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时间:2019-05-14 20: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摘要: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受全球的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经济形式走向不稳定,我国将继续实施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经融紧缩政策,实现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形式,调控

正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总体上看,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国内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2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强制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与调整,同时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及产品崛起,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一批出口型企业、高能耗型以及部分高成本房地产企业,将会遭

遇倒闭、重组、兼并和收购的命运;一批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生物医疗和新一代IT等新兴产业将会呈现新的盈利机会。

二.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

当前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税的改革,使得土地和资源等的要素成本提高;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使得环境成本的提高。2012年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动荡已致外需明显下降,国内高通胀下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土地可开发数量减少,土地财政拉动经济的空间缩小,也使内需增长有限,经济增速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启动刺激内需计划,但截至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依赖出口,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

国内的经济增长处于短期回调状态,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要素组合仍比较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百姓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仍是消费的热点,将持续活跃;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三.调控政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的准备,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1、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

鉴于目前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大体正常,物价上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的 总体形势,应当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和必要的微观调控力度,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在继续

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管理和调控市场流动

性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利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逐步消除

负利率。在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多发挥财政政策结构

调整的功能,通过减税等办法推动某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

向的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 产

业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发展。

2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

有区别地加以解决,对于落后、过剩、属于“两高一资”行业的生产能力要鼓励淘汰,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符合产业政

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要予以大力支持,加强金融组

织创 新,发展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

机构,完善与中小企业 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

银行体系.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加大财

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健全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体系,鼓

励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部门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

务。建 立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

立企业征信体系。

3择机推进价格改革和市场准入 择机推进价格改革和市场准入

价格改革 一是改变价格管理僵化、市场反应不灵状况,让基础

产品价格真实反映供求 关系,并发挥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 电价定价机制,推进

水价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效率提高。二是放宽部分资源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

争和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型产品供求的基

础性作 用。这样有利于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稳定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公平和完善。

4优化投资结构和规模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新上项

目和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投资,严格 限制审批高耗能产业盲目

扩张和重复建设,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企业 兼并重

组,加快制定、完善和颁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

施,发挥新 增投资对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着力细

化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 策措施,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

场准入标准,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活

四.结束语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总体运行良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在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政策,在稳健中求发展,保持我国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发展展望》冯飞

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传统经济仍处于增速放缓之中,新经济增长动力仅是初步显现,产业和区域分化加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部分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4月份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但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仍需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适时适度调整。

一、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国家在继续实施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把短期稳增长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结合起来,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一、二季度分别增长7.0%,从4月份开始,工业出现回升态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

二是需求出现积极变化。

5、6月份,出现了投资、消费、出口同时转好的局面。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连续回升,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量明显增加,并带动房地产投资企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趋升,出口降幅收窄,其中6月份增速由负转正。

三是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四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增长动力正在形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等增长速度超过50%。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

五是部分物价温和回升,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减小。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扩张和有效性提高,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物价开始温和回升,综合反映物价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从一季度的-1.1%回升至二季度的0.1%。按照住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商品房价格一季度下跌0.1%,二季度上涨9.8%。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业、房地产等服务业价格上涨也带动了服务业价格的总体稳定上涨。

二、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成效

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稳增长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今年上半年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关键。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取消、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商事制度不断完善。二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5家民营银行获批营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决定资金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三是价格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政府定价目录大幅度减少。同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发挥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一是针对需求不足问题,不断推出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包,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环节税,完善出口退税和贸易便利化。二是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实体融资成本过高,自去年11月以来,四次降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同时,政策组合使股市恢复了融资功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货币通过资本市场向实体部门传导的渠道有所畅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高。三是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和财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存量债务置换,出台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续贷政策,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合作模式(PPP)。对地方政府怠政、懒政进行问责,加强督导检查和简政放权,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增强。

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实施,使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个人的微观行为发生改变,资本市场活跃,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善,创新活力增强,社会信心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初步遏制了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

三、我国仍具备保持7%左右中高速的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巨大余地和巨大韧性,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完整,国民储蓄率即便逐年小幅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具有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将极大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开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就会使得城市和沿海地区有可能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农村和内地获得新的优势,进而使得一些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这种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推进效应在大国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

