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二)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A.多元化B.单一性C.整体性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A.目标明确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A.公共行政范式B.公共服务范式C.公共责任范式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A.政治学B.行政法学C.社会学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A.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A.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A.严格的成本控制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B.公共服务代理化
C.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C.向用户提供选择和咨询D.优质服务、有效纠偏和确保效率和经济
15、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D)
A.公共选择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委托--代理理论D.交易费用理论
16、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市场上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是(ACD)
A.作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的行为假设B.作出与一般政治学相同的行为假设C.通常把偏好显示过程描述为类似于市场 D.提出与传统价格理论相同的问题
17、为回答如何有效地组织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交易活动这个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制度理论中进一步发展了更为具体的理论,分别为(ABD)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C.宪政理论D.官僚政治理论
18、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AB)
A.投票规则理论 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C.官僚政治理论 D.社会治理理论
19、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为(AD)
A.有限理性B.无限理性C.决定成本D.机会成本
20、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不同的组织或市场交易的维度为(ABD)
A.不确定性B.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C.成本固定性D.资产专用性
21、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ABCD)
A.合法性B.说明义务C.能力D.尊重法律和保护人权
22、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3E标准是指(ABC)
A.节约B.效率C.效益D.公平
23、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ABC)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外交机关
24、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AD)
A.政治权力B.经济控制C.社会网络D.公民意见
25、政府所具有的鲜明的特性包括(ACD)
A.政治性B.效率性C.普遍成员资格D.强制性
26、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ABC)
A.政治组织B.私人组织C.第三部门组织D.利益集团
27、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主要有(ABCD)
A.供应B.补贴C.生产D.管制
2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D)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29、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ABCD)
A.国防B.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C.部分社会基础设施D.部分社会福利计划
30、政府供应手段所具有的功能包括(ABC)
A.配置B.分配C.稳定D.效率
31、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CD)
A.政治管制B.行政管制C.经济管制D.社会管制
32、在亚当•斯密看来,政府应该承担下列任务(BCD)
A.调节经济运行B.国家防卫C.设立法律体系D.建设公用设施
33、一般认为,18世纪中下叶至今,人们对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ACD
A.自由放任阶段B.政治国家阶段C.福利国家阶段D.新公共管理阶段
34、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AD)
A.《国富论》B.《经济与社会》C.《政府与市场》D.《独立宣言》)
35、布坎南拓展了政府职能的范围,指出政府职能包括(BCD)
A.理解并解释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C.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D.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36、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组织间网络的组成部分有(ABCD)
A.供应者和顾客B.竞争者和伙伴C.特殊利益集团D.管制机构和工会
37、人们通常将一般环境区分为(ABCD)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
38、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为(AD)
A.变化程度B.主观程度C.客观程度D.复杂程度
39、为了提升响应性,公共组织应致力于(ABD)
A.战略规划B.柔性结构设计C.刚性结构设计D.组织学习
40、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应性是指(AB)
A.组织内部下属对上级的响应性B.组织内部下属对权力的响应性
C.组织对环境的响应性D.组织对服务的响应性
41、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CD)
A.公民B.政党C.利益集团D.政策团体
42、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ABCD)
A.基本财务规划阶段B.长期规划阶段C.战略规划阶段D.战略管理阶段
43、战略管理包括(ABCD)
A.战略规划B.战略实施C.战略评估D.战略控制
44、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三类或三个层次的战略及其组合关系,这三类战略分别为(ACD)
A.公司战略B.规划战略C.经营战略D.职能战略
45、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水平”竞争的是(ABD)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D.替代品生产者
46、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垂直竞争的是(CD)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D.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7、根据雷纳德--巴特的观点,企业能力的构成维度为(ABCD)
A.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维度B.技术系统操作维度
C.管理系统操作维度D.企业价值观和行政规范运用维度
48、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即(ABD)
A.环境B.交易C.反馈D.程序
49、刻画或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ACD)
A.复杂性B.分权化C.正规化D.集权化
50、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AD)
A.管理幅度B.管理广度C.管理结构D.管理层次
51、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有(ABCD)
A.反映战略的要求并与环境相适应B.与技术相匹配并与文化相一致
C.与规模相协调D.体现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
52、组织生命周期可以区分为(ABCD)
A.创业B.集体化C.规范化D.精细化
5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ABD)
A.命令统一原则B.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
C.等级制原则D.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54、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在于(ABCD)
A.人力资源管理联结并整合于组织战略
B.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确保雇员承诺而不仅仅是服从
C.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雇员的招募、培训、评价和奖励
D.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由一线管理者而不是人事管理专家来实行
55、在人员配备中,招聘来源的确定依据为(ABCD)
A.劳动力市场B.所配置工作职位的类型或层级
C.组织的发展战略D.组织的发展规模
5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分为以下阶段(ACD)
A.系统分析B.系统整合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
57、在系统分析阶段,要明确系统的目的和需要,其主要环节有(ABC)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分析C.决策集成D.决策反馈
58、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环节有(ABCD)
A.安装B.调试C.转换D.操作
59、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ABD)
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B.绩效管理与分权化改革相适应
C.绩效管理与“以过程为本”的管理相一致
D.绩效管理与“以结果为本”的管理相一致
60、平衡记分卡的指标分别为(ABCD)
A.财务角度B.顾客角度C.内部业务角度D.创新和学习角度
三、判断题
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2、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单一的,目标的表达也是不明确的。(×)
3、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4、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是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
5、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管理的基础上。(×)
6、“政治与行政二分”虽然解决了行政系统应该如何组织以保证行政效率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行政系统和行政领域的独立性问题。(×)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10、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是要彻底扬弃公共行政范式,而是要补充和修缮公共行政范式,实现范式改良而不是革命。(×)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
12、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自于经济学,因而从方法论上看,公共选择理论同样具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13、构成公共选择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宪政理论,部分体现了一种对18世纪自由时期古典经济和政治理论观点的回归。(√)
14、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
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15、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作为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市场失败而不是科层制失败,在公共服务中引入严格的等级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16、治理也即政府管理。
17、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而主要集中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18、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共产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19、政府运用补贴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公共产品。(×)
20、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公共物品。(×)
21、政府运用管制这个手段,所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和内部性问题。(×)
22、对于正外部性,政府往往运用征税等手段予以逆向激励;而对于负外部性,政府往往用补贴手段予以正向激励。(×)
23、从根本上说,政府的管制手段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要取代市场。(√)
24、新公共管理阶段也可以看作是对福利国家阶段的复归。(×)
25、组织间网络与一般环境之间有明确界限,他们互相渗透,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的环境系统。(×)
26、经济因素并非只对私人部门组织产生影响,公共组织的决策和发展同样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27、一个组织要与之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管制机构等越少,组织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就越多。(×)
28、公共组织在信息化时代要比在工业化时代面临着成倍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对公共组织面向环境变化的及时响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9、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应性是指组织对环境的响应性和服务的响应性。(×)
30、柔性结构设计强调组织中权力随知识的离散分布而进行分散化配置,以特定的使命或任务为基础设计工作团队,变科层制等级结构为柔性的扁平化结构。(√)
31、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方
32、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们都是企业演化过程中一系列决策和事件的自然结果。(√)
33、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
式。(√)
34、一个组织使用的规章条例越多,其组织结构就越分权化。(×)
35、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分权化。(×)
36、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在正比关系。(×)
37、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极端的锥形结构缘于管理幅度最大化,而极端的扁平结构则来自于管理幅度极小化。(×)
38、严格等级制的刚性结构可以与动态变化环境相适应,而柔性的扁平结构则更
能适应稳定环境的需要。(×)
39、管理者应当下授与所授受职权相等的执行责任而非最终责任。(√)
40、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针对组织层面的超越传统财务指标的组织绩效测量体系。(√)
第二篇:最新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经济D.政治
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C.社会治理理论和选举竞得者(D)他性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争理论 A.布坎南B.詹森C.60、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的是(B)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D.投票规则理论和选举竞威廉姆森D.斯蒂格勒 所针对的是(A)
一、单项选择题 A.威尔逊B.韦伯C.的“善”就是(C)争理论
4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A.公共产品B.私人产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杰弗逊D.怀特 A.公平B.正义C.效
38、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品C.主观产品D.客观最终目标为(A)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率D.效益 出的是一种(B)这是(B)产品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基础为(C)
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A.政府万能理论B.政A.彼德原理B.科斯定61、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最大化C.追求社会公平A.传统型权力B.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府失败理论理C.阿罗不可能性定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魅力型权力 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为C.市场万能理论D.市理D.墨菲法则 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最大化D.追求公众的满C.合理--合法型权力D.(C)场失败理论 50、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意度 知识型权力 A.公平B.正义C.39、委托--代理理论早期的件是(A)虽然可以排除,但排除的成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效率D.效益 代表人物为(C)A.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门的本质特征为(D)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A.布坎南和詹森B.布争市场 可行,这是指公共产品的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坎南和特纳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D)率性 D.公共性 基础的权力属于(A)标准是(C)C.詹森和麦克林D.特竞争市场 A.竞争性B.排他性C.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A.合理--合法型权力B.A.公平B.正义C.效纳和麦克林 C.交易费用大于零的非完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基础为(C)传统型权力率D.效益 40、对同一个管理者来说,全竞争市场 62、下列产品中,最为典型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C.魅力型权力D.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当他对企业拥有部分所有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的公共产品为(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知识型权力 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权和他对企业拥有全部所全竞争市场 A.教育B.国防C.社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称有权时相比企业所实现的51、新公共管理中的3E标会基础设施D.社会福利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为(D)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B)准是指(D)计划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A.科斯定律 B.墨菲法则 C.A.选择成本B.代理成A.节约、公平和效63、为了获取某些具有重要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彼德本C.机会成本D.损耗率B.节约、公平和的公共利益或战略价值的(A)的权力属于(B)现象 成本 效益 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特A.公民B.政府C.企A.合理--合法型权力B.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41、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C.公平、效率和效定的政策目标,或由于正外业D.政党 传统型权力(A)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为益D.节约、效率和部性的存在,政府运用财政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魅力型权力D.A.英国B.美国C.德(B)效益 收入来资助私人部门进行(C)知识型权力 国.新西兰 A.选择成本B.代理成52、“行政国家”作为一个生产,此种方法称为(B)A.17世纪末18世纪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本C.机会成本D.损学术概念的提出者为(C)A.供应B.补贴C.初B.18世纪末19世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耗成本 A.威尔逊B.韦伯C.生产D.管制 纪初 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的核心思想是(D)
42、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沃尔多D.杰弗逊 64、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C.19世纪末20世纪为基础的权力属于(C)A.政府职能私有为假定为(A)
53、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所针对的是(B)初D.20世纪末21世A.合理--合法型权力B.化B.政府职A.有限理性和机会主(D)A.公共产品B.私人产纪初 传统型权力能效率化 义B.无限理性和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品C.主观产品D.客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C.魅力型权力D.C.政府职能扩充机会主义 络B.经济控制和政观产品(D)知识型权力 化D.政府职C.有限理性和决定成治权力 6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
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能代理化 本D.无限理性和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福利的影响,称为(A)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决定成本 络D.公民意见和政A.外部性B.内部80年代初 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是(A)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
43、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治权力 性C.排他性D.非排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A.知识性原则B.职业版的(C)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活动
54、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他性 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化原则A.《追求卓越》B.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分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66、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手80年代初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公民宪章》 析单位为(B)由,这是指政府的(A)段来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管辖范围原则 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A.服务B.交易C.治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D)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步》D.《为质量而竞争》 理D.管理 职能 C.法律职能D.服务A.供应B.补贴C.生式诞生的标志为(A)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
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
44、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职能 产D.管制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要求是(B)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市场或组织运行过程中发
55、政府应当维护和促进经67、旨在鼓励企业和其他经表B.《经济与社会》的A.知识性原则B.职业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生的费用称为(C)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济生活参与者采取某种行发表 化原则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A.服务费用 B.治理费指政府的(B)为或促使其避免某种行为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A)用C.交易费用D.管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的管制方式称为(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管辖范围原则 A.《追求卓越》B.理费用 职能 C.法律职能D.行政A.经济管制B.社会管的发表
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公民宪章》
45、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职能 制C.政治管理D.行政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
56、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管制 的直接动因为(C)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C)步》D.《为质量而竞争》 这是指(A)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68、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A.经济的发展B.A.知识性原则B.职业
3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A.“有限理性”假主要集中于政府的(B)(D)政治的推动化原则学科基础为(C)定B.“无限理性”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A.政治管制和经济管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A.政治学B.行政学C.假定 能 C.法律职能D.行政制B.政治管制和人部门的改革 管辖范围原则 经济学D.行政法学 C.“非理性”假职能 行政管制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
34、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定D.“超理性”假
57、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C.行政管制和社会管一个范式为(A)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立的学科基础为(A)定 所针对的对象是(A)制D.经济管制和A.公共行政范式B.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D)A.政治学B.行政学C.46、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A.公共产品B.私人产社会管制 新公共管理范式A.知识性原则B.职业经济学D.社会学 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品C.半公共产品D.半69、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C.公共服务范式D.公化原则
3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用,因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私人产品 经济原则的是(A)共责任范式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为(C)高,在重新配置中将遭受重
5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A.亚当?斯密B.杰斐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管辖范围原则 A.詹森B.麦克林C.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逊C.韦伯D.凯恩的是(A)
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布坎南D.林德布罗姆 为(B)(D)斯 A.威尔逊B.韦伯C.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36、公务员在特定制度下的A.成本固定性B.资产专用A.竞争性和排他70、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杰弗逊D.怀特 关系规定的原则是(D)行为分析理论为(C)性 C.不确定性D.交易重性B.竞争性和政治原则的是(B)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A.知识性原则B.职业A.投票规则理论B.代复出现的频率 非排他性 A.亚当?斯密B.杰斐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化原则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47、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C.排他性和非竞争逊C.韦伯D.凯恩来逐步演变为(D)C.非人格化原则D、公职C.官僚政治理论D.社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性D.非竞争性和斯 A.会计学B.政治学C.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会治理理论 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非排他性 71、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任
37、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
59、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规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权理论桥梁的是(B)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A)早的提出者是(D)定原则(D)(D)A.彼德原理 B.科斯定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A.《国富论》和《独立宣A.凯恩斯B.布坎南 C.A.知识性原则B.职业A.官僚政治理论和社会治理C.阿罗不可能性定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言》B.《国富论》和《经韦伯D.威尔逊 化原则理理论 理 D.墨菲法则 和质量,这指公共产品的(C)济与社会》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C.非人格化原则D、执行B.官僚政治理论和投票规
