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作社、协会
5月6日,看着运送鸭蛋的货车在山路上渐行渐远,岫岩黄花甸镇呱呱鲜养殖协会的蛋鸭养殖户们又聚在一起,唠起了合作社的好处:“只有抱在一起,才能发家致富。”
由于没有适当的组织和形式,技术资金、销路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是黄花甸镇蛋鸭养殖户的一块心病。2009年,由黄花甸镇党委和政府部门牵头,在当地的隗子村成立了呱呱鲜养殖协会。协会成立后,在蛋鸭养殖的各个环节运行中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回收的经营方式,并在卫生防疫等方面均给予人员扶持,从而做到以产品质量,保证销售渠道的有效畅通。同时,为了提高鸭雏成活率和鸭蛋产量,协会成立以来,全方位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禽类养殖业,多次组织饲养和防疫方面的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百余人次。通过成立养殖协会进行多方面的组织、带动和帮扶,不仅解决了养殖户在饲养和销售上的顾虑,更有效地带动了当地鸡鸭饲养业的发展,目前当地鸡鸭饲养量已由过去的不足百万只,一举发展到300万只。
“现在发展绒山羊养殖业都可以免费享受到技术培训,更不用担心没有销路,也不用愁销售价格。”黄花甸镇郭家岭村绒山羊养殖户李晓忠说,最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大有利于农民发展项目。与呱呱鲜养殖协会一样,郭家岭村绒山羊养殖协会也让当地的养殖户们尝到了甜头:养殖户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运输、加工以及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都统一起来,养殖户可以享受生产资料的低价优惠。“现在真的什么都不一样了,我们基本不担心销售问题,协会安排专人负责在外地联系羊绒销路,以保证利益的最大化。”郭家岭村党支部书记陈明介绍说,以前养殖户搞养殖,最害怕的就是卖不上价钱,甚至卖不出去。如今的郭家岭村已经名声在外,村里每到出售羊绒的时候,羊绒商就会蜂拥而至,而春夏之交开始,海城、沈阳等地的屠宰企业也会上门收购整羊,而且卖价都要比当地市场收购价格略高些。
几年来,经过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指引,黄花甸镇养殖业已经形成了协会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生产经营格局,用基地带动农户,农户壮大基地的经营模式,推进了养殖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步伐,全镇牛、羊和家禽等畜禽养殖业每年可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
“以前没听说过这东西,但经过考察后发现很有市场潜力,我们有信心在几年内将咱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一大截!”东西长村红树莓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红树莓项目由辽宁鑫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总投资1.08亿元,全部项目分两期进行。先期将投资3000万元,今年计划种植100亩,在桓洞镇东西长村打造鞍山地区首个红树莓种植基地。预计整个项目投产后,将年产红树莓冻果1万吨,实现产值1.35亿元。
据了解,为了保证收益,种植户在当地村委会的带领下,分别与鑫华科技公司签订独立的红树莓种植合作协议。公司按照红树莓种植计划先期为种植户提供苗木、技术指导以及管理服务。从第四年开始,公司按照每户所栽植的苗木数量,以每株2元计价,分两年从果款中收回苗款。同时,鑫华公司还在东西长村建立了红树莓收购点,收购价格随市场情况上下浮动而定,合格红树莓鲜果保底收购价6元/公斤,上浮部分的价格按50%支付给种植户。同时,根据协议,种植户将严格按照无农残无公害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保证红树莓为纯绿色食品。
为了形成原材料+后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创建红树莓种植基地的同时,鑫华科技公司正在台安农业高新技术区内筹建加工厂,目前正在建设厂房及订制设备。
第二篇: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典型材料
规范管理
互利共赢 打造北方生猪养殖产业基地
-------对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的调查
2014年6月
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是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按照“民办、民管、民益”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采购、销售、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为服务基础,实行规范化办协会(合作社)、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按照“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增强了各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养殖水平,促进了协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使广大养殖户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一、成长之路
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于2005年10月成立,会长(理事长)张宝林。是在原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链型综合性合作组织,现有成员160人,下设32个养猪场,一个饲料加工厂,一个技术服务站。每年提供育肥猪10万余头,销售仔猪1000头,年总收入1.6亿元,专业户(场)年均增收近10万元。协会(合作社)成立以来,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25个村,涉及5.6万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玉田县瘦肉型猪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步伐。
二、主要做法
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依托与
饲料、兽药厂家合作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协会(合作社)筹备、成立至今,主要做法就是采取“1234”发展战略,既“一个带动、两个交流、三个互助、四个统一”。
(一)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社员养殖积极性。