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收入增速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快破除户籍、土地、教育等方面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也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有运用空间。我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运用上,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国宏观政策仍具备较大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这些条件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今年以来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举措在下半年还会继续发挥稳定作用,我国消费需求会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下半年尽管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仍然低迷,但美、日、欧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世界经济总体有所改善,我国下半年出口会好于上半年。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左右,完全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

四、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客观、全面地认识经济存在的问题,传统经济仍处于增速放缓之中,新经济增长动力仅是初步显现,产业和区域分化加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部分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国内经济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受外需持续低迷、国内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和人口增长减慢等因素影响,我国需求结构从以住、行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对传统商品的需求萎缩,与之对应的产业产能出现相对过剩,有的甚至绝对过剩,去产能将是今后两三年的重要任务。近期,虽然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回暖,但由于住房库存量较多、在建规模较大,房地产仍处于减库存之中。2008年以来,产能过剩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在快速扩张中积累大量债务,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债的积累速度,但面对经济下行和风险偏好降低,银行慎贷、断贷现象增加。二是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整体较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涨幅同比放缓1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在2%之下。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带动服务价格稳中略升,在居民消费构成中占3%的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也会推动消费价格在下半年略有上涨,但涨幅预计不会超过2%。工业品价格降幅加深,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4.6%,跌幅同比扩大2.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0个月呈现下跌态势,价格环比下跌的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三是潜在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任务依然艰巨。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6月中旬以来,我国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金融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10%左右,上半年,金融业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经营困难增加和股市调整会导致金融行业增速减慢,拉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速。财富缩水也会导致居民或企业支出下降,压低实体经济总需求;股价下跌会降低企业的抵押物价值,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上述三个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可能会使上半年已经缓解的“债务—通货紧缩”效应问题再度出现,影响经济平稳运行。为此,既需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的改革,解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投资回报率;也需要宏观政策配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运行环境,稳定资本市场,降低债务水平。

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4年的7.4%。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均为7.0%,环比增速分别为1.4%和1.7%,同比和环比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速中枢进一步下移。另外,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7%。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各界已对我国经济增长中枢继续下移的预期达成一致。目前,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而且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消费和进出口难以保持2012年之前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在枯荣线附近徘徊,且一直未出现明显反弹趋势,反映出生产环节需求持续疲弱,且无明显改善迹象。其中,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在去年年底跌至枯荣线以下之后,始终没有反转至枯荣线以上,而且持续下跌至4月的48.1,5月该指数较之前虽有所增加,但6月出现反复,下跌至48.2。新订单指数虽然位于枯荣线之上,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新订单指数亦持续走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内部需求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在外需增长没有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内需增长已持续下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低于市场预期,而且剪刀差继续呈现扩大趋势。进入2015年PPI同比增速屡创五年新低。自2012年3月以来PPI连续40个月呈负增长趋势,虽然在2014年中跌幅有所收窄,但是2014年三季度跌幅再次扩大且持续至今。即便今年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我国PPI价格依然呈现负增长,且跌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仍旧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而去库存步伐仍较缓慢。与此同时,CPI同比增速亦持续下降,从2013年10月的3.2%下降到2015年6月的1.4%。在生产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以及食品价格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形势下,近年来CPI同比一直保持正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CPI虽然增速为正但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PPI难以反转以及CPI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下,PPI和CPI两者间的剪刀差短期内仍难以扭转,我国通缩风险进一步加剧。

