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的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下面就当前我国基层纪检组织的建设,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谈几点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体制不科学
1、监督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到位。基层纪检机关要接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人权、财权属于同级党委管理,上级纪委基本上只负责业务工作。虽然《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赋予了各级纪检组织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能,但在开展工作中,乡镇纪委普遍感觉难度大,特别是对乡镇党政两个一把手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乡镇纪委书记处在纪检战线的最基层,最前沿,但受现行体制所限,上级纪委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致使乡镇纪委书记开展工作没有坚强的后盾。
2、干部保护机制不健全。基层纪检工作处在纪检战线最前沿,受现行体制所限,乡镇纪委书记必须在同级党委委员会议上产生,对乡镇纪委书记大胆履职也有一定的影响。开展工作的力度越大,势必得罪的人就越多,而得罪的人又间接影响着纪委书记的前途和命运,其中的矛盾确实存在,这就必然影响着纪检干部的成长和发展。
3、提名权形同虚设。纪委是同级党的领导班子之一,具有较大的权威性,机构设置规格较高。按照规定,充实纪检干部队伍必须由纪委提名,党委审批。但现行任用干部的具体操作模式仍然没有改变,把纪委的提名权当作了“过目知情权”,把任命纪检干部当作解决其他干部职级待遇的一种方式,严重地打击了纪检干部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损伤了纪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队伍建设不合理
1、人员身份杂,干部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目前基层的纪检工作人员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非专职情况极其普遍。基层专职纪检员不能保证工作专职,特别是部门、乡镇(街道)纪检干部都承担有其他工作,搞纪检工作实质上是临时抽调,纪检干部真正用于抓纪检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抓纪检工作的精力也难以保证,敷衍应付的多,不能保证效果,直接影响了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2、干部流转不畅,造成队伍不稳,工作不安心,业务骨干流失严重。纪检工作有其特殊性,就业务需要而言,要求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就工作地点而言,则需要上下左右正常交流。适当流转有利于消除纪检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过长带来的许多影响纪检工作的不利因素,提高其在不同工作环境的应对能力。目前一方面是来源不足,选择有限,因用人体制的原因有些需要的业务骨干调不进来,而有些不适宜纪检工作岗位的干部又难以交流出去;另一方面上下左右交流不够,往系统外输出多一点,内部的交流很薄弱。而目前交流的干部一般都是调离纪检战线,导致有些纪检干部片面地理解为向系统外输出人才,有“临时工”的感觉,把纪检工作岗位作为“跳板”,工作顾虑多,业务钻研也不积极,从而直接影响了纪检机关的战斗力。
三、组织网络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频频发生,如果不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群关系和一方安定。而在现行体制中,纪检监察组织只设到乡镇一级,村级还是空档,因此在把反腐倡廉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的过程中,还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人力、物力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缺乏对村组一级党员干部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这也导致少数农村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对自身的廉洁自律产生懈怠。
(二)破解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以人为本,从机制创新入手,着力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当前强化基层纪检工作的根本。
一、落实保障措施,发挥职能作用。
1、从领导体制着手,打破体制束缚,强化对同级党委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以来,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方法,以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空档”,导致一把手犯罪越来越多,分析这些人由小错到大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上放松世界观改造,逐步蜕化变质外,也与我国现行的体制及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关。改变现行体制,实行垂直条块管理,对乡镇一级纪检组织实行区纪委派驻,人权直接收归县纪委,以保证工作的独立性。由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是必要的,但又容易导致队伍老化、流动不畅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的同时,加快队伍更新步伐,使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可参照党委、人大任期制,使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干满一届再适时进行调整,这样能够较好地提高干部的业务熟练程度,有利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扩大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的渠道,逐步建立起以纪委监督为主导,其他各种监督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要赋予纪委充分的知情权。纪委书记除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议、党委(常委)会外,还应列席决定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政务会议,以取得监督的发言权,更好地做好监督工作。在这个体系中,由纪委居于主导地位,起牵头和协调作用,通过实行党政监督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权力机关、民主党派等监督力量联系制度,形成监督的整体效应。
3、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权、钱、人、事行政行为,把对权、钱、人、事的监督转为抓各项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建立五项工作制度:
1、责任制度。纪检组组长及成员要明确职责范围,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基层党组织及上一级纪委(纪检组、纪工委)组织的集中学习,接受纪检业务培训。
3、会议制度。纪检组每月要召开一次会
议,主要内容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分析研究本村街、本站所党风党纪状况,检查部署工作。每季召开一次基层党员大会,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政策等。会议要有专人记录并存档。
4、请示报告制度。每半年向基层党组织和上一级纪委(纪检组、纪工委)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重大问题和特殊情况要及时请示汇报。
