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三分监管机制、规范建材行业管理实施方案(二稿)
推行三分监管机制、规范建材行业管理
郧县建材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局提出今年“依法行政深化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建材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促进我县建材行业的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收税为民的宗旨,结合县局提出的“建立双控双防机制,规避征纳涉税风险”理念,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夯实建材行业管理,全面推进“十二五”郧县国税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建材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税收秩序。公平税收环境,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促进征纳和谐。增加国税收入,进而推动全县国税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主要内容
(一)户籍清理
推行三分监管机制。各分局深入辖区内对水泥、钢材、预制板、砖瓦、沙石、门窗、灯具、油漆等建材行业纳税人进行全面摸底检查。分类型:分为生产类(砖瓦加工、铝合金加工、水泥制品等)、商业类(水泥、钢筋、地板砖、防盗门及房屋装饰材料)和开采(沙石料);分规模: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分产品用途:用于公路、桥梁
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类或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等。并及时于国土、矿产、工商、地税、电力、民爆等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进行信息交换,比对分析。对漏管户进行清理纳入日常管理。对未达到起征点户要严格按规定加强日常巡查,积极引导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初步掌握建材行业购销情况、财务核算账证销售对象,准确采集相关信息。
(二)开展综合指标采集及纳税人自查工作
各管理分局根据三分监管模式,对建材行业纳税人各类指标详细采集,建立《建材行业纳税人管理台账》内容包括:纳税人名称、类型、规模、原材料、产品名称、经营面积、设备数量、用工人数、工人工资、能耗、生产周期、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全面采集,为定额核定和查账征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规范建材行业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对纳税申报税额明显偏低的纳税人,要求自查,补缴税款。
(三)建立有效的行业征管模式
通过摸底要把建材行业税收秩序整顿和建材行业征管提升工作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对生产类企业按实际投入原材料的数量与同行业产品的投入产出率,测算企业的产品产量,并结合产品库存变化及销售单价,测算分析企业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判断企业账面或申报的产品销售信息是否属实,是否存在瞒报或少报销售数量、少报销售收入等问题;对小规模纳税人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动态。要建立税源监控台账,审查纳税人进货单据,盘查存货数量,记录各项数据,加强税源监控分析。各管理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措施、分户建立各类分析指标台账,县局根据相关资料及管理措施制定行业管理办法。
(四)加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
根据各类指标科学合理测算,设置和制定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值以及税负预警指标,进行综合核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
(五)监督检查、考核评审
分局先自评,对各自建材行业管理制定的办法措施,纳税人管理台账、税款入库、管理成效进行评审并进一步梳理完善。县局后将组织专班对各辖区内建材行业纳税人进行实地检查。查看有无漏管户、查看行业管理办法、措施的落实情况,管理成效及对违法违纪户的处理。与部分建材行业纳税人进行约谈,听取对本辖区税务对行业管理办法的意见。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1月1日至3月30日)
各管理分局根据县局制定《全县清理建材行业纳税人调查统计表》,3月底将摸底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县局税政股。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
各管理分局与辖区内建材纳税单位(人)签订《守法诚信纳税责任书》,宣传好、辅导好纳税单位(人)办理涉税事宜,促使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不断增强,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税收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并对每位纳税人发放《郧县建材行业纳税人自查表》。
第三阶段:管理整改阶段(5月1日至8月30日)
改善建材行业纳税人无序竞争,对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及时督办一般纳税人资格。税收管理员负责协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建账的具体辅导。(5月1日至5月30日)
各管理分局积极建立健全《建材行业纳税人管理台账》(6月1日至7
月30日)
各管理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措施,完善各类数据分析指标。县局根据各分局报送相关资料,整理编写行业管理办法。(8月1日至9月31日)
县局通过各类指标综合分析确定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对象,并实施行业专项评估和税务稽查。(10月1日至11月30日)
第四阶段:组织评审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验收评比。组织专班,开展专项考核检查,对分局建材行业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比、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县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冯小健同志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各分局分局长为成员的建材行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税政股,负责联系、协调在行业征收管理中的各项事宜。
二是提高认识。开展建材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是县局今年开展的精品项目。全县国税干部要统一思想,清晰认识,高度重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并严格按照县局的要求抓好落实。