2015年前两个季度各关键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继续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内部需求疲弱。其中,截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7个百分点,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11.4%,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5.9个百分点。贸易方面,前六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0%,而进口累计同比减少15.5%,虽然较上个月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累计新增8.8万亿元,同比减少约1.5万亿元。虽然今年前六个月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在悄然变化。我国外币贷款对社会融资的贡献由正转负。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承兑汇票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三者总和占比社会融资总量断崖式下降至6.7%,创五年新低。虽然表外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但是很大部分表外融资重新回归表内,人民币贷款占比社会融资总量大幅上升至74.8%,同比增加19.2个百分点。同时,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贡献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处于近五年以来的高位。这主要受益于自去年年底以来央行数次降息降准和IPO进程加速,股票融资大幅增长,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但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社会融资总量有所下降,同比下降至1.8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从去年11月22日起连续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降幅为1.15个百分点;在此期间还连续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累计降幅为1.5个百分点,并伴随不同幅度的定向降准。从货币供给方面来看,今年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速目标为12%。截至6月,M1供应量同比增长4.3%,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M2供应量同比增长11.8%,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虽然在此期间央行连续降准,但是由于外汇占款的减少,央行被动投放的货币量有所下降,同时央行连续多次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使得本轮货币供应增速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第三篇: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报告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报告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报告

本文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影响中国宏 观经济的三大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公司业务发展提出一些 启示性建议。

一、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分析和判断

分析当前经济周期的阶段,必须从全球视角出发。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

危机是本轮经济周期分析的起点。金融危机的发生源于发达经济体不断恶化的资 产负债表,应对政策的选择、力度和效力,同样依赖于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各国 财务状况。差异化的财务状况引致差异化的全球复苏,各国也面临差异化的政策 挑战。

探究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缘由,资本积累增速和劳动力增速在数 量上都难以有力解释,中国特有的人口城乡迁移,即城市化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 要驱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虽会减缓,但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动力在于城 市化从数量扩张向纵深发展。中期内,中国“反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不会 改变,但短期的经济波动和政策微调节奏,将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高度相 关。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缺口已回补,经济增速稍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态势可

以确定,而通胀则会在较长时期内得以维持。综合起来,经济有较强的动能、一 放就热,通胀在较高的水平、骑虎难下。现状因政策而生,政策定经济未来。中 国经济正走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实体经济波动类似于 2000-2001 年,不同 在于中国已占据主动。在发达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还未有效修复之前,中国 的经济增长可能围绕当前水平上下波动,而通胀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区间内。

二、当前中国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判断

(一)经济硬着陆风险尚无近忧,但有远虑

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主要是宏观政策紧缩导致经济自然回落,这也有助 于抑制通胀压力的上升。从消费、保障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出口三大需求角度分 析来看,经济实体层面增长依然强劲。从经济硬着陆的历史规律和必备条件看,诱发经济硬着陆的基本内外因以及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速下滑 过快这三大条件并未显现。中长期看,“高储蓄、低消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

构成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潜在风险根源。

(二)经济能否跨越滞涨短周期,下半年经济走势是关键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由“高增长、低通胀”向“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靠近,已经进入滞胀短周期。当前中国物价上涨压力是融合了输入型、货币型、结 构型、成本推动型和理性预期性通胀于一体的复合型通胀,根源在于经济存在一 些结构失衡和总量失衡,故根治难度较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治理复合型通胀压力 的政策和效果,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走出短期滞胀的陷阱。

(三)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靠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第二个库存周期中,经济增长收敛、通胀渐成 慢性病、经济弹性减弱等特征决定现有经济已结束库存被动恢复期,但同时面临 着需要克服成本冲击、恢复利润以及探索新的需求的重任。过渡期的中国经济虽 有内生增长动力,但增长和复苏的根基还不够牢固,且面临着结构失衡和自主增 长动力缺乏等亚健康特征。由于经济虚拟化趋势较明显,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的效果大打折扣。要使中国经济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 新是关键。

三、当前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三大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方面

从政策面看,房地产调控近期不具放松的可能,政策调控的广度、深度预期 会进一步加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标志着房地产市场正逐步形成由市 场供给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供给格局,有利于平抑住房价格。

从市场面看,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等指标增速 显示了一定的企稳迹象。下半年,开发企业投资并不悲观,保障房的建设对新开 工和投资均有较大支撑作用,不确定的因素在于普通住宅能否维持正常的开工和 投资。

