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看《红楼梦》与现代管理创新
看《红楼梦》与现代管理创新
《红楼梦》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许多重大问题从它那里能获得某种启示。作为经典文学名著的《红楼梦》,它对于企业家和管理人的影响和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红楼梦中的家族之间很像我们的现代企业,当然我们可以更确切地把这些家族看似当今的家族企业。不同家族(不同企业)之间往往形成某种利益链联盟,这种联盟使得家族(企业)可以共同抵御外界(竞争对手)的干扰和蚕食。
对于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红楼梦》对于实践的应用功能是值得鉴赏的。当然,管理和《红楼梦》作为文学名著来讲,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文学中的一些人物心理描绘、社交手腕与管理又是不容分割的。
红楼梦与管理之沟通
说到管理,我们可以看看《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管理魄力。其实,从王熙凤短暂的一生来看,她的治家管理是失败的。她是依靠皮鞭的惩罚来维持属下的劳动秩序。她贪婪成性,贪污受贿,可以说是贾府的败家子,自身也因此而遭到应有下场。这是因为没有依靠良好沟通来解决问题的结果,也说明压制不会使问题很好解决。
《红楼梦》中,奴隶主的独裁作风,专横独断,可以从王熙凤的治理方略中略知一斑。
作为一个管理人,宝钗的博学文化,是很值得羡慕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宽,复杂多变,管理人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了解现实,洞明世事,掌握信息,知人善事,会权变,善应酬……,没有渊博的知识,灵敏的头脑,岂能胜任?
沟通,是管理的第一环节。从精神上关注劳动者的某些需求,是减少仇恨的根源。在大观园改革中,贾探春尤其是薛宝钗,注意到同劳动者在情感上的某种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关心劳动者的疾苦,适当听取她们的意见,遇事跟大家商量,多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使双方的矛盾得到某种程度的和缓。这个跟当代管理中的沟通是吻合的、相通的。也像我们经常讲的民主评议、合理化建议等。
当然,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的局面。但在客观上却在某种程度上关乎到被管理者。从这点来看,曹雪芹具有现代管理沟通的意识和家奴管理沟通技巧的能力。因为现代企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
红楼梦与管理之决策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往往决策失误,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在决策中,一些利欲熏心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者,可能利用公权谋私、损害集团企业利益,谋取私利。现今,不乏一些贪官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跳跃着。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决策权利,谋取个人、家庭利益。我们的企业决策往往习惯于经验主义,拍脑瓜决策,摸着石头过河。
红楼梦与管理之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管理决策的要害。创新永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题,只有创新,企业才永久。
贾探春是以利益为重的积极改革者,为了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贾探春凭借自己对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市场经济的敏感,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这样一来,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一个生产性的种植园,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也因此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再看看薛宝钗的改革。薛宝钗的改革理念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超越了贾探春的改革。薛宝钗的改革,考虑到承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她清醒地意识到,能够直接承包并得到好处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心里仍是不服的。如果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承包就可能因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而遭遇种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因此,薛宝钗所提出的物质层面的改革主张,受到承包者和众人的普遍欢迎。企业在运作管理过程中,由于长期一些禁锢思维的缘故,往往不能跳出原来的固有模式。这时就需要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管理者,提出创新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为企业摆脱困局创造条件使企业实现新的飞跃。
纵观红楼梦 借鉴管理措施与理财方法
《红楼梦》中处处闪现着朴素的现代理财观念,尽管有些财务管理方法早已作为封建社会的遗孤被历史所遗弃,但是其中的一些财务管理方法确实能为后来的财务管理者提供借鉴。
书中关于财务管理,尤其是对当时盛行的理财方法高利贷和典当,以及其他独具创意的理财方法降低财产损耗、将大观园实行“承包制”等的描写,是很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而开源节流、降低耗损等理财方法,不仅对一般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对财务人员搞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理财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财务赔付制度,降低财产损耗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王熙凤接受协理宁国府丧事的任务时,发现了宁国府的五项弊端:“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面对宁府这五大弊端,凤姐立即采取措施,把工作落实到班组、人头,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王熙凤命彩明订造簿册,要家人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第二天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第二天一早,王熙凤上任伊始,首先宣布施政方针:“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谁是没脸的,一律清白处治。”接着,把家人媳妇组织起来,明确岗位职责。按名一个一个地唤进来查看,把一百廿多人编成几个班,分别派了各样活儿。有单管人客来往倒茶的,有单管本家亲戚茶饭的,有灵前上香添油的,有挂幔守灵的。王熙凤还对负责管理的人提出要求,要来升家的每日总揽查看,或有偷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报告。