5、保密制度。严守党的保密纪律,不得泄露应当保密的内容。如发生泄密现象,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党纪政纪处分。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一方面,从用人机制着手,建立正常的交流机制,消除思想顾虑。纪检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很高,这就必然 要求纪检干部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学习、实践才能造就。为配合纪检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稳定纪检干部队伍是前题。应规定,非法定因素,不能随意将纪检干部调离纪检系统。只要纪检干部是合格的,其本人又愿意,可以允许其长期从事纪检工作。在纪检干部没有犯错误,又能够胜任纪检工作的前题下,若要将纪检干部调离纪检系统,事前应征得其本人的同意。在做好纪检干部向外系统交流的同时,更要创新管理机制,重视干部队伍内部交流。实行定期交流制,把集中交流与日常交流有机结合起来,让纪检干部经历多方面多层次的磨练,促使其健康成长。此外,对于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大的纪检干部,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调整出纪检干部队伍,推进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在同级纪检机构之间横向交流,还可以在上下级纪检机构之间纵向交流;不仅可以交流上下级纪检机构的领导干部,也可以交流上下级纪检机构的一般干部。这样,加强上下纪检机关之间、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纪检干部的成长,也能避免因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而产生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乡镇纪检干部选拔调整力度,善于发现和提拔乡镇纪检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给他们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激活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规范激励机制。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是基础,用好人是关键。在选拔标准上,严格贯彻“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三句话要求,做到决不降格以求,搞平衡照顾,影响整体素质;在选拔方式上,坚持不拘一格,做到广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选拔对象上,突出以领导骨干、办案骨干、文字骨干为重点,实行优先选拔,不断扩大三类人员在队伍中的比例。把那些愿干纪检工作、能干纪检工作的人吸引到纪检干部队伍中来。
纪检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职业危险系数高,如果激励机制不到位,往往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对基层纪委工作的整体考核,把考核的最终目标定位在有效地促进并落实工作。在考核内容方面,把纪检职能发挥与纪检队伍建设有效结合;在考核标准方面,要体现考核的导向作用;在考核时间方面,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相结合,与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村、企纪检组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年的考核考评之中。年终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将对村、企纪检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联查,选举一批先进村、企纪检组和优秀村、企纪检组成员。二是对基层纪检干部的个体考核,要把纪检工作的整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化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并落实到个人。要把工作实绩评价与个人分管的工作相结合;要把组织考察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
三、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纪检覆盖面。
1、纵向延伸,在村(居)设立专职纪检员,建立村级纪检组织。村级纪检组随党总支(党支部)同步选举产生,同时换届。使村级纪检组在实行村务公开,保证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促进社区和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的监管使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把纪检监察机构的网络延伸到了最基层,既有利于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到农村一线,又能方便群众上访,把矛
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轻乡镇党委的压力,起到了“观察哨”、“责任岗”的作用。
2、横向拓展。目前,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中基本上都建立了党组织。建议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非公有制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试点。
通过构建区、镇、村(企)三级互动的纪检监督网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在对基层党员监督工作中出现的真空问题,畅通了党内监督渠道,架起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为基层纪检工作安上了“千里眼”,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纪检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改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同时,我镇纪检组织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在基层一些领导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纪检监察机构不过是查办案件,而平时又没有什么案件可办,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各村社区党组织也没有真正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有时召开重要工作会议,没有请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村务监督职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多,不利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工作任务较重的纪检监察工作, 人员本来就少,还互相兼职或互相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大打折扣,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本职工作,以至有时只能忙于应付。特别是近几年,各部门分别承担了大量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纪委书记兼职太多,几乎所有的纪委成员都在农村一线繁忙,根本无暇顾及纪检监察工作。
(三)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还需继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但由于岗位调整、人员经常变动等原因,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干纪检是暂时的”等消极思想,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了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四)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纪检干部存在“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执纪环境导致畏难情绪。当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农村有可能违纪的多是在当地较有经济发展势力的“地头蛇”,镇村很多工作都要依赖他们的支持,镇纪检部门有时明知道对方有些违规违纪的行为,也顾忌重重,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近几年看,镇查办的案子非常少,有时一年都查办不了一个案子。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健全镇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设立纪检监察室机构,配备纪检监察室主任和专职干部;增设专职纪委副书记1名。坚持把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
