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

时间:2019-05-14 02: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

第一篇: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

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变化

在未改革开放前深圳人的生活如渔村人民生活,靠打鱼为生,生活穷苦。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抉择改变了这一窘境。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主要讨论中国怎样实行改革开放,而历史性的变革从此揭开序幕。接下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不断拼搏,不断进取。而深圳则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而后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迎合着中国的国情并且迅速的发展着经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我们对比一下三十年前的深圳,听父母他们上一代人叙述之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香港上去打工。在层层的阻挠下他们竟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也要逃离30年前的深圳这个地方,可想而知,当初深圳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后,听说,那个时候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一弯腰,就能找着一金矿,当然这只是隐喻,但也足以可见当初的深圳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而那时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深圳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深圳崛起的辉煌,还记得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他来深圳打工的经历,初来深圳,深南大道这条重要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如今那片繁华的华侨城在当初很是荒凉,他们住在铁皮房里,工资竟然一个月才两三百多块。我想那个时候的深圳应该是初具规模吧。听爸爸说过,那个时候的深圳三天就建高楼大厦中的一层,被称之为“深圳速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可见当初深圳的决心与毅力啊,这不可思议的事实如今都让我将信将疑。而后深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增长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早已带动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如今,深圳人民的衣食住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于是,靓丽时髦的穿衣已普遍存在,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营养的搭配与居住的环境,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想想当初的那些为了仅仅是温饱而不得已偷渡去打工的深圳人,这改革赋予的时代的变迁是有着多么大的变化呀。现在。只要我们谈论到深圳本地人,那就是富有的代名词,他们有着土地还有每年的分红,我想,这是令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人难以想象的吧。另外对于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或骑自行车,而如今不仅公交车的路线几乎遍布了深圳各个偏远繁华的地区,还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轿车,人们的出行可谓很是方便。地铁这种高速的列车也渐渐被开通了,可以说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小了。

对于我来说,我2000年来到了深圳,住在了父母租的深圳本地人建造的楼房里面。那时的楼房可能还没有什么伦敦建筑风格之类的吧,但现在已经与时俱进了,我们的学校也是有很独特的风格设计的。那时刚来到深圳去了罗湖区的地王大厦,那时还小,只觉得楼房好高,高到有歪了的感觉,也去见识了那深圳独有具有开拓精神的牛还有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巨大画像。对于当时没见过这些的我来说,觉得深圳市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漂亮,于是我便留在了深圳。不久后,听说我们居住的房子要拆了重建,我道觉得很是奇怪,这楼房又不是危楼为什么还要重建那么麻烦,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整体规划,只不过这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而后似乎深圳的城市规划也渐渐的在各个区流行开来了,于是深圳渐渐向整齐规划靠近。

那时,深圳的物价和房价都不高。房价大概两千多块一平方,基本上有点经济能力的人都能解决住房的问题。但如今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人们的富裕但也使房价提高到了天价,而近几年深圳的房价已平均两万多一平方米了,相比于过去已增加了百倍,而物价相对于来说也大大的提高,这使人们的生活承受压力有所增加。而房奴这个词也添加到越来越多人的身上了。所以说原来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的深圳竞争越来越大,前两年新闻中报道很多在深圳的企业都相继倒闭了,而留下的都是一些很有名气发展空间的企业。这也使得想投资的人们有详尽周密的计划。所以说,深圳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下已晋升为实力与机遇并存的城市了,面对深圳这个城市,要发展,要有所成就必须要顶得住压力。可能这造成了在深圳生活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这与他们面对的压力有关。当然,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会出现负方面的影响。

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我们,当然希望深圳能继续延续辉煌的三十年,创造下一个奇迹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过于开放。这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变化

分析

我觉得首先就是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与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标示社会制度的功能,在改革实践中被还原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工农业商品生产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今天主要以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演变。在所有制关系上,相应地实现了从单纯的“一大二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在改革之初,我们首先遇到了如何正确看待经济能人,如何正确看待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出现的雇工现象的问题。是否允许被视为带有剥削意味的“雇工”的存在,其实质也是如何看待私有经济的问题。直到1988年第7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才逐步完成了从个体经济到私营企业到私营经济合法化的演化。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层收购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历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最终实现了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个人的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已基本被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单一的分配格局已被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所取代。

