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8号《进口涂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18号《进口涂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18号
《进口涂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3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
局长
二○○二年四月十九日
附件:
进口涂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我国人民居住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涂料是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编码为3208项下和3209项下的商品(具体商品名称及编码见附件1)。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口涂料的检验监管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口岸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进口涂料实施检验。
第四条 国家对进口涂料实行登记备案和专项检测制度。
第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涂料专项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专项检测实验室)和进口涂料备案机构(以下简称备案机构)。
专项检测实验室根据技术法规的要求,负责进口涂料的强制性控制项目的专项检测工作,出具进口涂料专项检测报告。
备案机构负责受理进口涂料备案申请,确认专项检测结果等事宜。
第二章登记备案
第六条 进口涂料的生产商、进口商或者进口代理商(以下称备案申请人)根据需要,可以向备案机构申请进口涂料备案。
第七条 备案申请应当在涂料进口至少2个月前向备案机构提出,同时备案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进口涂料备案申请表》(附件2);
(二)备案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印章),需分装的进口涂料的分装厂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印章);
(三)进口涂料生产商对其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声明;
(四)关于进口涂料产品的基本组成成份、品牌、型号、产地、外观、标签及标记、分装厂商和地点、分装产品标签等有关材料(以中文文本为准);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八条 备案机构接到备案申请后,对备案申请人的资格及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向备案申请人签发《进口涂料备案申请受理情况通知书》(附件3)。
第九条 备案申请人收到《进口涂料备案申请受理情况通知书》后,受理申请的,由备案申请人将被检样品送指定的专项检测实验室,备案申请人提供的样品应当与实际进口涂料一致,样品数量应当满足专项检测和留样需要;未受理申请的,可按照《进口涂料备案申请受理情况通知书》的要求进行补充和整改后,可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条 专项检测实验室应当在接到样品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样品的专项检测及进口涂料专项检测报告,并将报告提交备案机构(报告包含内容见附件4)。
第十一条 备案机构应当在收到进口涂料专项检测报告3个工作日内,根据有关规定及专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签发《进口涂料备案书》(附件5);经审核不合格的,书面通知备案申请人。
第十二条 《进口涂料备案书》有效期为2年。当有重大事项发生,可能影响涂料性能时,应当对进口涂料重新申请备案。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备案机构吊销《进口涂料备案书》,并且在半年内停止其备案申请资格:
(一)涂改、伪造《进口涂料备案书》;
(二)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累计两次发现报检商品与备案商品严重不符;
(三)经检验检疫机构抽查检验,累计3次不合格的。
第十四条 备案机构定期将备案情况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通过网站
(
第三章进口检验
第十五条 已经备案的涂料,在进口报检时除按照规定提交相关单证外,应当同时提交《进口涂料备案书》。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
(一)核查《进口涂料备案书》的符合性。核查内容包括品名、品牌、型号、生产厂商、产地、标签等。
(二)专项检测项目的抽查。同一品牌涂料的年度抽查比例不少于进口批次的10%,每个批次抽查不少于进口规格型号种类的10%,所抽取样品送专项检测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第十六条 对未经备案的进口涂料,检验检疫机构接受报检后,按照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并由报检人将样品送专项检测实验室检测,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专项检测报告进行符合性核查。
第十七条 按照第十五条及第十六条规定检验合格的进口涂料,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第十八条 按照第十五条及第十六条规定检验不合格的进口涂料,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检验检疫证书,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对专项检测不合格的进口涂料,收货人须将其退运出境或者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妥善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
附件:1.实施专项检测的进口涂料商品名称及编码
2.《进口涂料备案申请表》(格式)
3.《进口涂料备案申请受理情况通知书》
4.进口涂料专项检测报告包含的基本内容
5.《进口涂料备案书》(格式)
6.进口涂料备案专用章样式及使用说明
7.国家质检总局指定首批进口涂料登记备案机构
8.国家质检总局指定首批进口涂料专项检测实验室
第二篇:进口食品口岸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进口食品口岸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食品进口活动,加强进口食品口岸检验监督管理,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进口活动,进口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进口食品检验的申请、受理、审查、检验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监管原则】进口食品检验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便利贸易、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主动申报】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申报制度,即进口商从事进口食品活动,应当对每一个批次的进口食品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
第五条【分类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进口食品风险程度和风险评估结果,对进口食品实施分类检验监督管理。
第六条【职责分工】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进口食品口岸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监督抽检】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订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根据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状况,发布进口食品风险警示通告。
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执行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风险警示措施。
第八条【信息公开】质检总局负责定期在质检总局网站上公开发布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信息。
第二章进口食品企业责任
第九条【总体要求】进口的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符合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对进口食品的安全负责。
第十条【生产企业责任】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
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至少但不限于符合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依法应当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的,还应事先申请并获得批准;
