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
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这一巨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道德与之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滞后现象。
关键词:经济进步 社会道德 滞后 改革开放
现今我国总GDP越居世界第二,伴随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时代,社会道德的建设却显得逊色许多,出现了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脱轨的现象。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由计划型转向市场型;由公有制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中,完全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按劳分配,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人人都无私心,只是一种集体主义观念。而现在,主要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干的多就多得,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人们的欲望,私己的追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趋动型的经济,人们对利益的极度追求,对物质的奢华享受,促使了一个时代的浮躁。许多人开始拜金,开始攀比铺张浪费,社会风气被带离正轨,不良风气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以及追求的目标。目前,经济发展的太快,人们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一天不再谋求生计。生不起、养不起、死不起……种种不平衡的现象让更多人对金钱充满了极度的欲望。《非诚勿扰》中的那位“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年轻女孩,或许是社会的一种无奈,也是经济发展过于迅速,压迫着许许多多低收入者人群放弃
自己美好的到的夙愿,背离崇高,走向歧途。
当“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幼稚而又傲慢的语气传入我们的耳朵的时候;当郭美美事件引发我们对慈善行业纷纷热议的时候;当药家鑫疯狂砍人八刀致其命的时候,我们在想,是财富造就了一些富二代的无知与狂妄,这是物质条件与精神充实的巨大反差。经济的发展迷失了道德建设的方向。因此,道德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经济的过热发展的制约与驱动。
就在10月21日,两岁小悦悦离开了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年之间的情感却一点一点的淡化了,越来越利益化,越来越实际化。人们追求的不是精神的享受,而正是前面所说的物质生活的攀比、奢华的享受。或许在这样一个时代,精神世界日益下降的时代,抓好精神建设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每一次的事件发生后无限的悲痛,而是要在悲痛中寻求出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双赢。
地方高官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极力招商引资,扩大经济规模。现阶段,各地方的土地所有权大部分集中于政府官员手中,因此在巨大利益的趋使下,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便也应运而生。官员与商者方便,商人与官员钱财,官商勾结屡禁不止。此外,地方有许多地方官员不懂可持续发展,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根本不顾环境污染的治理,拆东墙补西墙。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的支持与帮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这就是物欲的纵横的恶果。
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是高增长的失业率,以及追求利益的浮躁化链条,一些大学不以崇拜学术为荣,而已能挣多少钱为评定成功的标准;更有高校教授
声称在学生赚够一定数额的人民币后再去见他,否则就不要回来。国内大学里,会因为本学校出了一位国家政要而倍感光荣,金光闪闪。学校和老师的举动必定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教育大计不容忽视。因此,道德建设的基础在于学校,若干年以后,国家的栋梁之才,学校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应该和道德建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服务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让道德在市场经济时代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永不消失的内在需求。
摘自:《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现象》
第二篇: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在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上。本文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问题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论证了当今社会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得出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道德进步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关键词】道德;和谐社会;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引言
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之后,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矛盾、思想困惑、价值冲突不断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中国的一些传统道德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方式,用先进的道德理念来引领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以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它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甚至所必备的良心,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总会有老幼病弱,鳏寡孤独和遇到天灾人祸的受难者需要帮助,这就要我们相互团结,相互帮扶,只有这样才会使人们感到人世间的体贴和温暖,产生力量的信心去战胜困难。
其实助人为乐道德精神不仅仅关系人性品质,也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而幸福感就源于助人为乐这样的道德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道德模范或扶危救贫,或志愿服务,或捐资助学,以各种方式和力量对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在财力物力援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最宝贵的情感动力和心灵温暖。但不乏也存在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人生观和社会现象。
自从2006年“南京彭宇案”效应事件之后,中国社会中发生了很多的类似案例,甚至在社会上许多人开始支持“不敢扶,扶不起”的观点,这无疑使得社会变得更冷漠,人与人之间变得更互不信任。果不其然,当“南京彭宇案”还在人们的脑海中打转时,更加震惊社会的“小悦悦事件”发生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病态的社会正在传染着每一个社会人,这个无辜的孩子最终成了这个病态社会丑恶行径的牺牲品。再想想因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三名长江大学学生,有谁不为他们感到惋惜,有谁不为他们感到痛惜,又有谁会想到渔船老板竟会冷漠到如此地步。“钱不到,不救人。”难道上下五千年泱泱华夏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优秀传统就要一点点泯灭吗?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育人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吗?我相信,我们都不期望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我们都希望社会上还是有更多乐于行善的救助者,人人给予,人人奉献,人人都有可能获得道德的回报。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同时,同样也应该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格外引人注意。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而实现上述这一切的基础,全在于全国人民如何践行与发展助人为乐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的道德力量就在于,它使社会人际关系和谐而温暖,在精神关爱与互助氛围中是社会更加凝聚和整合。在今天和谐中国和人民幸福的指数构建中,我们很需要助人为乐这种体现人类美德和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愿“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在社会中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二、诚实守信
