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黄州区水产局 王明军
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续9年用中央1号文件来指导“三农”工作。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以及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新机制、新条件。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科学的、重大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目标,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科技和实用人才。为进一步加强黄州农村科技和实用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提高农村技术人员服务农业农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黄州区水产工作实际,就我区渔业科技人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初浅的想法,阐述如下,不到之处请指正。
一、黄州水产及渔业技术人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渔业经济以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农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源。据统计,自1996年区县分设到现在,我区渔业经济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11全区完成水产品总量6.41万吨,生产鱼苗140亿尾,产值达到6.61亿元。渔民年纯收入9800元,渔业生产值占大农业的38.5%,渔业生产已成为全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受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影响,渔业是弱势产业已成为共识。同时受资源与环境等条件限制,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和竞争不断增强,整个渔业产业受市场大盘影响跳动频率较高,因此,加大渔业科技投入,不断创新渔业科技势在必行。目前,我区从事渔业技术服务人员中,除3名局机关专业人员外,仅有6名在各乡镇办从事渔业科技推广和水产技术服务工作,平均每个乡镇办0.66人。近几年来,我局通过渔业科技下乡和阳光培训工程,在全区共培育了210名渔业科技实用人员和水产养殖示范户,分布在全区138个行政村和社区,占渔业养殖总人口的1.4%。
总的来看,我区农村渔业科技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创新不足。就乡镇办技术人员来讲,数量明显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7.2岁。6名乡镇技术人员中只有2人是水产专业毕业,其余的基本上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难以适应我区渔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局在农村渔业科技和实用人才建设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1年12月底,共培育了4名“鱼郎中”“土专家”和210名渔业科技示范户,为全区农村经济建设和推动渔业健康养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从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来看,渔业科技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乡镇渔业服务机构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实行减员分流和归口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以钱养事”。区水产局从主管部门变身为业务指导部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区渔业科技培训计划和服务等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影响了全区渔业科技一盘棋的发展规划,制约了全区农村渔业科技和实用人才队伍的持续培养和发展。
2、人员经费不足。目前全区仅有6名乡镇技术人员和210名渔业示范户。对于全区138个行政村和1.5万渔业养殖户来讲,人数远远不够。乡镇渔业“以钱养事”人员每年工资和办公经费不足2万元,这必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也直接影响了他们主动服务农村、指导农民科学养鱼的积极性。另外,这几年我局在各乡镇举办的渔业科技培训班,邀请专家、发送资料和租借场地每年费用近5万元,全部是从我局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这点钱对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渔业,对于扶持乡镇科技和实用人员来讲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3、示范力度不大。这几年我局先后引进了“网箱养鳝”、“南美白对虾”、“青草鱼专养”、“中科三号”等新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由于受人员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再加上示范户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受一些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担心带动了他人影响了自己。致使部分示范户在示范带动他人科学养殖等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示范带动作用
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0%。渔业科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要打破部门界限,力争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改善科技条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
1、加强领导,理顺机制。农村渔业科技人员是直接服务于农村农民的技术人才,对发展现代渔业和新农村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继续关心支持一线渔业科技人员,在生活上关注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资金上倾斜他们。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以主管部门-乡镇渔技人员-村级实用人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科技兴渔,技术先行。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渔业科技日新月异。围绕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我们应把渔业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今年,我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万作为水产名特优奖励基金,重在鼓励人才和支持渔业科技创新。建议加大渔业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在政策、编制和待遇等工作环境上给予照顾;适时选送部分乡镇渔技人员到大专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科技水平和实用技能。不断加大水产良种引进和改良力度,在渔机渔具补贴和渔业科技投入上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