然后就是文化领域实现了精神生活由单一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封闭的地域疆界迅速消解,全面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蓬勃生成,中国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病态心理和拒斥一切域外文化的 “左”的偏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和纠正。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如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专家学者。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来去自由。在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专家学者也数量可观。此外我国还多层次主持并参与各种各样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外国电影电视大量涌入我国,介绍外国文化思潮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些都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和阅历。第三就是思维方式上摆脱了“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左”在三十年的思想观念变迁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头号大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反对的主要就是“左”。“左”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体制问题,总担心改革影响了公有制的地位,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总觉得公有制比私有制好,以维护公有制的姿态反对公有制改革。而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争论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后来,对于股份制、产权改革等问题,许多人头脑里依然是这个问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用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来判断改革得失的观念,树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还要提到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观念意识:

1务实意识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浪漫主义导致决策上的冲动和失误,国家社会生活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和灾难。改革以后,深受其苦的中国人强烈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利弊得失。务实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新的价值取向,讲求实效、实惠、实用成为一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寻求发展的目标设定上,不好高骛远,着眼当前实际利益的实现,而后谋求未来;在实现方式上,不眼高手低,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实用技能;在效果评价上,不求全责备,切实考虑人陸弱点和综合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的发展规划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子”观念,把考大学作为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更多地从个体的自身特点出发,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发展方向。从大专院校理工类、经济类专业走俏到现在高职高专的红火,从大学冷门专业的升温到特长生招生年年火爆,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班、学科培优班、各种特长班的兴旺到大学生逐渐认同“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在做中学习”的就业观念,我们无不可以感受到务实意识深入人心的变化。

务实的另一表现为功利动机。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义利观因无法满足人们的切身需要而被打入冷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并开始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2竞争意识 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和公共资源的稀缺带来了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人们的竞争意识也空前广泛地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客户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教育的竞争、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竞争等等,竞争几乎无处不在。

竞争意识的树立使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产生了紧迫感。不仅如此,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对于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了竞争压力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表现,从而使自身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另一方面,竞争的广泛化也使人们更加勤于思考懂得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3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国门打开,外面的缤纷世界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平台的便利快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架设起一道道新桥。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一生有你》,到前不久的《金婚》,一系列反映在巨变洪流中顽强挣扎的中国家庭对婚姻和情感充满困惑,被迫反思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态度趋于平和、宽容和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仰模糊到信仰缺失。二 ;道德价值观的抑制到道德本性的混沌。三;人性的正面片面虚伪到人性近似乎透明荒唐。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出现在大街上出现的所谓“洗头房”。与此人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

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同志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同志指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要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俩张皮现象,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第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第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 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

《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论文题目: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号:2013414687

姓名:耿倩倩

院系全称: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全称:非师范类应用数学

上课时间:周二上午一二节

上课地点:老文史楼216

交稿时间:2014年12月23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过于开放。这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变化 分析

参考文献:《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党的建设》、《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我觉得首先就是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与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标示社会制度的功能,在改革实践中被还原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工农业商品生产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今天主要以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演变。在所有制关系上,相应地实现了从单纯的“一大二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在改革之初,我们首先遇到了如何正确看待经济能人,如何正确看待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出现的雇工现象的问题。是否允许被视为带有剥削意味的“雇工”的存在,其实质也是如何看待私有经济的问题。直到1988年第7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才逐步完成了从个体经济到私营企业到私营经济合法化的演化。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层收购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历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最终实现了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个人的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已基本被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单一的分配格局已被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所取代。然后就是文化领域实现了精神生活由单一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封闭的地域疆界迅速消解,全面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蓬勃生成,中国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病态心理和拒斥一切域外文化的 “左”的偏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和纠正。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如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专家学者。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来去自由。在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专家学者也数量可观。此外我国还多层次主持并参与各种各样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外国电影电视大量涌入我国,介绍外国文化思潮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些都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和阅历。

第三就是思维方式上摆脱了“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左”在三十年的思想观念变迁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头号大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反对的主要就是“左”。“左”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体制问题,总担心改革影响了公有制的地位,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总觉得公有制比私有制好,以维护公有制的姿态反对公有制改革。而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争论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后来,对于股份制、产权改革等问题,许多人头脑里依然是这个问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用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来判断改革得失的观念,树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观念意识:

1、务实意识: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浪漫主义导致决策上的冲动和失误,国家社会生活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和灾难。改革以后,深受其苦的中国人强烈要求 3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利弊得失。务实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新的价值取向,讲求实效、实惠、实用成为一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寻求发展的目标设定上,不好高骛远,着眼当前实际利益的实现,而后谋求未来;在实现方式上,不眼高手低,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实用技能;在效果评价上,不求全责备,切实考虑人陸弱点和综合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的发展规划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子”观念,把考大学作为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更多地从个体的自身特点出发,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发展方向。从大专院校理工类、经济类专业走俏到现在高职高专的红火,从大学冷门专业的升温到特长生招生年年火爆,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班、学科培优班、各种特长班的兴旺到大学生逐渐认同“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在做中学习”的就业观念,我们无不可以感受到务实意识深入人心的变化。

务实的另一表现为功利动机。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利益观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切身需要而被打入冷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并开始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2、竞争意识 :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和公共资源的稀缺带来了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人们的竞争意识也空前广泛地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客户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教育的竞争、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竞争等等,竞争几乎无处不在。

竞争意识的树立使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产生了紧迫感。不仅如此,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对于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了竞争压力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表现,从而使自身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另一方面,竞争的广泛 4 化也使人们更加勤于思考懂得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3、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国门打开,外面的缤纷世界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平台的便利快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架设起一道道新桥。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一生有你》,到前不久的《金婚》,一系列反映在巨变洪流中顽强挣扎的中国家庭对婚姻和情感充满困惑,被迫反思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态度趋于平和、宽容和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信仰模糊到信仰缺失;第二:道德价值观的抑制到道德本性的混沌;第三:人性的正面片面虚伪到人性近似乎透明荒唐。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出现在大街上出现的所谓“洗头房”。与此人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

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同志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 5 作大局服务。同志指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要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第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第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第四篇: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变化

新华网深圳11月25日电 题:改革开放成就“深圳速度”

新华社记者王传真 吴俊

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的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2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成为拥有超千万人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

经济高速增长,“深圳速度”令世人瞩目

28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1980年-2007年,深圳GDP年平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36.9%,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34.3%。2007年,深圳实现GDP6801亿元,位列全国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大关,外贸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列全国城市第三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领先全国的“深圳效益”。28年来,深圳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今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2007年,深圳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2007年深圳专利申请量358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198件,占53.6%,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4年居第一位。深圳全市自主品牌已达5万多个,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

良性的产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2007年,深圳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达3.48亿元,比上年提高0.5亿元。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不断下降,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9%和4.7%。深圳已经开始走上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路子。

用好用活政策,创造多个“第一”

28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勇敢地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开启了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进程;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率先按市场原则形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认为,深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好用活政策,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

特区建立之初,中央赋予一些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和相对灵活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如何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而不是“用歪”政策,对特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圳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勇于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深圳市还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率先建立和完善政府、单位、个人共担责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覆盖户籍和非户籍员工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全国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了经验;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负责任、有权威、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方面作出了探索。通过这些改革,深圳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今天的深圳依然在多个领域创造“第一”。在11月19日至20日于深圳召开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说,深圳将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深圳特区改革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用5年时间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全国提前7年完成。

着眼全球,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梁桂全认为,深圳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在特区建立初期,发展加工贸易是优惠政策下效益最快最好的形式。但深圳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较快地从单纯的贸易活动中脱离出来,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后又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目标和战略,最终将目标定位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并朝这个方向努力推进。

同时,深圳始终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大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从1993年起,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目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达148家,全市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

梁桂全说,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特区的发展必然要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深圳特区能及时与国际产业转移与分工相承接,从制造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在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中升级调整,因此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的机遇。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尽管深圳28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深圳正处于“四个转型期”:一是社会发展从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二是产业发展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三是城市建设由二元化向特区内外一体化转型;四是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事关全局的宏观性、战略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下一步,深圳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用世界眼光和标准推动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与速度相统一,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模式作出新贡献。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30周岁,“特区中的特区”光明新区3周岁。