孔子曾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于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又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养起诚信的道德素养,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因此,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之基础。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过去的诚信主要是在小范围内形成的,失信行为的空间受到限制。而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使人的交往范围无限的扩大,这也就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企业正常的经营与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而目前在诚信方面的缺失已经造成群众的不满,广大群众成为了不诚信行为的受害者。
在近些年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能经常见到关于诚信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商品诚信问题。自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后,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被检出三聚氰胺,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的进口。之后,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商品诚信问题接踵而至。“瘦肉精事件”使得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信誉扫地,人们对肉类市场产生戒备之心。台湾“塑化剂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经调查,几乎99%抽查的血样样本中都含有“塑化剂”,致使台湾家长人心惶惶,对市场信誉彻底失去信心。还有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影响程度逐渐加深,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很好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已经一天一天向我们逼近,我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不得不让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打上一个问号。我国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晚会”关于商品诚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信誉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总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信誉的生命力和道德的感召力则是无限的。“民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不威”。我们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必定能引导一个诚信、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
三、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每一种职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守职,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每个人都向往生活在具有正义精神的和谐社会中,而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需要每位社会成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像袁隆平、王顺友、余锦柱那样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道德模范无疑是令我们敬佩的,而那些因玩忽职守导致人民群众利益受损的职员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只有那些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求不断进步,才可以苟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极大的贡献。因此,社会要大力宣传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以发挥好道德模范的道德示范作用和道德价值传递功能。
小结
道德进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加快我国的道德建设步伐,重振道德信仰,把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而社会和谐了,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就有相应的提高。总之,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也反作用于道德进步,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N],北京日报,2011-8-15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7
第三篇: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要:
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一脉相承,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的道德教育并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因此道德进步对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关键词:道德、和谐、发展、社会主义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物欲横流。然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却不见提高,道德泛滥问题日益凸显,前有南京“彭宇案”,后接“带套不算强奸”,最近又有佛山“小悦悦事件”等等,此类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哪了?的确,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不需要再担心吃饭问题了!而这个社会呢?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了,道德层面发生了剧烈震荡,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和谐,这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似乎成反相关的关系了。发展、道德、和谐到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怎么样的呢?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当今道德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已经刻不容缓。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时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很多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调整、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炼。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它像一块永不腐蚀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得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滋润,能够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个人道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道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道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更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更能是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能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道德,加强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从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以促进中国的道德进步和社会和谐。
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要求。道德进步的作用,是通过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野蛮等的认知、评价从而影响、调节、教育、预测、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而实现的,所以一方面,必须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坚决反对、排斥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观点。良好的政治制度和宽松的政治关系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新闻导向和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和气氛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提高个体素质,以每个人的文明行动来引领文化思潮,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以文化来带动道德,促进社会进步。