选好领头人是办好协会(合作社)的关键因素。协会(合作社)领头人的人选,必须是协会(合作社)成员中的顶尖人物,是生产经营大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具备热心为会员(社员)办事的品德。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注重发挥养猪大户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养殖大户在不断扩大自身养殖规模同时,实行标准化养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生态育肥。在育肥速度、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在养殖技术、饲料使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任何技术、饲料使用时,首先大户试用,然后推广,从而使社员可免除疑虑,放心使用。
(二)引导社员互助,实现资源共享。
好的协会(合作社),社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充分体现协会(合作社)的合作功能。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积极引导会员(社员)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协会(合作社)定期召开会员(社员)现场交流会,邀请技术专家和有较好繁育经验的科技带头人在养猪基地现场示范,使会员(社员)在和技术专家、科技带头人的面对面交流中学到知识,促进了学习的实效性;信息交流:如果说技术交流是定期的,那么信息交流就是日常的。每位会员(社员)当得到生猪养殖技术、饲料使用、销
售市场等方面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交到会长(理事长)处,会长(理事长)负责收集管理各类信息,会员(社员)可随时查阅。
(三)发挥互助功能,保障协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顾名思义,是农民在某一方面协同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其重点在于互帮互助,互相联合发展共同的产业。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协会(合作社)互助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互助、技术互助、信用互助三方面。一是经济互助。任何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虽然养殖户手中有了一点钱,但要发展产业化的养殖业,完全依靠养殖户个人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基于这种现象,会员(社员)之间采取小额资金内部流通,互帮互助。二是技术互助。大多数养殖户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某些发面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土方法,这就使协会(合作社)内部有了部分“土专家”,当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技术问题时,“土专家”就成了及时雨,解决紧急问题。三是在社员有较大额的资金短缺时,协会(合作社)出面,通过相互担保,向金融部门以互相担保形式贷款。
(四)通过“四统一”提高养殖效益。
协会(合作社)通过统一销售生猪、统一饲料使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等措施,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由于生猪统一销售,一头猪价格可多卖出近30元;同时由于统一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猪每年可降低成本40元。统一培训,协会(合作社)按季节性猪病的发生提前举办技术培训班,做到早准备、早防治,2013年就举办了培训班2次;统一防疫,保障
防疫及时,提高防疫密度、防疫质量。
三、主要成效
在全体会员(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可总结为“两扩大、两提高、一降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协会(合作社)成立之初的基础母猪存栏1000多头发展到目前的3500多头,年出栏生猪从成立之初的3.2万头发展到目前的10万多头;社员人数扩大:成立时社员人数为32人,现在是160人;经济效益提高:单体生猪可多卖出近30多元;养殖科技含量提高:聘请县畜牧局技术员到协会(合作社)进行技术辅导,会员(社员)的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养殖成本减低:同时由于集中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猪每年可降低成本40元。在协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养殖户在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玉田县鸦鸿桥昌盛养猪协会(合作社)成立八年来,形成了“办一个协会(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帮农民”发展态势,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在促进科技推广,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带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篇:太原理工 三农协会 下乡报告 合作社
合作社——农民自己的选择
——太原理工大学
这次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联合组队,利用国庆七天长假来到山西汾阳市栗家庄乡张家堡村下乡支农。我们支农组的中心工作是协助合作社的主要发起人王治宁大叔成立张家堡村核桃专业经济合作社。
张家堡村是我们这次开辟的一个新点,全村170多户人几乎家家都种有核桃树,核桃收入是村民的重要的经济来源。村里还有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每年到外地去贩核桃,砸出核仁,按成色、品质挑拣出来分成四个等级,再以每个等级不同的价格倒卖出去。其中,王治宁从事核桃生意就有几年时间了。虽然,由于今年四月的一场大雪,村里的核桃树颗粒无收,但村民仍然相信核桃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留得核桃树在,就不怕不发财。在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张家堡产的核桃符合国家A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据我们调查了解,栽下一棵核桃树苗,要过7、8年才能结果,期间不需要施化学肥料,核桃树也没有地方性的病虫害,不需要撒农药,属于纯绿色食品。