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A(B项,“广告人即推手”不对,这应该是两个概念;另外,推手网络发帖是由目的的,并非无意。C项,文中无“观众谩骂”“毫无原则”等信息。D项,“催生了一批电视剧推手”错误,不是广告催生的,而是电视剧催生的,原文是“一些电视剧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凭借话题取胜,直接催生了一批为电视剧造话题的‘推手’”)
2.C(前后分局不存在条件关系,“软广告”只是更加有效地手段而已,而“电视剧才能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是“凭借话题取胜”的)
3.C(“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定会更高”说得太绝对。电视剧的收视率的高低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电视剧制作的钱用得多,这只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方面。另外,“选秀”虽然不能走极端,但也不可草率,角色的选拔也是很重要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幸:希望)
5.B(①句说他劝说的结果;④句说的是许纵;⑥句是作者评价,属间接表现)6.C(推荐许纵的是“旁一人”而非李绅)
7.⑴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
⑵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
翻译李绅,本来是赵地的人,搬家到吴地。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年,和他同宗的节度使李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也在吴地,李绅因为考中进士,回到吴地,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李锜看中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李绅坚持劝他,李锜听不进去,李绅又无法离开。恰逢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王澹专们打点李锜出发(强制他出发),李锜的怒气开始因为王澹而积累,暗地里让士卒谋划吃掉王澹。起初,士卒中应当接受犒劳和赏赐的都聚集在府中接受赏赐,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亲临视察,以至与到了中午得到赏赐的军士们都还不解散,一起呼喊说:“王澹叛逆,应当被吃掉。”吃完了王澹以后,众人就捉住中贵人胁迫他说:“你打算顺从众人的意思,还是愿意被众人吃掉?”中贵人说:“请问你们什么意思?”众人说:“你替我们写信报告给皇上,恢复李锜的职位。”中贵人害怕,假意允诺了。召来书记官起草文书。李绅听说以后,藏在李锜的府内,众人找不到。等到中贵人来了,催促李锜出发,李锜更加恼怒,急切召来李绅,给他纸笔,让他起草奏章。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惶恐害怕,笔摇纸颤,写不成字,全部涂抹掉,好几十行都涂黑了,更换纸张也使如此,几乎把纸都用光了。李锜抓着李绅大骂说:“你怎么敢这样!你打算追从你死去的父母吗?”李绅回答说:“我不是不愿意活了,只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不曾听到过兵器的响声,今天突然这样,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魂魄在哪里,如果一定得死,如果死在您的前面,是我的荣幸!”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旁边有一人对李锜说:“听说有个叫许纵的侍卫,尤其擅长起草军中文书,李绅不值得您等了,请您把许纵召来。”许纵到了,李锜亲自口述,文书所写的全都按照李锜的意思。于是李锜把李绅囚禁在润(地名)的监狱,军队解散以后,才出狱。许纵最后因为谋逆被处死。
称赞说为害江东时,那坚持高尚节操的人有李云、李绅。李云因山中刘腾写文章而光大。李绅的事迹未被称道,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一举一动有一点不忠诚,那么就立刻被众人吃尽。但李绅不顾及这些,而明白表明自己的态度像这样。可以说面对大节而不能被改变节操。(《文苑英华·李绅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凌霜傲雪的形象,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9.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萍水相逢⑵悟已往之不谏⑶渺沧海之一粟⑷无边落木萧萧下 ⑸日薄西山⑹驽马十驾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⑴解析: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案:AE
⑵ 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⑶ 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
⑷ 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完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A(“附庸风雅”指的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活动,是个贬义词。说成都人夜生活丰富多彩,用“附庸风雅”这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形容不妥)
13.C(A前后关系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可将“所以”改成“但是”;B“很年轻,二十二三岁的模样,长的白净、娇小、好看,撑着伞,带我们看翠湖”的主语不明确,是小康,还是姓石的姑娘,还是他们两个?表意不明;D “不但”应在“美国”之后,语序不当)
14.C
15.示例:奶奶,这药每天早上吃半片。(称谓1分,陈述对象“这药”2分,吃法2分)16.示例一: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
示例二:平凡是一枚铁钉,如果你甘于腐朽,终将化为一撮锈尘;平凡是一星渔火,只要你愿意发光,也会照亮一条航道。
五、写作(60分)【构思点拨】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第二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丹凤中学2014届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 “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
2、D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
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朴。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句中可改为“人心思变”)
14.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不合逻辑“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不能并列。)
15.A(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
第三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红星高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
题卷一并交回。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试题卷选择题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卡上,试题卷非选择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
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 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 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 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 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 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 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 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恩、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 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 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 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
共8页 第1页
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 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 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 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 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1.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A.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B.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C.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是“相思”、“爱情”和 “故国之思”。
B.王维的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隔这 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 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 相思树豹爱情故事原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 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 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 味、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
共8页 第2页
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王必.用臣
必:必须
D.悉勒.
