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

时间:2019-05-13 09: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

第一篇: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0*2)

1.(A)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P3 A.泰罗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梅奥 2.(B)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P4 A.泰罗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梅奥 3.下列哪项不属于泰罗的三大试验(B)-----P31 A.搬运生铁试验 B.工场照明试验 C.铁锹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4.下列哪项不属于霍桑试验几个阶段中的一个(D)。-----P36 A.工场照明试验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问与调查 D.金属切削试验 5.下列哪项不属于集体决策方法(C)-----P82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小组技术

C.盈亏平衡点决策法 D.德尔菲技术

6.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较高的业务为(B)-----P83 A.瘦狗业务

B.明星业务 C.幼童业务 D.金牛业务

7.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业务增长率较低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业务为(D)-----P83 A.瘦狗业务

B.明星业务 C.幼童业务 D.金牛业务 8.量本利分析法属于(A)-----P86 A.确定性决策方法 B.风险型决策方法 C.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D.综合型决策方法 9.决策树分析法属于(B)-----P88 A.确定型决策方法

B.风险型决策方法 C.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D.综合型决策方法 10.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则(C)-----P88 A.乐观原则

B.悲观原则 C.机会原则 D.折中原则 11.下列哪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C)-----P160 A.自发性

B.内聚性 C.目的性 D.不稳定性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变革的过程(C)-----P168 A.解冻

B.变更 C.调整 D.再冻结

13.领导方式理论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领导风格(D)-----P226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宽容型

14(D)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和成就导向型。-----P228 A.人性假设理论

B.领导特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路径--目标理论 15.(C)是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的人类的最高层次的需要。-----P231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16.下列哪种不属于强化理论的操作方式(C)-----P235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17.下列哪项不属于语言沟通(D)-----P242 A.电话

B.演讲 C.公告 D.手势

18.下列项不属于非语言沟通(C)-----P243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公告 D.手势

19.按照(B)可以将控制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P266 A.作用的环节不同

B.管理者的控制方式不同 C.控制力量的来源不同 D.业务范围不同 20.下列哪项不属于管理者实施控制的过程(D)-----P270 A.确立标准

B.衡量绩效 C.纠正偏差 D.分析测评

二、名词解释(5*4)

1.管理: 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P4)2.决策树法:指一种用树形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未来收益的计算、比较以及选择的方法。(P88)3.事业部制结构:指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并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P147)

4.矩阵制结构:指在直线职能制的垂直指挥链系统的基础上,再增设一种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横向指挥系统,形成具有双重职权关系的组织矩阵。(P148)

5.领导:所谓领导就是智慧、带领、引导和鼓励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P217)

6.路径—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鼓励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同时支持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体目标。(P228)

7.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P230)

8.公平理论:指该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与行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P234)

9.沟通: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P239)10.控制:指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检查和纠偏的活动或过程。(P260)

三、简答题(5*8)

1.简述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及其主要内容。P47 学习型组织是彼得·圣吉教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⑴自我超越

⑵改善心智模式 ⑶建立共同愿景 ⑷团队学习⑸系统思考

2.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十四条原则?P34 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如下所述: ⑴劳动分工 ⑵权力与责任 ⑶纪律严明 ⑷统一指挥 ⑸统一领导

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⑺人员的报酬 ⑻集权和分权 ⑼等级制度 ⑽秩序 ⑾公平

⑿保持人员稳定 ⒀首创精神 ⒁团队精神 3.简述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决策的因素。P76 ⑴决策的过程

①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性 ②明确决策的目标 ③拟定方案

④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⑤试验验证 ⑥普遍实施

⑵影响决策的因素 ①环境 ②过去决策

③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④组织文化 ⑤时间

4.简述计划的工作程序?P108 ⑴收集资料。⑵估量机会。⑶确定目标。

⑷确定计划工作前提。⑸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⑹评价各种备选方案。⑺选择方案。⑻制定派生计划。⑼编制预算。

5.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P134 ⑴目标至上原则。⑵权责对等原则。⑶管理幅度原则。

⑷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⑸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⑹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简述矩阵制结构的优缺点。P149 ⑴优点

①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②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而变化。

③在发挥人的才能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易于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⑵缺点

①稳定性差,由于成员地位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②由于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③资源分配困难,包括资源在产品部之间及产品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分配,特别是人员的分配。7.简述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缺点。P147 ⑴优点

①各层次的责权利比较明确,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②有利于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③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流水作业和自动线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④有利于培养综合型高级经理人才。⑵缺点

①机构重叠,管理费用上升。②总部的协调任务较重。

③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难以把握。分权过度,总部整体领导力就会被削弱,集权过度又会影响分部地自主性。

8.简述高效团队的特征。P175 ⑴明确的目标。⑵相互的信任。⑶一致的承诺。⑷良好的沟通。⑸多元的技能。⑹恰当的领导。⑺内外部的支持。

9.简述激励的一般方式有哪些?P236 ⑴物质利益激励: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⑵社会心理激励 ①目标激励 ②参与激励 ③尊重激励 ④表扬与批评 ⑤感情激励 ⑥榜样激励

⑶工作激励:搞好工作设计,使员工满意于自己的工作,以实现最有效的激励。10.简述沟通的障碍有哪些?P248 ⑴语言文化障碍 ⑵心理障碍

⑶物理方面的障碍。⑷过滤的障碍。⑸时间压力的障碍。⑹信息过多的障碍。

⑺组织机构与地位的障碍。

四、论述题(2*10)

1.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贡献和不足。P32 ⑴内容

①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一场“思想革命”。②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④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并进行培训和教育,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⑤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和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⑥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⑦管理和劳动分离。⑵贡献

①管理要走向科学。②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⑶不足

把工人当作“经纪人”,不重视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劳动紧张单调,长此以往易造成工人严重不满。

2.试论述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P219 ⑴联系

①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之一。

⑵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组织为基础的。

⑶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开展职能活动时,都要有一定的权力。

⑷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型和相容性。⑵区别

①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侧重点不同。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

②领导与管理的权力来源也不完全一样。管理者是被任命的,而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

③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也不一样。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并不只是简单地存在着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组织中分工不同的劳动协作关系。④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其更多的是通过其个人魅力和专长来影响追随者。3.试论述有效沟通的技巧?P249 ⑴明确沟通的重要性 ⑵掌握语言的表达艺术

①沟通中的语言运用要与对象一致。②沟通中的语言运用要与内容一致。

③注意语言文字净化、规范、准确、简洁。④要学会使用非语言表达。⑶倾听艺术

①倾听是多重沟通的过程。

②消除外在与内在的干扰,以真诚的态度倾听。

③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提问或回应,引导对方讲下去。⑷面谈艺术

①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

②创造一个相互信任的谈话环境。③做好充分的交谈准备。④合理安排交谈时间。

⑤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的信息量。⑥注意控制情绪。⑸注意反馈

①把握反馈时机。②反馈应针对目标。③反馈应对事不对人。④反馈要确保理解。⑤反馈要主动。

4.试论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P160 ⑴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①可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②易于增强团队精神。③利于完成组织任务。

⑵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①可能与正式组织产生冲突。②可能束缚组织成员的发展。③可能影响组织的变革。

④非正式组织的沟通容易造成信息的歪曲和失真,传播的小道消息容易造成很坏的影响,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第二篇:最新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经济D.政治

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C.社会治理理论和选举竞得者(D)他性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争理论 A.布坎南B.詹森C.60、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的是(B)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D.投票规则理论和选举竞威廉姆森D.斯蒂格勒 所针对的是(A)

一、单项选择题 A.威尔逊B.韦伯C.的“善”就是(C)争理论

4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A.公共产品B.私人产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杰弗逊D.怀特 A.公平B.正义C.效

38、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品C.主观产品D.客观最终目标为(A)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率D.效益 出的是一种(B)这是(B)产品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基础为(C)

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A.政府万能理论B.政A.彼德原理B.科斯定61、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最大化C.追求社会公平A.传统型权力B.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府失败理论理C.阿罗不可能性定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魅力型权力 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为C.市场万能理论D.市理D.墨菲法则 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最大化D.追求公众的满C.合理--合法型权力D.(C)场失败理论 50、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意度 知识型权力 A.公平B.正义C.39、委托--代理理论早期的件是(A)虽然可以排除,但排除的成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效率D.效益 代表人物为(C)A.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门的本质特征为(D)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A.布坎南和詹森B.布争市场 可行,这是指公共产品的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坎南和特纳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D)率性 D.公共性 基础的权力属于(A)标准是(C)C.詹森和麦克林D.特竞争市场 A.竞争性B.排他性C.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A.合理--合法型权力B.A.公平B.正义C.效纳和麦克林 C.交易费用大于零的非完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基础为(C)传统型权力率D.效益 40、对同一个管理者来说,全竞争市场 62、下列产品中,最为典型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C.魅力型权力D.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当他对企业拥有部分所有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的公共产品为(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知识型权力 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权和他对企业拥有全部所全竞争市场 A.教育B.国防C.社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称有权时相比企业所实现的51、新公共管理中的3E标会基础设施D.社会福利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为(D)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B)准是指(D)计划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A.科斯定律 B.墨菲法则 C.A.选择成本B.代理成A.节约、公平和效63、为了获取某些具有重要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彼德本C.机会成本D.损耗率B.节约、公平和的公共利益或战略价值的(A)的权力属于(B)现象 成本 效益 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特A.公民B.政府C.企A.合理--合法型权力B.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41、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C.公平、效率和效定的政策目标,或由于正外业D.政党 传统型权力(A)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为益D.节约、效率和部性的存在,政府运用财政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魅力型权力D.A.英国B.美国C.德(B)效益 收入来资助私人部门进行(C)知识型权力 国.新西兰 A.选择成本B.代理成52、“行政国家”作为一个生产,此种方法称为(B)A.17世纪末18世纪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本C.机会成本D.损学术概念的提出者为(C)A.供应B.补贴C.初B.18世纪末19世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耗成本 A.威尔逊B.韦伯C.生产D.管制 纪初 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的核心思想是(D)

42、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沃尔多D.杰弗逊 64、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C.19世纪末20世纪为基础的权力属于(C)A.政府职能私有为假定为(A)

53、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所针对的是(B)初D.20世纪末21世A.合理--合法型权力B.化B.政府职A.有限理性和机会主(D)A.公共产品B.私人产纪初 传统型权力能效率化 义B.无限理性和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品C.主观产品D.客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C.魅力型权力D.C.政府职能扩充机会主义 络B.经济控制和政观产品(D)知识型权力 化D.政府职C.有限理性和决定成治权力 6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

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能代理化 本D.无限理性和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福利的影响,称为(A)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决定成本 络D.公民意见和政A.外部性B.内部80年代初 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是(A)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

43、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治权力 性C.排他性D.非排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A.知识性原则B.职业版的(C)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活动

54、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他性 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化原则A.《追求卓越》B.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分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66、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手80年代初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公民宪章》 析单位为(B)由,这是指政府的(A)段来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管辖范围原则 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A.服务B.交易C.治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D)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步》D.《为质量而竞争》 理D.管理 职能 C.法律职能D.服务A.供应B.补贴C.生式诞生的标志为(A)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

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

44、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职能 产D.管制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要求是(B)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市场或组织运行过程中发

55、政府应当维护和促进经67、旨在鼓励企业和其他经表B.《经济与社会》的A.知识性原则B.职业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生的费用称为(C)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济生活参与者采取某种行发表 化原则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A.服务费用 B.治理费指政府的(B)为或促使其避免某种行为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A)用C.交易费用D.管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的管制方式称为(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管辖范围原则 A.《追求卓越》B.理费用 职能 C.法律职能D.行政A.经济管制B.社会管的发表

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公民宪章》

45、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职能 制C.政治管理D.行政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

56、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管制 的直接动因为(C)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C)步》D.《为质量而竞争》 这是指(A)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68、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A.经济的发展B.A.知识性原则B.职业

3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A.“有限理性”假主要集中于政府的(B)(D)政治的推动化原则学科基础为(C)定B.“无限理性”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A.政治管制和经济管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A.政治学B.行政学C.假定 能 C.法律职能D.行政制B.政治管制和人部门的改革 管辖范围原则 经济学D.行政法学 C.“非理性”假职能 行政管制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

34、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定D.“超理性”假

57、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C.行政管制和社会管一个范式为(A)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立的学科基础为(A)定 所针对的对象是(A)制D.经济管制和A.公共行政范式B.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D)A.政治学B.行政学C.46、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A.公共产品B.私人产社会管制 新公共管理范式A.知识性原则B.职业经济学D.社会学 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品C.半公共产品D.半69、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C.公共服务范式D.公化原则

3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用,因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私人产品 经济原则的是(A)共责任范式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为(C)高,在重新配置中将遭受重

5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A.亚当?斯密B.杰斐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管辖范围原则 A.詹森B.麦克林C.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逊C.韦伯D.凯恩的是(A)

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布坎南D.林德布罗姆 为(B)(D)斯 A.威尔逊B.韦伯C.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36、公务员在特定制度下的A.成本固定性B.资产专用A.竞争性和排他70、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杰弗逊D.怀特 关系规定的原则是(D)行为分析理论为(C)性 C.不确定性D.交易重性B.竞争性和政治原则的是(B)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A.知识性原则B.职业A.投票规则理论B.代复出现的频率 非排他性 A.亚当?斯密B.杰斐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化原则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47、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C.排他性和非竞争逊C.韦伯D.凯恩来逐步演变为(D)C.非人格化原则D、公职C.官僚政治理论D.社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性D.非竞争性和斯 A.会计学B.政治学C.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会治理理论 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非排他性 71、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任

37、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

59、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规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权理论桥梁的是(B)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A)早的提出者是(D)定原则(D)(D)A.彼德原理 B.科斯定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A.《国富论》和《独立宣A.凯恩斯B.布坎南 C.A.知识性原则B.职业A.官僚政治理论和社会治理C.阿罗不可能性定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言》B.《国富论》和《经韦伯D.威尔逊 化原则理理论 理 D.墨菲法则 和质量,这指公共产品的(C)济与社会》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C.非人格化原则D、执行B.官僚政治理论和投票规

48、“科斯定理”最早的表A.竞争性B.排他C.《经济与社会》和《政府立的基础为(A)能力原则 则理论 述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性C.非竞争性 D.非排与市场》A.管理B.法律C.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D.《独立宣言》和《政府与环境 95、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103、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

市场》 82、对于组织活动依法拥有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产品层次上,重点强调企业

72、最早的福利国家为控制权的外在机构,称为(B)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

(D)(A)A.公民和利益集团B.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

A.英国B.美A.管制机构B.供应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竞争地位的提高,称为

国C.法国D.者C.特殊利益集团D.C.政党和政策团体(C)

德国 工会 D.公民和政党 A.公司战略B.规划战

7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83、税收机构、许可和认证96、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略C.经营战略D.职能

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机构、海关检查机构等属于想演变阶段中的基本财务战略

(B)(A)规划阶段的特征为(A)104、战略制定与选择乃至

A.《政府与市场》B.A.管制机构B.供应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实施、评估与控制的基础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者C.特殊利益集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A)

C.《国富论》D.团D.工会 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A.战略分析 B.战略规

《独立宣言》 84、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划C.战略定位D.战

74、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权益保护组织等属于(C)规划 略循次的是(D)A.管制机构B.供应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105、SWOT分析法的提出者

A.威尔逊B.杰弗者C.特殊利益集团D.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为(D)

逊C.韦伯D.凯工会 快反应 A.布坎南B.凯恩

恩斯 85、作为投入与产出转换器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斯C.波特D.安德

75、福利国家时期西方政府的组织的投入来源是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鲁斯

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理(B)97、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106、SWOT分析法中的S是

论基础(B)A.管制机构B.供应想演变阶段中的长期规划指(A)

A.布坎南经济理论B.者C.特殊利益集团D.阶段的特征为(B)A.组织内部的优势B.凯恩斯经济理论工会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组织内部的劣势

C.詹森经济理论D.韦86、组织的产出去向,也是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C.组织外部的机会D.伯官僚制理论 组织获得收益并取得新的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组织外部的威胁

76、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投入的基础是(D)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107、SWOT分析法中的W是

所认为的“私人利益与社A.管制机构B.供应规划 指(B)

会利益存在一致性”这一者C.特殊利益集团D.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A.组织内部的优势B.基本观点始于1926年他发顾客 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组织内部的劣势

表的(A)87、组织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快反应 C.组织外部的机会D.A.《自由放任主义的终者是(B)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组织外部的威胁

结》B.《就业、利息和A.管制机构B.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108、SWOT分析法中的O是

货币通论》 者C.特殊利益集98、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指(C)

C.《政府与市团D.伙伴 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

场》D.《国富88、组织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阶段的特征为(C)织内部的劣势

论》 是(D)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C.组织外部的机会D.77、新公共管理阶段的理念A.管制机构B.竞争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组织外部的威胁

基础为(D)者C.特殊利益集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109、SWOT分析方法中的T

A.“大而弱的政府是好的团D.伙伴 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是指(D)

政府B.“大而强的政府89、任何组织中普通成员利规划 A.组织内部的优势B.是好的政府” 益的代表是(D)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组织内部的劣势

C.“小而弱的政府是好的A.管制机构B.供应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C.组织外部的机会D.政府”D.“小而强的政府者C.特殊利益集快反应 组织外部的威胁