最后,王熙凤加以概括,并提出时间概念:“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只在午初刻,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这样,把人和事加以梳理组织,就做到了:事有人办,物有人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二、按制度办事,反对浪费缩开支
在这方面,探春、李纨和宝钗临时代理“财政大臣”职务时比王熙凤做得更好。她们是在王熙凤生病以后,由王夫人临时指定代理“财政大臣”。探春一接手,首先就对财政开支上的三种宿弊开刀,第一刀砍的是自己舅舅不合理的丧葬补贴;第二刀砍的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公子小姐们重复支付的月钱;第三刀则是改革大观园的管理办法和副业收入分配办法,以调动园中众婆子的积极性,做到增收节支。探春坚持按照制度,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20两,不肯多加,既回击了别人的故意刁难,又不怕与生母发生当面冲突,鲜明地表现了探春的坦荡胸怀和无畏的战斗精神。
再看第二刀:探春提出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八两银子的费用,并立即做出了决定:“从今日起,把这一项了了。”与此相关,探春还发现姑娘丫头们所用的头油脂粉本由买办统买,但由于经办此事的人“不是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结果弄得半数人复又用自己的月钱去托人采买。探春在查清原因后决定,“把买办的这一项每月蠲了为是。”这两项蠲免虽对严重的财政困难只是杯水车薪,但毕竟能为贾府省—下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显示了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明的理财能力。
探春对大观园实行的管理方案,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承包责任制”,其推动力确实巨大。因为她的这一举动,使大观园由单纯的“消费型”变成了既生产又消费的形式。这种改革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即使今天我们看来也是颇有新意的,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理财方法。
三、出租土地,征收“货币地租”
贾府是个“衣租食税”之家,房租、地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的土地剥削,除了实物地租外,还有一部分近乎货币地租的“折银”,这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因为在城市商业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只要手中有钱,就什么都可买到。贾府的主人们迫切希望多搜刮些银子,以弥补银库的巨大亏空,但却又很无能。贾赦“不管理家事”,贾政也“不知理家”,贾珍“哪里干正事,只一味搞乐了”,贾琏则是见了钱“油锅里的还要捞出来花”。他们都想不出捞取银子的办法。那“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的王熙凤,在这方面倒比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有着更高的才干。
五
四、高利贷
王熙凤经常放高利贷牟取重利,大攒其私房体己,以满足自己永无休止的贪欲。她放债取息以供他们奢靡无度的花费,贾琏是知道的,但她放高利贷攒私房体己,却是对贾琏保密的,怕的是他“大着胆子花”。从贾琏和王熙凤房里放债取利的事,也可以推断其他房里的情况,只是作者没有一一去写罢了。
作者对王熙凤的放债活动,在书中特地作了交代:一是克扣丫环们的月钱,一是预支和迟发丫环们的月钱。其实,王熙凤分明是她私自裁减克扣,拿去放债了。她的体己钱不到一年就可以搞到上千两银子。“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由于王熙凤理财手法高明,巧妙地“调度”货币,很快就使货币由少到多,实现了货币的增值。
六、典当
《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典当活动,主要是通过那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体现出来的。其主要经济来源是依仗各省的买卖、京都的生意,也就是在各处开设的当铺。书中曾几次交待过薛家在南边和京里都有“几家当铺”。他们可以随时从当铺里兑取银子,肆意挥霍。正是依靠着这种典当活动,薛蟠不但挥金如土,过着“斗鸡走马,游山玩景”的奢侈淫逸生活,甚至可以倚仗财势,几次平白地打死人。最后用银子换得了刑部一纸文书,薛蟠又得以逍遥法外了。
我们再来看贾府如何进行典当活动。贾府好像既没有开当铺,也不需要拿什么东西去抵押,但《红楼梦》多次描写了贾府的人参与典当活动。比如,王熙凤为了攒私房体己,更多地搜刮金钱,竟然以干典当的勾当作掩护。
后来,贾珍的话道破了王熙凤所耍的阴谋诡计,戳穿了她奸滑的本质。当真王熙凤穷得必须当金项圈来填补自己的日常用度吗?不是!这完全是一种欺骗,是为了应付贾琏那无厌的求索,为了迫使贾琏用最薄的仪式发送被她害死的尤二姐。
《红楼梦》写贾府的典当,也是为了反映这个官僚地主家庭渐趋没落衰败的过程。当经济越来越紧张,房租、地租无法满足他们糜烂生活的需求,为了维持这种局面,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偷盗自己家里的东西出去典当了。但无论如何,典当活动在当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理财方法,客观上加快了金银货币的流通速度。
第二篇:看红楼梦有感
感
——看话剧《红楼梦》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前辈们给后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但是,当我看到张广天导演的在《红楼梦》之后,才感觉到原来《红楼梦》也可以这演绎。也许是出生年代的不同,造就了人们看待事物、接受事物的不同,曾经查阅过一些资料,也看到了大家对这个话剧的褒贬不一,有些观众还说,这是名著,请不要糟蹋了名著。
在看这个话剧之前,我并不知道它会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有一种好奇,好奇《红楼梦》怎么排成话剧,难道只截取一小节吗?但开始欣赏这个话剧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之前的猜测完全不正确,我甚至怀疑老师是不是放错了DVD。除了曹雪芹和史湘云等人物的名字正确以外,人物的服装、语言、举止等等,完全和我印象中的传统《红楼梦》不一样。曹雪芹变成了窝囊颓废的落魄公子,他的妻子变成了与剧中人物同名的史湘云,二人彼此都有情人,在流浪街头后还不忘出书成名赚大钱。贾宝玉变成了一个带着批红斗篷、头戴羽翎,身穿薄纱的女子,不停地高唱摇滚发泄自己的愤怒,同时还在浴缸中与金鱼同游。而林黛玉则变成了一个说评书的男子,在充满暴力的语言中,把人民心中林妹妹的形象完全颠覆。再后面,史湘云的杨二车娜姆形象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物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观众对人物不能了解,那么对整个故事都不能了解。但是张广天导演手中的《红楼梦》,角色跟我们传统理解中的人物反差很大,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是随着慢慢的看这个话剧,觉得自己也能融入其中,顿时发现此“红楼”绝非彼“红楼”。里面虽然借用了名著《红楼梦》的人物名称,但是却映射了很多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大胆的在话剧中披露。