(十二)建立食品安全防护计划,防止发生蓄意破坏或污染为害。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条【境外出口商责任】向我国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如实填报相关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进口商责任】进口食品的进口商或代理商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如实填报相关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
(三)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建立境外食品出口商、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审核制度,并定期实施审核。审核境外生产企业、境外出口商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不从审核不合格的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进口食品。
(四)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对每一批次进口食品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检验,并根据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建立进口食品的进口和销售记录,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实现进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
第十三条【召回制度】发现进口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实施召回。
第十四条【特殊食品要求】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进口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或备案。
第十五条【标签要求】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境内进口商、境外出口商和境外生产企业应对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进口商应当审核进口食品的标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配合检查】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核查生产经营情况和抽取食品样品。不得拒绝、逃避,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章 口岸检验
第十七条【合格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审核单证、现场查验、抽样检测、进口商自我合格证明或上述措施的组合等方式,对进口食品实施合格评定。合格评定主要方式包括:
(一)对进口食品逐批实施审核单证和现场查验;
(二)对进口食品逐批实施审核单证和现场查验,根据不同风险的进口食品,按照不同的比例实施抽样检测;
(三)对进口食品逐批实施审核单证和现场查验,进口商按照要求提交该批次进口食品的合格证明;
(四)对进口食品逐批实施审核单证和现场查验,根据不同风险的进口食品,按照不同的比例实施抽样检测,进口商按照要求提交该批次进口食品的合格证明;
(五)首次进口食品有特殊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第十八条【预先申报】进口食品的进口商或其代理人应当在进口食品到达口岸前5天之内,向入境口岸所在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检验,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审核单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商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输出国家(地区)有准入要求的,相关产品应来自已获准入国家(地区),产品种类已获进口批准;
(二)需经相关部门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应提供相关注册、备案证明文件;
(三)要求随附合格证明的,包括企业自我合格声明、有资质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等,是否提供了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
(四)所提供单证及其它相关资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五)上一批次进口食品的进口和销售记录(首次进口的除外)。
审核单证不符合要求的,不受理检验申报。
第二十条【现场查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入境口岸或货物存放场所,对进口食品实施现场查验,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运输工具、存放场所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二)货证是否相符;
(三)包装是否破损;
(四)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五)是否含有禁止使用成分;
(六)是否发生腐败变质;
(七)是否被异物污染。
现场查验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不准进口;按照规定允许进行技术整改的,查验合格后,准予进口。
第二十一条【抽样计划】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制定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按照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并经进出口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主要包括:抽样检测的食品品种、频次、项目、方法、判定依据等。
国家质检总局可根据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及时制定专项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
第二十二条【计划执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执行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按照有关抽样技术要求(见附件),对进口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实施分类监管。
抽样检测发现进口食品不合格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人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将不合格进口食品信息上报质检总局。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做好监督处理记录。实施销毁处理的,应当拍照或摄像存档,销毁费用由企业负担;实施
退货处理的,进口商应当及时办理退运,并在3个月之内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交已在海关办理出口退运的证明。
第二十三条【结果汇总】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定期汇总、公布进口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并根据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监管种类】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采取常规监管、强化监管、扣留监管、暂停进口等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五条【常规监管】一般情况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采取逐批实施审单和现场查验,并按照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对进口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的常规监管措施。
第二十六条【强化监管】常规监管中发现进口食品存在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或其它信息显示存在安全隐患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发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通告,对该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或国家(地区)的输华食品实施强化监管。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该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或国家(地区)的该种输华食品的相关不合格项目实施不低于该进口食品批次30%的抽样检测。
实施强化监管的进口食品,连续检测60批次以上合格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发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解除通
告,对该进口食品恢复常规监管。
