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竹湾清洁小卫士在行动
为更好地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宣传普及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知识,实现乡村清洁,可回收资源得以利用,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舆论氛围,长洲镇政府联合长洲区团委在竹湾小学开展“清洁小卫士在行动”绘画、征文、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同学们懂得了清洁家园,保护环境的意义,相信在“清洁小卫士”的积极影响下,我们的长洲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清洁。
第二篇: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雏鹰小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深入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开展分类工作、居民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投放、收运及相关的处罚措施。
2、参与对象
小队成员:闫家翊、何润泽、马煜涵、李宇煊、戴铭轩、康熙、欧阳仁惠、郭启冉、蔺子涵
3、队旗(详见照片)
4、队歌:春芽之歌
春雷春雷把门开,春雨春雨落下来,阳光阳光洒下来,春芽露出小脑袋。
日月伴你快成长,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先争先再争先!
二、寻访过程:
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它们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对环境有污染要妥善处理,做好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我们日趋恶化的环境。暑假里我和我们春芽雏鹰小队的同学一起在广州路社区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垃圾分类活动。
社区的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用生动的动画让我们清楚的学习了垃圾分为四个大类:绿色-厨余垃圾、蓝色-可回收垃圾、红色-有害垃圾、灰色-其他垃圾,也让我们了解了每一项分类中包含哪些垃圾。尤其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垃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比如: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烟头降解需要3年;易拉罐需要100年;而塑料更需要100—200年为此,我们不仅要少制造垃圾,少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如此,垃圾还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让土壤渣土化、同时带来火灾隐患。
通过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在社区老师提问时,一点儿都难不倒我们呢,大家都很轻松的把各类垃圾分类投入了垃圾桶。
三、活动感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垃圾的问题看起来小,但分类的意义重大。垃圾分类
并不难,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行动起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四、活动总结:
对于城市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南京目前日均处理生活垃圾
7000吨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长。要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吗?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而一些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可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
我想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环境变得更美好,让天
空更蔚蓝,让大地更绿色,让我们从身边做起,把我们的南京变成更美丽的城市花园!
第三篇:分一分说课稿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会用白纸、涂色等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
——
开始 生:(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
——
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
——
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
(生:
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
——
(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
“——”
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
”
表示把
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
1
”
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分一分(一)》说课稿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它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生动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逐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通过创设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苹果的情境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和直观操作,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技能目标: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说“教法”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必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
“
做
”
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1、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与交流,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联系生活,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
做
”
数学。如: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具体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一开课我就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示,请同学们用击掌的方式来表示分苹果的结果。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感到易如反掌,并能正确用掌声表示出来。但是对最后一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击掌表示,我接着提问:“你们怎么不拍啦?”然后导入“认识一半”的概念。这一环节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3、动手操作。(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第四篇: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教案 西师版 二年级上
川师雨城附小 杨璐
一、复习导入。1.口算。
2.填空
3.今天我们 学习新的内容,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1.学生独立分一分。有6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分一分。拿出准备好的6跟小棒。
2.说出分的结果。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粘贴,(分成3个和3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举手给老师看看。还可以怎样分?(可以分成1个和5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分成2个和4个)真不错,是这样分的小朋友举手?
3.好,比一比先安静又快的把小棒收起来。老师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坐好。4.平均分。
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 ① PPT回顾展示分法。
② 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特殊?为什么?
生:分成3个和3个的最特殊,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指着分成的2和4,1和5)这两种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吗?(指着分成3和3)而这一种啦?每份分得的个数怎么样?(3=3 同样多。)每份分得同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5.巩固平均分的概念。谁的分法是平均分?
指着另两种分法问:这两种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因为不是同样多)对了,必须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强调同样多。勾画板书。6.巩固练习。
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用手势告诉老师。最后问:什么是平均分?
