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经济学专业及毕业就业情况(范文模版)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及就业情况介绍
1区域经济学的就业状况
当前,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还比较理想,就业面宽,市场需求大,前景很让人看好。从就业渠道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行政部门,也就是考公务员,现在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地方公务员招生,都有一些部门直接针对我们专业毕业生招考,如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以及各省市规划局等等。从区域经济学专业背景和理论演承来看,毕业生进入行政机构,尤其是以上一些部门比较对口,专业知识发挥空间大。近些年公务员考试竞争强度白热化,难度越来越大,考上的机率在逐渐减小,不过,在一些专门针对部分专业的岗位竞争稍微弱一些,专业门槛的限制会过滤掉一些竞争者,尤其是靠关系和背景的竞争对手。另外,由于区域经济学所开课程和所涉及的领域涉及面广,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以及制度、法律等都会涉猎,且写作锻炼的机会也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对于考公务员天生有一定的优势。
二是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各地方党校、国家及地方社科研究所等。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地方政府将发展地方经济作为头等重要大事。从八十年代实施的“沿海发展战略”,到“西部大开发”,再到近些年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计划”,无不显示着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成绩斐然,不过同时区域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如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促进广大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陷入衰退乃至于萧条的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问题、解决部分膨胀城市出现的拥挤与阻塞问题、防止没有受到区域战略关注的中部地区的地位下滑问题、协调地区间矛盾防止重复建设、原料大战与市场封锁等等,如许之多的区域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随着中国区域管理机构合理设置、区域管理的模式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会需要多少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者?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综合实力的争强,以及科研能力进步,世界经济学研究重心会向中国大陆倾斜,这是一个需要经济学人才和巨人的时代,也是造就经济学人才和巨人的时代。
三是企业。对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企业。我国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最初是从经济地理学和产业布局学演化而来的,受苏联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是近些年才逐渐回归主流经济学,进入市场经济分析框架。在西方国家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像我们国内如此细分,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如外资企业在国内招聘职员他们只是标明是学要经济学,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各二级学科的学习背景是一样的,进入企业后的发展看的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但是从整体来说,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学门类内就业状况只能算作一般,这是有专业性质和专业方向等的原因。我们学校区域经济学就业在国内同学科是比较好的,这和我们的学科定位关系很大。我们学科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具性学科数量统计分析和计算机的应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当前企业中应用也比较广泛。
关于这个就业渠道,其相关企业主要有房地产公司、移动电话公司和银行等一些大型单位。相对而言,比较对口的部门是这些公司的市场分析和开发策划部部门,比如房地产公司要进行一项新的地产开发投标,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项目选址,也就是区域经济学里的区位选择问题,这就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一些区域内潜在顾客数量、购买能力、需求偏好等等,而这些都是和人口以及区域经济相关的;然后就是做一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这里就不仅需要宏观眼光还要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项目拿下后还要确定楼盘的建筑规模和高度,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在这整个过程中都有我们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而分析方法和技术就是我们所学的数量统计知识,以及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银行和移动公司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以上谈的或者只是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我们不能不说就业是毕业生个人的问题,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校只能给你一个平台,给你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我们利用好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竞争优势。
我校2006级区域经济学专业12名硕士研究生,7个男生5个女生,截至到7月1日,已经全部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有三个女生进入中国银行上班,一个女生进商业银行,还有一个女生进入一家金融公司,有两个男生被中国移动公司录取,一个去了南方报业,两个去了房地产公司,一个进了温州工业规划设计院,还有一个考上了博士继续深造。
2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方向选择
区域经济学就业面比较广,这也就决定了,入学这个学科点之后学生需要做自己的选择,需要给自己找个发展方向,给自己的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定位。既然已经就读了硕士研究生想必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策划,但是在其下面应该有个更细的分化。这也是管理学所讲的目标分化理论,即只有把你的目标一步步细化了才有意义,你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目标才有可能对你形成动力。我们进入大学其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这个在校外也可以学到,并且当前知识更新如此之快,学校里的知识往往是有时间差的。大学最终目的是为我们培养一种能力,如果具体到我们研究生,就是培养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第一项之外,我们和本科生的学习目的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研究生出去之后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如果不比本科生强,不能给单位或者企业带来高效益,他们怎么会支付给我们高薪酬?这是我们都要思考得问题。这个问题,曾经一个本科生向他的老总提出来了,老总说,之所以给研究生高工资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比本科强,并且他们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就如前面对就业渠道所做的分类,不同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等来做个选择。比如,如果是要进高校作老师那么你的学术要做好,这里首先要作的也是选择方向,选择哪一个领域去深入研究,研究有连贯性和继承性才好深入。有些学生毕业一心要进企业,那么 你就要问自己想进怎么样的企业,是房地产公司还是银行,要进房地产公司,你就需要早做准备,多关心房市行情,平时的学术研究也往这方面涉猎,这样一年到两年的积累,你就可以比别人对这个领域有更深等多的了解和认识,所谓的专家也不过是如此积累来的。在找工作的时候 你就会有的放矢的去选择企业选择简历投放,进入面试环节你才会更有自信。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进企业的也要把学术做好也要好好写论文?写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体现你的思考能力、你的文笔以及你的知识积累。不仅是以后做研究需要,就是进入企业也是需要,我们这个专业进入企业往往是要做市场分析投资分析等等,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有很多应用机会。
科研能力之外,其他几种能力也是很重要。如社交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就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找工作期间更为明显。现在找工作,谈得更多好像是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谈何容易。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把社交能力作为综合能力重要方面。社交能力一般是在读本科期间成型,但是在读研期间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多去锻炼,多在同学面前做公开发言,进入班委或者学生社团也是很好的锻炼平台。一有机会就去锻炼自己,这不是展示,而是能力培养。社交能力是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需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读研期间是需要一些具体的方向选择的这个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和导师的交流来确定。选择方向如同去排队,回过头来发现排错了队伍,然后再去找方向再去排另一条长队,不管如何积极和努力都是晚的了。一步慢,步步慢。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点特色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域特征和空间规律的学科。区域经济学由于从区域的观点研究经济,使它又有别于一般经济学。它在一般经济理论和其它经济学科理论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同时与其它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就学科性质而言,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年轻的分支学科,是社会科学,而不是地理科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学科特色: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视数量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性和关联性很强,如理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人口学、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以及管理学等等,因此,在国内各高校的区域经济学学科点的侧重点差别很大,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都有比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高校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中财的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学科建设侧重于面向实务的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强调对统计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研究生培养秉承“国际化、实证化、规范化”理念。