优、工作作风实、文化程度高、具有较强党务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选任到纪委班子中来。同时,对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长、政绩突出的提拔重用。纪检干部务必做到专职专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纪检工作。
(二)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建设。一是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基层改善基层办公条件,提高干部待遇等问题。二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成立镇纪检办公室,负责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管理、监督。三是加强培训,夯实基础。每年定期推荐1-2名纪检委员参加业务培训班,定期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对新调整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的干部努力做到先培训,后上岗。通过实践工作的锻炼,提高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区纪检机关之间、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让纪检干部经历多方面多层次的磨练,促使其健康成长。为保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纪检干部免受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交流调整,上级纪委必须加强审批监督。此外,对于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大的村(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调整出村务监督委员会。
(三)实行轮岗交流或挂职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政治保障。有计划地实行轮岗、挂职培训,实行不同岗位的轮换交流,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适应工作,逐步成为知识全面、业务精通、政治保障的多面手,从而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这样,既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特长。
(四)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管理。通过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年终述职述廉,工作例会等形式加强对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督促监督委员会成员认真履职。要积极探索在村和社区设立“廉情监督员”的可能性,聘请有一定威信、正义感和责任心、觉悟高的党员和群众参与廉政监督,以便随时掌握村社和社区廉情。
(五)加强工作运行制度化。以制度形式,明确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监督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参与对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行风效能建设属地考评等8项乡镇纪检组织的主要职责。建立乡镇纪委集体领导和委员分工负责、议事决策规则、廉政谈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报告等工作制度,规范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等工作程序,不断健镇纪检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镇纪委书记向区纪委报告工作、述职述廉等制度,完善镇纪检工作任务落实、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等办法。
(六)优化办公硬件设施。镇纪委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宽、参与面广、工作压力和要求高,需要不断改善经费保障,要大力开展镇纪委标准化建设,将镇纪委所需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单独列支,确保到位。纪检办公室应配备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办案工作必要设备,确保镇纪委有牌子、有办公场所和办公、办案设备。
第三篇:当前乡镇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定稿)
当前乡镇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也尤如雨后春笋,乡镇工业园多数为小型企业,这些小作坊、小加工厂也多数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先上车、后买票”,导致消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又难以弥补的格局。由此也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特定的问题,消防安全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控漏管的现象。再加这些小工厂、小作坊的老板及工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自我管理、自我防范以及逃生自救能力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火灾经常发生。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中的消防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将通过以下对乡镇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现状
1、消防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消防水源缺乏,乡镇消防队伍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随着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加快,绝大部分乡镇规划与消防规划没有同步进行,消防规划的滞后导致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各镇区、开发区的消火栓不足,消防码头缺乏,消防通道不畅,企业的供水、供电也不符合消防要求。如南通市港闸区闸东乡花墙工业园区目前有个私企业30多家,目前只能保证生活用水的供应,一旦发生火灾,在自身不能及时扑救情况下,“远水不解近渴”,就会酿成大的损失。
2、生产厂房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一是有些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资金少、规模小,“作坊型”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大量存在,有的是集车间、仓库、宿舍为一体的“三合一”厂房,在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灾
隐患,而且,这些厂房受房型结构、地理位置、整体布局、配套设施等客观条件限制,整改难度大,企业的消防安全处于失控状态。二是不少设计单位为招揽业务,一味迎合业主的要求,不按消防技术规范设计,在消防安全标准上大打折扣,无法通过消防审核验收。三是一些个私企业新建厂房虽然办理了建筑防火设计审核手续,但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为了节省资金,人为降低消防安全标准,不按照消防审核意见施工,随意取消了一些安全设施,这些业主自知无法通过消防验收,干脆就不报验收,便投入了生产运行,埋下了很多无法整改的“先天性”事故隐患。