从发展面看,非限购城市(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发展具有长尾效应特征。

产业转移与农民市民化是非限购城市长尾效应的内在驱动力,一二线城市的土地 财政模式向非限购城市转移将加速催化非限购城市的长尾效应,从而拉动房地产

投资向非限购城市“渠道下移”。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方面

预期短期内地方性政府债务引发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地方性政

府融资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宜夸大。但由,如城投债公司引发的结构性危机 依然可能存在。从长期看,地方性政府债务如果任其无节制的发展,将对经济产 生很大负面影响,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值得警惕。地方债务抵押物多为土地,土地 财政演化为土地金融,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联手进行货币创造,长期下去会对中 国经济产生威胁。

(三)国际主权债务危机方面

国际主权债务问题是障碍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因素。美债问题

无近忧但有远虑。美国实际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较小,政府会不断通过提高债务 上限来避免债务违约;远虑在于“举新债偿旧债”的模式会不断重演。欧债问题 的焦点在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问题是否会升级。欧债存在现实的违约风险,既有近忧也有远虑。国际主权债务的影响在于美欧各国为控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 务规模,普遍采取紧缩政策,进而使全球经济面临减速局面。对中国的影响在于 拉低GDP增速,同时使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两难选择。

四、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启示性建议

经济周期与金融子行业的风险和收益结构高度相关。公司当前及未来的业务 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资产管理业务,二是金融服务业务。资产管理和金融服 务业务下面,各有许多子业务,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特征 下,各类金融子业务发展的模式和重点不同,意味着公司的利润中心之结构变迁。一般地,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好,而经济衰退期间,可能是资产管理 业务,特别是不良资产投资管理业务大显身手的时候。当然,具体下去,同一类 业务的不同子业务仍有不同的细分。

前已述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状态是在政策控制下的抑制高增长和

控制高通胀。在中国的内生经济动力和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巨量货币投放的双重 作用下,这种政策措施和宏观经济态势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期间若有波 动,则来自于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微调。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和政策面处于主动地 位,但前期力度过大的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后续影响,还是需要一些时间

来消化。这样一来,从流动性看,可能呈现一种资金流与政策棒之间做“猫与老 鼠”游戏的情景。也就是说,经济体内有充足的流动性需要找投资机会,政策层 有强烈的动机抑制这种机会的泛滥。根据这种经济态势,结合本文的相关研究,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顺应政策走向,合理配置资源、把握投资机会

控制通胀和抑制资产价格过度偏离基本面,将是很长时间里的首要政策目

标。所以,凡是扩张过度需求,助推通胀、助推资产泡沫且政府可以强力控制的 行业,其中的投资风险应该是首要考量要素;凡是能够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给、提 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或者政府鼓励的行业,其中的收益就 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投资决策时可以给以更大的权重。

(二)抓住宏观政策波动的脉搏,更加注重公司的流动性管理

在较长时期内,宏观政策仍将维持高压态势,期间的微调方向可能与主要

发达经济体复苏形势相逆:主要发达经济体趋好,政策趋紧;主要发达经济体趋 差,政策趋松。政策微调的方向,关系到公司流动性管理的难易,所以把握宏观 经济政策波动的脉搏,有助于管理公司流动性。另一方面,在公司流动性改善之 时,业务发展仍需考虑后续的流动性需求,要未雨绸缪,及早防范流动性风险,以免在政策再次趋紧之时陷入被动。

(三)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业务孕育市场机会,宜提前绸缪

公司以往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多集中在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方面,这

些不良资产追根溯源在于 1985 年国企改革的“拨改贷”和行政体制干预商业银 行经营,在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之前,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当前,各大商业银 行已经完成转型乃至上市,在市场化运作和银监会从严监管之下,已不大可能形 成大规模的银行业不良资产,难以形成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过去数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退出促使经济增长回落

至常态,再加上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短期内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可能孕 育着未来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一些市场机会,有利于资产公司获取市场资源。比 如,各界高度关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银行或其他企 业的债务是硬约束,因为银行是股份制银行,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有地方政 府以资产显性担保或以政府信誉隐性担保,所以较难违约。但是,地方政府融资