第二十七条【扣留监管】对于实施强化监管的进口食品,再次发现存在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或其它信息显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发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通告,对该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或国家(地区)的输华食品实施扣留监管。相关食品必须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场所,由进口商委托有资质实验室检测相关项目,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交该项目合格的检测报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可进行抽样检测。在未获调离通知前,相关货物不得擅自调离指定存放地。
实施扣留监管的进口食品,连续检测300批次以上合格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发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解除通告,对该进口食品恢复强化监管。
第二十八条【暂停进口】存在以下情况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实施暂停进口监管:
(一)该生产企业的进口食品最近12个月内进口量在60批次以上,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达到5%以上的。
(二)进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
(三)其它信息显示某生产企业或某国家(地区)进口食品风险隐患极大的。
实施暂停进口的食品,提交相关整改措施报告证明该违
规原因已查清并得到彻底整改、且有充分措施保障该类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可组织开展回顾性审查,符合要求的,可解除暂停进口措施,恢复扣留监管。
第二十九条【全面加严措施解除】国家(地区)进口食品被全面采取加严监管措施后需解除的,应由该国家(地区)主管部门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可组织开展回顾性审查,符合要求的,确定解除加严监管措施。
第三十条【风险预警】进口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达到本办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可发布风险预警,确定进口食品的相应监管措施。
第三十一条【便利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将实施优良进口商评定制度,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优良进口商,进口时可向所在地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给予便利检验监管措施的申请,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后报经国家质检总局评估,符合条件的,可实施便利的检验监管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检验监管中发现违法生产经营进口食品行为,《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境外生产企业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检验
检疫部门可以暂停相关产品进口,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注册。
第三十四条 境外出口商、进口商未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备案,进口商未按规定提供合格证明材料的,检验检疫部门禁止相关食品进口。备案时填报虚假信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检验检疫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进口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未按照相关规定注册或备案的,检验检疫部门禁止相关产品进口。注册、备案时提供虚假信息的,检验检疫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进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拒绝、阻挠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实施现场查验、监督抽检的,检验检疫部门可禁止相关食品进口,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检验检疫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按照权限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监管造成后果的;
(二)隐瞒、谎报、缓报检验监管中发现的食品安 全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阻碍、干涉检验监管工作的;
(四)在检验监管中伪造或指使他人伪造记录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中的“批次”是指货物批,进口商申报后在检验检疫申报系统中归为同一报检号、同一货物名称的进口食品为同一货物批。特殊产品货物批有另行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进口食品监督抽检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口岸监督中按照常规监管、强化监管、扣留监管、暂停进口监督措施和监督抽检计划,对进口食品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相关项目的抽样、检测活动。
第四十条 进口食品的检疫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鲜瓜果类、小麦、大麦、黑麦、玉米(含玉米粉)大豆、马铃薯(含薯片、薯条、马铃薯淀粉)油菜籽、木薯干(含木薯淀粉)、食用活动物的口岸检验监督管理依照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中未明确的进口食品其他相关监管事项,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2月26日发布的《进口食品不良记录管理实施细则》(总局公告2014年43号)同时废止。
(包括化妆品,下同)
附件:进口食品抽样规定
一、抽样管理制度
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辖区内进口食品抽样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抽样流程和工作纪律,加强对抽样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保证抽样工作质量。抽样人员应当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的相关规定。
二、样品管理要求
进口食品监管抽样人员应按照相关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并现场封样,标明样品名称、可追溯性编号(如报检号)、采样时间、数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抽样人姓名等,不得由进口商自行提供样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抽样数量原则上应当满足检验和复检的要求,复检样品应单独封存。
三、抽样凭证制定
抽样人员抽样后应填写《抽/采样凭证》,由抽样人员、货主签字确认后,检验检疫部门和货主各执一联。
四、送样要求
抽取的样品应由抽样人员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验,不得由企业自行送样。对有特殊贮存和运输要求的样品,抽样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样品贮存、运递过程不发生影响检验结论的变化。
五、承检机构要求
承检机构应当对检验工作负责,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范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如实、准
确、完整、及时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保证检验工作的科学、独立、客观和规范。
六、复检样品保存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复检样品。经检验合格的进口食品,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份样品,复检备份样品剩余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经检验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份样品,复检备份样品剩余保质期不足6个月的,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
七、复检规定
进口商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按照《进出口商品复验办法》提出复检。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受理复检:
(一)检验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超标的;(二)复检备份样品超过保质期的;(三)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其他原因导致备份样品无法实现复检目的的。
