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叶与红莲阅读答案
荷叶与红莲阅读答案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含苞欲放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儿,雷声发作了,大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流转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填空。
(1)文中用括号括起来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作者把比作。
(2)文中表明作者心情变化的词依次是:。
(3)文中能体现出荷叶慈爱的词语是:。
2、判断。
(1)从文中多处描写大雨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出荷叶的勇敢。
(2)文中“荷叶”与“母亲”的共同点是对我很关心。
(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母亲对我的爱。
(4)文中最后一句,不改变意思,可以改成“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母亲,谁也不能为我遮挡。”
3、选择。
(1)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是()。
a、,。,。b、。,;,。c、,,;,。
(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是因为()。
a、雷雨越下越大b、荷叶遮挡红莲c、白莲凋谢飘香
(3)本文主要赞扬了()。
a、荷叶的无私b、红莲的顽强c、母亲的伟大
一
1、花瓣比作小船
2、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这个只供参考)
3、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二判断对错吗,写清楚点,我选2吧。
三
1、我选C吧,比较像
2、B3、C
只供参考,本人不负责任!
判断:
1、大雨和勇敢没关系吧!
2、这个正确,母爱无私
3、正确(有点勉强)
4、这个明显是错的,改了意思就不一样了!
第二篇: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今天我重读语文补充阅读《荷叶与红莲》一文,当我读到:“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时,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篇课文的中心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是为了赞颂母亲对“我”的爱。读到这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妈妈您不正是那片荷叶吗?而我是那朵红莲,您不但要为我遮风挡雨,而且要关心我的学习,还要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夜,我企盼着能拿到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就早早地睡了。凑巧妈妈那晚值夜班,妈妈在电话里关照我:“听话的孩子都能拿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惊喜地发现我的圣诞礼物就在我的枕边,我一个劲的夸奖圣诞老人:您送的礼物可都是我想要的,真神啊!简直比妈妈都好!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那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我的妈妈,而妈妈却矢口否认这一点。而且打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会准时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其实我收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谢谢您,妈妈!
妈妈是荷叶,我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妈妈的妈妈——外婆不正是更大的一片荷叶吗?我是生活在重重荷叶保护下的红莲,按说外婆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享清福了,可外婆那份浓浓的母爱如涓涓泉水,连绵不断。妈妈和我都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外婆不但关心着妈妈的工作、生活,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爱屋及乌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谢谢您,外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用什么来回报荷叶对红莲的爱呢?唯有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外婆对我的爱。我是红莲,可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荷叶。因为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树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现在也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
连元街小学三(1)班薛轲
第三篇:小学阅读:《荷叶与红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教案教学内容:《荷叶与红莲》、《麻雀》、《母爱》。
教学目标:1.通过对《荷叶与红莲》的学习,让学生体会
到母爱力量的伟大,并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
为。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读通课文——感悟
课文——联系生活、品味课文”的方法,并
用此方法自学文章《麻雀》、《母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荷花》一课,谁能背一背?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除了它的美丽,我们还能感受到它的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荷叶与红莲)
二、指导学习《荷叶与红莲》。
1.学生自学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读顺、读通 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出来,读一读。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学生自由读,讨论。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学了这样一个比喻,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用“
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读,师生评议。
4.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母爱的伟大。
三、师小结学法: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叶与红莲》这篇文章,采用“读通课文——感悟课文——联系生活、品
味课文”的方式,体会到了文中的美,更体会到了
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
四、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文章《麻雀》。
《麻雀》一文写了一只猎狗想吃小麻雀时,老麻雀
毅然从树上飞下,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而使猎狗
后退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母爱力量的伟大。
五、作业:
1.摘录《荷叶与红莲》中的好词佳句。
2.运用本课学习方法阅读文章《母爱》。
3.收集以“母爱”主题的诗词、中外名人名言及故事,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母亲。
板书:
荷叶与红莲
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
抓重点词句感悟课文
联系生活品味课文
第四篇:荷叶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2.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答案】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3.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世,作者的感受来自他的生活,最后分点表述。
第五篇:红莲诗歌
把情丝苦修成禅,绽放在尘世
忘却前世的爱与恨
在水一方,独守一处静好
哪怕夜是逃不出的孤独
也决不喊一声痛
繁华,终将凋零成虚无
爱恨,不过一场风花雪月
谁还记得莲的初心
谁还念着莲的依依不舍
唯有清水涤荡灵魂,才能重生
岁月被风雨打上印记
一朵红莲,在夜色里参悟
六月的风卷起热浪,扑面而来
莲,心思澄清
把梦一瓣一瓣地绽放,铺开
霜花,蜇伏的背面
晚秋的风,掠过大地
菊花、红果,热闹在岁月的枝头
而霜花,蜇伏于草木
蜇伏于花果
背面,是隐忍的心事
与一场风倾诉,霜花镂空自己
把梦羽化成薄凉的形态
等待一缕阳光,打碎所有的悲辛
融化、升腾
以水的形式,抑或别的形式,重生
就像一个为爱而伤的女子
在晚秋的夜色里,独自撑灯
独自泼墨人生
眼眸,有着霜花的曼妙
也有着霜花的凉
掉光叶子的两棵树
掉光叶子的两棵树
被岁月的风剥离了繁华
没有了葱绿、花香和鸟鸣
唯留一身铮铮铁骨
傲立天地间
寒风中,两棵树互相对视、鼓励
互相为镜
不哭泣、也不投降于霜寒
任风霜欺压,依然枝条如剑
刺破沧桑,刺穿尘世间的丑恶
等待,是隐忍的坚强
两棵树,懂得彼此的寂寥与抱负
体内,蕴蔵着力量
等待冬天过去,迎接春天的鸟语花香
那时,所有的梦都将开始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