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新一轮的改革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描绘了改革的路线图,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是指导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回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给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要前进,就需要一场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的全国性重大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2、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首要的就是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道路开拓奋进;只有把握了任务,才能更好选准改革的路径和抓手。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的特点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就改革的任务和广度来说,《决定》提出了“五个紧紧围绕”,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司法体制、军队政策制度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场全方位、宽领域的改革,改革涵盖的范围全面并且具体,改革的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这些目标任务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显示出中央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协调发展的重视,改变了以往仅仅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的单一性,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就改革的深度和难度来说,这次改革的力度更深、难度更大。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将触动利益格局的调整。真正面对分配问题和权力问题,改革的任务异常艰巨。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战胜风险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
3、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凸显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的作用,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结合,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就能充分释放,就能形成牵引各领域改革的强大动力。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要求不仅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而且还必须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其他专业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心是宏观管理,是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有限型、创新型、高效型转变。
4、强调紧紧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突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必须把握和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二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加坚实。
5、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为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决定》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就广西而言,要密切结合区情作出科学部署,注重改革的实效。一要结合后发展欠发达的实际,充分发挥后发地区的资源、人力、环境等优势,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点,敢闯敢干,先行先试。二要结合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形式和内涵,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由“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三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广西,使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下答案
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下)正确答案
: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改革攻坚要有规划,也要有阶段性成果。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3.《决定》对这轮改革的任务做了系统的部署,任务包括1
4正确 √
大领域,53项具体任务。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正确 √
5.微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
正确 √
结构调整和协调和生产力布置的优化。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答案分析: 无
7.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取
正确 √
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来的改革任务。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部署经济类改革约占10%。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宏观调控是以服务为主,不能以审批为主。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决定》指出改革不需要组织领导。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产权是所有制的(),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
正确 √
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A.核心 B.基本 C.主体 D.根基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基本经
正确 √
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A.改革
B.经济 C.非公有制 D.公有制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上缴的收益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A.国有资本 B.资本授权 C.集体资本 D.非公有资本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4.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公
正确 √
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上缴比例提高到()。A.0.3 B.0.4 C.0.5 D.0.6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要投资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正确 √
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要提供公共服务。A.资本授权 B.非公有资本 C.国有资本 D.集体资本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全面深化改革思路包括四个坚持()。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 √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必须以强烈
正确 √ 的历史使命感。A.稳定期 B.攻坚期 C.浅水区 D.深水区
您的答案:BD 正确答案:BD 答案分析: 3.非公有经济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支撑增长 B.促进创新 C.扩大就业 D.增加税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要建立()的市场规则。A.公平 B.开放 C.透明 D.隐性壁垒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5.()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
错误 ×
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A.资本授权 B.国有资本 C.集体资本 D.非公有资本
您的答案:B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第三篇: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上)试卷与答案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90.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改革和体制的高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亚当?斯密主张用“看不见的手”调节,反对政府干预,但不是否定政府所有的干预。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
答案分析:
无
5.亚当?斯密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但前提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或基础作用。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改革目标把生产关系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善的高度。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改革目标由原来的经济体制提高到国家治理体系。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要紧紧围绕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加快建立()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确 √
A.生态文明
B.民主政治
C.文化管理
D.收入分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改革()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正确 √
A.依法治国
B.民主政治
C.文化管理
D.收入分配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根据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够或政治干预过多时,()理论占上风。正确 √
A.经济自由主义学派
B.凯恩斯学派
C.政府干预
D.国家干预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正确 √
A.政府和民主
B.政府和制度
C.政府和市场
D.政府和文化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5.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正确 √
A.资源
B.生态
C.民主
D.文化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分别是()。正确 √
A.进一步解放思想
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进一步解放各族人民
D.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2.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三个自信”,分别是()。正确 √
A.改革自信
B.道路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3.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讲,现代化主要指要更加适应()的要求。错误 ×
A.市场化
B.解放思想
C.民主政治发展
D.现代化建设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D
答案分析:
4.全面深化改革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现代化。正确 √
A.经济改革
B.治理体系
C.治理能力
D.公平正义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正确 √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第四篇: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下)试卷与答案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85.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微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协调和生产力布置的优化。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来的改革任务。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宏观调控是以服务为主,不能以审批为主。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决定》指出改革不需要组织领导。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改革攻坚要有规划,也要有阶段性成果。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决定》对这轮改革的任务做了系统的部署,任务包括14大领域,53项具体任务。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部署经济类改革约占10%。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上缴比例提高到()。错误 ×
A.0.3
B.0.4
C.0.5
