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方面:
1.具体案例没有要求,但必须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观点分析,以PPT加以讲解。讲解十分钟,解答问题五分钟。
2.组长大胆组织,协调分工,组员大力支持,积极准备,于下周五之前把PPT交到我的邮箱,以组长名字命名。
3.大家准备完成之后,我们排出顺序,接着将一班的PPT发到群共享,大家仔细查看,准备课上提问。
4.案例分析课将在第十四周、十五周举行。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材料: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转出的主要是资源型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钢铁、汽车等工业生产能力上东部仍有较大优势,产业还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 北上” 趋势。从地区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仍普遍追求重工业化,制造业在沿海少数省份集中度较高,沿海沿江工业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工业研发能力不强,未来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各类区域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东部地区除了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在全国的份额略有上升外,其余 34 个行业的份额都在下降;中部地区除了 6个行业份额下降外,其余 32 个行业份额在上升;西部地区仅有 4 个行业份额有所下降,其余 34 个行业都在不同程度地上升。东北地区有12 个行业份额下降,24 个行业上升,说明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属于产业转出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属于产业承接区。
从具体行业来看,十一五期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要向西部地区转移。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中部地区有较大提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要向东北地区转移。但同时东北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全国份额处于下降状态。
东部地区向外转移最多的行业相继是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份额减少幅度在12.73——7.28个百分点之间。
目前总体上,东部地区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布、钢铁、汽车、水泥、原油等工业品的生产能力上仍占有绝对优势,中西部在电力、原煤、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品占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原油、汽车和钢铁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尚未根本改变。
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有8个行业份额上升,其余 30 个行业份额都在下降;珠三角地区有9个行业份额上升,其余 28 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份额不变;而环渤海地区有16个行业份额下降,其余 22 个行业份额则不同程度地上升。可见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总体上呈现出由南部向北部的“北上”趋势。从具体行业的升降来看,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循环回收、金属矿产、纺织、家具、木材等日用轻工业比重下降较大,而烟草制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产值份额上升明显。珠三角地区上升最快的行业为资源循环回收、金属矿产加工和化工能源、文教体和工艺品制造,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日用轻工业、金属等矿物制品业份额下降较大;环渤海地区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制造、废物循环回收、日用轻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份额增加最大,而金属矿物、能源开采与供应、造纸、通讯设备及计算机、食品加工制造业则下降较多。
(1)(25分)我国当前产业布局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25分)如何评析当前的产业布局及其存在的问题?
(3)(25分)请评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色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25分)怎样看待当前的产业转移及产业“北上”现象?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解析第二章
案例分析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 材料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简述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后果
答:含义: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特征:降价是暂时的实际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
后果:是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分析加成定价法的步骤和优势
答:加成定价法通常有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厂商要估计每单位产量的成本。一般来说成本会随产量的水平而变化,所以厂商的估算应建立在所设定的标准产量水平上,通常是生产能力的75%-80%;然后,厂商在估算的平均成本上加成,这个加成指厂商事先确定的目标回报率r。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点:首先,它计算公式很简单,用起来很方便,它所需要的信息比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定价法少;其次,成本加成法有利于价格稳定,这是厂商所需要的,因为变动价格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且可能引发竞争者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反应;最后,成本加成定价能为价格变动提供正当理由,想要提高价格的企业可以把成本增加作为自已的理由。
材料三: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
问题:横向兼并的含义及横向兼并的福利分析
答:横向兼并(水平兼并):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横向兼并的福利分析:一方面,横向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也会导致福利损失。
材料四:美国宝洁公司成功运用广告塑造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拥有了大批忠实的消费者。问题:解释产品差异化的概念分别说明宝洁公司和海尔公司的差异化策略
答: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给提供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材料五:案例: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钱纳里)
问题:1.分析我国近10年来产值结构的变化,判断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那个阶段
2.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3.结合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作出分析评价
答:从产值结构来看,从1998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17.6%下降到11.7%;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只上升了1.4%,且有一定的波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了3.2%,在03年达到峰值,然后又缓慢下降。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从49.8%下降到42.6%;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先是下降,然后略有上升,变化趋势不大;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6.7%上升到32.2%;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和国际标准比较,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存在偏差:第一产业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标准;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却远远大于标准值,超过16%;第三产业产值比值也远远小于标准值,少了10%。总体来说,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偏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偏低,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较滞后。
