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

时间:2019-05-13 05: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

第一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

尊敬的党组织: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正如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改革红利的极大释放,激发了空前的社会活力,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进程。今年以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陆续推出,领域之广、力度之大,令人振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取消和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有了新进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在管理制度上探索创新。正是由于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在全球经济复苏无力、国际金融危机阴云难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取得了7.7%的增长率,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引擎,再次向世人彰显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巨大活力。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顺应人民的改革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发展再创新辉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开放35年风雨兼程,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前行的道路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一定能把改革大业推向新高度,为中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31

第二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9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守正修正案(2008年1月5日)

2.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2009年6月22日废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1986年修正、2006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1986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1984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987年)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1988年)

附: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

附件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2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

附件一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年)

31.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981年,1996年修订,修改为现名称)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年)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7.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2005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06年)

(二)民法商法(32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1990年修正、2001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2001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1993年修正、2001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1992年修正、2000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2000年修正)10.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2001年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998年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2005年修订)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17.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2004年修正)18.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2002年修正)20.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6年,2004年修正)2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2006年修订)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2004年修正、2005年修订)2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2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2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3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3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三)行政法(79件)1.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1954年,2009年6月22日废止)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1957年)

附: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的决议(1957年,2009年6月22日废止)

附: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58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决议(1979年)

附: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004年修正)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决议(1980年)

附: 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1999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991年修正、2002年修订、2007年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正、2008年修定)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1998年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2001年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2006年修订)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2007年修正)1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2000年修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正、2000年修订)2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1996年修正)

2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1994年修正)2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2004年修正)2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004年修订)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0年,2000年修正)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29.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1992年,2002年修订)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2007年修订)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2007年修正)34.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1994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

3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995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2004年修订)4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6年,2001年修正、2007年修订)44.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4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46.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

4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4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年)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5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5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5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5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5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5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5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

60.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1988年,1994年修正、2000年修正,修改为现名称)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6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年)

6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6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6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6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2003年)69.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年)70.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7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

7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2007年修正)7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7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05年)76.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2006年)

7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7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79.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9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四)经济法(54件)

1.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1955年,2009年6月22日废止)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0年)附: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正、2005年修正、2007年两次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996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1998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2002年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2004年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996年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1988年修正、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2002年修订)1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年,2002年修正)1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1年)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1995年修正、2001年修订)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000年修正)2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2002年修订)25.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年)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993年)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4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2004年修订)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2006年修正)3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年)3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3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年)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38.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2007年修订)3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

4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2007年修订)4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年)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2004年修正)4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4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年)46.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

47.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2006年修正)4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4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50.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年)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5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06年)5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5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

5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5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58《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本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6月25日

(五)社会法(17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1981年)

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200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2006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2005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六)刑法(1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1997年修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四)(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五)(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1996年修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1987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2007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1999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6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法学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浏览:35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30日,2014年第2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撰写的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法学会网现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核心要点: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 坚持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推进法治建设,是一个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道路,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指导、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

■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司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依法治国就难以全面推进。

■ 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只有通过法制化,将各种国家治理制度上升为宪法和法律,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才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执行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我国法治建设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庄严选择。经过65年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我国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擘画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蓝图,我国法治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的中央全会。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担当执政使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依法治国期待的积极回应,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体现了党对法治建设更高目标的追求。

——深刻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法治建设也不例外。全会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表明,我们党敢于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有能力通过实践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动我国法治事业健康发展。

——清晰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重大任务浑然一体,涵盖法治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和重要环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极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学理论的创新。全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观点,比如,关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观点;关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的观点;关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观点;关于“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的观点;关于“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的观点,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有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

——系统提出了法治建设的保证机制。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为民,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法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深化法治领域的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准确理解和系统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

根据《决定》和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推进法治建设,是一个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道路,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成功开辟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法治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鲜明特征在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指导、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

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新格局,为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坚实的宪法基石和法治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恪守立法为民,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当前法律实施环节存在的很多问题,不少是由于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引起的。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