是好的政府” 团D.工会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

110、产业结构分析框架的78、世界银行的“确定法律90、国家和政府组织合法性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提出者为(C)

基础”和“保持一个未被的最终来源永远是(A)99、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A.布坎南B.凯恩

破坏的政策环境”的职能A.公民及其团体 B.政党及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管理斯C.波特D.安德鲁

属于(A)其团体 C.利益团体D.政阶段的特征为(D)斯

A.维护和保卫性职策团体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111、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能B.服务和公平91、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产业内

性职能 的维度为(D)B.通过预测下一以后部现存的竞争者、潜在的进

C.维护和服务性职A.功能程度和分化程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等来

能D.保卫性和公度B.功能程度和规划 源于(A)

平性职能 变化程度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A.“水平”竞争 B.垂直竞

79、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C.分化程度和复杂程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争C.网状竞争D.塔状

将公共组织的环境分为度D.变化程度和快反应 竞争

(A)复杂程度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112、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A.组织间网络和一般环92、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大幅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供应商

境B.组织间网络和度改度,这样的环境通常被100、在私人部门里,战略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

主观环境 称为(A)思想演变中长期规划阶段的讨价还价能力等来源于

C.主观环境和客观环A.动态环境 B.稳态环的基础为(A)(B)

境D.一般环境和境C.复杂环境D.单A.预测B.分析C.A.“水平”竞争B.垂直

客观环境 纯环境 沟通D.反馈 竞争 C.网状竞争D.塔状

80、与某个特定公共组织有93、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变化101、波特曾经指出,企业竞争

着密切相互作用关系的其很小,这样的环境通常被称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113、当企业专有的资源被

他各类组织所构成的、对该为(B)须回到(B)以超越个人和小组的方式

公共组织具有直接影响的A.动态环境B.稳态环A.战术定位上 B.战略定位运用或操作时,这种操作的小环境,称为(A)境C.复杂环境D.单上 C.管理定位上D.规划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就是

A.组织间网络B.一般环纯环境 定位上(A)

境C.主观环境D.客观94、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102、描述企业总的方向,A.组织惯例B.组织结

环境 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主要体现企业高层管理者构C.组织战略D.组织

81、泛指一切对某个特定公素相关的知识广度,称为在增长、多种业务和产品种战术

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可能(A)类的管理等方面的态度,称114、联结企业资源和能力

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A.环境复杂性程度B.为(A)的桥梁是(A)

素或力量,被称为(B)环境客观性程度A.公司战略 B.规划战A.组织惯例B.组织结

A.组织间网络B.一般环C.环境主观性程度D.略C.经营战略D.职能构C.组织战略D.组

境C.主观环境D.客观环境的变化程度 战略 织战术 115、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是(D)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A.组织的网络化B.组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织的基层化 下方面体现,即(D)C.组织的部门化D.形A.交易、程序和沟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通B.环境、程序权的配置 和沟通 128横向管理分工的结果C.交易、沟通和环是(C)境D.环境、交易A.组织的网络化B.组和程序 织的基层化 116、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C.组织的部门化D.形务结构或职位结构,称为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B)权的配置 A.组织惯例B.组织结129、根据知识和工作的相构C.组织战略D.组织似性原则来设置部门的一战术 种结构设计方法,称为(A)117、组织分化程度的维度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为(A)门化 C.顾客部门化D.混A.复杂性B.正规合部门化 化C.集权化D.分权130、以特定的产品或综合化 性任务为基础来划分部门118、决策制定权力分布的的方法,称为(B)维度为(C)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A.复杂性B.正规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化C.集权化D.分权部门化 化 131、以组织服务的顾客类119、一个组织中,如果决型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方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法,称为(C)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部门化(C)132、据罗宾斯的观点,比A.复杂性B.正规化C.较适用于多元化生产企业集权化D.分权化 的组织部门化为(B)120、一个组织中,若决策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权下授于基层人员,该组织化 C.顾客部门化D.混合的结构则倾向于(D)部门化 A.复杂性B.正规133、特别适用于在高度不化C.集权化 D.分权化 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和发121、一名直线主管直接管展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部门理的下属或下级部门的数化为(D)量及范围,称为(A)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A.管理幅度B.管理层化 C.顾客部门化D.混合次 C.管理职能D.管理结部门化 构 134、组织为确保在适当时122、组织中最高直线主管间,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到最基层成员之间的管理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等级或层级数目,称为(B)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促A.管理幅度 B.管理层进组织实现总体目标的任次C.管理职能D.管务的过程,称为(A)理结构 A.人力资源规划B.人123、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力资源招募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C.人力资源培训D.人力层次成(B)资源考核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135、根据岗位设计和职务系C.网状关系D.线性分析的信息,安置、确定和关系 吸引有能力的人员的活动,124、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称为(B)A.规划B.招聘C.发展和组织知识化水平的培训D.考核 提高,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136、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越倾表明的超员领域,减少组织向于(B)的劳动力供给的活动,称为A.锥形结构B.扁平结(C)构C.塔形结构D.柱形A.培训B.定向C.结构 解聘D.甄选 125、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137、组织信息管理的核心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为打为(B)破科层制结构的刚性,引进A.信息管理的来更具灵活性的(B)源B.信息管理的A.锥形结构B.扁平结方式或手段 构C.塔形结构 D.柱形C.信息管理的规结构 划D.信息管理的126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反馈 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138、确定不同的决策究竟行的权力,称为(C)需要哪些确切信息的环节A.职能B.职责C.为(B)职权D.职等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127纵向管理分工的结果析C.决策集成 D.决策反

馈 征为(ABCD)C.宪政理论D.官僚政治(BCD)略控制 C.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雇139、对每位管理者的需求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B.理论 A.调节经济运行B.国家防

44、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员的招募、培训、评价和奖和职能范围进行识别后,将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18、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卫C.设立法律体系 D.建理者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励

需求相互重叠的部分实施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设公用设施 中,要综合考虑三类或三个D.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由一集成和共享,以便剔除多余D.常任、中立的和无个性特(AB)

33、一般认为,18世纪中层次的战略及其组合关系,线管理者而不是人事管理信息,减少重复信息,提高征的公务员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下叶至今,人们对政府和经这三类战略分别为(ACD)专家来实行

决策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环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和选举竞争理论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A.公司战略B.规划战

55、在人员配备中,招聘来节为(C)要问题包括(BCD)C.官僚政治理论D.社以分为(ACD)略 C.经营战略D.职能战源的确定依据为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会治理理论 A.自由放任阶段略(ABCD)

析C.决策集成D.决题B.政治的逆向控制

19、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B.政治国家阶段

45、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A.劳动力市场B.所策反馈 问题 为假定为(AD)C.福利国家阶段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配置工作职位的类型或层140、在组织绩效管理中,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A.有限理性B.无限理D.新公共管理阶段 “水平”竞争的是(ABD)级

核心环节是(C)题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性 C.决定成本D.机会

34、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C.组织的发展战略D.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自由问题 成本 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者B.潜在的进入组织的发展规模

进C.绩效评估D.绩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20、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不同(AD)者

5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效反馈 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的组织或市场交易的维度A.《国富论》B.《经济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常分为以下阶段(ACD)

二、多项选择题(ABD)为(ABD)与社会》力D.替代品生产A.系统分析B.系统整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A.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A.不确定性B.交易重C.《政府与市场》D.《独者 合C.系统设计D.系点为(AC)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复出现的频率立宣言》

46、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统实施

A.多元化B.单一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 C.成本固定性D.资产

35、布坎南拓展了政府职能种竞争力量,其中源于垂直

57、在系统分析阶段,要明性C.整体性D.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专用性 的范围,指出政府职能包括竞争的是(CD)确系统的目的和需要,其主共性 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

21、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BCD)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要环节有(ABC)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力的激励(ABCD)A.理解并解释现行法律的者B.潜在的进入者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征表现为(ABD)C.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A.合法性B.说明义务 C.那些行动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分析 C.决策集成D.决

A.目标明确B.逆向控制问题 能力D.尊重法律和保护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力D.购买者的讨价策反馈

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人权 动 还价能力

58、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实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

22、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C.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47、根据雷纳德--巴特的观施阶段的主要环节有难D.组织有效性度量“彼德现象” 3E标准是指(ABC)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点,企业能力的构成维度为(ABCD)

相对容易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A.节约B.效率C.效D.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ABCD)A.安装B.调试C.转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主要包括(ABCD)益D.公平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A.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换D.操作

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A.严格的成本控制B.23、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动 维度B.技术系统操作维

59、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对于现过的范式有(AD)权力分散化(ABC)

36、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组度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重要价

A.公共行政范式B.公共C.加强一线管理D.A.行政机关 B.立法机织间网络的组成部分有C.管理系统操作维度D.值主要体现为(ABD)服务范式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关C.司法机关D.外(ABCD)企业价值观和行政规范运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

C.公共责任范式D.新公质量 交机关 A.供应者和顾客B.竞争用维度 统一

共管理范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

24、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者和伙伴

48、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B.绩效管理与分权化改革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观点包括(ABCD)(AD)C.特殊利益集团D.管制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相适应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A.政治权力B.经济控机构和工会 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C.绩效管理与“以过程为(ABCD)率B.公共服务代理化 制C.社会网络D.公

37、人们通常将一般环境区方面体现,即(ABD)本”的管理相一致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C.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民意见 分为(ABCD)A.环境B.交易C.D.绩效管理与“以结果为效率的普遍追求 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

25、政府所具有的鲜明的特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反馈D.程序 本”的管理相一致

B.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减成本 性包括(ACD)社会因素 D.技术和自然环

49、刻画或描述组织结构的60、平衡记分卡的指标分别织管理的改革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A.政治性B.效率性C.境因素 维度主要有(ACD)为(ABCD)

C.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控制 普遍成员资格 D.强制性

38、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A.复杂性B.分权A.财务角度 B.顾客角度 C.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

26、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的维度为(AD)化C.正规化D.集内部业务角度 D.创新和学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ABC)A.变化程度B.主观程权化习角度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A.政治组织B.私人组度C.客观程度D.复50、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公共管理学】

学的理论支撑 A.公布明确的标准B.公织C.第三部门组织D.杂程度 本变量为(AD)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利益集团

39、为了提升响应性,公共A.管理幅度B.管理广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准确的信息

27、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组织应致力于(ABD)度C.管理结构D.管理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ABD)C.向用户提供选择和咨询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主要有A.战略规划B.柔性层次 理的社会活动。

A.政治学B.行政法D.优质服务、有效纠偏和确(ABCD)结构设计

51、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设

2、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学C.社会学D.官保效率经济 A.供应B.补贴C.生C.刚性结构设计D.组织计的依据主要有(ABCD)政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房学

15、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产 D.管制 学习A.反映战略的要求并与环经济学、政策科学、组织行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基础为(ACD)

2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40、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境相适应 为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础为(AC)A.公共选择理论B.自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应性是指(AB)B.与技术相匹配并与文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

A.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由主义理论(CD)A.组织内部下属对上级的相一致 新兴学科。

二分”B.杰弗逊的“独C.委托--代理理论D.交A.竞争性B.排他性C.响应性C.与规模相协调D.体

3、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立宣言” 易费用理论 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B.组织内部下属对权力的现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

C.韦伯的科层

16、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市

29、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响应性 的特征 会公共事务。

制D.布坎南的场上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C.组织对环境的响应

52、组织生命周期可以区分

4、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公共选择理论 本思路是(ACD)(ABCD)性D.组织对服务的为(ABCD)一书中主张政治与行政分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A.作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A.国防B.教响应性 A.创业B.集体化C.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

A.合理--合法型权力B.的行为假设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41、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规范化D.精细化 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传统型权力B.作出与一般政治学相同C.部分社会基础设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

5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研究。

C.魅力型权力D.知识的行为假设 施D.部分社会福利(CD)原则有(ABD)

5、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型权力 C.通常把偏好显示过程描计划 A.公民B.政党C.利A.命令统一原则B.公共管理规律的学科,是在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述为类似于市场30、政府供应手段所具有的益集团D.政策团体 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 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D.提出与传统价格理论相功能包括(ABC)

42、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C.等级制原则D.因起来的。

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同的问题 A.配置B.分配C.稳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6、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行则为(ABCD)

17、为回答如何有效地组织定D.效率 阶段(ABCD)原则 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交易

31、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A.基本财务规划阶段B.54、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则B.非人格化和执活动这个问题,公共选择理(CD)长期规划阶段理的区别在于(ABCD)

7、(不定项)关于公共管理行能力原则 论在政治制度理论中进一A.政治管制B.行政管C.战略规划阶段D.战A.人力资源管理联结并整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有(公

C.法定管辖范围原步发展了更为具体的理论,制C.经济管制D.社会略管理阶段 合于组织战略 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公共则D.公职等级制和分别为(ABD)管制

43、战略管理包括(ABCD)B.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确事务 目标是实现公共福祉权力等级化原则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

32、在亚当?斯密看来,政A.战略规划B.战略实保雇员承诺而不仅仅是服和公共利益 依据是宪法和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和选举竞争理论府应该承担下列任务施C.战略评估D.战从 法律)。

8、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政策和具体政策。2.税收的性质包括(强制性 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7.权力与权利的区别体现得业绩、效果和效率,是衡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无偿性 固定性)。映的绩效进行平等和划分在(主体不同 结果不同 利量公共管理活动实际效果政学体系建立的是(马克斯于它的(合法性)3.(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等级。益不同 来源不同)。的客观标准。具体包括(经•韦伯)。7.公共政策设计和制定的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8.对权力实现控制的途径济)绩效、(政治)绩效、9、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产生4.审计监督的原则包括(依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有(自律 他律 内部控制(社会)绩效、(文化)绩有(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和认定 确定政策目标 设法审计原则 独立审计原则 果、公平和责任五个方面。外部控制)。效四个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实计政策方案和选择政策方公正求实原则)。

4、在政府的绩效体系中经

3、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方面。

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公共案)。5.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性与管理性的统一)。8.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的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就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一般包括管理机制、保障机依据绩效指标,对公共部门

10、导致公共管理学在西方价值标准和取向是追求(社在于(市场失灵)。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制和监控机制。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兴起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会公正 效率)

6、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

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上的4、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公共财政的压力 国际竞9.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的不同,分别变质两个或两一个全新价值取向是用户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映的绩效进行平等和划分争的压力 公共物品品质的现有(政策敷衍 政策附加 个以上的预算属(复式预算)满意。(英国)等级。

压力 社会管理的压力)。政策歪曲或替代 政策照

7、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

5、“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

1、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公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心是(绩效评估)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共部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10.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7.公共管理评估的“量”的体体现。益和公平四个方面。

方式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因有(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

9、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指标包括(费用指标 时效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4、在政府的绩效体系中经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的外驱动 认知和能力缺陷 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指标 工作量指标)。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在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部条件的总和。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政策监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于(管理理念 管理内容 管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

2、政治环境是公共管理环控体制缺失)。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值取向包括(经济 效率 效理模式 管理方法)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不定项)战略评价主

10、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益 公正)。7.影响共公共部门人力资

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上的3、法律环境的优劣,是反要涉及的活动有(审视战略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9.(参与式评估法)是指管源管理的内部因素包括(外一个全新价值取向是用户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公共基础 度量绩效 纠正措施)。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理人员和受益者(公众)共部因素有:人口因素、教育满意。

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战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管因素和文化因素)。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

4、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划。理活动的系统评估来调整8.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心是(绩效评估)

教育水平落后是我国现阶价三个部分。

11、(不定项)税收的性质并重新制定管理的目标或特点包括(公开考试 择优7.公共管理评估的“量”的段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国

3、战略管理是指那些面向包括(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录用 职务常任 政治中立)。指标包括(费用指标 时效家现阶段最基本的公共管未来、具有前瞻力的管理者,性)。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工作量指标)。

理环境。通过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制14.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该

10、公共部门绩效尤其是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与规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

5、(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定计划评估方向和解释环如何建立? 府绩效可以分为经济绩效;划 教育与培训 选拔与使值取向包括(经济 效率 效部门及其管理者开展活动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

1、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政治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用 配置与管理)。益 公正)。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成组织目标的行为或艺术。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绩效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9.(参与式评估法)是指管

6、(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

1、西方公务员按其产生方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

11、绩效评估就是依据绩效财政的预算与决算、预算会理人员和受益者(公众)共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式、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使用者。指标,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管是公共管理施加影响的对不同而分为政务官和事务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2.税收的性质包括(强制性 理活动的系统评估来调整象。官两大类。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最终成果所反应的绩效进无偿性 固定性)。并重新制定管理的目标或

7、公共管理环境的理论依

2、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国家(政府信息的公开)。行评定和划分等级。3.(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据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 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19933.公共信息的特征包括(公

12、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历史唯物主义 开放式系统年)。共性 服务性 多样性 共享用指标 时效指标、数量指4.审计监督的原则包括(依

10、绩效评估就是依据绩效理论偶然性理论)。

3、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性)。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法审计原则 独立审计原则 指标,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

8、关于公共管理环境与公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

4、公共信息的特征(公共大规模的公共部门绩效评公正求实原则)。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共管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性 服务性 多样性)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5.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最终成果所反应的绩效进确的有(公共管理环境对公一种是政务官,另一种是事 期)。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就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制务官。5.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

