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解读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一、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抵触税法的决定一律无效
新《实施细则》第3条第一款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这项内容是严格遵照国家税权集中统一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严
肃性的规定,是为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第三条而作的具体规定。
二、工商部门须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情况
第11条规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定期通报
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
本条是为了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第15条的规定而新增加的内容,是关于工商行政
管理机关向税务机关定期通报有关工商登记情况的具体规定。
三、明确各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的职权
第84条规定:“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对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应当执行;发现被审计、检查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向被审计、检查单位下达决定、意见书,责成被审计、检查单位向税务机关缴纳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情况
书面回复审计机关、财政机关。”
“有关机关不得将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税款、滞纳金自行征收入库或者以其他款项的名义自行处理、占压。”
本条是关于当审计机关、财政机关查出税收违法行为时,税务机关与审计机关、财政机关职权划分的规定,是新《实施细则》为完善和细化《税收征管法》第53条第二款而增加的内容。
四、明确对金融机构不登录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号码的处罚
第92条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者未按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条是对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登录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号码或者账号的处罚规定,是新《实施细则》为防止税款流失而增加的内容,它将大大加强税务机关的稽查力度。
五、新增对有关机构不配合税务机关工作 的处罚规定
第95条规定:“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
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条内容是对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配合税务机关进行检查的处罚规定,是新《实施细则》增加的内容。此项规定的制定,将为税务机关及时准确地掌握纳
税人产销情况,堵塞税款流失漏洞提供法律保障措施。
六、提高对税务代理人违法的处罚
第98条规定:“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
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本条是对税务代理人的具体处罚规定,与原《实施细则》相比,主要是对罚款数额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提高到处以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
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七、保护纳税人权益的规定
新《实施细则》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条款主要体现在以下具体规定中:
八、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第5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本条规定是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第八条第二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的规定而新增加的内容。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界定了保密范围。从正面它将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稳私,促进公平竞争;
同时它也从反面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九、对税务人员回避制度作了具体细化
第8条规定:“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
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夫妻关系;
直系血亲关系;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近姻亲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
这条规定是为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而新增加的内容。税收行为涉及千家万户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为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在这项规定里,对税务人员的回避制度作了具体细化,以确保《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落到实处。
十、生产规模小、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作简易申报
第36条规定:“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
报纳税方式。”
本条对生产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提供了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法律依据,是新《实施细则》为方便纳税人增加的内容。
十一、纳税人因特殊困难可延期缴纳税款
第41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所称特殊困难:
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
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参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 款的批准权
限,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
本条规定是对《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有关纳税人因特殊困难延期缴纳税款规定的具体细化,是新《实施细则》为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增加的内容。深圳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计划单列市,其市级税务机关可行使审批纳税人因“特殊困难”延期缴纳税款的权限。
十二、纳税人对应纳税额可提出异议
第47条第七款规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本条规定的方法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
本条款是较原《实施细则》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减少核定征收的随意性,使核定税额更接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等法定税负水平,不致因核定额过低或过高造成税负不公或侵犯纳
税人合法权益。
十三、实行税收强制及保全措施时要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第60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所称个人所抚养家属,是指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无生活来源并由纳税人抚养的其他亲属。”
本规定是为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中有关“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强制措施之内”的具体细化,是新《实施细则》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增加的内容。
第68条规定:“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
本条规定是新《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而增加的内容,它表明,纳税
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70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所称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
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的直接损失。”
本条是关于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定。它明确地表明,税务机关未对纳税人及
时解除保全措施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负有赔偿责任。
十四、设定退回多缴税款的期限
第78条第一款规定:“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身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
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
本条规定是新《实施细则》为细化《税收征管法》第51条有关退税制度而增加的内容,是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性措施。
十五、逃税最高罚款可达5倍 细则修改了60个条款
《实施细则》共有113个条款,对原《实施细则》修改了60个条款,明确规定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可以作为执行标的物,对不在保全和强制范围之内的个人及其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日用品范围进行了界定:第59 条第2款明确规定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第3款规定税务机关对在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这一措施既预防了税务机关执法的随意性,又使税务机关在执法中增强针对性。还明确了承包、承租人不是市场主体,能否作为纳税主体这一个长期以来在征管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十六、最高罚款可达5倍
不进行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将被吊销营业执照,纳税人不进行税务登记不能开立银行账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减免税;税务登记证件未按规定验证,最高处罚1万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的计税依据,最高处罚5万元;纳税人拒绝提供有关税务资料或隐匿、转移、销毁账册的,最高罚款5万元;税务代理人违法进行税务代理,造成少缴或未缴税款的,对税务代理人处以未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纳税人欠缴
税款,并采取财产转移,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税的,除追缴欠税、滞纳金外,并处以50%
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1万元以上的,所偷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必须移送司法机关,否则税务机关承担责任;税务机关对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发出限期纳税时间只有15日,逾
期税务机关将采取强制措施。
十七、商业秘密得到保护
《实施细则》一是规定了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规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代码,实现信息共享,还推广了税控装置;二是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的信誉评定工作,它既包含国税也包含地税税种,给税务机关有效利用征管信息
资源,健全和完善诚信纳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施细则》加大了对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的、对非法印制、倒卖伪造完税凭证的处罚力度,对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额度作出了5万元以上的规定。对漏税产生的责任作出了明
确规定,同时对5年追征期的特殊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
《实施细则》明确了为纳税人保守秘密的情况和范围,尤其是不为公众所熟知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还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还有包括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的特殊困难进行明确规定;第47条还规定纳税人对应纳税额有异议的,举证并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等。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罚款或
者没收违法所得时,未开支付罚没凭证的,纳税人等有权拒绝给付。
十八、纳税人的法律责任
新《实施细则》对纳税人具体规定的法律责任有:
第90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项规定是对纳税人违反新《实施细则》第19条规定给予的处罚措施,是新《实施细
则》增加的内容。
第94条规定:“纳税人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由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滞纳金;纳税人拒不缴纳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这项规定是对纳税人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处罚依据,是新《实施细则》增加的内容。按照此规定,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和滞纳金,纳税人仍拒不缴纳的,可依据《税收征
管法》第68条规定“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96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
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的。”
这项规定是新《实施细则》新增加的内容。按此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上述规定列举的四种情形的,可依照《税收征管法》第70条规定“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篇:解读新征管法
解读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9日 信息来源:南通市如皋地方税务局贾忠龙 字 体:【大 中 小】
访问次数:342
一、纳税人未按期进行纳税申报,但按期缴纳了税款。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的行为违反了纳税申报管理规定,影响了正常的税收管理秩序。税务机关应根据《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纳税人按期如实进行了纳税申报,但逾期未缴纳税款。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的行为违反了税款征收管理规定,导致国家税款不能及时入库。税务机关第一是依据《征管法》第四十条的规定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第二是依据《征管法》六十八条的规定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纳税人按期进行了纳税申报,但申报不实。申报不实与虚假申报的含义是一致的。针对纳税人的不实申报,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其法律责任。