平台的资产项目运作由于其信息结构不对称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在盈利能力上 具有天然的劣势。在不远的将来,当债权人开始追索收益之时,部分地方政府融 资平台可能面临流动性困境。

而且,从不良资产管理运营特征看,当前也是着手沉淀不良资产的好时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已经形成,有利于资产公司充分消化不良资产并且获

利。因此,不良资产管理逆周期的特点较为契合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公司可以运 筹扩大不良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公司宜事先筹备,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结构的研究和前期

投入,抢占先机,在竞争之中拨得头筹。

(四)通胀预期下投资者对长期收益率的偏好驱动,使得财富管理业务大有

可为

通胀预期下投资者对长期收益率的偏好驱动,使得投资者对理财服务的需

求不断升级。自 2010 年下半年以来,CPI 连续 6 次刷新近年新高,传统的存款、多数的定投、保本型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难以追赶通胀的步伐。同时,在抗通胀成为投资首要目标下,高端客户的投资偏好由流动性向追求长期收益率 迈进。

国内私人财富规模、增速以及结构特征决定了高端理财拥有巨大的潜在市

场。波士顿咨询公司在 2010 年底的报告中指出:2009 年中国内地家庭金融资产 总额达到 5.4 万亿美元,规模仅次于日本,位居亚太第二;内地百万美元资产家 庭数量和资产总额分别达到 67 万户和 2.35 万亿美元;全国 43.5%的财富集中在 0.2%的高净值家庭手中。财富总量日趋庞大、财富增速全球最快以及财富分布高 度集中,预示中国具有广阔的财富管理市场。

因此,公司宜顺应理财市场由标准化大众投资计划向单一客户贴身定制金

融服务、产品升级的潮流,整合和运用银行、信托、租赁、证券、基金等平台公 司业务,不仅可以拓展公司融资渠道,而且可以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积累高端私 人客户。

(五)顺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投融资客户结构

房地产投资向非限购城市的“渠道下沉”,这使得在三四线区域提前布局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能销往这些区域的建筑机械企业、承担这些区域商品房建

筑施工企业将受益显著。为此,公司可以通过渠道的外延,适当调整融资客户结 构,不断开拓房地产行业的优质地方性中等客户资源,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 来源。

(六)其他金融服务业大有可为,但必须更着重于创新,并且其他企业难以

复制

一般性金融服务业经营状况会有起伏,但在整体流动性充裕和宏观经济动

能较强的态势下,总体回报仍较可观。更大的利润机会来自于其他企业难以复制 的金融创新。以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为资金寻找宣泄之机的同时,由于其他企业难 以复制,这类投资机会不会过热,从而不会引起宏观决策部门及监管部门的注意,新业务的盈利模式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

(七)把握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的动向,防范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国际主权债务问题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并未结束,短期剧烈动荡后的长期影响 将逐步显现。美国国债和无风险利率是全球金融资产的定价基础,美国长期主权 信用等级的调减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恐慌情绪造成的短期冲击,更在 于国债收益率的走高会拉低股票的资产价值。对国内证券二级市场而言,2010

年6月份欧债危机的升级和2011年8月份美债问题的升级都导致A股一度回落至2500点以下。欧债危机未来仍有升级可能。如果意大利或西班牙也向欧盟和IMF寻求援助,届时将加大欧债危机升级的可能,进而加大证券二级市场的震荡。

第四篇: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睹目,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首先,GDP的加速增长。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其次,工业止跌回升态势明朗。受去库存化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并未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而快速升温,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低区间运行。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增长振荡向上的趋势明显。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去年10 月以来增速新高。工业景气止跌回升态势还得到了以下二方面的证据支持:一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升至50 上方,显示了制造业已处于景气扩张轨道。二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发电量连续3个月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了5.2%,7月份增速略有回落,但增幅仍达到4.8%,8月增长9.3%。

第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高出幅度则应该在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3.2%,更是达到了改革以来历史高位。为了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234906个,同比增加69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为固定资本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消费加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罕见地快于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今23年来的同期新高。8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从房地产市场看,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与1-7月相比加速6.2个百分点,与1-6月相比加快5.4个百分点。3-8月价格环比上涨0.2%、0.4%、0.6%、0.8%、0.9%和0.9%。