48、“科斯定理”最早的表A.竞争性B.排他C.《经济与社会》和《政府立的基础为(A)能力原则 则理论 述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性C.非竞争性 D.非排与市场》A.管理B.法律C.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D.《独立宣言》和《政府与环境 95、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103、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
市场》 82、对于组织活动依法拥有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产品层次上,重点强调企业
72、最早的福利国家为控制权的外在机构,称为(B)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
(D)(A)A.公民和利益集团B.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
A.英国B.美A.管制机构B.供应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竞争地位的提高,称为
国C.法国D.者C.特殊利益集团D.C.政党和政策团体(C)
德国 工会 D.公民和政党 A.公司战略B.规划战
7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83、税收机构、许可和认证96、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略C.经营战略D.职能
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机构、海关检查机构等属于想演变阶段中的基本财务战略
(B)(A)规划阶段的特征为(A)104、战略制定与选择乃至
A.《政府与市场》B.A.管制机构B.供应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实施、评估与控制的基础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者C.特殊利益集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A)
C.《国富论》D.团D.工会 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A.战略分析 B.战略规
《独立宣言》 84、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划C.战略定位D.战
74、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权益保护组织等属于(C)规划 略循次的是(D)A.管制机构B.供应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105、SWOT分析法的提出者
A.威尔逊B.杰弗者C.特殊利益集团D.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为(D)
逊C.韦伯D.凯工会 快反应 A.布坎南B.凯恩
恩斯 85、作为投入与产出转换器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斯C.波特D.安德
75、福利国家时期西方政府的组织的投入来源是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鲁斯
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理(B)97、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106、SWOT分析法中的S是
论基础(B)A.管制机构B.供应想演变阶段中的长期规划指(A)
A.布坎南经济理论B.者C.特殊利益集团D.阶段的特征为(B)A.组织内部的优势B.凯恩斯经济理论工会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组织内部的劣势
C.詹森经济理论D.韦86、组织的产出去向,也是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C.组织外部的机会D.伯官僚制理论 组织获得收益并取得新的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组织外部的威胁
76、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投入的基础是(D)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107、SWOT分析法中的W是
所认为的“私人利益与社A.管制机构B.供应规划 指(B)
会利益存在一致性”这一者C.特殊利益集团D.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A.组织内部的优势B.基本观点始于1926年他发顾客 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组织内部的劣势
表的(A)87、组织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快反应 C.组织外部的机会D.A.《自由放任主义的终者是(B)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组织外部的威胁
结》B.《就业、利息和A.管制机构B.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108、SWOT分析法中的O是
货币通论》 者C.特殊利益集98、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指(C)
C.《政府与市团D.伙伴 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
场》D.《国富88、组织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阶段的特征为(C)织内部的劣势
论》 是(D)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C.组织外部的机会D.77、新公共管理阶段的理念A.管制机构B.竞争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组织外部的威胁
基础为(D)者C.特殊利益集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109、SWOT分析方法中的T
A.“大而弱的政府是好的团D.伙伴 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是指(D)
政府B.“大而强的政府89、任何组织中普通成员利规划 A.组织内部的优势B.是好的政府” 益的代表是(D)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组织内部的劣势
C.“小而弱的政府是好的A.管制机构B.供应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C.组织外部的机会D.政府”D.“小而强的政府者C.特殊利益集快反应 组织外部的威胁
是好的政府” 团D.工会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
110、产业结构分析框架的78、世界银行的“确定法律90、国家和政府组织合法性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提出者为(C)
基础”和“保持一个未被的最终来源永远是(A)99、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A.布坎南B.凯恩
破坏的政策环境”的职能A.公民及其团体 B.政党及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管理斯C.波特D.安德鲁
属于(A)其团体 C.利益团体D.政阶段的特征为(D)斯
A.维护和保卫性职策团体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111、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能B.服务和公平91、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产业内
性职能 的维度为(D)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部现存的竞争者、潜在的进
C.维护和服务性职A.功能程度和分化程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等来
能D.保卫性和公度B.功能程度和规划 源于(A)
平性职能 变化程度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A.“水平”竞争 B.垂直竞
79、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C.分化程度和复杂程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争C.网状竞争D.塔状
将公共组织的环境分为度D.变化程度和快反应 竞争
(A)复杂程度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112、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A.组织间网络和一般环92、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大幅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供应商
境B.组织间网络和度改度,这样的环境通常被100、在私人部门里,战略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
主观环境 称为(A)思想演变中长期规划阶段的讨价还价能力等来源于
C.主观环境和客观环A.动态环境 B.稳态环的基础为(A)(B)
境D.一般环境和境C.复杂环境D.单A.预测B.分析C.A.“水平”竞争B.垂直
客观环境 纯环境 沟通D.反馈 竞争 C.网状竞争D.塔状
80、与某个特定公共组织有93、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变化101、波特曾经指出,企业竞争
着密切相互作用关系的其很小,这样的环境通常被称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113、当企业专有的资源被
他各类组织所构成的、对该为(B)须回到(B)以超越个人和小组的方式
公共组织具有直接影响的A.动态环境B.稳态环A.战术定位上 B.战略定位运用或操作时,这种操作的小环境,称为(A)境C.复杂环境D.单上 C.管理定位上D.规划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就是
A.组织间网络B.一般环纯环境 定位上(A)
境C.主观环境D.客观94、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102、描述企业总的方向,A.组织惯例B.组织结
环境 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主要体现企业高层管理者构C.组织战略D.组织
81、泛指一切对某个特定公素相关的知识广度,称为在增长、多种业务和产品种战术
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可能(A)类的管理等方面的态度,称114、联结企业资源和能力
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A.环境复杂性程度B.为(A)的桥梁是(A)
素或力量,被称为(B)环境客观性程度A.公司战略 B.规划战A.组织惯例B.组织结
A.组织间网络B.一般环C.环境主观性程度D.略C.经营战略D.职能构C.组织战略D.组
境C.主观环境D.客观环境的变化程度 战略 织战术 115、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是(D)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A.组织的网络化B.组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织的基层化 下方面体现,即(D)C.组织的部门化D.形A.交易、程序和沟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通B.环境、程序权的配置 和沟通 128横向管理分工的结果C.交易、沟通和环是(C)境D.环境、交易A.组织的网络化B.组和程序 织的基层化 116、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C.组织的部门化D.形务结构或职位结构,称为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B)权的配置 A.组织惯例B.组织结129、根据知识和工作的相构C.组织战略D.组织似性原则来设置部门的一战术 种结构设计方法,称为(A)117、组织分化程度的维度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为(A)门化 C.顾客部门化D.混A.复杂性B.正规合部门化 化C.集权化D.分权130、以特定的产品或综合化 性任务为基础来划分部门118、决策制定权力分布的的方法,称为(B)维度为(C)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A.复杂性B.正规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化C.集权化D.分权部门化 化 131、以组织服务的顾客类119、一个组织中,如果决型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方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法,称为(C)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部门化(C)132、据罗宾斯的观点,比A.复杂性B.正规化C.较适用于多元化生产企业集权化D.分权化 的组织部门化为(B)120、一个组织中,若决策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权下授于基层人员,该组织化 C.顾客部门化D.混合的结构则倾向于(D)部门化 A.复杂性B.正规133、特别适用于在高度不化C.集权化 D.分权化 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和发121、一名直线主管直接管展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部门理的下属或下级部门的数化为(D)量及范围,称为(A)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A.管理幅度B.管理层化 C.顾客部门化D.混合次 C.管理职能D.管理结部门化 构 134、组织为确保在适当时122、组织中最高直线主管间,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到最基层成员之间的管理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等级或层级数目,称为(B)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促A.管理幅度 B.管理层进组织实现总体目标的任次C.管理职能D.管务的过程,称为(A)理结构 A.人力资源规划B.人123、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力资源招募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C.人力资源培训D.人力层次成(B)资源考核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135、根据岗位设计和职务系C.网状关系D.线性分析的信息,安置、确定和关系 吸引有能力的人员的活动,124、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称为(B)A.规划B.招聘C.发展和组织知识化水平的培训D.考核 提高,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136、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越倾表明的超员领域,减少组织向于(B)的劳动力供给的活动,称为A.锥形结构B.扁平结(C)构C.塔形结构D.柱形A.培训B.定向C.结构 解聘D.甄选 125、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137、组织信息管理的核心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为打为(B)破科层制结构的刚性,引进A.信息管理的来更具灵活性的(B)源B.信息管理的A.锥形结构B.扁平结方式或手段 构C.塔形结构 D.柱形C.信息管理的规结构 划D.信息管理的126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反馈 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138、确定不同的决策究竟行的权力,称为(C)需要哪些确切信息的环节A.职能B.职责C.为(B)职权D.职等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127纵向管理分工的结果析C.决策集成 D.决策反
馈 征为(ABCD)C.宪政理论D.官僚政治(BCD)略控制 C.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雇139、对每位管理者的需求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B.理论 A.调节经济运行B.国家防
44、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员的招募、培训、评价和奖和职能范围进行识别后,将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18、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卫C.设立法律体系 D.建理者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励
需求相互重叠的部分实施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设公用设施 中,要综合考虑三类或三个D.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由一集成和共享,以便剔除多余D.常任、中立的和无个性特(AB)
33、一般认为,18世纪中层次的战略及其组合关系,线管理者而不是人事管理信息,减少重复信息,提高征的公务员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下叶至今,人们对政府和经这三类战略分别为(ACD)专家来实行
决策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环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和选举竞争理论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A.公司战略B.规划战
55、在人员配备中,招聘来节为(C)要问题包括(BCD)C.官僚政治理论D.社以分为(ACD)略 C.经营战略D.职能战源的确定依据为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会治理理论 A.自由放任阶段略(ABCD)
析C.决策集成D.决题B.政治的逆向控制
19、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B.政治国家阶段
45、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A.劳动力市场B.所策反馈 问题 为假定为(AD)C.福利国家阶段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配置工作职位的类型或层140、在组织绩效管理中,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A.有限理性B.无限理D.新公共管理阶段 “水平”竞争的是(ABD)级
核心环节是(C)题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性 C.决定成本D.机会
34、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C.组织的发展战略D.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自由问题 成本 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者B.潜在的进入组织的发展规模
进C.绩效评估D.绩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20、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不同(AD)者
5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效反馈 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的组织或市场交易的维度A.《国富论》B.《经济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常分为以下阶段(ACD)
二、多项选择题(ABD)为(ABD)与社会》力D.替代品生产A.系统分析B.系统整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A.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A.不确定性B.交易重C.《政府与市场》D.《独者 合C.系统设计D.系点为(AC)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复出现的频率立宣言》
46、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统实施
A.多元化B.单一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 C.成本固定性D.资产
35、布坎南拓展了政府职能种竞争力量,其中源于垂直
57、在系统分析阶段,要明性C.整体性D.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专用性 的范围,指出政府职能包括竞争的是(CD)确系统的目的和需要,其主共性 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
21、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BCD)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要环节有(ABC)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力的激励(ABCD)A.理解并解释现行法律的者B.潜在的进入者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征表现为(ABD)C.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A.合法性B.说明义务 C.那些行动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分析 C.决策集成D.决
A.目标明确B.逆向控制问题 能力D.尊重法律和保护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力D.购买者的讨价策反馈
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人权 动 还价能力
58、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实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
22、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C.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47、根据雷纳德--巴特的观施阶段的主要环节有难D.组织有效性度量“彼德现象” 3E标准是指(ABC)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点,企业能力的构成维度为(ABCD)
相对容易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A.节约B.效率C.效D.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ABCD)A.安装B.调试C.转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主要包括(ABCD)益D.公平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A.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换D.操作
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A.严格的成本控制B.23、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动 维度B.技术系统操作维
59、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对于现过的范式有(AD)权力分散化(ABC)
36、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组度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重要价
A.公共行政范式B.公共C.加强一线管理D.A.行政机关 B.立法机织间网络的组成部分有C.管理系统操作维度D.值主要体现为(ABD)服务范式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关C.司法机关D.外(ABCD)企业价值观和行政规范运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
C.公共责任范式D.新公质量 交机关 A.供应者和顾客B.竞争用维度 统一
共管理范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
24、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者和伙伴
48、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B.绩效管理与分权化改革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观点包括(ABCD)(AD)C.特殊利益集团D.管制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相适应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A.政治权力B.经济控机构和工会 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C.绩效管理与“以过程为(ABCD)率B.公共服务代理化 制C.社会网络D.公
37、人们通常将一般环境区方面体现,即(ABD)本”的管理相一致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C.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民意见 分为(ABCD)A.环境B.交易C.D.绩效管理与“以结果为效率的普遍追求 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
25、政府所具有的鲜明的特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反馈D.程序 本”的管理相一致
B.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减成本 性包括(ACD)社会因素 D.技术和自然环
49、刻画或描述组织结构的60、平衡记分卡的指标分别织管理的改革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A.政治性B.效率性C.境因素 维度主要有(ACD)为(ABCD)
C.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控制 普遍成员资格 D.强制性
38、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A.复杂性B.分权A.财务角度 B.顾客角度 C.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
26、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的维度为(AD)化C.正规化D.集内部业务角度 D.创新和学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ABC)A.变化程度B.主观程权化习角度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A.政治组织B.私人组度C.客观程度D.复50、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公共管理学】
学的理论支撑 A.公布明确的标准B.公织C.第三部门组织D.杂程度 本变量为(AD)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利益集团
39、为了提升响应性,公共A.管理幅度B.管理广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准确的信息
27、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组织应致力于(ABD)度C.管理结构D.管理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ABD)C.向用户提供选择和咨询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主要有A.战略规划B.柔性层次 理的社会活动。
A.政治学B.行政法D.优质服务、有效纠偏和确(ABCD)结构设计
51、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设
2、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学C.社会学D.官保效率经济 A.供应B.补贴C.生C.刚性结构设计D.组织计的依据主要有(ABCD)政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房学
15、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产 D.管制 学习A.反映战略的要求并与环经济学、政策科学、组织行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基础为(ACD)
2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40、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境相适应 为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础为(AC)A.公共选择理论B.自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应性是指(AB)B.与技术相匹配并与文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
A.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由主义理论(CD)A.组织内部下属对上级的相一致 新兴学科。
二分”B.杰弗逊的“独C.委托--代理理论D.交A.竞争性B.排他性C.响应性C.与规模相协调D.体
3、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立宣言” 易费用理论 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B.组织内部下属对权力的现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
C.韦伯的科层
16、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市
29、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响应性 的特征 会公共事务。
制D.布坎南的场上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C.组织对环境的响应
52、组织生命周期可以区分
4、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公共选择理论 本思路是(ACD)(ABCD)性D.组织对服务的为(ABCD)一书中主张政治与行政分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A.作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A.国防B.教响应性 A.创业B.集体化C.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
A.合理--合法型权力B.的行为假设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41、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规范化D.精细化 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传统型权力B.作出与一般政治学相同C.部分社会基础设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
5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研究。
C.魅力型权力D.知识的行为假设 施D.部分社会福利(CD)原则有(ABD)
5、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型权力 C.通常把偏好显示过程描计划 A.公民B.政党C.利A.命令统一原则B.公共管理规律的学科,是在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述为类似于市场30、政府供应手段所具有的益集团D.政策团体 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 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D.提出与传统价格理论相功能包括(ABC)
42、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C.等级制原则D.因起来的。
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同的问题 A.配置B.分配C.稳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6、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行则为(ABCD)
17、为回答如何有效地组织定D.效率 阶段(ABCD)原则 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交易
