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兰屯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综合报告1(本站推荐)
扎兰屯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综合报告
近年来,扎兰屯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呼伦贝尔市科学划分“党建功能区”中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通过实施“党工共建”、“非公先锋”两大工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开创了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最新一轮调查摸底,扎兰屯市现有新经济组织324家,从业人员9727人,党员992人,入党积极分子59人,已建立党组织的106个, 单独建立工会248个。其中:党委3个,总支6个,单独成立支部89个,联合支部8个;全市22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新社会组织137家,从业人员1198人,会员50791人,党员575人,入党积极分子23人,已建立党组织31家,其中:单独建立支部20个,建立联合支部11个;单独建立工会21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党工共建工程,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是做到党工组织“六同步”。市委组织部与市总工会把扩大党工组织在“两新”组织的覆盖面作为共同目标,在工作中采取同研究、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的方法确保党工共建深入开展。每年年初,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市党工共建工作会议。会上党工共建领导办公室与各党工委负责人签订本年度党工共建工作 1
目标责任状,兑现上年完成同步新组建党工组织的单位和党工共建优秀指导员补助经费,目前已兑现发放补助经费15600元。二是做到党工组织“三共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优势、工会组织的群众和资源优势,实现信息、组织、人力三方面资源共享。2011年初,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协同乡镇、街道和系统党(工)委,对“两新”党工组织数据进行更新,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建工作、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建工作、新社会组织党(工)建工作、“两新”组织党员花名册、“两新”组织党(工)建指导员花名册等5本台帐,为开展组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到党工组织“四共抓”。市委每年开展一次“党工共建集中月”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合力抓调研、突出抓组建、全力抓活动、重点抓整顿来推进我市党工共建工程。2009年来,依托市场、行业和区域,采取单独、介入、联合、挂靠等方式加大组建力度,新组建了石桥宾馆、会计师行业等48个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率分别达到30.3%和20.4%。在注重扩大党组织覆盖的同时,加大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两年来新发展党员66人,培养积极分子27人。通过制定《扎兰屯市党(工)建指导员管理办法》,对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以选派党(工)建工作指导员的方式,先行组建工会等群团组织。截止目前,共选派了党(工)共建指导员49名,组建工会等群团组织125家,比2008年提高了50%。
(二)实施“非公先锋”工程,促进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发挥。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非公先锋”工程,2009年向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申报创建单位3个,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优秀党建指导员3名。二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市委组织部抽调精干力量编印了《非公有制
企业党员学习资料一(国际金融危机学习专刊)》发放到规模以上企业中去,组织党员带头学习。三是抓机制,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本着“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建成一个、搞活一个”的原则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2010年初,制定出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主要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任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从标识、场所、活动、工作、资料五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目前,新建的党组织和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均已达到市级规范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党工共建”保障机制。从市管党费中每年划拨1万多元用于鼓励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作经费补助,支持“两新”组织建立职工之家、党员之家。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两新”党组织的五好率和党员的优秀率。一是开展“五个好”党组织和“五个先锋”党员争创活动。从2010年5月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两新”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能够把日常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争当“五个先锋”党员为目标,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了“服务社会比奉献、科学发展求实效、促进和谐争先锋”系列活动,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力量。目前,有50%以上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二是开展“亮牌示范”和“十个一”岗位奉献活动。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和谐企业创建,为伊利乳业、淳江油脂等企业的241名党员佩戴党徽,并在显要位置悬挂市委统一设计的“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共产党员标志
牌,亮明身份。各“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浪费”为内容的党员“十个一”、“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活动,提升了职工对党的信任度和党对职工的感召力。活动开展以来,提出合理化建议130个,开展技术革新项目58个,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176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51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254万元。三是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摊位”、“党员示范经营户”、“党员先锋车”等形式,要求党员在岗位上向群众作出承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拓宽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渠道,有效地营造了党员争做“五个先锋”的浓厚氛围。目前,选树市级党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党员示范岗3个、党员先锋车15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由于我市没有单独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而是采取条块结合的形式,由各“两新”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按照各自分管领域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现象发生,表现为同一个企业既要接受属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同时又要接受行业主管单位党组织的领导。
二是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协助抓党建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履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一些基层党委没有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的总体规划,没有摆上重要的位置,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少数企业主思想认识不高,片面地认为党组织的监督会束缚影响企业发展,看不到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潜在效益。
