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形态、消费心理描述(消费时考虑的因素)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形态与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逐渐成为引导社会消费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心理,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行为导向和心理特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消费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根据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致有四种,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当然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购物目的是为了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地关注商品的质量,而对外表则不十分挑剔,只要实用也就满足了,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打工挣钱的不多,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对固定的,大约在300 —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不超过2000 元,而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购物消费时十分谨慎,力
求物有所值,尽量搜索物美价廉的商品,即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质量的可靠性与商品价格的完美结合。
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高等学历、思想求新、观念先进的特殊群体,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擅长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于其他阶层的消费群体而言,大学生消费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品牌代表高质量,代表了较高的价格,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当今媒体无孔不入的广告舆论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更多地关注品牌,选择所谓的“名牌”产品,通过对时尚商品的追求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分为七个阶段:产生需要、形成动机、搜集商品信息、做好购买准备、选择商品、使用商品、对商品使用的评价与反馈。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过程与社会其他人群大致一般。首先,日常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活动对商品、服务产生了需要;当这种成为必不可少便形成了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动机;个人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搜集商品信息提供了便捷、优良的途径;心理、资金等一切购买准备都已做好;繁华的商业街、林立的各式商铺、无数的网络商家、便利的交通等都为大学生选择商品提供了丰富的、广阔的平台,购买
商品的便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之后使用商品以及对商品使用的评价与反馈,至此整个消费的心理过程完成。
广告一班杨 丽 军
第二篇: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形态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形态、消费心理描述
90后正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消费观日益呈现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大学生消费形态、消费心理直接与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关,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观主流是理性、科学的,不乏也有非理性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1.理性消费是主流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我们周围,大部分同学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2.消费结构多样化
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当代大学生奠定了多样化的消费基础,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学习费用,学费、教材、学习资料等;基本生活费用,吃、穿、住、行方面。而享受型消费与日俱增,成为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基础性消费比重下降,所以今天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结构日益多样化。
3.攀比心理着实存在一些大学生明显带着炫耀性的消费心理。会为了拥有一双名牌鞋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电脑、相机等,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也有的同学,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注意节俭,可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消费的时候就出现了“大手大脚”、“浪费”、甚至是“奢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可
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获得某项奖学金、努力多挣钱等。
4.消费分化两极端严重
大学生消费差距拉大,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有的学生超高消费,豪华奢侈,但也有的有一些学生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四处奔波,勤工俭学,甚至依靠贷款来维持学业。进而出现了消费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学生的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5.理财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严重的入不敷出问题。对自己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 “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没钱借着花”的现象大量存在。在面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淡薄,储蓄观念淡薄,财商意识差。
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正确健康、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更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起,理性消费。
第三篇: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科技学院共66名学生,其中男生36名,女生30名。大一学生18名,大二学生18名,大三学生30名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人数发放调查问卷66份。共收回问卷60份,有效率90.9%。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支出数额基本合理,但月消费总额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支出总额在500元以下的占0%;500元~800元的学生占6.7%;800-1200的占60%,1200-1600的占30%;1600以上的占3.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支出总额为800元~1200元之间,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
但是,消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最高月消费总额约为最低月消费总额的3倍,由此可见差距之大。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月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要比来自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高。
2、生活费来源调查。
生活费来源调查中家庭来源选择率是95%;兼职打工60%;奖学金40%;助学金、助学贷款选择率20%;而投资理财收入选择率为0。
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提供。大学生没有形成投资理财的观念
3、总体状况消费构成主要分为:伙食开支(包含零食水果)65%、交通和通讯4.2%、学习费用支出2%、交际娱乐支出6.6%、衣物支出10%、恋爱额外支出12%六大方面。饮食支出占主要部分,这种消费结构基本上处于合理水平。
3、恋爱支出呈增长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8.3%正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谈恋爱的费用为300元~500元占了30%;100-300元占了35%。占了他们月消费总额的很大一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消费。
4、在问卷的调查中,网购率达到了91.7%;而在网购学生中,6成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在网上买鞋帽服饰饰品;4成学生会选择买生活用品,购买电子产品不足1成。
5、4成大学生有记账习惯,将近6成大学生从不记账
6,生活费是否够用。
勉强20,33%人;刚好够用25,42%;绰绰有余12,20%;不能3,5%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消费学
期末论文
题目: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
姓 名 系 名 经济与管理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6.06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丁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弪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舍的消费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固索、对策等作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对策
第一章 绪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产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者“情感、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大学生作为 18。25岁的群体代表,正处在由青春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阶段, 在生理与心理逐步趋于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正处于形成时期。尤其在其认知发展中,辩证性逻辑思维与实用性思维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思维形式,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相对其他群体,能够较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行为方式,同时,也较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或他人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消费水乎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受到社会中各种消费理念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消费方向。可以说,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消费,他们更重视精神需求,并伴随着理性或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对社会、家庭或他人产生影响。因此, 对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进行探讨与 分析,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进行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分析