习战
勒:统率、组织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3分)()① 常居代雁门,备匈努②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 谨烽火,多间谍
④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⑥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 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C.“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作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也不能面面俱到。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 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固执的一面。7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2)。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8.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军医吴孟超: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的先河。数十年的坚持让他在手术台上割下了万余颗各式各样的肿瘤。
如今,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的老人,先后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
对此他并不在意,老人只希望坚持自己的手术生涯,直到再也拿不起手术刀。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颗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这样的手术,吴孟超已做了14000余例。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站着,切除各种肿瘤。吴孟超没时间在上海遛弯,他要不停地为病人看病,几十年来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几乎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大楼里的医患人员都会看见吴孟超的身影。
2011年4月的一天,一位医生与他聊起了九亭镇(位于上海松江区)发生的一件新闻。吴老与前者讨论了一阵后,忽然抬起头,盯着对方问“九亭在哪儿?难道在上海?”
有一次,79岁的吴孟超发烧,而当天又有一例肿瘤切除术。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
两小时后,他割下了一个890克的肿瘤,接下来,他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
有一年,一位医生出国心切,伪造了吴孟超的推荐信,交到国外实验室,实验室复函向吴孟超求证。
对此事,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他发现,这名伪造自己推荐信的医生素质不错,就重新写了推荐信,帮助这个医生出国。
不过,吴孟超也会发火。
2011年4月16日,在一间手术室,老人站在一份病人的病历卡前,将两道花白的眉毛拧到了一起。他叫来主刀医生,在医生面前戳着病历卡大喊:“这种情况可以不做手术,病人多花钱不说,对身体也不好,你知道不?”
十几分钟后,在更衣室里,吴孟超仍然火大。他猛地一下提起裤子,盯着面前的记者说,现在己推荐信的医生”写推荐信,“仍然火大”等。这是否影响作者对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刻画呢?(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很多年轻人心里只有“票子”,这样很不好。
“只要让病人费钱、耗费身体的事情,吴老就会生气。”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一位医生说,“吴老常说,不要在病人身上捞钱。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吴孟超十分勤俭。在医院见到没人用的电灯,他会主动关上。除了军装,老人就一套黑西服,平时不舍得穿。
很多时候,吴孟超出差,都是自己买面包备早餐。几十年来,他给孙子买过的唯一礼物就是一个变形金刚。
而这位勤俭的老人,为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捐款600余万元。吴孟超的养生之道是睡觉。每天他都会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
“独特”的养生方式,为吴老换来了一副没有任何疾病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2007年,肝胆医院举办了足球赛,组委会邀请吴孟超去开球。尽管裁判告诉他意思一下就好,老人却抡起了腿,一脚把球踢出了几十米。
“不可思议,每次手术后,吴老的精神头都很足。”一位医生回忆说,“吴老要是看见和自己一起手术的年轻医生疲态尽显,就会凑上前,笑嘻嘻地说,你‘站功’还要练。”
很多时候,吴孟超会礼貌地拒绝那些知道自己年纪后试图搀扶自己的年轻人,而后他会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的前面。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概述了吴孟超的成就,下文主要记叙他几十年工作在手术台前的事迹,做到了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B.“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这种叙述方式,写出了89岁的吴孟超给病人动手术时的利索,表现了他年老而不服老的精神。
C.文章一处写吴孟超“盯着对方问”,另一处写“盯着面前的记者说”,这是给病人动手术养成的职业习惯,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谨慎、负责。
D.文章将吴孟超与主刀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的勤俭与捐巨款作对比,表现出吴孟超一心为病人着想,视金钱如粪土的高贵品质。
E.文章介绍了吴孟超的养生之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生少疾病,并能越活越年轻。
(2)文章第一、二段写吴孟超的成就与荣誉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第四段写道:“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请从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两个方面简析其作用。(6分)
(4)在刻画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同时,文章又写“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给“伪造自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苏宁电器”和 “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行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B.据南京旅游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开始,飞速飙升的海南酒店房价让旅行社瞠目结舌,报价疯涨至平时的两三倍;节后,疯狂的海南游开始高台跳水,报价普降20%,真是一日千里....。 C.目前,“网瘾戒除”机构设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采取的各 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D.有关部门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加强市民的公共意识。如果没有理顺关系就 赤膊上阵....,公众会很难接受,后果堪忧。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 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 过5毫西弗左右。
C.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采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赢得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 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杜牧 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15.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5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