第二篇: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地理科学专业《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106001 课程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使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总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0)总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 课程简介:
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整个世界、任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因此,区域经济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本课程是地理科学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从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区域经济学阐述了区域经济活动组织自身的活动规律和区际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区域布局与决策等基本经济理论。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为今后在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建议:孙久文,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参考书:
[1] 埃德加•M•胡佛著,《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2]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3]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 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等.《区域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6] 吴殿廷编著,区域经济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7] 吕拉昌,《区域整合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8]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其理论与方法发展十分迅速,在各国解决区域问题,缩小区际差异,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现代区域经济学尤其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机融合的全新理念。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学这一新兴应用经济学科,使学生掌握,学会区域经济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际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思想和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观,掌握简单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较全面了解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格局和态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能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分析和研究的目标。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导论(3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等几个基本概念,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本章重点是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概念,难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本门课程的第一章,在整门课程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世界、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区域经济也因此为经济社会活动主体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学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地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1)区域的概念;(2)经济区域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
(3)了解我国的十大经济区域、六大综合经济区域及三大经济区域。(4)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6)理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历程(1学时)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6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和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的内容在本门课程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带着第二章的问题,学生将学到历史上不同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时间过程的相关理论,学到学者提出理论时的历史背景,如何来通过大量实证的研究最终上升为理论。本章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本章的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2)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3)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1学时)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2学时)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含义
二、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关学说
三、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
四、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性特点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3学时)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二、区域发展的基本-非基本原理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
四、投资和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6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动因,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变化,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主要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产业经济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区域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章重点:(1)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2)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 本章难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2)理解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变化。(3)理解并掌握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4)理解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2学时)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四、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变化(1学时)
一、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
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
第三节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3学时)
一、地区生产专业化
二、主导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
四、区域产业结构建设
五、(案例)云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四章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布局(7学时其中课堂3学时,课外4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经济区划及其定量划分方法,产业布局理论。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包含有区域经济学非常多的理论模型,学生通过自学2学时,再结合实际区域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章后,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特定区域的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2)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3)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本章难点:(1)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2)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自学、课堂讨论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经济地域运动论
(自学)
一、经济地域运动的内涵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三、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
第二节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
(自学)
一、集聚与扩散
二、距离衰减原理与近邻效应
三、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第三节经济区划论
(自学)
一、经济区概述
二、经济区类型
三、经济区划
四、区域的定量划分方法
五、主体功能区建设
第四节产业布局论
(自学)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产业布局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区位指向与合理性评价 案例: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1课时)第五章区域分工与合作(6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分工论,区域协调发展论。
本章地位与作用:主要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区域间分工与合作问题。要解决一个区域的发展问题,除了要处理好本区域内各要素相互关系外,还要处理好与其背景区域、相关区域的问题。
本章重点: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本章难点: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了解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2)理解并掌握区域差异测度方法。(3)理解区域差异演化过程。
(4)了解区域差异调控、区域增长趋同。
(5)理解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区域优势产业的识别与选择。(6)理解区域协调发展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区域差异论(3学时)
一、区域差异概述