加强全社会的道德教育.深化国民对社会和谐的理解。既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的社会,那么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成员道德教育,塑造和谐社会所必须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和谐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成员各安其份,各司其责,社会就会趋于整体的和谐状态。而社会和谐又会给个人全面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机遇和更为宽广的空间。一旦人们对“和谐”有了更本质和自觉的认识以后.就会成为一种道德需要,上升为信念,社会成员就会产生为之共同目标奋斗的凝聚力。因而,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如目前正在持续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就是要通过道德教育形成一种文化精神熏陶、教化的浓厚氛围,感染和激励、约束和引导个体深化、更新道德评判与角色认知的价值尺度.从而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精神文明体系的构建打下厚实的基础;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有为实现社会和谐而不懈努力的责任意识和自尊自爱的强烈的责任感,由此而生成许多优良品质,比如责任心、正义感、诚实守信、宽容心甚至必曼的自我牺牲精神等等.社会是个体的集合,群体社会的生命力强化和培养个体的责任意识,最基础的前提是要承认并极力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的尊严。和谐的社会必须使人人“感知自我”,懂得珍惜自身之于世界的独特价值,学会在社会的角色认知和他人的话语评价中成长自我的人格。接下来才能“感念他人”,以和谐宽容的心态、以对宇宙万物的体认和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对快乐和信仰的承诺来进行言语行为的交际,发挥个体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为和谐社会添加最为厚重的注解。
整个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国民的道德建设关系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及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发展力,有利于增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每一分子的参与,国民道德进步就是社会进步。如果说人的道德素质卑俗、低劣、消极、落后,那么,我们就不能设想人、自然、社会的和谐,更谈不上我们的社会将如何进步、发展,何止是社会和谐。时代发展着,社会进步着,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追求应该是永不停步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我们对和谐社会的期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华民族从能从新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暂时只是一头沉睡的雄师,一旦醒来,它将会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的确,我们中国正在慢慢醒来,道德进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谐社会形成的日子也正慢慢的向我们走来,中国这一头雄师将让世界各国另眼相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国民加强道德自律。道德自律表现为道德主体自觉地约束和控制与道德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是一种自主、自愿、自决的活动,它体现出一种深刻的理性精神。道德自律性更高地体现了行为主体的道德需要、高尚意识和自由选择。通过自律活动,人们会将道德规范的外在必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性.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需要,从而主动地去遵守道德规范。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不
错,人类精神自律的增强则表现为道德的进步,而和谐社会正需要这样的自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加强自我意识、国家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他人,公共创造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道德的进步与社会和谐是相统一的。道德社会不仅是每一个时代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追求。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追求理想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国民信念的建立,每个国民都要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一系列的和谐观念都应深深刻在脑海之中,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我的修养原则》——周恩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第四篇: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海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一班
姓名:潘军
一、道德的重要及作用
1.道德的悠久历史
“道德”这一个被千古年来一直被推崇的词语,在如今这个讲究和谐社会的阶段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处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学发展的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道德文明更突显出它不可低估的力量。所以说,科学在进步,道德亦不可不进步。
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直以讲究和谐为主旋律,作为一个爱好和平,有良好道德熏陶的中国人,我们更理应加强我们的文明建设,让世界看到一个有内在涵养的文明古国。千古年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定理,社会的和谐只能依靠道德的进步。
道德进步是指人们在自生发展的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不做有损于别人正当利益的事情,并且尽力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们的有道德就体现在平时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认真学习等方面,道德作为一个人们评价自身行为的标尺,虽然无法用实实在在的物质价值来衡量,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体现的很是重要,试想,若在一个人人不讲道德的社会生活,会是多么得恐怖,正是道德将人们的行为约束,才使得我们生活在这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古人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社会的熏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不一定我们能修成正果,所以,成长时,我们离不开道德教育,当道德教育跟上了,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才会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人。
作为一个五千年发展的农业大国,也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我们从不缺乏道德之士的引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古人在教育我们,孔孟思想的发展也是从不间断的教育我们,所以说,在我国的历史上道德一直是我们谨以为律。
2.道德是一种力量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作为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我们理应积极用好这中力量。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学生要他逃走,他在服刑和逃跑之间,选择了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他的死刑是经过民主的投票,他必须遵守这样子的道德
意识,接受这样子的结局。这才是道德,非如今日社会中,从上至下,都在振振有词地指着别人骂:不道德!
只有我们整体的道德得到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二、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规范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社会和谐是全面系统的和谐,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是格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这就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进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整个国民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除此,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定胜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自己。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2.和谐社会的主要体现。