2.1 消费的总体水平
有人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200元左右的占11.2%,600元左右的占10.5%,100元左右的占4%。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一直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武汉市大学生每年消费均值略高于8300元,其中包括学费均值3000元左右,住宿非均值500元左右。大学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它与生活费月支出(480元)比率是47.9%,这可视为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与1999年武汉市人均消费支出和食物支出相比,呈现出整体上消费水平比较高的趋势。
2.2 消费结构
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多数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2.3 消费的方式
消费方式可以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统一体,是同主观意念或动机相联系的消费行为。有人认为,服装的质量和价格一般被认为直接同使用价值相联系,即被看作人们消费理性的诉求对象,因此,在调查中,有人以服装的选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之一。结果发现,大学生服装消费的感性取向比较突出,但这种感性主要源于朴索的实用观念,是从感性出发对服装使用价值的强调,既不同于完全的理性抉择,也迥异于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念。调查同时还发现,大学生对日用品(洗发香波等)的选择,多数人注重质量,但又不具有准确鉴别质量的能力,于是便表现出较强的从众效应,受广告引导、他人示范的影响,这是在理性抉择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消费依据个人经验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追求。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消费仍可看作是经验性消费。
此外,大学生还有一些特殊消费:(1)旅游消费;(2)电脑消费;(3)CALL机和手机消费;(4)恋爱消费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3.1 消费观念:实用性与时尚性兼顾
大部分大学生出身农民家庭,家庭年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外出打工,收入本来就不高,供应一个大学生就更不容易,而且多数大学生都是纯粹的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里供给,所以农民家庭的大学生一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商品的实用性以及商品的价格。其次是商品的时尚性,但也有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喜欢追新求异,引领时尚,讲究品牌。据调查显示,这类学生基本都有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而且苹果、三星等品牌成为他们的首选,且更新较快。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首 先考虑价格,其次是质量,最后才是流行、时尚,体现了大学生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的生活。
3.2 消费动机:理智型与冲动型并存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伙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反而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
3.3 消费结构日趋多样性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最突出的就是电子产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电子产品的消费项目。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在校园内推广“动感地带”学生专属卡,建设校园网,包流量上网、包月话费,利用假期推出漫游优惠业务,刺激学生消费。其次是服饰、生活用品、化妆品日益充斥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金融机构也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如办理学生信用卡,促进消费。
第四章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心理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行为是一种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其结果往往给个体带来相应的满足感和安慰感。但是物极必反,在追求满足感的过程中,如果失去节制就 会造成过度消费。分析大学生产生过度消费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广告媒体的传播的不恰当引导,国外的许多节日 成为商家的促销手段,大学生消费群体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很大影响,最突出的是情人节和圣诞节,互送礼物。
第二, 家庭财富教育的缺失。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过度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子女理财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部分大学生一离开家长的约束后,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生活费用,没有很好的建立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也不会区分自己必需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销。第三,大学生追求潮流,力求标新立异。
在西方超前消费模式的引诱下,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年轻力量,不容易抵制对新鲜事物和潮流的追逐,必然会对这种超前消费模式产生渴望,校园中随处可见身着一些国外知名品牌服饰的大学生。他们消费的出发点是追求时尚潮流而非实用性和必要性,看重品牌超过商品的质量。第四,大学生之间过于强烈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也在影响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
第五章 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5.1 储蓄观念淡薄,理财观念薄弱。
当问及对“理财”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经常听说但具体怎样理财都不理解,当被问及学期结束后个人的财政情况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清楚每月的费用具体用在哪些方面,没有记账的习惯,每月对自己的生活费也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安排,略有剩余的同学也会在假期回家之前将剩余的费用消费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5.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男女存在差异,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有史以来都是比较相似的,90%共同的支出都是以生活费用和学习材料。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占比重最大的方面。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显示,80%的女生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和节约支出用于其他用途选择低价的饭菜或者选择减少餐顿,而男生中也有33%未达到饮食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饮食方面问题时,90%的同学表示赞同,但是并把它没有在饮食生活的主要位置。而且女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也和她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36%的女大学生遵从了女性消费者对时尚、护肤、美容、装饰等外在打扮上更感兴趣。逛街是享乐的观点被绝大部分女同学以现实表现推翻了。
5.3 攀比心里男女有差异。
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促发你在攀比现象,男生中的攀比心里比较少,但是在女生中53%的人认为存在攀比之风,攀比现象在性别差异中还是有明显的比例,这可能与社会现象对女生的影响有关系。
第六章 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行为引导与健康消费心理构
建的思考
6.1 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响应习主席号召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并发扬光大。其二,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与自身、社会发展想使用的消费观念,即不过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提倡消费与个人收入、经济实力相适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其三,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投诉实践活动等,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与舆论。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事业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在现实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传统社会必将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也必将引导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在他们大学阶段形成的科学的消费观也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科学消费观的基础。
6.2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行动,培养大学生的自理能力
家长应根据学校和孩子的学习、生活及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费用,同时还应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学校应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环境,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社会应引导公众积极的消费观,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大学生自己通过做家教、校外兼职、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促销等勤工助学活动,提供自己的劳动收入,增强了报酬来之不易的认识,进而自觉摒弃不健康、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6.3重视媒体和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社会媒体有其社会教育责任,如果一味地宣扬高消费,宣扬提前消费、宣扬奢侈消费,这必然会对在校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层面上,媒体应多宣传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等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要多宣传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常识;要多宣传生态消费知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环境,消除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学校领导、老师应积极掌握学生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变化,通过班会、党团组织生活 会来消除那些炫耀性攀比消费的苗头,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不攀比的心理环境。