14、目前,对于公共部门的在于(市场失灵)。

11、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约作用 公共部门职能对公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原则包括(高效原则 绩效评估,应用最持久,最

6、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共管理环境的反作用)。除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再优质原则 面向公众原则 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1、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是生性等一般人力资源的特安全原则)。家当属(英国)。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12.大规模的公共部门绩使政府活动具有(效益型 性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和道6.(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1、(不定项)公共管理伦理

7、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效率性 公平性)。德品质性两方面的特殊性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任与一般的管理伦理相比,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代初期)。

2、市场失灵的特性有(内质。务。特殊的伦理性质包括(以公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

13、目前,对于公共部门的因性 相对性 变异性)。

5、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7、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共利益为核心 管理主体的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绩效评估,应用最持久,最

3、政府角色转换的社会价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务? 服务精神)。

8、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国值主要体现在(重新调整政一般包括管理机制、保障机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 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家当属(英国)。

府与市场的关系 构建政府制和监控机制。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用以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

1、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 保

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障政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以保证公共管理事业的(公划。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的有效性)。(英国)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

1、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

1、第三部门包括(志愿性

7、“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共管理事业目标的(价值)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神)。

社团 行业协会)。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准则体系。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2.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用以

2.下列关于非政府公共部体体现。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3.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使用者。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门的表述正确有(它与政府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理,即“电子政务”;4)利用一定的(资源)对整体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以保证公共管理事业的(公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在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进行价值控制而使客体服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 于(管理理念 管理对象 管“政府采购电子化”。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政府信息的公开)。共管理事业目标的(价值)

1、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理内容 管理方法)12.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影响3.公共信息的特征包括(公准则体系。

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9.影响共公共部门人力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力)。共性 服务性 多样性 共享4.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源管理的内部因素包括(政的(虚拟性)。

4、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在公性)。利用一定的(资源)对整体动方案或行动准则。治制度 行政体制 政府工1.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是指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认可4.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进行价值控制而使客体服

2、进行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作的目标)。(公共部门)的行为及其取的价值准则体系。管理的原则包括(高效原则 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体有执政党、立法机关、行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得业绩、效果和效率,是衡5.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优质原则 面向公众原则 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影响政机关和其他机构等。特点包括(公开考试 择优量公共管理活动实际效果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安全原则)。力)。

3、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共录用 职务常任 政治中立)。的客观标准。具体包括(经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5.(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5、权力与权利的区别体现政策执行的本质是政策组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济)绩效、(政治)绩效、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在(主体不同 结果不同 利织作用的结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与规(社会)绩效、(文化)绩神)。务。益不同 来源不同)。

4、(行动学派)认为公共政划 教育与培训 选拔与使效四个相互联系、辨证统一6.公共权力的“悖论”是指

6、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最6.公共管理伦理与一般的策执行的本质是政策实施用 配置与管理)。的方面。(公共权力“公属”和“私大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的管理伦理相比,其特殊的伦行动的结果。

1、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掌”的分离 公共权力“善”(虚拟性)。理性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

5、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财政的预算与决算、预算会依据绩效指标,对公共部门的目的和“恶”的可能的矛1.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是指核心 管理主体的服务精系,一般分为元政策、基本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盾)。(公共部门)的行为及其取神)。

7.公共权力的“悖论”是指自动化的信息及其服务,从理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信效益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改革或政府再造运动,这场

(六)适度分权,优化公共(公共权力“公属”和“私而构建一个高效率、能提供息化促使公共管理者对自果”,就公共部门而言,主运动被学者胡德称为新公资源配置

掌”的分离 “善”的目的优质服务的政府。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增加。)要是指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共管理活动。新公共管理运

(七)弹性设计,提高组织和“恶”的可能的矛盾)。

1、国家预算(二)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动席卷欧洲、美洲、亚洲、适应能力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在一定的影响 以及这种产出对既定目标大洋洲以及非洲,标志着一

(八)完善法治,更新政府

1.公共管理:(P3)是以政时期内的收支计划,它是由(三)信息对公共决策的影的实现做出了多大贡献。个政府改革新时代的来临。治理模式

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政府提出并经国家权利机响(从这一点看,信息技术

(四)公正 当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力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关法定通过的具有法律权发展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我们认为公共管理的绩效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威性质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围绕着提高公共决策的民的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因,在某种角度上讲,新公的区别。的社会活动。国家筹集资金和分配使用主性和公共决策的效率展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制度共管理是政府回应外部环(1)管理理念不同

2.公共管理学 :P8 是研资金的计划或概算。开的。)和规则的公正、平等。二是境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一(2)管理内容不同 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

2、财政管理(四)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行政程序和政府行为的公系列行动。具体来讲,西方(3)管理模式不同 门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财政管理作为国家的理财的影响(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正合理。三是公共政策的公新公共管理的动因主要有(4)管理方法不同

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活动,指得是政府在对国家增多和信息的多样化,改变正。以下几个方面。(5)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

3.公共管理环境 :公共部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中,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办公总之,这四种标准相辅相成,(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出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共同构建了公共部门绩效现危机 度的基本对策。(可用于案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接或调整和监督。它是一种宏观(五)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经

(二)财政状况的恶化 例分析)

间接作用或影响的外部条性的财政管理,是国家对财的影响(电子公文具有许多济标准内,考虑成本与资源;

(三)经济全球化的推动(1)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件的总和。P28 政资金运动的一种管理控与传统公文不同的特点;(1)在效率标准内,考虑资源与

(四)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制化和科学化

4.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的制活动。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产出;在效益标准内,考虑响(2)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3、公共信息系统依赖性。(3)载体的无产出与结果;在公正标准内,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

无效性。P43 所谓公共信息是指公共管信息性。(4)信息的灵活处考虑某种产出及其相应的基本内容(理念)是什么?(3)转变官本位思想,树

5.政府失灵:由于政府机理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理性。电子文件的上述特点结果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并非是一个严立民本位观念

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收集、传递、整理和发布的对公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格界定的概念或统一的模(4)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的情各种信息的总称,其载体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式,而是对自20世纪80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 形。P59 式多为各种法规、文件、决(1)文件记录的原始性、有哪些? P230-232 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5)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6.非政府公共部门:指政策、批示、报告、公告等。凭证性受到冲击。(2)重要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组织国家所采取的政府改监督

府以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4、绩效评估 P260原始文件可能会流失。(3)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革信条的一种统括。新公共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并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绩效评估是依据绩效指标,电子文件的载体有磁盘、光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管理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以(1)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服务的部门。P67 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盘等,材料的老化变质、计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理体制

7.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对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算机病毒的侵害等会很容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一)强调政府的职能是(2)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易地抹掉电子文件上记录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掌舵”而不是“划桨” 机制

来论证由非政府公共部门定和划分等级。的信息。)响;

(二)强调政府的权力分散(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可

5、绩效管理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0.理伦理弱化的原因与对化(4)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能性和必要性。P73-74 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策。P310—315

(三)重视现代化管理手段机制

8.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次重点)我们认为,公共管理伦理弱和技术的引进(5)完善法制化管理 的公共机构通过广泛参与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导

(四)强调公共服务要以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以及在众多备选的计划和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向上的错误和实践轨道的“顾客”为导向 务和原则。P198

方案中做出选择,来解决社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偏离两大面。

(五)重视公共管理的结果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会公共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用、相互依存。

(一)理论导向的错误 与产出 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关系的政治和技术过程。管理过程。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

1、公共行政的“价值中立”

(六)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

9.SWOT分析 :通过对组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2、对效率的偏爱和追求 理 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织的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括哪些方面? 决定性因素

3、“公共选择派”的理论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查。

了解和掌握公共部门的优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

(二)实践轨道的偏离 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势与劣势及其外部的机会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

1、过分依赖外部控制 理的建设?)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与威胁。

6、服务型政府 P343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2、公共管理产出的特点(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何谓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要改变公共管理中伦理弱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理: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化的现象,改善公共管理的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织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机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效果,必须加强公共管理伦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构及相关的法规、制度、方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4.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理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以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法,对其人员进行规划、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提高要以人为本 下几个方面入手。德建设。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拔、人用、培训、考核、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一)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思想道德教育 征? P197 的主要内容及启示。的总和。

3、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

7、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1、要充分重视思想道德教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P208-210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务和原则。P198 的”4E”取向(标准)。育 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发: 指为了科学地、有效地具体来说,国家财政管理的P264-266

2、强化公共管理人员的自和时间性。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

(一)经济(economy)律意识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个方面 与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3、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么? P244-245 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

(一)筹集财政收入为社会公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4、改进教育方法 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经济发展服务 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

(二)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

(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 能少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立法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存在“市场失灵”。所以,利用、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活

(三)协调平衡 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

(三)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动的有机整体。

(四)审计监督和检查 共产品或服务。经济指标本度 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

12.公共部门生产力:公共财政合理的运行原则是由身并不关注服务的质量或

1、加强和改善法律监督 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部门生产力是一个反映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财政效果问题,因而单一使用经

2、加强公共管理监督和党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共部门总和管理能力与管的服务对象决定的。首先,济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内监督 水平,促进政府改革。节,对市场进行干预。理绩效的总和指标,它是指公共财政合理必须为社会的要求。

3、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13、21世纪我国政府改革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公共部门在一定的政治目主义建设服务。其次,公共

(二)效率(efficiency)督 的战略选择。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标下,通过各项生产力要素财政合理必须坚持节约的公共部门的效率包含两个

4、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

(一)以民为本,确立民主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或资源的投入,进行各项管原则。第三是坚持兼顾性原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效率,道德建设 行政典范 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理活动,而对社会产生的积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即生产公共产品或服务的11、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

(二)合理定位,塑造公共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极效果。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收益与投入之比,二是配置方兴起的背景和原因。服务精神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

13.电子化政府: 指政府

4、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效率,即组织对公共要素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

(三)知彼知己,善用市场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有哪些? P230-232 资源组织安排上的效率。迎接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国机制优势 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效益 际竞争的挑战,解决越来越

(四)内外结合,实现社会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设施,在方便的时间、地点(一)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效益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复杂的国内社会问题,化解共同治理 决定和制约的财政。

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影响(一方面,信息资源的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政府的诸多弊病,西方各国

(五)放松管制,激发企业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全球化流动开阔了公共管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经营活力 务?

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 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效益。

4、公正(equity):因与对策。

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的绩效管理。)P280-282(10)加强对国家公务员(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的监督 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是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公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6)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和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理体制(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是公共政策的公正。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

(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7)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

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机制 处理,即“电子政务”;(4)的主要困难及原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处理,即“电子政务”;(4)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8)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P276-278 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9)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政府采购电子化”。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政府采购电子化”。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机制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10)完善法制化管理 有哪些? P230-232 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249 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保评估的科学化。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伦理学的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次重点)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

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众监督难以奏效。

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

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公共管理态度; 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

导。

3、人员素质问题。二)(3)公共管理义务;(4)用、相互依存。响; 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

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公共管理技能;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

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5)公共管理纪律;(6)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么? P244-245 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

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决定性因素 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

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

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重,并结合现实问题。)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

信息技术水平问题。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因与对策。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的绩效管理。)P280-282

理中的作用。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

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

作用主要有: 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

(1)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3. 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水平,促进政府改革。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

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 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提高要以人为本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

(2)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

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249 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征? P197 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部门的绩效; 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

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3)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和时间性。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

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

良性关系; 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务和原则。P198 导。

3、人员素质问题。二)保评估的科学化。

(4)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伦理学的研究等。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

配套。产生与解决。P304 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理的建设?)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的”4E”取向(标准)。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查。信息技术水平问题。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

P264-266 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

答:

1、经济(economy)与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括哪些方面? 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

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

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德建设。

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

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

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理中的作用。(论述)的消耗。

2、效率之上。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1)公共管理理想;(2)

(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 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作用主要有: 公共管理态度;

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的主要内容及启示。(5)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3)公共管理义务;(4)

effectiveness):包括经济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P208-210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 公共管理技能;

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理衡。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6)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5)公共管理纪律;(6)

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效 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

益。

4、公正equity):主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部门的绩效; 重,并结合现实问题。)

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7)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公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产生与解决。P304

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和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是1.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存在“市场失灵”。所以,良性关系; 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

公共政策的公正。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8)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的区别。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原因。(6)管理理念不同 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配套。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

P276-278(7)管理内容不同 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8)管理模式不同 节,对市场进行干预。的”4E”取向(标准)。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

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9)管理方法不同 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P264-266 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

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10)管理部门的地位不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答:

1、经济(economy)与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

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同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之上。

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 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

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度的基本对策。(可用于案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众监督难以奏效。例分析)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

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6)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衡。

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制化和科学化 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的消耗。

2、效率 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

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7)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

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 决定和制约的财政。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8)转变官本位思想,树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effectiveness):包括经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立民本位观念 务?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

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9)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 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理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考试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巴纳德

2.(C)是管理职能中一个最基本的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领导

3.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的管理学家是(d)A泰罗 B 巴纳德 C孔茨 D法约尔 4.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c)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5.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b)A横向协调差 B多头领导 C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 D适用性差 6.“社会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d)A人们把追求感情当成主要目的 B人是最勤奋的 C人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工作的 D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7.下行沟通是指(d)A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按指挥系统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 B下级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C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D通过上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8.管理是生产过程固定有的属性,是指(b)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9.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d)A结构复杂 B多头指挥 C职责权限不清 D不利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计划工作的核心是(c)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做出决策 D选择方案

1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2.()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5.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16.()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7.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8.下列关于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跨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跨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跨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9.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授权艺术

B决策艺术

C用人艺术

D创新艺术 20.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快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严格内部规章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调整该部门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以工作丰富化为原则,进行工作和职务再设计。

D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21.一个化肥厂的李厂长平易近人,对员工有求必应,结果他发现找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从车间主任到普通工人,从技术科长到销售业务员,不断找他请示工作、讨论问题,他均一一奉陪。但苦恼一个接一个纷至沓来:第一,他每天花大部分时间接待来访,没有时间过问工厂的经营大事;第二,他有求必应,来者虽高兴,但来访者的上级意见很大;第三,因情况不清,往往做出错误指导,造成工作损失。请你分析一下,李厂长的毛病主要是什么性质?()

A.分权不足,一个人说了算,眉毛胡子一把抓。

B.越级指挥,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C.混淆了民主作风与管理职能的界限。

D.不善于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

22.超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7大类近20个品种的中西及生化类药品,产品定位在低成本、大众化上。该公司在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三大领域共有15个部门,加上辅助管理系统,全公司共有26个部门近150多个岗位。请问以下哪一组技能系列培训对该公司的内部运作最合适?()A基层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才能;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

B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高层人员的创新意识。C基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D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领导能力。

23.原江西省副省长、腐败分子胡长清好为别人写字题匾,每次收费3000元~6000元。一时间江西省内特别是省城南昌,到处 是胡长清的“墨宝”。民间流传一首顺口溜说: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你认为胡长清的这种行为积极性与我们讲的激励有关系吗?()

A有,为钱驱使,是金钱激励。

B有,沽名钓誉,满足权力需要,属个人激励。

C A和B

D没有关系,不是管理学中所讲的激励。

24.某处长对下属做思想政治工作,引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是在教育下属()。

A在不同的需要中进行最佳抉择

B在不同的需要中选择高层次需要

C把低层次需要引导到高层次需要上来

D A和B 25.一位学工业外贸专业的硕士生受聘去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在经过一段

市场调查以后,他发现公司新开发的住宅楼房型需要做一些微小的调整,他立即在工地的办公室约见了该项目承包商的项目经理,但是在当面沟通了很长时间以后双方仍然没有真正弄懂对方的真正意图和想法。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沟通的地点选择不当

B沟通的时机选择不当 C沟通的方式选择不当

D沟通中的编码有问题 26.“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27.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与竞争对手们比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28.张山在某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工厂工作,上级为了培养他,让他从基层干起,担任班组长工作,张山热情很高,工作之余,学习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主动与车间工人进行思想交流,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得不到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工作平平,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可能的是:()

A张山是学生出身,作风和习惯与职工格格不入。

B张山对基层业务较生疏,与职工之间在该领域缺乏交流的基础。C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一般都存在戒心和畏惧感。D该班组可能存在非正式组织。

29.某企业董事长在讲到团队魅力时说:组织中每个人都是颗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它会价值倍增。我是把他们穿在一起的一根线,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而且只有这根线不断,企业珍珠项链还会再长。请问以下哪一种对这句话的判断是符合管理原则的?()

A只有糟糕的将军,没有糟糕的士兵

B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只做别人不会做的事 C管理者须具备协调能力

D

A和C 30. 某大学管理学院为了考核MBA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制定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要求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打分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结果A、B两班同学,A班给老师打分普遍较高,B班同学给老师打分普遍较低,结果造成B班任课教师普遍不满,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在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A计划,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B组织,B班组织工作不好,态度不认真 C领导,B班任课教师不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D控制,组织工作中,预先过程和事后控制工作有缺陷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合、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MA14 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的行动。P190 MA15 矩阵制

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P158 MA16 控制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过程。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MA17 领导

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原答案不够准确)P229

MA18 企业经营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P43 MA19 企业文化

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MA20 人员配置

有关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核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职能。MA21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在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MA22 他律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MA23 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包括业务活动和管理体系两个层次。