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心。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司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依法治国就难以全面推进。当前实现公正司法,要加快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仰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不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自治,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只有通过法制化,将各种国家治理制度上升为宪法和法律,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才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执行力。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机构依法履职的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最关键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五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宪法和法律是党和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凝结,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要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宪法法律的制度,通过国家宪法日、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向宪法宣誓等,让人们感受到宪法法律就在身边,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立公民法人权利负面清单制度,保证公民法人法无禁止皆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监督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加强法治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要特别重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热点领域的人权保障,充分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和救济权。

六是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国家各项事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依法执政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执政党能不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效。坚持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关键

是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确保党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执政权,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法治化。坚持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关键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从严治党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纪可执、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把加强权力制约监督、严惩腐败、整风肃纪作为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点,决不允许有超越党纪国法的特权和特殊党员,决不给腐败留有制度空间。

三、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的统一,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用法治理论创新引领法治体系创新和法治实践创新;要注重实践,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治宣传、法学教育等领域,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成为依法治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要发挥好团结、引领、组织、推动、协调作用,努力形成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平台,学习、宣传、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法治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前沿性问题,围绕全会精神贯彻实施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当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立足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显著特点,特别是联结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实践各个领域的独特优势,努力作好各方面法律服务工作,夯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支撑。我们要发挥作为法学界法律界跨界群众团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法律实务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双千”计划实施;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培养、举荐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第四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法官,共和国的卫士,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曾使多少有志青年为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与责任、与奉献、与牺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更多的是忠实于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

而作为一名新世纪政法干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也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政法干警。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崇高而威严的法官职业油然产生了几多神圣,几多向往。当我成为一名法学的卑微朝圣者,我决心终生用自己的辛勤跋涉,去感受法的脉动与心率,去探寻法的精神与真谛。当我们身着黑色的袍服在审判席上耐心听讼的时候,我懂得了黑色的服饰是法官内在精神的表现,这正如一位哲人说的:“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缄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产生。”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清醒地知道,司法的主角是法官,司法公正的关键是法官,而法官客观公正的品格则是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人民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体现了对法官中立、客观、公正品格的追求,中立的裁判地位决定了法官不能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目标要求法官必须严格自律,做一个深居简出的“孤独寂寞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经说过一句话:法官是一个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从事的职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丑恶现象也泥沙俱下,乘机袭来。我们——新时代的执法者,光荣的人民法官,头顶国徽、肩扛天平,担负着人民重托,代表着国家尊严,是惩腐倡廉的排头兵,祖国人民在注视着我们。

如果我们人民法官不能清正廉洁,那么法律就会失去权威,失去力量;如果我们人民法官都贪赃枉法,那么就会使天平失衡,****蔓延,侵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形象,势必引起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因此,可以说,我们新时代的人民法官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者,朋友们,我们法官的职责重大呀!

可喜的是,我们××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各种风浪的考验,涌现出了不少拒腐蚀、永不沾、廉洁奉公、秉公办案的先进人物,他们请吃不去、送礼不要,清正廉明、严肃执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天下兴亡多少事,自身****遭厄运”。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也是如此,****乃社会主义大业的凶恶敌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党,不除****,无以立信。人民痛恨****,渴望廉政,党和政府惩治****,顺乎民意,深得民心。在这场反****斗争中,我们作为一名肩负执法重任的人民法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正己才能正人,只有自身厌恶****,警惕****,拒绝****,才能理直气壮地高举代表正义、法律的达摩神剑横扫****,保我社会主义的朗朗乾坤永不变色!