3、加强培训,注重引导。目前,我区共有1.5万多名农村人员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他们当中最大的74岁,最小的仅有14岁。大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技术培训,许多人养鱼几十年靠的就是经验和运气。这些年,通过我局渔业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养殖户基本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养殖方式和方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现代渔业建设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全区新农村建设进程。建议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渔业科技扶持力度和培训次数,逐步改善农村渔技人员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一是要选送有基础、有能力的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定向培训,二是加大“鱼郎中”“土专家”的扶持推广力度,逐步提高渔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第二篇:创优质渔业科技服务 提高水产养殖水平
创优质渔业科技服务 提高水产养殖水平
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2011年,山东省滕州市水产局围绕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着力加强渔业优质服务,提高全市水产养殖水平。
一是科技服务开展经常化。2011年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新培植渔业科技示范户240户,针对各季节渔事特点,市水产局组织开展了春、夏、秋三次行动。“春季行动”要求技术指导员要帮助科技示范户制定一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好生产、资金、劳力,做到“一年早知道”。通过“四定、五落实”(即定放养、定成本、定产量、定效益;落实思想、政策、组织、任务、措施),安排好全年生产,准备好相应的资金、渔需物资和劳力,并开展产前健康技术培训;“夏季行动”重点开展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和安全度夏技术培训和推广。重点做好“三防、一促”(防病、防浮头、防洪涝、促长)和“四及时”(检查养殖管理日志,检查工作进程,总结经验,督促改进和调整)工作;开展微生物制剂水质调控及微孔增氧技术推广;“秋季行动”主要开展了经验交流、技术示范和现场观摩等工作,积极帮助养殖户做好销售工作。真正做到了“技术指导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是科技服务手段先进化。2011年,市水产局专门为水产技术推广人员配备了笔记本、投影机等电教设备用于科技培训,服务人员全部配备了测水设备免费为渔民检测水质,并免费发放渔药、微生物制剂等物化补贴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疫病的防控。据统计,一年来,市水产局共开展各类水产养殖技术培训8期,其中县级主体培训3期、示范基地培训5期,共培训指导员18人次,农户1685人次,发送水产科技资料36000余份;现场指导服务1000余次,25名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每人全年到户工作时间累计在100天以上,平均每户达5次以上。另外,枣庄市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先后10次莅临我市生产现场,指导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规范用药等,并及时调度了解我市科技入户工作进展情况,并对科技入户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极大提高了全市渔民的养殖水平。
第三篇:科技服务金融 创新防范风险
银之杰:科技服务金融 创新防范风险
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服务于中国金融信息化领域,为银行提供支付结算、票据影像处理、业务安全管理及业务流程再造领域的软件产品、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公司致力于通过软件技术,帮助银行业为社会提供更加先进、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银之杰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票据影像的金融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之一。目前,公司正在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下,规划新的发展蓝图,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为广大金融行业客户服务,共同致力发展民族信息技术,推动中国金融信息化进程。
倾注专业雕琢品牌
银之杰从1998年成立之初就专注于银行影像应用软件的开发,对银行业务的信息化、自动化处理以及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认识。公司所有的研发投入均用于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坚持在该领域内做大做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确立了公司在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银之杰在全国银行系统中建立了稳固的用户基础,树立了“银之杰”信誉卓著的企业品牌。公司的产品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优秀软件产品”、“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中国500最佳新产品”、“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优秀应用软件、优秀解决方案奖”等一系列奖项。“银之杰”品牌已成为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质量的保证。技术优势网罗贤才
银之杰经过十多年在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的潜心研究和自主开发,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拥有了众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印鉴识别技术、影像要素识别技术、影像版面识别技术、影像工作流引擎、影像处理及优化技术、影像采集平台封装技术、影像压缩算法、影像安全技术、影像服务总线、集成桌面技术等等。在银行影像应用软件产品开发上,从印鉴影像应用到票据影像应用再到流程再造影像应用,银之杰一直是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是该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者。银之杰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公司的主要研发、技术骨干大多具有多年银行影像应用软件开发经验,不仅精通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大型数据库等领域的专业技术,而且对我国银行业务流程、业务特点非常熟悉,对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发展趋势有前沿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银行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做精做专一类产品,是企业保持在特殊行业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优质服务赢得客户
银之杰具有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具有服务网络覆盖面广和服务响应及时的特点。公司确立了以深圳为总部,上海(负责华东地区)、广州(负责华南地区)、北京(负责华北地区)、重庆(负责西南地区)为分部,下属30个城市技术服务点的客户服务网络,以提高和巩固市场竞争力。公司对客户提供7×24小时的电话咨询服务,5×12小时的远程在线
服务、5×8小时现场技术支持服务等,能够及时受理客户故障申报维护、业务咨询、投诉建议等服务,为银行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在公司的客户名单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部分外资银行等等,这样一个涵盖了数万个银行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端客户队伍。
近几年来,银之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2008、2009三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984万元、6483万元、751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1897万元、2032万元、2766万元。公司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以下五项目:商业银行全国票据影像交换业务处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商业银行同城票据影像交换业务处理系统、银企对账管理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等。预计募集资金项目实施后,公司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将大幅度提升,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更有利于公司牢牢把握业务流程再造为银行影像应用软件不断升级所带来的良好市场机遇。