MA24 协作意愿

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个体行为非个体化,凝聚的个人努力。MB1 行为

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集体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行为关系到现阶段企业状态。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可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MB2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少所需事物而引起物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MB3 业务规范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多为定性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MB4 诱导

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改变和影响个体行为手段,是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方式。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MB5 诱因

可以利用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各种需求因素,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因素。MB6 正强化

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MB7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和力的系统。MB8 直接控制

从事控制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自己采取行动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的成果,是一边观察成果的反馈,一边采取适当修正行动的控制方式。MB9 职务轮换

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或高级主管作用的能力,是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方法。MB10 自律

(P170)是在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MB11 组织结构

(P146)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MB12 国际化经营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MB13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名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形态。由于这些企业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方面的限制,所以私营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MB14 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MB15 子公司

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已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没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母公司通过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主要负责负责人的任免进行控制 MB16 两合公司

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它是介于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式。MB17 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8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9 管理过程学派

MB20 管理科学学派

MB21 权变管理学派

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MB22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流派当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六大学派之一近代行为科学家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该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

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激励,领导方式。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对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得一个重要方面。MB23 经理角色学派

MB24 经验管理学派

重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例分析的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MB25为什么称泰罗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提出了 科学管理理论。用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采用标准化得操作方式,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管理人员只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保留处置权力。

同时采用 计件工资制,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MB26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六种经营活动和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包含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商业活动(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安全活动(财务和人身的安全)、会计活动(记账算账、成本核算和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包括: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员工报酬原则8〉计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团结合作原则

MB27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官僚制”

权利的基础:法理权。由原来世袭传统的权威和“神授”宗教的超凡权威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官僚制的优越性在于: 个人与权利相分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MB28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四个层次)

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

实现三个方面的平衡:(1)组织内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平衡。(2)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3)组织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

三方面基本职能(三要素):(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MB29梅奥 通过 霍桑试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工人是社会人(古典:工人是“经济人”的假设)。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还要有(新型的领导能力)两种能力:“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简答题 A 类

JA1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何在 其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2.3.4.JA2 计划制定的意义何在

计划系统是企业组织中用于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规范体系。计划的制定对计划制定者本人及其所在部门具有重要意义,对上级管理部门及与之有协作关系的其他个人和部门,对与计划承担者有业务联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计划者的意义。计划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变化关键因素的认识,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把握环境的能力;计划的制定对明确的工作目标,落实具体适用的行动措施,从而为计划者提供工作依据。

(二)对企业组织的意义。计划制定过程是理解环境变化,组织内信息沟通,相互协调 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计划实施提供准备,并最终形成企业总体计划,组织结构确定的基本框架才有了用武之地。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上级管理者通过和计划承担者的相互作用施加影响。另外,计划制定促使组织中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使计划形成有机的整体。

JA3 简述非竞争式的竞争战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也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理想的状态是减轻或避免 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获得发展和盈余,其根本是把握竞争与非竞争的平衡。非竞争战略不是回避或消除竞争,而是在市场已有竞争对手或存在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设法减缓竞争程度的战略。为避免直接竞争,培植自身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对某种竞争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利润。

(一)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缓和竞争的目的。通常 的方法有利用法规制度,寻求政府支持;利用技术创新使自身在短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行业,利用初期高投资规模,可以有效限制新加入者的数量。

(二)企业间有意识的联合,可以维持行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是减少敌对行为实现竞争缓和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同时存在危险,主要表现在失去顾客和同行的信赖,弱化自身竞争能力。

(三)没有被满足的顾客要求,即代表了未被开发或充分开发的市场空间。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通过信息积累,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敢于革新市场秩序,对企业创造这一市场某种垄断要素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通常难以对某种要素维持长期垄断,但却可以保持在诸如产品性能、设计、价格、质量、服务或营销手段等某些换型环节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资本证券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资本集中。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财产无关。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这是指股东委托董事会负责资产使用和收益,所有者不负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帐目公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或亏损弥补表)等主要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鉴定,在一定时间内公告。JA4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人们这些非正式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情感等心理因素以重要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 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

(二)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 形成的,个人之间协调程度高。

(三)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体现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

(四)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 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JA5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1)促进信息沟通

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2)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3)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JA6 简述控制过程

不管计划制定过程中考虑的多么周密细致,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实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行动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就是控制。这种控制有两种形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的控制都有自己典型的控制过程。(1)制。(2)间接控制从业绩评价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典型的间接控制过程。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标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如由上级管理者规定,根据作业人员自己的申报通过协商议定;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管理者将观察测定到的结果与标准比较、评价;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管理者决定奖惩措施。上述控制过程正因为对象是人,才有意义。直接控制没有业绩评价和奖惩这两个环节,只能借助直接调整。在此意义上,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之间在人的要素上有根本区别。因此,有必要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控制。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是一种控制中并存的两种过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很容易导致直接控制是典型的反馈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采取某种控制行动;对控制行动 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三个步骤循环往复由成为反馈控使用上的混淆和偏差最容易出现的误解,是上级管理人员把对作业过程的控制看作直接控制,在作业人员执行任务期间频繁细致的观察和过问下级的工作。工作人员同样是有知觉、有感情、有自尊的人,而不是执行职能的机械、过多的干涉和过问会伤害下级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反而不利于顺利实现计划任务。所以,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控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JA7 简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活动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这都是实际的状态。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的对象。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2)中国企业与环境的特殊关系

中国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既有东方社会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

特有的特点。首先,到目前为止,企业还没有获得主体性地位,与企业相应的一套制度安排还没有在 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企业实际上仍然生长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一种“单位”,而不是企业。作为一种单位的主要特征是:财产国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上述身份地位导致中国企业不存在类似西方企业的环境关系,或者说中国企业存在给定前提下的企业与环境关系。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一定限度内存在交换关系。就基本的方面而言是直接的和间接的行政支配关系,行政系列之外的关系表现为交换关系。

JA8 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正式组织第二个要素。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和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不管这种目标是明文规定的,还是隐含着的。(3)信息沟通

第三个要素是信息沟通。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

JA9 竞争中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的激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和它们所采取的敌对行动,因此,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限制竞争企业的数量,减少竞争对手间的敌对行动。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竞争的缓和状态。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

1、依靠习惯和法律制度制造进入障碍。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法规、条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或限制。企业亦可主动寻求政府的这种保护。

2、利用技术创新制造进入障碍。即进行技术创新,并注意运用专利等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

3、利用初期投资规模制造进入障碍。对于开拓新市场的企业来说,通过设置障碍缓和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战略。

JA10 什么是非竞争战略

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往往通过回避直接竞争,寻求优势和差别的方式从事竞争,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出收益。回避竞争的战略就是非竞争战略。非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基本手段。为了避免直接竞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比校典型的是,企业通过对某种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要以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多种要素的垄断。即: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寻找市场空隙;实行差别化。这三种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可以互相结合运用。

JA11 什么是模式转换

模式转换是企业管理模式在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战略策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是:提出问题,探索变革,全面展开,模式重塑。模式转换包含了企业组织在技术、市场、制度、管理方式等几乎所有的主要侧面,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是有关市场战略、市场经营方面。模式转换往往涉及到企业基本观念和发展范围的变化,会受到人们潜意识、观念和舆论、主要领导人和旧的模式多方面的阻挠,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

JA12 说明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

经营资源按通用程度可分为:资金、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资金是企业拥有经营资源中通用最高的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同的通用性,比资金资源的通用性低。信息资源通用性最低,多数信息资源是特异性资源,是企业特有的属性。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通用性资源一般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固定性高的资源,很难从市场上获得,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通用性 资源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而固定性资源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JA21 说明内化方式的特点及其限度

内化是把管理的要求通过心理作用过程转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内化涉及个人习惯化行为和道德行为部分。这部分行为是历史地长期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内化是三种方式中力量最强大,但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管理上运用内化方式。主要的方式有:

1、习惯化、通过不断强制化实现。经常重复的行为可通过强化、巩固而形成习惯。强化可采取诱导方式,也可采取规范方式,但必须具有长期性特点,才能转化人个体习惯化行为。

2、经常不断宣传教育。经常不断的宣传教育,能起到逐步培养、影响个人价值观念,从而影响道德化行为的作用。

3、利用历史遗产。个人的习惯化行为和道德性行为是从小长时间心理积淀作用的结果。其中许多行为很难短期内改变,但可以充分利用,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其积极一面,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内化管理的特点是人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诱导、规范和内化是提高管理的三个方面,诱导是先决因素,规范是基本方式,内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三者无法截然分开,互为补充,相互转化。

JA13 说明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点是: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1)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JA14 说明需求层次论

这是激励理论模式中需要激励模式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1)生理需要:食物、水、御寒、睡眠、性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工作保障、医疗保险;(3)社交需要:交往、友谊、感情、归属;(4)尊重需要,自尊、受别人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潜力、自我发展、成就、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按照上述层次逐级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并从中受到激励但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能力同时,占主导地位分优势需要会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层次论的应用价值在于管理者可以根据五中基本需要对职工地多种需要加以归类和确认然后针对未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求提供诱因,进行激励: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需要地激励作用。

JA24 说明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诱导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行为。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诱导的基本手段包括:物质报酬、地位、荣誉、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等由正式组织提供的因素;还包括非正式组织提供的信任感、归属感、情感交流等心理因素。上述基本手段,根据管理者意图;采用提供与否,提供的多寡等方式结合起来,就可起到诱发和引导行为的作用。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手段。

JA15 说明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

(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利,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指挥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因此,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调领导人员决策。所以,它不失为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会随之增多,于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就会倾更多的分权。

JA16 谈谈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组织中旨在维持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1)(2)(3)(4)

JA17 谈谈协作意愿 p23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是正式组织构成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的,从消极怠工到投入全部力量都有可能。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的、恒久的量,经常发生变化。

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净效果的大小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删除部分答案内容)

JA18 谈谈正式组织的含义

p23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 包含的基本点是:

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 为。

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 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

3、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方法及过程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 的系统。

4、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JA19 谈谈中小企业适合经营的范围

p105(1)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2)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的事业;(3)适合手工业的和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行业;(4)需求量小、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5)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的项目;(6)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活动。

简答题 B 类

JB1 革新滞后的原因何在p265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 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协作过程中的一般性协调行为,操作行为与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作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平衡。矛盾、对立、不平衡与共同目标行为。管理的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有意识、有目的的协调。出发点、依据和标准。

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当作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设定、转化、实现过程的行分解和综合、协调其它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个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为,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1)(2)(3)前;(4)和探索。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当成熟化的征兆出现时,企业往往不能对其有客观冷静的认识。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即认为按以往的发展模式可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只需在策略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实施新战略需要大量创业资金,短期内难以收益,容易使决策者踌躇不本业意识的障碍,有些企业长期从事于某一种产品的经营,不相信因而也不敢在新领域里尝试上作些调整,不必调整整个发展模式。结果错失良机。

JB2 简述“强化激励模式” p178

该模式强调行为结果对职工行为本身的反作用,主张通过给某种行为以肯定或否定等强化刺激,达到加强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修正固有行为等目的。运用强化激励模式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2)(3)

JB3 简述“双因素理论”p177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数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成为激励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成就、提升、任务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等。双因素理论关于满足职工需要的两类因素具有不同激励作用的观点,可以给管理人员以启示,即单纯依靠增加薪金、改善工作备件等外在诱因难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为使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为职工创造作出贡献与成就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趣味,并赋予必要的责任,使用权职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企业及他人的承认。(删除原答案部分内容)

JB4 简述管理体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比较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立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JB5 简述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激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人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进职工智力和体力能量的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激励有助于将职工行为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的功能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做用力,引导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推动职工为完成工作任务做出贡献,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共同实现;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部分的协调统一。需要运用激励的方法,满足职工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鼓舞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个部门、群体、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 负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消退,即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以至自然消退。为重新出现的频率。JB6 简述经营战略的特征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开发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个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既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计划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JB7 简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一)管理与矛盾冲突

差异、矛盾、冲突是组织的基本事实,是管理面对的基本情况。矛盾冲突来自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集团利益的差异。个体、组织、环境三个层次的差异。发展过程本身带来的不平衡。

(二)管理协调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适应变化,消除紧张,实现目标,寻求发展。

1、管理有其限度,受各种因素制约,并非无所不能;

2、管理有可为的范围,管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力量,利用矛盾、差异,积极协调平衡,实现目标。

3、管理协调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和标准,在有限范围内协调矛盾差异,形成力量,维持组织生存发展。

JB8 简述企业发展与惯性

企业发展过程 是一种打破常规,与各种保守力量斗争,克服惯性的过程。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已经习惯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东西。因此,企业发展过程还必须解决发展于惯性的矛盾。企业发展中惯性,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体系和程序。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众、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

(一)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存在于两个层次:(1)业务活动层次。改变企业固有的环节是非常困难的。(2)管理体系层次。如组织结构体系等建立起来后都有不易改变。

(三)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也分为思维方面的和情感的两方面。一个人思维方式越是固定成熟就越是不能发现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的新问题。这两方面的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益的状态。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磨擦和冲突。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为了发展变化的阻碍力量。

JB9 简述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规范,要从企业组织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切忌不切合实际。(2)根据需要制定,即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不是为制度而制度。需要是制度规范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规范,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在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法律和社会一般道德规范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范围,是企业为之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规范,不能违背法律和一般道德规范的规定,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否则,企业组织整体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对组织内部各方面的约束,都会受到影响。(4)系统和配套。企业制度规范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现象,要避免疏漏,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5)合情合理,制度规范要体现合理化原则,即一方面要讲究科学,理性,规律。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尽情理,不合理等情况出现。在制度规范的制约方面,要充分发扬自我约束,激励机制的作用,避免过分使用强制手段。(6)

JB10 简述制度规范的类型

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到层次和约束不同的内容,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

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根本制度。

(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

(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应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是经济活动中必须予以尊重的。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处理,都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

(4)业务规范。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多为定生,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以经验为基础,是概括和提高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

(5)个人行为规范。企业组织当中,规范个人行为,有些是其他类型的制度规范,如上述第(2),(3),(4)种规范,都对个人行为有特定要求;另一些,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规矩。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年代制度规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实质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

JB11 说明多种经营的意义

多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将新产品开发经营和将市场开拓相结合的经营战略。在原经营产品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或在原市场领域内经营新产品,都不是多种经营。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速度效益,范围效益和分散风险。速度效益一企业一定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既称速度效益。速度先进性。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后手,总结本企业经验,同时吸收其它企业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规范的先进性。效益是通过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实现的,因为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有效地利用未开发资源,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并激发职工的士气。范围效益一与单一经营活动相比,多种经营活动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范围效益。分散风险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将企业全部资源集中投入某一特定的经营领域,往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为避免风险,许多企业便采用证券业异常用的分散投资策略,将全部资源分散投资于若干经营领域。

JB12 说明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从企业角度考虑,跨国经营通过在世界范围增加销售网点与进行市场开拓,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特别地,如果国内外市场在需求上存在着互为消长关系,则向国外拓展业务、实现跨国经营,将能起到充分利用企业过剩生产能力,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作用。借助于跨国经营,有可能实现在更广泛的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将生产安排在靠近原材料产地或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地方,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并有可能通过联合投资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或者取得新技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或生产出全新的产品。通过从事世界范围的原材料开采、加工、运输、营销以保证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来源。

例如:橡胶工业中的大公司在东南亚拥有自己投资的橡胶种植园,钢铁公司在国外矿产地拥有控股的矿业公司。企业无论采取何种国际化经营形式,其目的不过以下几个方面:开拓产品市场;寻找有利的资源供应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寻求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协调;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国际化经营从出现到现在大体经营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直接对外贸易,即利用产品

和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目标国与本企业之间进行产品、资源的交换;在目标国建立销售分支机构;为寻求成本优势在目标国设立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为更好满足目标国当地需求而分别设立分支机构。

JB13 说明直线制的特点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直线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其缺点是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JB14 谈谈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它已成为创造和利用技术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为企业组织的变革创造了必要的基础。

生产经营技术特点不仅是决定组织成员素质和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技术复杂的组织总是由许多不同的部门构成,而技术简单的组织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部门。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

即任务、职位、职责、和权利等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反之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是最有效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任务和职务的确定不十分严格,允许根据变化作适当调整,而内部交流则趋向于多元化,而非以垂直等级控制为主。

JB15 简述中小企业的特征

1. 中小型以经营规模为中心,从业人员,资本量,生产规模等多方面都具有中小性质。相应地,组织协调能力,资本调济能力,市场支配能力也具有中小特点。2. 强烈的个人色彩,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个人所有,不是纯粹个人所有的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个人管理。3. 单独支配,在中小企业内,大多数都具有单独个人支配倾向。

4.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合一,多数中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单独支配的重要原因。

5. 组织不发达,由于规模小,多数中小企业组织仍然是一种原始发展状态。职能和阶层都处于一种不发达阶段。企业中比比起组织职能来,个人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专业人才使用,参谋职能等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手段的采用受到较大限制。

6. 企业经营的统一性、弹性及创造性。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上缺乏统一性,弹性和灵活性。中小企业由于上述个人支配,两权合一,个人中心等特点,个人作出反应快,决策快,执行迅速,弹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强。