三是“两新”组织生产不稳定,员工队伍流动性大。一方面由于我市大多数“两新”组织具有“小、散、杂”特点,“两新”组织生产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规模也在不断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而“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有赖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倒闭,党组织即使建立起来,开展活动也无从谈起;如果企业萎缩,开展活动的空间就小,难度就大。另一方面“两新”组织业主选人用人机制比较灵活,能用者则留,不能用者则走。同时,“两新”组织党员、员工对于“两新”组织的选择同样也有较大的灵活性,长期在一个企业中工作的比较少,流动性比较大,给“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和开展活动带来较大的难度。
四是规范不够,保障机制不健全。一些“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只是搭上“架子”,党组织的规范程度不够。在开展组织活动的经费、时间、阵地保障机制上,个别“两新”组织系统党工委对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两新”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竞争压力大,生产任务重,党员、员工工作时间长,党工组织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还有一些“两新”组织没有活动阵地,缺少必要的设施,活动难以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健全“两新”组织党建领导体制。建议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协助市委抓好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两新”组织党工委可挂靠市委组织部,工委书记可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并设专职副书记1名,工委下设办公室,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协助书记和副书记抓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二是消除空白点,提高组建率。巩固党工共建活动成果,延伸至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扩大党群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面。出台《扎兰屯市党群部门五个共建实施意见》,通过共建工作,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明确工作职责,使“两新”领域党群组织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群众拥护的标准,形成“党建带动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提高党群组织的覆盖面和组建率。
三是抓规范化建设,促进作用发挥。要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标识、场所、活动、档案资料、工作经费等五方面规范化建设。开展以“党组织目标体系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和机制建设、阵地建设”为内容的五项规范建设活动。同时,进一步建立财政投入为主体,党费和工会经费为补充,企业经费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群共建基金,拓宽党群共建基金的筹集渠道,管理好党群共建专项基金,出台管理的具体办法,为“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济、物质保障。
第二篇: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建知识竞赛学习材料
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建知识竞赛学习材料
一、基本党务知识
1.组织关系介绍信是迁移正式党组织关系的唯一有效凭证。2.外地迁入组织关系,需要县处级以上的党委组织部门开具证明材料。
3.《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
二、两新组织党建知识及相关情况
1.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2.新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3.新社会组织,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
4.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等群团组织建设。
5.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9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6.我市各党委(党工委)收到两新组织党组织党费全额返还党费后,应于3月31日前向下属两新组织党组织下达《党费使 用额度通知书》,党费使用额度即为上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实缴党费的全额。
7.“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工委”成立于2007年8月,作为市委领导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工作的派出机构,正处级建制,挂靠市委组织部。“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的全称是中共中山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8.2007年8月,中山市委组织部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决定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
9.《中山市2006—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中指出:要把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中来,使“高学历、高科技、高层次”优秀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比例逐年提高。
10.2008年5月至7月,我市举办了中山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庆七一”、迎奥运篮球赛活动。
11.我市于2008年6月12日出台了《中山市两新组织困难党员关爱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体现市委对两新组织困难党员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和真心爱护。
12.为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城乡党支部互帮互助格局,市委实施“百企联百村”工程,组织159个社会责任感强、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党组织与159个农村党组织“一帮一”结对共建。13.为充分发挥广大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凸显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贡献的先进性,我市于2009年2月起在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中深入开展“携手共进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三、《党章》及中央文件精神
1.《党章》第29条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新增写入《党章》。4.1982年9月6日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部党章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在七大、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写成的,也是吸取了九大、十大党章的教训并彻底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存在的“左”的错误而写成的。其中增加了“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内容。
5.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指导作 用,坚持了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几项重要修改,其中党章总纲部分,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作为第十一章。