1.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且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纳税人的这种行为属偷税,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第63条的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未形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纳税人的这种行为,违反了纳税申报管理的规定,但未形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对这类行为,不能按偷税进行处罚,应依据六十四条第一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纳税人未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第五点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可行使税款核定权。在此基础上,税务机关应区别纳税人是否形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形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认定为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但未形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第六十二条之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按情节严重对待,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4.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纳税人行为既违反了纳税申报的管理规定,也违反了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税务机关应依据《征管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
并依据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税收与会计差异造成少缴税款,如果会计核算科目正确没有进行纳税调整,第一次可以按未按规定申报处罚,如果税务机关已要求调整过又再犯的应按偷税处罚。如果是会计核算错误如收入挂往来等就应对照六十三条列举手段进行定性。
解读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关联企业非法避税将受查处
针对目前一些跨国公司利用关联企业之间非正常的业务和资金往来,以达到公司非法避税目的的行为,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具体的反制措施。
新《实施细则》规定,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即《税收征管法》所称的关联企业:一是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二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三是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
《实施细则》还规定,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调整其应纳税额:一是购销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二是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三是提供劳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劳务费用;四是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业务往来,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或者收取、支付费用;五是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的其他情形。
对于调整关联企业应纳税额的具体措施,《实施细则》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即,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
无税务登记不能开立银行账户
今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如果没有进行税务登记,将无法办理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以及办理停业、歇业等一系列有关税务事项。
为加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监控,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了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
新《实施细则》规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采用同一代码,做到信息共享”。《实施细则》不但规定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还规定了纳税人在办理“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以及其他有关税务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办理。此外,《实施细则》还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收入多少“税眼”监控
被称为“税眼”的税控装置将被推广到每一个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8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有关数据和资料”。
新《实施细则》还规定,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聘请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财会人员又有实际困难的,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要加强税源监控,防范纳税人逃、漏税,就要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尽管各个税种的征收方法不一样,但掌握税基是基础工作。而当前掌握税基的有效方式就是使用税控装置,例如出租车计价器、收银机、加油机等,都可以加装税控装置,并且应该将加油机、收银机的税控功能列入国家技术标准,税务机关通过与这些装置的数据联网,就可以监控住税源,税收才有基础。
读新《征管法实施细则》
(二)机构协税护税义务与责任被强化
2004-09-14
阅读次数:
2202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新《征管法实施细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确规定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务中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协税不力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新《征管法实施细则》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协税护税的义务。新《征管法》第十七条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新《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税务机关收到税款后,应当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纳税人通过银行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委托银行开具完税凭证。”
与上述义务相对应,新《征管法实施细则》也从两个方面强化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协税护税不力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征管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按《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号码,或者未按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些约束性规定,保障了税务机关执法的顺利进行。
新《征管法实施细则》通过相关法律条文明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协税护税义务与责任,为税务机关行政执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将直接、有效地遏制部分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之初探
发布时间:2005-12-16 12:24:00 阅读次数:
904次
编辑:彭程
我局在三年多的执法实践中,深感《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征收管理中起到的不可估量作用,为强化征管大力组织收入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不可否认,《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某些规定在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成效。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征管实践,提出如下初见供大家探讨。
一、怎样拓展法律法规发布咨询渠道
《税收征管法》第7条、第8条分别规定“税务机关应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税务机关纳税咨询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纳税程序的知情权。由此可知,税务机关建立一套准确高效权威的税收法律法规发布咨询体系,拓展税收法律法规发布咨询渠道迫在眉睫。这不仅会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增强其办税能力,而且能够创造依法治税良好环境。目前,税务机关主要在征收大厅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由于纳税人一般习惯于在申报期“光顾”征收大厅,在大量人员集中申报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是无暇顾及或认真查看公告的。另外,税务机关内部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税收法律法规咨询规范,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办税服务厅或同一个办税服务大厅不同业务素质的干部体现不同的咨询水平。即便目前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开通了12366电话语音特殊服务,因经济行为的复杂性而涉及多种业务的求助,语音服务难以解决。
二、如何认定和处理企业虚报亏损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虚报亏损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经主管税务机关调整后为盈利的,便产生了当期不缴或少缴税款,应认定为偷税;经主管税务机关调整后仍然亏损的,未产生当期不缴或少缴税款的事实,则应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我市某公司当年会计利润亏损10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检查认定该公司当年多列支出10.1万元,则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0.1万元,从而确认该公司当年偷所得税1000×18%=180元,按《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对其偷税行为处以50%以上5倍以下罚款90-900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公司当年多列支出9万元,则经调整后当年仍为亏损,这样税务机关可以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规定,对其处以五万元以下任意金额的罚款。显然,此条款处罚标准的弹性和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有可能造成企业偷税所受处罚反比编造虚假计税依据所受处罚轻的后果。
三、税务机关在对税款进行强制执行时,能否对罚款同时强制执行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65条规定:“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担保人无其他可执行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第69条规定:“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分析以上表述,税务机关在对税款进行强制执行时,可以同时对罚款执行拍卖、变卖等强制措施。而实施细则第64条却规定:“税务机关在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这里并没有明确是否包含罚款。
四、《税收征管法》与《行政处罚法》在强制执行处罚决定时限上有不一致之处
《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做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上述规定和《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必须在3个月起诉期限届满才能采取。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6条和第51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接到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处罚决定,超过15日履行期限,税务机关就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由此造成《税收征管法》与《行政处罚法》在强制执行处罚决定时限上的不一致,二者相差75天。这个问题需要立法机关及时予以解决。否则,会在实践中产生法律的混乱。
五、税款追征条款存在盲区
《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但对偷骗抗税的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实施细则第81条对此做了进一步明确:“上述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遵照此种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将出现盲区,比如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不属于计算错误,也非偷骗抗税中的一类,应该按什么期限确定税款追缴期限,在《税收征管法》及其细则里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另外,《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不申报而未缴应纳税款的追征期限亦没有明确规定。《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的应缴未缴税款追征期限,是税务机关追征不缴或少缴的法律依据,对追征期限所涉及的范围,不包括不进行纳税申报而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而未缴应纳税款,税务机关不能给予追征。这显然与《税收征管法》的立法原则相违背。
六、“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是否应有时间限制
《刑法》第201条对偷税罪的构成有两个判断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然而,这个规定没有具体时间限制,其时间的追溯期是否应适用《税收征管法》第86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以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以行政处罚。”也就是说五年前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与五年后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是否可以排除在“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的标准之外?五年前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是否可以不与五年后又偷税结合起来认定?另外也可能存在法人一直没变更,但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等已经更换的情况,如果前面的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与后面不同的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次数加在一起达到上述标准,构成偷税罪,这时偷税罪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前者还是后者?