D.0.6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上缴的收益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 √
A.国有资本
B.资本授权
C.集体资本
D.非公有资本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要投资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要提供公共服务。错误 ×
A.资本授权
B.非公有资本
C.国有资本
D.集体资本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正确 √
A.改革
B.经济
C.非公有制
D.公有制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5.产权是所有制的(),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正确 √
A.核心
B.基本
C.主体
D.根基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要建立()的市场规则。正确 √
A.公平
B.开放
C.透明
D.隐性壁垒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2.非公有经济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 √
A.支撑增长
B.促进创新
C.扩大就业
D.增加税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正确 √
A.资本授权
B.国有资本
C.集体资本
D.非公有资本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4.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A.稳定期
B.攻坚期
C.浅水区
D.深水区
您的答案:BD
正确答案:BD
答案分析:
5.全面深化改革思路包括四个坚持()。正确 √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坚持以人为本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第五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法学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浏览:35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30日,2014年第2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撰写的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法学会网现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核心要点: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 坚持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推进法治建设,是一个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道路,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指导、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
■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司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依法治国就难以全面推进。
■ 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只有通过法制化,将各种国家治理制度上升为宪法和法律,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才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执行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我国法治建设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庄严选择。经过65年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我国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擘画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蓝图,我国法治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的中央全会。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担当执政使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依法治国期待的积极回应,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体现了党对法治建设更高目标的追求。
——深刻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法治建设也不例外。全会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表明,我们党敢于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有能力通过实践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动我国法治事业健康发展。
——清晰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重大任务浑然一体,涵盖法治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和重要环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极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学理论的创新。全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观点,比如,关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观点;关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的观点;关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观点;关于“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的观点;关于“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的观点,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有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
——系统提出了法治建设的保证机制。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为民,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法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深化法治领域的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准确理解和系统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
根据《决定》和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推进法治建设,是一个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道路,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成功开辟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法治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鲜明特征在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指导、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
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新格局,为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坚实的宪法基石和法治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恪守立法为民,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当前法律实施环节存在的很多问题,不少是由于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引起的。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
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心。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司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依法治国就难以全面推进。当前实现公正司法,要加快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仰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不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自治,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只有通过法制化,将各种国家治理制度上升为宪法和法律,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才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执行力。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机构依法履职的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最关键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五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宪法和法律是党和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凝结,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要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宪法法律的制度,通过国家宪法日、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向宪法宣誓等,让人们感受到宪法法律就在身边,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立公民法人权利负面清单制度,保证公民法人法无禁止皆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监督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加强法治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要特别重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热点领域的人权保障,充分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和救济权。
六是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国家各项事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依法执政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执政党能不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效。坚持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关键
是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确保党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执政权,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法治化。坚持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关键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从严治党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纪可执、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把加强权力制约监督、严惩腐败、整风肃纪作为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点,决不允许有超越党纪国法的特权和特殊党员,决不给腐败留有制度空间。
三、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的统一,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用法治理论创新引领法治体系创新和法治实践创新;要注重实践,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治宣传、法学教育等领域,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成为依法治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要发挥好团结、引领、组织、推动、协调作用,努力形成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平台,学习、宣传、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法治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前沿性问题,围绕全会精神贯彻实施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当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立足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显著特点,特别是联结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实践各个领域的独特优势,努力作好各方面法律服务工作,夯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支撑。我们要发挥作为法学界法律界跨界群众团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法律实务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双千”计划实施;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培养、举荐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