第三篇: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附件70
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提高进口棉花质量,维护正常贸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第三条
海关总署主管全国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国家对进口棉花的境外供货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供货企业)实施质量信用管理,对境外供货企业可以实施登记管理。
第五条
海关依法对进口棉花实施到货检验。
第二章
境外供货企业登记管理
第六条
为了便利通关,境外供货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向海关总署申请登记。
第七条
申请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
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合法经营资质;
(二)具有固定经营场所;
(三)具有稳定供货来源,并有相应质量控制体系;
(四)熟悉中国进口棉花检验相关规定。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登记时应当向海关总署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申请表(以下简称登记申请表);
(二)合法商业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图及经营场所平面图;
(四)质量控制体系的相关材料;
(五)质量承诺书。
以上材料应当提供中文或者中外文对照文本。第九条
境外供货企业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登记。代理人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交境外供货企业的委托书。
第十条
海关总署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海关总署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
(三)申请人自被告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未补正申请材料,视为撤销申请;申请人提供的补正材料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受理当事人提交的申请后,海关总署应当组成评审组,开展书面评审,必要时开展现场评审。上述评审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
经审核合格的,海关总署应当对境外供货企业予以登记,颁发《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并对外公布。
第十三条
经审核不合格的,海关总署对境外供货企业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
第十四条
登记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十五条
不予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自不予登记之日起2个月后方可向海关总署重新申请登记。
第十六条
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的名称、经营场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变更登记,提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登记申请表及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海关总署应当自收到变更登记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变更登记的决定。
第十七条
需要延续有效期的,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应当在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海关总署申请复查换证,复查换证时提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材料,海关总署应当在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换证的决定。
到期未申请复查换证的,海关总署予以注销。
第三章
质量信用管理
第十八条
海关总署对境外供货企业实行质量信用管理。直属海关根据进口棉花的实际到货质量和境外供货企业的履约情况,对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估,并上报海关总署。
第十九条
按照质量信用,境外供货企业分为A、B、C三个层级:
(一)A级:境外供货企业自获得海关总署登记后即列为A级;
(二)B级:A级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降为B级;
(三)C级:未获得海关总署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默认为C级;B级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降为C级。
第二十条
登记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同合同、同发票、同规格的棉花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对该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估并作相应调整:
(一)等级降级幅度在2级及以上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二)长度降级幅度在1/16英寸(约1.58毫米)及以上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三)马克隆值不合格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60%的;
(四)到货重量短少率超过3%,未及时赔偿的;
(五)货物中发生严重油污、水渍、霉变、板结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的5%的;
(六)货物包装发生影响运输、搬运、装卸的严重破损,破损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七)混有异性纤维、棉短绒、废棉和危害性杂物,经核查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二十一条
进口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时,海关应当将有关检验结果告知收货人,收货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未经海关允许,收货人不得销售、使用该批进口棉花。海关应当及时将进口棉花的检验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上报直属海关。
第二十二条
直属海关对检验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初步评估确定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并将评估结果及理由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
第二十三条
境外供货企业对初步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评估结果的直属海关提出书面申辩,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复核,原评估结果有误的,予以更正。
无异议或者期限届满未申辩的,直属海关确定最终评估结果,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同时上报海关总署。
第二十四条
海关总署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并通知主管海关及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实施质量信用评估过程中发生复验、行政
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当暂停评估。待复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束后,继续组织评估。
第二十六条
海关总署对获得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按下列方式进行动态调整:
(一)A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A级降为B级;
(二)自直属海关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之日起5个月内,从B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B级降为C级;如未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质量信用层级由B级升为A级;
(三)自直属海关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之日起5个月内,从C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未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不含未在海关总署登记的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C级升为B级。
第四章
进口检验
第二十七条
