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问卷调查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姓名:年级: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更好地统计分析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本问卷不涉及到个人隐私,只是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体验,其结果将作为我课题的数据统计。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3、你喜欢语文课吗?
A、喜欢B、不喜欢
4、如果没有其他人督促和帮助,你能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语文?
A、完全能B、完全不能C、大多数时候能D.大多数时候不能
5、你希望怎样学习语文?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B、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C、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D.希望老师于家长安排好,不会自己安排
6、你喜欢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7、你平时制定学习计划吗?
A、制定且能很好地实行B、制定但不能很好地实行
C、有制定的念头但没行动或中途放弃D、大人要求才制定,自己从没有想过
8、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你会
A、自己思考,再寻求(网络或大人)帮助B、不思考便寻求帮助
C、随便填一个答案D、直接空着
9、你喜欢在课堂上?
A、听老师讲就行B、喜欢带着老师的问题自己去探索
C、自己先思考,实在想不出才去请教别人
10、你在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如何?
A、全部认真预习B、基本上预习
C、有时有点预习D.没时间预习
11、你喜欢的语文体验性学习方式?
A.角色朗读或角色表演B.联系生活
C、做实验D.亲近大自然
12、你认为老师课堂教学在时间分配上总体现状如何?
A.老师上课应该多讲一些B.老师上课讲得太多
C.老师讲课所占时间合适
13、你上语文课时的状态大体是什么?
A觉得老师讲的自己完全能理解 B.想努力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但是感觉很累
C.对老师的话能理解,觉得很有趣 D.老师讲的不太懂,经常要开小差
14、你认为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与他人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大多数情况有必要D.大多数情况没有必要
15、你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的情况是什么?
A.自主积极投入B.偶尔参加C.没兴趣参加
16、你在语文学习上做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吗?
A.一直如此B.经常C.有时D.从没有
17、通过体验性学习你的收获是:
A、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B、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C、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D、增加了自信心;E、获得了失败、挫折和成功的体验;
F、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是2012年3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三----六年级学生,清潭小学一部分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七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认为自己喜欢语语文,会自学语文有67人,约占67%;
2、如果没有其他人督促和帮助,能进行自主学习语文有 79 人,约占79%;
3、在你希望怎样学习语文,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有 47人,约占 47%;认为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的43 人,约占 43%;认为希望老师于
家长安排好,不会自己安排的10人,约占10 %;
4、在喜欢上语文体验性学习活动课的94 人,约占 94%;
5、在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思考,再寻求(网络或大人)帮助有95 人,约占 95%;不思考便寻求帮助有 5人,约占5%;
6、在课堂内喜欢带着老师的问题自己去探索的有69人,约占69%;自己先思考,实在想不出才去请教别人的有23人,约占 23%;听老师讲就行有8 人,约占 8%;
7、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喜欢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交流方式的有83 人,约占83%;
8、在语文体验性学习中,喜欢角色朗读或表演的41人,约占41 %;喜欢联系生活学语文的的25人,约占25%;喜欢做实验的 12人,约占12%,,亲近自然的22人,约占22%;
9、认为学习过程中有必要与他人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的94 人,约占94%。
五、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语文果,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在综合性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很多学生很在课堂上喜欢参与体验感悟这样的活动,很愿意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很愿意让老师、同学、家长重视自己,和自己一起分享自己的语文体验性学习成果。对于学生而言,体验性学习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他们乐于参与,而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体验性学习很重要,对自己学习很有帮助,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锻炼各种综合性能力。
第二篇: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搜集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性学习,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以写作和口语交际为主的“综合性学习”;二是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综合性学习课作为新课标改革一种全新的课型,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能“跨学科的学习”,“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将其他课程及生活融入语文课程中,加强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丰富多彩。
在实施新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综合性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与合作,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欣喜,也有困惑。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首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局限和教师的定位不准,使活动开展有一定难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大部分初中基本上没摆脱这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还局限于对某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例如:“这就是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有老师在组织教学这节课时,就定位在口头作文这样的语文活动课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介绍自己。其实,它还应该与第一单元文本有很好的联系,比如:珍视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会友好相处;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自己,得体的推广自己。在七年级上册中还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我爱我家”,课本设置了“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往往就上成了三选一的作文课,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是为了作文选择活动的主题,收集作文的素材。实际上,作文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除了作文,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寻常事物的调查中体验生活的情蕴,感悟生活的乐趣。的确,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初中,就更困难。如: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落后,教学资源缺乏;住宿生多,学生很难找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忙于作业,没有精力搞综合性学习;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农村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差等等。因此,综合性学习课也就成了作文课,学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理念没有改变,还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时也怕麻烦,懒于行事;或者认为离考试太远,不愿意去多花时间去拓展。其实,农村初中也有农
