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2:5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

第一篇: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渎职侵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听取和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专项报告。检察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渎职侵权检察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都突出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2010年9月,吴邦国、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并作了重要指示。同年12月,党中央专门听取并审议了中央纪委等9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这一文件,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加强渎职侵权违法犯罪预防,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指出了查办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检察机关继续把加大查案办案力度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犯罪预防,结合查办案件全面分析研究渎职侵权犯罪的规律特点和演变趋势,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重要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深刻认识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党和人民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认识检察机关在推进反渎职侵权工作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自觉把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总体格局,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问题研究

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问题研究

胡胜友 陈广计

【内容提要】因果关系认定难是困扰和制约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

一。应当用传统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并进行立法规范;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理论;多渠道加强办案人员的分类专业化管理;上提一级该罪的立案侦查权等,以正确认定渎职侵权犯罪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渎职侵权 职务犯罪 因果关系

一、近五年来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因果关系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通过安徽省合肥、巢湖、淮南、滁州、宣城、马鞍山等市检察院研究室分别提供的数据,再加上芜湖市提供的数据表明,近五年来,上述七个地市共立案查办各类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共392件508人;其中滥用职权类案件133件169人;玩忽职守类案件172件206人;徇私舞弊类案件46件62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类案件26件46人;提起公诉的案件276件33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的65件85人(均是相对不起诉);被作出有罪判决的235件294人;被撤销案件的14件15人。综观上述各类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确立因果关系较为复杂,主要特点有:

(一)渎职侵权行为直接导致渎职侵权犯罪本身结果的发生较少。由于行为人渎职侵权行为的发生没有其他因素的介入,直接导致了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行为人渎职侵权的行为是产生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结果的直接原因。此类案件在我们所调研的案件中不多,有35件43人,占整个案件数和人数分别为8.9%和8.4%。如某拆迁办管理人员,2006年在管理拆迁补偿工作中,收受他人贿赂或为照顾亲友,利用职务之便,为多位拆迁户虚报冒领拆迁征地款大开方便之门,致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余万元。

(二)渎职行为直接导致另一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这种情况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侵权行为导致另一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几乎没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行为人渎职行为直接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诈骗、脱逃等另一起普通刑事犯罪案件发生的有154件209人,占所调研的案件和人数分别为39%和41%。如,2006年4月份周某无证在某区开办非法诊所,某区卫生局局长章某曾对周某的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并作出罚款和取缔周某非法行医诊所的决定。后周某托人向章某说情,章某即对周某的非法行医行为放任不管。后周某对某一病人进行输液时违反医疗操作规程,致使该病人死亡,构成非法行医罪。而在侵权职务犯罪案件中,尚未发现因侵权行为导致另一普通刑事案件发生的情况。

(三)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多因一果的现象所占比例较高。此类案件共有357件465人,占我们所调查的渎职侵权职务案件的件数和人数的90.1%和90.6%。主要表现有:

1.由渎职侵权行为与第三方行为相结合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结果的发生。即渎职侵权犯罪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实施了渎职侵权行为的同时或者之后,由于第三方行为的介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的。在检察工作实践中,第三方介入的行为主观心理状态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如,2008年11月9日,某市公路管理站路政执法大队副队长罗某和队员冀某违反有关规定,在没有交警的配合下,单独上路查处车辆超载问题,在查处赵某驾驶的一辆大货车时,认为其车已经超载,便让没有执法资格的外聘队员李某上车引导赵某将大货车开到停车场听候处理。李某上车后,与大货司机赵某发生争执,在抢夺方向盘过程中,导致车辆失控翻倒,造成路上行人被砸死4人、重伤5人的严重后果。

2.由渎职侵权行为与发生自然事件相结合而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结果的发生。即渎

职侵权职务犯罪的危害后果不是由行为人渎职侵权行为单一因素造成的,而且由于介入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等自然事件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职务犯罪结果的发生。如,2008年5月份某县财政局局长晏某在收受某私营服装厂厂长刘某的2万元好处费后,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财政管理规定,私自从财政调用资金100万元给刘某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约好2个月归还。结果刘某的私营服装厂因发生重大火灾损失殆尽,致该100万元无法追回,从而给国家造成100万元经济损失的严重后果。

3.由渎职侵权行为与被害人自身行为相结合而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情况通常多发生于侵权案件中,如,2007年某区区委书记张某发现其手下某局局长范某举报其犯罪行为,遂利用职务之便,以有贪污受贿行为为由,指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对其进行打击报复,造成范某不堪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严重后果。