在劳动力构成结构上也有偏差: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标准值,接近20%;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小于标准值,少了8%;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低于标准值,少了11%。说明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次产业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如果将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分析,则可以得到下表:
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极低且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逐步上升且较高;说明我国的农业还非常滞后,需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不断下降,这和标准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但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是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值的2倍。这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比重偏高,而吸纳的劳动力还偏低。因此,和国际趋势比较起来,还需要降低工业尤其是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就要国家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的产业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
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上升,这和标准产业结构揭示的规律相违背,且高于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值,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和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和吸纳的劳动力都在50%以上相比较,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材料七:美国的美洲航空公司曾被指控采用掠夺性定价来驱逐企图进入其达拉斯/福斯沃斯航线的其他航空公司。美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后果
答:含义: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特征:降价是暂时的实际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
后果是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材料八:百事可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很好地利用了劝说性广告。问题:广告的类型及为什么百事可乐采用劝说型广告?以及广告与进入壁垒的关系
答:广告的类型:广告可以分为信息性广告和劝说性广告。
为什么:通常掩盖信息(除了产品的存在外传播很少的信息),创造不真实的差异化。其目的是使消费者对产品有良好的感觉。通常认为,经验商品的生产者更有可能使用劝说性广告。由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只有在消费以后才知道,因此,厂商试图通过广告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形成产品主观上的差异。劝说性广告是形成产品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位厂商通过广告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主观差异,创造了稳定忠诚的品牌偏好。在位厂商只需维护这种信誉即可,而新进入厂商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则需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且很难从在位厂商那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关系:在位厂商通过广告形成的产品差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品牌忠诚度对新进入厂商构成了进入壁垒。
第五篇:产业转型的经济学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学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的定义: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我个人觉得产业转型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微观和宏观方面。对于微观的意义也就是单个的生产厂商来说,如果社会都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生产的话也就是各个单个厂商都是在同样的劳动效率和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那么它们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决定利润率的关键就是厂商的生产规模了,所以厂商就会扩大产能来追求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直到产能达到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此时我觉得较易发生寡头垄断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尤其是寡头达成了价格联盟并且在法治薄弱的情况下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公认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那么这些要素对于规模经济是很有好处的。然而我个人认为市场充分竞争的产生会冲抵掉规模经济带来的溢价,比如说会发生价格战降低行业的利润率也同样对行业发展产生损害。所以应该再增加一个生产要素—创新能力。如果要给创新能力打个比喻就像是沙丁鱼效应或者是鲶鱼效应,创新能力就是那个维持行业发展的钥匙。当所有厂商都陷入成长的泥潭中虽然有规模但是不能享受规模化带来的好处是,某些厂商获得了新技术开发了新产品提高了自己的利润率的时候,别的厂商就会迫不得已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否则就要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所以对于单个的厂商,外界不断地技术与生产创新压力会迫使自己努力进行追赶以获得自己的生存,从而不断压缩自己的可变成本维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说,产业的转型升级每时每刻都是刻不容缓的,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就来自于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分工中的竞争能力,由于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的运作和转移已经相当成熟,所以资本的流向也就倾向于获利的最大化或者说资本的最优化,因此国家层面上如果本国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那么产品的平均利润明显会被压缩,由于是低附加值产品所以行业的门槛也就比较低,所以这样的国家明显没有议价能力,因为如果当一国强硬的提出要增加本国产品利润时,国际资本就会流入那些具有替代生产能力的国家,而且对于低附加值工业来说通常会遇到更多且更致命的利润影响因素,比如说原材料,由于是低附加值那么对于原材料是不会深加工的所以这样的工业会受制于原材料价格。再比如人工成本,人力价格也会在成本里面占据大头,尤其是服装加工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因此国家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升级更为重要,它牵扯着在世界分工的大背景下该国的国际地位,只有国家努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凸显出比较优势才能提高该国的议价能力。
再来讨论下国内当前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误区,比如说服装行业被视为低附加值产业,但是其实问题的本质是国内的服装普遍是低附加值产品,参照当前欧洲的服装品牌,它们的利润简直是暴利,而利润的来源正是它们生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再比如说当前流行的一个名词,夕阳产业。个人认为只要某个工业生产的产品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那么这个工业就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了,所以其实夕阳产业的本质是夕阳技术,是低效率生产被淘汰的必然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转型升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