村初中的优势: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乡野,融入自然、关注自然、感悟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那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大部分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放任自流,活动开始前老师只作一些简单的安排,活动的过程中就没有参与、过问,最后只检查结果,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能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潜能的空间,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二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怕放开后学生收不回来,从而打乱老师自己原来的计划,就把学生固定在自己确定的范围内。可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只能接收一些知识,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事实上,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让学生自己完成,尤其是到了初三年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内容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与参与者这个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尽管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所以综合性活动的作用不可小视,也不容我们教师小视。作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扮演好改革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努力寻找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方法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陶行知曾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开放,更应让学生到“活的知识宝库”中自由探索。在开放的原则下,可按以下几个阶段对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的能力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要培养兴趣,养成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强调学生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使全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材中提供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如,《成长的烦恼》《寻觅春天的踪迹》《探索月球的奥秘》《探索人类的起源》《人类,应不应该探险》《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献给母亲的歌》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激情。
这一阶段,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开展语文活动。教师是“导”,学生是“演”,其主要意图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活动,如《成长的烦恼》,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弥补教材编写相对滞后产生的局限,使学生明白课本、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方天地,社会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结合社会生活开展
语文活动,如《关注我们的社区》,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把大语文观落到实处。
第二阶段,保持兴趣,逐步改变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但兴趣本身不是认知的需要,只有在认知需要借助于兴趣转化为某种动机以后,才能开始有效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集开放性、综合性于一身,正是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语文学习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而不是负担。发动学生自主搜集、筛选信息,自主地体验生活,发现以前所不曾关注过的一切事物,这样,学生的自主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形象非常感兴趣,并且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石壕吏》以及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都可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在《变色龙》《智取生辰纲》的表演处理上,我班各小组表演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古代版、现代版、中国版和欧美版等形式,令人捧腹的同时,更让我们教师看到了学生惊人的创造力。
这一阶段活动时宜采用五、六人的合作小组形式,它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公认的最适合小组形式。在合作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既分工又合作,从接受任务时的定主题、分任务(合)、活动准备中的搜集信息(分)、最后的筛选信息、设计活动过程及活动反馈(合),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小组中每个人的力量,也为学生的将来工作中的合作意识奠定基础。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当然,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也是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这一阶段,同学们广泛联系生活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体现了他们一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三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搜集、整合信息的活动,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自主地“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共同探讨,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计划,从报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是学生不断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积极参与科学实践,融于社会文化生活,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妙”中,我设计的重点为:进一步学习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的方法。
设想:安排三课时,第一节,歌唱月球——学生搜集资料展示课;第二节,走进月球——科学知识竞赛抢答赛;第三节,畅想月球——哲理思辩讨论课。
学生准备工作:
1、学生自行搜集关于月亮的诗、词、文、传说、寓言、故事、对联、谜语歌曲、图片等。
2、搜集对月亮的各种称谓,了解这些称谓的来历。
3、搜集有关月亮科学知识的资料:月球的起源、月亮的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的关系。
4、每人将所搜集的资料装在资料里,带到班上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第一节:歌唱月球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选主持人2名;把学生分为8人一组,共分6组,每组选一名同学担任评分、监督员,组成评分监督委员会。
本节课分五步进行(1)引入:全班男女同学比赛唱有关月亮的歌曲,主持人介绍本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每组展示时间(6分钟)、评讲方法。(2)展示:1——6组轮流展示搜集精品,介绍搜集的过程、方法和体会。(3)学生点评:6名评委一人用一句话点评每组最大的优点或特点。一人评一组,自己所在的小组由其他人点评(4)发奖:最佳合作奖、最佳体会奖、最佳展示奖各一项。前两项是集体奖,第三项是个人奖。(5)教师点评:以表示惊喜和鼓励为主要内容。
第二节:走进月球
本节课进行有关月亮科学知识的抢答比赛。比赛的内容有:月球的起源、月亮的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的关系。
本节课分五步进行(1)引入:主持人讲外星文明的传说,公布本节活动课竞赛和评分的方式、宣布本次竞赛的公证人和抢答信号。(2)抢答(3)发奖:按积分多少宣布一、二、三等综合奖;公平竞赛奖;无私奉献奖各一项。前两项是集体奖,第三项是个人奖。(4)学生点评:6名评委一人用一句话评价以上
三 方面五奖项获奖原因或优点。(5)教师点评:侧重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
第三节:畅想月球
本节课侧重对月球的展望和哲理性思考。
本节课分6步进行:(1)畅想发言:学生首先尽兴畅想自己心中的月亮,然后自由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如果我是月球工程师。(插入“出售月球”的资料介绍)(2)口头作文——我在月球的一天(先由三个学生口头作文,再由学生自由发言,稍作评价)。(3)讨论:引出“有人曾想炸毁月球”的资料,讨论——如果没有月亮,人类将会怎样?(4)交流体会:学生谈参加活动课的体会、收获等;(5)教师总结: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和独特体验。(6)歌咏月球:由男女同学比赛唱有关月亮的歌曲结束。
通过三节课的交流和学习,学生由搜集、整合信息到合作、分享信息,再到哲理思辨地运用信息,在愉悦的探究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兴趣,更提高了语文能力。
当然,这是属于比较大型的活动,不太可能经常做,但平时可以将活动分散,搞一些单项的、小型的活动,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但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黄河,母亲河》这部分内容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这次活动的重心就放在爱国诗歌朗诵上。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一首爱国诗读熟,先组内预赛,再每组各选出两名同学参加班上决赛。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朗诵水平。
制作手抄报工作量大,我们要求学生按兴趣自由结组,并由学生自告奋勇担任各组的“总编辑”,全面负责分工。在开展《漫话探险》活动时,我就布置学
生以制作手抄报作为活动汇报,四个版面内容分类设计内容,如名人探险故事,名人名言,国内外航天探险新闻,我心中的“英雄”等四项内容,结果很多小组设计出了高质量的作品。