既不同于行政区、也不同于开发区的光明新区,兼具开发区和行政区双重职责的光明新区,是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寄希望光明新区:打造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区内的大片“绿地”,路旁的道道“绿荫”……走进光明新区,处处见“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产业”……人们看到了更多的“绿”。

“绿色”,已成光明新区的标准色,现代化的绿色新城正在崛起。

生活、工作在光明新区的花甲老人汪明齐,以一首七律诗抒发他的3年感怀:“新区开建启宏图,规划先行高点筹……再干三年刮目看,光明更亮绿更稠”。

“绿色”,铺就着光明新区的发展之路…… 用“绿色”手笔绘“光明”

坚持科学规划先导,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光明新区成立伊始,就为“新城”定制了一整套“绿色”规划,并以此拉开新区城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大幕。

3年前,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给新区规划建设设定标准:“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区的城市形象要能代表深圳城市建设的未来,要向国际一流城市看齐,用国际化的视野和高于特区的标准规划绘制新区„绿色蓝图‟。”现在,他又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了标准:光明新区将努力打造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空间”、“绿色生态”,一连串的“绿色”意识;《绿色新城总体规划》、《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要和实施计划》、《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40多个“绿色”规划;制度创新、政策保障、技术引进、资源支持,多方面的“绿色”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改革发展启示录

30年前,深圳有个罗芳村,深圳河对岸的香港也有个罗芳村。深圳罗芳村农民年收入134元,而香港罗芳村却高达13000港元。一河之隔,差之百倍。

30年后,过去水草寮棚的深圳河北岸,魔术般耸立起与南岸香港相媲美的摩天大楼。

如今的深圳,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GDP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全国第一;外贸出口连续17年全国第一,占全球比重高达1.2%,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出口额。

站在全国看深圳,这是快速崛起的典范,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让历史昭示未来,“而立之年”的深圳在改革发展实践这本大书中留下了哪些启示?

人口超过1400万,GDP已达8201.23亿元,外贸出口连续17年全国第一,167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深圳

改革开放是特区脱胎换骨的法宝

8月25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活动:五个领域60大项目开工仪式”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挥毫题写的蛇口“海上世界”隆重举行。随着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一声动工令,深圳市范围内60大项目宣布一起开动。

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1053亿元。按照规划,招商局将在未来5年至8年再投资600亿元,再造一个新蛇口。

时隔30年后,蛇口再次成为目光聚集的焦点。作为最早开放的“一个圈”,蛇口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3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

当时西方媒体惊叹:“铁幕”打开了!

改革的画卷于是铺展开来。没有钱,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来?参照国际惯例,向地要钱。1987年12月1日,为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换取建设资金,深圳举行了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的土地,起价200万元,最后以525万元成交。深圳敲下这一槌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这一切在当时还是“违规”行为。但几个月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草案,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从此开始了我国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

光靠卖地还不够,深圳想到了“借鸡下蛋”――引进外资。深圳特区建立之初的10年内,正逢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珠三角大规模转移的机遇,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接收外资的地区。1978年12月18日,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我国首家“三来一补”外资企业――上屋怡高电业厂决定落户深圳。紧接着,外资企业在深圳遍地开花。1979年底,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刘天就搭着自行车过罗湖关,在深圳开建全国首家合资酒店。同一年,泰国农牧业大王谢国民率领正大集团进入深圳,取得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深圳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特区最早、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漫步今日深圳街头,一栋栋崭新的高楼大厦展示着这个年轻城市的朝气与活力,在鳞次栉比的高楼掩映中,曾经的地标建筑国贸大厦已显得有些陈旧,它的高度早已被地王大厦和正在建设的京基大厦相继超越,但它所象征的“深圳速度”却仍激励着深圳人。据统计,30年来,深圳市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56.2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27%,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底,世界500强中已累计有167家企业在深圳投资。

今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延伸到全市,特区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深圳发展由此步入了“大特区”时代

经济体制调整、两次思想解放,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路越走越宽”

解放思想是特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8月22日,“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求是》杂志社总编辑张晓林在讲话中说到,深圳30年发展历史硕果累累,其中经验很多,但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成果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联。