二、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
三、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四、区域差异演化过程
五、区域差异调控
第二节区域分工论(1学时)
一、区域分工概述
二、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
三、区域优势产业的识别与选择 第三节区域协调发展论(2学时)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述
二、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方式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与评价 第六章城市与区域发展(4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研究特殊区域的发展问题。城市,作为特殊的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重点:(1)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城镇化的概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难点: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2)理解城市经济区的内涵与特点;
(3)掌握城镇化的概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理解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5)理解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6)了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城市经济区(1学时)
一、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二、城市的产生
三、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四、城市经济区的内涵与特点
五、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城镇化与区域发展(2学时)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特征
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三、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0.5学时)
一、城市空间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二、城市带理论与点轴开发
三、城市群和都市圈开发
第四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0.5学时)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二、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第七章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4学时)
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政策。
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学习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之后,理解政府领导者、决策者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背景目的,以及学生评价他人制定的政策,自己尝试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本章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主要类型 本章难点:区域经济布局规划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主要类型;(2)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规划,了解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相关内容;(3)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和作用(1学时)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与选择(1学时)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区域经济布局与规划(2学时)
一、区域经济布局
二、区域经济规划
第八章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4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介绍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常用的数学方法,数量分析的指标体系、区域经济部门规划的计量模型。
本章地位与作用:通过前面几章的理论学习,要分析实际区域的问题,还需要方法。本章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就是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为以后解决特定区域的实际问题提供基础。本章重点: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发展预测方法 本章难点: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发展预测方法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
(1)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主要类型;(2)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规划,了解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相关内容;(3)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区域系统分析概述(0.5学时)
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
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 第二节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2学时)
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
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三、区域评价案例
第三节区域发展预测方法(1.5学时)
一、概述
二、结构化预测方法
三、非结构化预测方法
四、社会经济预测中多模型、多方法的结合
四、习题教学内容与要求
由于36课时的学时所限,本课程不在课堂内设置习题教学内容,所有思考题全部由学生课外完成,由教师安排课外时间答疑。
五、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
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教程》[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3、李清泉,《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村城市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吕拉昌,《区域整合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3。
7、谢一地,《政府规制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
9、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4。
11、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R],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2、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13、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C],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4、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5、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6、宋奇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7、朱若峰,朱泽,《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8、姚士谋,汤茂林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19、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王自亮,钱雪亚,《从乡村工业化到城市化——浙江现代化的过程、特征与动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1、赵苑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2、唐宇文,《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3、王梦奎、李善同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0。
24、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4。
26、冯之浚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7、罗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8、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9、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科学出版社,2002。30、邓翔,《经济趋同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1、金明善,车维汉,《赶超经济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1。
32、邬义钧,邱钧,《产业经济学》[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3、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4、吴郁文,《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5、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7、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8、杜肯堂,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三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就业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能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具有“高人文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旦时机成熟,将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一般意义上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最急需的资源是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将体现以下特征:(1)需求量大。一种全新的、涉及所有企业的商务方式的兴起自然需要大量人才。(2)需要受过专门电子商务教育的人才。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有着很大区别,有自身的理论、规律、方法,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需要高素质人才。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商务模式,以高科技为支持,企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电子商务类的公司中绝大多数岗位属创造性、非事务性劳动,因此要求员工具有较好的素质,既有较强的分析、判断与创新能力,又有善于实际操作、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几者缺一不可。(4)要求有较高品德素养的人才。包括民族意识、开拓进取、敬业务实、团结友善等。我们将以上几个方面作为开设专业、开展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当然我们的观念也将随着工作的开展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更新、完善。