话剧中的台词,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大胆、流行、恶搞,像一些经常出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中主持人说的“这段掐了别播”,还有生活中人们经常骂的粗口“我靠”等等,这符合一些观众的休闲娱乐心态,网络上流行的话语、人们身边的故事,非常有现代的气息和一种话剧中不多见的娱乐精神。被剧中冷嘲热讽社会不良现象的台词逗得捧腹大笑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而更多的观众面对这样的“红颜+高楼+白日梦”的“红楼梦”显得不是很适应。
这部话剧中,音乐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贾宝玉的音乐,摇滚、现代、愤怒、发泄融为一体,演员声嘶力竭的唱出每一句歌词,仿佛要把身体内的愤怒全部都发泄出来,每一句歌词都写着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在结尾那首《伦敦的街道》的歌中所唱的“一个老妇手里握着两个纸口袋,这就是我的全部人生”。也许人生就像两个纸口袋,本来就是充满无奈和辛酸。
再有,就是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有点“洒狗血”,但是我非常喜欢。史湘云的扮演者李梅,她在舞台上表演很有张力,很过瘾,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有性情。仿佛舞台就是她自己的,不管别人的眼光,只是在很好的诠释自己的角色。男主演郭笑的大段的单口相声,非常见功力。演员们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给我留下很深
刻的印象。突然觉得他们就是为了舞台而生的,觉得他们就应该在那里。
我认为,张广天导演手中的《红楼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在变化,在社会快速进步的时候将《红楼梦》也融进了现代的气息。其实,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也写出了那时社会的黑暗、金钱、权利。张广天导演用话剧的方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也讽刺了现代社会上的黑暗。
看张广天导演的戏,最大的收获就是他的东西特别能启发你去动脑筋。当然,对于不爱动脑子的人来说,也总是有大收获的,因为艺术表现形式很丰富,也很能令人捧腹,即使是笑过之后我们什么也没明白。
没错,张广天导演给大家呈现的《红楼梦》是不按常路的,是不被太多人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反映的社会问题确确实实的存在,他现代手法的《红楼梦》演绎,的确给人们很不一样的感觉和欣赏角度。如果不是读透了《红楼梦》这本书,不可能有这样一部话剧《红楼梦》的产生。如果不是对《红楼梦》这本书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也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版的话剧《红楼梦》。
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大多数的人持不理解态度。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一开始便知道这是不能被大众所理解的,但是却依旧坚持做了下来,成为完整的作品,并留下了些什么。那怎么能说是不成功的呢。当《红楼梦》以这种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的时候,应该已经做好不被理解的准备了。
第三篇:看《红楼梦》有感
看红楼梦有感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因为高考不得不看,不知道红楼之
中每首诗的含义,更看不出红楼的广博,那些探秘寻踪更是远远相隔。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娤愚,自云守拙”黛玉进府到最后焚稿而亡,那是我记忆中最美最凄凉的悲剧。喜欢的还是花前月下和繁华奢靡,终究读不懂那深沉的历史。
喜欢红楼的人,除了黛玉和晴雯,还有探春,诗词歌赋,理家治人,哪一点在人后?当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除了她,有谁敢打那个耳光?有谁敢说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只是这样的她,终究嫁得千山万水之外,虽说是个王妃,终究不过是一个交换了的人质。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我最喜欢的要数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第四篇:从中庸思想看现代管理
从中庸思想看现代管理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的现代管理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源。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管理理念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中庸之道强调了执两用中、过犹不及、时中、德才兼备、和而不同等思想在现代管理决策、授权、领导风格、用人、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应用,对我们现代管理理念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庸思想的概述
中庸之道产生于2500年前,既是一种基于人性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又是一种深邃的思想方法。纵观中庸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庸之道由孔子首创。《论语•雍也》中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观点,自此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中庸作了权威的阐释。朱熹在《中庸章句》解释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可以说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存于天下的规律,行于天下的准则,它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与骨气。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中庸思想理解有失偏颇,很多人误以为中庸之道是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中”是不偏不倚、不紧不慢、不焦不燥,讲求注重原则,洞悉环境,把握时机;“庸”不是平庸、无作为,而是指一种通过权衡和把握事物利害,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如果说“中”是思想上规范,那么“庸”就是方法上的科学、行动上的提升。“中”与“庸”并行,也就达到了环境、思想、方法和行动上的统一。特别地,中庸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也不是和稀泥的调和主义,它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