3、业主消防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当前,乡镇工业区内有不少企业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消防的投入和企业自身消防安全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消防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舍不得或不愿意在消防设施上投资花钱。有的甚至认为配置消防安全设施是增加个私企业负担。特别是外来员工文化层次低,自身素质差,流动频繁,大都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不知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不懂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就匆匆上岗操作,极易发生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且事故发生后不懂得消防设施的使用,不懂火灾扑救及逃生方法,安全常识缺乏、自救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火灾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4、公安派出所的消防三级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由于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多属三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消防管理大多归当地派出所管辖。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派出所人员少,警务重,管辖范围广,特别是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个体私营业
分散面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所内干警没有精力去对此类个体私营业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造成失控漏管的严重现象。
(二)加强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切实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严把建厂审核关。各地在制定或修订城镇规划时必须同时进行消防规划,使城镇建设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各地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将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纳入总体规划中,并制定实施计划。一些个私企业密集但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甚至空白的乡镇,必须尽快还清消防的“历史欠账”。个私企业的生产厂房也应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因素,在建造厂房时必须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审核,竣工时必须经过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2、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防止出现“三合一”厂房。各地乡镇、街道、工商等部门在办理招商和工商登记手续时,要加强消防知识和消防法规的宣传,并将相关行业的消防安全标准、措施和要求告知业主,以便他们自觉遵守和执行。政府要结合当地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建造打工楼或督促企业建造员工宿舍,要坚决纠正和取缔“三合一”厂房。对现有“三合一”厂房,一时难以整改且危险性较大又不能保证安全的,该停的停,该关的关,决不姑息迁就。对明显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生产、经营的个私企业,工商部门要严格把关,暂缓登记发证或不发证。特别要严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易燃易爆化工企业的安全关,从源头上控制隐患,正真为乡镇工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明确职能,齐抓共管,突出重点,切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针对目前乡镇工业园区内的个体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没有隶属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特点,招商、工商、税务、公安、建设、劳动、安监、供电、消防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决纠正各类违章违法行为。要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家家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管理网络体系。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借鉴国外保险公司承接保险业务时先行安全状况评估的做法,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投保,同时要改变火灾烧少赔多的状况,凡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火灾事故,要降低理赔数额。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有序安全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乡镇工业园区内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一是要切实抓好法人代表的消防安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确保安全。二是要认真抓好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未经培训考试合格坚决不准上岗操作。三是个私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四是应根据本乡镇工业园区企业的特点,制定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建立防火安全组织,并定期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
5、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管理职能。乡镇工业园区消防管理工作是基层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切实抓好落实好。每个基层派出所要确定一名分管所领导和专职民警具体负责辖区消防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应强化对派出所的消防业务指导,并授予派出所对所辖区域的工业园区各企业进行消防监督工作的一定的权力,即:
审核权、监督权、处罚权。派出所要有计划、有部署的开展消防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火险隐患,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考评,正真把消防工作落实到基层。
乡镇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虽然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工作是当前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切实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坚定信心和决心,竭尽全力做好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工作、锲而不舍地推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就一定能把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定能创造出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消防新格局。
第四篇:全面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全面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有力保障基层反腐倡廉建设
近年来,*****以贯彻中央纪委中纪发[2009]9号和10号文件为动力,按照中央纪委《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纪发[2011]26号)文件精神,把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政策措施向乡镇延伸,有力的保障了基层反腐倡廉政队伍建设。
一、***基层纪检组织现状