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对纯技术人才需求相对少,而对应用复合型人才需求大。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本只是技术支持层的技术人才,而广大的应用人才培养较少。所以,本专业着眼于应用操作人才培养,着眼于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应用,培养既掌握信息使用技术,又能结合商务理论与实务,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商务活动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方向为:
(1)企业电子商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管理的相关业务岗位;
(2)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策划、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
(3)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岗位;
(4)金融、保险、海关等行业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维护与管理的岗位;
(5)各地区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等信息网络化业务及其管理岗位。
(6)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管理的相关业务岗位;
毕业后经过—段时间锻炼提高,可以从事平台维护、网上营销和网页设计、信息编辑并成为企业的部门经理或高级销售代表。
信息化的浪潮已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而党中央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必将让这种变化向深层次迈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的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高瞻的战略布署为中国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再次快速增长的基础。“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口号的提出,企业信息化如火如荼的开展,必将带来电子商务发展新一轮高潮
第四篇: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
浅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教育服务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等形式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形式:
一、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在美国,很多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为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地方高校在发展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婚庆礼仪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俗音乐、民间歌舞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整理和编辑,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还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为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对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商,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校外演出实践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三、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理念及服务地方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就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指练好扎实的教师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主要为地方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舞台实践和活动组织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业汇报,通过比赛和汇报促进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另外,结合节假庆典或学校社团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对提高学生自我创编能力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有直接的效果。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途径,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以上这类实践手段为学生塑造全面的“师范”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以其特殊的条件和职能,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校艺术人才在校园文化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要服务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企鹅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具有地方特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把地方音乐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带学生到农村田间中,到民居小巷里,实地采访民间艺人、歌手,听他们演唱当地民间曲艺,定期聘请当地剧团的演员、艺人、民歌手来现场讲课,将地方音乐文化原滋原味地口传心授给学生;并在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将地方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歌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来,让学生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当地音乐文化特色。有了这个基础,学校可以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或演出小分队,与当地农村、社区政府合作,结合当地风俗,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开展“大学生与农民心连心、与市民心连心”等慰问演出,把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带到社区和农村去,服务社区和“三农”,积极有效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地方高校音乐办学在地方现代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服务的培育、形成及其净化、规范、提升等方面是否能较好地起示范、影响和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方高校只有走出“象牙塔”,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向公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第五篇:2018年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专业指导
2018年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专业指导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一门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各个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本学科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工业布局与项目评估及环境保护,中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比较。
它是在经济地理、生产力布局、投资经济和城市经济学基础上形成的,与国民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密切相关。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而各地区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科研、教学、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能创造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实践工作。
2)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区域综合集成技术及其方法。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首选英语),能够阅读与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同济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城市与区域经济规划
(02)旅游经济开发与规划
(03)城市经济与管理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17 经济学
二、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在中国起步晚,所以目前发展速度很快,从国家政策来看,区域经济学的作用在加强,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等等,还有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等等,都是十一五规划重点。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对于我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着重大作用,这就需要大量这方面的高科技人才。
三、职业规划
可以通过考取经济师职称,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设在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分在两个半天进行,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且符合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新祥旭考研官网:www.xiexiebang.com
(一)申报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高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2、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在报名时,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二)申报经济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专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
2、取得本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学位;从事相关工作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四、推荐院校
以下学校本专业实力较强:
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大学
五、相近学科
与区域经济学专业相近的二级学科有: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六、课程设置(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主要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资本论》选读、马列经典选读
(2)学位专业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新祥旭考研官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