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合理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既有晴天丽日、百花争艳,也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厄运,人们有了沉重感,从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压力。所以,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同时,也应该学会承受生活的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请以“承受也是一种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第四篇: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盱中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戮 胀B阱 葺D徇 陨)
2.B(A项粘zhān C项 模mú 没mòD项龟jūn)
3.B(A项句式杂糅,去掉“与”“分不开的”C项主语不一致,可在“给予”前加“被”,D项语序不当,将“繁衍”“栖居”对调。)
4.A(熟视无睹后不能接宾语。)
5.B
6.(1)分析概念的具体含义(2)①便于展开议论② 帮助对全文进行透彻的分析
7.C(A项为“埋怨”,B项为“察举” D项为“拿来”)
8.D(逋)..
9.D(A轻视 B使„„受辱 C远离)
10.A(B项为“水的旁边”,B项为“不同寻常”,D项为“报告申诉”)
11.C(同“返”,意为“返回”。A项分别为“心愿”“记”,B项分别为“相通”“抒发”,D项分别为“接
近、靠近”“完成”。)
12.D(均为取独。A项分别为介词在和表被动,B项分别为代词你和表修饰关系,C项分别为揣测语气词
和代词它。)
13.A(为判断句,其它均为被动句。)
14.①这样,我向陛下尽忠的时间长,而报答赡养祖母刘氏的时间短。(3分。“是”“于陛下”“报养”各
1分)②然而(可是)这可以对有智慧的人说,难以对俗人讲。(3分。“然”、“为”、句意通顺1分)③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3分。宾语前置、“恶”、“待”各1分)④古人慎重地对大夫施刑的原因,大概是这个缘故吧。(或: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地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4分)(所以、重、殆、句意通顺各1分)
15.(1)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老至”与“居人下”对比,写自己年事已高,却遭贬而居于卑位; “春归”与“在客先”对比,写新年伊始,春归人间,自己却滞留“天畔”(3分)。表现的是谪迁(年岁已高却地位低下)的悲凉,思乡(佳节到来却不能回到家乡)哀愁心境。(3分)
(2)运用了贾谊的典故。(1分)贾谊有济世之志和才干,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分)诗人借此暗指自己被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分)并担心滞此难返,产生了“从今又几年”的忧虑。(1分)
16.(1)不在沉默中爆发。(2)茕茕独立。(3)淡烟暮霭相遮蔽。
(4)新沐者必弹冠(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6)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7.风是大气的精灵,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1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
18.以银杏写风,(1分)从而以有形写无形,(1分)突出风的形象,(1分)为下文具体写风作了铺垫。(1分)
19.有情有骨、坦荡磊落、心高气豪、敢爱敢怒、义无反顾、有英雄气度。(写出1点1分)
20.①赞美风有英雄风度,②赞颂风能催生万物,保持生命之树不衰,塑造了世界,记录了历史③批评随风而到的墙头草④表达对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的期盼。(1点2分,写出3点即可)
六、作文
1.书写清楚,符合文体要求,审题较为准确:53分以上;
2.记叙文叙事清楚,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楚:56分以上。
3.记叙文能灵活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议论文能紧扣论点,多角度论证:60分以上
4.有真情实感、议论深刻:63分以上。
第五篇:2018年海淀区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海淀区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建议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差异,人们难以将它们联系到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产生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比如高山和镜子,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一镜子;再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假如每个概念都可以与另外几个概念直接发生联系,那么后面每一步的联想机会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联想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是一个生物红外感受器,能感受到远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这点生物学知识,而不会运用联想思维使之和其它方面产生联系,这个知识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导弹专家就由此产生了联想,用电子器件制造出和响尾蛇的生物红外感受器类似的“电子红外感受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运转发热而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这种“热定位”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就是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联想思维”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联想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B.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C.联想思维可探索不同事物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D.联想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各种差异,既为联想提供了条件,又为联想制造了困难。B.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之间都可建立联系,这归功于联想思维。C.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的理解。D.利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红外跟踪器,说明联想思维可促使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材料二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固然与先天智力有关,但是,在智力确定的情况下,后天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培养、开发人的联想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联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客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譬如,没见过山洞树洞的人就想不到建造房屋。不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对某一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信息论讲座》一书说:“从某一条消息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光速是不变的”只讲述了一个物理现象,他可以记住这一结论,获得一点物理知识。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单调,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