31、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A.基本财务规划阶段B.54、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则B.非人格化和执活动这个问题,公共选择理(CD)长期规划阶段理的区别在于(ABCD)
7、(不定项)关于公共管理行能力原则 论在政治制度理论中进一A.政治管制B.行政管C.战略规划阶段D.战A.人力资源管理联结并整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有(公
C.法定管辖范围原步发展了更为具体的理论,制C.经济管制D.社会略管理阶段 合于组织战略 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公共则D.公职等级制和分别为(ABD)管制
43、战略管理包括(ABCD)B.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确事务 目标是实现公共福祉权力等级化原则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
32、在亚当?斯密看来,政A.战略规划B.战略实保雇员承诺而不仅仅是服和公共利益 依据是宪法和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和选举竞争理论府应该承担下列任务施C.战略评估D.战从 法律)。
8、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政策和具体政策。2.税收的性质包括(强制性 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7.权力与权利的区别体现得业绩、效果和效率,是衡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无偿性 固定性)。映的绩效进行平等和划分在(主体不同 结果不同 利量公共管理活动实际效果政学体系建立的是(马克斯于它的(合法性)3.(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等级。益不同 来源不同)。的客观标准。具体包括(经•韦伯)。7.公共政策设计和制定的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8.对权力实现控制的途径济)绩效、(政治)绩效、9、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产生4.审计监督的原则包括(依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有(自律 他律 内部控制(社会)绩效、(文化)绩有(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和认定 确定政策目标 设法审计原则 独立审计原则 果、公平和责任五个方面。外部控制)。效四个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实计政策方案和选择政策方公正求实原则)。
4、在政府的绩效体系中经
3、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方面。
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公共案)。5.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性与管理性的统一)。8.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的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就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一般包括管理机制、保障机依据绩效指标,对公共部门
10、导致公共管理学在西方价值标准和取向是追求(社在于(市场失灵)。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制和监控机制。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兴起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会公正 效率)
6、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
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上的4、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公共财政的压力 国际竞9.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的不同,分别变质两个或两一个全新价值取向是用户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映的绩效进行平等和划分争的压力 公共物品品质的现有(政策敷衍 政策附加 个以上的预算属(复式预算)满意。(英国)等级。
压力 社会管理的压力)。政策歪曲或替代 政策照
7、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
5、“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
1、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公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心是(绩效评估)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共部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10.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7.公共管理评估的“量”的体体现。益和公平四个方面。
方式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因有(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
9、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指标包括(费用指标 时效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4、在政府的绩效体系中经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的外驱动 认知和能力缺陷 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指标 工作量指标)。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在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部条件的总和。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政策监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于(管理理念 管理内容 管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
2、政治环境是公共管理环控体制缺失)。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值取向包括(经济 效率 效理模式 管理方法)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不定项)战略评价主
10、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益 公正)。7.影响共公共部门人力资
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上的3、法律环境的优劣,是反要涉及的活动有(审视战略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9.(参与式评估法)是指管源管理的内部因素包括(外一个全新价值取向是用户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公共基础 度量绩效 纠正措施)。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理人员和受益者(公众)共部因素有:人口因素、教育满意。
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战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管因素和文化因素)。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
4、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划。理活动的系统评估来调整8.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心是(绩效评估)
教育水平落后是我国现阶价三个部分。
11、(不定项)税收的性质并重新制定管理的目标或特点包括(公开考试 择优7.公共管理评估的“量”的段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国
3、战略管理是指那些面向包括(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录用 职务常任 政治中立)。指标包括(费用指标 时效家现阶段最基本的公共管未来、具有前瞻力的管理者,性)。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工作量指标)。
理环境。通过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制14.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该
10、公共部门绩效尤其是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与规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
5、(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定计划评估方向和解释环如何建立? 府绩效可以分为经济绩效;划 教育与培训 选拔与使值取向包括(经济 效率 效部门及其管理者开展活动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
1、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政治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用 配置与管理)。益 公正)。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成组织目标的行为或艺术。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绩效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9.(参与式评估法)是指管
6、(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
1、西方公务员按其产生方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
11、绩效评估就是依据绩效财政的预算与决算、预算会理人员和受益者(公众)共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式、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使用者。指标,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管是公共管理施加影响的对不同而分为政务官和事务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2.税收的性质包括(强制性 理活动的系统评估来调整象。官两大类。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最终成果所反应的绩效进无偿性 固定性)。并重新制定管理的目标或
7、公共管理环境的理论依
2、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国家(政府信息的公开)。行评定和划分等级。3.(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据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 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19933.公共信息的特征包括(公
12、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历史唯物主义 开放式系统年)。共性 服务性 多样性 共享用指标 时效指标、数量指4.审计监督的原则包括(依
10、绩效评估就是依据绩效理论偶然性理论)。
3、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性)。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法审计原则 独立审计原则 指标,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
8、关于公共管理环境与公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
4、公共信息的特征(公共大规模的公共部门绩效评公正求实原则)。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共管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性 服务性 多样性)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5.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最终成果所反应的绩效进确的有(公共管理环境对公一种是政务官,另一种是事 期)。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就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制务官。5.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
14、目前,对于公共部门的在于(市场失灵)。
11、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约作用 公共部门职能对公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原则包括(高效原则 绩效评估,应用最持久,最
6、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共管理环境的反作用)。除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再优质原则 面向公众原则 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1、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是生性等一般人力资源的特安全原则)。家当属(英国)。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12.大规模的公共部门绩使政府活动具有(效益型 性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和道6.(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1、(不定项)公共管理伦理
7、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效率性 公平性)。德品质性两方面的特殊性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任与一般的管理伦理相比,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代初期)。
2、市场失灵的特性有(内质。务。特殊的伦理性质包括(以公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
13、目前,对于公共部门的因性 相对性 变异性)。
5、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7、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共利益为核心 管理主体的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绩效评估,应用最持久,最
3、政府角色转换的社会价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务? 服务精神)。
8、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国值主要体现在(重新调整政一般包括管理机制、保障机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 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家当属(英国)。
府与市场的关系 构建政府制和监控机制。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用以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
1、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 保
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障政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以保证公共管理事业的(公划。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的有效性)。(英国)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
1、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
1、第三部门包括(志愿性
7、“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共管理事业目标的(价值)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神)。
社团 行业协会)。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准则体系。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2.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用以
2.下列关于非政府公共部体体现。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3.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使用者。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门的表述正确有(它与政府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理,即“电子政务”;4)利用一定的(资源)对整体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以保证公共管理事业的(公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在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进行价值控制而使客体服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 于(管理理念 管理对象 管“政府采购电子化”。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政府信息的公开)。共管理事业目标的(价值)
1、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理内容 管理方法)12.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影响3.公共信息的特征包括(公准则体系。
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9.影响共公共部门人力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力)。共性 服务性 多样性 共享4.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源管理的内部因素包括(政的(虚拟性)。
4、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在公性)。利用一定的(资源)对整体动方案或行动准则。治制度 行政体制 政府工1.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是指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认可4.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进行价值控制而使客体服
2、进行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作的目标)。(公共部门)的行为及其取的价值准则体系。管理的原则包括(高效原则 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体有执政党、立法机关、行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得业绩、效果和效率,是衡5.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优质原则 面向公众原则 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影响政机关和其他机构等。特点包括(公开考试 择优量公共管理活动实际效果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安全原则)。力)。
3、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共录用 职务常任 政治中立)。的客观标准。具体包括(经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5.(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5、权力与权利的区别体现政策执行的本质是政策组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济)绩效、(政治)绩效、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在(主体不同 结果不同 利织作用的结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与规(社会)绩效、(文化)绩神)。务。益不同 来源不同)。
4、(行动学派)认为公共政划 教育与培训 选拔与使效四个相互联系、辨证统一6.公共权力的“悖论”是指
6、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最6.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策执行的本质是政策实施用 配置与管理)。的方面。(公共权力“公属”和“私大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的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行动的结果。
1、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掌”的分离 公共权力“善”(虚拟性)。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
5、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财政的预算与决算、预算会依据绩效指标,对公共部门的目的和“恶”的可能的矛1.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是指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系,一般分为元政策、基本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盾)。(公共部门)的行为及其取神)。
7.公共权力的“悖论”是指自动化的信息及其服务,从理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信效益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改革或政府再造运动,这场
(六)适度分权,优化公共(公共权力“公属”和“私而构建一个高效率、能提供息化促使公共管理者对自果”,就公共部门而言,主运动被学者胡德称为新公资源配置
掌”的分离 “善”的目的优质服务的政府。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增加。)要是指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共管理活动。新公共管理运
(七)弹性设计,提高组织和“恶”的可能的矛盾)。
1、国家预算(二)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动席卷欧洲、美洲、亚洲、适应能力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在一定的影响 以及这种产出对既定目标大洋洲以及非洲,标志着一
(八)完善法治,更新政府
1.公共管理:(P3)是以政时期内的收支计划,它是由(三)信息对公共决策的影的实现做出了多大贡献。个政府改革新时代的来临。治理模式
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政府提出并经国家权利机响(从这一点看,信息技术
(四)公正 当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力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关法定通过的具有法律权发展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我们认为公共管理的绩效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威性质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围绕着提高公共决策的民的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因,在某种角度上讲,新公的区别。的社会活动。国家筹集资金和分配使用主性和公共决策的效率展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制度共管理是政府回应外部环(1)管理理念不同
2.公共管理学 :P8 是研资金的计划或概算。开的。)和规则的公正、平等。二是境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一(2)管理内容不同 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
2、财政管理(四)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行政程序和政府行为的公系列行动。具体来讲,西方(3)管理模式不同 门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财政管理作为国家的理财的影响(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正合理。三是公共政策的公新公共管理的动因主要有(4)管理方法不同
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活动,指得是政府在对国家增多和信息的多样化,改变正。以下几个方面。(5)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
3.公共管理环境 :公共部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中,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办公总之,这四种标准相辅相成,(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出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共同构建了公共部门绩效现危机 度的基本对策。(可用于案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接或调整和监督。它是一种宏观(五)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经
(二)财政状况的恶化 例分析)
间接作用或影响的外部条性的财政管理,是国家对财的影响(电子公文具有许多济标准内,考虑成本与资源;
(三)经济全球化的推动(1)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件的总和。P28 政资金运动的一种管理控与传统公文不同的特点;(1)在效率标准内,考虑资源与
(四)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制化和科学化
4.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的制活动。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产出;在效益标准内,考虑响(2)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3、公共信息系统依赖性。(3)载体的无产出与结果;在公正标准内,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
无效性。P43 所谓公共信息是指公共管信息性。(4)信息的灵活处考虑某种产出及其相应的基本内容(理念)是什么?(3)转变官本位思想,树
5.政府失灵:由于政府机理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理性。电子文件的上述特点结果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并非是一个严立民本位观念
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收集、传递、整理和发布的对公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格界定的概念或统一的模(4)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的情各种信息的总称,其载体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式,而是对自20世纪80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 形。P59 式多为各种法规、文件、决(1)文件记录的原始性、有哪些? P230-232 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5)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6.非政府公共部门:指政策、批示、报告、公告等。凭证性受到冲击。(2)重要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组织国家所采取的政府改监督
府以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4、绩效评估 P260原始文件可能会流失。(3)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革信条的一种统括。新公共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并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绩效评估是依据绩效指标,电子文件的载体有磁盘、光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管理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以(1)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服务的部门。P67 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盘等,材料的老化变质、计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理体制
7.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对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算机病毒的侵害等会很容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一)强调政府的职能是(2)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易地抹掉电子文件上记录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掌舵”而不是“划桨” 机制
来论证由非政府公共部门定和划分等级。的信息。)响;
(二)强调政府的权力分散(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可
5、绩效管理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0.理伦理弱化的原因与对化(4)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能性和必要性。P73-74 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策。P310—315
(三)重视现代化管理手段机制
8.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次重点)我们认为,公共管理伦理弱和技术的引进(5)完善法制化管理 的公共机构通过广泛参与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导
(四)强调公共服务要以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以及在众多备选的计划和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向上的错误和实践轨道的“顾客”为导向 务和原则。P198
方案中做出选择,来解决社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偏离两大面。
(五)重视公共管理的结果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会公共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用、相互依存。
(一)理论导向的错误 与产出 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关系的政治和技术过程。管理过程。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
1、公共行政的“价值中立”
(六)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
9.SWOT分析 :通过对组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2、对效率的偏爱和追求 理 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织的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括哪些方面? 决定性因素