进口棉花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入境口岸海关报检。
第二十八条
海关根据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按照下列方式对进口棉花实施检验:
(一)对A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应当在收货人报检
时申报的目的地检验,由目的地海关按照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实施抽样检验;
(二)对B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应当在收货人报检时申报的目的地检验,由目的地海关实施两倍抽样量的加严检验;
(三)对C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海关在入境口岸实施两倍抽样量的加严检验。
第二十九条
实施进口棉花现场检验工作的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适合棉花存储的现场检验场地;
(二)配备开箱、开包、称重、取样等所需的设备和辅助人员;
(三)其他检验工作所需的通用现场设施。
第三十条
海关对进口棉花实施现场查验。查验时应当核对进口棉花批次、规格、标记等,确认货证相符;查验包装是否符合合同等相关要求,有无包装破损;查验货物是否存在残损、异性纤维、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情况。对集装箱装载的,检查集装箱铅封是否完好。
第三十一条
海关按照相关规定对进口棉花实施数重量检验、品质检验和残损鉴定,并出具证书。
第三十二条
进口棉花的收货人或者发货人对海关出具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进出口商品复验办法》的规定申请复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境外供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应当持续有效。
海关总署可以依法对境外供货企业实施现场核查。第三十四条
收货人应当建立进口棉花销售、使用记录以及索赔记录,海关可以对其记录进行检查,发现未建立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的,书面通知收货人限期整改。
第三十五条
主管海关应当建立质量信用评估和检验监管工作档案。海关总署对质量信用评估和检验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总署撤销其登记。境外供货企业自撤销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向海关总署重新申请登记。
(一)提供虚假材料获取登记证书的;
(二)在海关总署组织的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其质量控制体系无法保证棉花质量的;
(三)C级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
(四)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收货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有违法所得的,由海关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书面通知限期整改仍未建立进口棉花销售或者使用记录以及索赔记录的;
(二)不如实提供进口棉花的真实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第三十八条
有其他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海关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海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当事人,徇私舞弊,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或者玩忽职守,延误出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进口棉花的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棉花供货企业的登记管理和质量信用评估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口棉花,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市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管理办法
北京市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管理办法
【文号】市政府令[1992]24号 【颁布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2-12-26 【生效日期】1993-02-01 【法律层级】地方规章
(1992年12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4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工作,保证进口成套设备质量,维护国家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管理,适用本办法。外资企业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北京商检局)是本市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北京商检局可以根据需要委托符合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指定的检验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成套设备包括成套的生产装置和使用装置。
第五条 成套设备是《商检法》和《实施条例》规定必须由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检验范围从对外贸易合同正式生效起至成套设备品质保证期结束止,包括出国监造、预检验、监装、到货后的开箱检验、安装调试和考核验收。进口成套设备未经检验,不准投产,不准使用。
第六条 对进口重要的、大型的成套设备,按合同约定到出口国进行监造、预检验或监装前,收货人应编制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经收货人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北京商检局备案。北京商检局可以根据需要派员参加出口国装运前监造、预检验或监装工作。
第七条 出国检验人员在出口国进行监造、预检验或监装的过程中,应做好工作记录;发现产品质量、装运技术条件或者其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问题,应现场予以处理并与发货人签署双方认可的文件。
第八条 进口成套设备运抵卸货口岸或者到达站后,收货人必须向当地商检机构办理进口商品登记,海关凭商检机构在报关单上加盖的“已接受登记”印章验放。
第九条 收货人应做好进口成套设备的接运工作,查清批次、核对标记、名称、清点件数、检查包装箱(件)外观有无残损。有货损、货差的,应向承运人索取理货残损单、铁路商务记录或空运事故报告,同时向卸货口岸或到达站商检机构报验。
第十条 进口成套设备运抵安装使用现场后,收货人须在7日内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运)单、进口货物代运发货通知单等单据和有关技术资料向北京商检局办理报验手续。未经检验许可,收货人不得开箱(包括集装箱)。
第十一条 北京商检局接受报验后,须在3 日内派员赴现场和收货人共同进行开箱检验、安装调试和考核验收工作。进口大型成套设备的,北京商检局可以根据需要派出驻厂
员或设驻厂办公室实施检验。
第十二条 进口成套设备开箱检验,必须具备检验场地和检验资料。开箱检验包括检验内外包装情况、箱内货物数量、规格及外观质量。
第十三条 进口成套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拆检:
(一)根据合同规定不得拆检或属于发货人加封的技术专利项目或部位;
(二)拆检后不能恢复原有精度或易导致零部件损坏的项目或部位。
第十四条 进口成套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执行合同有关规定。北京商检局根据需要参与重要设备的安装调试。收货人应将工程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报商检局。
第十五条 进口成套设备发货人和收货人双方,必须经开箱检验、安装调试、考核验收,认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符合合同约定要求后,方可进行交接验收。在交接验收前,由收货人填写《进口成套设备交接验收申请表》,收货人的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由北京商检局核准并签发《进口商品检验情况通知单》,作为验收的依据。
第十六条 进口成套设备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北京商检局出具检验证书:
(一)成套设备存在品质缺陷、数量或重量短少、规格不符、残损等问题,属于发货人、承运人或保险人责任的;
(二)发货人委托收货人修理或加工的设备、材料,需要出具证明的;
(三)需要凭检验证书进行成套设备交接、结算、通关、索赔的;
(四)成套设备在质量保证期内,经正常运行,因材料、生产工艺的原因而引起质量问题的。