记者不禁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一位当地电视节目主持人见到火炬手高擎奥运圣火,从小平画像前微笑着跑过时所讲的话:没有当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圳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谈。

思想总是要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一定走在雷鸣之前一样。1978年,一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题的思想解放风暴席卷中国。而在此之前,淮北农民在分田到户的“生死书”上摁下手印、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丢下“铁饭碗”的消息都给“跃跃欲试”的深圳以足够的勇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建立特区,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大的实践之作。

破旧鼎新一直是特区人的优秀品质:面对“计划崇拜”,深圳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面对谈钱色变,深圳喊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口号;在“杀出一条血路”的征途上,深圳“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了许多全国首创。深圳落下了土地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深圳率先改革了传统的劳动工资制度和组织人事制度;深圳第一个在全国放开了物价管理体系;深圳制定了全国的第一部采购条例„„

前些年,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深深触动了深圳人的心。一时,“特区不特”,深圳与“标兵”的差距在拉大,与“追兵”的距离在缩小。但深圳没有害怕,相反,在思想解放的征途上,深圳反而大步向前。

2007年的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号角: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在全市解放思想大会上告诫深圳的领导干部:不能为定势所困,不能为成绩所累,不能为视野所限,不能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场自我的革命。深圳要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激发出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精神!

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在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署改革办公室和市政府服务大厅,推行电子政务,改革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9年7月底,深圳大部制改革大幕开启,深圳市政府机构精简幅度达到1/3,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思路将政府机构设置为委、局、办三个层次„„各方好评如潮、充满期待。

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之最,“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位列全国城市榜首

创新基因是特区经济腾飞的推进器

在美国《商业周刊》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10全球科技企业一百强”排行榜单上,有两家中国企业跻身前十强:比亚迪和腾讯。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家中国企业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深圳。事实上,比亚迪和腾讯成功的例子仅仅是深圳众多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一个缩影。它们的背后,活跃着一个庞大的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群体。

镜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在深圳下海,成为深圳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健”的董事长。侯自强说,在深圳,他迈出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1987年,43岁的退役军官任正非放弃团级待遇,凑来2万元钱干民营。如今,任正非的“华为”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第一企业„„

深圳流传着“四个90%”的说法,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记者参观了华为公司技术研发和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等部门,这里的办公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整个办公区域几乎看不到员工的身影,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华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傅军介绍说,2002年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第一位,连续四年申请增长量超过500件,去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就突破了2000件,与业界跨国公司的年均申请量持平。另一方面,为支撑海外市场的发展,华为申请的国际专利和PCT专利累计达800余件。

解码深圳独特的创新基因,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告诉记者:“在深圳,政府把角色定位在完善创新环境,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最终获得了成效。”

“软环境”辅以“硬支持”,深圳政府部门看似“无为”,胜似“有为”。深圳本土上市公司大族激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6年,大族激光创始人高云峰蛰居在深圳上步工业区一个2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和20多名员工怀揣着做中国激光设备市场主人的梦想。2004年,大族激光成为深交所首批中小板上市公司。截至今年8月,公司股票总市值约80亿,净资产较创业之初增长200倍。回首大族激光的创新传奇,怎么也绕不开深圳高新投资的支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深圳给比亚迪的帮助很多,“最大的帮助,也是让比亚迪感受最深的,还是这片土地给比亚迪创新的土壤、创新的氛围和精神。”

30年,当年只有“1个农技站、2名技术员”的深圳,今天将“深圳制造”变为“深圳创造”,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之最; 30年,企业家们由引进来变为走出去,深圳的“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数量居全国各城市榜首。

人均GDP全国第一,最低工资标准高居国内榜首,政治公平,文化多元,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和谐发展是特区永葆活力的新远景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如此表达对深圳的期望:“如果深圳能继续保持‘真善美’的城市化,民众在经济上易于就业也易于创业,在政治上享受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文化上拥有多元化的精神享受,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这就是特区未来应该立起来的方向。”

30年来,深圳的全面发展硕果累累,“幸福深圳”正阔步走来。

――居民生活质量极大提高。2009年,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彩色电视机126.2台,电冰箱97.1台,移动电话223部,组合音响46.2套,空调器210.8台,家用电脑102.9台,家用汽车32.9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64平方米。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2008年深圳万元GDP能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继续下降,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10.5%。在全国首次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超过全市市域面积一半的1100平方公里的农业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以及绿化隔离带等非建设用地,以法定的方式强制加以保护。仅2008年,深圳共有10项工程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率先推广“屋顶绿化”等措施。