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和灵感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它们都是突发性的,产生于一瞬间,让人觉得有些离奇,但它们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方式较特殊而已。有人认为直觉和灵感不受逻辑规则限制,是非理性思维,这是不妥当的。我们坚持反映论原则,即承认联想以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逻辑原则。难道直觉和灵感是违反上述原则的吗?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
3.请联系文章内容,仿照括号里的句子句式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前后文语义连贯。(2分)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影响一个人联想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B.作者在材料二中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C.直觉和灵感是联想思维的结果,方式特殊,产生突然,让人觉得有些离奇。D.一个人没有对某个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思考,就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产生。材料三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5.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在材料三可以用“琢磨”替代。B.清沁肺腑:意思是“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里”,比喻使人很感动。C.不即不离:意思是指对人、事不接近,也不疏远。“即”读作“jì”。D.蕴藉:意思是指言语、文字含蓄而不显露。“藉”读作“jiè”。
6.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联想意义”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烟”指“云雾”“暮霭”,这里使用了字的联想意义。B.字的联想意义源于直指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与控制。C.“天上小团月”一句的丰富意蕴由诗人靠联想而创造,读者也必须借联想理解。D.文学,尤其是诗歌,善于运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作品意蕴丰厚,朦胧蕴藉。7.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联想思维有哪些意义和价值。(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且西伯、李斯、淮阴、绛侯、季布等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B.审矣,何足怪乎? 审容膝之易安
C.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D.用之所趋异也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曩者辱赐书 适百里者,宿舂粮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出则不知其所往 实迷途其未远
D.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 B.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到了被摧残和杖打的时候,才想到归隐,这样做不是太晚了吗 C.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
11.古人在交际中常使用敬辞或谦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请略陈固陋
12.司马迁解说自己不能“推贤进士”时说到,“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请结合选文,简述司马迁的“私心”是什么。(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①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②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写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
B.两首诗的写景部分都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并且两首诗的景物描写都刻画了具体细节。
C.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
D.从内容看,两首诗都是吟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1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以下山水田园诗最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3分)
A.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B.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雨望》)C.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15.同样是描绘田园生活,两首诗相比,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略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2题。郭木匠 郭凯冰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斧子看看家中里里
①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得像模像样了。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时,清水镇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回来了,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杨木匠说:“咋了,这个也学?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②“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了个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给师傅请安了。”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清漆。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爹,我本来要请你打衣柜,师兄怕累着你,抽空给我打了。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工钱呢,五五开。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1)。”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2)?”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略有删改)
【注】①绝户:没有后代的人。②姑娘:女儿。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稀罕:稀奇、罕见 B.整治:使„„吃苦头 C.白眼狼:忘恩负义的人 D. 精气神儿:精彩、神韵
18.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起来。(2分)(1)(2)
19.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情节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作了铺垫;后文“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情节与此呼应。
B.斧子在学艺过程中,好学更善思,编草鞋时染出各式花样,做家具时边脚料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最终青出于蓝。
C.对斧子抢了自己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本篇小说结构小巧精致、情节紧凑,叙事干净利落,写人正面侧面描写结合,人物形神俱佳,语言富于生活气息。
20.杨木匠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划线句三次写到斧子说自己不会描金花,他为什么这样说呢?(6分)
