凝土,而该市城区搅拌站的年产设计能力已达150万方。这说明该市商混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只发挥出18%,有82%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浪费。目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氛围下,商混企业设备能力闲置和浪费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二、解决商混企业盲目发展和市场无序竞争的对策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力促商混行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品供大干求或供不应求,都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商混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就涉及到行业规划问题,若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混凝土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关系百年建筑质量,关系百姓安居乐生,关系百业产销平衡。因此,各级政府和散预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科学的产业政策办事,切实加强对商混行业的规划和调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进程和基础建设需求,制定出本地区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为了防止搅拌站局部分布过于集中,“扎堆”现象,要充分发挥各个搅拌站的区位优势。在满足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既要保证城市建设需要,又要防范过度竞争”的原则,合理设置搅拌站的布点。并根据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规划要求,提出本区域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和的数量控制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五年本区域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数量,各的实施目标和保证措施。

2、严把审批关。制定行业准入制度,引导本区域商混行业平衡发展。新搅拌站的设立前有工商、国土、规划等部门审批,最后有建设部门资质审批。因此,各地散预管理部门、建设、发改委、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方案规划要求,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搅拌站的新建项目,建立由散预、建设、规划、发改、工商、环保、国土等部门在搅拌站建设项目审批和日常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杜绝不符合布点规划方案要求的新建搅拌站项目上马,各自要做好把关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凡未取得规划用地手续的生产经营场所,建设、房管、工商等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许可或登记,一律不予供电供水。对未能获得搅拌站资质违法经营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要依法查处,对向无资质的搅拌站采购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也应依法查处。同时,必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因为混凝土市场需求较大,在外边人看来可能有很大利润空间,所以多数人都想进去分一杯羹。问题是准入门槛低,新搅拌站很容易进入,有些投资商为降低投资成本,连基本实验室配置都不完备。针对目前对过度发展地区,应严格控制规模,暂缓审批,特别是对违法占地,未批先建,违规生产的企业应进行整顿。停止其资质审批,确保商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调控与指导、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商混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商混企业盲目发展和市场无序竞争问题。各级散预管理部门要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及时深入了解商混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保护建设单位和商混企业双方利益。建立和完善商混价格信息发布体系定期发布预算指导价格,避免大幅度压价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以维护商混市场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二是在混凝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要从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上下游产业协调发晨、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高度,及时调整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产能布局。创造预拌棍凝土健隶有序的发展环境。三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实行备案管理制度。设立的搅拌站应符合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原则和总体要求,向当地散预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散预管理部门对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产品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对其进行公示和备案。引导预拌混凝土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详细制订行业指导目录。具体就是把行业分成三类:即鼓励性、限制性与淘汰性的,特别对那些没有合法资质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坚决将它们拒之门外或淘汰出局。

4、加强行业自律,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解决无序竞争的问题最好办法。一是加强行业自律,成立预拌混凝土协会,制定《行业公约》共同执行有关部门发布的预拌混凝土指导价格。并限制波动幅度,以此作为各企业共同遵守的价格。同时还可对企业间存在的无序竞争现象制定出种种制约措施以及各企业自律行为,并共同遵守。一旦出现破坏公约行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同时还可成立预拌混凝土营销中心,统—价格、集中签约。二是通过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使竞争维持在适度、有序的范围之内,反对不正当竞争,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化解预拌混凝土行业与建筑行业的矛盾与摩擦,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在服务方面的投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将混凝土价格恢复到合理价位,杜绝赊账、垫资的现象,实行混凝土现金交易。

5、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不断拓展和廷伸商混行业的产业链。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预拌混凝土技术进步,重点在机制砂技术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新型高性能外加剂应用推广等领域有所突破,并形成以预拌混凝土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政府部门相协调的技术新体系。同时,为了提高商混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要不断拓展和延伸商混行业产业链条,水泥-粉磨站-砂石-混凝土外加剂商品混凝土一体化已成为今后商混企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商混行业存在市场垫资大、原材料使用大的特点,随着产业链延伸,整个商混行业将分工细化、使得商混行业更加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第四篇:浅析广告业涉税问题及对策