3、“公共选择派”的理论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查。
了解和掌握公共部门的优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
(二)实践轨道的偏离 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势与劣势及其外部的机会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
1、过分依赖外部控制 理的建设?)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与威胁。
6、服务型政府 P343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2、公共管理产出的特点(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何谓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要改变公共管理中伦理弱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理: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化的现象,改善公共管理的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织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机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效果,必须加强公共管理伦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构及相关的法规、制度、方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4.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理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以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法,对其人员进行规划、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提高要以人为本 下几个方面入手。德建设。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拔、人用、培训、考核、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一)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思想道德教育 征? P197 的主要内容及启示。的总和。
3、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
7、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1、要充分重视思想道德教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P208-210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务和原则。P198 的”4E”取向(标准)。育 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发: 指为了科学地、有效地具体来说,国家财政管理的P264-266
2、强化公共管理人员的自和时间性。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
(一)经济(economy)律意识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个方面 与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3、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么? P244-245 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
(一)筹集财政收入为社会公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4、改进教育方法 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经济发展服务 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
(二)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
(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 能少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立法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存在“市场失灵”。所以,利用、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活
(三)协调平衡 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
(三)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动的有机整体。
(四)审计监督和检查 共产品或服务。经济指标本度 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
12.公共部门生产力:公共财政合理的运行原则是由身并不关注服务的质量或
1、加强和改善法律监督 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部门生产力是一个反映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财政效果问题,因而单一使用经
2、加强公共管理监督和党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共部门总和管理能力与管的服务对象决定的。首先,济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内监督 水平,促进政府改革。节,对市场进行干预。理绩效的总和指标,它是指公共财政合理必须为社会的要求。
3、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13、21世纪我国政府改革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公共部门在一定的政治目主义建设服务。其次,公共
(二)效率(efficiency)督 的战略选择。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标下,通过各项生产力要素财政合理必须坚持节约的公共部门的效率包含两个
4、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
(一)以民为本,确立民主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或资源的投入,进行各项管原则。第三是坚持兼顾性原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效率,道德建设 行政典范 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理活动,而对社会产生的积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即生产公共产品或服务的11、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
(二)合理定位,塑造公共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极效果。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收益与投入之比,二是配置方兴起的背景和原因。服务精神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
13.电子化政府: 指政府
4、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效率,即组织对公共要素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
(三)知彼知己,善用市场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有哪些? P230-232 资源组织安排上的效率。迎接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国机制优势 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效益 际竞争的挑战,解决越来越
(四)内外结合,实现社会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设施,在方便的时间、地点(一)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效益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复杂的国内社会问题,化解共同治理 决定和制约的财政。
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影响(一方面,信息资源的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政府的诸多弊病,西方各国
(五)放松管制,激发企业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全球化流动开阔了公共管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经营活力 务?
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 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效益。
4、公正(equity):因与对策。
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的绩效管理。)P280-282(10)加强对国家公务员(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的监督 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是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公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6)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和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理体制(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是公共政策的公正。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
(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7)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
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机制 处理,即“电子政务”;(4)的主要困难及原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处理,即“电子政务”;(4)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8)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P276-278 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9)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政府采购电子化”。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政府采购电子化”。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机制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10)完善法制化管理 有哪些? P230-232 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249 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保评估的科学化。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伦理学的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次重点)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
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众监督难以奏效。
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
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公共管理态度; 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
导。
3、人员素质问题。二)(3)公共管理义务;(4)用、相互依存。响; 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
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公共管理技能;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
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5)公共管理纪律;(6)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么? P244-245 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
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决定性因素 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
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
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重,并结合现实问题。)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
信息技术水平问题。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因与对策。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的绩效管理。)P280-282
理中的作用。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
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
作用主要有: 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
(1)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3. 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水平,促进政府改革。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
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 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提高要以人为本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
(2)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
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249 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征? P197 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部门的绩效; 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
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3)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和时间性。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
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
良性关系; 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务和原则。P198 导。
3、人员素质问题。二)保评估的科学化。
(4)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伦理学的研究等。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
配套。产生与解决。P304 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理的建设?)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的”4E”取向(标准)。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查。信息技术水平问题。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
P264-266 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
答:
1、经济(economy)与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括哪些方面? 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
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
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德建设。
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
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
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理中的作用。(论述)的消耗。
2、效率之上。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1)公共管理理想;(2)
(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 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作用主要有: 公共管理态度;
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的主要内容及启示。(5)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3)公共管理义务;(4)
effectiveness):包括经济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P208-210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 公共管理技能;
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理衡。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6)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5)公共管理纪律;(6)
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效 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
益。
4、公正equity):主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部门的绩效; 重,并结合现实问题。)
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7)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公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产生与解决。P304
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和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是1.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存在“市场失灵”。所以,良性关系; 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
公共政策的公正。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8)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的区别。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原因。(6)管理理念不同 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配套。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
P276-278(7)管理内容不同 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8)管理模式不同 节,对市场进行干预。的”4E”取向(标准)。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
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9)管理方法不同 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P264-266 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
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10)管理部门的地位不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答:
1、经济(economy)与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
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同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之上。
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 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
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度的基本对策。(可用于案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众监督难以奏效。例分析)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
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6)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衡。
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制化和科学化 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的消耗。
2、效率 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
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7)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
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 决定和制约的财政。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8)转变官本位思想,树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effectiveness):包括经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立民本位观念 务?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
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9)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 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理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判断
三、判断题
b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
2.部门间的协调可以通过会议、规程、命令链等方法来实现。错(C23、从根本上说,政府的管制手段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要取代市场。(√)
29、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应性是指组织对环境的响应性和服务的响应性。(×)
1.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手段,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要手段。
d22、对于正外部性,政府往往运用征税等手段予以逆向激励;而对于负外部性,政府往往用补贴手段予以正向激励。×
6.代理理论主要用于因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分离引发的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完备、不对称,导致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了解和监督。代理理论主要就是关注如何确定最优的合同形式,找到谈判、说明和监督合同的最满意的方式,以防止双方特别是代理方寻机违背合同为己牟利。对
2.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组织管理科学化、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和电子政务管理法制化。对
3.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是指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建立电子化政府的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对政府管理程序进行优化和再设计。错
5.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领域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在线立法、发展电子民主等。对
12.道德责任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机制,是强制性的。错
F
5.反恐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错
6.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庇古。对
1.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兴起的两个根本原因是:一是美国人具有结社的传统,二是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对
2.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成员所缴纳的会费和社会捐助。对
9.非政府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民社会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对
g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2、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单一的,目标的表达也是不明确的。(×)
1、公共管理的内容包括:公共问题的确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7、公共管理伦理是包括公共管理理想、态度、纪律、作风、技能、荣誉等范畴的体系。√
3、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7.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新自由主义时期。错。
8、公共政策总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是否以牺牲其他组织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是否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未来人们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公共政策评估。√
4、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是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
12、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自于经济学,因而从方法论上看,公共选择理论
同样具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13、构成公共选择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宪政理论,部分体现了一种对18世纪自由时期古典
经济和政治理论观点的回归。(√)
15、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作为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市场失败而不是科层
制失败,在公共服务中引入严格的等级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28、公共组织在信息化时代要比在工业化时代面临着成倍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对公共组
织面向环境变化的及时响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们都是企业演化过程中一系列决策和事件的自然结果。(√)
39、管理者应当下授与所授受职权相等的执行责任而非最终责任。(√)
2、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
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心自由主义时期。
10、公共管理人格一般具体表现为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表里如
一、光明磊落。√
14、公共管理执行的依据、行为、程序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
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心自由主义时期。
3.公共管理执行是一次性的,执行之后将等待下一次任务。
4.公共管理监督以各监督主体同公共组织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公共组织对自身的监督。
1.公共管理的任务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
2.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一回事。错
3.公共管理应该遵循大多数人利益至上的原则。错。
4.公共管理问题的确立是公共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对
7.公共问题从横向上来看,可以划分为管制性公共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基础性公共问题、社区性公共问题以及服务性公共问题。错。
8.公共资源包括公共人力资源、公共财税、公共物品、自然资源、公共信息等。对
9.公共管理的内容包括:公共问题的确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对
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主张是限制政府的作用和政府机构的职能,出售政府的商业性资产,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应尽可能采用竞争机制,政府在提供补贴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应增加透明
度。对。
4.公共管理伦理是包括公共管理理想、态度、纪律、作风、技能、荣誉等范畴的体系。对
5.公共政策伦理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错,1.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非市场营利性、强制性、规范性和法制性特点。对
2.公共财政管理的手段是单一化的,只能应用经济手段进行。错
3.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性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子目标:效率目标、公平目标和稳定目标。对
3.公共管制执行过程中的准备阶段,进行一般的准备活动具体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组
织准备、法律准备和技术准备等内容。对
5.公共管理执行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错
6.公共管理执行的依据、行为、程序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7.公共管理执行不一定要根据公共计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错