二、中庸思想中蕴含的现代管理思想及其应用 1.“执两用中”与管理决策
《礼记·中庸》提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两用中,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其表明着凡事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这相当于决策人的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两个极端。若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做出优化选择。这就是说,在一个决策涵盖范畴的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发而中节”,符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较佳,恰到好处的优化抉择,这就是中。
《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中很好的阐释了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叩其两端,允执其中”。中兴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他们一直秉承“牛”文化,中兴的“森林原理”和“低成本尝试”原则分别代表了中兴的企业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企业有效回避了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抓住每个机会。只是因为他们很好的运用了中庸之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最终在中国通讯行业领先于其他企业。可见,中庸之道对管理决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过犹不及”与授权艺术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阐述了把事情做过了头,或达不到火候两种相反的状况,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则。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阐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可见,孔子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可取的,因为二者都背离了“中”。在孔子看来,将“过”与“不及”等同起来放在“中”的标准下来说,它们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及事情的处理,这是中庸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
现代管理要尽量避免“过”或“不及”两种错误倾向,在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上不能使权力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授权就是管理者把决策权、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授予较低的管理职位。在组织管理中,集权和分权都是相对的且过度的集权和分权都是十分有害的。按照中庸原则,“过犹不及”,有权不授、因情授权或完全放权都是一种极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因需、因德、因能授权。在授权后领导者应努力克制自己的权力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蒸蒸日上。
3.“权变时中”与领导风格
孔子说“君子之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也。”“时中”,就是适应不同时机,审时度势以求中。在管理中,注意分寸、抓住时机,讲究“适其时”、“取其中”、“合其道”,以便能够“得其益”。即根据时地等特定条件,采取不消极、不过激的方法,以得到合理的成果。在管理实践中,“时”、“中”、“益”、“道”四者相互关联,实质是讲求“合理与适度”。而管理本身也要求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合理地协调“人财物”等因素,力求使事物达到合理、稳定的最佳状态,以得到最佳结果。“中庸”的权变思想不断深入到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顺应了当代日益复杂的危机形势。对此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名顾客购买的海尔冰箱出现质量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海尔三天后才予以调换,该顾客气愤之下在其和讯博客上撰文宣泄其对海尔售后服务的不满。海尔售后部门在见到该博客后,立即派遣服务人员以两个大西瓜作为礼物登门道歉。从这一小案例中,我们足以看见海尔危机处理的智慧。网络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媒介,负面新闻的传播会对新闻主体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海尔正是预见了未来的损失,抓住了公众要求了解事实真相的心理,勇于承担责任,以退为进,不仅及时化解了潜在危机,在美誉度和知名度上还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危急状况下,顺境中的各种政策已经临时失效,在权衡利弊之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转危为安,甚至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把握利害,洞悉未来发展趋势,讲求变通的“中庸”权变智慧。由此可见中庸之道要求通权达变,因时、因地制宜行事,领导风格亦如此。
4.“和而不同”与创新意识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冲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外国的管理思想,也不能闭关自守,拒绝外来事物,而是应该树立创新意识。中庸思维中“以分求一”,揭示了世界“多元”与“统一”的关系。世界发展的的宏观统一性,与各国发展的特异性,也正是体现了中庸思想的“和而不同”。
5.“德才兼备”与用人原则
现在经济发展进入平稳阶段,一些有才有德的人也开始进入主流社会,社会由唯能是举慢慢转向德才兼顾的方向。这自然在在企业管理中也会有反映。德才兼备是用人的一个永恒标准,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对此,企业不能被动地接受,要主动地参与塑造。基于中庸的思想,有该这样的用人原则:一是德者、才者都可为我所用,不求全责备;二是对德有余而才不足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通过培训补其不足,使其达到基本要求;三是让有德者和有才者,形成互补结构;四是让德与才相互辉映,既能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达到身心和谐,又能使企业减少道德风险,提高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企业的和谐水平。