三是完善措施、落实方案。要认真按照县局《建材行业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抓出成效。
四是不定期召开部门联系会。各相关业务股室、各分局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各负其责,遇到相关问题,要及时进行联系与沟通,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召开部门联系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五是案件移交。各分局在专项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逃税款的嫌疑,要加大巡查力度,有重大问题的要及时移交稽查局查处。
六是保证质量。为将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材行业管理领导小组将制定具体考核办法,进行检查,科学实施考核,确保建材行业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第二篇:创新监管机制规范“三公”消费
创新监管机制规范“三公”消费
——南丰县实施“阳光支付工程”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南丰县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资金监管机制,全面实施“财政阳光运行工程”,建立起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财政体制。制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通知》,要求简化规范公务接待程序,落实公务外出报告制,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与单位财政纪律,严禁公款旅游与挥霍浪费,规范政府采购与公务用车管理,从源头上构筑起一道杜绝滋生腐败的牢固防线,取得明显效果。健全管理体制,统一会计核算。按照“规范、统一、高效、精简”的原则,建立财政会计核算中心,撤销不合理财政账户80个,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取消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财务审核等业务由报账员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对村组财务实施“村财乡(镇)代理”,在保持村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收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对村组财务实行统一无偿委托代理式服务,做到会计业务统一集中核算,银行账户统一设置。规范拨付方式,推行公务卡结算。2010年以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县本级财政资金拨付次序和岗位设置的意见》、《县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业务银行代理工作考评评价暂行办法》等财政资金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将财政业务股室管理的8个财政资金账户全部归口国库股管理,取消行政事业单位在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今年初,将生产经营性支出与“三公”经费两块资金融为一体,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对每个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进行详细测算,合理做到定人、定量、定金额,做到“三公”消费一次性核定、全年执行、超支不补、节约留用。在“三公”消费支出上,推行公务卡结算,实行定点消费,电子税控打票。完善农村村民理财小组工作职责,建立“村官用钱村民批”的财务机制,对村级财务报批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审核签字,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财务公开群众的监督作用。
完善监管体系,强化“三公”费用全程监督。一是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前台监督。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专门业务稽核,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三公”消费凭证进行清查拒收,严禁虚假票据入账;二是建立资金支付全程监督。成立财政资金监督局,对“三公”消费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运转,一律实行转账支付。财政资金监督局实行离岗审计和不定期抽查,对“三公”消费情况全程进行监督,将“三公”消费置于制度的监督之下;三是建立社会监督网络。通过政府公开栏与政务网站,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单位每月的“三公”消费情况提交县财政监督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派专人对各单位的“三公”消费情况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踪监督,使“三公”消费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
几年来,南丰县规范“三公”消费,实施“阳光支付工程”,收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规范“三公”消费后,单位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过去一些想办而没有能力的事情现在能办。三年来,全县累计审核出违规、违纪等不合理的“三公”消费凭证364张,节约财政资金19万多元;二是提高了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财政资金监督局与会计核算中心每月向县委、县政府及县纪委上报各单位“三公”消费情况明细表,使单位”三公”消费得到真实反映,从根本上扼制了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倡导了廉洁从政的氛围。实施“阳光支付工程”后,“三公”消费步入规范化轨道,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营造了高效清廉的干事创业环境。
第三篇:XX镇推行“红黑榜”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XX镇推行“红黑榜”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科级干部,各部门、管区、村日常工作,树立正向激励、反向惩戒鲜明导向,提高广大干部执行力,形成勇于担当抓落实的工作氛围,现在全镇推行日常工作“红榜”“黑榜”(以下简称“红黑榜”)工作机制。
一、“红榜”发布事项
(一)对科级干部考评。
按照其分管工作、重点工作和管区工作分别进行考评,其中:分管工作在全县排名前三位,重点工作推进速度快,管区工作落实到位的,纳入“红榜”进行奖励。(二)对部门考评。
在工作中,落实迅速,积极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受到上级部门工作嘉奖或者在各镇街排名前三位的,纳入“红榜”进行奖励。(三)对管区、村考评。
在交办工作中,落实迅速,积极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受到上级部门工作嘉奖或者在各镇街排名前三位的,纳入“红榜”进行奖励。(四)其他。