8.公共管理执行是一次性的,执行之后将等待下一次任务。错
9.公共管理执行的准备阶段要制定执行计划,一般包括情况分析、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
作要求、工作方法、步骤与措施等,还应包括目标、人力、财务、物品、机构、程序、时间、地点等要素。对
10.公共管理监督以各监督主体同公共组织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公共组织对自身的监督。错
9.公共组织伦理要求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以避免不公正和腐败,其次是强调民主责任,再次
是行政组织信任。对
10.公共管理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是公共组织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其基本
法则是为人民服务。对
13.公共管理人格一般具体表现为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表里如
一、光明磊落。对
14.公共管理人格的形成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他律时期、自律时期和价值目标形成时期。
对
9.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其与
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行为。错
3.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预见性、静态性特点。错
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开发,人力资本和公共生产力的研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提高等。对
5.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事务性管理模式。错
7.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只能够支持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错
3.改变航道原理是指公共计划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多,计划期限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错
6.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方法适用于目标和计划明确、具体,按项目或课题分工的军事、水
利、住宅、科技等领域的公共管理。对
j26、经济因素并非只对私人部门组织产生影响,公共组织的决策和发展同样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4.具有现代意义的非政府组织出现在大约20世纪中叶,如红十字会、教友会、道德重整会、妇女团体等。错。
K
5.凯恩斯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政府不应该以自己的干预来破坏自
由市场机制的运行。错,L31、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M
8.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型政府”战略,写了《改革政府——
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对。
P40、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针对组织层面的超越传统财务指标的组织绩效测量体系。(√
Q6、权力越大、职位越高的公务人员,道德标准就应该越低,放宽要求。
r14、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
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30、柔性结构设计强调组织中权力随知识的离散分布而进行分散化配置,以特定的使命或任
务为基础设计工作团队,变科层制等级结构为柔性的扁平化结构。(√)
9、如果公共组织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工作责
任,必要时可以辞职下台。
1.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
11.如果公共组织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工作责
任,必要时可以辞职下台。错,4、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政治信念是道德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公共管理责任伦理评
价的主要标准。√
5、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依法审查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
及合理性,从而追究其违法责任。
3.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属于社会团体。错,6.18世纪以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参与到国家活动中来,在国家法律、人道主义和社
会事务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二战以后在人权和裁军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
2.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依法审查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及
合理性,从而追究其违法责任。错,w5、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管理的基础上。(×)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
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15、我国的预算编制由政府负全责,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3.我国政府纵向结构可以分为三级: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公署。错。
7.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一直是很单调,影响力很小。错,8.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附弱性,“非政府性”强。
错,应该是对政府的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
x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10、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是要彻底扬弃公共行政范式,而是要补充和修缮公共行政范式,实现
范式改良而不是革命。(×)
24、新公共管理阶段也可以看作是对福利国家阶段的复归。(×)
12、新自由主义的实践是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德国实践的。
3.新公共管理主张顾客导向,把上级的要求视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向顾客作出承诺以及
赋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
2.西方各国都要求文官保持政治中立,而我国则不搞政治中立。
1.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公共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在对放松公共服务部门的规制
后,通过控制其预算总额、与之签订绩效合同,使之由过去的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
驱动型组织。对
2.新公共管理主张顾客导向,把上级的要求视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向顾客作出承诺以及赋
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错
7.新自由主义的实践是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德国实践的。错
7.西方各国都要求文官保持政治中立,而我国则不搞政治中立。对
8.西方招考公务员设立专门机构,独立于政府,我国则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政府人
事部门负责组织招考。对
4.限定因素原理跟木桶原理非常相似,木桶所成的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因
此,在制定公共计划时,应尽可能地了解影响公共目标的主要限制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公
共计划才可能趋于最优。对
2.狭义上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通过绩效评估以及培训等方式
开发公职人员的潜能,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对
18、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共产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
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27、一个组织要与之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管制机构等越少,组织环境中的不确
定性就越多。(×)
34、一个组织使用的规章条例越多,其组织结构就越分权化。(×)
35、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分权化。(×)
38、严格等级制的刚性结构可以与动态变化环境相适应,而柔性的扁平结构则更能适应稳定环境的需要。(×)
4.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途径,其中B途径是指政策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
学院。错,5.预算是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对。
z6、“政治与行政二分”虽然解决了行政系统应该如何组织以保证行政效率的问题,但却没有
解决行政系统和行政领域的独立性问题。(×)
16、治理也即政府管理。
17、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而主要
集中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19、政府运用补贴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公共产品。(×)
20、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公共物品。(×)
21、政府运用管制这个手段,所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和
内部性问题。(×)
25、组织间网络与一般环境之间有明确界限,他们互相渗透,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的环境系统。(×)
33、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36、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在正比关系。
(×)
37、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极端的锥形结构缘于管理幅度最大化,而极端的扁平结
构则来自于管理幅度极小化。(×)
3、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的多元化是非政府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保障。√
11、执政党组织属于非政府组织。
13、在公共管理执行的总结阶段对执行情况的检查主要依据的是执行效果。
4.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决策都是单目标决策。
2.在公共财政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收支一条线原则。
3.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氏族民主制度时期、专制统治时期、行政改
革时期、公共管理时期。对
1.在界定公共组织时,主要是看其是否依法存在、是否具有公共利益取向、是否具有公共权
力、是否管理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否强调公共伦理道德。对
2.执政党组织属于非政府组织。错,4.政府的横向分工就是指部门化,即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实质上是对行
政职能目标的分解,也是一种分权。对
9.中国政府再造战略可以选择从人治型政府转变为预警型政府。错
5.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的多元化是非政府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保障。对
6.制定公共政策是在分配一切资源(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资源),几乎每一项政策
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交换,所以公共政策需要伦理指导,需要考虑价值目标。对。
8.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有四种公正形式,即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与规则公正、权
利和义务的平等。前两种是形式性公正,后两种是实质性公正。错,1.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公共计划方案、确定方案以及公共计划的修正和反馈五个环节。对
2.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决策都是单目标决策。错
1.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应该让每个下级只对一个上级负责,在从上到下、互相联系和不间断命令链条和报告关系中,通过命令链检查每个人的行动是否违反上级期望。对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合、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MA14 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的行动。P190 MA15 矩阵制
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P158 MA16 控制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过程。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MA17 领导
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原答案不够准确)P229
MA18 企业经营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P43 MA19 企业文化
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MA20 人员配置
有关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核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职能。MA21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在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MA22 他律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MA23 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包括业务活动和管理体系两个层次。
MA24 协作意愿
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个体行为非个体化,凝聚的个人努力。MB1 行为
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集体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行为关系到现阶段企业状态。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可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MB2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少所需事物而引起物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MB3 业务规范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多为定性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MB4 诱导
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改变和影响个体行为手段,是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方式。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MB5 诱因
可以利用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各种需求因素,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因素。MB6 正强化
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MB7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和力的系统。MB8 直接控制
从事控制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自己采取行动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的成果,是一边观察成果的反馈,一边采取适当修正行动的控制方式。MB9 职务轮换
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或高级主管作用的能力,是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方法。MB10 自律
(P170)是在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MB11 组织结构
(P146)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MB12 国际化经营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MB13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名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形态。由于这些企业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方面的限制,所以私营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MB14 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MB15 子公司
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已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没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母公司通过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主要负责负责人的任免进行控制 MB16 两合公司
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它是介于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式。MB17 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8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9 管理过程学派
MB20 管理科学学派
MB21 权变管理学派
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MB22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流派当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六大学派之一近代行为科学家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该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
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激励,领导方式。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对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得一个重要方面。MB23 经理角色学派
MB24 经验管理学派
重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例分析的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MB25为什么称泰罗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提出了 科学管理理论。用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采用标准化得操作方式,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管理人员只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保留处置权力。
同时采用 计件工资制,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MB26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六种经营活动和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包含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商业活动(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安全活动(财务和人身的安全)、会计活动(记账算账、成本核算和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包括: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员工报酬原则8〉计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团结合作原则
MB27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官僚制”
权利的基础:法理权。由原来世袭传统的权威和“神授”宗教的超凡权威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官僚制的优越性在于: 个人与权利相分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MB28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四个层次)
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
实现三个方面的平衡:(1)组织内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平衡。(2)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3)组织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
三方面基本职能(三要素):(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MB29梅奥 通过 霍桑试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工人是社会人(古典:工人是“经济人”的假设)。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还要有(新型的领导能力)两种能力:“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简答题 A 类
JA1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何在 其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2.3.4.JA2 计划制定的意义何在
计划系统是企业组织中用于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规范体系。计划的制定对计划制定者本人及其所在部门具有重要意义,对上级管理部门及与之有协作关系的其他个人和部门,对与计划承担者有业务联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计划者的意义。计划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变化关键因素的认识,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把握环境的能力;计划的制定对明确的工作目标,落实具体适用的行动措施,从而为计划者提供工作依据。
(二)对企业组织的意义。计划制定过程是理解环境变化,组织内信息沟通,相互协调 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计划实施提供准备,并最终形成企业总体计划,组织结构确定的基本框架才有了用武之地。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上级管理者通过和计划承担者的相互作用施加影响。另外,计划制定促使组织中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使计划形成有机的整体。
JA3 简述非竞争式的竞争战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也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理想的状态是减轻或避免 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获得发展和盈余,其根本是把握竞争与非竞争的平衡。非竞争战略不是回避或消除竞争,而是在市场已有竞争对手或存在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设法减缓竞争程度的战略。为避免直接竞争,培植自身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对某种竞争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利润。
(一)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缓和竞争的目的。通常 的方法有利用法规制度,寻求政府支持;利用技术创新使自身在短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行业,利用初期高投资规模,可以有效限制新加入者的数量。
(二)企业间有意识的联合,可以维持行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是减少敌对行为实现竞争缓和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同时存在危险,主要表现在失去顾客和同行的信赖,弱化自身竞争能力。
(三)没有被满足的顾客要求,即代表了未被开发或充分开发的市场空间。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通过信息积累,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敢于革新市场秩序,对企业创造这一市场某种垄断要素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通常难以对某种要素维持长期垄断,但却可以保持在诸如产品性能、设计、价格、质量、服务或营销手段等某些换型环节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资本证券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资本集中。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财产无关。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这是指股东委托董事会负责资产使用和收益,所有者不负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帐目公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或亏损弥补表)等主要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鉴定,在一定时间内公告。JA4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人们这些非正式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情感等心理因素以重要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 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
(二)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 形成的,个人之间协调程度高。
(三)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体现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
(四)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 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JA5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1)促进信息沟通
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2)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3)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JA6 简述控制过程
不管计划制定过程中考虑的多么周密细致,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实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行动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就是控制。这种控制有两种形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的控制都有自己典型的控制过程。(1)制。(2)间接控制从业绩评价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典型的间接控制过程。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标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如由上级管理者规定,根据作业人员自己的申报通过协商议定;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管理者将观察测定到的结果与标准比较、评价;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管理者决定奖惩措施。上述控制过程正因为对象是人,才有意义。直接控制没有业绩评价和奖惩这两个环节,只能借助直接调整。在此意义上,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之间在人的要素上有根本区别。因此,有必要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控制。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是一种控制中并存的两种过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很容易导致直接控制是典型的反馈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采取某种控制行动;对控制行动 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三个步骤循环往复由成为反馈控使用上的混淆和偏差最容易出现的误解,是上级管理人员把对作业过程的控制看作直接控制,在作业人员执行任务期间频繁细致的观察和过问下级的工作。工作人员同样是有知觉、有感情、有自尊的人,而不是执行职能的机械、过多的干涉和过问会伤害下级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反而不利于顺利实现计划任务。所以,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控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JA7 简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活动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这都是实际的状态。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的对象。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2)中国企业与环境的特殊关系
中国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既有东方社会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