(四)不作为及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危害后果发生情况的比例略高。在调研渎职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行为人不作为,即不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以及履行职务时草率马虎、不到位(包括介入其他因素),从而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危害后果发生的案件所占的比例略高,共有230件295人,占我们所调研的案件总数和人数分别为59%和58%。如,2006年7月下旬,某市河道管理局管理所所长杨某在抗洪抢险期间负责带领工作人员巡查河堤。7月30日凌晨1时,正下暴雨,有关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一处河堤有轻微漏水情况,便立即向杨某作了汇报,征求意见是否要立即采取措施或向上级汇报。睡意正浓的杨某却说:“没关系的。”致使该段河堤管涌产生重大险情。之后政府迅速组织大量干群及武警官兵加固河堤排除了险情,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万余元。

(五)考量危害结果中的经济损失都是认定为直接经济损失。在调研所办理的渎职侵权案件中,我们发现,在处理行为人的渎职侵权行为导致危害结果所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上,办案部门都是将渎职侵权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一危害结果认定为直接经济损失;而认定危害结果中的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却没有。

二、认定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因果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介入因素条件下的刑法意义上因果关系理论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渎职侵权因果关系的统一认定。目前,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在学术界争议较大,既有传统法学理论上的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⑴又有因果关系条件说;⑵还有少数学者提出相当因果关系说、预见说、近因说等。这些理论上的因果关系不同见解用于确立和认定渎职侵权案件因果关系,一般情况就会形成这样的状况;对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直接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之情况,如果运用必然因果关系和因果关系条件说理论去分析认定因果关系的成立,都不会有多大的争议;但有其他因素介入后能否认定存在因果关系,则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

(二)现行法律对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的成立条件及其标准的规定缺失,造成渎职侵权因果关系的统一认定无相应法律依据支撑。目前,我国无论是刑事立法及立法、司法解释,都没有对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的成立条件及标准作出规范性的规定,以致于司法实践中都是靠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去认定渎职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必然会因各人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差异而产生争议。

(三)渎职侵权行为的责任具有分散性和模糊性,造成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存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长期以来,认定渎职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最大难题,在于渎职侵权行为的责任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模糊性。因为在现实职务实施的实践中,既有决策者,也有指挥者,还有执行者。不少渎职侵权行为,有的是领导集体研究或领导班子集体会议研究作出决定的;有的是在领导指使或纵容下实施的;有的实施者认为是执行领导的指示或者经过领

导批准才实施的等等,以致于渎职侵权行为责任分散,给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渎职侵权因果关系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

(四)对渎侦办案人员进行通才管理模式的现状,难以适应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复杂性的及其认定水平的提高。目前,根据现行刑法,检察机关有权立案管辖的渎职侵权犯罪共有42个罪名。这么多罪名涉及到各种类别的国家机关管理及其内部的管理规则,情况非常复杂,并且分类专业化程度较高,要认定有关部门的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既要考虑到国家统一的法律规定,又要考虑到其职能部门的内部专业化规定。因此,对有关部门的职能及其运行状况如果不熟悉,要想及时发现和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非常困难。但是,检察机关对反渎职侵权办案人员实行通才式管理模式,导致渎职侵权办案人员对渎职侵权犯罪分类了解不足,特别是对房地产、税务、金融、海关、招投标等领域知识及其规章掌握不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水平的提高。

(五)由于渎职侵权犯罪大都涉及敏感岗位及敏感人员,在依法认定其因果关系时往往会有来自权力及人情的干扰。通过调研发现,渎职侵权案件几乎95%以上的案件都有来自权力或者人情方面的干扰,成为影响渎职侵权案件办理的严重障碍之一,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依法认定渎职侵权因果关系上。有的权力部门或人员以行为人是工作失误为由否认行为人的渎职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有的部门或人员以行为人是纯粹为了工作或是好心而否认行为人的渎职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有的权力部门或人员则以所谓的“全国普遍都这样”为由,反对认定存在因果关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部门对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依法正确认定。

(六)由于“间接经济损失”认定标准不好掌握,致使反渎职侵权司法实践很少将其纳入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去考量。在我们所调研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中,没有一起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将“间接经济损失”作为“渎职侵权犯罪”危害结果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认定渎职侵权犯罪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标准及其程度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不明确,难以把握;间接经济损失由谁认定才具有法律效力也无相应具体规定。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办案实践中认定渎职侵权犯罪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必然会给办案带来证明风险和困难。