经党委会研究决定应该上榜的事项。二、“黑榜”通报事项
(一)对科级干部考评。
按照其分管工作、重点工作和管区工作分别进行考评,其中:分管工作在全县排名后三位,重点工作推进速度慢,管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纳入“黑榜”进行通报。(二)对部门考评。
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消极被动,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受到上级部门通报或者在各镇街排名后三位的,纳入“黑榜”进行通报。(三)对管区、村考评。
在交办工作中,落实不力,消极被动,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受到上级部门通报或者在各镇街排名后三位的,纳入“黑榜”进行通报。(四)其他。
经党委会研究决定应该上榜的事项。三、认定程序及结果运用
(一)认定程序
1、每月上“红黑榜”事项原则上不少于3项。
2、每月初(5日之前或视情况而定),由党政办汇总督查室日常工作督查情况及上级相关通报,形成月通报,经镇党委会研究,确认上榜事项,于干部大会、内部工作群等渠道发布。
(二)奖惩机制
镇党政办根据日常工作情况,按需通报,每月“一排名、一总结”,“红榜”上榜事项奖励涉及的科级干部、部门负责人、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300元,并列为绩效加分因素,根据影响程度每项加0.5--2分,同时作为考核、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黑榜”上榜事项扣除涉及的科级干部、部门负责人、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列为绩效扣分因素,根据影响程度每项减0.5--2分。连续二个月上“黑榜”的,将取消本评先树优资格。
(三)结果运用
1、“两榜”发布事项纳入综合考核,加减分折算后计入综合考核总分。
2、上榜事项一般要明确到具体人员,镇组织办将工作情况记入年底综合考核,与绩效、奖金等挂钩,镇纪委对于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约谈问责。
第四篇:X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推广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
X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推广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规范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市场执法行为,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采取随机抽查的科学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社会监督,提升监管效能,引导涉及国土资源领域的市场主体依法从业、诚信经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协同推进的总原则,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切实解决当前一切领城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公平竞争,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编制监管及抽查事项清单。全局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单位权力清单,全面梳理X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监管事项。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对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监管事项,要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不断提高随机抽查在检查工作中的比重。对此,我局要制定随机抽查方案,确定抽查事项清单,逐项明确抽査依据、抽査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简政放权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我局结合实际,开展清单编制工作。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二)建立健全“两个名录库”。逐步建立市场主体动态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借助全县各类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将我县辖区内矿产资源采矿纳入随机抽查的对象,建立名录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按照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区分职能范围纳入名录库,并根据政策变化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责任处室(单位):1、建立市场主体动态名录库:地矿科、各基层所;2、建立执法人员动态名录库:地矿科
(三)建立“双随机”抽査机制。为确保抽査程序公平公正,采取抽签、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签、摇号时,由局监察室派人现场监督,现场确定检査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每次选定的执法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建立“递补抽取”机制。要积极推广运用电子化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四)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根据监察对象情况和特点合理确定,以不影响公正与效率为前提,既要保证必要的抽査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检査过多和执法扰民。对列入“黑名单”的,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抽查比例和频次。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五)推进联合抽查和跨区城执法。要结合本地实际,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抽查。按照“双随机”要求,制定并实施联合抽查计划,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原则上应一次性完成,提高执法效能,降低市场主体成本。对同类检查事项涉及不同区域的执法抽查,可探索建立跨区域执法机制,有效整合利用现有执法资源,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六)强化随机抽査结果应用。抽査工作结束后,检查结果应当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格惩处,及时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严禁有案不移、以罚代刑。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七)推进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要将严重违法违规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按照规定途径和程序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纳入企业社会信用记录,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者一处违法违规,处处受限。