2、经济热点词

*房地产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

此点无论用“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来衡量,都只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看北京的情况。现在北京五环内新盘均价已达3万,一套两居面积80平方米,总价需240万,而月租金不过4000元(略高于市价)。假设房主是一对夫妇,他们年收入合计12万元(略高于北京平均职工工资)。可以得到北京的租售比为1:6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都远远落在可以接受的区间外。

第二、房价虚高的原因

房价虚高的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在于社会巨大的贫富两级分化。如我多次引用的资料,关机构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总榜单,3000个家族财富总值16963亿,平均财富5.654亿。套用一句

楼市中人的口头禅,叫“穷人知道自己有多穷,不知道别人有多富。”考察印度、俄罗斯等贫富差距同样很大国家的情况,发现孟买的房价高者也要6万人民币左右每平方米,莫斯科的房地产均价约为25000元每平方米。

第三、房地产调控措施,既无目标,哪来结果?

有些人奢谈什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际上放下桃红色的幻想,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连目标都还没有,哪来结果?

据说需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请问何谓部分城市,何谓过快上涨?有无明确指向?难道这是个心理学概念吗?如果要明确上述两点,最起码我们需要一套全国房价预警数据,至少包括:全国城市住宅类建筑物的存量面积、全国城市每年新增住宅类建筑物总面积、全国累计已售商品房出租率和空置率、全国新增商品房中的非首套房比例和出租率、空置率,等等。实际上这套系统现在还没有。据正在参与上述系统建设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不过是为了做一个东西而做一个东西”!

(来源 乌镇之乡网文)

*通货膨胀

端午节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引发了市场一片议论。经济出现滞胀?会不会“硬着陆”?通胀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经济增速放缓能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走向如何?这些疑问表明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从经济数据看,PMI环比回落已成事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也都将小幅回落;从物价角度看,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

“近期由于CPI构成要素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起彼伏,使得短期内CPI上涨幅度难以有效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同比还会再次创出新高。预计在物价高点出现之后,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应该会有所回落。但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加上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维持高位,使得下半年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有较大不确定性。”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判断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放缓,另一方面物价却出现反弹,因此“滞胀论”和“硬着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观点。

实际上,在对5月CPI普遍看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通胀压力也会减轻。与此同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何况,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5月份PMI虽然有所回落,但52.0%继续保持在了50%以上。从走势上看,持续的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增速呈平稳回落态势。”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当前经济可能正进入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平台期”。这种变化意味着,前期的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未来经济可能温和减速,这将为未来一至二季度内通胀的回落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由此将可避免“滞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认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处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中国经济不会在2013年之后出现“硬着陆”。

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为9%,三季度环比增长仍会趋弱,年中通胀触顶时将达到5.5%至6%,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反弹。未来经济将“软着陆”,在紧缩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随着通胀压力缓解,激进的紧缩政策也会消减,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再度加速。

鲁政委也认为,紧缩有效,温和减速,不是“滞胀”,不会“硬着陆”。当前的经济减速,总体仍

然温和,“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而“滞胀”则是指经济增速下落到“萧条”的水平上而物价依然高企,当前经济增长即便减速也仍在景气区间,此时称为“滞胀”并不严谨。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有利于未来物价水平回落;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感觉压力不断增大,也是控制通胀预期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他预计,6月份仍存在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6、7月份可能继续加息。

对于未来政策走势,唐建伟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他说:“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最近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都强调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看来,“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短期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下半年回落趋势不改。目前经济的合理适度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紧缩政策滞后效应还将继续显现。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回落仍是可以期待的。

(来源:金融时报 钢之家资讯部采编)

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存在的问题

1、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

从投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8729亿元,增长39.9%,高出整体增长6.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82.7%,国内贷款增长47.4%,自筹资金增长33.3%,利用外资下降12.1%。