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7.党的十七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丰富。尤其是报告中出现的新名词如“软实力”、“思想库”、“票决制”、“人文关怀”、“自治机制”、“精神家园”、“生态文明”、“亲和力”等等,让人耳目一新。这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最让人关注也是参与十七大报告调研的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新名词。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10.以人为本的“本”具体是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的主要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关知识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六项改革试点,其中赋予中山两大试点任务,即支持中山市开展创新审批改革试点和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要求重点发展佛山机械装备、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和金融服务区,中山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肇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
第三篇:XX市两新组织团建经验交流材料
XX市两新组织团建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以来,XX团市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相关精神和要求,始终坚持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实施意见,努力加大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指导力度。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各级基层团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团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团市委分别于四月、五月两次召开全市“两新”组织团建推进会,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及高新区、经济区团组织开展“两新”组织大调查,利用国资、统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摸清本地规模(限额)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党团组织建立情况,建立工作底本,并对不同组织团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截至八月底,XX市两新组织建团数已录入团中央数据库的769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05家,新社会组织78家,国有企业86家。全市非公团建工作得到逐步加强,并促进了共青团整体工作的发展。
一、坚持党建带动,增强“两新”组织团建动力
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是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增强共青团组织活力的迫切需要,是“两新”组织自身发展、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充分明确工作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带领“两新”组织的团员青年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年以来,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召开了“两新”组织团建
工作会议,对加强“党建带团建”,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如尖草坪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统计局、工商局、工会五部门召开党建带团建专项工作会,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将“两新”组织建团、阵地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范畴。
二、创新建团模式,拓展“两新”组织建团形式
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把创新建团模式作为工作重点,灵活设臵团组织,不断扩大“两新”组织覆盖面。一是依托基层团(工)委,立足实际,灵活建团,拓展两新团建的覆盖面,比如从大中型企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等青年聚集比重较大的组织率先建团;二是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发挥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的资源优势,加快他们所在两新组织中的团建步伐;三是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如迎泽区依托司法局在符合建团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中开展团建工作、依托工商业联合会在规模以上经济组织和联合会会员企业内开展团建工作。
创新“两新”组织建团方式,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方式团结和凝聚团员青年。在关心服务“两新”组织团员青年过程中,我们及时了解通报“两新”组织遇到的困难、问题,倾听“两新”组织的呼声,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其提供服务,赢得“两新”组织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有效的服务促进建团方式的创新。一是独立建团。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符合独立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以独立建团模式为主,努力扩大团组织在本单位中的影响力。二是产业链建团。青工团组织要按产业链、地域或行业,根据自愿的原则,以
区域联建、行业联建等形式,组建产业联合团组织。三是总部建团。在大型企业总部,建立团组织,旗下分公司等相继建立团组织。四是楼宇建团。积极探索非公企业较集中的商务楼宇组织建团。五是市场建团。在团员青年以及进城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市场,建立临时团支部的方式探索建团。六是行业建团。探索在个体私营企业、房屋管理和物业公司、律师协会等行业进行建团。七是工团共建。在一些工业小区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企业工会,工团共建,分工合作,共同活动。
三、三个重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取得整体突破
抓三个重点,实现建立一个两新团组织,就开辟一块共青团阵地,就树立一面共青团旗臶,就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从而巩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成果。
1、抓调研,强基础,努力营造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在两新组织团建中,团市委和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加大基层的调研力度,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对本地区两新组织建团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团工作规划,对符合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登记造册,有效掌握两新团建的第一手资料。对重点筹建单位,开展专门调研,深入企业实际,对企业文化、团员青年状况以及建团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团建工作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2、抓特色,重创新,进一步增强两新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稳固而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组织,发挥共青团特色,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摸索和创造出适应两新
组织特点的团建新模式。在已建和新建的两新团组织中开展“佩戴团徽”活动,推行团员青年统一佩戴团徽上岗,对外树立共青团形象,对内提升团员意识。在开展团建工作过程中,创新“两新”组织团建方式。
3、树典型,促推广,积极发挥两新团组织作用。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抓好两新组织团的组建工作,从中树立团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结合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做好团的工作,积极挖掘亮点,开展创先进团组织、做优秀团员活动,真正把共青团工作推向高潮。
四、规范工作制度,夯实“两新”组织团建基础
一是规范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制度。通过“联推竞选”、“公开招考”等方式选拔团干部。目前,团市委正在积极争取市财政力量,将对“两新”组织团建中新任的团干部进行统一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规范团建工作考核制度。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的考核内容,列为团组织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如有些基层团委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列为申报“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评选奖项的重要内容,还规定未建立团组织的“两新”组织不能参评各类党组织荣誉奖项。三是规范团日活动制度。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采取“小型化、多样化、业余化”的形式,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业余时间或以团组织为单位,定期开展团日活动。