第十七条 北京商检局及其委托的检验机构依法对进口成套设备实施检验时,按规定收取检验费。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商检法》和《实施条例》有关法律责任条款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北京商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3年2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99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北京市劳动保护监察组织管理办法〉等四十八项规章的决定》已经2007年1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王岐山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北京市劳动保护监察
组织管理办法》等四十八项规章的决定
为维护法制统一,现决定废止下列四十八项规章:
一、《北京市劳动保护监察组织管理办法》(1988年4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37号文件发布)
二、《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1988年4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37号文件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三、《北京市违反劳动保护法规处罚实施办法》(1988年4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37号文件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四、《北京市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办法》(1990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1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五、《北京市企业建设项目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管理办法》(1997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7号令发布)
六、《北京市禁止以不正当价格行为牟利的若干规定》(1994年10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1月3日北京市物价局发布)
七、《北京市收费监督卡使用管理办法》(1995年6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8号令发布)
八、《北京市集邮品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12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2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九、《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广告业征收教育事业发展费的规定》(1994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十、《有限合伙管理办法》(2001年2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9号令发布)
十一、《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办法》(2001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70号令发布)
十二、《北京市犬类防疫管理办法》(1995年3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3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发布)
十三、《北京市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管理办法》(1992年12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4号令发布)
十四、《北京市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监督管理办法》(1994年1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号令发布)
十五、《北京市企业治安保卫责任制规定》(1999年1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2号令发布,根据2004年6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0号令修改)
十六、《关于开采黄金使用爆炸、剧毒物品管理暂行规定》(1985年8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公安局发布)
十七、《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若干规定》(1987年5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公安局发布)
十八、《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治安管理规定》(1999年8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3号令发布)
十九、《北京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1999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7号令发布)
二十、《北京市非机动车车辆管理规定》(1994年1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7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二十一、《北京市摩托车报废管理办法》(2002年9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07号令发布)
二十二、《北京市影剧院、礼堂防火安全管理规定》(1986年6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86年7月14日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文化局发布,根据2004年6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0号令修改)
二十三、《北京市电影、电视、广播节目摄制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89年3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号令发布,根据2004年6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0号令修改)
二十四、《北京市建设工程防火设计管理暂行规定》(1990年8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7号令发布,根据2002年2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2号令修改)
二十五、《北京市宾馆防火安全管理规定》(1990年9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0年9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
二十六、《北京市室内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94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6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二十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政纪案件举报人合法权益的规定》(1990年8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1号令发布)
二十八、《北京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2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发布,根据1989年6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45号文件第一次修改,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第二次修改)
二
十九、《北京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5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7号令发布)
三
十、《北京市公证机关办理提存业务暂行规定》(1990年11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9号令发布)
三
十一、《北京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1990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发布)
三
十二、《北京市实施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规定》(1990年9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0年9月20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
三
十三、《北京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
三
十四、《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
三