第四篇:创新科技服务体制 拓宽科技服务新路
创新科技服务体制
拓宽科技服务新路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政府
琼海市位于海南省东部,总面积1692平方公里,辖12个镇,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0%。200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7.6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占近50%,是全省较大的农业县市之一。我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创建于2001年下半年,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已在全市建立起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点50个,在12个镇全面建成智能化农业服务点,开通农业科技服务“110”全省统一求助电话963110,开展适时农情短信服务,拓宽科技服务路子,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推动了全市科技进步,成为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的品牌。2001-2003年连续3年被评为“海南省科技进步先进市”,2004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创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有效载体
市委、市政府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供可靠、高效的科技服务,通过科技进步来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市科技部门先后开展了“热线科技服务电话”、“免费科技邮政信箱”等科技服务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2001年8月,我市长坡镇养鸭专业户谢维信饲养的2000多只鸭苗有80%染上疫病,无奈冒昧给时任市委书记(现任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肖杰同志写信反映,肖杰同志立即批转有关部门及时帮助该专业户解决了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求助信件投递速度慢,农民困难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蒙受巨大损失。肖杰同志提出要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利用电话、手机求助,要求科技人员接到求助电话后,要象公安干警那样快速行动,紧急服务,提出了建立琼海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的要求。于是,科技部门马上开始进行筹备,当年12月全省第一个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在我市应运而生,之后,农业科技服务“110”象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逐步成为服务“三 农”的有效载体。
为推动农业科技服务“110”健康发展,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对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琼海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方案》,把农业科技服务“110”列入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认真抓好落实。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市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机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总指挥,科技、农业、海洋与渔业、热作、畜牧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精心组织,由科技部门统一协调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二是增加投入。市委、市政府先后拨出专款3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购置了先进仪器设备,为农业科技服务“110”开展工作提供保障。三是及时总结推广。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开展后,市政府定时检查总结工作,推广典型,对农业科技服务“110”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市委、市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中还将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列为市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具体措施,把农业科技服务“110”引上正常化的发展轨道,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健全网络,构建新型农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服务“110”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的有效载体,但要使这一载体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网络。近三年来,我市着力于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型的农技服务体系。一是整合政府科技资源。市政府将市科技、农业、海洋与渔业、热作、畜牧、科协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在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热作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办等农口单位设立4个服务站,在各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以及中心墟上建立42个服务站点,建成全市统一协调的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二是整合社会科技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科技推广力量难于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我们吸纳象黄牛农业公司、荔枝研究所、对虾协会等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农资公司和行业协会进入农业科技服务“110”网络,坚持科技服务多元化,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建立起社会化服务站点4个,不断增强服务力量。三是整合农村科技能人资源。我市将农村科技能人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加入到农业科技服务“110”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的优势,开展就近服务。同时,组织离退休科技专家服务队,发挥技术专长,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全市建立起了服务小分队、科技志愿队、专家服务队等服务队伍,人数400多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扩大农业科技服务范围