特有的特点。首先,到目前为止,企业还没有获得主体性地位,与企业相应的一套制度安排还没有在 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企业实际上仍然生长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一种“单位”,而不是企业。作为一种单位的主要特征是:财产国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上述身份地位导致中国企业不存在类似西方企业的环境关系,或者说中国企业存在给定前提下的企业与环境关系。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一定限度内存在交换关系。就基本的方面而言是直接的和间接的行政支配关系,行政系列之外的关系表现为交换关系。
JA8 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正式组织第二个要素。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和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不管这种目标是明文规定的,还是隐含着的。(3)信息沟通
第三个要素是信息沟通。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
JA9 竞争中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的激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和它们所采取的敌对行动,因此,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限制竞争企业的数量,减少竞争对手间的敌对行动。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竞争的缓和状态。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
1、依靠习惯和法律制度制造进入障碍。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法规、条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或限制。企业亦可主动寻求政府的这种保护。
2、利用技术创新制造进入障碍。即进行技术创新,并注意运用专利等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
3、利用初期投资规模制造进入障碍。对于开拓新市场的企业来说,通过设置障碍缓和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战略。
JA10 什么是非竞争战略
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往往通过回避直接竞争,寻求优势和差别的方式从事竞争,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出收益。回避竞争的战略就是非竞争战略。非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基本手段。为了避免直接竞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比校典型的是,企业通过对某种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要以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多种要素的垄断。即: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寻找市场空隙;实行差别化。这三种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可以互相结合运用。
JA11 什么是模式转换
模式转换是企业管理模式在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战略策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是:提出问题,探索变革,全面展开,模式重塑。模式转换包含了企业组织在技术、市场、制度、管理方式等几乎所有的主要侧面,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是有关市场战略、市场经营方面。模式转换往往涉及到企业基本观念和发展范围的变化,会受到人们潜意识、观念和舆论、主要领导人和旧的模式多方面的阻挠,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
JA12 说明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
经营资源按通用程度可分为:资金、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资金是企业拥有经营资源中通用最高的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同的通用性,比资金资源的通用性低。信息资源通用性最低,多数信息资源是特异性资源,是企业特有的属性。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通用性资源一般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固定性高的资源,很难从市场上获得,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通用性 资源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而固定性资源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JA21 说明内化方式的特点及其限度
内化是把管理的要求通过心理作用过程转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内化涉及个人习惯化行为和道德行为部分。这部分行为是历史地长期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内化是三种方式中力量最强大,但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管理上运用内化方式。主要的方式有:
1、习惯化、通过不断强制化实现。经常重复的行为可通过强化、巩固而形成习惯。强化可采取诱导方式,也可采取规范方式,但必须具有长期性特点,才能转化人个体习惯化行为。
2、经常不断宣传教育。经常不断的宣传教育,能起到逐步培养、影响个人价值观念,从而影响道德化行为的作用。
3、利用历史遗产。个人的习惯化行为和道德性行为是从小长时间心理积淀作用的结果。其中许多行为很难短期内改变,但可以充分利用,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其积极一面,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内化管理的特点是人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诱导、规范和内化是提高管理的三个方面,诱导是先决因素,规范是基本方式,内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三者无法截然分开,互为补充,相互转化。
JA13 说明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点是: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1)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JA14 说明需求层次论
这是激励理论模式中需要激励模式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1)生理需要:食物、水、御寒、睡眠、性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工作保障、医疗保险;(3)社交需要:交往、友谊、感情、归属;(4)尊重需要,自尊、受别人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潜力、自我发展、成就、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按照上述层次逐级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并从中受到激励但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能力同时,占主导地位分优势需要会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层次论的应用价值在于管理者可以根据五中基本需要对职工地多种需要加以归类和确认然后针对未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求提供诱因,进行激励: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需要地激励作用。
JA24 说明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诱导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行为。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诱导的基本手段包括:物质报酬、地位、荣誉、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等由正式组织提供的因素;还包括非正式组织提供的信任感、归属感、情感交流等心理因素。上述基本手段,根据管理者意图;采用提供与否,提供的多寡等方式结合起来,就可起到诱发和引导行为的作用。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手段。
JA15 说明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
(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利,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指挥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因此,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调领导人员决策。所以,它不失为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会随之增多,于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就会倾更多的分权。
JA16 谈谈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组织中旨在维持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1)(2)(3)(4)
JA17 谈谈协作意愿 p23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是正式组织构成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的,从消极怠工到投入全部力量都有可能。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的、恒久的量,经常发生变化。
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净效果的大小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删除部分答案内容)
JA18 谈谈正式组织的含义
p23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 包含的基本点是:
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 为。
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 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
3、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方法及过程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 的系统。
4、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JA19 谈谈中小企业适合经营的范围
p105(1)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2)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的事业;(3)适合手工业的和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行业;(4)需求量小、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5)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的项目;(6)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活动。
简答题 B 类
JB1 革新滞后的原因何在p265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 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协作过程中的一般性协调行为,操作行为与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作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平衡。矛盾、对立、不平衡与共同目标行为。管理的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有意识、有目的的协调。出发点、依据和标准。
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当作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设定、转化、实现过程的行分解和综合、协调其它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个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为,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1)(2)(3)前;(4)和探索。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当成熟化的征兆出现时,企业往往不能对其有客观冷静的认识。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即认为按以往的发展模式可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只需在策略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实施新战略需要大量创业资金,短期内难以收益,容易使决策者踌躇不本业意识的障碍,有些企业长期从事于某一种产品的经营,不相信因而也不敢在新领域里尝试上作些调整,不必调整整个发展模式。结果错失良机。
JB2 简述“强化激励模式” p178
该模式强调行为结果对职工行为本身的反作用,主张通过给某种行为以肯定或否定等强化刺激,达到加强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修正固有行为等目的。运用强化激励模式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2)(3)
JB3 简述“双因素理论”p177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数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成为激励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成就、提升、任务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等。双因素理论关于满足职工需要的两类因素具有不同激励作用的观点,可以给管理人员以启示,即单纯依靠增加薪金、改善工作备件等外在诱因难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为使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为职工创造作出贡献与成就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趣味,并赋予必要的责任,使用权职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企业及他人的承认。(删除原答案部分内容)
JB4 简述管理体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比较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立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JB5 简述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激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人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进职工智力和体力能量的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激励有助于将职工行为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的功能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做用力,引导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推动职工为完成工作任务做出贡献,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共同实现;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部分的协调统一。需要运用激励的方法,满足职工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鼓舞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个部门、群体、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 负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消退,即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以至自然消退。为重新出现的频率。JB6 简述经营战略的特征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开发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个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既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计划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JB7 简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一)管理与矛盾冲突
差异、矛盾、冲突是组织的基本事实,是管理面对的基本情况。矛盾冲突来自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集团利益的差异。个体、组织、环境三个层次的差异。发展过程本身带来的不平衡。
(二)管理协调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适应变化,消除紧张,实现目标,寻求发展。
1、管理有其限度,受各种因素制约,并非无所不能;
2、管理有可为的范围,管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力量,利用矛盾、差异,积极协调平衡,实现目标。
3、管理协调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和标准,在有限范围内协调矛盾差异,形成力量,维持组织生存发展。
JB8 简述企业发展与惯性
企业发展过程 是一种打破常规,与各种保守力量斗争,克服惯性的过程。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已经习惯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东西。因此,企业发展过程还必须解决发展于惯性的矛盾。企业发展中惯性,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体系和程序。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众、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
(一)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存在于两个层次:(1)业务活动层次。改变企业固有的环节是非常困难的。(2)管理体系层次。如组织结构体系等建立起来后都有不易改变。
(三)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也分为思维方面的和情感的两方面。一个人思维方式越是固定成熟就越是不能发现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的新问题。这两方面的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益的状态。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磨擦和冲突。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为了发展变化的阻碍力量。
JB9 简述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规范,要从企业组织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切忌不切合实际。(2)根据需要制定,即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不是为制度而制度。需要是制度规范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规范,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在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法律和社会一般道德规范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范围,是企业为之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规范,不能违背法律和一般道德规范的规定,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否则,企业组织整体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对组织内部各方面的约束,都会受到影响。(4)系统和配套。企业制度规范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现象,要避免疏漏,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5)合情合理,制度规范要体现合理化原则,即一方面要讲究科学,理性,规律。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尽情理,不合理等情况出现。在制度规范的制约方面,要充分发扬自我约束,激励机制的作用,避免过分使用强制手段。(6)
JB10 简述制度规范的类型
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到层次和约束不同的内容,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
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根本制度。
(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
(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应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是经济活动中必须予以尊重的。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处理,都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
(4)业务规范。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多为定生,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以经验为基础,是概括和提高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
(5)个人行为规范。企业组织当中,规范个人行为,有些是其他类型的制度规范,如上述第(2),(3),(4)种规范,都对个人行为有特定要求;另一些,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规矩。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年代制度规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实质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
JB11 说明多种经营的意义
多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将新产品开发经营和将市场开拓相结合的经营战略。在原经营产品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或在原市场领域内经营新产品,都不是多种经营。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速度效益,范围效益和分散风险。速度效益一企业一定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既称速度效益。速度先进性。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后手,总结本企业经验,同时吸收其它企业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规范的先进性。效益是通过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实现的,因为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有效地利用未开发资源,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并激发职工的士气。范围效益一与单一经营活动相比,多种经营活动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范围效益。分散风险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将企业全部资源集中投入某一特定的经营领域,往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为避免风险,许多企业便采用证券业异常用的分散投资策略,将全部资源分散投资于若干经营领域。
JB12 说明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从企业角度考虑,跨国经营通过在世界范围增加销售网点与进行市场开拓,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特别地,如果国内外市场在需求上存在着互为消长关系,则向国外拓展业务、实现跨国经营,将能起到充分利用企业过剩生产能力,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作用。借助于跨国经营,有可能实现在更广泛的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将生产安排在靠近原材料产地或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地方,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并有可能通过联合投资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或者取得新技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或生产出全新的产品。通过从事世界范围的原材料开采、加工、运输、营销以保证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来源。
例如:橡胶工业中的大公司在东南亚拥有自己投资的橡胶种植园,钢铁公司在国外矿产地拥有控股的矿业公司。企业无论采取何种国际化经营形式,其目的不过以下几个方面:开拓产品市场;寻找有利的资源供应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寻求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协调;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国际化经营从出现到现在大体经营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直接对外贸易,即利用产品
和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目标国与本企业之间进行产品、资源的交换;在目标国建立销售分支机构;为寻求成本优势在目标国设立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为更好满足目标国当地需求而分别设立分支机构。
JB13 说明直线制的特点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直线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其缺点是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JB14 谈谈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它已成为创造和利用技术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为企业组织的变革创造了必要的基础。
生产经营技术特点不仅是决定组织成员素质和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技术复杂的组织总是由许多不同的部门构成,而技术简单的组织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部门。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
即任务、职位、职责、和权利等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反之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是最有效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任务和职务的确定不十分严格,允许根据变化作适当调整,而内部交流则趋向于多元化,而非以垂直等级控制为主。
JB15 简述中小企业的特征
1. 中小型以经营规模为中心,从业人员,资本量,生产规模等多方面都具有中小性质。相应地,组织协调能力,资本调济能力,市场支配能力也具有中小特点。2. 强烈的个人色彩,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个人所有,不是纯粹个人所有的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个人管理。3. 单独支配,在中小企业内,大多数都具有单独个人支配倾向。
4.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合一,多数中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单独支配的重要原因。
5. 组织不发达,由于规模小,多数中小企业组织仍然是一种原始发展状态。职能和阶层都处于一种不发达阶段。企业中比比起组织职能来,个人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专业人才使用,参谋职能等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手段的采用受到较大限制。
6. 企业经营的统一性、弹性及创造性。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上缺乏统一性,弹性和灵活性。中小企业由于上述个人支配,两权合一,个人中心等特点,个人作出反应快,决策快,执行迅速,弹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强。
7. 人际关系色彩浓,由于人员少,平时接触频繁,容易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信息沟通快,人际关系好,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8. 资本高度调剂能力低。根据上述中小企业特征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适于活动的范畴。这就是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适合于工业的和不适合于在批量生产的行业;需求量小且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项目;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活动。
论述题 A 类
LA1 结合经营战略说明组织外平衡的重要性 1.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
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
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纽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这里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组织的职能定位是否符合环境特点,即组织从事的活动是环境所需要的,有无发展前途;二是在职能定位适应环境前提下,组织确定的目标和战略是否合理、可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企业目标决策、企业战略决策制定与实施问题。企业经营战略问题之所以关系重大,盖缘于此。
2)目标实现程度
目标的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和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a 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b 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c组织内部平衡状况。
2.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他是企业组织活动长期性质的基本设计图,主要解决企业组织与环境的结合问题。
1)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