浅析广告业涉税问题及对策

2008-10-08

第一稽查局 李萌

[编者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告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在经营模式发展变化、业务形式不断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的涉税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对广告业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揭示了当前广告业存在的涉税问题,提出了加强广告业税收征管的对策。现刊发,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业随之兴起并迅猛发展,继而出现了大量的广告公司,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和收入水平,成为市场经济中较为活跃的经济因素和推动税收增长的新生力量。但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发现,该行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涉税问题。加大对该行业的税务稽查检查力度,改进和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告的定义及分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体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商业推介行为。

按广告目的分类可分为营利性广告和非营利性广告。营利性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推销商品或提供收取费用的服务所做的广告;非营利性广告又称社会广告或非经济广告,一般是指具有非营利性目的的并通过一定媒体而发布的社会公益性广告。

按广告媒介分类可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交通广告、电影广告、在报纸和杂志中加入的传单广告、比赛项目广告等。其中,报纸、杂志广告等称为印刷媒体广告;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等称为电子媒体广告。

二、广告公司的类型

根据广告公司的服务功能和经营范围,可将广告公司分为全面服务型公司与部分服务型公司两大类。

(一)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又称全能型专业广告公司

这类广告公司通常拥有各类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具有市场调研、研究分析、策划、咨询的能力和健全的专业机构,可为客户提供广告业务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二)部分服务型广告公司,也称部分功能型专业广告公司

这类广告公司以中型或小型为主,按其承担的具体业务不同,还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创作制作型广告公司。通常只承担广告作品的创作与制作业务,不承担广告的策划、代理与发布。例如:美术社、摄影社、装联社等。

2.媒体代理型广告公司。一般只承担广告客户与广告媒体之间的联系业务,或为广告媒体寻找广告客户,本身不承担广告的策划、创作和设计、制作,即通常所说的广告代理商。

3.制作代理混合型广告公司。这类公司有的以创作、制作为主,兼做简单的广告调查、策划或代理业务;有的以代理业务为主,兼做设计制作业务。

三、广告业营业收入及营业税计税依据 阅读次数: 2124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广告业营业收入一般包括:广告发布收入、广告制作收入和广告代理收入。

1.广告发布收入,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而取得的收入,其收入一般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完成时予以确认。

2.广告制作收入,是指受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的委托而从事广告设计、制作取得的收入,包括设计过程中的费用以及演播稿、制版印刷、摄影、录像、胶转磁等在内的设计制作费,其收入一般应在劳务完成时予以确认。

3.广告代理收入,是指接受广告主或广告发布者委托,从事的市场调查、广告信息咨询、企业形象设计、广告战略策划、广告媒介安排等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入,包含广告公司从事媒介代理的媒介代理佣金。广告制作收入和广告发布收入的计税营业额是纳税人提供广告业应税劳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广告代理收入的计税营业额是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

四、当前广告业存在的涉税问题

(一)偷逃税现象较为严重

1.因给客户拿回扣,造成收入成本不实,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目前,广告业存在大量拿回扣的现象。广告公司给客户拿回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扩大公司成本开支,这是一种变相的给付回扣的方式,比如广告公司给客户报销费用等。二是隐匿经营收入,坐支现金等。回扣的存在无疑导致广告公司少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

2.故意混淆不同业务类型,计税时套用低税率税目或错套税目,造成纳税申报不实。比如:断章取义,将广告业务必经的设计、制作、发布等各环节有意脱离,按环节分别计算收入,套用低税率的税目申报纳税,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或故意错套税目以不缴税费,比如:根据财税字【1997】95号文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事广告业和娱乐业经营的纳税人在缴纳营业税的同时要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告业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的子税目,而按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的其他服务业子税目计缴营业税的纳税人不需要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由于存在这种缴费区别,广告公司出于利益驱动的本能,在计缴营业税时寻求机会“错”用税目,达到少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目的。