七、县以下税务分局和稽查局的处罚权不够明确
《税收征管法》第14条及实施细则第9条明确规定县以下税务分局及稽查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即其具有税款征收、管理、检查等执法权,却没有明文规定其具有处罚权。《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从公法原则上看,“法不明文授权,政府不得为”,而《税收征管法》第74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由此看出:法律法规仅仅授权税务所拥有行政处罚权,没有规定县以下税务分局和稽查局具有行政处罚权。而目前执法现状是:县以下税务分局、稽查局与税务所具有同样的执法范围,甚至比税务所管辖范围更大、税收任务更重、税务干部更多,其工作职责与税务所没有太大差别。就此,税务分局和稽查局是否也应该具有与税务所一样的行政处罚权(二千元以下),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做出进一步的明确。
八、如何正确理解“不进行纳税申报”
《税收征管法》第64条2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不进行纳税申报”作为此条款适用的必要条件,具体又是指什么样的情况呢?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予明确。按照总局征管司在《税收征管法》释义中对此条的解释,“不进行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发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纳税义务,超过规定的期限未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形,它包括了没有办理税务登记又没有进行过纳税申报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纳税人如果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税务机关就会进行责令限期申报,也就是通知申报。通知申报后,纳税人仍拒不申报,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则依偷税处理;拒不申报,未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则依照未按期申报中“情节严重”处理。通知申报后,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则可以依照“未按期申报”处两千元以下罚款。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税收征管法》第64条与其他条款重复,并且在法律适用范围上常常引起混乱。根据此种理解,没有办理纳税申报导致不缴少缴税款的不是偷税,而纳税人办理了纳税申报而由于对某些纳税项目不清楚,没有就这些项目进行纳税申报却成了“虚假申报”定性为偷税了。这与税收立法中鼓励纳税申报的意图是不相符的。
九、偷税手段的列举有遗漏
在《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中,对偷税的手段都是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的。但纳税人按《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金、减值准备金、折旧以及确认收入时,与税法规定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另外,如果纳税人发生应当作进项税额转出而未转出,应当视同销售计提税金而未计提,该进行纳税调整而未调整的情形,这些会计处理差异如不按照税收规定进行调整,会直接反映为申报不实,并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后果,具备偷税行为的所有属性。而对于这些情况,《税收征管法》第62条“偷税”的概念及实施细则有关条款均没有涉及。
十、如何界定“扣押、查封物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
《税收征管法》第37-40条均提到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实施细则》第64条则规定“价值相当于”可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这里的“价值相当于”相当模糊,难以操作。从基层税务部门执法实践看,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要拍卖、变卖才能抵缴税款的情况很多,而目前除了大中城市外,大部分县(市)没有拍卖机构,无法进行拍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降价变卖。一些不易保存的鲜活食品,如海鲜类、生肉类,在扣押后很短时间里,其价值可能直线下跌。如果税务机关只扣押、查封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以及相关费用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便难免出现差额,而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又不允许进行二次扣押、查封,这样会直接影响税款足额入库。能否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查封商品、货物、财产价值上适当上浮一定的比例超额扣押、查封,规定扣押、查封纳税人商品、货物、财产的价值可以略高于纳税人应纳税款、滞纳金总额,最高不超过30%,以便足额抵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和支付相关费用。
十一、怎样确定税务行政处罚追究时效起点
针对税务行政处罚的特殊性,《税收征管法》突破了行政处罚法处罚时效的规定,其第86条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涉税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是《税收征管法》对税务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未做进一步的明确规定,那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显然适用于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追究时效通常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延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实践中上述条款如何理解争议很大。如在稽查案件中“违法行为发生之日”究竟是指违法行为做出之日、检查开始之日、还是审理之日甚或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之日?各地执行不一。“连续状态”、“延续状态”如何区分,时间间隔如何把握,执法实践中往往引起人们的困惑。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之初探
发布时间:2005-12-16 12:24:00 阅读次数:
904次
编辑:彭程
我局在三年多的执法实践中,深感《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征收管理中起到的不可估量作用,为强化征管大力组织收入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不可否认,《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某些规定在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成效。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征管实践,提出如下初见供大家探讨。
一、怎样拓展法律法规发布咨询渠道
《税收征管法》第7条、第8条分别规定“税务机关应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税务机关纳税咨询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纳税程序的知情权。由此可知,税务机关建立一套准确高效权威的税收法律法规发布咨询体系,拓展税收法律法规发布咨询渠道迫在眉睫。这不仅会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增强其办税能力,而且能够创造依法治税良好环境。目前,税务机关主要在征收大厅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由于纳税人一般习惯于在申报期“光顾”征收大厅,在大量人员集中申报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是无暇顾及或认真查看公告的。另外,税务机关内部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税收法律法规咨询规范,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办税服务厅或同一个办税服务大厅不同业务素质的干部体现不同的咨询水平。即便目前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开通了12366电话语音特殊服务,因经济行为的复杂性而涉及多种业务的求助,语音服务难以解决。
二、如何认定和处理企业虚报亏损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虚报亏损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经主管税务机关调整后为盈利的,便产生了当期不缴或少缴税款,应认定为偷税;经主管税务机关调整后仍然亏损的,未产生当期不缴或少缴税款的事实,则应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我市某公司当年会计利润亏损10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检查认定该公司当年多列支出10.1万元,则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0.1万元,从而确认该公司当年偷所得税1000×18%=180元,按《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对其偷税行为处以50%以上5倍以下罚款90-900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公司当年多列支出9万元,则经调整后当年仍为亏损,这样税务机关可以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规定,对其处以五万元以下任意金额的罚款。显然,此条款处罚标准的弹性和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有可能造成企业偷税所受处罚反比编造虚假计税依据所受处罚轻的后果。
三、税务机关在对税款进行强制执行时,能否对罚款同时强制执行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65条规定:“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担保人无其他可执行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第69条规定:“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分析以上表述,税务机关在对税款进行强制执行时,可以同时对罚款执行拍卖、变卖等强制措施。而实施细则第64条却规定:“税务机关在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这里并没有明确是否包含罚款。
四、《税收征管法》与《行政处罚法》在强制执行处罚决定时限上有不一致之处
《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做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40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上述规定和《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必须在3个月起诉期限届满才能采取。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6条和第51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接到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处罚决定,超过15日履行期限,税务机关就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由此造成《税收征管法》与《行政处罚法》在强制执行处罚决定时限上的不一致,二者相差75天。这个问题需要立法机关及时予以解决。否则,会在实践中产生法律的混乱。
五、税款追征条款存在盲区
《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但对偷骗抗税的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实施细则第81条对此做了进一步明确:“上述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遵照此种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将出现盲区,比如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不属于计算错误,也非偷骗抗税中的一类,应该按什么期限确定税款追缴期限,在《税收征管法》及其细则里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另外,《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不申报而未缴应纳税款的追征期限亦没有明确规定。《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的应缴未缴税款追征期限,是税务机关追征不缴或少缴的法律依据,对追征期限所涉及的范围,不包括不进行纳税申报而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而未缴应纳税款,税务机关不能给予追征。这显然与《税收征管法》的立法原则相违背。
六、“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是否应有时间限制
《刑法》第201条对偷税罪的构成有两个判断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然而,这个规定没有具体时间限制,其时间的追溯期是否应适用《税收征管法》第86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以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以行政处罚。”也就是说五年前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与五年后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是否可以排除在“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的标准之外?五年前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是否可以不与五年后又偷税结合起来认定?另外也可能存在法人一直没变更,但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等已经更换的情况,如果前面的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与后面不同的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次数加在一起达到上述标准,构成偷税罪,这时偷税罪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前者还是后者?