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新的任务。面对挑战,我们激流勇进;面对机遇,我们只争朝夕;面对任务,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的审判权来源于国家和人民,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纷争的终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象出现时,我们已远远超越了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会的良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法官的胸间应当充满正气,法官的眼睛应当蔑视特权,法官的肩膀应当扶持弱小,法官的两袖应当一片清风!法官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神圣的法律。

法官的良心只服从一条,那就是公正与正义。做法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世事繁杂,沧海桑田,但我将以法律作为终生信仰,视法律为神圣母亲,奉于灵魂深处时时敬仰,以正确领会、解释、执行法律为最高目标。探求公正与正义这一法律精髓。

声声号角,催人奋进。既然我选择了远方,那就只能风雨兼程!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笔谈)发表时间:2018-04-08 来源:《党建》杂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了新时代改革新篇章。3月2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期特别推出一组笔谈,畅谈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东京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是为了破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令,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发出“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新的动员令,这无疑又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要完成好这些新的改革任务,决不能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丝毫动摇。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这场新的革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从我国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不仅推动我国经济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持续释放改革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全面”和“深化”两方面同时发力。总书记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重点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推进改革;要勇于直面问题,自我革命,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难度大、阻力大、风险也大,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改革的任务越重,就越需要党引领改革的方向。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协同性和稳定性。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寻求最大公约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凝聚共识,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牢牢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让人民受益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改革开放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把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浦东作为国家战略的集中承载地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所以能够勇立潮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就是因为站稳了群众立场,凝聚了群众力量,形成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让人民受益的生动实践。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各方面各领域改革中,浦东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海自贸试验区,从提出构想到率先运行,从获准扩区到全面深化,从重点制度突破到搭建“四梁八柱”,4年多来,各类企业深度参与,科学提出改革建议,认真落实改革举措。浦东建立完善“三会”机制,通过决策前的听证会、推进中的协调会、完成后的评议会,让群众决定社区实事项目内容,真正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办,大大创新了社会治理。最近,浦东在政务网站推出“请您来找茬”意见征询栏目以及市民“啄木鸟专员”计划,方便群众随时通过市民中心“找茬”专窗或线上政务平台直接找问题、提建议,帮助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开发开放前的上海浦东陆家嘴

现在的上海浦东陆家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浦东始终把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比如,企业反映办证难问题,我们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首批改革成果经国务院批准向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深化方案覆盖企业市场准入的全部548项审批事项。比如,企业普遍反映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我们就减少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和审批方式,将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24天以内,不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压缩到80天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方便百姓办事,我们大力推进“三全工程”,就是市场准入事项“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务信息“全域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总书记指出,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浦东始终坚持深入听取基层和一线声音,最大限度使改革方案符合实际、符合改革要求,切实解决问题。重心向群众倾斜。率先探索统筹街镇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使街镇聚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社区自治共治的主责主业。建立难题认领、工作约请、自下而上考核等工作机制,增强机关服务基层的主动性、有效性。经验向群众汲取。构建“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社区党建为基础、行业党建为特色、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为关键、单位党建为基本”的城市大党建格局,就是从陆家嘴“金领驿站”等基层党建示范点中汲取的灵感力量。改革向群众问计。今年将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动员全区所有机关、所有干部一起出动,走访调研全区所有企业和各类群众,把企业和群众的问题建议转化为推动浦东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把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使改革极大地促进发展,发展极大地惠及群众。面向未来,浦东将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重中之重就是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办企业等方面打造自贸区速度;在降低通关成本、研发成本、融资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打造自贸区优势;在“四新经济”发展、独角兽企业成长、新增长点培育等方面打造自贸区舞台,等等。今年,浦东将以更富含金量、更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万亿,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李锦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勇气,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小岗村党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基层党建为主抓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找寻突破口,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定位发展方向标,奋力闯出新路,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

以党委班子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基层基础。小岗村以新一届党委班子调整为契机,通过“内部选”“外部引”和“上级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委班子,实现了选好书记、建强班子、找准路子、促进发展的目标。班子中既有外引干部、大包干带头人后代,也有大学生村官和致富带头人,同时全面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进一步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把村党委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群众期盼为着力点,找准新的农村改革突破口。我们牢记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嘱托,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实施改革。一是扎实推进“三权分置”。完成了21320亩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落实所有权;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稳定承包权。2015年7月8日,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如今村民全部领到了“红证书”,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放活经营权。目前,小岗村共流转土地8885.6亩,占全村可耕土地面积的61.2%。二是扎实推进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我们完成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了小岗村民对集体资产的权能,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40年后“人人持股”。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在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基础上,我们着力推进“资金变股金”。2018年2月9日,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分红大会召开,全体村民人均分红350元,由“人人持股”实现了“人人分红”。三是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小岗村110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发放了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新居(2017年7月摄)

