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豚湾》观后感 论文
微笑的背后
——观《海豚湾》有感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直到今天,才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深意。
都说海豚是“微笑的天使”,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当人们一张张微笑的脸背后暗藏杀机,当邪恶的力量操纵双手,当湛蓝的海水被鲜血染红,当一只只精灵挣扎过后奄奄一息,我们痛心,我们厌恶,他们却只看到利益,看不到微笑背后的绝望,看不到一条条鲜活生命背后的残忍。
《海豚湾》,一部通过非法手段拍摄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真真切切地记录了这一段血和泪的历史。
初看《海豚湾》,就被画面中的残忍所震慑,甚至不忍再多看一眼,用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我受到了惊吓。
回首影片,在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会以为不是呢?但事实总是在人们意料之外,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
这是一个地狱。
这里每年有大约23000头海豚被日本渔民捕杀。
我仍清晰地记得那些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四处游窜的画面,它们使劲挣脱,想要逃离这场可怕的杀戮,却被渔网一次又一次地挡住。它们无处可逃,只能等待死亡。镜头下,原本蔚蓝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艳的红,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血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的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叫。而挥舞着长枪的渔民们,好像没有灵魂、没有知觉,他们脸上没有一丝不忍,满是收获的喜悦,满是欲望的眼神,将奄奄一息的海豚用铁钩一具具挑上船。第二天,第二轮屠宰再次上演„„
太阳逐渐升起,慢慢染红整个海面。
这里只剩下一片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那些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猎杀者们,到底是以何种冷血的心态才能下此毒手?午夜梦回,会不会因为沾满鲜血的双手惊醒?法律要给予他们何种惩罚才能平静人们的内心?也许永远无法平静,那血腥的一幕幕仍深刻的印在人们脑海中,人们永远无法忘记那抹微笑背后迎来的竟是死亡。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影片中,两名在太地町生活的民众告诉皮斯豪斯,当地渔民把食用海豚肉视作“传统”,海豚肉甚至还是当地学校午餐肉的一部分。甚至,一位日本渔业局的高层官员面对摄制组的镜头,平静地表示:“我们是以人道的方式捕杀海豚的,我不认为海豚肉会引发同样的悲剧(汞中毒)。”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大义凌然地说出这番话,只会想到他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而一度狡辩的可恶嘴脸。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们大量捕杀这些海豚只是要把它放上餐桌?这些可笑的说辞不得不让人们内心激起源源不断的愤恨。
悲愤之后,我想最应该感谢的是拍摄这部影片的人——本片导演皮斯霍斯,感谢他遏止了未来无数场的杀戮,感谢他拯救了这些可爱的精灵。
皮斯霍斯是在一次顶级海洋哺乳动物专家与会的座谈会上,结识了本部影片的主人公——奥巴瑞(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海豚音学家)。那次大会,奥巴瑞本应是主要发言人之一,但是由于“海洋世界”担心他谈论有关日本太地町屠杀海豚的事,在他即将登台前一分钟剥夺了其发言权。
就这样,皮斯豪斯第一次知道,在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奥巴瑞,《海豚湾》的中心人物,原是一名资深海豚训练师。这个职业给他
带来了业内至高无上的荣誉和丰厚的物质回报,但在那个时候,他没有想到他从海豚身上得到的一切有一天将成为他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负罪感,于是他决定要用余下的全部时光都用来摧毁这一产业。
一场生命的救赎从此开始。
当他获知在日本太地町的一个海湾中周期性地进行着对海豚的残酷猎杀之后,他决定要冲破日本当局的重重阻力,将这一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众,以终止这一残暴行为。于是皮斯豪斯与奥巴瑞联同,组成了一个还包括社会活动家、电影道具师和潜泳高手在内的强大的精英制作团队,秘密潜入地势险要并被严密把守的海豚湾,在严酷的条件下偷拍到了当地人残杀海豚的场面,并将其展现在世界捕鲸大会的会场上。
未来无数场杀戮最终被遏止,但那一片血红,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海豚是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人类本应好好保护它,但是部分人在利益的熏陶下,还是做出了如此残忍血腥的举动。导演皮斯豪斯也坦言自己曾被海豚救过一命,正巧是在他们拍摄海豚的时候。
回到影片的最后,70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着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他还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
生命无价。让微笑的背后,是一片湛蓝。
第二篇: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有感
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部影片,边吃晚饭边把它看完了,一直以为人类和动物是和平相处的,尤其是像海豚这样有灵性的海洋生物。却没想到在日本太地町居然还有这么一些人,是把掠杀海豚当做自己的一种传统和文化,做的那么理所当然,而且还有政府在背后撑腰,让我真的很难想象,日本政府和这些残忍的渔民到底在想些什么?