7. 人际关系色彩浓,由于人员少,平时接触频繁,容易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信息沟通快,人际关系好,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8. 资本高度调剂能力低。根据上述中小企业特征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适于活动的范畴。这就是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适合于工业的和不适合于在批量生产的行业;需求量小且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项目;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活动。

论述题 A 类

LA1 结合经营战略说明组织外平衡的重要性 1.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

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

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纽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这里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组织的职能定位是否符合环境特点,即组织从事的活动是环境所需要的,有无发展前途;二是在职能定位适应环境前提下,组织确定的目标和战略是否合理、可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企业目标决策、企业战略决策制定与实施问题。企业经营战略问题之所以关系重大,盖缘于此。

2)目标实现程度

目标的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和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a 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b 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c组织内部平衡状况。

2.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他是企业组织活动长期性质的基本设计图,主要解决企业组织与环境的结合问题。

1)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

2)经营战略阐述的是企业与市场环境相联系的方针,战略的要点不在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主要是考虑环境对企业的要求。

3)经营战略不限于短期的利益,它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的统筹规划。4)经营战略是与行动有关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口号和观念,它注重与现实的结合。3.经营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是组织与环境平衡的基本手段。

(请根据上述两方面内容相互联系、展开、强调外部平衡的重要性。)

组织和环境关系的基本方面,是适应性行为。从环境侧面看,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在于是否在环境系统中承担部分必要职能以及实现职能的状况,是否是环境系统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从组织侧面看,是组织能否适应环境,确定合理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即组织效率如何。

LA2 论差别化竞争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回避直接竞争的基本手段,差别化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确定在哪些方面,或把哪些要素差别化。如何选择:可从“顾客的需求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能否持续比较优势”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在顾客需求核心里,实行差别化战略,先要了解市场竞争是围绕什么进行的,这是差别化的出发点,也是差别化的要点所在。顾客需求是多方面的,是一组需求,可称之为需求束。需求束包括价格、产品、服务、形象等到几方面。差别化必须围绕需求束中顾客需求最集中的部分进行。如果我们把需求束中顾客最敏感的部分称为需求核心,那么企业实行差别化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核心作为差别化的要点。以此地为中心的差别化战略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差别化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顾客的需求核心也是竞争对手普遍关注的,竞争对手也在进行同样的差别化。因引,竞争的结果很可能是谁都无法长期保持与对手的差别化。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差别化战略脱颖而出,是我们要考虑的。具体可采用超越单纯差别化法,它有三种模式;

一、微妙差别化;

二、个性差别化;

三、追求成本优势。

其次,竞争对手是谁要搞清楚。微妙差别化、个性差别化及追求成本优势,都是在假设竞争对手已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但往往部分对手是企业意想不到,如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顾客自身,对于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权在于顾客,这种情况下,企业最难对付的对手就是顾客自身。另外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提供与自己产品和服务功能相同的替代品的企业,市场上所有企业都要与提供替代品企业进行竞争,替代品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利润的获得。那么做为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回避那占不利于已的竞争市场,去选定新的市场范围。市场由竞争对手、顾客、产品或服务三部分构成,企业有确定市场范围时,必须对此进行定义,企业不同,对市场的定义也不同,由此,也就产生了企业独特的差别化战略。第三,比较优势的保持企业能否保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第一、为形成比较优势,企业具有的具体优势手段有多少,手段越多,越容易形成优势。第二,使用各种竞争手段的能力以及拥有的资源数量。资源多,能力强,企业就易形成优势。除此之外,企业的竞争领域即企业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的深度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竞争战略所说的产品钱的广度指:企业将多大范围的产品提供给市场。产品浅的横向扩大实际上就是增加与企业现有产品的服务相类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垂直统一是指向市场提供产品所必需的各种业务和生产阶段都纳入企业内部,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深度的乘积就是企业竞争领域的面积。扩大竞争领域面积,也就扩大了企业竞争手段的范围。

LA3 论非正式组织

㈠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㈡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1、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2、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5、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LA4 论管理过程中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p170

他律与自律是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究竟应该更多地借助于教育、惩罚、强制、约束等外部规范方式,还是更多地依靠个人的觉悟、自觉性。自我约束来达到目的的问题。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称作自律。

强调他律还是自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管理者心目中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性“恶”的,以他律为主:认为人性“善”的,多依靠自律。制度所强调的,是他律的一面,但它不是以人性“恶”为基础,而是出于使个人单独的行为成为有目的的,在时间、空间、程度等方面都整合了的集体行为的需要,但同样也存在与自律的矛盾。

尽管处理他律与自律的矛盾有各种不同主张,但有两点是必须注意:1)个体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有限,许多组织活动仅靠个体自觉性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地进行,所以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2)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过度的他律会导致信任感降低,助长破坏性,因此必须将他律控制在必要限度内。自律运用得当,可培养个体自觉性、责任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LA5 论模式转换

p261

一、模式转换的含义

模式是指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企业战略到经营策略、资源配置、内部管理,从工作程序到行为方式、管理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都成为某种内在一致的特定类型的状态。模式的形成,意味着相对于某种环境条件,企业管理达到了较理想的状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发展达到了某种平衡,失去了革新和变革的活力。

二、模式转换的困难

模式转换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困难首先在于一定的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具有潜意识的特点。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模式的支配行事,这是模式转换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其次,缺乏一般舆论和观念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再次,来自主要领导人的阻力。最后,即使在环境完全改变了以后,旧有模式仍然在顽强地发挥作用,维持自身。

三、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1)(2)(3)(4)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使矛盾、不平衡或挑战明朗化、尖锐化,为变革创造条件。探索变革。在第一阶段的舆论准备前提下,变革的实际过程从部分探索、实验开始。

全面展开。在企业全面推广经验已实现的部门或单位的成功经验的阶段。

模式重塑。根据新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以及成功的模式,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观念、战

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确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国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这是模式转换的一般程序。

LA6 论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亚文化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基本构成要素,如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制度规范、习俗仪式、英雄人物、企业环境等。这些要素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任何形式和特点的企业文化都是由上述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客观事务对企业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共同认识和看法。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反映了企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其它要素具有决定作用,价值观念的实质在于客观事务能否满足企业及全体员工的共同需要。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它与企业价值即有区别有联系。企业精神是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

3)制度规范。制度是企业内部按照组织程序正式制定的、成文的规章和规定。规范则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具体化和条例化。

4)习俗仪式。习俗仪式包括企业内有普遍性和程式化的各种风俗、习惯、传统、典礼、仪式、集体活动、娱乐方式等。

5)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指企业中超出一般职工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表现,能够成为榜样和表率的先进个人或群体。

6)物化环境。物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条件和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成果。企业文化的各项要素具有不同的能量和效用。当各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其能量和效用是潜在的。唯有将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组合联系,使之以整体的企业文化形式存在,才能使各要素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形成效用上的一致性,进而以整体功能的方式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的的整体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整合生产力功能、资产增值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激聚和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1)整合生产力功能。企业中人、资金、技术、物质没设备的充分整合是企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企业文化通过共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整合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它带有生产力性质。2)资产增值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创造价值,具有资产增值功效。3)导向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以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对文化的熏陶、教化作用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有的价值关念,并以此为个人的方向和行为准则。4)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是企业凝聚力加强。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通常在本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但由于现代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某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生辐射。

LA7 论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

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人都从制度的规定,而不是有权的人;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

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现。制度化管理以经理性分析研究指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殉人情的管理体系。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LA8 论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使分工协作达到高效。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 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评价一种组织结构的优劣,不能离开具体条件,即制约组织结构的六个方面:即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

1)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明确工作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关系;(2)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3)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应经过信息联系的每一个层次,不能随意超过;(4)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5)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这要求组织设计把重点放在职位上,即要因事择人,而非因人设岗;(6)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共同工作会使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沟通正式组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尊重非正式组织及沟通方式。

2)技术特点。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面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序,进而决定着部门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3)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的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肯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管理体制的制约力是不可忽视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上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5)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制约组织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的规律是: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这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6)环境变化。企业监时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取权的划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利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置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与之保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

LA9 论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个范畴,作为组织管理理论中两个基本范畴,对我们认识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提供了方法论,大大加深了对组织管理过程的认识。首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正式侧面往往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相联系,非正式侧固更多地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等个人化、个性化的部分相关。不仅如此,这种区别,还为管理学本身的组成部分与影响管理行为的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界限提供了可靠的把握手段,为深入研究管理中各类要素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开辟了道路。其次,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提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知道,任何组织,任何类型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正式的管理制度。体系一面,同时也存在非正式的一面。实际的组织运转过程中,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有时非正式侧面起着比正式侧面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LA10 论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有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原理。可以从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考察,同时并探讨有关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1)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望增长的速度。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须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

(2)诱因的分配过程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虑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作用。(3)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

(4)人际关系和组织风气。这方面有几点需要指出: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应当是一种弥漫于组织整体的关系或风气;相当程度上与组织的基础和生存长短有关;共同利益往往起重要维持作用;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风格起很大作用。

二、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组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2)目标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组织内部平衡善。现实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更多地与企业战略决策,计划、控制过程,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资金筹措和运用等方面职能管理相关。组织平衡是内外平衡的统一。组织平衡归根到底,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内外全部制约、影响因素的平衡。

三、组织动态平衡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组织内外所有相关因素都处在变化中。组织平衡不是一 次性的,可以一激而就的。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组织中客观上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本身,就是平衡的一种破坏性力量,同时,组织的发展,也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随着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有一种趋于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这一方面是组织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潜伏着丧失环境敏感性、丧失活力、不能随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危险。如何在稳定与革新,日常正常经营管理与阶段性变革之间取得平衡是动态平衡、发展过程管理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有系统和权变观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企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内外平衡的动态平衡,构成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

四、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内部平衡。从基本原理来讲,内部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诱因与贡献平衡的图式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自由职业选择受单位体制束缚,受户口、住房等条件限制。个人需求、动机围绕政治标准或权力中心一定程度上的整合性质、趋同性质。重教化,物质利益方面平均主义和攀比特征,一定程度上的愚民政策。人际关系方面派系、团伙关系通过正式的职能关系表现出来,力量对比、平衡成为以权力为核心的组织内部平衡过程中一个主要方面

(二)组织与环境平衡。行业的、职能的特点让位于全社会范围内一时的政治主题,符合环境要求、适应环境首先是适应政治主题。对下级组织目标实现程度有两类商量标准:

一是政治标准,二是业务标准。归根到底,是个人标准。组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实现目标,都是在一定的条条和块块范围内进行的。组织活动空间有限。长期形成的单一中心特点和同一性,导致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千篇一律,雷同重复。因而显得非常幼稚。无法适应不同的、复杂的环境。

(三)动态平衡。动态变化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除非有上下之间的呼应,自下而上的变化鲜有成功。模式化是社会性的。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变革的过程都异常困难、异常缓慢。理论视需要而用,时而强调左手的重要性,时而强调右手的重要性。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依然是人的因素在背后起主要作用。没有建立起一套一般的、非人格化的约束所有的人的规则。

论述题 B 类

LB1 论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的因素主要来自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六个方面。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种:

1)直线制。适用于小型企业其特点是集权式,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 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较高,但缺乏专业化的 管理分工。

2)直线职能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领导下甚至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 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保留直线 制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对参谋指导作用,以弥补领导人员在专 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

3)事业部制,即分权制结构。该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 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示将企业划分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 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4)矩阵制。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 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其优点在于: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 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能在不 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能较 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工 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为企业综合管理会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其缺 点在于组织关系比较复杂。5)子公司和分公司。这种形式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和集团公司等,特点是子公司和分公 司集中在母公司周围,共同构成企业集团的紧密型组织,功能在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利润中心,其所属单位则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发展品种为主要职能企业无论 选择那种形式,都必须考虑到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调和与对立,效率与战略的 矛盾。

LB2 论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性的对象。

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

LB3 论企业形态演变的趋势

企业形态就整体而言,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跨国公司的演变过程,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集中。当市场扩大的需求受到特定制度环境下企业资本集中程度的限制时,客观上要求企业形态相应变革。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技术的出现,使大规模生产过程与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导致大量市场交易内部化,促进了古典私人制中小企业向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过渡,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组织管理技术日益专业化、职业化、复杂化,导致所有者退出管理舞台,管理权转移到专职管理人员手中,企业内部形成管理层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企业的成长和对主要经济部门的支配,出现了垄断式企业。生产国际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竞争的国际化,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跨国经营。出现了以全球经营为目标的跨国公司。生产与竞争的国际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超大型公司、巨型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但由于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机构重叠,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和成本费用上升,对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起了一种扼制作用。于是,企业内部又出现了向下分权的趋向。设立委员会和项目工作小组以协调部门间关系,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单位,从而实现“大公司小型化”,既可以利用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又有小公司的弹性和效率。虚拟公司跨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企业内部的分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灵活的生产 要素配置,成为一种新式的企业形态。虚拟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1)特别强调市场机遇,利用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缩短对市场机遇的反应时间;2)强调广泛的合作,与市场机遇相关的材料供应商,配套产品生产商、经销商、甚至是顾客和竞争对手都可能参与虚拟公司,因此,虚拟公司是一种以分散化为特征的网络型组织,它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有效地把自身的活力引向全球的范围。(3)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形成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在内的一体化网络,采集关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并把他们同目前新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结合起来。

LB4 说明制度规范的特点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范、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度规范接涉及的层次和约束的内容可分为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五类。制度规范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权威性。制度规范一经形成确定,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必要的惩罚。2)系统性。企业组织中各方面、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具有内在一致性,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一整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3)科学性。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4)无差别性。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区别对待,在规范约束范围内一视同仁,没有变通的余地。它是理性、非人格化的体系,是一系列抽象的、封闭的准则,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5)借助强制力执行。制度规范的实施和执行,往往借助了组织强制力量来进行。强制力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能是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行政处分、降薪降职、除名等惩罚。6)稳定性。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稳定性。在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未发生较大变化 时,一般不做改动。稳定性也是维持权威性的手段之一而且只有稳定,才能现实地发挥制约作用,频繁变动的制度不易贯彻执行,也很难巩固。

LB5 论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需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这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个体角度看来,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与个人对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能否提供足以维持协作过程的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即以诱因与贡献的平衡来维持成员个人的协作意愿,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个人的需求、动机是制约组织内部平衡的关键因素。问题在于,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增长的速度。因此,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这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需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可借助说服教育、强制等作用于个人动机的手段。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

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 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和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试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的效率

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组织效率的高低实际上与组织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状态有关。所以,组织内部平衡与组织和环境的平衡相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化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6 论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规范是管理过程中借以规范组织全体成员的各种体系的规程和准则的统称。如人事制度、组织章程、财务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各种技术标准等。规范的实质是为个体行为确定准则,限定范围。因此,规范的执行与否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规范方式的特点是:

1、权威性。规范一经确定必须执行,违反要受到必要制裁。降薪、降职、处分、排除等手段是主要的制裁手段。

2、无差别性、规范是不对具体情况具体人分别对待的一般、形式上平等的管理方式。这是保证其权威性的必要条件。

3、借助强制力,规范作为约束和限制个人行为的力量,需要有强制力为保障,否则无法起作用。

4、稳定性规范往往是条理化、科学化的办事规则或准则,反映了管理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稳定性。规范化管理,以科学确定的各种标准和规范为基本准则的管理方式,就是规范化管理或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优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方式。

1、规范化管理使组织具有高度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摆脱了个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

3、规范化管理方式是适应现代组织的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缺乏人际温情,但优大于劣。

LB7 论成熟与革新

由成熟到革新,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开发新领域、新行业,转换主营结构;另 一个方向是通过更新换代在原市场范围内开拓发展的道路,这两方面并不排斥。

(一)革新的滞后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本业意识的障碍。

(二)(三)

(四)(五)革新的过程 对成熟化的认识 战略探索 战略决策 革新要经历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分为认识、探索、决策、稳定四个阶段。由于自己的成就,企业内部人员看待自身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对危机认识不够。

战略探索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等到问题明朗后,虽然风险确实变电站小了,但机会也随之丧失了 当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明朗化后,企业便进入了战略决策阶段。要理顺内部经营机制,以战略目标为核心把企业各方面组织成为一个有特定结构、目标和功能的系统的过程。

LB8 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具体目标有六项目 1)维持企业生存,避免企业因某一重大不测事件而破产。2)维护企业经营稳定、持续地发展,避免经营中断和大起大落。3)增加企业利润;4)降低风险管理成本。5)树立安全、安定的企业形象。6)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同时期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也不同。虽然企业面临风险和应对措施多种多样,但风险管理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可循。

LB9 论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总体上看来,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的历程,是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发现因素越来越多,内容日益丰富,完善的过程。管理脱胎于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有很深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印记。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总的趋势是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演变的根本性力量。(发挥)科学化和理性化本身没有错,本世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和理性成了至高无上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逻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组织与人的协调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和忽视。

进一步梳理,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发展有几条较为显著的线索。

1、科学化、理性化线索。由泰罗发端,直到战后运筹学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是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精神,也是科学化、理性化的表现。