2)经营战略阐述的是企业与市场环境相联系的方针,战略的要点不在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主要是考虑环境对企业的要求。
3)经营战略不限于短期的利益,它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的统筹规划。4)经营战略是与行动有关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口号和观念,它注重与现实的结合。3.经营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是组织与环境平衡的基本手段。
(请根据上述两方面内容相互联系、展开、强调外部平衡的重要性。)
组织和环境关系的基本方面,是适应性行为。从环境侧面看,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在于是否在环境系统中承担部分必要职能以及实现职能的状况,是否是环境系统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从组织侧面看,是组织能否适应环境,确定合理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即组织效率如何。
LA2 论差别化竞争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回避直接竞争的基本手段,差别化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确定在哪些方面,或把哪些要素差别化。如何选择:可从“顾客的需求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能否持续比较优势”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在顾客需求核心里,实行差别化战略,先要了解市场竞争是围绕什么进行的,这是差别化的出发点,也是差别化的要点所在。顾客需求是多方面的,是一组需求,可称之为需求束。需求束包括价格、产品、服务、形象等到几方面。差别化必须围绕需求束中顾客需求最集中的部分进行。如果我们把需求束中顾客最敏感的部分称为需求核心,那么企业实行差别化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核心作为差别化的要点。以此地为中心的差别化战略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差别化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顾客的需求核心也是竞争对手普遍关注的,竞争对手也在进行同样的差别化。因引,竞争的结果很可能是谁都无法长期保持与对手的差别化。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差别化战略脱颖而出,是我们要考虑的。具体可采用超越单纯差别化法,它有三种模式;
一、微妙差别化;
二、个性差别化;
三、追求成本优势。
其次,竞争对手是谁要搞清楚。微妙差别化、个性差别化及追求成本优势,都是在假设竞争对手已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但往往部分对手是企业意想不到,如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顾客自身,对于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权在于顾客,这种情况下,企业最难对付的对手就是顾客自身。另外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提供与自己产品和服务功能相同的替代品的企业,市场上所有企业都要与提供替代品企业进行竞争,替代品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利润的获得。那么做为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回避那占不利于已的竞争市场,去选定新的市场范围。市场由竞争对手、顾客、产品或服务三部分构成,企业有确定市场范围时,必须对此进行定义,企业不同,对市场的定义也不同,由此,也就产生了企业独特的差别化战略。第三,比较优势的保持企业能否保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第一、为形成比较优势,企业具有的具体优势手段有多少,手段越多,越容易形成优势。第二,使用各种竞争手段的能力以及拥有的资源数量。资源多,能力强,企业就易形成优势。除此之外,企业的竞争领域即企业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的深度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竞争战略所说的产品钱的广度指:企业将多大范围的产品提供给市场。产品浅的横向扩大实际上就是增加与企业现有产品的服务相类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垂直统一是指向市场提供产品所必需的各种业务和生产阶段都纳入企业内部,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深度的乘积就是企业竞争领域的面积。扩大竞争领域面积,也就扩大了企业竞争手段的范围。
LA3 论非正式组织
㈠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㈡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1、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2、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5、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LA4 论管理过程中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p170
他律与自律是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究竟应该更多地借助于教育、惩罚、强制、约束等外部规范方式,还是更多地依靠个人的觉悟、自觉性。自我约束来达到目的的问题。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称作自律。
强调他律还是自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管理者心目中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性“恶”的,以他律为主:认为人性“善”的,多依靠自律。制度所强调的,是他律的一面,但它不是以人性“恶”为基础,而是出于使个人单独的行为成为有目的的,在时间、空间、程度等方面都整合了的集体行为的需要,但同样也存在与自律的矛盾。
尽管处理他律与自律的矛盾有各种不同主张,但有两点是必须注意:1)个体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有限,许多组织活动仅靠个体自觉性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地进行,所以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2)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过度的他律会导致信任感降低,助长破坏性,因此必须将他律控制在必要限度内。自律运用得当,可培养个体自觉性、责任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LA5 论模式转换
p261
一、模式转换的含义
模式是指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企业战略到经营策略、资源配置、内部管理,从工作程序到行为方式、管理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都成为某种内在一致的特定类型的状态。模式的形成,意味着相对于某种环境条件,企业管理达到了较理想的状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发展达到了某种平衡,失去了革新和变革的活力。
二、模式转换的困难
模式转换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困难首先在于一定的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具有潜意识的特点。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模式的支配行事,这是模式转换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其次,缺乏一般舆论和观念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再次,来自主要领导人的阻力。最后,即使在环境完全改变了以后,旧有模式仍然在顽强地发挥作用,维持自身。
三、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1)(2)(3)(4)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使矛盾、不平衡或挑战明朗化、尖锐化,为变革创造条件。探索变革。在第一阶段的舆论准备前提下,变革的实际过程从部分探索、实验开始。
全面展开。在企业全面推广经验已实现的部门或单位的成功经验的阶段。
模式重塑。根据新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以及成功的模式,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观念、战
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确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国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这是模式转换的一般程序。
LA6 论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亚文化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基本构成要素,如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制度规范、习俗仪式、英雄人物、企业环境等。这些要素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任何形式和特点的企业文化都是由上述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客观事务对企业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共同认识和看法。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反映了企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其它要素具有决定作用,价值观念的实质在于客观事务能否满足企业及全体员工的共同需要。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它与企业价值即有区别有联系。企业精神是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
3)制度规范。制度是企业内部按照组织程序正式制定的、成文的规章和规定。规范则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具体化和条例化。
4)习俗仪式。习俗仪式包括企业内有普遍性和程式化的各种风俗、习惯、传统、典礼、仪式、集体活动、娱乐方式等。
5)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指企业中超出一般职工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表现,能够成为榜样和表率的先进个人或群体。
6)物化环境。物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条件和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成果。企业文化的各项要素具有不同的能量和效用。当各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其能量和效用是潜在的。唯有将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组合联系,使之以整体的企业文化形式存在,才能使各要素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形成效用上的一致性,进而以整体功能的方式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的的整体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整合生产力功能、资产增值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激聚和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1)整合生产力功能。企业中人、资金、技术、物质没设备的充分整合是企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企业文化通过共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整合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它带有生产力性质。2)资产增值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创造价值,具有资产增值功效。3)导向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以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对文化的熏陶、教化作用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有的价值关念,并以此为个人的方向和行为准则。4)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是企业凝聚力加强。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通常在本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但由于现代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某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生辐射。
LA7 论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
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人都从制度的规定,而不是有权的人;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
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现。制度化管理以经理性分析研究指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殉人情的管理体系。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LA8 论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使分工协作达到高效。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 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评价一种组织结构的优劣,不能离开具体条件,即制约组织结构的六个方面:即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
1)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明确工作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关系;(2)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3)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应经过信息联系的每一个层次,不能随意超过;(4)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5)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这要求组织设计把重点放在职位上,即要因事择人,而非因人设岗;(6)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共同工作会使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沟通正式组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尊重非正式组织及沟通方式。
2)技术特点。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面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序,进而决定着部门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3)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的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肯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管理体制的制约力是不可忽视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上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5)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制约组织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的规律是: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这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6)环境变化。企业监时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取权的划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利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置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与之保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
LA9 论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个范畴,作为组织管理理论中两个基本范畴,对我们认识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提供了方法论,大大加深了对组织管理过程的认识。首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正式侧面往往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相联系,非正式侧固更多地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等个人化、个性化的部分相关。不仅如此,这种区别,还为管理学本身的组成部分与影响管理行为的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界限提供了可靠的把握手段,为深入研究管理中各类要素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开辟了道路。其次,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提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知道,任何组织,任何类型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正式的管理制度。体系一面,同时也存在非正式的一面。实际的组织运转过程中,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有时非正式侧面起着比正式侧面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LA10 论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有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原理。可以从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考察,同时并探讨有关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1)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望增长的速度。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须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
(2)诱因的分配过程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虑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作用。(3)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
(4)人际关系和组织风气。这方面有几点需要指出: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应当是一种弥漫于组织整体的关系或风气;相当程度上与组织的基础和生存长短有关;共同利益往往起重要维持作用;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风格起很大作用。
二、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组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2)目标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组织内部平衡善。现实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更多地与企业战略决策,计划、控制过程,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资金筹措和运用等方面职能管理相关。组织平衡是内外平衡的统一。组织平衡归根到底,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内外全部制约、影响因素的平衡。
三、组织动态平衡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组织内外所有相关因素都处在变化中。组织平衡不是一 次性的,可以一激而就的。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组织中客观上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本身,就是平衡的一种破坏性力量,同时,组织的发展,也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随着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有一种趋于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这一方面是组织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潜伏着丧失环境敏感性、丧失活力、不能随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危险。如何在稳定与革新,日常正常经营管理与阶段性变革之间取得平衡是动态平衡、发展过程管理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有系统和权变观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企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内外平衡的动态平衡,构成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
四、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内部平衡。从基本原理来讲,内部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诱因与贡献平衡的图式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自由职业选择受单位体制束缚,受户口、住房等条件限制。个人需求、动机围绕政治标准或权力中心一定程度上的整合性质、趋同性质。重教化,物质利益方面平均主义和攀比特征,一定程度上的愚民政策。人际关系方面派系、团伙关系通过正式的职能关系表现出来,力量对比、平衡成为以权力为核心的组织内部平衡过程中一个主要方面
(二)组织与环境平衡。行业的、职能的特点让位于全社会范围内一时的政治主题,符合环境要求、适应环境首先是适应政治主题。对下级组织目标实现程度有两类商量标准:
一是政治标准,二是业务标准。归根到底,是个人标准。组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实现目标,都是在一定的条条和块块范围内进行的。组织活动空间有限。长期形成的单一中心特点和同一性,导致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千篇一律,雷同重复。因而显得非常幼稚。无法适应不同的、复杂的环境。
(三)动态平衡。动态变化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除非有上下之间的呼应,自下而上的变化鲜有成功。模式化是社会性的。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变革的过程都异常困难、异常缓慢。理论视需要而用,时而强调左手的重要性,时而强调右手的重要性。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依然是人的因素在背后起主要作用。没有建立起一套一般的、非人格化的约束所有的人的规则。
论述题 B 类
LB1 论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的因素主要来自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六个方面。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种:
1)直线制。适用于小型企业其特点是集权式,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 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较高,但缺乏专业化的 管理分工。
2)直线职能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领导下甚至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 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保留直线 制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对参谋指导作用,以弥补领导人员在专 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
3)事业部制,即分权制结构。该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 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示将企业划分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 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4)矩阵制。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 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其优点在于: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 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能在不 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能较 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工 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为企业综合管理会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其缺 点在于组织关系比较复杂。5)子公司和分公司。这种形式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和集团公司等,特点是子公司和分公 司集中在母公司周围,共同构成企业集团的紧密型组织,功能在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利润中心,其所属单位则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发展品种为主要职能企业无论 选择那种形式,都必须考虑到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调和与对立,效率与战略的 矛盾。
LB2 论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性的对象。
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
LB3 论企业形态演变的趋势
企业形态就整体而言,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跨国公司的演变过程,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集中。当市场扩大的需求受到特定制度环境下企业资本集中程度的限制时,客观上要求企业形态相应变革。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技术的出现,使大规模生产过程与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导致大量市场交易内部化,促进了古典私人制中小企业向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过渡,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组织管理技术日益专业化、职业化、复杂化,导致所有者退出管理舞台,管理权转移到专职管理人员手中,企业内部形成管理层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企业的成长和对主要经济部门的支配,出现了垄断式企业。生产国际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竞争的国际化,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跨国经营。出现了以全球经营为目标的跨国公司。生产与竞争的国际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超大型公司、巨型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但由于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机构重叠,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和成本费用上升,对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起了一种扼制作用。于是,企业内部又出现了向下分权的趋向。设立委员会和项目工作小组以协调部门间关系,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单位,从而实现“大公司小型化”,既可以利用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又有小公司的弹性和效率。虚拟公司跨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企业内部的分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灵活的生产 要素配置,成为一种新式的企业形态。虚拟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1)特别强调市场机遇,利用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缩短对市场机遇的反应时间;2)强调广泛的合作,与市场机遇相关的材料供应商,配套产品生产商、经销商、甚至是顾客和竞争对手都可能参与虚拟公司,因此,虚拟公司是一种以分散化为特征的网络型组织,它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有效地把自身的活力引向全球的范围。(3)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形成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在内的一体化网络,采集关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并把他们同目前新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结合起来。
LB4 说明制度规范的特点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范、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度规范接涉及的层次和约束的内容可分为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五类。制度规范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权威性。制度规范一经形成确定,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必要的惩罚。2)系统性。企业组织中各方面、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具有内在一致性,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一整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3)科学性。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4)无差别性。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区别对待,在规范约束范围内一视同仁,没有变通的余地。它是理性、非人格化的体系,是一系列抽象的、封闭的准则,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5)借助强制力执行。制度规范的实施和执行,往往借助了组织强制力量来进行。强制力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能是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行政处分、降薪降职、除名等惩罚。6)稳定性。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稳定性。在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未发生较大变化 时,一般不做改动。稳定性也是维持权威性的手段之一而且只有稳定,才能现实地发挥制约作用,频繁变动的制度不易贯彻执行,也很难巩固。