由于日本政府的不支持和当地渔民的不合作态度,摄制组无法取得合法的拍摄许可。为了能顺利地拍摄完整个纪录片,皮斯霍斯找来了自己一众好友——他们都是拍摄、潜水和动物保护方面的精英人士。影片的开头是皮斯霍斯和另外一位朋友驾车前往太地町的小村镇,他们的装束完全掩盖住了他们原来的面貌,但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后面那辆车的车主还是认出了他们,并且一直尾随在他们的车后,就是怕皮斯霍斯他们拍摄到渔民们大肆捕杀海豚的场景。真是很疑惑,既然他们都说这个是日本的传统和文化,为什么会这么不愿意公布于众,为什么政府也要百般阻挠皮斯霍斯他们的拍摄,这不是明显的心虚么?
影片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场景便是看到鲜红的海水,被海豚血染红的海水。皮斯霍斯的第一次行动以在海里顺利安装水下传声器结束。晚上他们几个坐在电脑前听着数百头海豚发出的凄惨的叫声,或许海豚也有预感,自己被圈在这么个小海湾里会有危险,他们都沉默了,对于这些海豚,他们现在还无力挽救,只能叹息。第二天,会有渔民在这个海湾里对海豚群实行大屠杀,屠杀开始后,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亲眼看着孩子、父母被屠杀,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下……这种场景如果换到人类世界中,就会像日本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欺凌,南京屠杀3000万中华同胞,731部队的细菌战,割地赔款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日本民族仗着当时的军事实力比中国强大,还有美国大佬撑腰,做了这些事还可以堂堂正正说是中国人在扭曲事实,可以想象,当初日本人在对中华民族实行“三光政策”的时候,估计也是笑着的。日本人的心,可真够硬的!
且不说屠杀海豚是一种没人性的行为,海豚作为食物链的顶端,体内富集着各种工厂排出的汞。日本岛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沿海的工厂把污水、废水统统排进海洋,受害的便是海洋里的生物,如果人们吃了含有汞的海豚肉,自己体内也会含汞,长期食用定会导致汞中毒。日本人应该也还记得,当初汞中毒事件首次出现是在1933年的日本九州熊本县,又称“水俣病”。汞中毒有一定的征兆性,开始是走路不稳,面容痴呆,然后后耳聋眼瞎,重者全身麻痹,最后精神失常,以至死亡。汞中毒的危害可以导致死亡,日本的渔民、企业、政府都可以坐视不管,甚至还在各小学中免费赠送海豚肉。路易·皮斯霍斯说:“日本人仍然
受到政府和舆论的至深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政体深信不疑,但是政府却不想让他们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有关健康的信息,比如说海豚肉要比其他动物的肉制品多含几倍的毒素„„这是一个受到了整个政体去掩盖的事实真相,日本似乎对海豚的猎杀行为采取的是不闻不问的漠视态度,而这种行业之所以在日本拥有着如此高额利润的收入,也证明了其政府内部的腐败堕落是多么地猖獗。”
在太地町,每年都会有超过20000头海豚被屠杀,虽然由于影片《海豚湾》的放映,日本政府方面做出了一些退步——太极地捕捞协会会长被辞退、国际鲸鱼保护协会日本代表引咎辞职、从小学生食谱中被剔除海豚肉。可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仍然会有大批的鲸类动物被捕杀。路易·皮斯霍斯说:“这是一个好的征兆,但是这还不够。只要屠杀海豚的事情存在一天,我们就会和他们斗争到底。现在里克·奥巴瑞和海洋生物保护协会已经在插手调查这些事情。很多日本的水产品市场已经废除了鲸鱼肉和海豚肉的配额供应。可是即使是这样,海豚屠杀依然没有停止。我们都希望这部《海豚湾》能让人类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愚蠢、荒唐和可笑的事情。在意识到之后,才能有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发生的可能。”日本的这种变态行为也可能是由于某些被误导的民族自豪感所致,实质则是缺乏一种民族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日本也能早点醒悟。
第三篇:海豚湾观后感
宁静的背后
——《海豚湾》观后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都需要我们去珍惜的,不要到没有了,再来后悔…… 海豚湾,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然而背后却有着如此丑陋的现实!纪录片《海豚湾》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然而 又有几人知道,这里是海豚的梦魇,是海豚的地狱,是海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年海豚的迁徙时节,都有数万被人类想方设法驱赶到这里,敲打海浪,驱赶海豚,进行屠杀。其中的大部分被当地渔民秘密捕杀,能生存下来的海豚大概也生不如死、他们被高价贩卖,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而后训练为人类做“美丽”的表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洋馆里海豚的“微笑”所欺骗,实际上,它们并不快乐。