通过以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团干的工作积极性,但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改进。
一是组建率低,覆盖率低。部分基层团干认识不足,思
想不够重视,强调困难的多。认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有些企业老板不支持,建团进程慢,再加上目前基层团委的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使新经济组织建团率偏低。
二是意识淡化,作用弱化。没有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对新经济组织建团的目的意义宣传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很多企业主对团组织的认识不足,认为共青团难以对企业带来好处,因而对在企业建立团组织存在“怕”或者“无必要”的思想。
三是管理松散,活力不足。开展活动的物质依托不足,不少团支部活动缺乏经费和场所,全凭团干和团员的满腔热情,导致团内活动内容单调,甚至根本没有活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流动团员的教育管理办法不多,效果不佳。没有很好地找准青年所需和团组织所能的结合点,开展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单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上述问题是目前制约着“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障碍,我们会重视存在问题,主动思考对策,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继续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化“两新”团建的政策保障和支持。建议上级团组织争取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保障团的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或者联合党委组织部门制订高层级的、对“两新”团建有明确规定的文件,明确基层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在推进辖区内“两新”团建的责任,把推进“两新”团建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发挥基层党建对
基层团建的带动支持作用,以“两新”党建的工作成果带动“两新”团建的开展。上级团委联合组织部门下发文件,也有利于下级团委同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基层党委组织部门支持“两新”团建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二)加强部署考核,形成全团抓“两新”团建的工作合力。XX团市委将“两新”团建作为2010工作的重中之重,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在辖区内进行全面摸底,列出重点工作对象名单和建团进度表,积极与“两新”组织负责人进行宣传沟通,按照重点突破、由易到难的工作原则逐步推进;要求各区直部门对本系统或管理行业的“两新”组织推进建团工作;同时积极协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所在企业建立团组织。在考核中,将对推进“两新”建团不力的单位一票否决。
(三)强化指导支持,努力提升“两新”团组织工作水平。XX团市委将加强“两新”团建指导力度,按照分类指导、鼓励创新的思路,指导帮助“两新”团组织按照陆昊同志找准六个方面结合点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培育出优秀的“两新”团建品牌。在各类评选表彰中,对“两新”团组织和“两新”团员青年给予适度倾斜,以此来调动“两新”组织团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安排,对我乡“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其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新”组织发展现状
(一)“两新”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我乡“两新”组织发展迅速,其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乡共有“两新”组织21家,从业人员1127人,主要涉及木业加工、矿产品开采与加工、农业生产、幼儿教育等领域,其中建立党组织1家(三和木业公司党支部,2007年建立党组织,现有党员6人,由企业法人代表兼任党支部书记)。
(二)“两新”组织贡献逐年加大。一是拉动了全镇经济发展,扩大了投资、增加了经济总量。二是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乡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抓党建、筑和谐、促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完善领导机制为突破,以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切入,有力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迈大步,并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抓摸底,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摸清底子,掌握现状,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我们狠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摸清底子。组织力量对乡内“两新”组织进行深入摸底,加强对“两新”组织中党员情况、党组织情况、业主对党的认识等情况的掌握,建立健全了“两新”组织台帐,摸清了“两新”组织现状,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责任。建立了科级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工作制度,@@@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同时明确了抓“两新”组织党建的责任。每位科级领导都挂钩联系一个企业,形成领导带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入开展调研。乡党委十分重视开展党建工作调研,组织力量对乡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新情况,探讨解决新问题,提出了开展非公党建工作要坚持“抓重点,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同时,深化了各有关单位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统一了思想。
(二)抓队伍,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力。一是提升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能力,每季度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向乡党委汇报党建工作,乡党委定期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党性和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每年,乡党委都制定发展党员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计划,加强宏观指导。同时,认真抓好发展对象培训工作,采取利用企业生产淡季和企业员工工余时间,统一授课分散讨论和集中测试的方法培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三是把好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表现好的对象作为培养、发展党员的重点,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2007年来,三和公司党支部发展党员4名。
(三)抓机制,促进“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新”党组织工作职责、“三会一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联系员工作制度和党组织活动制度等工作制度。
(四)抓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一是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出点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二是密切与职工的联系,注意组织引导企业党组织深入职工中,全面了解职工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既替公司解决一些力所能及问题,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又送去党的温暖,凝聚人心。三是立足于“两新”组织的发展,紧密结合实际,把党建工作很好地融合渗透到促进生产经营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三和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了“党员先锋岗”活动,党支部每年组织党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为每位党员“量身定做”了安全生产监督岗等个岗位。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乡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党的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党的力量不断加大。二是思想认识逐步提高,党建工作氛围初步形成。三是“两新”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党的活动逐步开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二、当前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