6.4 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财商”
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学校和家庭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理财能力是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不断培养的,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时代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一生受益。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理财教育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教会大学生们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值,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它反映人在社会经济中的生存能力。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培养是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我们应当将之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思考,把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抓,举全民之力,为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培养和形成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李磊,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以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消费经济,2007,(2).[3]方正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干学院学报,2002,(1).[4]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5]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3).[6]王奠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6):89,90 [7]李永华、鄢庆丰.大学生括奢侈吗?——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调查青年研究,2000,(6):28, 29—31。
[8]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J],2003.02 [9]王宝状,张秀明,张根昌.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消费观教育 [J].中国高教研究,2007.06 [10]李晓桃.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金融经济[J].金融经济 2007.10 [11]王冠,刘东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J].管理观察,2013.13
第五篇: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差报告
摘要:大学生是一特殊消费群体, 他们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和发展态势,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群体消费心理引导
正文:大学生是一特殊消费群体, 他们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领潮者。因此, 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和发展态势,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调查
中国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他们, 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 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应。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 但离散趋势比较明显, 个体差异大。经济的不独立形成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 往往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与成本及价值进行衡量。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800~1000元范围内,且生活费来源基本都是来自于父母;其每月的消费主要用于饮食方面和恋爱方面,其中女同学在服装、化妆品的花销较男生相对居多,而在购买生活用品的花销以100元以上为主;大部分同学的手机费用每月在100元以下,上网次数每月基本都在90小时以上;在校大学生拥有的娱乐用品比较集中,大部分同学都拥有电脑、手机、照相机、MP3;其恋爱花销比较分散,多数采访对象没有恋爱花销,而有恋爱对象的同学花销每月用于恋爱开销在300元以上居多;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请客的费用会比较高,但其花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生活费多的同学。
调查显示,50%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情况基本满意,每月的生活费有盈余的同学和没有盈余的同学基本持平,有盈余的同学多数选择转入下月生活费,30%的同学期望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
它主要表现为:(1)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2)消费的多样性。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3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3)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并辅之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4)消费的合理性。大学生消费的合理性表现为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拥有手机者众多但不无节制通讯,虽向往名牌但经济条件不许可就不买。
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大学生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产生了错误的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消费表现为盲目性。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追求代表潮流和富于时代精神的商品。但他们又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全面的理财能力,乱花钱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较为严重,经费开支处于无计划的状态,校园里经常戏称为“月光一族”。
2)追逐名牌,消费表现为超前性。大学生接触信息广,社交活动多,总希望在群体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形象价值。因而,大学生比较注重商品的式样与档次,特别是知名品牌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对象。脱离自己实际,任意挥霍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
3)消费缺乏个性,其行为表现为极强从众效应。手机、mp3、电脑、品牌休闲运动商品成为各个阶段大学生共同的所爱。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消费无论从金额数量还是消费结构都比较适中,其消费意识基本体现出量力、够花、实惠的准则。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消费主要用于支付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大手大脚的较前些年少见了,铺张浪费和攀比消费现象也只是表现在少数大学生身上。较以往几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和实用。当然,大学生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的消费没有对学习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普遍期望消费金额增加用于日常开销。还有上网是大学生一个普遍的趋势,而且有迹象表明,上网所花的时间精力以及费用都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上网玩游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没有对上网玩游戏的学生做一个针对性的调查,但如考虑到这个因素,其消费调查的各种结构比例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还需要向着有利于成长进步的方向正确的引导。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规范消费行为
要在消费指导和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准则。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 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儿都需要争,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 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生活上次于别人, 并不可耻。其次, 要帮助大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消费的知识和理财能力, 克服消费中的盲目因素, 学会精打细算, 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可支配资金。再次, 要指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 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体现文明生活的消费行为规范, 特别是要把提高文化素质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作为消费重点,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实现可持续消费;最后, 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教育, 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 不去盲目攀比和高消费。
(二)联系家庭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中, 不可忽视的一面就是家庭的影响。子女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 恰恰相反, 家庭教育更有必要, 任务也更重。长期以来,中国的家长大多奉行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 对于女的要求基本上完全满足, 宁可自己苦一点, 也不能让孩子受苦。这样,不知不觉地把“溺爱”这一“最可怕的礼物”送给了孩子, 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三)学校要加强消费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 其消费行为中体现出的消费道德和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大学生个人来说,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 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式。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消费道德教育, 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以引导, 使大学生们能够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加以引导, 使大学生们能够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提高其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