从消费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

2、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

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月78098亿元,增长33.6%;7-8月增长31.7%;幅速放慢了近2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在7月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17.3%,8月为16.8%,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今年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为9.1%,加速4个百分点;

7、8月在6月份10.7%的基础上分别加速0.1和1.6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3、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电力、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造船工业超过50%,水泥业甚至接近80%。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大约30%,其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6.9%,铝冶金过剩34.3%,铁合金过剩29.6%。

其次,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衡。我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8年的43.5%,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今年以来,虽然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增长的加速度更快。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在7.1%的经济增速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6%。如果不考虑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已上升到了62%比38%。

4、泡沫经济迹象显现

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人们对于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家加快持有房屋等实物资产,以期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放大的原因是:降息、给第二套房贷松绑、土地出让金可延缓缴纳、户型比例限制放松、利率打折优惠、调低房地产业项目资本金比率,降低了开发商的贷款条件和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其中二季度房地产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总量同比增速高达82%,远超整体信贷增速水平。投资企业投向出现了“房产业热,工业冷”的现象。统计显示,1-7月,外资投向重庆工业54.17亿元,同比下降4.1%,投向房地产业87.76亿元,同比增长62.3%,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是工业的1.62倍。

目前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两大全国性房地产协会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达到3亿~4亿平方米。随着中央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投入掀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楼市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调整期。不管是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的经验看,还是目前美国房地产的走势看,以住宅作为保值投资手段是不成立的。

其次,中国股市的泡沫。在几年内企业业绩无法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股市今年最高涨幅达到60%多。股市泡沫的迹象:一是多数股价已经透支业绩;二是资金推动型;三是利空当成例好炒作。

目前股市的潜在风险:这次是由信贷主导的资产泡沫,其破灭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更集中地体现在银行身上,对股票市场和经济的伤害将比过去更大。

第三,新能源成为最容易忽视的泡沫经济。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既能提高我国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能促进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大跃进”现象:中国在2008年的绿色能源投资超过156亿美元,比2007年上涨18%。北美洲可持续能源的新投资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中国连续四年实现新增容量翻番,2008年突破2千万千瓦大关。目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者。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

目前潜在的风险:

成本大。据初步估算,若以煤电成本为基数,生物质发电成本为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1.7倍,而光伏发电成本更高达11-18倍。

市场容量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千瓦,但其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求。”

大量企业亏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这一切源于匆忙上马、不严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论证,目前排名稍后的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投资效益较低:同样的财政补贴用以改造常规能源和发展农村沼气,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增加就业看可能更合算。

我们需要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正确的定位:新能源不是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提高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应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等为主,新能源发展为辅。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财政部曾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的配套资金在6000亿元,但地方债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余下仍有4000亿元的缺口。

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约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

三、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2、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紧货币”);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扩大内需”单独成章,由重外向转向重内向;

4、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降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5、由重GDP增长转向淡化GDP指标,转向重民生;

6、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影响;

第五篇:中国经济形式分析

中国经济形式分析

2011年4月29日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听了来自管理学院李文臣教授名为《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的讲座。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李教授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学术讲座让我们对经济学特别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了新的认识。

一 前言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国际WTO组织,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0年的59266.12亿美元世界排名已经从第10位提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人均国民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438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3,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决定了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变离不开世界,而中国作为重要的劳动力、能源输出国,所以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09年以来开始悄悄被中国千家万户熟知的通货膨胀一直持续至今,2011年国家形势越发严峻,“中国人民币升值”、“日本大地震”、“人民币利率升高”、“北非利比亚争端”等等都使得中国的经济形势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下载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一、全球经济维持异常低迷的复苏状态。 全球经济活动减弱并进一步失衡,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在结构脆弱性尚未得到解决的背景下,国际......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式(共五则)

    当 前 世 界 政 治 经 济 形 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徐策2010-11-26摘 要: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但由于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原因 政策建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起到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进入2010年,宏观经济由刺激政策作用下的快速回升、逐步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出现预料之内的减速,符合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向。从8月份数据看,工......

    浅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

    2009MBA3-1班吴小松浅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经过了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由于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严重影响......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等不利因素,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