经过努力我乡的“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了一定程度的实效和成绩,但同上级的要求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认识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存在着典型的“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致使在党建工作上支持不够,抓的不紧,管的不多,党建工作随意性大,甚至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
2、党员队伍建设难度大。一是党建基础甚缺失.全乡“两新”组织党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非常较低,党员影响力小,多数企业中党员数量少、流动性大,甚至一个党员也没有,提出入党愿望的更少,严重制约了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二是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党员流动性强,就我乡而言,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有的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较强,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带来较大困难。三是关系理顺难度大。一些党员认为自己在非公企业工作,不稳定,存在临时观念,主观上不愿把组织关系转过来,甚至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逐步成为 “自由党员”、“隐形党员”。
3、党组织活动开展难。“两新”组织开展活动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活动时间难安排,由于企业竞争压力大、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没有专门的活动室或会议室,缺少必要的资金和设施。就算有活动,但开展活动形式单一,仅停留在读报、收党费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企业和员工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产生应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党建工作保障不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能不能有效开展,业主的态度是重要因素。党建工作需要业主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至今还没有基本保障,党建活动经费、活动阵地、党务工作者待遇等都没有具体体现。
三、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课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依据党章规定和上级的有关精神,因应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赋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的定位和新的作为。
1、重领导,形成“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合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统一认识作为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突破口,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中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意义,发放、张贴宣传资料,召开企业主座谈会,营造了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二是强化领导责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指导力度,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等部门各负其责,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放在重要位臵,做到有要求、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形成工作合力。
2、建组织,扩大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对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帮助企业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党组织活动和企业职工活动;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提高一个”的要求,对暂无党员未建立党组织,职工人数较多的,应先通过组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方法,理顺组织关系,把工作开展起来,逐步培养、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为下一步建立党组织奠定基础,做到符合条件的及时应建尽建;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逐步完善党员培养机制,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的形式,把那些优秀分子推荐给党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加强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建立完善的党员组织关系和积极分子培养接转机制,保障对党员的有效管理和对积极分子的连续培养。
3、抓连建,建立“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立体结构网络。以加强“两新”组织企业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两新”组织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程度为重点,以落实“两新”组织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为根本,逐步开展机关、农村、居民区、学校党组织与“两新”组织企业党组织“党建联动、工作联抓、成效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共抓、队伍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互动效应。
4、创先进,抓好“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创先争优活是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是要把活动的开展落实到每个组织中,再动员再发动,让每个党员参与活动。二是鼓励因地制宜创造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把创先争优不断推向深入。三是使活动不仅同生产业务相结合,还要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好工会等群团组织活动结合在一起。四是创新主题,丰富载体,大力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让先进组织、优秀个人的典型事迹得到发扬光大。
5、强保障,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靠制度保障“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让业主刚到党组织活动带了的好处,以及对“两新”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帮助,从而自愿掏钱支持党组织开张活动;第三要通过工会、共青团等团体的规范,让党组织的活动、阵地、时间和经费得到保障;第四要尽量组织少花钱、不花钱的活动,吸引党员主动参加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中共@@@乡委员会 2012年3月11日
第五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xxx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创新活动方式。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地市委组织部要求,社区党支部以改革创新精神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促使“两新”组织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力量、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xxx社区截至2012年5月,辖区的“两新”组织共计4个,其中工会组织4个,党员人数9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将和田昌隆房产公司的9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我社区后。