又如“追星”是青少年热衷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追星”,我就最近发生的“香港艳照门事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我也“追星”》。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对追星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再盲目追星了。
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开展综合性学习重要保证。
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其目标是多样的,加之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综合性学习注重的是对过程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得的体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人的评价。而对人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要考虑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而且考试这根指挥棒依然影响着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重点还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情况,教师们也习惯于用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多数教师还没有能够接受综合性评价学生行为的思想,也缺乏综合性学习评价知识的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还没有做到综合性评价学生,致使综合性学习评价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评价应该成立评价小组,采取自评、小组评、集体评的方式,跟踪评价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要评价出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各项表现。我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当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教师在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本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具体操作上可采用量化评分法,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都可记满分。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
3、终结性评价。综合以上各项评价,作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记入学生档案。
切记,对学生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知识自主地整合、运用到生活中去,进而提高语文能力,这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高目标。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起“体验语文,享受语文,快乐语文”,共同成长。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新课程标准》在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贯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必须让学习的主体——学生成长起来,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丰富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展现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比较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习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
任何的学习方法都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而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方法、用方法的渗透和指导。综合性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很多,听说读写思,抄画演议唱的学法整合,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和不同的功能,还要学习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切入,丰富学习的材料、拓宽学习的范围、开掘学习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切实领会每一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境和策略,就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方法、运用方法。
在学生学习《不懂就问》的时候,问起孙中山是什么人?这时候,就要适时引导,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自会找到问家人、找书籍、上网查等方法,这就是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对学习内容认识的实施策略。在学习《妈妈》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歌曲演唱、名诗补充、故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材料可以让自己对妈妈的爱有更深更广的了解,这正是进行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的实施策略。在学习《青青的山》这一主题单元时,可以由《美丽的武夷山》引向祖国更多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搜集中国的特色名山,可以制作宣传幻灯片、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制作名山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了解和交流,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其次,要让活动成为实践综合性学习的训练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可以说,结合学习的主题或者生活实际开展必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养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常规意识,学习选题、搜集资料、策划行动、组织活动、交流反馈等,能够通过比较自主的活动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北师大的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许多单元和生活实际结合非常紧密,这都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要结合主题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切入点,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展现形式。
以第四册语文教材为例,可以召开“好习惯交流会”、“妈妈的爱”演唱朗诵会、“我为春天添新绿”实践活动、“走遍青青的山”手抄报、“守信用”课本剧演出等活动,结合文本主题进行主题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确立题目之后,要指导学生精心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同样以上面所述活动为例,学生说说自己的好习惯是什么,如何养成的;搜集关于妈妈的诗歌、歌曲等;植树的准备、实践、思考、习作;搜集山的资料,进行选择,绘画、摘抄,制作手抄报;分组准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等。
然后,涉及到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准备。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涉及完整流程的安排,尤其是需要班级分工合作的活动,需要训练主持人和串词,需要展示同学的自主准备,需要活动的布置设计和最终的鼓励奖评,甚至包括邀请家长参与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就是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中过程性资料收存,不论是文字性资料的汇总,还是图像化资料的记录,都是一项活动最终的显性成果。而对于活动中孩子们的成长收获这一隐性成果则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反馈,可以现场采访去倾听,可以事后叙述去感受,可以跟踪调查去反馈,要把握学习活动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了解每一次活动组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最后,要让生活成为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大舞台。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现,在学校、班级内
组织的任何活动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光和触角引向整个社会生活,懂得随时发现问题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去调查、去分析、去总结,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加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能够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自己发现的世界。