3.发票管理存在问题,广告公司借此虚增、虚列成本,隐匿收入。①由于广告代理公司按差额缴纳营业税,税务机关在对代理公司征收营业税时,通常以发票作为抵扣应税营业收入的第一凭证,因此出现大量的代开、虚开、套开发票的现象;②广告公司取得收入时,只对正规核算单位开具正式发票,对其他消费者不开具正式发票;③广告公司取得收入时,开具发票存在“大头小尾”,隐匿收入;④广告公司取得收入时,直接收取现金或客户以实物支付广告费的不开或少开发票;⑤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或使用不规范发票或收据入账,随意虚增、虚列成本。

此外,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漏征漏管,如:发票不能按期缴销,检查工作力度不够,处罚不严,发票管理方面的宣传不够,全社会营造协税护税的氛围依旧相对薄弱。

(二)税收政策亟待完善

近年来,广告业发展迅速,业务形式不断拓展,广告业营业税应税行为与其它行业营业税应税行为因相互渗透和交叉内容增多,从而变得难以界定和区分,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生的涉税政策问题:

1.广告经营企业既有广告制作也有兼营建筑安装、装饰、装潢业务,如广告经营企业在未确定广告主或具体广告内容的情况下,竞标取得广告使用权并进行承制具有广告性质的公共电话亭、公共汽车停靠亭,对此类业务征税按建筑安装业税目还是按广告业税目,需要研究。

2.文体表演者或组织者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向赞助商或捐助商收费从而取得的收入,是按文化体育业税目还是按服务业广告业税目征税,需要研究。

3.邮政部门商函专送业务,是邮政部门邮政函件业务之一,主要是代理由广告主委托设计印刷的固定格式宣传单方式,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按批号随邮件或报纸投递(没有固定接收户),其业务收入既像广告发布者的业务收入又像邮政业务收入,怎样界定,需要研究。

4.手机短信广告、网络广告是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委托信息台、网站为代理商,以手机用户、网民电子邮箱为接收终端,通过相关工作台站及网络发布和传输商品或劳务信息,其合法性尚存争议,税目、计税依据如何划分和确定,税收政策也未明确。

上述业务性质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给税收征管及税务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

五、加强广告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做好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目前,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利用各种媒介发布的各类广告,都须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每个广告项目都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这为地税机关加强广告业的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地税机关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按月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获取新审批广告项目信息,把好广告业税收征管的源头关,有效地把广告业税收征管纳入正常轨道。

(二)加强源头控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发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票控税

一是广告经营企业在开展广告业务收取费用时,涉及到广告业务各环节的收费,均应严格按规定明确标注所收款项的业务内容,在经营项目栏明确填写具体内容,如:广告费、广告发布费、广告设计制作费、广告代理费等。二是地税机关必须加强广告经营企业发票的使用管理,随时抽查其发票使用情况,对广告经营企业广告经营收入和建筑安装、装饰、装潢等收入核算划分不清的,从高适用税率征税。切实落实企业在领购、换购发票时税务机关对税控机数据进行核对的工作要求,真正发挥税控机在发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开具“大头小尾”发票、虚开、多开及代开发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惩处。

(三)加强日常税收征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一是强化日常巡查巡管工作,重点检查有内容、无冠名广告制作商的户外广告,并与广告主核实,防止漏征漏管项目;二是改进纳税申报资料内容,增加广告分类项目(立项)纳税申报明细表,要求广告经营企业在正常纳税申报时随同申报,以便与税务机关内部台账核对,防止少报、漏报应纳税款;三是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分析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从中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四)加大税法宣传和税务稽查力度,督导广告经营企业依法纳税。税务机关要根据广告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使广告经营企业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和发票管理制度,进而自觉、及时、如实地申报纳税。同时要把税法宣传教育与打击违法涉税结合起来,在建立并落实广告业税收征管措施的基础上,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偷逃税行为。针对目前广告行业纳税存在的问题,强化对广告业的清理整治和专项稽查,采取调账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对各种偷逃税行为进行认真查处。同时借助媒体的作用,公开曝光偷逃税行为,达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形成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和协税护税的良好税收外部环境,共同营造诚信纳税的和谐氛围。