责任处室(单位):地矿科、各基层所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随机抽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加强随机抽查工作要适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推动本地区随机抽查监管的统筹协调开展,要充实并合理调配一线执法检查力量,加强跨部门协同配合。
(二)强化责任落实。地矿科、各基层所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具体细化推进随机抽查的任务和步骤,明确工作进度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对工作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宣传培训。随机抽查是行政执法监管方式的探索和创新,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加快转变执法理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篇:关于推行“四个规范”提高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行“四个规范”提高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区域监管,提高服务效能,实现监管服务到位,切实解决“两费”停收后基层监管人员“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分局决定在全局实行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并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
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划清区域,明确责任,摸清底数,掌控动态,留下痕迹,监管到位”的原则,科学划分区域,明确目标任务,细化监管项目,集束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监管服务体系,为全面履行工商职能,服务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务目标
推行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集束监管、执法和服务责任于一起,按照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定考核的“四定”要求,捆绑式落实,使每个监管人员知道自己监管哪个片区,监管哪些对象,监管哪些内容,监管责任是什么,真正实现区域监管的操作规范、留有痕迹,解决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管人员工作缺乏明确标准、出了问题难追责等问题,促进监管、执法和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开创分局区域监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
通过监管文书、监管流程、监管项目、监管制度“四个规范”,推动区域监管服务规范化。
(一)监管服务文书规范化。抓好“三个环节”规范监管文书,即申领环节、使用环节、留存环节。一是文书申领“票据化”。参照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由分局法制科按照编号统一发放相关文书,各单位领取文书后指定专人管理文书,监管人员需签字领取使用,作废文书留存原件并上报文书管理员,注销该文书编号。二是文书使用“公文化”。参照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由法制科制定行政处罚、服务指导、区域监管3类47种文书示范文本,供基层监管人员对照规范填写;填写好的文书依据性质,由分管局长或单位负责人审查、签批、盖单位公章后,送达当事人,确保送达当事人手中的文书使用法律准确,内容填写规范。三是文书留存“档案化”。分局按照省特级档案管理标准,建立“巡查监管服务档案室”,配齐设施、制度、人员,健全书式和电子文书档案,妥善留存监管痕迹。
(二)监管服务流程规范化。推行“五步监管法”,规范日常监管流程:第一步,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指挥中心(设在各所综合服务厅,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依据“经济户口”的“动态监管”信息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定期向各片区下达监管指令;第二步,各片区依据区域监管服务“十率”指标,执行指令的监管任务,及时进行实地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第三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转入行政处罚程序和行政指导程序,规范填写相关文书;第四步,将巡查记录和相关文书交回指挥中心,所长审查后指定专人及时录入电子档案,并统一归档;第五步对存在问题的监管对象,适时回访,监督其改正情况。
(三)监管服务项目规范化。实行“风险分级巡查制度”规范对不同行业的监管项目,即将不同行业划分为甲、乙、丙三个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巡查内容。将食品、危化品等高风险行业列为甲级,2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前置许可情况、商品身份信息、供货渠道信息、商品质量情况等。将音像制品、农作物种子等一般风险行业列为乙级,3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商品质量等。将信息咨询、物业服务等低风险行业列为丙级,6个月巡查一次,主要检查主体资格。分局24个片区分别制作“片区行业风险分级巡查分布图”,用红、黄、绿三色标志标示不同级别企业在片区地图中的方位,增强风险分级监管落实效果,解决基层区域监管“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监管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四)监管服务制度规范化。制定“八项制度”推进区域监管服务制度化:即实行监管服务定岗定责定人制度,通过完善责任体系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实行监管风险防范制度,科学评估界定监管风险,分级抓好监管风险防范;实行“四位一体”分类监管(信用分类监管、风险等级监管、警示监管、重点区域监管)制度,构建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左右关联的立体监管体系;实行互查督查制度,通过所与所、片区与片区之间的互查,分管局长带队督查,找出不足、改进工作;实行红盾帮扶制度,通过行政引导、教育、劝导、提示、建议等方式,以监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行相对集中办案制度,集中全局力量、形成执法“拳头”查办大案要案;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片区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