例如,对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问题很多,渴望了解“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渴望知道英烈背后的故事,渴望亲自感受祭扫的庄严与肃穆,渴望了解更多文化的积淀。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调查关于清明的来历,积累关于清明的诗文,实际参与清明祭扫,记录自己的点滴感触,查阅关于清明的典籍资料,最后的汇报可以是英烈故事会、诗词品鉴会、英烈故事手抄报宣传、清明诗词背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就是一个主题引发的多重收获。生活中,这样的主题素材比比皆是,我们要有一种语文学习的敏感,及时指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学习观察自然、热心参与社区活动,在记录生活美景、成长发现的同时,学习参与活动的组织、行动,尤其是用到语文知识的宣传版块,更是一个进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的绝佳机会。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获得成功开始的时刻。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而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切实细致开展这一学习活动,就要把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掌握开张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直至最后成为一种常规化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我们在我校初中部学生中任意抽取了15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现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统计
1、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科目的喜好不相同,男生偏向数理化等抽象思维强的科目,女生更加喜欢政史地等形象思维要求高的科目。对于某科目的喜好。53%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兴趣,喜欢某科目是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占31%;10%的认为是师生关系好;6%的认为是老师的外表。调查说明,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某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疑难时,你解决的方式是”的问题只有11%(16人)的学生选择“立即举手主动向老师询问”;51%(77人)的学生选择“与同学一起讨论”;4%(6人)的学生选择“课后网上查资料”;34%(51人)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等以后再说。
3、在问及学习时间、自主权分配、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反映:没有预习习惯的约占52%(78人);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预习的约占28%(42人);预习时会先去思考课后的目标测试题,真正有自主学习的实际行动的约占20%(30人)。
4、对于上课的思维状态、参与课上讨论、课堂上怎么记笔记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紧紧跟着老师走”、“经常参加”和“写下老师的板书”。课堂上,41%的学生有所选择,记下一些新的想法,记下所有板书占20%,39%的学生从不记笔记或随便记一点。学生记听课笔记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字中说明,大多数学生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反映了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被动。
二、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可分为主动型、从属型、被动型。其原因是现有的教材呈现知识的线索多以陈述为主,现成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对问题的觉察,学生处于被告知的地位,从而阻碍了进一步的思维活动。再就是教师解释线索过于周详,教师总是尽最大努力将教学内容组织的井井有条,课堂上对概念的分析清澈透明,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一一交代清楚,甚至罗列各种习题加以分析,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变运用为模仿的心理定势。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第一,要加强课程建设,尽可能增加一些学科新知识。第二,课堂教学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对学生而言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知识相关,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能为他们应付新情境和新挑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第三,老师对问题的引导要留有余地,当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止步不前时,要通过充分的课堂酝酿打破僵局或者在学生群体一系列的试探中逐渐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再用多媒体手段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方法和建议要积极评价,努力挖掘其中有用成分加以引伸和运用,塑造其进取自信的品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2、对于科目学习兴趣,初中生学习受内在动机的支配比例较大,且其与学业成绩之间成正比,初中生总体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一般,但在性别、班级、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学习的动机,特别是内在学习动机越强的学生,越是能够及时发现并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由此导致学业成绩的提高。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行为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随着课堂结束,基本中止了学习。这说明学习中的创新需求并非中学生的普遍心理,中学生创造力水平正处于成熟前的迅速崛起之中,由于个体发育的生理差异,不同学生,其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借助适当的教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是完全可行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从激发学生对现象探究的意愿入手,通过设计合理,主次分明,既有层次又有连惯性的教学过程,把动机和兴趣教育与认知,情感、技能等教学要素和谐结合起来。其次,进行有计划的思维方法训练,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4、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现象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一直把老师当圣人,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自然非常困难。这一调查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学校教育,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现象为基础,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老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引导、分析、归纳为目的,不断训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反应”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过渡。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5、学习中困惑行为的调查表明,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束手束脚不敢大胆去试,生怕遇到挫折。这是由传统教学所导致的,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等待老师询问、解决,久而久之,使学生认为,只有老师才能解决我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只有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他们根本就不去动脑筋,其实很多问题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但他们就是要依赖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不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品尝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困惑自己也能解决,进而逐步树立主动克服学习中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焕发出自主学习的热情。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6、很多数学生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这反映了中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即由单向的刺激接受向主动的刺激要素整合的转变,大多数学生具有探究心理,并表现为主动、视听、抽象三种不同水平并存的格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以教学能满足学生个性需要为目标,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主题和活动模式的教育环境来匹配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困惑并赋予时代精神的大环境中去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提问的实效性、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评价、学习监控等),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主要受到平时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要学会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及时的引导,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自主学习。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藤县蒙江镇第二初级中学许坚容