七、县以下税务分局和稽查局的处罚权不够明确
《税收征管法》第14条及实施细则第9条明确规定县以下税务分局及稽查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即其具有税款征收、管理、检查等执法权,却没有明文规定其具有处罚权。《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从公法原则上看,“法不明文授权,政府不得为”,而《税收征管法》第74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由此看出:法律法规仅仅授权税务所拥有行政处罚权,没有规定县以下税务分局和稽查局具有行政处罚权。而目前执法现状是:县以下税务分局、稽查局与税务所具有同样的执法范围,甚至比税务所管辖范围更大、税收任务更重、税务干部更多,其工作职责与税务所没有太大差别。就此,税务分局和稽查局是否也应该具有与税务所一样的行政处罚权(二千元以下),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做出进一步的明确。
八、如何正确理解“不进行纳税申报”
《税收征管法》第64条2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不进行纳税申报”作为此条款适用的必要条件,具体又是指什么样的情况呢?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予明确。按照总局征管司在《税收征管法》释义中对此条的解释,“不进行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发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纳税义务,超过规定的期限未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形,它包括了没有办理税务登记又没有进行过纳税申报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纳税人如果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税务机关就会进行责令限期申报,也就是通知申报。通知申报后,纳税人仍拒不申报,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则依偷税处理;拒不申报,未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则依照未按期申报中“情节严重”处理。通知申报后,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则可以依照“未按期申报”处两千元以下罚款。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税收征管法》第64条与其他条款重复,并且在法律适用范围上常常引起混乱。根据此种理解,没有办理纳税申报导致不缴少缴税款的不是偷税,而纳税人办理了纳税申报而由于对某些纳税项目不清楚,没有就这些项目进行纳税申报却成了“虚假申报”定性为偷税了。这与税收立法中鼓励纳税申报的意图是不相符的。
九、偷税手段的列举有遗漏
在《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中,对偷税的手段都是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的。但纳税人按《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金、减值准备金、折旧以及确认收入时,与税法规定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另外,如果纳税人发生应当作进项税额转出而未转出,应当视同销售计提税金而未计提,该进行纳税调整而未调整的情形,这些会计处理差异如不按照税收规定进行调整,会直接反映为申报不实,并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后果,具备偷税行为的所有属性。而对于这些情况,《税收征管法》第62条“偷税”的概念及实施细则有关条款均没有涉及。
十、如何界定“扣押、查封物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
《税收征管法》第37-40条均提到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实施细则》第64条则规定“价值相当于”可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这里的“价值相当于”相当模糊,难以操作。从基层税务部门执法实践看,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要拍卖、变卖才能抵缴税款的情况很多,而目前除了大中城市外,大部分县(市)没有拍卖机构,无法进行拍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降价变卖。一些不易保存的鲜活食品,如海鲜类、生肉类,在扣押后很短时间里,其价值可能直线下跌。如果税务机关只扣押、查封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以及相关费用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便难免出现差额,而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又不允许进行二次扣押、查封,这样会直接影响税款足额入库。能否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查封商品、货物、财产价值上适当上浮一定的比例超额扣押、查封,规定扣押、查封纳税人商品、货物、财产的价值可以略高于纳税人应纳税款、滞纳金总额,最高不超过30%,以便足额抵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和支付相关费用。
十一、怎样确定税务行政处罚追究时效起点
针对税务行政处罚的特殊性,《税收征管法》突破了行政处罚法处罚时效的规定,其第86条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涉税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是《税收征管法》对税务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未做进一步的明确规定,那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显然适用于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追究时效通常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延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实践中上述条款如何理解争议很大。如在稽查案件中“违法行为发生之日”究竟是指违法行为做出之日、检查开始之日、还是审理之日甚或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之日?各地执行不一。“连续状态”、“延续状态”如何区分,时间间隔如何把握,执法实践中往往引起人们的困惑。
在稽查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63条、64条
2013-06-08 13:11: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江西省湖口县国税局 | 作者:周利锋 周靖玮
税务稽查工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63条和64条是我们引用比较多的,当查补的税款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查补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并符合最高检查院、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定
(二)的第57条第一项或第二项规定的条件时,引用“征管法”第63条就意味着要移送司法机关,引用“征管法”第64条就不会移送。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后果。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个人的体会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法律原文
《征管法》第63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征管法》第64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二、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税收征管法》第63条在对偷税的认定上规定纳税人采用各种手段,实施了偷税行为并且造成了少缴未缴税款的结果,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是偷税。本条不列、少列收入,或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是结果。即既有行为,又有结果的,是偷税。
《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一款关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规定,强调的是采取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手段,而没有规定行为的结果,即只有行为,没有结果,如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后,虚报亏损额达到以后多弥补亏损的目的,或虚增了进项税额,但还没有抵扣,到检查时还没有造成实际税款的不缴或少缴,至于是否会造成以后期间少交税款,还处于不确定状态。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采取了相同的手段,但造成的结果不同。一个是目前已造成了少缴或者不缴应纳税款的结果,另一个目前没有造成少缴或者不缴应纳税款的结果。
《税收征管法》第63条的处理处罚的前提是纳税人采取上述具体偷税手段具有主观故意,造成了不缴少缴税款的最终事实;而《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二款强调的是虽然纳税人不具备主观故意或没有采取偷税手段,但还是超过了应纳税期,没有进行纳税申报,或没办理过税务登记,也从没进行过纳税申报造成了不缴少缴税款的最终事实。
三、实际工作中适用的困惑
我们在检查中遇到这样的事例,发现企业账外隐瞒收入、管理不善造成存货损失未转出进项税金等手段,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金或多抵扣进项税金合计30万元。但将上述查补税金分解至各纳税期与留抵税金相抵减,该企业未产生应交税金。对该企业如何定性处理,当时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少计的销项税金和多计的进项税金之和,小于留抵税金的,应认定为没有造成实际不缴和少缴税款,企业的行为不符合税收征管法第63条偷税的概念,不能定性为偷税,应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1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冲减留抵税金30万元,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国税发[1998]066号文件尚未作废,只是该文的第一条第(二)项、第(三)项分别在在国税函[2005]763号和国税函[1999]739号已作变动外,其余条款均未作废。应当执行国税发[1998]066号文件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按偷税处理,对偷税性质认定和数额认定上不考虑留抵税额问题,偷税数额应为少计的销项和多计的进项之和,只是在补缴税款时考虑留抵税额问题,处罚时不考虑留抵税额问题,以查补税款全额为基数进行处罚。我个人同意第一种观点,不能定性为偷税,应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1款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因为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冲突时,高位阶的法律规范应当优先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的顺序适用,国税发[1998]066号文的法律效力低于《税收征管法》,因为国税发[1998]066号文属于其他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都算不上,而“征管法”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一般法律,其位阶高于规范性文件,并且最后一次修改颁布的时间是2001年4月21日,比国税发[1998]066号文颁布的时间要晚,在修法时增加了第64条规定,应当是考虑了上述情况。
现在新成立的企业很多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在日常检查中会遇到这样情况:就是查补的增值税款冲减留抵后有应补增值税,或者查补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当及以前5个纳税的亏损后有应补企业所得税。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在适用法律条款上值得商榷。
例如:某企业2010年12月31止,增值税留抵下期34万,2011年1月—5月每个月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金都大于34万,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199.90万(以前无亏损),2011年6月5日稽查后发现2010年12月少计销售收入200万(该成本已税前扣除,当的列支福利费超过税前扣除标准,但已作纳税调整),用于福利部门的材料抵扣了进项税0.01万元,共计查补增值税34.01万元,冲减留抵税金34万后,应补增值税100元,弥补亏损后应补企业所得税250元,对于上述行为的处罚依据有三种观点:一种是依据“征管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按补交的税额的50%至5倍罚款,最多只能分别罚500元、1250元,二种观点按查补税款的全额处以50%至5倍罚款;三种观点就是对冲减留抵税金34万和查减当年亏损额199.90万,按第64条分别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对补交增值税100元、补交企业所得税250元的行为按偷税处罚;按第一种观点,如果查补的税款是34万、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90万,依据《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一款和《江西省国税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分别可处2 ——5万元罚款,出现查补数小反而处罚的金额还大几十倍的怪现象,第二种观点查补增值税冲留抵部分又不符合偷税的概念,且弥补亏损的所得额折算成税款进行处罚无法律依据;第三种观点将一个税收违法行为人为分为两块处罚有违反一事不二罚之嫌,但比较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好操作。目前法律条文对这种行为还没明确之前,笔者建议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采用合并处罚,在自由裁量权内从重处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
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通知
发文日期: 1999-11-12 发文字号: 国税函[1999]7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国税发[1998]66号)下发后,部分地区反映通知第一条第(三)项的表述不够确切,现修改如下:
纳税人帐外经营部分的销售额(计税价格)难以核实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三)项法规按组成计税价格核定其销售额。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国税发[1998]66号)第一条第(三)项废止
第三篇:新《税收征管法》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
新《税收征管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修订通过。
C,2001年2月1日,2001年3月15日,2001年4月28日,2001年5月1日
()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A,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税务总局,省级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 国务院()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C,财政主管部门,审计主管部门,税务主管部门,财政、税务主管部门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B,15,30,60,90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C,10,15,30,60
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依法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B,注销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开业税务登记,注册税务登记 发票的管理办法由()规定。
A,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为()。D,纳税人,代扣代缴税款义务人,代收代缴税款义务人,扣缴义务人
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A,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省级税务机关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办理税务登记申报之日起()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D,5,10,15,30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D,基本存款,一般存款,临时存款,全部
《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A,无偿,有偿,全天候,全方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全部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D,征管编码,经营地址,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帐户帐号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的规定执行。C,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法律,地方政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C,代扣代缴税款,代收代缴税款,纳税义务,代征税款 因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可以追征。A,3年内,5年内,10年内,无限期
某企业2001年3月份(税款所属期)应纳税额8万元,按规定应在4月10日前缴纳,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5月10日才缴纳,该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税款和滞纳金应为()元。D,80000,84800,81200,83600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B,6个月,3个月,12个月,1个月
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