十五、《〈北京市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条例〉行政处罚办法》(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2月30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三
十六、《北京市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若干规定》(2003年5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3号令发布)
三
十七、《北京市经营中国字画管理暂行办法》(1988年11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07号文件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三
十八、《北京市实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办法》(2000年11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4号令发布,根据2004年6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0号令修改)
三
十九、《〈北京市电信通信条例〉罚款处罚办法》(1994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6月17日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发布)
四
十、《北京市维护铁路道口交通安全暂行办法》(1990年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7号令发布,根据1994年1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8号令第一次修改,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第二次修改)
四
十一、《北京市实施〈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细则》(1992年8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2年9月14日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物价局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四
十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管理的规定》(1988年10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92号文件发布,根据2001年8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2号令修改)
四
十三、《北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若干规定》(1992年2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四
十四、《北京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规定》(1994年5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四
十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解释》(2002年8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04号令发布)
四
十六、《〈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罚款处罚规定》(1991年5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4号令发布)
四
十七、《关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权限的规定》(1992年12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2年12月20日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发布)
四
十八、《北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996年6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号令发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流通领域内下属商品:
一、《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以下简称《种类表》内的进口商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检局)《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商品;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
四、国家商检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级商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公布的进口商品抽查目录内的商品。
第三条 商检局是进口商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进口商品国内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商检局依照商检法,对逃避法定检验和逃避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的经营者进行查处;对法定检验以外的进口商品和消费者反映有质量的进口商品进行抽查检验;对假冒伪造商检证单、检验结果、商检标志的行为进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假冒进口商品、非法进口商品进行查处。
第四条 监督检查的内容国家规定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是否取得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商检安全认证标志(以下简称CCIB安全标志);《种类表》内进口商品是否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进口商品使用的标识及标签是否符合我国的规定;是否为假冒进口商品、非法进口商品;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需由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查的进口商品是否符合我国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销售进口商品的单位或其仓库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抽取样品送当地商检局七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对商品的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进行检测。
第六条 经营销售单位不得进口、销售、转卖需经而未经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商品和《种类表》内未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的商品。
第七条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一、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商检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销售的进口商品需经而未经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销售《种类表》内的进口商品未取得商检局检验合格证明的;不如实向指定的检验机构报验,骗取检验单证的;销售经检验 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进口商品;伪造、变造、盗用商检机构的证单、印章、标志、封识、认证标志或检验标志的。
二、经销单位销售假冒进口商品和非法进口商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三、对违法经销的商品需要封存的,由当地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封存或联合封存。
第八条 对违法经销商品的处理
对违反第七条规定的单位除按规定处罚外,对下列商品由商检局进行处理:属未获得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档志的商品,由商检局抽取样品交至指定的检验机构,按照我国有关强制性安全标准检测,测试合格的按规定加贴商检绿色验讫标志,方可销售。属无商检合格证明的商品,需由经销单位到商检局报验,经检验合格获得合格证明后方允许销售。进口商品经检验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志的,必须在商检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使用;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由商检机构责令收货人退货或者销毁。
第九条 经销单位销售的假冒进口商品造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有关样品的测试、检验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商检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