(二)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分铅笔。
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要求平均分,就是要求每份同样多。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学生独立分小棒。2.学生展示分法。
① 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的分法,谁来分给大家看。② 学生上台展示分法。先说准备怎么分,再分。(1支1支分,2支2支分,4支4支分。)
③ 分完后问:平均分成3份了吗?为什么?(每份同样多)3.学生收小棒。4.课件展示分法。
总节:都是平均分。为什么?平均每份有4支铅笔。5.课堂练习。分葡萄。
① 把18串葡萄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串? 把18串葡萄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串。
② 想一想:除了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3个3个分)总结:不管怎么分,最后3份要同样多,这才是平均分。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并说一说: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分一分,圈一圈。4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想一想:不圈你能说出来吗?
五、总结。
你知道怎么分东西才公平吗?
六、板书。
分一分 ★ ★★★★★ ★★ ★★★★ ★★★ ★★★
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第五篇: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
城东小学:倪颢文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第五单元教科书7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四第3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4、在课堂中渗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安全及整理物品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
主题图,磁性教具(五角星)。学生用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问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二、理解平均分,(一)教学例1
1、先看这道题,(出示例子和6个五星图)读题,有6个五星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分成2堆也就是分成2份,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老师帮大家准备好的)六个五角星,动手分一分。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分法最多。
2、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说的在投影仪上演示,(分成3个和3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举手给老师看看。还可以怎样分?(可以分成1个和5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分成2个和4个)真不错,是这样分的小朋友举手?
3、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特殊?为什么?
生:分成3个和3个的最特殊,因为每堆五星分得同样多。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指着分成的2和4,1和5)这两种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吗?(指着分成3和3)而这一种啦?每份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4、指着另两种分法问:这两种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因为不是同样多)对了,必须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强调同样多。勾画板书。
5、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齐读两遍。
(二)巩固平均分
1、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小朋友们能判断吗?(能)先把五星放在小筐里然后看黑板,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放好。出示图片(1)3、3、3、3个苹果(2)5、3、4、4个作业本(3)5、5、5、5个玩具
这里有三组图片大家看看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平均分的,说到每份同样多)
指着第二组,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每份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第三组图片让所有学生一起回答。
2、真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①出示要求:看这道题(在投影仪上出示题目)把8颗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②理解题意:只要分成4堆,你喜欢怎么分都可以。③请同学们拿出8颗五角星,动手分一分,看看谁能想出和大家不一样的分法,开始吧。谁愿意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呢?让一名学生到演示台上分。④汇报结果:大家请看(每堆两颗,这种分法就是我们刚才学过的叫什么?)哪位小朋友还有其他不同的分法,(学生说老师动手分,并让大家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如学生没有其他的分法,再由老师演示)。老师刚才也分了一下,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分的吗?(在投影仪上分出1、2、2、3),老师分的这种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那你能想个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学生上来演示)孩子你真聪明,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也有东西奖励给他。你们是这样想的吗?真能干,也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三、合作探究,学会平均分,教学例2.1、好,先把小棒收起来,然后坐端正。老师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坐好。老师这儿又有新的任务要交给孩子们了,老师这儿有12支铅笔,要平均分给3个孩子,我们要怎么分呢? 2、4人小组讨论有几种分法。(小组活动讨论)哪个小组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一人说一人操作。师问: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每次分同样多。
3、练习
那接下来咱们来个比赛,怎么样?咱们比一比谁最棒,最先完成这道题。出示题目:分一分,圈一圈。4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4个装一袋就是每次圈几个。(4个)好,这道题在我们书上73页,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打开书把这道题完成。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一位学生书本放在投影仪下,说然后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小朋友们学得非常不错,我们再来做一道练习怎么样?看书上74页第3题,读题,看谁最先填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填对的小朋友举手。
2、怎样平均分,看来大家也会了,小朋友们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我们还有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那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再出示主题图。)这里有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完成其中这一个好不好?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这幅图啦我们书上也有,翻到70页看一看。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分好后指名学生说答案。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你们表现得真好,那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什么叫平均分,还记得吗?一起说给老师听一听,起。哦,小朋友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小朋友们再见。
六、板书:
分一分1、2、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每次分同样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五角星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 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圈一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尊重学生的个
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5、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看明白图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这节课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