2、人道主义线索。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巴纳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尊重人,重视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主题。此后行为科学发展,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管理过程中如何尊重人,如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出很多探索性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管理过程线索。从法约尔直到孔茨,对管理过程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4、组织管理线索。由巴纳德开创,以西蒙、赛尔特、马奇、安索夫等人为代表的,立足于组织的内外平衡和动态平衡研究管理问题形成的管理思想源流。这是一种包容性最强、原理性最强的流派。

5、实证分析线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操作过程的倾向。有史以来就存在,当代以德鲁克、戴尔为主要代表人物。

LB10 论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已远远不够,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就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发展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话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LA11 论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它们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判断净效果大小的标准纯粹是个人的,无统一标准。从组织角度看,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组织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而且必须被他们接受。否则无法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无法成为激励的力量。组织目标不同于个人目标。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努力,是因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助于实现个人追求。组织中的个体有两种身份、两种人格。有时两种角色、两种人格会产生差异和矛盾。目标的背离会导致人格的背离。(3)信息沟通

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接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因为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二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归纳概括的过程和理解阐述过程会导致信息失真。三是沟通过程中有出于个人目的的有意识修饰加工。一般说来,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高。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制约作用。通讯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中的信息传递,对组织生活和管理过程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 响。

LB12 论组织与个人间的平衡

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平衡,就是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与个人为组织的贡献与个人从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所能提供的足以维持协作过程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1、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2、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的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方面。

三、组织的效率。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13 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企业,同时是一级社会组织、政治组织,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于一身。企业管理者既是经理,又是地方长官,同时还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企业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实体,财产的支配和行政的支配合二为一,表现为以行政系列为主的“家国一体”的整体行为方式。多重身份、多种功能必然导致企业的非独立性。财产网络、行政网络、政治网络交错重叠在一起,企业是这种复杂网络体系上的一个点。不论哪个系列的牵动,都会影响企业系列的动作,都会牵动其它体系,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集于一身,任何大的行动都会导致全局性影响,企业要满足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全面的要求,企业行为的政府性,政府行为的企业化,就成为国有企业与其管理部门的一种一般现象,从而使企业承担着过重的社会责任。所谓“家国一体”就是指这种现象。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战后,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内容有:

(1)致力于和当地社会的协调;(2)禁止贿赂行为;(3)公开企业经营情况;〈4〉避免不利于竞争的企业兼并;(5)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国际收支政策和信用政策;(6)不偷税漏税;(7)扩大劳动雇佣,协调劳资关系;(8)为所在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企业不仅对一国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而且对国际范围经济、社会、政治都有较大影响。随着全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体制改革及创新为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国家应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加以约束和规范,使企业既是全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领导的有效性

2009-10-24 17:21:14| 分类: 待晒旧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领导工作是否有效不仅与领导者的特性、素质和行为有关,而且还与被领导者的特性和素质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要是领导者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者自身入手。

即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科学配置领导班子、不断的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掌管领导艺术等。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题,是集权、责任和服务为一体的人。领导者要用好职权,即惩罚权、奖赏权、合法全;充分发挥权威,即模范权、专长全的作用。按照特性理论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自己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1)、要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一致。(2)、要在领导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一致,即实施统一指挥,(3)、要加强直接管理。

(4)、要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5)、要掌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励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6)、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法。

2、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全面地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梯形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并且逐步使领导班子年轻化,使中青年领导成员占比较大的比重。

(2)、互补的知识结构。领导班子的具体知识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配备有不同知识的领导成员,以达到各尽所能、知识互补的目的。

(3)、配套的专业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就是指领导班子应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需要,由不同专业特长的成员合理组成,形成一个补充调剂、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领导整体。

(4)、叠加的智能结构。一个领导班子合理的智能结构,一般应由具有高超创造能力的思想型领导;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组织型领导;具有踏踏实实工作作风的实干型领导和具有深谋远虑出谋划策的智囊型领导共同组成。

(5)、协调的气质结构。气质结构是由不同的脾气秉性的领导者组成的。

3、科学的运用领导艺术。

(1)待人艺术。待人艺术也就是人际交往艺术、或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高明的领导者正是巧妙的运用待人艺术,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一股有利于达到目的的最佳合力。

其包括:对待下级的意识(知人善任的意识、批评教育的艺术、关心爱护的意识、助人发展的艺术、上下沟通的艺术);对待同级的艺术(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支持帮助而不揽工推过);对待上级的艺术(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禁、运用“等距外交”,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

一、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就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上等)。(2)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包括以下几点:领导者必须干领导者的事;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会议效率;善于运筹时间;要精兵简政。

4、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有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二、从被领导者入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断地从不成熟到成熟。

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基础。光有高水平的领导者而没有一定水平的被领导者与其相配合,领导工作也不会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个性、能力、经验、知识、价值观、对自主的要求、职业倾向、期望和石器等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和不同的领导方式来调动被领导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环境入手,不断地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任务结构和组织情境。具体有:

(1)任务结构。其主要包括:任务明确程度、复杂程度、工作方式、有无信息反馈、奖酬方式。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任务结构,对被领导者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组织情境。其包括:组织文化、正规程序、灵活性、人际关系、组织声誉、奖酬机制等。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获得领导工作的高绩效。

第五篇:社区管理学题库

社区管理学题库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属于社区的功能(D)

A 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

D交换功能

2.不是按照社区空间特征分类的是(A)

A 亲属社区 B 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专能社区

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D)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D 社区是不变迁的

4.农村社区的特点是(C)A 人口数量多,异质性强 B 组织结构复杂

C 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 D 社区居民差异性大

5.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的特征的是(B)A 区域性

B个体性

C 综合性

D 规划性

6.社区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不包括(D)

A 全体利益 B自治和自助 C协调性和前瞻性 D和谐性

7.社区管理体系不包括(D)

A 组织管理体系 B 工作管理体系 C 监督保障体系 D 内部制衡体制

8.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的特点(A)A 义务性

B 公益性 C群众性 D 互助性

9.属于社区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的是(B)

A 地区比较方法

B国际比较方法

C 城市比较方法 D 乡村比较方法

10.不属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是(C)

A 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阅读法 D 邮寄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特征包括(ABCDE)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D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 E 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2.社区的功能包括(ABCD)A 政治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

D 服务功能

3.社区管理的特征是(ABCDEF)

A 区域性

B 群众性

C综合性

D 规划性

E 规划性

F层次性

4.社区管理的研究研究原则包括(ABCDE)A 实事求是原则 B 系统分析原则 C 矛盾分析原则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 比较分析原则

5.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A 文献分析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问卷法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组成? 答: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

社区包含以下4层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答: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不断地变迁。社区具有政治、文化、维系和服务功能。

3.什么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社区管理的组织是多元的;社区管理对象是社区的各项事务;社区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了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管理是动态的,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

社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

4.简述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

社区管理学是以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为对象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文化、教育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

5.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社区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个案法、问卷法、座谈法、档案文献法、实地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图标测量法、统计分析及模拟法等。

第二章 社区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社区管理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A 社区思想教育管理 B 社区服务 C 社区体育管理 D 社区环境管理

2.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的是(B)A 重心下移,立足基层 B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C 党政主导,各方参与 D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3.社区管理组织的基本特征不包括(C)A 社区性 B 地域性 C 共生性 D 双重性

4.按照管理组织的性质分,社区管理组织不包括(D)A 行政管理系统 B 社区自治管理系统 C 社区管理支持系统 D 社区执行系统

5.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有(D)A 管理关系 B 生产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法律关系

6.下面不属于单位制的功能的是(C)A 政治动员 B 经济发展 C 法律规范 D 社会控制 7.属于单位制缺点的是(B)A平等性社会 B 总体性社会 C 独立性人格 D 法治型社会

8.不属于街居制的现实困境的是(A)A 越权操作 B 职能超载 C 职权有限 D 角色尴尬

9.社区制与单位制、街居制不同之处在于(A)A 变管理为服务 B 行政控制 C 政府监控 D 政府管理

10.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关系在于(B)A 社区自治组织活动受限于政府管理 B 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有赖于政府的组织 C 社区自治组织发展不利于民主进程 D 社区自治组织不是政府行为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A 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 B 社区管理权责体系 C 社区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D 社区管理工作体系

2.社区管理组织包括以下哪些(ABCDEFG)A 社区党组织 B 街道办事处 C 居民会议 D 居民委员会 E 社区中介组织 F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G 物业管理公司

3.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包括(ABC)A 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依赖于政府的扶持 B 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 C 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与实践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民主化 D 处理好两者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

4.社区制的特征包括(ABC)A 变管理为服务

B 变行政控制为强调居民参与 C 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D 政府管理社区

5.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如何科学构建(ABCD)A 要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建设 B 组建强有力的社区管理委员会 C 构建合理的社区管理运作执行体系 D 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的协调和咨询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自治,;既包括社区管理工作组织,也包括社区保障制度。

社区管理责权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社会管理的工作体系,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管理、社区文化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等。

2.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是什么?

答:社区管理组织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3.如何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的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体现在,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依赖于政府的扶持,其生成本身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其发展和实践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民主化;第三要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正确处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

4.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有什么?

答:其功能包括满足需求功能、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

5.简述一下单位制的功能与后果。

答:单位制的功能有政治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控制的功能。其后果是造成了总体性社会、养成了人们以来性人格。

四、论述题

1.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措施和趋势。

答: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要求。

其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运作。

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清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能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将更加进步。

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第一,管理组织框架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第二,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性和连动性;第三,组织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第四,管理队伍多元而高效,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第五,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社区管理模式的内涵的是(A)A 管理范式 B 服务形式 C 模型与范式 D 工作模式

2.不属于国外社区管理主要模式的是(D)A 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 B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 C 日本混合模式 D 法国政府管理模式

3.日本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不包括(B)A 政府指导、支持和监督 B 乡村社区管理制度化

C 城市社区管理趋于民主化、自治化

D 建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以及居安思危的意识

4.不属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基本特征是(C)A 组织形式多样,服务方式灵活 B 志愿者来源广泛,数量众多 C 志愿机构由政府主导 D “三位一体”的资金扶持

5.不属于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A)A 定性化管理模式 B 社区自治模式 C 多元化模式 D 法治化模式

6.不属于社区管理实践基本特征的是(B)A 高度理论概括 B 个体性 C 相对稳定性 D 代表性

7.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的特点是(D)A非营利组织为主体 B 社会团体民主自治 C 社区规划非常严格

D 社区管理组织具有非常完善的体系

8.不属于青岛社区管理模式的特色的是(C)A 社区服务 B 社区文化 C 社区护理 D 社区治安

9.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特征是(B)A 由政府管理

B 从事公共福利工作的服务机构 C 由政府出资 D 接受公众监督

10.社区管理构成要素不包括(D)A 社区环境和结构特征 B 党的领导 C 市场作用 D 管理者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要素包括(ABCD)A 社区环境 B 国家职能 C 市场作用 D 中介作用

2.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包括(ABCD)A 高度理论概括 B 相对稳定性 C 代表性

D 排他性和有效区分性

3.青岛社区管理特色包括(ABCDEF)A社区服务 B 社区文化 C 社区教育 D 社区环境 E 社区互助 F 社区治安

4.沈阳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有(ABCD)A 科学调整社区规模 B 将单位纳入社区

C 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素质 D 转变政府职能

5.我国社区管理走法治化路线,就要做到(ABCD)A 做好社区立法工作 B 加大社区管理执法力度 C 有法必依 D 违法必究

三、简答题。

1.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答:一是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包括宏观社会环境、社区性质与类型、社区居民构成与年龄结构、社会价值观与环境制度等。

二是党的领导和政府职能,包括社区党建与党领导,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管理体制。

三是市场作用与影响,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于影响,有计划变迁与社区规划。

四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民间组织的地位与角色。

五是社区工作者的作用于角色,包括社区工作者性别与年龄结构、受教育和专业化程度,社区工作目标与方法。

六是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范围,包括是弱势群体、普通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过程。

七是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包括各式各样的社会资源分布于资金筹集渠道。

2.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特征是什么样的?

答:首先,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主力军。其次,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第三,美国主要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第四,强调法制功能,实行依法管理。

3.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第二,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4.武汉社区管理模式——江汉模式的特点是怎样的?

答: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腹部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第二,以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政府部门面向社区、转变职能、工作重心下移。“五个到社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第四,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

第五,建立评议考核监督机构。其核心为转变政府职能。

5.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走社区自治模式道路;走多元化模式道路;走开放模式道路;走法治化模式道路;走量化管理模式道路。

四、结合课本第82页阅读材料,结合国外社区管理模式以及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发展趋势,评论盐田区社区管理模式。

答: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管理模式有,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美国社区自治模式、日本混合模式。

2.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是,第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第二,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3.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是,走社区自治模式道路;走多元化模式道路;走开放模式道路;走法治化模式道路;走量化管理模式道路。

4.评论盐田区社区管理模式。

第四章 社区管理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方法特点的是(A)A 长远性 B 系统性 C 历史性 D 开放性

2.定性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包括(B)A 行政手段 B 随机手段 C 决策分析 D 网络规划

3.定性的社区管理的行政手段特点不包括(D)A 权威性 B 简便性 C 垂直型 D 有偿性 4.定量社区管理行政方法的决策分析理论不包括(C)A 决策论 B 决策树技术 C 可靠性理论 D 决策树

5.定量社区管理的行政方法中数学规划不包括(D)A 线性规划 B 非线性规划 C 整数规划 D 库存规划

6.社区资料收集途径有(A)A 文献调查 B 观察法 C 访问法 D 咨询法

7.制定社区规划时,制定社区发展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哪个原则(C)A 可操作性 B 广泛参与 C 可操作性 D 详尽具体

8.居民会议分为一般工作会议和(B)A 业主委员会 B 居民大会 C 物业公司会议 D 街道居委会会议

9.不属于常用的传媒途径的是(C)A 邀请记者与撰写新闻稿 B 召开记者招待会 C 广邀居民参加 D 举办个人专访

10.不属于社区工作效果评估原则的是(D)A 确定科学评估方法 B 专业人士参加评估 C 评估方法全面 D 评估内容层面单一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工作程序和过程来看,社区发展模式包括(ABCD)A 明确发展目标 B 找准存在问题 C 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D 社区工作对象的范围与角色

2.社区工作评估的特点是(ABCD)A 主观性 B 相对性 C 协作性 D 双重性

3.社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包括(ABCDE)A 沟通理论 B 决策理论 C 均衡发展理论 D 基层建设理论、E 计划变迁理论

4.均衡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哪几方面的内容(ABC)A 整体的发展观念 B平衡的发展措施 C 民主发展程序 D 由点到面的发展

5.社区普查的步骤一般包括(ABCD)A 确定普查的目标与主题 B 界定普查的问题与范围 C 针对重点问题拟定答卷

D 设计问卷发送、回收方式及人员编组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管理方法?了解社区管理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广义的社区管理方法是指社区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正确、有效的方法,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的科学体系。它由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构成。传统上常用的一些方法,如行政手段(或方法)、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基本上属于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是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渗入社区管理方法并于之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定量技术、系统分析、线性规划等。

了解并适当运用社区管理方法能够实现社区管理,直接决定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社区管理方法是社区管理思想转变为社区管理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其次,社区管理方法是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第三,社区管理方法是提高社区组织工作效率的关键;最后社区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

2.什么是社区行政管理方法?社区行政管理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答:社区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社区管理主体,特别是社区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社区的行政管理手段,实现社区管理目标,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社区管理方法。前者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行为激励等;后者包括数学规划、随即理论、决策分析理论、预测研究理论、系统分析、网络规划、戴明循环等。

3.什么是社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具体方法具有哪些环节?