三、完善认定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应当用传统刑法学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统一理论基础,并加以完善。笔者认为,综观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概况,传统刑法学中的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能较好解决包括渎职侵权犯罪在内的犯罪因果关系的确立和认定问题。其后一些学者陆续开始研究将外国的“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等理论引入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从而引起争议。这虽然有利于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繁荣,但对司法实践准确认定因果关系却不利。因为理论上的观点“混乱”,必然会造成司法实践的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认为,理论上可以继续争议,但司法实践中应当用较为成熟的传统刑法学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包括渎职侵权犯罪在内的各类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并加以完善。具体来说,在渎职侵权犯罪必然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一般无争议;针对争议较大的渎职侵权行为在介入因素下与危害结果所形成的偶然因果关系,是否认定因果关系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引入过错和意外事件理论加以完善。即如果渎职侵权行为人在介入因素(包括第三方行为、被害人自身行为和自然事件)情况下对危害结果有主观过错,即已经预见或应当预见,那么行为人的渎职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不中断,就构成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如,某市盐务局盐政科副科长刘某和工作人员于某根据群众举报查处某副食品公司用精制工业用盐冒充食用盐销售的违法行为,发现群众举报属实,只是口头要求某副食品公司停止销售,但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后某副食品公司继续销售假食用盐,造成群众食用工业用盐发生大面积中毒的严重后果。对此,刘某和于某在履职的范围内应当预见某副食品公司有可能继续将工业用盐冒充食用用盐销售,但却不采取有效的制止行为,因此,其不作为履职状态,对群众大面积食用工业用盐出现中毒的严重后果应有因果关系。反之,如果渎职侵权行为人在有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则渎职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就中断,没有因果关系。如,某监狱监管人员李某2008年5月份违反规定为罪犯韦某办理暂予监外执行。韦某出狱后,在回家乘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对此,某监狱监管人员李某对自己违反监管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负责,但无法预见罪犯韦某会因交通事故死亡。因此,李某的渎职行为与韦某的死亡结果应当没有因果关系。通过上述司法实践中统一刑法学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不仅与犯罪行为客观实际相适应,也与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相适应,为正确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提供理论根据。

(二)应当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理论来确立和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以解决责任分散和复杂情况下的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在渎职侵权行为人责任分散和模糊等复杂情况下,确立和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难的问题,笔者建议可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的理论,以有效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难的问题。即运用共同犯罪人在整个犯罪中所起作用决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程度理论来确立和判定有关涉嫌渎职侵权行为人的行为与其犯罪危害结果的因果联系程度。即有关涉嫌渎职侵权行为人的行为如果对渎职侵权犯罪危害结果起了主要作用,就应当确立和判定其涉嫌渎职侵权行为人的行为与其造成的犯罪危害结果形成主要因果关系,从而构成行为人对渎职侵权犯罪负主要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起次要作用,那么行为人的行为与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就形成次要因果关系,构成行为人对渎职侵权犯罪负次要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如果涉嫌渎职侵权行为人的行为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起轻微作用或不起作用,就可判定行为人的行为与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即构成行为人无须对渎职侵权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笔者认为,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的理论即可有效对纷繁复杂的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进行分类,能很好地廓清渎职侵权行为责任分散和模糊情况下职务犯罪因果关系及其程度问题,从而为有效分清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及其程度奠定坚实的客观基础。

(三)应当多渠道不断加强反渎职侵权办案人员的分类专业化建设,以适应渎职侵权犯罪门类众多及其因果关系复杂性和认定水平提高的需要。针对当前检察机关对反渎职侵权办案人员实行通才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渎职侵权犯罪门类众多及其因果关系复杂的现实情况,笔者建议当务之急应当多渠道加强反渎职侵权办案人员的分类专业化建设水平:一是分类建立专业化办案组织。即在市(设区的市)级以上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的渎职侵权罪名类别,设立3—7个专业办案内设机构(科、处、局);在县、区基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设立3—5个分类专业办案小组。二是加强分类专业化渎职侵权办案业务教育培训。三是定期选派办案骨干到政府有关房地产、交通、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审计、商检、招投标、技术监督、食品医药安检、规划等渎职侵权犯罪易发和多发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以熟悉其职能及其运行情况、内部规则,有利于及时认定渎职侵权犯罪的因果关系。四是定期选招政府热点部门一些既懂法律理论知识,又了解政府部门职能及其运行情况的专业人员充实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办案部门。

(四)应当将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的立案侦查级别管辖权上提一级,以有效摆脱来自权力及人情对依法正确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干扰。针对当前反渎职侵权办案实践中判定