****设有乡镇纪委8个,街道纪委4个,市直单位纪委15个,纪检组8个,现在基层纪检干部91人,其中科级干部34人,一般干部57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45人,36岁以上的干部46人;大专和本科学历83人,中专和高中学历8人,设有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134个,成员402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设置标准化。在2011年市乡两级换届中明确规定,乡镇纪委一般设委员3至5名,其中设书记1名。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并设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书记中享受副科待遇的2人。换届后,8个乡镇纪委选举产生纪委委员32名,其中少数民族21名,占65.62%;女同志8名,占25%;平均年龄37岁,其中45岁以下26名,占81.25%;大学学历7名,占21.88%,大专学历15名,占46.88%;继续提名的13名,占40.63%;新提名的19名,占59.37%。
二是面向基层拓展化。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组织的延伸和覆盖工作,严格按照《和田市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管理办法(试行)》、《和田市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村(社区)成立纪检监督小组,每个小组由3名成员组成。目前共设立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134个,成员402名,每月为纪检监督小组成员发放误工补贴60元。
三是干部配备专职化。在基层纪检干部配备过程中,严格按照《****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试行)》的有关规定,严格干部选用标准,把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全市8个乡镇共有乡镇纪检干部42名,配备专职纪委副书记8名(其中2人为副科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8名,占90.5%,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工作运行制度化。进一步明确基层纪委书记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监督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参与对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属地考评等乡镇纪检组织的主要职责。乡镇纪委书记参与乡镇重要事项事前酝酿协商等制度,加强对乡镇“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建立乡镇纪委书记向市纪委报告工作、述职述廉、例会等制度,完善乡镇纪检工作任务落实、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等办法。
五是职能发挥最大化。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举报,通过定期接访、重点对象约访、进村入户下访、设置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解决群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市纪委监察局整合办案力量,统筹安排乡镇办案力量,不断拓宽案源渠道,采取独立办案、联合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方式,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问题。
六是教育培训常态化。首先,以市委党校为依托,做好集中培训。2011年至今,市委党校共组织培训三期,对全市33名纪委书记进行了轮训,通过培训,乡镇纪委书记的政策水平和执纪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其次,以干代训、以案代训。市纪委监察局选调乡镇纪检干部到机关挂职锻炼,通过参与查办大要案等方式,在干中学,不断提高基层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到目前为止,共到14名基层纪检干部到市纪委挂职锻炼。第三,做好专题培训。市纪委通过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主要针对乡镇纪委在案件检查、信访、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授课,增强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纪检干部仍不能专职专用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基层纪委办案专项经费仍未落实,市纪检监察机关经费预算比照同级检察机关落实,但基层纪委办案专项经费如何落实,落实多少仍没有明确规定。
三是街道纪工委纪检组织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各级文件中只说参照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标准,这种说法对基层执行文件过程中有影响。
四是基层纪委委员作用发挥不够。基层纪委委员多由乡镇中其他职务人员兼任,主要履行本岗位职责,实际对纪委日常工作参与不多,所以造成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大大制约了基层查办案件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有力保障基层反腐倡廉建设。
第五篇: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汇报
浙源乡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工作汇报
现将我乡加强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纪发[2011]26号文件落实情况
2011年6月份,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后,乡党委、纪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学习传达,结合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
(一)乡纪检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1、乡纪委设立情况。浙源乡纪委,设纪委书记1人,纪委副书记1人,委员3人,纪委五个成员有两人本科学历,二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下。
2、乡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情况。在乡纪委换届过程中,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委员候选人提名均提前报县纪委进行审核,经与县组织部协商后,确定候选人资格。
3、乡纪委书记工作分工情况。我乡纪委书记分管纪检、计生工作,能够保证纪检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纪委书记全部参与乡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策前的酝酿协商和党委会议。
4、乡纪委书记列席乡有关重要会议情况。乡纪委副书记潘国良列席乡党委工作决策、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会议。
5、参加任职培训情况。按相关要求,制定了培训计划,乡纪委书记、副书记参加县纪委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乡纪委也按照要求对纪委委员进行了业务学习和培训。
6、村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情况。我乡八个村的党总支书记都是村纪检监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一名总支委员为专职纪检委员,村纪检委员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有关会议及相关村务监督工作。