答: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是指社区管理主体为实现社区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社区生活的目的,在社区管理工作实施中所采纳各种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具体环节如下:第一,社区问题分析,要调查分析社区各要素之间的特点及关系,调查分析社区主要类型特征和功能特征,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建立关系。要建立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以及与社区组织和有关社团的关系。

第三,资料收集。收集社区资料内容,包括社区主要问题的详细资料、社区资源的详细资料、社区需求的具体资料;将社区资料按“软性资料”和“硬性资料”分类;掌握收集资料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第四,制定社区规划。按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制定社区发展目标,并制定社区工作实施计划。第五,社区行动。通过发动群众,召开居民会议,运用传播媒介实现社区行动。

第六,社区效果评估。按照科学评估方法、专业人士参加评估、评估内容多层面、评估方法全面的各个原则,对社区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4.社区管理工作的三大模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答:社区管理工作的三大模式包括社区发展模式、社区计划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

社区发展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文体,推动社区发展。模式假定,社区是毫无生气的,社区内具名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居民关系单薄。社区工作者扮演促进者、导师的角色。

社区计划模式假定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社区工作者做出专门的计划,计划处各种计划于政策,以有效的方式执行,服务于有需要的人。社区工作者主要任务是手机和分析社区资料,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

社区行动模式假定,社区存在一群弱势群体,需要被组织起来,与他人联合,并根据社会正义或民主理念,对整个社区提出适当的要求。社区行动在于结合社区力量,以寻求权力和资源的分配,推动社区发展。社区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行动的倡导者。

5.简述一下戴明循环。

答:戴明循环经过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四个阶段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计划阶段是先导,包括制定目标、明确任务、确定步骤,是整个循环过程的关键。实施阶段是循环过程的实体部分,实施要求务求实际、全面铺开。检查阶段是控制阀门,要求认真分析、严格把关。处置阶段通过行政评价,总结提高,实现循环过程的自我完善。

八个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资料。第二步,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目标。第三步,以目标为导向,找出影响大的因素。第四步,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编制实施计划。第五步,组织实施计划,将分工要求、时间进度、数量和质量标准具体落实到承受机构人员。第六步,检查与了解实施情况,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第七步,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诊治意见,并为防止再度发僧此类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第八步,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论述题。

1.社区发展的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参见课本第115页至第116页内容。

第五章 社区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环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A 教育要素 B 空间要素 C 管理要素 D 生态要素

2.从地域角度分,社区环境分为(B)A 经济环境 B 社区内环境 C 精神文化环境 D 生态环境

3.不属于我国城市社区环境现状的是(D)A 空气污染逐渐加重 B 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C 生活垃圾污染愈加严重 D 城市噪音得到有效控制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社区管理是社区环境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B 社区管理和社区环境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C 社区环境决定、制约社区管理 D 社区管理对社区环境起反作用

5.国家城市卫生城市验收的标准不包括(D)A 环境质量标准 B 环境建设标准 C 美化社区环境的要素 D 城市环境管理机制

6.社区环境教育模式不包括(C)A 知识模块 B 对象模块 C 操作模块 D 建设模块

7.关于生态园林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A)A 实现楼宇自控 B 应完善生态绿地体系 C 科学设计每一块绿地 D 强化绿地管理

8.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评价体系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D)A 科学性 B 系统性 C 预警性 D 静态性

9.社区自然环境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A 社区的生态资源 B 社区的人文资源 C 社区的矿产资源 D社区的生物资源

10.关于社区环境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社区环境教育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B 社区环境教育应与社区经济建设相结合 C 社区环境教育应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D社区环境教育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环境特征包括(ABCD)

A 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境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相互依存 B 社区环境易遭污染 C 社区环境广泛性 D 社区环境复杂性

2.社区的社会环境包括(ABCD)A 经济环境 B 政治法律环境 C 精神文化环境

D 人口、民族、历史传统

3.按照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社区可分为(ABC)A 宏观社区环境 B 中观社区环境 C 微观社区环境 D 精神文化环境

4.保持社区管理和社区环境的动态平衡应该注意的包括(ABC)A 综合平衡 B 宏观平衡 C 暂时平衡 D 理想平衡

5.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评价体系(ABCD)A 注意其科学性 B 注意其系统性 C 设计预警性指标 D 注意其动态性

三、简答题

1.社区环境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社区环境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凡是作用于社区整个系统,并为社区系统反作用所影响的条件和因素,都属于社区环境的范围。

社区环境的特征如下,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境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相互依存;社区环境的易遭污染性,社区环境的广泛性,社区环境的复杂性,社区环境的差异性,社区环境的动态性。

2.构成社区环境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答:构成社区环境的要素包括社区环境的空间要素、生态要素、管理要素、人文要素。

空间要素包括主客观的要素,客观要素是指社区所处的地理空间环境,主观要素是指社区自身建设方面。

社区管理要素既包括社区物业管理,也包括了社区管理机制、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人文环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层次,二是社区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3.我国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国社区环境的问题表现在城市社区环境质量随建设年代不同存在着差距,城市社区建设的“老化”问题,城市社区环境污染严重。

其中,城市社区环境污染严重表现在空气污染逐渐加重,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污染愈加严重,城市噪音未得到有效控制等。

4.详细说明社区环境和社区管理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环境决定、制约社区管理。社区管理要适应社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水平,适应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适应社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其次,社区管理对社区环境起反作用。

最后,社区管理和社区环境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保持社区管理与社区华宁的动态平衡应注意综合平衡、宏观平衡、暂时平衡。

5.我国社区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社区自然环境管理和社区文化环境管理。

前者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建设指标、美化社区环境的要素。

四、论述题。

请简述一下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其发展趋势。答:要改善我国社区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理顺城市社区环境管理机制,明确社区环境整治责任。第二,制定城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立城市社区环境保护目标。第三,结合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为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创造条件。第四,积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

第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治污染能力。第六,疏通、拓宽资金渠道,扩大城市社区环境的资金来源。第七,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健全监督执法队伍。第八,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发展社区环境教育。第九,实现“政社”分开,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于,第一建设智能社区环境;第二,建设“生态园林式”社区环境。

第六章 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城乡社区自治组织不包括(A)A 乡村居民委员会 B 业主管理委员会 C 志愿者协会组织 D 文化体育类社团

2.不属于社区组织的是(B)A 社区的党组织 B 社区的团组织 C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D 社区中介组织

3.不属于居民委员会的任务的是(A)A 解决民事纠纷 B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C 向人民政府或者其派出机关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D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

4.关于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体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A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是社区自治的前提条件 B 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并非必要之事

C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是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程度的标志 D 社区成员必须树立强烈的社区意识

5.关于法律对社区成员参与机制的规定,下面说法不对的是(C)A 法律应明确社区参与的主体与权利 B 法律中应明确具体的参与程序 C 法律的制定无须征求民意

D 法的制定必须基于民意、体现民意

6.现阶段我国村民委员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是(D)A 民主选举制度的采用 B 民主决策措施的实行 C 村民自治制度的管理创新

D 村民委员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7.关于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下面说法不对的是(D)A 明确政府、社区、社团的职权 B 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 C 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D 调节民事纠纷

8.关于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C)A 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有赖于政府支持

B 社区自治组织发展有助于推动政府管理民主化 C 社区自治组织发展阻碍政府职能转变 D 社区自治组织有助于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9.不属于城市居民委员会角色矛盾的是(D)A 其法律定位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 B 其自身建设的矛盾

C 其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 D 其职能还没有转变

10.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B)A 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B 缩减行政经费

C 居委会领导成员知识化、年轻化 D 提高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城乡社区的自治组织包括(ABCDE)A 城市居民委员会 B 业主管理委员会 C 志愿者协会组织 D 文化体育类社团 E 村民委员会

2.社区自治与社区民主参与存在形式包括(ABCD)A 低自治—低参与型 B 低自治—高参与型 C 高自治—低参与型 D 高自治—高参与型

3.依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的措施包括(ABCD)A 规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基层政权机关 B 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的权源 C 明确规定居民居委会的组织系统 D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的财源

4.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是(ABCD)A 围绕党在农村中心任务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B 推进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的管理创新 C 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程度的管理创新

D 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程度的管理

5.如何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ABCD)A 坚持社区政务公开

B 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对执行机构社区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C 使某些专门的国家机关参与到社区民主监督中 D 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允许旁听,接受民众的监督

三、简答题。

1.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答: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更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

其特征包括:

1)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 3)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政治参与深度 4)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其目标取向

2.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答:首先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选举制度;第二,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开拓民意表达渠道;第三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规范管理工作程序;第四,积极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3.如何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体系?

答:首先,要大力培养和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第二,要加快单位体制改革步伐,使社区成员的利益逐步社区化;第三,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组织体制;第四,在法律中明确社区成员参与机制。

4.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答:首先要理顺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第二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转换职能。这就要求加强居委会的党组织建设,发挥其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居委会领导成员知识化,年轻化。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意识。第三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的民主决策制度,实行议事层与决策层分离的工作体制。

第四,理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5.如何进行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的管理创新?

答: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推进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的管理创新;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程度的管理创新;加快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

第七章

社区文化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文化的“四要素说”不包括(A)A 文字要素 B 文化载体 C 文化方式 D 文化制度

2.社区文化的特征包括(B)A 社区组织 B 社区文化区域性 C 规范体系 D 社会关系

3.不属于社区文化功能的一项是(C)A 社会沟通 B 心理凝聚 C 社会渗透 D 价值导向

4.社区文化建设多元性原则的表现不包括(D)A 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对象多元性 B 社区文化形态的多元性 C 社区文化服务内容的多元性 D 社区文化的载体多元性

5.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形式不包括(A)A 政府管理型 B 学校辐射型

C街道(居委会)辖区型 D资源自住型

6.不会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是(B)A 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 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 C 来自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D 来自管理方面的制约

7.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包括(C)A 社区教育目标模糊 B 社区教育管理方式不恰当 C 社区教育财政支持充足 D 社区教育投入不足

8.社区教育的特点不包括(D)A 定位于全体社区成员 B 内容覆盖面广

C 社区教育形式呈现多样性 D 是高层次需求的结果

9.社区教育基本理想包括(A)A 为社区内每个人提供教育机会

B 现存教育体系对某些群体受教育的权利的排斥 C削弱弱势群体生存的信心 D 只为某个特定群体提供教育机会

10.不属于文化的三个层次的是(B)A 非正式社区文化 B 多层次社区文化 C 准正式社区文化 D 正式社区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文化的“六要素说”指的是(ABCDEF)A 精神要素 B 物质要素 C 语言、文字要素 D 规范体系 E 社会关系 F 社区组织

2.社区文化的特征(ABCDEFG)A 社区文化的区域性 B 社区文化的继承性 C 社会文化的融合性 D 社区文化的共享性 E 社区文化的普遍性 F 社区文化的渗透性 G 社区文化的多样性

3.社区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原则的表现(ABC)A 社区文化建设建设规划的系统性 B 社会协同的系统性 C 物质投入的系统性 D 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性

4.社区建设主体性原则的表现为(ABCD)A 社区文化服务对象的主体性 B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 C 判断和评价的主体性 D 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主体

5.社区文化的功能有(ABCDEF)A 社会沟通功能 B 心理凝聚功能 C 价值导向功能 D 行为规范功能 E 文化传承功能 F 协调发展功能

三、简答题

1.社区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除了物质文化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和。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

2.社区文化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四要素说”认为社区文化由文化载体、文化方式、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构成。“六要素说”认为社区文化由精神要素、物质要素、语言和文字要素、规范体系、社会关系、社区组织构成。

3.社区文化的基本特征、功能是什么?

答:其基本特征包括,社区文化的区域性、社区文化的继承性、社区文化的融合性、社区文化的共享性、社区文化的普遍性、社区文化的渗透性、社区文化的多样性。

社区文化功能集中表现在社会沟通、心理凝聚、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文化传承、协调发展等六个方面。

4.试述我国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答: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社区文化管理,社区党政组织对社区文化的领导必要性。

社区文化管理的途径包括,第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增强社区文化的福利化取向;第二,要不断提升社区管理者的素质;第三重视社区管理者的文化管理方法的改进。

5.试述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措施。

答:第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第二,规范社区教育管理;第三,进行社区教育创新,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

四、论述题。

如何实现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答:见第三节《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内容。见课本第195页。

第八章 社区卫生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不包括(D)A 以基层卫生保健为内容 B 提供综合性服务 C 进行协调性服务 D 断点的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不包括(A)A 以治疗为主 B 以三级预防为主 C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D 要加强区域性卫生规范

3.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B)A 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 社区护理服务 C 社区保健服务 D 社区康复服务

4.关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现实问题说法正确的是(D)A 卫生资源配置呈“正三角”状态 B 城市卫生资源不足 C 农村卫生资源过剩 D 卫生资源流向不合理

5.关于我国社区卫生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 个人医疗账户管理完善 B 管理权限不顺畅

C 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差

D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以满足社区卫生的现实要求

6.医生应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B)A 病人、环境的关系 B 病人、家属的关系

C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关系 D 经济小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7.政府部门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管理不包括(C)A 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卫生管理制度 B 理顺社区卫生服务各级机构间的关系 C 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关系 D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收入制度

8.关于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说法,错误的是(A)A 逐步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全科医师培训网络 B 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全科医学教育途径 C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D 建设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

9.不属于社区体育特点的是(C)A 具有高松散性和低竞技性 B 具有重自愿性和轻规定性 C 高投入性

D 多缓慢轻柔和少投入消耗

10发展社区体育的意义包括(D)A 有利于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B 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C 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物质生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体育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ABCD)A 社会化原则 B 激发性原则 C 可行性原则 D 趣味性原则

2.引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包括(ABCD)A 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 城市管理职能逐步下移 C 城市社区居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 社区居民闲暇时间增多

3.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F)A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 社区医疗服务 C 社区保健服务 D 社区康复服务 E 社区健康教育服务 F 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4.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ABCDE)A 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 B 提供综合性服务 C 是一种连续性服务 D 进行协调性服务 E 提供可及性服务

5.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包括(ABCDE)A 病人 B 健康人 C 高位人群 D 亚健康人 E 重点保健人群

三、简答题。

1.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卫生机构通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精神到心理上的医疗方式。

基本内容包括,1)社区疾病预防服务;2)社区医疗服务;3)社区保健服务;4)社区康复服务;5)社区健康教育服务;6)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2.制约我国社区卫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第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现实问题。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状态;卫生资源流向不合理。第二,全国各地的社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第三,我国社区卫生管理存在现实问题。管理权限不顺畅;个人医疗账户不完善;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差。第四,传统观念的束缚。

3.社区体育的含义和特征

答:社区体育是指在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社区体育具有高松散性和低竞技性;具有重自愿性和轻规定性;具有多缓慢轻柔和少投入消耗性。4.社区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社区体育管理是指为实现社区体育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计划职能,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的操作过程是:建立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反馈调控纠正偏差—实现目标。

5.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以及其发展措施是什么?

答: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是社会化原则、激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完善措施有:1)实行社区体育社会化,多方筹措资金,促进社区体育不断发展;2)大力发展体育产业;3)积极开展社区体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活方式,积极从事体育活动;4)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系。

四、论述题。

试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谈谈如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问题。第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现实问题。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状态;卫生资源流向不合理。第二,全国各地的社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第三,我国社区卫生管理存在现实问题。管理权限不顺畅;个人医疗账户不完善;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差。第四,传统观念的束缚。

为了实现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需做的工作包括:

医生应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处理好病人、环境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关系;第三,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做的工作。第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社区卫生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卫生管理制度;理顺社区卫生服务各级机构的关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收入机制。

第二,发展和完善全科医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就要做到:1)确定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2)确定并坚持全科医学教育基本原则。

第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级全科医师培训网络;2)积极探索开展惰性形式全科医学教育的途径;3)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4)建立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5)加强领导,完善配套政策。

第四,积极进行教育引导,争取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第九章 社区治安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内容包不包括(A)A 保证社区消防安全 B 维护社区经济秩序稳定 C维护社区政治秩序稳定 D维护社区的社会环境

2.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群众性的表现不包括(B)A 群众是社区治安的主体力量 B 社区治安问题是复杂的

C 社区群众满意是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D 提高群众自愿的治安防范意识

3.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A 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 B 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 C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 D 以问题为导向

4.按照社区治安管理业务来分,社区治安管理内容不包括(A)A 防范灾害事故发生 B 社区秩序管理 C 群众性治安事件管理 D 民用危险品管理

5.公安派出所在社区治安中的权限不包括(B)A 查破一般案件权 B 处置权 C 检查指导权 D 执行管制监督权

6.社区治安管理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 防范功能 B 疏导功能 C 整治功能 D 监控功能

7.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A 属地管理,领导负责 B 党委领导,统筹兼顾 C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D 管理为主,全面管控

8.下面不属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的是(A)A 目标具有局部综合性 B 重心犯罪防范 C 组织系统是自上而下 D 走群众路线

9.掌握社区人口基本情况不包括(B)A 掌握社区人口的政治状况 B 了解社区人口的过去表现 C 摸清社区人口的经济状况 D 清楚社区人口的年龄状况 10.社区居委会的治安管理职责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A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B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C 沟通社区居民与相应管理机关的关系 D 打击各种形式的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的职责,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ABC)A 公安派出所的治安管理 B 街道办事处的治安管理 C 社区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管理 D 武警部队的治安管理

2.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理念包括(ABC)A 抑制犯罪以社会为导向 B 管好治安以社区为导向 C 警务工作为问题为导向 D 重在防范,轻于治本

3.关于密切派出所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D)A 管界民警应增强社区服务意识 B 管界民警主动与社区组织沟通

C 管界民警应主动配合社区组织共同管理社区 D 管界民警与社区组织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4.属于社区治安管理的功能的是(ABCD)A 防范功能 B 疏导功能 C 监控功能

D 惩戒功能

5.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治安管理责任包括(ABCD)A 加强街道治安管理队伍建设

B 制定辖区内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C 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D 对辖区内个专业管理机构工作行使监督权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治安管理?其特征和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治安管理是指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进行治理,是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依法进行治理,促进社区秩序安定有序的过程。

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是全职性、区域性、群众性、长期性、社会性。

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2)专群结合、群防群治;3)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2.社会治安管理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治安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实现,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会稳定,为社区居民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维护社区政治秩序稳定,保障社区居民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第二,维护社区经济秩序稳定,保障社区居民经济利益和社会主义市场关系不受侵犯。第三,维护社区的社会环境,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生存环境。

3.社区警务的含义及其工作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社区警务是指一种全新的社会公共安全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从实务上看,社区警务是管界民警对所管辖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从理论上看,社区警务就是“社会化警务”,是警察与社区居民共同研究社会问题、运用社会资源、改造社区环境,普及自卫互助,进而维护社区治安促进社会发展的警务哲学。

其工作基本理念是1)抑制犯罪以社会为导向;2)管好治安以社区为导向;3)警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

4.社区警务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掌握社区人口情况,做好人口管理工作;第二,密切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化社区组织的参与意识;第三,熟悉社区地域情况,加强空间防范;第四,增强社区认同感,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属地管理,领导负责。2)党委领导,统筹兼顾。3)部门协作,齐抓共管。4)地区配合,全民参与。5)预防为主,全面管控。

四、论述题。

列举身边关于社区治安管理的案例,并结合案例阐述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措施。答:(案例省略)

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2)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设;3)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宣传,建立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区治安综合网络;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安管理环境;5)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智能化社区建设步伐,提高科技防范能力。

第十章 社区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服务的属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A 局部性 B 群众性 C 服务性 D 福利性

2.按照服务方式划分,下面不属于社区服务的是(B)A 社区福利性服务 B 社区补偿性服务 C 社区互助性服务 D 社区经营性服务

3.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不包括(C)A 公益性服务 B 特殊照顾服务 C 精神健康服务 D 便民服务

4.美国社区服务内容不包括(D)A 休闲服务 B 家庭服务 C 特殊服务 D 便民服务

5.不属于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的是(A)A 教育功能 B 便民服务功能 C 社会化服务功能 D 保障功能

6.关于社区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在政治领域,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 B 在经济领域,具有整合、调节功能

C 在社会领域,具有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功能 D 在民主领域,具有促进民主化的功能

7.关于香港的社区服务模式运行机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 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B 实行市场化运作,讲求成本效益 C 社工队伍壮大,讲求成本效益 D 以营利为目标

8.我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不包括(C)A 社区服务体制不顺 B 经费投入不足

C 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其中 D 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9.关于我国社区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将单项服务拓展为系列化服务

B 兴建了大批社区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设施 C 社区服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D 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有偿的

10.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的是(A)A 民间社团主导

B 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服务站

C 以“福利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为目标 D 功能是“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是(ABCD)A 服务主体由政府主导向多主体投入转变 B 由公益服务为主向有偿服务为主的转变 C 由临时性就业向稳定型就业转变 D 由分化经营向社会化转变

2.社区服务应该处理好的关系包括(ABC)A 社区服务与社区需要的关系 B 社区服务与社区意识的关系 C 社区服务与人们工作方式的关系 D 社区服务与社区理解的关系

3.美国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ABCD)A 休闲服务 B 家庭服务 C 儿童服务 D 教养服务

4.我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ABCD)A 社区服务队伍素质不高

B 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 C 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意识 D 资源整合不利

5.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是(ABC)A 保障功能 B 便民服务 C 社会化服务 D 选择功能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服务?属性是什么?

