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

时间:2019-05-14 20: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

第一篇: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

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

可以说“让老师成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体。”是我们每个老师耳熟能详的座右铭,课改以来被我们提了无数遍,是不是多放点多媒体课件,多提问多讨论就能算是呢?

在教一节语文课时,我也试着上了一节不“讲”的课。按说这一课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怎样能教六年级的小朋友把纸弹簧做起来。一上课,我就取出了一个可爱的小纸人,表演了一番,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了,多好玩的小纸人啊,我问学生们“你们喜欢吗?会做吗?”我并没有象往常一样问他们想不想学?但中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喜欢、会”。可真正要动手做了怎么办呢,谁能想想办法呢?课堂立刻就热闹了起来。“老师你讲讲不就可以了吗”“老师今天不讲,比比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老师给我们看看。”学生真正开始想办法了,于是我取出来许多个小纸人,课堂上一下子变成一堆堆小脑袋聚在了一起,唧唧喳喳讨论开了,还有的小组把小纸人给拆了,“老师我们发现了” “老师我们也会了”“好,那我就请会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教室里高高的举起了许多双小手,会了的小朋友很乐于给大家表演,不会的小朋友能也通过学习知道了纸弹簧的做法,这一课的重难点一下子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得以解决,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篇:语文教学课教学随笔

2012--2013学下学期

语文教学论文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09(2)班 梁柳红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让学生说说燕子飞行的过程,学生们有点疑惑,我变换了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噪、澡、躁、燥”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有口分贝太高,有足性情太暴,有水可净身子,有火水分不保”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江南春》《春日偶成》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我在教本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谈笑风生”一词,首先让他们说说字典上的解释,接着让学生联系本段内容理解:“你从这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乘客们谈笑风生?”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们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会谈些什么?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谈笑风生”这个词,而且还掌握了解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累并学会了运用了“谈笑风生”这个词。学生从“谈笑风生”一词的理解过程中体验了乘坐羊皮筏子的从容自在,从而衬托出艄公的技艺高超。接着,我还通过课件、录像资料展示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站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在教《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如(1)说一说:①黄河我想对你说……②艄公我想对你说……③同学我想对你说……(2)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很容易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2013年6月26日

第三篇:教学随笔——数学实验课的尝试

教学随笔 数学实验课的尝试

说起实验。让人难免想起“物化生”。但是实际上数学作为理科学科的基础,很多知识也可以延伸出有意思的实验。而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但是这些环节有时难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难以实施数学实验的原因

1、时间分配的问题

很多课本上设计的实验环节是作为知识的引入,探究出本节课的知识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应用。如果投入很多时间在试验活动中,造成完成实验活动之后课堂节奏拖拉,前松后紧,以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2、效果落实的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比常规的听课在组织难度上又进了一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上课规范和习惯,而且常规的讲解中老师对于所有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这让老师很容易发现那些学生出现了问题,并能很快的进行纠正,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落实度。而实验活动需要分工和合作,分小组之后老师有时候会觉得分身乏术,很容易忽视出现问题的学生。所以实验活动一定要合理分组并且在小组内分工明确,组长要认真负责,并能带动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实验,但是即使这样从落实度上来说仍然不像常规讲课这么好控制。

3、备课设计的问题

因为有了上面两个原因,所以在备课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个比较纠结的选择,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实践活动一定会比简单的讲解对学生的培养更好,但是如何安排时间和保证教学的落实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精心思考了。而且实验活动中学生们也会出现更多“意外的闪光”,这就需要老师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提前预设的应对,避免学生走到了老师的“前头”,从而出现老师无法解答和判断的问题。所以在备课上老师可能就把实践的环节给简化成了教师“演示+讨论”的教学模式。

二、我的一些实验课尝试

1、七年级《探索平行线的条件》

本节课课本设计了两个课时探究出3条平行线的判定。第一个课时有个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整两根充当被截线的木棒和充当截线的木棒之间的夹角到发现第一条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这个活动交给学生操作完成的话。我感觉学生肯定不只是关注到同位角的关系,如果我们教给学生除了同位角这个概念,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也许在这个操作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关注点。于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一个实验操作将3条判定都探究出来。虽然探究的过程要比由老师直接引导学生关注同位角的关系,然后引出判定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学生能完整的通过一个实验感受到3条判定,这样他的知识体系会不会更完整呢?