(二)乡纪委履行职责及开展工作情况。乡纪委在县纪委和乡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廉洁自律、案件查处等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浙源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凝聚反腐倡廉合力。乡纪委坚持“统一认识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源头治理是根本,责任追究是重点”的指导思想,认真抓好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印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将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工作细化成条块,明确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参与对象,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每年以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进行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站办所负责人和村三级责任制签约,保证了责任人与责任对象联系制度的落实。乡纪委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听取基层站办所、村两委的工作汇报、翻阅民主生活会记录和查阅群众信访
记录等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醒,督促整改,有力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乡纪委坚持把服务全乡经济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环节,以检查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扎实有效的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切实解决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3.注重廉政思想教育,认真推行党务公开。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措施常抓不懈。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在全乡各个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务工作工作,并以此为平台推进廉政文化理论宣传。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做到常抓不懈。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了乡“三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三务公开”的场所、内容和形式,有力地推进了“三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把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与乡村两级换届,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利用召各类会议的机会,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部署、检查,使党风廉政建设与乡中心工作同步推进。乡纪委结合实际,通过学先进、树典型、宣传讨论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使廉洁意识深入人心
5.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乡纪委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村财务资产管理制度》,《村“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违纪违法行为,使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6.强化制约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协助乡党委、政府制定了《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评实施细则》等内部管理文件,加大对党员干部内部监督力度。适时开展了基层站所民主评议和村“两委”及其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双述双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重视对村干部教育培训,开展了村支两委干部任前教育培训,乡里制订出台了《浙源乡村干部管理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强化了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
7.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遏制腐败现象发生。乡纪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新特点,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同时,通过拓宽信访监督渠道,对群众上访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011年以来,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惠农补贴发放、“三资”管理、党务公开等检查10余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 件,查办案件 3 件,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工作软硬件情况。乡立足实际,克服办公场所小,经费紧张等困难,全力支持和帮助乡纪委开展工作。纪委书记、副书记设有专门
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照相机、打印机等必备的办公办案设备。同时,乡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及时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加强纪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乡纪检组织力量略显单薄。从我乡纪委实际情况看,乡纪委书记为兼职,配备的3名纪委委员2名是办公室主任,另1名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杂,在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二是乡乡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存在业务知识不足,办案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在减负上下功夫。作为基层纪检组织,其本职工作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乡乡纪检干部纪律约束、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增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根据工作需要,对新进入乡乡纪检组织的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并通过以会代训、以案代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乡乡纪委监察组织的办信办案能力。
(二)在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时代的步伐还有些差距。目前,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方面作了更多工作,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表现个别干部身上,但还存在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的意识不够强,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强化理论培训,注重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综合业务及相关知识培训,使纪检监察干部拓宽知识面,朝着“多能”的方向发展。二是转变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三是探索干部监督方式,不断加强队伍的内部监督。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问题,切实保障和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监督制度,使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纳入系统性、规范性的监督制度体系之中。
中共浙源乡纪委201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