A,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内部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上下级之间的业务往来,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B,1年,3年,5年,任何一年()属税收保全措施。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相当于税款的存款,变卖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拍卖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抵缴税款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措施。A,强制执行,税收保全,刑事拘留,没收财产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滞纳金()加收。B,3年,可以,3年,不得,5年,不得,10年,可以 对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C,由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征收应缴的税费,税务机关应责令其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税务机关在其办理工商登记后进行税款的征收 纳税人应当设置但未设置帐簿的,税务机关有权()。
A,核定其应纳税额,规定其财务核算方式,确定其会计制度,指定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建帐 某县地方税务局依法对从事建材生产的个体业主黄某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可以书面通知开户银行从()扣缴税款。
A,黄某的储蓄存款,黄某老婆的存款,黄某挂靠的建材公司开设帐户中的存款,黄某儿子的存款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A,滞纳税款,办理纳税申报,计提税款,缴纳税款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A,按照规定付给,不必付给,视情况适当付给,可以付给 税务机关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A,清单,收据,清单和收据,发票
税务机关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或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措施为()。C,纳税担保,税收强制执行,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处罚
2001年6月,某公司因财务人员调动进行帐目清理时发现有两笔收入用错了税率,多缴了税款,一笔系1995年1月的,另一笔系1999年5月的,马上向税务机关提出退税。根据征管法规定,()退还。
B,1995年和1999年的多缴税款均可,1999年的多缴税款可以退税,1995年的不可以,1995年的多缴税款可以退税,1999年的不可以,1995年和1999年的多缴税款均不可以
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B,清单,收据,清单和收据,发票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A,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优先于税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罚款,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D,税务所,征管分局,县以上税务局(分局),省级税务局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滞纳金。C,千分之二,千分之五,万分之五,万分之二 出租车司机张某打电话给税务所长:如不答应减免应缴未缴的3万元税款,就伺机将其撞死。张某的这种行为属()。
B,骗税行为,抗税行为,偷税行为,逃税行为
税务所下列哪些项目,须报经县级以上(不含县级)税务机关批准()B,缓缴税款,2000元以上罚款,延期申报,申报方式的确定
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规定。C,征管法,主管税务机关,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 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的规定核定。
A,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省级税务机关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税务机关可以行使代位权。
A,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
A,延期申报,免除申报,办理零申报,并入下期申报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D,发票,收据,代收税款凭证,完税凭证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须经()批准。
B,税务所长,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市以上税务局局长,省以上税务局局长 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不在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C,高档消费品,易腐烂的商品,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金银首饰 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
B,抵押权应当先于税收、质权、留置权执行,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质权应当先于抵押权、税收、留置权执行,留置权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税收执行 纳税人有()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A,合并、分立,变更经营范围,变更法人代表,变更财务人员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年。A,5,7,10,15
对审计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
C,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税务机关,人民法院
纳税人自()之日起3年内发现多缴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A,结算缴纳税款,会计记帐,办理纳税申报,计算应纳税款
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帐户许可证明,税务机关可以查询()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帐户。
B,案件涉嫌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纳税人,被查对象
税务机关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帐户,须经()批准。
C,开户银行负责人,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银行县、市支行或者市分行负责人
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可以查询涉案人员的储蓄存款但必须经()批准。C,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银行县、市支行以上负责人,设区的市税务局(分局)局长,开户银行负责人
下列检查中,超越《税收征管法》所赋予税务机关权限的是()。
D,到车站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单据,到机场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商品的有关单据,到邮政企业检查纳税人邮寄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凭证,上路检查纳税人所运输的应纳税商品、货物
根据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应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对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
B,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某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税务机关应()。
D,对其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纳税人有()的税务违法行为,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C,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不办理税务登记,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伪造税务登记证件
A公司将税务登记证转借给B公司使用,导致B公司偷逃了大量的国家税款,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对A公司这一行为,税务机关应()。
D,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对未按规定设置、保管帐簿的纳税人,税务机关()。A,应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应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罚款,应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税务机关()。
D,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下列违法行为中,应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的是()。
D,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保管帐簿,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税款帐簿,且情节严重的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和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的罚款。
A,2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情节严重的,税务机关可以处()的罚款。
C,2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10000元以上
对未按照规定期限报送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扣缴义务人追究违法责任时,税务机关应()。
B,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纳税人2000发生的不延续的偷税行为,适用()的罚款规定。A,5倍以下,1倍以上5倍以下,50%以上5倍以下,20%以上5倍以下 对()的行为,除由税务机关追缴所偷税款、滞纳金外,还应将偷税者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违法,偷税数额在10,000元以上,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的罚款。
B,5倍以下,50%以上5倍以下,1倍以上5倍以下,10,000元以下 对下列因偷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的处理,正确的是()。
C,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的罚款,移送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金,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税务机关查实某公司2001年3月应扣未扣当月员工的个人所得税10000元,税务机关应对该公司()。
D,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不得处以罚款
对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行政处罚,可以由()作出决定。A,税务所,税款代征单位,稽查局检查科,稽查局审理科 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偷税的是()。C,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造成未纳税的事实,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经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少缴税款的,因计算错误,造成税款少缴的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C,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责令改正,不能处以罚款,对未按规定保管代扣代缴税款帐簿且情节严重的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应处2000至10000元的罚款。,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经税务机关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不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某单位在进行纳税申报时,编造了虚假的计税依据,但未造成偷税后果,对此,税务机关()。D,应责令限期改正,不得实施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0元以下罚款 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应处以50000元以下的罚款。
B,伪造税务登记证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不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且情节严重的,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经责令改正,逾期仍不办理的
个体饮食户李某于2001年5月开始营业,2001年7月税务部门在漏征漏管户清查中发现李某未申报纳税,对此,税务机关应()。
A,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其以偷税论处,追缴税款、滞纳金,责令限期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处2000元以上 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欠缴税款()并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 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其所欠税款,税务机关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数额在10,000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数额在10,000元以上,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数额占应纳税额的20%以上
下列行为中,税务机关除追缴税款、滞纳金外,并处税款一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的是()。B,不进行纳税申报,从而未缴税款的,暴力抗税,但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扣缴义务人变造帐簿而少缴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扣而未扣税款的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的税款,税务机关应向()追缴。
B,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由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双方协商确定,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各按50% 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税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税务机关应()。B,向扣缴义务人追缴应扣未扣税款,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向扣缴义务人追缴税款,并处少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未扣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扣缴义务人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处以()的罚款。
C,2000元以下,10000元以下,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未收税款3倍以下 对下列行为中的(),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D,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报送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涂改税务登记证件内容,纳税人以各种方式阻挠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 对扣缴义务人拒绝或阻挠税务机关对其实施检查,税务机关应()。
A,责令改正,并按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移送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条例处理,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按抗税的相关规定处理
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扣缴税款决定,税务机关应对其处()的罚款。
D,10,000元以下,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100,000元以上500,000万元以下
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在接到税务机关扣缴税款的书面通知后,帮助其转移存款,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对开户银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处()的罚款。
C,1000元以下,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下列对税务所行政处罚权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对征管法规定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只能对未取得营业执照的纳税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只能对个人及个体工商户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决定税收停征的,除撤销擅自作出的决定、补征应征未征税款外,还应()。