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经常有来自权力及人情方面干扰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应当将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的立案侦查级别管辖权上提一级,即取消县、区基层检察院对渎职侵权犯罪的立案侦查管辖权,由市(设区的市)级及以上的检察院行使对渎职侵权犯罪的立案侦查管辖权。这样可有效摆脱来自地方的权力和人情对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干扰,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正确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

(五)应当进一步完善渎职侵权犯罪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危害结果的认定标准,并将其认定结果状况纳入办案考核指标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附则采取概括和列举相结合的方式规定的“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挽留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这种规定虽然为依法认定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数额提供了法律根据,但是令反渎职侵权办案人员感到困惑的:一是“间接经济损失的边界”如何确定;二是由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办案部门自身确定渎职侵权犯罪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数额是否公正。对此,笔者建议:

1.应合理确立“间接经济损失”的边界问题。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和世上的一切事物一样,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他因素的介入,引起间接经济损失的后果不断延续。如果任由其延续下去,就会造成渎职侵权犯罪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责任的不当扩大。为此,应从以下方面正确认定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所造成“间接经济损失”的边界问题:一是应以“渎职侵权犯罪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所引起或牵连的“直接”或者首次经济损失”为边界点,来确立“间接经济损失”的具体数额。即确立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所造成“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应当以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引起或牵连的必然性经济损失或者第一次经济损失为准,不能再问接下去或延续下去。否则,就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蛋„„”谎谬圈;二是应以“承接直接经济损失的主体”为边界点。即确立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应当将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承受主体为边界点,不能扩大到“新的可能承受主体”。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将王某花100万元合法购买、运输,并按合同要以160万元卖给批发商刘某的养殖野生动物扣压,结果由于天气太热造成野生动物死亡失去利用价值,同时也造成批发商刘某生意损失40余万。对此,工商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所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只能及于王某的60万元,不能及于批发商刘某的40万元。三是应以通过正常途径“恢复原状”为边界点。渎职侵权犯罪行为,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危害后果的产生,也会引起间接经济损失危害后果的产生。对此,考量“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要以有关权利人为恢复有关权利被损害前的现状所支出的正常费用为边界,不应及于超出为恢复原状所支出费用的必要限度,或者明显超出恢复原状所支出的费用。四是应以权利被侵害的人不能因此获利为边界。高检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明确规定“为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为“间接经济损失”之一,考量此“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应及于“为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不应超过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本身,造成被侵权人获利的结果。

2.应当由社会中介专业机构确认渎职侵权犯罪所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具体数额。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所确立的渎职侵权犯罪所引起的“间接损失”数额公正评价程度,笔者建议应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在办理渎职侵权案件过程中,如要确立渎职侵权犯罪所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具体数额,要聘请“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鉴定性的确认书,供检察机关认定,以显客观公正。

3.应当确立“间接经济损失”和具体数额程度及其最终被法院判决确认的状况,纳入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办案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当前反渎职侵权办案部门很少将“间接经济损失”作为渎职侵权犯罪所引起危害后果的考量结果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可引入竞争奖惩考核机制:对反渎职侵权办案确立“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及其被法院判决最终确认的,要按

照数额程度不同给予考核加分;否则,予以“扣分”。这样可促进反渎职侵权办案部门积极将“间接经济损失”纳入渎职侵权犯罪危害结果的考量中。

注释

⑴高铭暄主编:《刑法学》(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129—130页。⑵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作者介绍】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检察院。

【文章来源】《中国刑事杂志》2012年第1期

第三篇:参观检察院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参观心得

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

巡回展览观后感

张慧彬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意识,我局科级以上干部于4月13日上午参观了“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巡回展览”。

这次展览在晋中市人民检察院举行,分为“法治与责任”、“宗旨使命”、“惩治成效”、“警示启迪”、“预防治本”、“建设发展”六个专区。共有61个展板,1000多幅图片,选用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62个渎职侵权案例,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已取得警示和防止犯罪的效果。整个展厅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展览结合实际,对在场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实在、深刻、形象、具体、生动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所展出近年来发生的渎职侵权犯罪的要案无一不给我强烈震撼,不仅加深了对新时期党的反腐败工作指导思想、基本经验和推进反腐败倡廉工作的认识,也看到了党坚决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在解说员生动的讲解中,我了解到,这次全国举办以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驻足在一组组令人震撼的照片中间,我想起了一本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地位变了,思想就更容易变了”。从一桩桩发人深省的案例来看,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者往往随着他们职务的升迁,地位的变化,理想信念开始淡化,便放松学习、放松对世界观改造,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纽曲,充分暴露出他们在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用权不慎,麻木不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资本。二是心存侥幸,私欲膨胀。他们在私欲放纵的时候,常常用侥幸心理来宽慰自己,一旦打开了这个心灵的缺口,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三是道德滑坡,不畏法纪。展览中轰动全国的“文强案”就是思想道德滑坡,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之心典型案例。这一切令我更为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多从主观上找问题,多从思想上引以为戒,切实做到警钟长鸣。