――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作为全国吸纳农民工最多的城市之一,1992年就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1994年《深圳经济特区最低工资条例》颁布以来,深圳市已先后14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深圳特区内最低工资水平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中居第一位。通过持续开展关爱行动、实施居住证制度、以积分制拓宽农民工入户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务工文体活动等,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为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家园。

――提高了公共文明水平。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明水平,推出了一系列新招、实招。深圳在全市定期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采取暗访、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定期公布,根据测评结果实施行政问责,并将测评成绩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如今,深圳正积极酝酿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研究制定相应的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

――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是深圳的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不久前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深圳首次公推直选产生了14名市党代表,注册会计师马洪成为唯一自荐成功的“黑马”。随后,深圳又成功“试水”市政协委员提名公推直选,这也属全国首次。两次公推直选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媒体评价“深圳民主政治建设再迈新步”。

――致富不忘国防。1991年,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特区民兵应急分队正式组建,铸起了维护特区稳定的钢铁长城。1994年,率先组建了国防教育基地,使之成为特区开展国防教育的场所,成为深圳推行国防教育的一个品牌。仅去年,完成军训人数2万多名,对一半以上民兵进行了专业强化训练。市委、市政府、警备区专门汇编了《国防法》、《民兵工作条例》和其他法规,复印到每名领导干部。将每年11月定为深圳“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近年来,深圳多次被广东省评为“党管武装先进市”。

正如上海世博会上,深圳展区的主题是“中国梦想试验场”,深圳特区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梦想。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祝福深圳永立潮头,不断开拓进取。

深圳新闻网讯 而立之年,深圳再出发。在未来5年即“十二五”期间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对于深圳创造下一个30年的辉煌,具有重要的开局和起步意义。为此,深圳诚聘高层次专家组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召开“十二五”发展规划咨询会,积极主动地吸纳各方智慧,正是为了制定最优规划,从而引领深圳实现科学发展。

回首30年,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也谱写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精彩篇章,其中科学的规划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新起点,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必须不断破解所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必须拿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最优规划。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如何以自主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变?在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深圳如何拓展经济腹地,增强辐射能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深圳如何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和谐发展示范区?„„回答好这些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突出意义的重大课题,必须明晰前进方向,形成科学规划,指导实践发展。

科学规划的形成离不开集思广益。深圳市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提出开门纳谏、吸纳民智、借用“外脑”。发扬民主、扩大参与,采取公告、听证等方式吸纳民间智慧,无疑是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而借用“外脑”,尤其是兼备较深学术造诣和较大社会影响的高端人士的智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成立战略专家委员会这一形式,有利于使深圳的规划和发展可以更多地从国家战略高度,以国际视野、全局眼光来审视、谋划和实施,对确保深圳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以创新思路制定科学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未来发展,深圳下一个5年、下一个30年必将更美好。(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胡锦涛

宋丁表示,对于深圳来说,投资无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在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未来经济增长上,内需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未来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如腾迅、比亚迪这样既能满足和推动居民消费,同时也能受益于居民消费推动的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离开了人才都是一句空话。我注意到,总书记此次发表讲话的地方选择在深圳大学城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地方举行,这一点正体现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宋丁说,过去的30年,深圳最恰当地利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高端人才,未来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这是深圳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继续引领全国的基本命脉。

深圳新闻网讯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昨天,我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7%。

今年以来,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我市工业产品出口受到影响„„怎么办?会议提出,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向高端化发展。增强工业基础研发和源头创新能力成为我市下半年的首要任务。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加快组建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公共研发平台,合理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我市将进一步认真落实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尽快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转变方式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

深圳新闻网讯 当前,创新驱动型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们的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

昨日(9月20日),2009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向社会公示,这是全市最具影响力、奖金额最高的科技创新大奖,是激励、引导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杠杆”。