自2005年10月以来,我在社区“两新”组织先后组建工会组织,在全街办来说是最快的,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发挥作用好”的特征。由于辖区的4个“两新”组织由于党员人数达不到,或者是党员人数达到的,因在原单位组织关系转不出来,导致辖区“两新”组织中没有一个组建党组织。
在区域经济的百分比构成中,随着市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占区域经济80%的“两新“组织,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原来主要依托系统和单位的党员管理渠道和方式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也对执政党的管理、地区稳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提出新要求。
二、两新组织现状
从2005年起,社区对辖区内“两新”法人代表进行了调研和问卷征询。在这些人员中,新经济组织成员中的法人中,大多都是从医院下海的工作骨干,自己投资开医院的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两新”党务工作者首先要懂经济、善党务、能协调、会管理、有德行、工作认真及诚信。其中认为要懂经济的占100%、善党务90%、能协调90%、会管理90%、有专业或业务特长的占36%;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100%;男性占72.7%,女性占27.3%,女性党务工作者比例明显少于男性;党务工作经历10年以上的占64%,5年以上的占9%,2年以上的占18 %,不足1年的占9%。
上述状况首先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党组织自身建设与企业自身利益需求对应关系。党组织管理与所有制结构内外循环体制上的不同,特别需要有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具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两新”党务工作者。以党务工作者为纽带,发挥党组织作用,凝聚员工、建设团队、促进企业发展、处理好党组织与业主及企业员工的关系,通过党性的辐射作用与宗旨功能,发挥综合效能,促成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调查还显示:以前没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党务工作者,其主体是社会招聘考核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和事业编制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事业编制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大多在40岁以下,有职业保障体系支撑,年轻力盛,他们虽然对党务知识与“两新”企业接触甚少,但通过传帮带、学习与实践的积累,能够得到成长;特殊劳动关系聘用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大多是原国有企业专职党务与中层以上管理工作者,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其积淀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融入到社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实践中,为建设和谐社区奉献力量。
“两新”组织内党务工作者目前是以企业内兼职为主。兼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的以副总经理、人事总监等职务者居多,属企业内用工,年龄在45岁以上。这个群体中,不少人的工作经历跨越了改革前后,有在不同的体制下开展党建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但由于是兼任的形式,他们的精力和时间相对受限。同时,党的组织、思想、制度、作风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求“两新“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开展协调、沟通、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凝聚党员、凝聚社会、凝聚群众。
三、推进党建工作的基本方法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街道党委的领导下,打浦桥街道综合党委“多管齐下”,以小型多样、灵活有效地辅以现代化信息管理设施,创新管理实体,加强了“两新”组织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了“两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1、建立党员服务中心,设臵易派司党员电子信息软件管理系统,从社会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将其中三名专职党群工作者分别安排到街道专业从事综合党委、党员服务中心、网格责任区先进性教育督导、专职党务管理和党建联络指导工作,以真诚和谐、专业规范、尊重指导、分类管理、奉献作为的工作作风和方法,配有专人负责窗口接待;接待场所内外设有显著的服务标识,并通过易派司党员电子信息软件管理系统24小时开通连接电话服务热线,党务咨询、语音提示和受理记录,及时解决求助回复。
2、推行“首问制”接转党组织关系。党员服务中心根据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建议,将原来街道组织科接转“两新”党员组织关系改为直接由党员服务中心代理接转,实行“首问”制,作为与“两新“组织党员直接联系、党性教育的第一步,作好温馨沟通、信息登记、更正,把党员服务中心作为与党支部连接点,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员的沟通管理。党员服务中心从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组织机构作用发挥,把辖区企业、“两新”组织的党员和流动党员从点到面组织起来,已将转入组织关系的600多名“两新”组织党员组织起来,指导建立45家“两新”党组织;梳理1400余家辖区企业党组织信息调研,接纳69份入党申请;印制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程序告知书,2005年接转组织关系255人次。
3、创造温馨的环境,提供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教育场所。专职党群工作者在社区党工委和综合党委领导支持下,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05年,到党员服务中心参加各类活动有4041人次,提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报告、影视电化教育、咨询191场次,提供工青妇等其他服务项目73场次1233人次;扶贫济困64300元,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212人次,举办“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62人次;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按区委组织部要求,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调研,举办研讨会,聘请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街道组织科有关专家为评委,进行指导点评与表彰。组织600多人次党员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开展红色之旅,如: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共青团中央旧址、陈云故居、沙家浜等。
4、招募“两新”组织党建志愿者,建立工作室,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知识经济党建志愿者服务,开设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医疗保健、投资理财、信息技术等实体化服务项目。
5、架构“两新”组织党建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召开“两新”党建工作研讨会和社区党建代表会议,企业家沙龙、物业经理研讨会等。
6、发挥社会公共职能和“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社区网格化责任区资源优势。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以社区网格块、商务楼宇、行业协会等“条块结合”的流动或联合党组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点面结合,协同工作;分类指导,典型垂范。
7、加强体制内外管理循环,形成大党建格局。“两新”组织知识经济服务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化服务规则和效应等措施的完善,将“两新”组织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与人才服务、业主、工商联、社会公共秩序与责任体系等结合起来,形成了大党建格局。
8、在行业协会中选派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通过其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又能协调、治理、整合社会职能的主要功能。如:打浦桥地区餐饮行业较为有特色,利用行业协会这种社会管理企业职能,建立餐饮协会党组织,选派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探索对新经济党组织属地化管理以条联系模式,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使党组织围绕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实现党建与经济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