长期以来,人们对官员的要求更多的是廉政,认为只要不贪污贿赂,在勤政方面有一些缺失似乎也能容忍,对于是否严格依法行政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但实际上渎职侵权犯罪的社会危害并不比贪污贿赂罪小,渎职侵权犯罪又被称为“不揣腰包的腐败”。细观这次展览,选用的案例涉及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政府投资安全、民生民利、生产安全、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谐稳定、国家秘密安全等八大领域,都是近年来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渎职侵权案件。透过真实案例的情景展现,我真切地感受到渎职侵权犯罪不仅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破坏和谐稳定大局,危害后果远大于一般刑事案件和贪污贿赂等其他职务犯罪案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在仔细观看了展览后,我认为这次展览非常必要和及时,既展示了我国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力度和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通过这一系列内容起到了对领导干部教育警示的作用。通过观看展览,我深受教育、收获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展览集中、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了解了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第二,通过展览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到渎职侵权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了解了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规律,加强了我对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第三,展览警示了我局所有的参观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牢固的法制意识,积极稳妥地履行工作职责,勤于职守,依法办事,绝不越“雷池”一步,从思想上杜绝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各项工程的规划工作中坚决做到“守土有责”。

依法惩治和有效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我深深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明确的各项程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第四篇:现阶段的中国为什么腐败现象如此严重

14.分析为什么在我国出现大量腐败问题?

中国的腐败问题已经从个体性腐败发展为制度性腐败和社会性腐败。它已不仅存在于政府官员的群体,还蔓延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譬如工商企业、文艺体育、教育卫生等领域。

当代中国造成腐败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原因,也有制度原因,还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有:

1.教育缺失。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出现的腐败现象时,已将腐败的大量产生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形成归结为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国家三十年来对人的思想教育抓的不紧,这是个实际问题。

2、权力结构不改 反腐最多只能能实现近期目标可以把反腐的目标分为三期:近期目标是不敢腐,中期目标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远期目标是“三清”,即: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只要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搞政改试点,只要党委不分权,任何一个纪委都不可能对同级党委进行有效监督。党委的权力结构不改,案子难查处,监督难实现,纪委的监督责任也很难落实。最多是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

6、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还差一个试点

目前反腐倡廉正在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由于至今还没有设立一个政改特区,所以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众多的贪腐行为表明,至今仍沿用的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是两大根本性弊端,只有把苏联模式的这两大弊端坚决摈弃了,彻底改革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腐败问题。反腐败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能不经试点,一窝蜂地上;也不能凭想当然地一刀切。

7.党领导媒体,不能变成党委书记一个人领导媒体。媒体对党的领导人,也应该有监督作用。

一、腐败——在传统社会习俗中

腐败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成的,因此社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都会影响到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在中国的社会习俗中,生成腐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人轻规在重视关系的社会中,规则往往是被人轻视的。特别是在规则不明确或不公开的情况下,有关系和没关系的待遇就会大相径庭。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去寻找关系,建立关系,而且这关系的用途也不断升级。

送礼成风中国人本来就有逢年过节给亲友送礼和请亲友聚餐的习俗,后来这请客送礼的对象就演化为有权有势或有用之人。其实,请客送礼往往是行贿受贿的开端。

信仰缺失无可否认,当下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就是信仰缺失。曾经占统治地位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黯然失色。虽然在我们的身边能够看到许多自称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人,但其中纯洁的信仰者恐怕为数不多。

中国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反腐问题,一方面需要需要更改权力结构,不给贪污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改革干部的委任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

第五篇:以亮剑精神惩治渎职侵权犯罪

以亮剑精神惩治渎职侵权犯罪

牛正良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检察人员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要发扬亮剑精神(亮剑精神就是藐视一切困难的敢于担当,是永不言败的理想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承担起反渎职侵权的职责使命。