以增进村民福祉为着力点,促进社会治理有序改善。我们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改造村东环路等一批大项目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小项目;规划建设村民新居1002套,完成了通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和亮化绿化美化,近8成村民已住进新区,今年年底前所有村民都将住进新区。同时,我们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设立村调解中心和综治中心,成立义务调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和新区村民自建房理事会,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评选表彰了18位优秀致富带头人和文明卫生户、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村民素质,激发村民致富热情,增强了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06元,分别增长20.5%和12%。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2017年12月27日,在央视举行的“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颁奖典礼上,小岗村获评“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小岗村的发展得益于改革。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牛鼻子”,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乡村精准治理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小岗村建设成景区、社区、园区融合发展的改革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创业、创意融合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大力唱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圳强音”

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小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深圳更需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开放开创未来、赢得时代,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加强理论创新,提高政治站位。伟大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在理论创新指导下的一项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之初,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向中央提出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建议,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并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自此,深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深圳是改革实践的“热土”,也是理论创新的“沃土”,是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紧扣主线、聚焦用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深圳改革发展的理论成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改革创新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蛇口

现在的深圳蛇口

引领观念创新,勇担特区使命。观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深圳率先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时代强音,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到深圳,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1月,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今年3月7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深圳、为广东、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观念指引。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深圳承担着“先行一步”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坚持观念引领,系统总结提炼特区发展的精神财富,打造开放、创新、包容、关爱的城市气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把改革开放的“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深圳奇迹”。

推动文化创新,营造改革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59次,充分体现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突出作用,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新引领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和推动文化创新,为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了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活力的极端重要性。深圳在2015年正式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近3年来,发布“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设立“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开展新入户市民培训和激励工作等重大创新项目,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我们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加快构建城市精神体系、文化品牌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以文化凝聚力量、创造活力、增强软实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唱响改革开放的“深圳强音”。

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加大理论学习、强化改革思考、推动思想解放、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努力让特区绽放出更美的时代芳华,以优异成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改革就此大功告成,可以鸣金收兵了,因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对改革的长期性就有充分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这样的改革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厉兵秣马、不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呢?根本的道理就在于,当代中国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既艰巨又繁重,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任务。而这样的改革,异常艰巨复杂,目前尚未完成。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需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改革面临着一系列艰难繁重的任务。正是源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总思路、总基调,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为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当代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充满着强烈的改革精神,绘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宏伟蓝图。

天降大任,在所不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面临一系列艰难繁重的新任务: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完善党政机构布局。五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六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七要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八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九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十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等。这一系列重要任务,催促我们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既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方向,还要有正确的策略方法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今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出了根本的前进路径。

关于改革的系统性,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改革要注重系统性,就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上到下统筹考虑改革在各层次、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系统地改革影响发展的陈旧的体制机制,设计出创新的制度安排,以获得改革的预期速度和效率。关于改革的整体性,总书记要求改革必须回答好“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整体效果,要求具有全局在胸的宽阔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还要求改革的各方面互相配合,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关于改革的协同性,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时间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网站编辑:王高林

下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新局面

    高举新时代战旗践行新使命训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新局面历史的天空浩瀚无垠,时代的江河惊涛拍岸。2018年的11月9日,对于全国20万消防指战员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大全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 ——一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 当前,老干部工作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5则范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演讲稿) 宋大千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站在新在历史起点上》。 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在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全国人民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合集5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这是对我军治军理念和治军方......

    法官职业道德演讲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法官,共和国的卫士,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曾使多少有志青年为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

    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5篇)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新一轮的改革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描绘了改革的路线图,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先导。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所有这一切,都与解放思想密不可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