22.小说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结尾,有什么作用和效果?(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23.微写作(8分)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造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敬仰英雄,把英雄写进文学作品,记在心头。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英雄一般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红岩》的过程中,一定会被某位英雄的精神品质打动。请以作品中某个人物为例,谈谈英雄应该兼具哪些优秀品质。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原著,自圆其说。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学校将举行“英雄的瞬间”画展,请从《三国演义》或《红岩》中选择一位英雄人物,描述你准备创作的画面内容。要求:符合原著内容,展示人物风貌。
24.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国庆假期,小李从北京回千里之外的农村老家探亲。回来的时候,妈妈拿出了好多东西,有托了好多人才买到的散养土鸡蛋,外公家给的大米、南瓜、冬瓜、菜籽油,奶奶种的蔬菜和红薯,二姨家酿的葡萄酒等等,塞满了小李汽车的后备箱。有人轻描淡写地说,土鸡蛋、菜籽油其实值不了多少钱; 有人担心地说,这么远,冬瓜、南瓜在路上早被颠坏了; 有人认真地说,这些东西,真的很实用,很实在;
还有人意味深长地说,这样的“后备箱”我们并不陌生,它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备箱”,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个关于“后备箱”的故事。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
参考答案 2018.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
1.(2分)B 2.(2分)C 3.(2分)B 4.(2分)示例:没见过磁铁吸引现象的人就想不到地球的吸引力。5.(2分)D 6.(2分)B
7.(6分)①联想思维可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创新; ②联想思维使零碎的、孤立的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 ③联想思维可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对知识全新的理解; ④联想思维可帮助人们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⑤联想思维可以刺激灵感的产生;
⑥联想思维可创作出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 ⑦联想思维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8.(3分)B(A.等同/合 B.明白,知道 C.更加/充满 D.追求/走)备选试题:
相同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晨光之熹微
不同 若望仆不相师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9.(3分)B(A.时间词后缀/的人 B.介词 因为 C.代词自己/副词大概 D.竟/于是)备选试题:
不同 重为乡党所笑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0.(3分)B(B到了被摧残和杖打的时候,才想到自杀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11.(2分)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固陋,谦词,浅陋的意见。)12.(6分)人的生命应该有价值,要死得其所。(2分)司马迁在受刑后之所以能够默默忍受旁人的眼光,是为了写出能够彰显于后世的《史记》这部书,(2分)并以此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备选试题:
12.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忍辱著《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并简述他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用了怎样的编写方法。(6分)
或(请简述司马迁创作《史记》用了怎样的编写方法。并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著《史记》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13.(3分)D 14.(3分)A 备选试题: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一句在描写田园景象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下诗句也用到这一手法的是(2分)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答案:B 15.(4分)《渭川田家》中,“即此羡闲逸”抒发了诗人歆羡田园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1分,结合借景抒情的诗句分析也可),“怅然吟式微”流露出诗人身在官场不得归隐的苦闷、怅然(1分)。《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表现了诗人不辞劳苦躬耕田园的态度(1分,从“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等诗句分析出亦可,重点在“不辞劳苦”),“但使愿无违”表现了诗人坚守田园生活的心愿(1分)16.(6分)略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17.(2分)A 18.(2分)(1)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2)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19.C(2分)20.(4分)1手艺精良:“靠手艺挣钱”,会“描金花”,许多人家都找他打家具; 2架子大,脾气大:“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
3心胸不开阔:教徒弟留一手,被抢了生意暗怨斧子,斧子来看他不搭理; 4爱才:看见斧子手艺好,火气慢慢消了; 5有情有义,为人有原则,大事儿有雅量。听说斧子解释完描金花的事情“脸色缓和下来„„把最后一笔填上。” 被斧子尊师,有情有义的行为感化,认可了他。21.(6分)
斧子早已学会描金花,但一直不在人前显示,还强调自己不会,因为这属于“偷学”,未经师傅允许(1分);此外,还为了不抢师傅的生意,替师傅向众人揽活儿(1分);给师傅的女儿打家具把描金花留给师傅,是为了尊重师傅(1分);最后和师傅合作做活儿,让师傅描金边是为了暗中照顾师傅(1分)。表现出斧子的善良和孝敬(2分)。22.(5分)
①这一结局写出了来人对杨木匠胸怀的赞叹,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叙述,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2分);
②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情境(2分); ③这一结局巧妙设计了一个“误会”,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23.(8分)略 24.(5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再拜。
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教导我,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职掌文史星历,地位接近于卜官和巫祝一类,是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
况且,象西伯李斯韩信周勃季布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不能引决自裁。在社会上,古今都一样,哪里有不受辱的呢?照这样说来,勇敢或怯懦,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也是形势所决定。确实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我舶腹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为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了两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