C,由司法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上级机关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
《税收征管法》规定 对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在()内未被发现的,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D,1年,2年,3年,5年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或办妥担保手续之日起()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D,10日,15日,30日,60日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A,纳税,税务行政处罚,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
B,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也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新《税收征管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自()起施行。
B,2001年1月1日,2001年5月1日,2001年7月1日,2001年10月1日 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必须出示(),否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B,工作证件,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单位介绍信,能证明税务人员身份的有效证件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C,补缴税款的行为,加收滞纳金的行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征收税款的行为 下列行为中属于抗税行为的是()。
A,采取威胁税务人员的手段不缴纳税款,采取经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手段不缴纳税款,采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手段不缴纳税款,采取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手段不缴纳税款 根据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不能对()实施检查。
B,纳税人的生产车间,纳税人的私人住宅,纳税人的经营场所,纳税人的货物存放地 下列叙述符合《税收征管法》的是()。C,对涉嫌涉税犯罪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利用职务便利,索取纳税人财物的税务人员,应追究刑事责任,对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的税务人员,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税务机关应将涉税罚没收入上交同级财政 下列应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是()。
D,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采取转移财产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所欠税款的,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 下列有关纳税人权利的论述正确的是()。
A,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人员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否则有权拒绝接受检查,纳税人有权拒绝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对税务机关征税决定不服的,依法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机关补税决定不服的,可直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2001年6月,某县地税局按规定对李某的出租车安装了税控装置。2001年7月,税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李某的税控装置已被自行撤除。对此,税务机关应()。
B,责令限期改正,但不得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以上10000以下罚款()的征收管理规定适用《税收征管法》。D,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多缴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这里的存款利息是按()的利率计算的。A,活期存款,半年期定期存款,1年期定期存款,3年期定期存款 2001年4月30日前的滞纳金,每日应按()计算加收。A,千分之二,千分之五,万分之二,万分之五
按照科技加管理的思想,新《税收征管法》规定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现代化建设。D,档案资料,干部队伍,硬件设施,信息系统 税控装置是指由国家定点生产、安装、维护和监控的带有计算税款、()功能的电子结算装置。B,纳税申报,税收监控,税款解缴,税务检查 纳税期限是依法确定的纳税人()的期限。
C,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据以计算应纳税额,解缴税款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A,无担保债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当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行使()。
C,抵押权,留置权,代位权,撤销权
当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行使()。
D,抵押权,留置权,代位权,撤销权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行为既有发生在2001年4月30日之前,也有发生在2001年5月1日以后的,应对()应扣未扣税款的行为处以罚款。
B,发生在2001年4月30日之前的,发生在2001年5月1日以后的,发生在2001年4月28日以后的,所有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时,应当持税务登记证。
C,到工商管理机关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到公安户藉管理部门办理户口登记,到银行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咨询
接群众举报:个体户张某存在采取虚假纳税申报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的行为。2001年3月,税务机关依法对张某实施税务检查。在税务检查过程中,根据需要,按规定权限批准,可以查询()的储蓄存款。
A,张某,张某及其妻子,张某及其父母,张某及其妻子、父母 纳税人可以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
C,扣缴义务人,税收代征人,税务代理人,其他纳税人
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
A,申请回避,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延缓处理
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D,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应交税金,欠缴税款
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B,责成公开赔礼道歉,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移送司法机关()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3个月。
B,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纳税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制度。
B,帐簿、凭证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
《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欠税情形而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的,应当向抵押权人、质权人说明()情况。
C,盈亏,产品购销,欠税,资金流转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
B,税务登记证,发票,营业执照,办税员证
《税收征管法》第86条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里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之日起计算。
C,违法行为发生,违法行为查处,违法行为终了,违法行为开始 关于《税收征管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农业税的征收适用《税收征管法》。,我国同外国签定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的法律效力高于《税收征管法》。,实行新征管法后,原征管法废止。,国务院根据宪法,制定《税收征管法》。
对欠税的纳税人,抵押权人、质权人可以请求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人情况包括: A,欠税情况,资金情况,财务报表,销售情况
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应该由法定的税务机关行使,可以由法定的税务机关行使,只能由法定的税务机关行使,需要由法定的税务机关行使
税务机关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必须开付收据和清单,必须开付清单,必须开付收据,必须开付证明
对欠税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行使代位权、撤消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受让人知道纳税人欠税,并且给税收造成了损害,接受其他单位的无偿赠与 关于行使代位权和撤消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向人民法院申请,由税务机关直接行使代位权和撤消权,行使代位权、撤消权时,不得同时向纳税人追缴税款,行使代位权、撤消权时,不能对纳税人的其他财产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
关于退还多缴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税务机关在退还多缴税款时,应同时加算并退还银行利息,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立即退还税款和利息,纳税人发现自己多缴税款的,可以要求税务机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年内要求补缴。
C,1,2,3,5 某纳税人因计算错误,少缴2001年8月份税款10万元,税务机关可以在()年内追征税款和滞纳金。C,1,3,5,10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的税款追征期是: D,3年,5年,10年,无限期
关于纳税人未缴少缴的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因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的,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追征税款、滞纳金。,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造成的,可以不加收滞纳金,对纳税人未缴少缴的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追征,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5年,对纳税人未缴少缴的税款,税务机关在追征时,不一定加收滞纳金。《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是:()A,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各种税收,海关和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种税收,税务机关和财政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种税收
关于税务机关对举报案件的检举人的奖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应当根据查补税款的数额给予奖励。,根据举报人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奖励所需资金列入税务部门预算,单项核定。,奖励所需资金由案件的罚款支付。,按举报人的要求进行奖励。
《税收征管法》第14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B,县以上税务局的稽查局。,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纳税服务大厅。,税务机关内设的办事机构。
关于税务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对同一纳税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分别办理税务登记,分别设置税务登记代码。,对同一纳税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代码,信息共享。,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关于税务机关与工商机关传递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C,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定期通报登记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应当定期互相通报有关各自办理登记的信息。,工商机关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的信息内容包括: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工商机关与税务机关互相通报有关信息的具体办法。关于扣缴税款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扣缴义务人自办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可以不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也不需要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关于变更、注销税务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纳税人的工商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在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纳税人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后,15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关于税务登记证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3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税务登记证件的式样,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纳税人应将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公开悬挂,接受税务机关检查。关于报验税务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办理报验登记的范围,仅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办理报验税务登记时,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外出经营,需要在外出经营地办理报验税务登记,需要的时间条件是指下列条件的哪一个。()A,只要外出经营就需要办理报验登记。,在同一外出经营地累计经营超过60天。,在同一外出经营地累计经营超过 180天。,外出经营超过30天。
关于帐簿、凭证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帐簿。,帐簿是指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以及其他辅助性帐簿。明细账、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帐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帐能力的纳税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可以聘请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代为建帐。,只能聘请注册税务师代为建帐和办理帐务。,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以代替帐簿。,按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
关于使用计算机记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或所得。,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的,其计算机输出的会计记录打印成完整的书面记录后可视同会计帐簿。,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的,应当建立总帐及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其他帐簿。,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帐的,应当在使用后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关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扣缴义务人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自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后,10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办理工商登记后,15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
关于帐簿、会计凭证和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帐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使用外国文字记帐。,帐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制作应该及时、准确、全面。,帐簿、会计凭证、报表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该保存10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扣缴义务人按照被代扣、代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明细帐。