纪录片中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的场景,便是这满海湾的血水,整整一个海湾啊,究竟要用多少血液才能将这片碧蓝染红,究竟要多少人类的欲望才能将这片海湾填满?。当我们听着那一声声的嘶鸣,手又不自禁的捂上嘴巴;当看着海豚在做生命最后的呼吸时,谁又能说心里没有震撼;当那钩残忍地钩上海豚,鲜血染红海水时有谁还能心如止水?我们知道,抽烟会成瘾,喝酒会成瘾,吸毒会上瘾,其实屠杀也同样会上瘾!当那群无知的渔民一刀一刀砍杀那些无辜的海豚时,也许他们感到无与伦比的痛快,也许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巨额利益而欣喜若狂,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人性 却在一步一步抽离他们自己,他们从而变得疯狂 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轻视生命!海豚待人真诚友好,人类却不断扩展海域,利用海洋,占有它们的家园,甚至屠杀它们!难道这就是人性?!难道人类对待朋友的方式是赶净杀绝?!这个风光秀丽的美丽海湾,却成了幽深不可测的屠宰场,它可怕到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温情而只有机械。这每年两万三千条生命的丧失,就像一个明晃晃的噩梦,混着血色。它们尸骨未寒已被打上各种鲸类肉的标签,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学的饭堂…...珍•古道尔曾说: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没错,人类是海豚最大的威胁,也是它们唯一的希望。让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朋友!
第四篇:《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观后感
如油画般的美景,交杂闪过的暗夜的影,赤色的海水流不尽悲情,海豚甜美和光明的微笑万劫不复。所有的人都会为此而难过。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地球村,没有人知道经济的背后水有多深。这个世界繁盛背后深藏着冷漠,丰饶背后是人性的阴暗,那些美的善的爱的,异化为媒体展现出的镜花水月,一场场痴迷现代人的谎话。
看完这部影片,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很累,沉沉睡了一场。
一个风光秀丽的美丽海湾,却成了幽深不可测的屠宰场,它太可怕了,可怕到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温情而只有机械。在临近片末的直面屠杀,那些血色成片的漫溢,每年两万三千条生命的丧失,一个明晃晃的噩梦,混着血色。它们尸骨未寒已被打上各种鲸类肉的标签,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学的饭堂……
岂容以文明自诩的现代人娇贵,今日加诸自然的种种,终有一日会回归人类自身。当前一秒还在为屠杀海豚辩护的日本捕鲸协会会长看到Rick偷拍屠杀海豚的视频时,他问了一句:When and Where do you take this? 嘿,这多么像今年流行的那几句名言“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
真相背后各种力量的博弈,他们用尽了能用到的高科技,冒着生命危险,三十五年,Rick 和他的团队一点点接近真相,一点点唤醒麻木不知情的人群,一点点努力把生命的权力与爱回归于自身。回看1956年的水俣病大爆发,乃至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天灾人祸俱在人为。“IWC它是个没用的组织,但也是唯一得到联合国认可的组织。”“国家之间擅长的是:商谈,微笑,握手。”
今日的哥本哈根大会,气候会议变成政治交锋,各国政治力量轮番上阵,人类在自然面前大肆卖弄着自己的所谓智慧。多么吵闹,多么可笑。
影片这样说:永远不想相信政府或者机构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所有的社会变化都来自民众的激情……
血色的海豚湾。
这不只是日本人的耻辱。
这是全亚洲,是整个人类的耻辱。
也许我们做不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许我们做不到有那样的财力那样的技术,但,有一天,需要我们为生态为生灵为生命的尊严做一些什么的时候,一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心至关重要。