虽然第一课时中的训练量受到了影响,但是因为学生已经探究出3条判定,可以在当天的作业中进行3条判定的灵活应用,那么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对3条判定在应用上的问题。从而将过去的分开2课时学习判定变成,第一课时学习判定,第二课时训练应用。再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第一课时的课前预习微视频中我们主要给学生讲解“三线八角图”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然后再通过预习学案来巩固学生知识。在课上又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人手一个由三根木棍组成的实验道具,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验证彼此的发现。第二课时再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作业出现的典型问题,优秀示例都拍成照片进行展示,课上的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也及时的拍照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程设定的课时内即得到了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又保证了课程知识的落实。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发散思维。很多学生在实验中提到了不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角有特殊关系两直线才能平行,还有很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是只要他们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也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而且马上有同学能很快的指出,这些同学的结论都能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3条判定加以证明。我想这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试验的好处和我们所追求的“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2、九年级《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高度》

在初三的课程中有一节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高的课程,课程中设置了3种测量方式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去实地测量一下。但是从课程难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来看,这节课按部就班的上,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些要求的。学生学会3种测量方式之后已经很难有时间再去实地测量,所以往往这样课程设计就偏向于理论研究或者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

而我尝试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家通过预习学会3种测量方式之后,回到课上后以小组形式去实地测量了学校里6根路灯的高度,然后让同学们交流测量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比如学生会自觉的发现要测量的准确:测量员要站直,标杆不能乱动;测量员、工具、目标物要在一条直线上;要测量眼睛到地面的高度,每一种测量方式因为抬头看和低头看的区别所以要重新测量眼睛到地面的高度;调整视线位置时尽量不要移动工具而是测量员前后移动;测量的卷尺量程尽量长;工具离着目标物近一些测量出的距离小便于计算;但是离得太近的话测量的误差就会很影响计算结果……学生们的发言让我体会到我们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去实验理论知识的重要,这些是单纯的看课本,听老师的讲解得不到的重要学习体验。

后来在具体测量旗杆高度的时候很多组都学会先选择合适位置,合适的测量员来进行测量。更可喜的是我看到课下有位老师询问我们班一个聪明但平时很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如果举起拇指让眼睛、拇指、旗杆在一条直线上,需要测量那些长度才能计算出旗杆高度。这位同学虽然有迟疑,但是仍很完整的说出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进行哪些计算。让我很欣慰,说明在活动中,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既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只要参与进去就能完全理解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还能举一反三地解决新的问题。

三、关于实验课的一点设想

在我的尝试中,我基本都是利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课前自学,课上小组合作探究以达成共识。从而完成知识的固化和应用。而正因为课前我们让学生学习了足够的基础知识,课上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探究,同时也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老师才能放手让学生去进行数学实验。但是课程中需要进行的实验虽多,但是却缺乏老师层面的尝试,我自己这一轮的教学中,数学实验课也大多停留在设想层面。

比如我们在教授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图形。如初一学习几何体,我们主要让学生去看我们的展示的图形来认识棱、底、顶点这些概念,能不能借助教具让学生自己做一个三棱柱,四棱锥?

还有全等、相似、三角函数这些章节里都有利用理论知识测量高度或者长度的时间活动,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那么能不能借助地理教室中大型的立体地图?

用打头针当顶点扎在塑料泡沫板上,然后用4条橡皮筋当边绑在大头针上,改变一下这些大头针的位置,在什么位置的时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时候是菱形?什么时候是正方形?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们去动手实验操作。

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很多,重要的是我们老师敢不敢去尝试,能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毕竟数学实验的课程实践不多,可供参考的经验也少,但是作为年轻老师我很愿意继续尝试,希望通过经验的积累,让数学实验真正进入常规的教学当中。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模式尝试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阅读课模式尝试教学随笔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

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有没有反思过去的文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

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文论文库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

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课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课教学随笔

蒋克军2010-11-10 20:50:33 ]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时,我指导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让学生说说听诊器的发明过程,学生们有点疑惑,我变换了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北大荒的秋天》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教学反思

都说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像晒蔫的叶子,打不起精神;一写起作文犹如逮不到老鼠的小猫,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可在何捷老师的作文课上,却是“小手常举,小眼常亮,小脸常红,小口常开”。他的课堂究竟哪来的一股魔力,能如此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呢?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课伊始,情已生”是课堂教学所极力追求的。教学导入,犹如一部交响乐的前奏,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课堂的基调营造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作文课尤其如此。成功的教学导入,教师往往采用电教媒体、小品表现、语言导入、创设悬念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产生写作欲望。何老师的这节课,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用亲切的话语娓娓道来,创设了一个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介绍”的首位要素——讲清楚。导入为下一环节的人物介绍作好铺垫。】