可以说张家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在大家业务相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以合作社的形式把核桃种植大户联合起来,充分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打出张家堡核桃AA级绿色产品的品牌,定能赚取更多的收益。我们达到张家堡村的当天,就开始为筹建核桃经济合作社做准备。我们先和王治宁大叔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王大叔在平常和村民的聊天中,向村民介绍了一些合作社的理念,大家的反响都挺不错,这为我们成立合作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0月2日,我们支农组的六个人分成三组,一共走访了三十几户核桃种植大户。其中,我和王鹏去了一个名叫冯希华的家里,他是个老党员,家里种了30多棵已经结果的核桃树,另外还有几十棵小树。他还跟我们聊到他对小农经营的一些看法。他举例说去年一开始玉米的收购价是0.7元/斤,但由于村民急于把自家的玉米卖出去,自己内部就把价格压低到0.63元/斤,所以他就这件事认识到被小农意识充斥着头脑的村民永远都不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导地位,只有通过农民组织化,把大家团结起来,生产上统购统销,才能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获得话语权。另外,村民王元义在江西当兵,见过世面。和我们聊到江西,湖北的一些农民合作社搞得很成功,认为应该在他们村尽快成立合作社,让大家都富起来。我们通过一整天的调研,了解到村民的合作意识如此强烈,便在当天晚上召集了二十几个村民在村小学办起了夜校。我们系统地向村民讲解了合作社的一些知识,比如管理机构,利润分配等等,另外还介绍了中央及山西省地方政府对农民经济合作社的一些优惠政策。村民听课热情高涨,都认为应当成立他们自己的核桃合作社。于是,在10月5日的晚上,第一次社员大会召开,张家堡村旗鑫核桃专业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便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可以说,张家堡核桃经济合作社的成立是村民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我们大学生支农队强加给的村民。我们能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帮村民成立了合作社,首先是因为在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农民普遍认识到个体承包经营的弊端以及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农民才是成立合作社的主体,我们大学生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其次,合作社带头人王治宁平常对大家进行的一些合作社的宣传,对合作社的成立起了很大的作用。王治宁曾经参加过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培训,并两次躯去过河南兰考学习那里的合作社建设。不仅如此,他常年在贵州、四川等地做核桃生意,了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核桃业务,能及时掌握一些市场信息,这为以后合作社发展大有益裨。王治宁大叔就是我们所说的“草根精英”,这次就是他邀请我们大学生支农队来张家堡帮村里成立合作社的。再次,要在一个新点成立合作社,除了当地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外,还要对村民进行更深一步的行之有效的宣传。农民都是很实在的,你只有让农民相信合作社的的确确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农民才会响应你的话。因此,我们在走访宣传和办夜校的过程中,反复向村民介绍合作社的作用,并结合事例说明合作社如何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例如,我们向村民讲永济寨子村农民协会和宁夏西瓜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就是用这种宣传方式在很短的时间里让村民确信团结能凝聚无穷的力量,合作社能为他们创收。
虽然,合作社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成立了,但以后健康顺利地发展壮大,是合作社的每个社员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我从驻栗家庄的支农队员那里了解到栗家庄养猪合作社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但在这两年里发展缓慢,仅仅赢利了300多块钱。另外,我今年暑假曾参与成立的宁夏侯寨村西瓜专业合作社也只是在村民联合卖西瓜的时候起到作用,平常的合作社形同虚设。所以说成立一个合作社很容易,但在合作社发展的道路上是会历经很多坎坷的。想想以上提到的这两个合作社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缺钱。栗家庄养猪合作社的注册资金是25000元,另外还有北京乡村建设中心扶持的5000元。仅有的30000元钱对一个25户成员的养猪合作社的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多次有农民向我们提到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资金。核桃七、八块钱一斤从外地贩过来所需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合作社要发展,怎样集聚资金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原因二是人心不齐。栗家庄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自己内部存在着一些矛盾。据我们了解,栗家庄合作社的一、两个成员是抱着其他目的加入进来的。另外,大家对各自养猪选用什么饲料意见也不统一,这就为社员饲料的统一批量购买带来了难题。现在合作社发展不顺利,大家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栗家庄合作社的这次挫折为我们总结了教训:合作社不要急着注册,首先社员内部必须紧密地团结,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制度,以及季度()的发展计划,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在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向三位理事提到这些意见,他们都表示赞同。最后一点,为了使合作社健康长久地发展,必须成立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以及文艺队等农民公益组织。据我们调研了解到仅在张家堡这个小山村里就有12张自动麻将桌,农闲时大家都聚在一块打麻将,社会风气让人很不乐观。本来我们这次支农还有一项工作是成立文艺队,但现在正值收玉米的农忙期间,这项计划被迫取消。合作社和村民公益组织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公益组织就像合作社的两只翅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下次再有机会下乡去张家堡,一定要把这些组织都建起来,改善村风村貌,促进合作社和谐发展。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协会的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协会的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协会是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主要区别为:
一是性质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企业法人,在工商部门登记,是个经济实体,它直接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对外以法人主体参加市场竞争,以赢利为目的。协会是社团法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以农产品行业来划分,一般不搞经济实体,主要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营销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二是参加者不同,合作社的参加者一般为个体农民。协会的参加者一般为企业,工作人员,少数为个体农民。
三是职责职能不同,合作社是为社员提供生产经营的实际业务服务,一般不承担政府委托的管理职能。协会主要是协调和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一般可接受政府委托,代行一部分管理职能。
四是利益分配原则不同,合作社要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各项原则,协会则没有盈利返还等原则。
五是连结程度、代表利益不同,合作社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实体,而协会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社团组织。代表这个行业的部门利益,对政府或对国外,要维护本行业利益。
六是追求的目的不同,合作社是个企业,是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只是对内不赚社员的钱,而协会是非盈利组织,实际上一般不搞业务经营,服务时只收取代理费,对成员没有利润返还和利润分配的问题。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经济协会的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经济协会的区别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等等。这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
农村经济协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并以农民为主体,志愿加入、自由退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组织名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
1、成立的目的不同。农村经济协会,有的称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的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管是那种形式,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以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也以服务为宗旨,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一种经济实体。
2、单位性质不同。农村经济协会因为是农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农村经济协会的性质是社会团体,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实体,是一种企业组织。
3、登记管理机关不同。农村经济协会作为社会团体,其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门,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予以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区别于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别企业组织,其登记管理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注册。因此,两者登记注册的条件、程序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4、对资产的处置不同。农村经济协会作为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的资产,所有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不得在会员中分配。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5、承担的风险不同。由于农村经济协会不从事经营活动,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定支,会员因享受协会提供的服务而自愿主动交纳会员费。因此,农村经济协会自身一般不存在债务风险,会员也不必为协会承担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实体,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成员要按照章程规定出资并承担亏损,是有风险的。
6、经费(资产)来源不同。农村经济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会费收入、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以及利息、其他合法收入等,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主要来自成员出资及经营收入。
7、作用不同。农村经济协会不但要按照章程规定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还要积极承担行业统计、行业自律、规范行为等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责则主要是经营,为成员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总之,农村经济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同属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实体,与小农户、企业一样,可以加入农村经济协会成为会员,交纳会费,享受农村经济协会提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