为了扩大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影响,便于群众求助,我市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活动刚刚开始时,我们在各镇的主要街道设立26个求助电话公告牌,将指挥中心、各服务站(点)的求助电话在公告牌上公示。将各服务站(点)科技人员、科技能人的电话汇编成册,存放在各服务站(点),以便群众查找,将联系电话印制成科技服务联系卡,分发到各村小组。在市政府综合信息网上设立农业科技服务“110”专栏,将活动方案、工作制度、工作动态、求助电话以及科技能人名单在网上公布。此外还通过市新闻中心、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了形成有效统一的服务机制,我市制订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即各服务站(点)统一张挂服务牌子,各项制度统一模式印制张挂上墙,统一使用市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印制的服务处方笺,统一服务车辆使用标志,方便群众的监督和求助。为了使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市指挥中心建立了季度汇报、半年检查和年终评比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承担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具体工作,积极策划和统筹安排,协调好各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成员单位对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密切配合,在时间安排、人员调配、车辆调度和工作统筹上都给农业科技服务“110”下乡服务让路,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群众至上”的服务理念,确保科技服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科技服务“110”蓬勃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运行,我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大。目前,服务范围涵盖热作、水果、瓜菜、水产、畜牧、农药、饲料等产业;服务内容有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农药供应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方式有适时农情短信发送、实地指导、集中培训、电话答复、书信介绍等;服务对象既有本市市民,也有外地来投资的客商。
四、面向市场,技物结合,拓宽农业科技服务新路
“有求必应,紧急服务”是我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宗旨。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科技人员就能想尽办法,提供快速、热情、周到的服务。今年初,长坡镇一胡椒种植户来电,说他种的胡椒叶片出现严重枯黄。指挥中心接电后立即与热作部门联系,带领科技人员携带药物赶 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管理措施。今年大年初二,塔洋镇“110”服务站接到该镇裕山村群众反映十多亩冬瓜出现病害,站长王燕同志马上带上两名技术员下到现场仔细观察,开处方供药,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据统计,今年以来,各服务站(点)在节假日期间共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4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
技物结合是我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的一大特色。各服务站(点)根据生产的需要,及时购进大量的适用农资,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提供农资服务,把技术和药物带到田间地头,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服务时效。长坡镇“110”服务站科技人员总是“人药”同行。今年春节期间,该镇一位农民种植的青皮冬瓜出现病害,电话求助,站长黄健同志立即带上技术员和药物到实地诊断,指导用药,有效地控制了病害。中原镇“110”服务站针对农民难以记忆药物名称、使用方法等问题,在提供服务时将药物名称、用量和使用方法开在“处方笺”上,让农民“按方抓药,依方用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果。
我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另一大特色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我市在开展活动中不断吸纳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有效整合社会科技服务资源,解决了行政编制、人员、经费的不足问题,企业借助政府搭起的舞台唱戏,赢得社会信任,又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服务中树立品牌,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从中得到广泛的、及时的、实惠的服务,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如私营企业黄牛农业有限公司加盟农业科技服务“110”后,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高校大学生实习基地,既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又为该公司充实了科技服务力量,企业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依托科技,提升手段,增强农业科技服务活力
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技服务手段,实现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我市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示范点项目和星火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同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可喜成效。全市有12个“110”服务站和1个专业户购置了电脑等必要设备,并将国家863智能化项目成果引入服务站中,配备有联网和单机操作的“农业专家系统”,联接海南省星火网,构建起农村星火信息服务体系。科技人员不仅能借助智能化决策系统为农民服务,还通过星火网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农技服务单位多,电话号码难记,农民有事一时难拨电话求助的情况,今年6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热线服务全省统一求助电话963110,将各服务站电话联结,建成虚拟局域网,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有困难只要拨打963110电话,就能得到有效的服务或满意的答复。各服务站之间可以通过免费电话在虚拟网内互相进行交流,互相转接服务,为科技服务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市科技、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热作等职能部门通过向各镇分管领导、农技员、农村专业户、农村科技能人以及涉农经营者发送手机短信息形式,开展适时农情手机短信服务,到目前为广大用户共发送了田间态势、植保措施与市场信息等手机短信20000余条次。为了做大做强农业科技服务“110”,我们购置显微镜、解剖镜和组织切片机等必要的服务设施,配备服务专用车7辆,摩托车80多辆,印制了农业科技服务“110”系列丛书10套共10万册,印制统一处方笺50000份,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能力。
第五篇: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
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
近年来,郧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地理优势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产业引领型、移民安置型、生态旅游型、扶贫开发型”等几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示范村。
1、产业引领型:增强优势农业,建设特色新村