【内容摘要】 要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中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转变以往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及生生关系,教学中大胆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法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终身教育不仅成为人类教育的永恒性课题,而且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在中学教育中一贯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家长式、专制式的师生关系;使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受压抑,这已是制约教学发展的桎梏。[1]因此,在中学教育中由传统的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学校中学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未来人才,培养懂得自主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也是当前的大势所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成功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拓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时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和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丰富业务知识,钻研教学理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1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二)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自主教学方式,如何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去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呢?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助的生生关系,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在中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过于严肃和“专断”的课堂无疑不利于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
(一)建立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2]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3]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二)倡导互助互学的学生之间关系
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非常重要。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耐心听取,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
由,时时体会到来自同伴的关爱;使学生能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帮助学生建立互助、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中,我把班中每6人分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平时间可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要教育引导好学生,这并不等于简单的作业互相抄袭或答案的共同解决)相互监督,上课也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这样既融洽了学生之间关系,增进了他们这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同时在上课时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同学答错题时不应得的到嘲笑,而应真诚的帮助,因为谁都会有错,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反而要反思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开放教学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适应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景,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可靠的落脚点。这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参与学习活动变得十分积极,思维很活跃,思路广,方法多,这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使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5]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实践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做到: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上课后有“学法”总结。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克服困难获得新知的喜悦,使学生能在自主、愉快、和谐的状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胜,想象力丰富,对具体的事实和实际活动较感兴趣,且对感兴趣的事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育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如语文学科有“课外阅读积累竞赛”、“学生习作竞赛”、“即兴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口算比赛”、“计算大王”、“解题能手”、“寻找身边的数学”等活动;英语学科可以开展“英语角”、“口语竞赛”、“词汇过关”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地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五、引发内在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主学习与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如果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将会使其形成持久的意志力。中学生虽不像中学生那样有具体的理想目标,但他们往往也都有很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梦想当科学家、当医生等等;可我不能他们心理准备不足,虽心中有很多美好愿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或身边的人成功的例子来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讲到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七岁时就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有时还借助自己身边的人的成功例子,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人。
再如,2007年8月,一位蒙山籍失去双臂的残疾青年应邀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这位青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能用脚自如穿衣、吃饭、干点简单的活来自理生活;而[4]
且写得一笔好字,毛笔字、钢笔字均颇有水准,现已是广西书法协会会员。他的努力奋斗的事在学生中反应强烈,一度使学生努力学习了好一阵子。像这样我们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树立起自信心和进取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六、强化引导督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生一般自主学习性都较差,虽然中学生进取心都很强,但自制能力却很弱,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自制力,能自觉、理性地支配自己行为,中学生的意志行动是较简单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差,一遇到困难往往会“打退堂鼓”。要让中学生做到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很低。[6]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强化学生养成五种好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探索研讨的习惯、积累拓展的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我引导、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好学习记录;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系起来,进行自主思考。我们应调动所有教育力量,让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督促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教育与引导;逐步增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自主学习,并注意了把握好“扶”与“放”的度,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坚持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长期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注释]
[1]李林华.浅议农村素质教育.中学青年教师,2003(11)
[2]张涛.素质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中学青年教师,2002(6)
[3]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67
[4]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120页
[6]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参考文献]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卫民.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学语文教育, 2002(5)
龚春燕 林允舒 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
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