LB5 论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需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这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个体角度看来,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与个人对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能否提供足以维持协作过程的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即以诱因与贡献的平衡来维持成员个人的协作意愿,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个人的需求、动机是制约组织内部平衡的关键因素。问题在于,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增长的速度。因此,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这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需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可借助说服教育、强制等作用于个人动机的手段。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
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 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和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试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的效率
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组织效率的高低实际上与组织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状态有关。所以,组织内部平衡与组织和环境的平衡相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化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6 论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规范是管理过程中借以规范组织全体成员的各种体系的规程和准则的统称。如人事制度、组织章程、财务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各种技术标准等。规范的实质是为个体行为确定准则,限定范围。因此,规范的执行与否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规范方式的特点是:
1、权威性。规范一经确定必须执行,违反要受到必要制裁。降薪、降职、处分、排除等手段是主要的制裁手段。
2、无差别性、规范是不对具体情况具体人分别对待的一般、形式上平等的管理方式。这是保证其权威性的必要条件。
3、借助强制力,规范作为约束和限制个人行为的力量,需要有强制力为保障,否则无法起作用。
4、稳定性规范往往是条理化、科学化的办事规则或准则,反映了管理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稳定性。规范化管理,以科学确定的各种标准和规范为基本准则的管理方式,就是规范化管理或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优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方式。
1、规范化管理使组织具有高度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摆脱了个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
3、规范化管理方式是适应现代组织的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缺乏人际温情,但优大于劣。
LB7 论成熟与革新
由成熟到革新,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开发新领域、新行业,转换主营结构;另 一个方向是通过更新换代在原市场范围内开拓发展的道路,这两方面并不排斥。
(一)革新的滞后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本业意识的障碍。
(二)(三)
(四)(五)革新的过程 对成熟化的认识 战略探索 战略决策 革新要经历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分为认识、探索、决策、稳定四个阶段。由于自己的成就,企业内部人员看待自身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对危机认识不够。
战略探索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等到问题明朗后,虽然风险确实变电站小了,但机会也随之丧失了 当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明朗化后,企业便进入了战略决策阶段。要理顺内部经营机制,以战略目标为核心把企业各方面组织成为一个有特定结构、目标和功能的系统的过程。
LB8 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具体目标有六项目 1)维持企业生存,避免企业因某一重大不测事件而破产。2)维护企业经营稳定、持续地发展,避免经营中断和大起大落。3)增加企业利润;4)降低风险管理成本。5)树立安全、安定的企业形象。6)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同时期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也不同。虽然企业面临风险和应对措施多种多样,但风险管理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可循。
LB9 论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总体上看来,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的历程,是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发现因素越来越多,内容日益丰富,完善的过程。管理脱胎于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有很深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印记。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总的趋势是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演变的根本性力量。(发挥)科学化和理性化本身没有错,本世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和理性成了至高无上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逻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组织与人的协调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和忽视。
进一步梳理,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发展有几条较为显著的线索。
1、科学化、理性化线索。由泰罗发端,直到战后运筹学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是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精神,也是科学化、理性化的表现。
2、人道主义线索。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巴纳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尊重人,重视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主题。此后行为科学发展,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管理过程中如何尊重人,如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出很多探索性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管理过程线索。从法约尔直到孔茨,对管理过程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4、组织管理线索。由巴纳德开创,以西蒙、赛尔特、马奇、安索夫等人为代表的,立足于组织的内外平衡和动态平衡研究管理问题形成的管理思想源流。这是一种包容性最强、原理性最强的流派。
5、实证分析线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操作过程的倾向。有史以来就存在,当代以德鲁克、戴尔为主要代表人物。
LB10 论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已远远不够,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就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发展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话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LA11 论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它们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判断净效果大小的标准纯粹是个人的,无统一标准。从组织角度看,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组织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而且必须被他们接受。否则无法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无法成为激励的力量。组织目标不同于个人目标。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努力,是因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助于实现个人追求。组织中的个体有两种身份、两种人格。有时两种角色、两种人格会产生差异和矛盾。目标的背离会导致人格的背离。(3)信息沟通
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接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因为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二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归纳概括的过程和理解阐述过程会导致信息失真。三是沟通过程中有出于个人目的的有意识修饰加工。一般说来,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高。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制约作用。通讯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中的信息传递,对组织生活和管理过程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 响。
LB12 论组织与个人间的平衡
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平衡,就是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与个人为组织的贡献与个人从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所能提供的足以维持协作过程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1、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2、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的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方面。
三、组织的效率。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13 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企业,同时是一级社会组织、政治组织,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于一身。企业管理者既是经理,又是地方长官,同时还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企业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实体,财产的支配和行政的支配合二为一,表现为以行政系列为主的“家国一体”的整体行为方式。多重身份、多种功能必然导致企业的非独立性。财产网络、行政网络、政治网络交错重叠在一起,企业是这种复杂网络体系上的一个点。不论哪个系列的牵动,都会影响企业系列的动作,都会牵动其它体系,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集于一身,任何大的行动都会导致全局性影响,企业要满足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全面的要求,企业行为的政府性,政府行为的企业化,就成为国有企业与其管理部门的一种一般现象,从而使企业承担着过重的社会责任。所谓“家国一体”就是指这种现象。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战后,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内容有:
(1)致力于和当地社会的协调;(2)禁止贿赂行为;(3)公开企业经营情况;〈4〉避免不利于竞争的企业兼并;(5)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国际收支政策和信用政策;(6)不偷税漏税;(7)扩大劳动雇佣,协调劳资关系;(8)为所在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企业不仅对一国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而且对国际范围经济、社会、政治都有较大影响。随着全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体制改革及创新为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国家应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加以约束和规范,使企业既是全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领导的有效性
2009-10-24 17:21:14| 分类: 待晒旧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领导工作是否有效不仅与领导者的特性、素质和行为有关,而且还与被领导者的特性和素质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要是领导者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者自身入手。
即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科学配置领导班子、不断的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掌管领导艺术等。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题,是集权、责任和服务为一体的人。领导者要用好职权,即惩罚权、奖赏权、合法全;充分发挥权威,即模范权、专长全的作用。按照特性理论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自己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1)、要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一致。(2)、要在领导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一致,即实施统一指挥,(3)、要加强直接管理。
(4)、要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5)、要掌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励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6)、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法。
2、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全面地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梯形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并且逐步使领导班子年轻化,使中青年领导成员占比较大的比重。
(2)、互补的知识结构。领导班子的具体知识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配备有不同知识的领导成员,以达到各尽所能、知识互补的目的。
(3)、配套的专业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就是指领导班子应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需要,由不同专业特长的成员合理组成,形成一个补充调剂、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领导整体。
(4)、叠加的智能结构。一个领导班子合理的智能结构,一般应由具有高超创造能力的思想型领导;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组织型领导;具有踏踏实实工作作风的实干型领导和具有深谋远虑出谋划策的智囊型领导共同组成。
(5)、协调的气质结构。气质结构是由不同的脾气秉性的领导者组成的。
3、科学的运用领导艺术。
(1)待人艺术。待人艺术也就是人际交往艺术、或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高明的领导者正是巧妙的运用待人艺术,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一股有利于达到目的的最佳合力。
其包括:对待下级的意识(知人善任的意识、批评教育的艺术、关心爱护的意识、助人发展的艺术、上下沟通的艺术);对待同级的艺术(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支持帮助而不揽工推过);对待上级的艺术(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禁、运用“等距外交”,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
一、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就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上等)。(2)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包括以下几点:领导者必须干领导者的事;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会议效率;善于运筹时间;要精兵简政。
4、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有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二、从被领导者入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断地从不成熟到成熟。
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基础。光有高水平的领导者而没有一定水平的被领导者与其相配合,领导工作也不会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个性、能力、经验、知识、价值观、对自主的要求、职业倾向、期望和石器等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和不同的领导方式来调动被领导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环境入手,不断地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任务结构和组织情境。具体有:
(1)任务结构。其主要包括:任务明确程度、复杂程度、工作方式、有无信息反馈、奖酬方式。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任务结构,对被领导者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组织情境。其包括:组织文化、正规程序、灵活性、人际关系、组织声誉、奖酬机制等。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获得领导工作的高绩效。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往届试题二(附有答案)(范文模版)
《公共管理学》往届试题二(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6分)
1. 1.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足如何
处理
政学的新思路。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
那就是和。
3.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和。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
结构
是;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是。
5.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
是
6.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7.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批准的国家计划。
8.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数量指标、结构
指标、质量指标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
1.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
沦发展
而成的:
A 现代经济学B.公共行政学
C 管理学D.政治学
2.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在他那篇著名的()一文中。不仅为行政学确定了研究的范围
和提出理论,而且还为行政学提出了赖以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思想。
A.《公共行政学原理》B.《行政学研究导论》
C.《政治与行政》D.《行政之研究》
3.()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木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A 组织理论学派B.行动学派
C 管理主义学派D.公共选择学派
1.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伞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
政活动。
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
A。可靠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
C 完整性原则D 公开性原则
5.把预算山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问,分别编成两个
或两个以
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称为()。
A基数预算B.单位预算
C单式预算D.复式预算
6.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A.政府上网B.政府信息的公开
(:政府信息化D 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7.在政府的绩效体系山(、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系中
发挥
着基础作用。
A.经济绩效B 政治绩效
C 社会绩效D 文化绩效
8.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
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A 内涵型的组织变革B.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9.职业道德立法是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明址标志.旧()则是职业
道德立法领先的国家,A.加拿大;B .英国
C,德国D .美国
10.1991年()开展的“公民宪章”和“质量竞争”运动等,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广泛应
”用和评估技术的成熟:
A。撒切尔政府B.梅杰政府
C .克林吨政府D.理根政府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怎样的?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阐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五、案例分析(20分)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宇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公开招考公务员
几个月前,《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的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启事。而一项社会舆论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的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的一项,关于其中的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有31.1%的人对公务员制度不了解,有39.3%的人对实行这项制度缺乏信心。似
乎深谙人们的心态,S市的决策者们深知抛出这只球的利害关系,决策之前理所当然地进行了
一场认真的运筹和准备。要切实对公务员从吸收、录用、考核、晋升、辞退、奖惩、退休形成一套
崭新的管理办法,而不能只换件“衣服”,或换块牌子。带着这样的思索,实验者搜集材料、掌握
信息、外出考察、精密筹划。几个月后,S市人民政府机关公务员试行办法,政府现职人员转为
公务员暂行办法,人才再开发暂行办法相继出台。
措施既定,新成立的监察局便成为第一个实验场。实验在慎之又慎的态势下进行:公开招考,但是范围有所限制。在全市现职在编干部中间,考试为主,考核为辅,但是试
前规定了范围。然而,原则非常清晰,将择优、平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体制,打破组织部门任命主要负责人、人事部门配干部便“开市大吉”的传统方法。
实验在新、旧体制交替的阵痛中进行。监察局定编20人,除1名政务类公务员和5名公勤人员外,其余16个名额在公开招考中产生。先进行文化知识考试,逐项打分,累积计算,够标准者录取,然后再进行考核。考试看卷面分数,考核则更全面,按16个因素对应试者进行测评,逐项打分,累计积分,够标准者录取,不够者不予录取。
登出启事的3天内,即有150多人打听报名情况,正式报名的有31人,但到考试那天,应试者仅剩下19人卜市政府一位25岁的司务长,看到启事便认定自己应该报名。他所在的行政科知道了,赶紧相劝,并许了许多愿:你一结婚就分给房子,而且是带液化气设施的,还可以调到行政科„„年轻人很快打消了报名的念头。有的单位听到本单位有了报名的,领导的脸色顿时来了个不小的变化:你不想在我这个位子,肯定是这单位不好,否则,你干吗要走?报名者一般是要考虑后路的,万一不录取,人家也有权力啊,譬如穿个小鞋什么的。市妇联3个报名的,考试前一天开了个会,决定3人要考一块考,不考也一块不考,“法不责众”。还有一位青年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位自学大专毕业的公安局干部,以考试第3名的成绩列入录取名单。谁想,青年人严肃申明拒绝录用。他说,我不是S市人,在此地没有关系。看了报纸,我就想试试你们,看是不是又来花架子„„看来你们摘的是真格的。
当然这场公开招考也使许多人如愿以偿:一位原轻工局组织科的副科长,市里曾几次抽调他到别的单位,他都不同意,这次他参加了考试,并被正式录取;50多岁的前工业局党委书记钟XX,被民主推荐为监察局的政务类公务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监察局分开招考公务员的看法,以及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3—2004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育专业公共管现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C分)
1.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
2.政府公共政策化公共管理社会化
3.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4.尖型结构扁平结构
5.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6.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效应
7.立法机关财政收支
8.费用指标时效指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B2.D3 A4.C5.D
6B7.A8.C9.D10.B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要点)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为:它是一门交叉学科;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是
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
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
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
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
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3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结构的扁平化,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工作方式的弹性化。工作 单元的团队化,组织系统的开放化,管理取向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市
场化,组织的虚拟化等趋势:
4.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总。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刘·信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
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
哲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点)
1.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
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
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
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府失效理论就是对几十年来实施政府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所做出的反思它至少可以提示我们: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
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
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
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
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
或机制之中。
2.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责任机制,主要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
机制以
及司法控制机制。(三种机制要展开说明)
五、案例分析(20分)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本题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监察局积极改革人事制度,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
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
了民主的精神,等等。
3.结合本案例中的具体做法长处和短处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阐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
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