创造乳业奇迹的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也折射出了中庸的智慧。
三、现代管理中中庸思想的体现
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经营管理上忠于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他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认为,“儒学”是“和魂”的基础。在他创办的500多个大企业中,极力推行“中庸”的管理方针;
广为人知的日本管理之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在企业管理中广泛的推行《论语》之学,他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绝“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他呼吁:“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在此等信念下,松下的发展循序渐进,最终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
具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培训大师曾仕强教授更是认为: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无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并结合儒家的“中庸”思想构建了著名的M理论。可见“中庸”之管理学价值已受到很多管理家的重视。
“中庸” 作为一种理念管理的存在具有其独有的管理内涵。其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追求整体的和谐,包括与人的和谐,与己的和谐和与环境的和谐。总之,“中庸”在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相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庸”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对中庸思想加以总结借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孔子与现代管理》
曾仕强的 《中国式管理》
陈德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管理新举措》 百度文库
本国贸114刘超丽
第五篇:浅谈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摘要】社会向前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创新活动,而民族的振兴又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育要发展,创新就更重要了。
【关键词】管理;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关乎国运的兴衰.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自下而上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所谓管理就是一种手段或是一种决策.它是组织和动员各种资源,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过程。而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了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弊端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目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唱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
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之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能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方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时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熟,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工资结构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均分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为主,以单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化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的评价为主。
4、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动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按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
应是半个教育家。
5、教育技术的创新和管理人员的创新。
主要指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过程的革新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要求管理者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转变观念而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当然,任何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必须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动口动手和质疑问难的程度为评价标准。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管理者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常认为优秀管理体制的象征,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并对创新中的失败吹毛求疵.管理者需要进行角色转变,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努力创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找出新的程度,而非简单的重复。领导在正确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包括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包括奖励设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