关于纳税申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纳税人应当建立健全自行申报纳税制度。,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自行决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数据电文方式申报是指采用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方式进行申报。,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以寄出地的邮戳为申报凭据。
关于纳税申报期限和申报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生产经营规模小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申报纳税方式。,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自减税、免税期满开始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除应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报送有关的资料。,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以收信地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关于延期申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纳税人的延期申报申请,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在延期申报期满,不能缴纳税款的,自延期申报期满的次日起加收滞纳金。,办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应该在延期申报期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关于税款征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款征收的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税务机关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税款入库,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税款征收的方式。,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已缴入国库的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变更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关于税款入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缴入国库。,税务机关可以设置税款过渡帐户,先将税款缴入过渡帐户,然后从过渡帐户转入国库。,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积极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除税务机关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压、挪用、截留税款。关于延期缴纳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可以延期缴纳税款。,延期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关于减税、免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减税、免税的,不必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税免税手续。,需要经过法定机关批准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文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可不履行纳税义务,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履行纳税义务。
关于委托征收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委托征收税款的原则是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征税。,税务机关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受托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拒绝受托人代征税款的的,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可以对纳税人依法进行处罚。
关于完税凭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税凭证,是指各种完税证、缴款书、印花税票、扣(收)税凭证以及其他完税证明。,税务机关收到税款后,纳税人要求开具完税凭证的,税务机关可以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未经税务、财政机关指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印制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不得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完税凭证的式样及管理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关于核定应纳税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时只能依法选定一种核定方法,并明确告之纳税人。,税务机关采用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税务机关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定额的合理。,经税务机关认定后,纳税人可以调整应纳税额。
关于承包人或承租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承包人或承租人按照规定的条件,可以成为纳税人。,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出租人上缴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就其上缴的承包费或租金纳税。,承包人或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或承租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承包人或承租人不向税务机关报告有关情况的,与发包人或者出租人承担纳税的连带责任。
关于关联企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税收征管法第36条所称关联企业,包括有关联关系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对关联企业之间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所进行的业务往来,税务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整。,纳税人应当将与其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报税务机关备案。
关于关联企业的纳税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提供劳务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的,税务机关可以调整其应纳税额。,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的方法是,按照公平成交价或营业常规进行调整。,税务机关可以进行纳税调整的期限是自关联企业发生往来业务之日起5年内。,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前,可以先核定关联企业的应纳税额。
关于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对扣押的鲜活、易腐烂变质或者易失效的商品、货物,可以由税务机关在扣押期限内先行变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37条的规定,扣押纳税人商品、货物的,纳税人应当自扣押之日起30日内缴纳税款。,机动车辆、有价证券、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不属于《税收征管法》所称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关于纳税担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纳税担保,包括符合担保条件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保证,以及以符合担保条件的财产提供的担保。,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没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国家机关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清单。,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书。,纳税担保清单应写明担保对象、担保范围、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纳税担保书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同意后方为有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应当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不必通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本人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采取税收强制执行。
关于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税务机关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按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计算。,税务机关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的价值不能超过应纳税款、滞纳金,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无其他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税务机关可以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第37条、第38条、第40条的规定,实施扣押、查封时,对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B,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办理产权证的机关保管。,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税务机关保管,同时可以向有关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可以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税务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C,税务机关可以指令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保管责任由税务机关承担。,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扣押、查封期间也不可以继续使用。,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因保管或使用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由税务机关承担。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D,由税务机关决定是否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应纳税人的要求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税务机关应当在开出完税凭证后24小时内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在收到税款或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时起24小时内解除税收保全。
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C,由税务机关自行组织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由税务机关变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税务机关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24小时内退还被执行人。
税务机关滥用职权或者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应赔偿纳税损失的情况是指:()D,纳税人自己不慎造成的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利益遭受的损失。,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的直接损失。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D,必须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担保。,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由税务机关阻止其出境。,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关于纳税人多缴税款的退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0日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应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是指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退还税款时,不加算多缴税款的银行利息。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时,()A,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纳税不同意抵顶欠税的,税务机关不得将应退还的多缴税款抵顶欠税。,抵扣欠税后有余额的,税务机关可以决定将多缴税款用于留抵纳税人的下期应纳税额。,无论纳税人有无欠税,纳税的多缴税款和利息都应该退还纳税人。关于少缴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少缴、未缴税款,其中,税务机关的责任是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纳税人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有特殊情况,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其中特殊情况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单笔数额在100,000元以上的。,《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的补缴和追征税款、滞纳金的期限,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缴税款发生之日起计算。
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财政、审计对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应当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财政审计发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执行。,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财政、审计检查出的税款、滞纳金征收入库。,财政、审计可以将其检查出的税款、滞纳金征收入库,但是应该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关于税务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科学的检查制度,统筹安排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检查次数,不得重复检查。,税务机关应当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负责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税务检查工作的具体办法由省以上税务局的稽查局制定。关于调帐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必要时,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调帐检查时税务机关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开付收据,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有特殊情况的,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调取当年帐簿进行检查的,税务机关必须在30日内退还所调取的帐簿资料。
关于检查存款帐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查存款帐户检查人员必须持税务检查证、税务检查通知书、检查存款帐户许可证明。,在税务机关检查存款帐户时,可以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并只由一人进行检查。,税务机关检查存款帐户时,银行和金融机构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税务机关检查存款帐户是指检查纳税人存款帐户余额。
关于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是税务人员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时的专用检查证明。,税务人员进行检查时无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税务机关对集贸市场及集中经营业户进行检查时,可以不使用税务检查通知书。,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式样、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以上税务机关制定。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C,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由税务机关注销税务登记。