:老师今天把喜洋洋与灰太狼带到了我们的教室。看,机灵的喜洋洋来了!他生怕我们不了解他,在这他将做一番自我介绍呢:我叫喜羊羊,生长在羊村里,我长着一身洁白的绒毛,平时我爱跑步,爱搞恶作剧和捉弄灰太狼。我的缺点是性急,常常在慢羊羊只说前面一句,后一句我已经抢在前面把事情干完了,可大多数时候话没听全,做出来的事常常弄出笑话。我是族群里跑得最快的羊,聪明伶俐,乐观、好动,永远带着微笑。由于我每次都识破灰太狼的阴谋诡计,拯救了羊羊族群的生命,所以成了羊氏部落的小英雄。

师:大家用掌声欢迎喜羊羊吧。你发现介绍了喜羊羊的哪些方面特点? 生:性格、缺点、特长„„(教师相机板书)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了那么多,真不错!看,灰太狼也按捺不住了,他抢着做自我介绍呢。“因为我全身的毛都是灰色的,所以大家都叫我灰太狼,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跑步,我住在草原边上的树林,是一只聪明又能干的狼,平时在家爱钻研捉羊方法,而且次次得手,一只只羊总能成为我的美餐。我的老婆很爱我,我叫她做什么她都会做,只要我出手没有事情办不好的。我最爱说:“耶”。生:„„

师:啊?你们笑什么呢?

生:喜羊羊最大的爱好就是捉羊,他说错了。生:他是一只聪明但又很倒霉的狼。生:每次捉羊他都没有得手,羊总是会溜掉。

生:如果他没有办好事情,他老婆总是用平底锅砸他。他真可怜!生:他最爱说的话是“我一定会回来的。”

师:也就是说,灰太狼说的话不够真实。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等方面都不一样。其实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世界因为有你、有我、有我们每一个人而精彩。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说说我自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抓特点,写个性,真实地介绍自己。我课前是这样设计本节教学的: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二、引导读题,明确要求;

三、介绍自我,抓特点;

四、做好示范,规范交际;

五、合作交流,大胆交际;

六、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七、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进行《说说我自己》口语交际的教学,我重视创设激起学生说话情境,有“学校红领巾小记者招聘”、“喜洋洋自我介绍”等,抓住了孩子的好胜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怎么说就怎么说,消除了学生害怕说话的心理。在喜洋洋自我介绍此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巧妙的突破了介绍自己要抓特点,并使他们明白介绍自己时要写真话。让学生欣赏喜洋洋介绍后,自由说说自己的个性特点,最后班上展示。其中,万逸洋同学在介绍自己的豹牙时引导同学哄笑,我抓住契机,机智让活跃的课堂变成了幽默的聊天场所。师生对话,在笑声中引导了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敢于介绍自己。当让学生说自己外貌特征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变得羞涩起来。活跃的课堂变得略有些沉闷,谁也不肯先说。我让他们先说我的外貌特征,我们开始了聊天式的对话。此时学生争相发言。就连有面部缺陷的女同学,也坦然的说着自己的外貌特征。不足之处: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时,不正确,说话中用词不大恰当,日常积累不到位,说话顺序有些乱。另外,个别学生羞于说自己的弱点,这点我没有考虑到。留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较少,不用面面俱到。

下载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随笔:语文课上尝试不“讲”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案例——尝试教学

    课改案例 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

    教学随笔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不困(推荐阅读)

    教学随笔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不困 陈乃标 同行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不让他发困。这是个不错的话题,思考良久,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上课有幽默感,知识渊博,......

    语文教学随笔

    篇一:语文教学随笔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 兴趣” 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让学生的笔下生出灵性 稻庄镇中心小学刘晓华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了,写作文成了孩子最头疼的语文课,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从孩子的作文......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伊九 宋丹丹 时光随着记忆而尘封,心灵随着成长而成熟。初涉二年级语文教学,在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在边揣磨边前行的路上,专业成长再提升了一步,随之心有点滴。如......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育故事 批阅日记——与学生心灵对话 什邡元石小学 刘德蓉(小) 联系电话:*** 批阅学生的日记,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碰撞,是老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世......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反思 在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边揣磨边前行的路上,我的专业成长提升了一步,随之心有点滴。如何能让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不断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