影片的尾声。背着记录屠杀真相的显示屏的Rick,站在国际捕鲸协会楚楚衣冠的各国代表面前,站在东京街头,站在人潮汹涌却越来越冷漠的世界上,用他的执着、他的理想、他的坚持,感动着这个地球。
第五篇: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观后感
这部影片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大规模屠杀海豚的惊人内幕。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秘密进行的,甚至连大多数日本人都不知情。拍摄人员冒着巨大危险,精心隐藏了摄像机,屠杀场面最终公诸于众。除了长久的沉默,很难用言语形容,在此摘录网上的几句描述: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日本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下……
看完这个影片,我有两点印象比较深。一是带领者奥巴瑞。当时,他们的出现遭到日本渔民、政府人员的强烈抵制,甚至有被迫害的危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坚持要去揭开真相。在险恶的环境里执着于追寻真相,我为此而感动。这种精神其实很早的时候就熟知了,尤其是在应试作文中,谁都谈起过一些因坚持真理而丧生的人吧,那时仅仅作为素材而已,不过是一张作文纸的分量,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动了呢?后来,我在大学期间喜欢看杂文,也看到过关于文革时期的文章,从那些面对死亡仍然勇敢道出真理的年轻人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炙热的情怀涌过心头。真相、真相,那是一个要冲破一切黑暗去争取的东西,如果要委身在虚假之中,活着比死去还要痛苦。现在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似乎已经淡忘了那时的自己,那个会在端午节为屈原写诗纪念,那个忘了好友生日却铭记着林昭的祭日,那个一遍遍诵读秋瑾诗词并作为个人签名,那个曾因转发政治禁书被点名批评的女孩。有时会想,如果自己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处在动荡的时期,很可能是一个冲动的人,至少我觉得很多东西值得放弃生命去狂热追求。然而,仅仅几年的时光,一切已经变得久远。我已很少再看杂文,而是去关心一些回归生命的、哲理性的反思。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逃避,我确实在逃避一个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不愿再激动、再愤怒了,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什么也不想说,任其发展。现在看来,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能执着于信仰的人了,还记得那句顾城的名言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也是在影射那个黑暗的时代——文革。我很喜欢,只不过我是在黑暗中闭上了眼睛,做了一个阳光正柔和的梦,可怕的是,我开始憧憬自己不要醒来。说远了,其实对于这个影片的情节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网上会有很多不错的观后感,我仅仅去捕捉突然闪现的思绪。关于执着真相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曾经容易因社会问题而激动难眠的自己,悼念一下而已吧,我,已离开了那个年纪。
另一个问题,是对生命的价值排序。一棵树与一个人,你觉得哪个生命更重要?如果说是人,那评判标准是智慧程度?是否可以这样比较呢?海豚是一种高智慧的生物,它与人友善,并可以接受训练。出于非自然食物链需求的原因,去疯狂屠杀它们,的确令人发指,阻止这一行为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想到了很多同样遭受人类残害的生命,并没有得到关注。我们对动植物的保护,一是因为稀缺,怕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另一个原因是某些特定的动物容易与人类产生感情,从而得到特殊照顾。生命的珍贵程度完全以人类的眼光来决定我不太接受,虽然我仍然摆脱不了人的视角,但我认为生命应该一视同仁。我和一棵普通的梧桐树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它更有价值,我们都是同样的元素构成的,都一样来自宇宙最初的爆炸,都一样要融入泥土,一旦打破时空的局限,我就是它,它就是我。我并不能因为自身元素暂时排列得复杂一些,就对其他生命产生优越感。如果能这样尊敬彼此,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肆意残杀生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