和谐的最重要体现就在于人们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社会安定。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的综合体现。当然和谐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和谐,应为人们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所以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个绝对和谐的社会。当然,只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够做到自我和谐,那么至少我们周围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和谐的。正如口号所说,构建和谐,人人有责。
道德进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加快我国的道德建设步伐,重振道德信仰,把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热社会和谐了,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的就有相应的提高。总之,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也烦作用于道德进步,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道德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正确的道德是让人最快乐的道德,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合乎道德的,否则,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错误的道德。
四、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的重要联系。
胡锦涛主席曾提出八荣八耻,就是用道德来对我们的生活行为进行规范。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但法律总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这是就需要道德的发挥作用。而且法律也是死板的,甚至有时道德与法律还会相悖,但在治国的同时,两者又缺一不可,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因此,“以德治国”是 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个社会的和谐运转,必须要有秩序和法制作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和谐直观地表现为良好的秩序,包括良好的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这些秩序一旦被打破,社会就会不安,一片混乱,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了。不可否认,“依法治国”确实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它可以为社会的和谐提供制度保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一个国家,仅仅依靠法制来治理国家是不够的,它必须还得有道德来约束,也就是“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进的,道德与法律一样,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道德是软约束,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是依靠人的内在的约束作用,它能把客观的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需要,能使人做到在无人监督、无人要求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扬善抑恶,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法律还尚未健全,腐败、犯罪、邪恶仍然还在肆无忌惮地上演,造成社会很不和谐。法律不是万能的,针对某些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必须得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才是治本之策。次外,法律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进而道德力量再次突显。道德作用极其广阔,几乎涉及到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正如英国某学者说的:我么们都是不可避免的道德存在物。是的,道德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行为甚至人格中,可以解决许多其他规范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人职业行为消极,职业态度冷淡,不讲诚信,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与帮助,缺少宽容和理解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法律肯定无法解决,只有通过道德的约束来化解,社会成员思想道德进步了,社会风气好了,这些现象才会逐渐减少和消失,从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思想道德越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就越高,违反法律的人则必然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扫除了很大一部分障碍。由此可见,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治的意义同样的非凡与无可取代。在道德层面来讲,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使“以德治国”得到贯彻落实,社会才会和谐。
五、道德进步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道德的进步最终就体现在社会的和谐上,所以说,我们理应努力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将我们周围建设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社会,那么最终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里。只有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的道德整体的得到道德提高,我们才会生活的安全,幸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在这同一个目标的基础上,在我们一同的努力下我们定然会完成这个理想。
第五篇:社会道德论
社会道德论
社会道德对我来说似乎很远,我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总感觉这是大义,而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用你颂扬这些,可是当我遇到困难和痛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社会道德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社会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拾金不昧,帮助老人,或者是抓小偷等在电视上曝光,从而达到中国的古道热心没有消失在这金钱物质之下的感觉。可事实呢,中国普通民众犯罪率为1/400;国家机关人员犯罪率为1/200;司法机关人员犯罪率为1.5/100。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很直接的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和痛苦的概率是多么高。当你外出时在到达目的地的路途中所遇到的人不知有多少,可是短短的距离就可以轻轻松松达到几百人,这就说明有一个人就要遭受到不公平待遇,中国人民何其多,那么一天之中的犯罪该有多少?阻止这类事情发生的又有多少?。也因此社会道德的提高必须加快速度。
一 遭遇
我们只要知道概率问题都知道,一个城市的犯罪率会随着制度,教育,贫富差距等有关,如果这些没有保持好平衡,那么犯罪率会无限放大。我就跟你说说我的遭遇与感慨。我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而我的家乡禹州离平顶山并不远,但是仍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这段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经过的村落很多,人流更换频繁,再加上平顶山和禹州,一个是二线城市,一个是三线城市,这之间的差距,也造就了,乱。在城市里面,如果你是咋眼一看,似乎很不错,那些黑暗从来都是掩盖在不经意间。
记得是二零一四年初,我放寒假,归途的路上,一个大姐的钱丢了,就在我的身旁。我当时在睡觉,并没有在意这些,想着并不会偷到我的,当时的心情只有庆幸,并没有想什么。而当时呢,有好几个人看到了,只是看着,面对着身单的小偷没人敢去揭穿,在之后他们说起,是害怕自己受到伤害。这样做是对的,可是对于受害者来说,这何尝是公平的?不错,大巴车上的人跟受害者非亲非故的,这在我看来,已经能反映出来道德问题,若喊出来大家都知道,大巴车上的人会置之不理?或许这样自己会受点伤害,可是现实并非这样,哪怕是我,我想也是做不到。自己的安危高于别人的伤害,这是对的。现在的人是非常的现实,秦国前期,商鞅所营造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想来并无虚言,这也让我们知道现状更需要改变。
当年的三月底,我又回了一次家,在归来时没有在意,遭到了偷盗,所幸证件类没有被扔。当时的我睡的迷迷糊糊,一睡醒就感觉到少点什么,一摸便知道钱包少了,身旁的那位大叔说,小偷早已下车,我当时的感觉真是说不出,却又合情合理,是自己的不在意,缺失警惕性,才让小偷得逞。可是身旁的人身后的人,没人喊我,需要帮助,却没人帮助的感觉,一下我知道了那位大姐的感觉。我也很感激那位大叔,贼丢我钱包的位置,是他告诉我的,当他走了之后,清醒后我怀疑,小偷也有是他的可能,一切都晚了,依然是平静的大巴车,响着的马达声带着我们前行,除了我其他没有变。我能说什么,只是打碎牙齿往肚子里面咽。这其中说明了什么?没人告知,没人说话,也没人表示。行人,小偷,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需要改进什么东西.二一叶障目
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父辈都知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