创新是深圳的灵魂。一座城市创新之魂的铸造,需要一批引领创新风潮的杰出人才。在最近评选出的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中,马化腾、侯为贵、王传福等10名杰出创新人物,就是深圳人心目中引领创新风潮的灵魂人物。在他们身上,闪耀着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在他们身上,具备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他们为深圳人树立了创新型人才的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杰出创新人物在杰出人物评选中占据了相当比重,这表明了创新在推动深圳发展中的分量,体现了深圳人对创新的崇尚。人才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根本,承载着城市腾飞的梦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在哪里?在人才!30年来,深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较为可观、门类相对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创新人才实力还很不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创新驱动型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们的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

城市人才高地的构筑,人才创新活力的迸发,就得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尤其要从体制机制上,多多构建一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磁石”,使深圳成为一个人才安居乐业的强大磁场;多多设置一些推动人才创新的“激励杠杆”,使千千万万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在各自岗位上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松江开大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生活的变化

时间飞逝,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0多个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民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生于九十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父辈们所经历过的日子,听父亲说以前,阜阳大街上的人群衣着还都是单色的粗布衣裳,人们还吃着不可选择的供应粮,可如今全变了。以前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辆辆“奔驰”“本田”替代了那些破旧的自行车,吸尘器吸走了扫帚,绿色食品割舍了人们对大鱼大肉的眷恋,时代在进步,我的家乡也 在进步。

记得小时候狭窄的街道如今已改建成宽阔繁华的步行街。逛街逛累了,街中心还有长长的休闲椅让我们歇歇脚;以往过年过节时才能见到的热闹景象,现在已不稀奇了。大街上、农贸市场、超市里,到处都是购物、玩耍的人,好象每天都是过节一样!

听父亲说以前他们住的都是简陋的茅草屋,只要一下雨盆盆罐罐都得派上用场,因为外面下大雨里面在下小雨,而现在简陋的小屋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砖房。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伴随着家具及家电的更新换代,以前哪家有个收音机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现在彩电冰箱电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话,手机也已不再是奢侈品,数字电视也走进家家户户

据父母回忆他们早年的生活还是很有些意思的,每年过节时都会凭票供应许多平时买不到的好东西,具体的我没记住好像春节给发糖票发豆腐票发好几两油票发韭菜票发猪肉票和鸡蛋票,中秋节每人还能发一个半月饼票呢!说到这里爸妈的脸上都会露出无比幸福的表情,那时的生活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唯一的烦恼是还要排队,排不上队有票也没你的份,所以爸妈从小就很喜欢排队,到现在一听说那里排队还要抢着去,决不落后,可惜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爸妈排队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决不加塞,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排个火车票还乱挤,你说火车就在哪也跑不了,你忙乎什么呢?爸妈自述不喜欢加塞是因为那时一排队经常排上几里地,大家也都很急,要是真有人加塞非全打起来不可,所以没人敢加塞。扯远了说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爸妈的单位效益越来越好,福利也与时俱进,每到年节发的水产瓜果梨桃往往把冰箱挤得没地方放,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家每天吃三条鱼!

改革开放后住房条件也有了革命性的改变,真正经历了从草房到平房到楼房的渐变过程。我曾经有幸在老房子还没有拆掉前参观了我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草房,很难想象在一间不足50平米的草房里竟然曾经居住着近十口人,这个面积拿到今天也许还不如某些大户人家的厕所大呢。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父亲说以前的学校设施简陋连坐的凳子也是自带的,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现在我们的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了,学校的设备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近几年国家还推行了义务教育免去了学费和杂费,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下载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的感想

    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的感想 通过调查后我发现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的变化时十分惊人的,这些改变体现在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极大地改变了人......

    改革开放40年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形势与政策B17050430武曼改革开放40年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

    改革开放变化

    2 改革开放 30 年家乡的变迁调研 【摘要】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抓住时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后,......

    改革开放以来梧州的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梧州人民生活状况改变调查 胡锦涛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得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于......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化调查报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日常用品 前言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

    6.5《人们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5课 人们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向学生布置“家庭照片小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条件的改革,以及社会面貌和人们观念的巨大变化。培养收集资料的基本技能......

    镇江市京口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问卷调查

    镇江市京口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 您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36周年,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6周年,为了了解改......

    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5篇范文)

    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987年,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土地上涌起,让我们国家真正走进了春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