郧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县人口的80%,我县紧紧抓住特色农业,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加大“一村一品”发展力度,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植产业新村。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全县建成特色农业基地70万亩,特色产业专业新村65个。每个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推进特色新村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好“推、带、促”三篇文章。一是政策推动。出台支持特色专业村建设政策,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全县每年用于扶持特色产业村各项资金上千万元,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上投入;二是典型带动。为了抓好特色产业新村建设,通过积极支持,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产业新村:杨溪镇刘湾柑桔专业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桑蚕专业村,青山镇九里岗茶叶专业村、全村农民仅茶叶一项年纯收入近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促动。为了切实把特色专业村建设工作做实、做精,我县把大量产业建设配套项目放到产业村中,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全县累计向20个重点特色村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对村级水、电、路、沼和村庄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2、移民安置型: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移民新村
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郧房高速、十白高速等工程移民安置大县,全县规划安置移民涉9500多户安置人口2500多人,其中需要搬迁集中安置5000多户。为了把各类移民安置工作做好做出特色,郧县坚持把移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行“一个集中、二种机制、三个把关、四个统一、四个结合”的建设机制,即:对搬迁移民实行集中安置,实行县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一线督办机制,严把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时间节点关,统一规划社区房型、统一工程队施工、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四周绿化,现实与长远相结合、规划设计与新农村建求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移民内安的资源配置相结合、群众参与和重点引导相结合。共规划南水北调移民集中安置点79个,其中:500人的中型点13个、800人的大型点4个、1000人以上特大型点2个。通过对柳陂镇舒家沟、刘家桥,谭家湾镇十方院,青曲镇董家湾、曲远河店、巷子口等示范安置创建,白桑关镇白桑关村、鲍峡镇姚家湾村等十白、郧房高速集中安置创建,成功打造了一批“山上花果园,居住生态园,田间特色园,集镇工业园,一个山洼一片景,一处农舍一片园,整齐的房屋,优美的庭院,整洁的街道,便捷的交通,文明的乡风”的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3、生态旅游型: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村
自然造就的青山绿水,人工营造的生态家园,都是现代人的最爱。为适应城市生活需要,发展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兴模式。郧县樱桃沟村地处“郧十”结合部,属典型的城郊村。近年来,借助全县“一区两带”综合开发战略实施,全村大种水果,山林果林逐渐连绵成片,山清水秀成为生态家园。在县政府扶持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现已拥有家居与旅店合一的“农家乐”
13户,初步形成集吃、住、游、采、购、娱为一体的新兴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在推进生态旅游新村建设中我们狠抓了“五改一建两提高”建设,并逐步实现“五化”。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好沼气池,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序,实现农户庭园美化、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多样化、村组道路标准化、农民生活城镇化。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县嬉建成生态旅游新村12个。在这些村,呈现出农村环境面貌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文明素养大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大加强的局面。
4、扶贫开发型:实施搬迁安置,建设扶贫新村
郧县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实现脱贫为目标,连续4年把扶贫搬迁作为全县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成效十分明显。十一•五年期间,全县共落实扶贫搬迁2458户10325人。在推进扶贫安置工作中,我县精心组织、全面动员,积极探索创新安置方法,提倡梯度搬迁、插花搬迁和外迁安置等方式,同时兼顾集中搬迁,以示范试点引导带动。确保迁移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典型的贫困户——鲍峡镇东沟村村民赵国信,曾住在红山林场半山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娶不到媳妇,通过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梯度搬迁到公路边,如今媳妇也娶了,还有了发家致富的小加工项目。安阳镇冷水庙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抢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的机遇,鼓励农户利用投亲靠友的方式外迁。目前已有8户33人通过投亲靠友,摆脱了贫困。青曲镇洪门铺、南化塘镇黄柿坪等一批扶贫搬迁亮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彰显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风貌。
5、园区驱动型: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工业经济兴村
近年来,郧县充分发挥十堰市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汽配、农产品等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产业园区开发。重点从“产业、项目、基础”三个方面抓好起,做大园区,做强经济,增强带动新农村建设能力。一是做大产业。依托全县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平台,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兼顾发展附加值高、休闲观光项目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关联产业;二是做足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企,提高园区准入门槛,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园开发建设,实现高新技术项目聚集园区,创造品牌形象和规模效应;三是做强基础。重点强抓园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拉动周边路网、商贸、城镇化等建设,把园区建成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商贸中心和就业基地。通过园区建设与发展,园区自身优势得到良好发展,达到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资金人才保障有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三大产业集群或园区:谭家湾镇建成了与中国二汽相配配套的汽配加工产业集群,县经济开发区建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谭山镇建成以大理石加工为主的石材加工园区(石材城),通过园区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功能开发建设,相继带动了谭家湾村等四个村的快速发展,村民转变成为企业工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工业新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