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完税凭证的,()C,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者未按照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帐号的,()A,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税务机关依法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C,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C,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纳税人处50%以上5倍以下罚款。,除由代理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纳税人和税务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有权向纳税人或代理人任何一方追征税款。关于税务文书送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税务机关送达税务文书、必须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税务机关将税务文书留在受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第四篇:《税收征管法》刍议
《税收征管法》刍议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欧美的贸易争端加剧,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和中美贸易战的双重作用影响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我国政府推行多项深化改革政策,在税收领域相继深化“营改增”、推行新个人所得税法、“减税降费”等多项税收举措。其中,税收征管制度也在酝酿着大的变革。自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修订稿”)以来,已历时四年多的时间,目前该法仍在修订阶段。此次税收征管法的修订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对相关制度做了大幅修改,并特就纳税信息的收集设立了信息披露专章规制纳税人和第三方的纳税信息提供义务。笔者认为,税收征管法设立信息披露一章确有其必要,然而在具体法条的制定上应考虑公权与纳税人私权的平衡,注重纳税效率,避免过度获取纳税人信息,增加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损害纳税人权利。
根据《税收征管法修订稿》,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纳税信息收集制度主要见于本法第四章信息披露。第四章信息披露为新设立章节,第30条对纳税人和纳税人相关第三方的涉税信息的提供义务做了概括性的规定,对于纳税人提供纳税信息的前提条件未作详细规定,仅规定了纳税人提供纳税信息的义务,而对要求提供纳税信息的限制未作表述,也未明确对获取的纳税信息的使用和限制。第31条覆盖了经营活动中的全部主体,要求其对超过五千元的交易对象的所有交易提供交易金额、对象主体等信息。并针对现金交易的漏洞,对超过五万元的大额现金交易要求,要求支付方在五日内向支付机构提供支付金额和收入方的主体信息。该条款通过对纳税人交易信息提供义务的设定,达到令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主要交易信息的目的。第32条则规定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纳税信息的义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在其开立的全部银行账户以及该账户内资金余额和投资收益、利息等纳税信息,并规定账户持有人资金来往达到五万元或者一次提取现金超过五万元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提供相应的纳税信息。该条款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入手,通过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账户信息,进一步印证纳税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填补了纳税信息获取和甄别的漏洞。第33条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向税务机关提供电子商务交易者的登记注册信息,此处的电子商务交易者应为《电子商务法》所指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针对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对网络交易平台设定了提供电子商务交易者的登记注册信息,为摸清提供纳税信息的群体奠定了基础。第35条规定政府部门向财政、税务机关提供其掌握的市场主体资格、人口身份、专业资质、收入、资产、支出等涉税信息,该条对有关的政府部门只是做了概括性的设定,未详细列明,原则上赋予了财政、税务机关从所有政府部门获取涉税信息的权力。第34条针对特别纳税调整,纳税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或其税务代理人提交税务安排,该条是为适应反避税的要求,对纳税人披露其税务安排所做的规定。但该条文规定较为简单,对具体提交税务安排的时间和程序都未予以规定,应进一步加以细化。
纵观整个第四章信息披露一节的设定,修法者抓住资金存放和流动的主线,通过设定纳税人和第三方申报主要交易信息的义务,适应电子商务盛行的特点,从纳税人、金融机构、网络交易平台和政府部门等信息发生和收集方获取其掌握的纳税信息,并通过多方信息的互相印证和甄别,保证了税收法网的严密和准确。然而,修法者仅是从便利税收机关行使税收职能角度对纳税者和其他纳税第三方的信息提供义务做出了规定,对纳税人的义务设定过于宽泛,缺乏法理依据的支持,同时,对税务机关对纳税信息的收集以及使用并未做明确的程序安排和限制。
众所周知,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历来都存在着征纳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尽量获取纳税者的纳税信息一直是税务机关的征收行为的动机和冲动,而纳税人则不愿将全部纳税信息披露给纳税机关。为使纳税机关顺利履行税收征收职能,立法机关通过人民的授权,立法规定纳税者一定的纳税信息提供义务是合理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纳税人纳税信息的过去索取,防止侵犯纳税人权利。如何在履行纳税职能与纳税人权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修法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发展,经济体量巨大,交易种类复杂、交易数量众多,金融机构和各类政府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社会存在大量偷税漏税现象,公平纳税远未实现,税务机关面临收集纳税信息的困难,也确有建立获取纳税信息机制的必要。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公民和企业信息保护还不完善,纳税人的信息权利的设定和保护制度还未完成。对于纳税人的纳税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还有待在宪法和民法的框架下做更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尚未完善,虽经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依然存在税收立法授权过宽,税务机关行政裁量权过大的问题。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纳税人权利法》、《隐私权法》、《商业信息保护法》等相关信息保护法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只是税收征管的程序性法律,还缺乏其他相关实体法的支撑。
在深化改革的今天,税收法治的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对税收征管的法律规制是包括税收法律和其他法律部门制定、完善的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财产的强制剥夺,税收法律则是纳税人和国家就税收中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契约,如不经人民代表充分审议,脱离我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对纳税人设立过重的义务,不仅损害纳税人权利,也无法获得纳税人的理解和遵从,最终损害的是国家的税收利益。
我国众多税收改革举措的出台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近来税务机关酝酿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新政,突出强调了个人纳税信息的申报义务。从“个人所得税申报住房租金抵扣个税遭房东抵制”事件可以看出,纳税人对于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信息较为敏感,如强制要求纳税人和第三方机构提供《税收征管法修订稿》所要求的纳税信息,必将引起交易各方的恐慌,进而增加交易各方的成本。《税收征管法修订稿》对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保护并不充分,虽有对纳税信息保密的规定,但对未履行保密义务的责任人员,仅规定了行政处分。《税收征管法修订稿》对违反纳税信息提供义务的威慑有限,第94条对于纳税人不保送涉税信息的处罚仅为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为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的技术环境下,我国税务机关进行了多年的金税工程建设,对企业和个人的纳税信息已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企业每年的各类税务申报也包含了大量的税务信息。税收征管应基于诚信纳税人的假设,尊重纳税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是否有必要在《税收征管法》中要求纳税人提供如此广泛的纳税信息?令纳税人承担如此繁剧的信息提供义务是否合理和必要?都是需要社会各方深入讨论的问题。从《税收征管法修订稿》的规定来看,法条设立的提供义务如此广泛和普遍,而对纳税人纳税信息的保护仍显不足,纳税人必将担心自身的纳税信息过度暴露给纳税机关,担心其纳税信息被滥用乃至遭受不法侵害,进而影响纳税信息提供的积极性。建立税收秩序有赖于纳税人的自觉遵从,如纳税人普遍不履行义务又将如何进行执法,必将出现选择性执法乃至法不责众、法律形同虚设的局面。
针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稿》信息披露规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
首先,建立税收征管中纳税信息的提供和披露制度应注意基础法律制度的配套和支撑,早日建立基于《宪法》、《民法总则》框架下的个人、企业信息保护法律。在税收法治的进程中,强化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健全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制定《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纳税人隐私权法》等税收法律,设定对侵犯纳税人纳税信息的相应刑事和民事责任,加大对纳税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将税收征管中的纳税信息提供和披露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制之中。
第二,在当前的《税收征管法》修订过程中,应由征求意见稿的提案方详细说明其法条设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经过社会各界以及人民代表的充分讨论,以决定最终的法律规定。没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缺乏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法律将无法得到纳税人的自觉遵从。
最后,应在税收征管法修订的过程中,讨论和制定纳税人纳税信息提供的相关制度,如纳税人纳税信息披露同意制度、纳税信息特定用途限制制度、纳税信息保存时限制度等,对税局机关权力的行使应作明确的设定和限制,对施加纳税人和其他第三方的义务应明确列明和限制,避免概括式和模糊的授权,避免对行政机关过度授权,限制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力。
以上是笔者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稿》纳税信息披露制度的一些见解,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第五篇:税收征管法练习
税收征收管理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判断题
1.办理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第一步。()
2.纳税人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不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注销税务登记。()3.生产经营规模小确又无建账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可以不设置账簿。()
4.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犯罪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5.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的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即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6.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不得延期。()
7.采取税收保会措施后,纳税人在限期内仍未缴纳税款的,应立即解除税收保会措施。()
8.对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空白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收缴发票,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9.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还按日加收所欠税款2‰滞纳金。()10.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或者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金。()二.单项选择题: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期限是领取营业执照后()A 10日内 B 15日内 C 20日内 D 30日内 2.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属于()。
A纳税人行使自主权利行为 B税收违章行为 C税收违法行为 D税收犯罪行为 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所扣缴或抵缴税款,不包括()。A应缴税款 B滞纳金 C税款的正常延纳 D罚款
4.税务机关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时,必须开具的依据是()。A收据 B发票 C税票 D清单
5.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的,在批准的期限内()。A不加收滞纳金 B应加收滞纳金 C不收利息 D应收利息 6.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与税收保会措施比较()A力度相同 B前者更严厉 C前者稍缓和 D后者更严厉
7.某私营企业某月实际缴纳税款11740元,后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偷税1060元。除追缴该上交所偷税款外,还应由税务机关作出进一步外理。下列处理结果中正确的是:()A 处4年有期徒刑,并处5千元罚金B、处2年有期徒刑,并处1千元罚金C、处拘役一个周,并处2千元罚款D、不追究刑事责任,处3千元罚款
8.经批准可以不设置账薄或暂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税款交纳方式是:()A自核自缴 B委托代征 C定期定额征收 D预储扣税
9.对纳税人偷逃税或骗税的追征期限规定为()。A1年 B3年 C10年 D无限期
10.非法出售增埴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10万元以上的处以()。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B拘役或者管制 C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D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2万元以上以20万元以下罚金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纳税人的下列行为中,税务机关有权要求其提供纳税担保的有()。A外来临时经营者购买普通发票
B纳税人转移,隐慝应税商品、货物 C欠缴税款纳税人需要出境聚 D纳税人办理延期纳税申报
2.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方式征收税款 A查账征收 B查验征收 C查定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3.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享有的职权有()。A调出发票查验 B调出发票转让 C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D借出发票自用 4.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情形有()。
A依照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B依照规定可以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C虽设有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D虽设有账簿但成本资料,收入凭证等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E不听劝告,逾期仍不申报的。
5.税收法律责任的形式按其性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哪几种责任()。
A经济处罚责任 B经济连带责任 C行政处分责任 D行政赔偿责任 E社会影响责任 6.税务检查权具体包括()。
A查账权和询间权 B场地检查权 C责成提供资料权 D在交通要道查证权 E存款账户核查权
7.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A以隐瞒手段多列支出 B以隐瞒手段不列、少列收入 C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D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E以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8.税务机关保证税款及时、定额征收的措施有()。
A加收滞纳金 B税收保会措施 C纳税担保 D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E定期定额征收 9.税收征收管理主要包括()。
A税务登记 B纳税申报 C账簿凭证管理 D税款征收 E税务检查
10.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下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些行为有()。A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机关登记,变更或注销登记的 B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C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D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E拒绝、阻碍税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