第五篇:对医药零售行业存在涉税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

对医药零售行业存在涉税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问题,医药零售行业随之发展迅速。医药零售行业特点突出,市场准入严格,药品售价稳定,行业利润相对较高,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税收风险。本文以XX市XX辖区医药零售企业为例,剖析涉税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一、XX区医药零售行业税收管理现状

截至2013年底,该局管理医药零售企业112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户(含总机构5户),小规模纳税人42户,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64户。2013年,XX区局医药零售行业入库税款280万元,同比增收23万元,增幅9%,占零售业税收收入的5%。

该局医药零售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除一些规模较大的医药连锁企业经营手续、财务核算制度齐全,相对正规外,大部分纳税人帐表设臵不健全。二是医药零售企业、个体户比较集中,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多,管理上有一定难度。三是医药零售行业经营模式独特,隐蔽性大,税负相差较大,大部分业户低于全市行业平均税负。

二、医药零售行业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

(一)部分企业存在帐外经营、隐瞒销售收入的现象。

管理中发现,医药零售企业利用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迟记收入、隐瞒收入现象严重。有的医药经营企业存在购进药品不入账、不申报抵扣进项税金、销售收入也不入账的帐外经营现象;有的医药经营企业人为压低部分商品的销售价格,少记销售收入,造成企业账面反映的毛利率与税负偏低。

(二)部分企业挂靠分支机构较多,统一核算管理有漏洞。多家医药企业下属分支机构较多,部分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下,名为企业分支机构非独立核算,实为个人承包、挂靠经营,仅向总公司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承包费、保险费、养老金外,其他均自主经营,企业设臵虚假账簿,偷逃税款。

(三)发票使用开具不规范。

消费者购买药品后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致使医药经营企业存在大量不开发票业务。普通发票的填开质量差,有的只填写名称和总金额,名称一栏只填写“药品”,无具体品名,数量和单价栏空白,很难从普通销售发票上看出具体商品的销售价格。

(四)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

一些医药零售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健全,销售明细账不明细,结转销售成本无依据;对货到票未到商品计入“商品采购”科目;购进和销售大部分采用现金交易,不易控制资金流向,财务核算不能全面、完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三、加强医药零售行业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税收政策引导。

强化纳税辅导,增强医药零售行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的纳税意识。严格发票管理,杜绝以条代票现象,实行以票控税。同时,加大医药超市和小规模药店发票宣传的力度,规范发票的领购、开具和使用。

(二)加强总分支机构申报管理。

清理界定总分机构纳税主体,对分支机构要求一律采取汇总方式申报纳税。总机构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交对下级机构购、销、存的有效监控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汇总应纳税额准确计算。

(三)加强行业纳税评估。

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实现对医药零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充分利用工商、药监、卫生、医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的数字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定期采集反馈数据信息,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医疗机构执业经营信息等第一手资料,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信息保证。

下载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商品混凝土制造行业涉税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往来账户涉税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企业往来账户涉税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企业往来账户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这些账户按现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都有各......

    当前涉税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当前涉税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玉林目前,国税机关从规范软件操作应用入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数据的录入、检测、监控和考核机制,基础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客观地......

    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考及对策2007-02-10 16:48:00我国物业管理自诞生以来的20多年中,发展迅猛,从沿海和各大城市向全国范围快速铺开,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

    企业对境外支付需注意八大涉税问题

    企业对境外支付需注意八大涉税问题2012年7月9日信息来源:会计网校点击次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等......

    二手车交易中的涉税问题及政策衔接思考

    二手车交易中的涉税问题及政策衔接思考 应出具相关鉴定说明文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汽车行业管理已成为了税务部门管理的重点,其中......

    对行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一点思考

    对行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一点思考 2007-08-08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行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一点思考

    对行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一点思考 2007-08-08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当前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涉税信息采集作为“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把利剑,已越来越受到各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