要在“敢”上下功夫,敢于亮剑。渎职侵权犯罪因其主体特殊、行为特殊和后果特殊,致使在工作中存在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干扰阻力大等问题。因此,做好反渎职侵权工作首要的是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在“敢”上下功夫。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弘扬亮剑精神,就是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敢于履行职责,真正把总书记“有案必办、有腐必惩,不使小案拖成大案,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清醒地认识渎职侵权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严惩渎职侵权犯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须清醒地认识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司法实践中重揣腰包的腐败(贪污贿赂犯罪),轻不揣腰包的腐败(渎职侵权犯罪)的做法。

必须清醒地认识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实施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与法治中国建设背道而驰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反渎职侵权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的最好体现,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有力保障手

段,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要在“善”上下功夫,善于亮剑。渎职侵权犯罪政策性、法律性和行业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有其特点规律。在查办这些案件中,我们仅有亮剑精神、敢办还不行,还要十分注意讲究办案的方式方法,在善办上下功夫。

根据渎职侵权犯罪是结果犯的特点,在“果”、“因”、“人”、“责”上下功夫。坚持和遵循由“果”找“因”、由“因”查“人”、由“人”确“责”的办案规律。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是结果犯,要么造成人员伤亡,要么造成财产损失,在查办案件中必须抓住这一特点。第一步由果找因即根据危害后果,找到造成危害后果的原因;第二步由因查人,查明人的因素大小,即行为人是否尽职尽责,履责情况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等;第三步由人确责,查明人的责任大小,以及应该承担何种责任(是党纪政纪责任,还是法律责任,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等),进而有效地突破案件。

准确把握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关键点。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关键是要查明主体、职责、行为、后果和关系。(1)主体。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是以职责论进行界定的,看行为人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委托依法行使国家管理职责的人员;(2)职责。要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失职渎职,关键看他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职责,即要搞清楚行为人的法定职责、岗位职责、授权的职责等,进而确定他是否渎职;(3)行为。主要看行为人是否依法依规履行其职责,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履行职责中是否做到尽职尽责,并以职责标准衡量其行为是否属于渎职侵权犯罪等;(4)后果。行为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危害后果是否达到渎职侵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等;(5)关系。渎职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客观上的关联性,进而确认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等。

要着力提高“五个”能力,有效破解难题。即提高发现犯罪的能力,解决无案可办的问题;提高突破犯罪的能力,解决查证难的问题;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解决立案难、处理难和干扰阻力大的问题;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解决法律规定和办案机制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办案环境。

要在“法”上下功夫,依法亮剑。作为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强调敢办解决的是精神状态问题,强调善办解决的是侦查技战术问题。但只有这两条还不行,还必须强调依法办理。

在查办案件中,必须始终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既要遵守国家的刑事法律法规,又要掌握行政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

必须高度重视办案力度、执法能力、案件质量和办案安全。始终坚持四者统筹协调发展,避免出现案件力度不大、执法水平不高,或者案件质量不行等问题,确保办案效果。

必须注意执法办案方式方法。坚持理性、平和、文明和规范执法,不断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效果。

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要始终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只有做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检察机关才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挥好职能作用。(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办公室主任)

下载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观后感(共5篇)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观后感 为进一步加强菏泽市各市区县机关防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根据菏泽市委办公厅的通知要求,5月10日下午,我局组织全局20名中层干部赴市博......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公布渎职侵权犯罪典型案例

    渎职侵权犯罪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不揣腰包的腐败”。尽管犯罪者可能没有从中直接捞取钱财,其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却对国家和百姓形成了严重的危害。4月7日,省人民检察院公......

    “生命在于运动”是严重误导 A

    1/4“生命在于运动”是严重误导 郑伟建博士长寿,英文是life prolonging.是指人能活到多久的自然问题。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被整个人类津津乐道,人们企图用各种神丹妙药来延年......

    渎职侵权犯罪“四难”问题分析及破解对策

    渎职侵权犯罪“四难”问题分析及破解对策 时间:2012-07-02作者:司利臣 刘锋 吴春燕 来源:正义网随着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深入发展,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创......

    严惩渎职侵权犯罪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优秀范文5篇)

    严惩渎职侵权犯罪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市检察院负责人就开展“查办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活动答记者问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查办扰......

    什么是毒品犯罪[范文模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那么,什么是毒品犯罪呢?其......

    分享是一种快乐

    分享,是一种善举,学会了它,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思考的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快乐。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

    分享是一种快乐

    分享是一种快乐 金华市 育才小学金珉瑞 小时候,妈妈总是缠着我,叫我背一些古怪的话:“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来生活”。“分享是快乐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