答: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社区服务的属性包括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福利性。

2.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答: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公益性服务、特殊照顾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就业和创业服务、社区保障服务、为驻区单位提供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包括保障功能、便民服务功能、社会化服务功能。其特殊功能在于1)在政治领域,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2)在经济领域,具有整合调节的功能;3)在社会领域,具有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功能。

3.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

答:其发展趋势呈现为四个转变:1)服务主体有政府导向想多主体投入转变;2)由公益服务为主向有偿服务为主转变;3)由临时就业向稳定型就业转变;4)由分散化经营、零星服务、个别活动向产业化、实体化、规模化和社会化转变。

其中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1)社区服务与社区需要的关系;2)社区服务与社区意识的关系;3)社区服务与人们工作方式的关系。

4.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

答:1)观念滞后。这导致社区服务还是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的服务,许多项目不配套,一些服务领域仍然空白,社区内整合力不强,社区服务经济效益较低。2)社区服务体制不顺,缺乏总体计划性。

3)经费投入不足。国家福利体制结构调整明显滞后,政府对福利保障和福利服务资源分配不足。4)资源整合不利。

5)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6)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7)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

5.如何解决我国社区服务现存问题?

答:1)广泛进行社会动员;2)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3)加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4)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5)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管理;6)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7)进一步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性及社会化发展方向;8)加强社区行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9)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五、论述题。

结合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和特点,找出我国社区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其解决方法。答:

(一)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呈现为四个转变: 1)服务主体有政府导向想多主体投入转变; 2)由公益服务为主向有偿服务为主转变; 3)由临时就业向稳定型就业转变;

4)由分散化经营、零星服务、个别活动向产业化、实体化、规模化和社会化转变。

(二)我国社区服务的特点是

1)肩负着“福利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双重任务,发挥着“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双重功能; 2)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服务网站;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三)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是 1)观念滞后。

2)社区服务体制不顺,缺乏总体计划性。3)经费投入不足。4)资源整合不利。

5)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6)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7)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

(四)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包括: 1)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2)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 3)加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 4)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 5)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管理;

6)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 7)进一步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性及社会化发展方向; 8)加强社区行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 9)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第十一章 社区社会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实施社区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 “单位保障制”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B 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狭窄 C 社区成为基层社会保障的运作主体 D 社区社会保障能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2.不属于社区社会保障职能的表现是(A)A 社区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B 社区的社会保障设施建设 C 社区的各类服务组织建设 D 社区共建意识的培养

3.社区建设对社会保障支持不包括(D)A 社区为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提供基础 B 社区为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创造条件

C 社区为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支持 D 社区为居民提供政治庇护

4.不属于社区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D)A 社会救济 B 医疗保险 C 养老保险 D 住房公积金

5.不属于我国社区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的是(A)A 经济、社会的发展 B 老龄化社会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

6.关于政府对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A 为社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 B 向社区组织征收全额税收

C 为社区组织提供土地以扶持和鼓励其发展 D 城市规划公共建设配套政策

7.城市在社区建立起系统的社区保障服务网络,其说法不正确的是(D)A 积极完善针对老人的服务保障体系 B 先由政府筹建社区服务机构 C 大力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 D 必须由企业出资建设养老机构

8.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A 确定救助对象

B 建立救助方式管理机制 C 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生活标准 D建立监督机制

9.不属于我国城市社区救助存在的问题(A)A 救助项目多,管理规范 B 实施主体错位 C 救助对象有限 D救助对象有限

10.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再就业的客观必然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 是由各项社会改革推动的社会职能调整的必然要求 B 城市社区再就业是城市社区功能得以发挥的内在要求 C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市社区再就业开拓了广阔空间 D 政府资金资助不到位的必然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和社区保障体系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ABC)A 社区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载体

B 社区建设反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客观要求

C 社区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 D 政府为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资金

2.我国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F)A 社会救济 B 医疗保险 C 养老保险 D 失业保险 E 社会福利 F 优抚安置

3.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的措施包括(ABCD)

A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网络,制度实施办法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B 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C 规范申请、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和监督

D 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4.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ABCD)A 实施主体错位 B 救助对象有限 C 救助水平较低

D 救助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

5.我国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应坚持的原则包括(ABCD)A 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加快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相统一 B 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相结合 C 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实施城市教育相结合

D 加强对劳动力科学管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

三、简答题。

1.社区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包括了从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到社会福利等诸多社会保障内容。

2.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联系是什么?

答:1)社区是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载体。社区社会保障的职能包括,建设社区的社会保障设施;建设各类服务组织;社区共建意识的培养。

2)社区建设反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客观要求。

3)社区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其表现如下:社区为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提供基础;社区为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创造了条件;社区为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的社会化提供了支持。

3.完善我国社区保障工作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答:1)发挥政府在社区保障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在社区社会保障工作中资金提供方面的作用;政府发挥在政府倾斜方面的作用。

2)完善我国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其他方面。在城市社区建立起系统的社区保障服务网络;在农村社区建立起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社区保障服务。

4.简述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答:1)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救助对象;建立救助方式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机制。2)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网络,制定实施办法和具体的操作程序;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范申请、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和监督;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5.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1)实施主体错位;2)救助对象有限;3)救助水平较低;4)救助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

四、论述题。

请论述关于我国社区再就业发展情况。

答:

(一)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再就业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1)从社会改革角度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由各项社会改革推动的社会职能调整的必然要求;2)从城市社区本身来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城市社区功能得以发挥,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容要求;3)从原动力角度看,居民水平的提高为城市社区再就业开拓了广阔空间。

(二)坚持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的原则。坚持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加快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城市社区再就业与实施城市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强和完善对劳动力的科学管理,积极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原则。

第十二章 社区物业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普通物业的特点不包括(A)A 构成上的固定性 B 使用上的长期性 C 形式上的多样性 D经济上的商品性

2.社区物业的特点不包括(D)A 居住功能单一,相对封闭独立 B 社区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

C 社区居住物业产权多元化,公用设施社会化 D 规划建设合理,配套齐全,居住方便

3.物业管理的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A 契约性 B 社会性 C 专业性 D 选择性

4.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A 合理规划小区环境

B 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规划不受破坏 C 房屋装修监督管理 D 房屋维修与修缮

5.不属于社区物业管理的内容的是(C)A 服务社区居民 B 管理社区设施、设备 C 管理市场环境 D 居住环境管理

6.不属于社区物业管理目标的是(D)A 为社区业务服务,是社区物业保值、增值

B 为社区居民创造整洁、舒适、安全、和谐、幽雅的环境 C 为社会服务,使家庭、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D 房屋装修监督管理

7.社区物业管理的原则不包括(B)A 依法管理的原则 B 无偿服务原则 C 状态化管理原则 D 超前管理

8.社区物业管理的特点不包括(A)A 重服务 B 重开发利用

C 社区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密切相关 D 安全保卫与消防

9.我国社区物业管理模式不包括(D)A 以房管所为主的管理模式 B 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管理模式 C 以街道为主的三结合模式 D 计划管理模式

10.社区物业管理具体工作中的政府管理不包括(D)A 招投标管理

B制定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管理的办法 C 制定业主大会规程 D 解决管理费纠纷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我国社区物业管理纠纷的特点是(ABCD)A 纠纷的多发性 B 纠纷的群体性 C 纠纷的多样性 D 纠纷处理的复杂性

2.社区管理纠纷的主要类型包括(ABCD)A 管理权纠纷 B 管理费纠纷 C 管理责任纠纷 D 代缴代收纠纷

3.社区物业管理纠纷多发原因包括(ABCD)A 关于物业管理配套的法律不健全 B 建管不分

C 物业管理公司角色错位,行为不规范 D 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挂念尚未树立起来

4.我国社区物业管理纠纷的解决机制包括(ABCDE)A 协商 B调解 C行政处理 D仲裁 E诉讼

5.社区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原则包括(ABCDEF)A 严格执行法规和政府的原则

B 维护合法的业主团体自治规约效力的原则 C 确认和保护合法产权、债券的原则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E 保障社会公益优先实现和社会安定的原则 F严守法律政策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物业管理,其特性是什么?

答: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有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环境卫生和秩序。其特性包括契约性、社会性、专业性、经营性、规范性。

2.社区物业管理的内涵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社区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依法或依合同对其负责社区内的居民、房屋建筑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绿化、交通、治安、环境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整治及服务的过程。

其内容包括,服务社区居民,管理社区设施、设备,居住环境管理。

3.我国社区管理模式是什么?

答:1)以房屋所为主的管理模式;2)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管理模式;3)以街道为主的三结合模式;4)市场型专业化管理模式。

4.政府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答:1)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物业公司,物价管理部门管理物业服务收费,其他行政机构管理物业公司。

2)社区物业管理具体工作中的政府管理。招投标管理;制定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管理的办法;制定业主大会规程;查处违法行为。

3)政府对业主(业主主管团体)的指导和管理。

5.简述社区物业管理纠纷的特点、类型和发生原因。

答:其纠纷呈现以下特点:多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复杂性。主要类型包括管理权纠纷、管理费纠纷、管理责任纠纷、代收代缴纠纷、其他纠纷。其发生原因是1)物业管理配套方面法律尚不健全;2)建管不分体制,是引发物业管理纠纷的根源;3)物业管理公司角色错位,行为不规范;4)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第十三章

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社区智能化的特征的是(A)A 局部化管理 B 网络办公 C 客户服务自动化处理 D住宅安全性与舒适度

2.智能化社区建设的原则不包括(D)A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B 适用性、先进性、兼容性原则 C 可拓展性原则 D不可操作性

3.不属于智能化社区的功能的是(A)A 分部布线系统 B 信息通信系统 C 安全防范系统 D 家庭报警系统

4.关于综合布线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D)A 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维护 B 材料统一先进,适应今后发展需要 C 便于扩充,节约费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D 灵活性不高

5.不属于社区安全系统的是(A)A 快速以太网系统 B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C 住户报警系统 D 楼宇对讲防盗门系统

6.计算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其说法错误的是(D)A 全方位的快速查询,减少重复劳动 B 完整的工程及服务档案,提高管理水平C 全面统计分析,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D 按劳收费,准确

7.计算机软件房产资料管理模块不包括(C)A 房产资源管理 B 物业租赁管理 C 安全管理 D 楼栋档案

8.不属于计算机软件物业收费管理模块的是(A)A 入住档案管理 B收费项目的管理 C 各种费用损耗分摊 D费用查询

9.计算机软件人事管理系统模块不包括(D)A 员工流动管理 B 合同管理 C 奖惩管理 D 会议记录管理

10.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不包括(B)A 网管软件的使用 B 库存管理 C 一般故障排除 D 防火墙技术及应用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网络管理的工作包括(ABCD)A 用户管理 B 安全及日志管理 C 系统进程管理 D 备份管理

2.计算机软件的户主/业主管理模块管理内容包括(ABCD)A 户主档案 B 业主档案 C 入住浏览 D 业主委员会管理

3.计算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包括(ABCD)A 全方位的快速查询,减少重复劳动 B 完整的工程及服务档案,提高管理水平C 全面统计分析,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D灵活准确收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4.智能化社区的数字平台包括的子功能包括(ABCD)A 综合布线系统 B 可视对讲系统 C巡更巡逻系统 D 车辆出入系统

5.智能化社区建设的原则包括(ABCD)A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B适用性、先进性、兼容性 C 可拓展性

D 可操作性、安全性

三、简答题。

1.社区智能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1)集成化管理;2)网络办公;3)客户服务自动化处理;4)住宅安全性与舒适度;5)开展增值服务与服务处理方式。

2.智能化社区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2)适用性、先进性、兼容性;3)可拓展性;4)可操作性、安全性。

3.智能化功能系统包括什么?

答:1)综合布线系统;2)信息通信系统;3)安全防范系统;4)家庭报警系统;5)视频点播系统;6)可视对讲系统;7)巡更巡逻系统;8)背景音响系统;9)车辆出入系统;10)设备监控系统;11)物业管理系统;12)社区一卡通系统。

4.社区安全系统包括什么内容?

答: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2)周界防范报警系统;3)住户报警系统;4)楼宇对讲防盗门;5)保安巡更系统;6)出入口控制系统。

5.智能化社区软件建设的作用和模块是什么?

答:其作用是1)全方位的快速查询,减少重复劳动;2)完整的工程及服务档案,提高管理水平;3)全面统计分析,及时提供决策依据;4)灵活准确收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其内容模块包括1)房产资料管理模块;2)户主/业主管理模块;3)物业收费管理模块;4)检修维修管理模块;5)安全管理模块;6)环卫绿化管理模块;7)投诉管理模块;8)文档资料管理模块);9)人事管理系统模块。

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社区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的是(A)A 营利性 B 独立性 C 正规性 D 公众利益性

2.属于志愿者的特点的是(B)A 有偿性 B 示范性 C 独立性 D 正规性

3.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C)A 有助于推动社区开展各项活动 B 有助于融洽社区人际关系 C 有助于志愿服务变为持久性 D 有助于提高促进居民文明素质

4.国外社区发展特点不包括(A)A 社区组织体系完整性欠缺 B 社区设施比较完备 C 公共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D 依法管理社区

5.不属于社区创新管理的原则的是(B)A 理论指导 B 飞跃性发展的原则 C 目的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6.关于社区管理创新的说法,错误的是(D)A 应具有先进性 B 创新具有目的性

C社区管理的课题由其发展实践提出来 D 创新没有原则

7.社区管理创新的国际趋势不包括(A)A 其体系趋于自治化、政府化 B 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 C 日趋法制化、规范化 D 日益全球化、国际化

8.属于社区内部关系方面的理论创新的是(A)A 社区阶层化理论 B 公民社会理论 C 社区治理理论

D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分析

9.属于社区结构变迁方面的理论创新的是(A)A 社会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应然关系的理论创新 B 公民社会理论 C 社区治理理论 D 社区阶层化理论

10.不属于我国社区发展特点的是(D)A 社区发展模式个性化和社区边界模糊化 B 社区管理主体职业化与专业

C 社区管理手段法治化和德治化相辅相成 D 社区管理自治化与政府管治化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社区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的是(ABCD)A 非营利性 B 独立性 C 正规性 D 公众利益性

2.志愿者的基本特征是(ABCD)A 志愿性 B 无偿性 C公益性 D示范性

3.属于我国社区发展特点的是(ABC)A 社区发展模式个性化和社区边界模糊化 B 社区管理主体职业化与专业

C 社区管理手段法治化和德治化相辅相成 D 社区管理自治化与政府管治化相结合

4.属于社区创新管理的原则的是(ABCD)A 理论指导 B 渐进发展的原则 C 目的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5.属于国外社区管理创新实践的是(ABCD)A 社区组织与企业合作模式 B 私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C 原始照顾向契约式照顾转变 D构建与发展社区学院

三、简答题。

1.简述社区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答: 社区发展是指在政府、居民和有关社区组织努力下,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文体、改善社区环境,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增加居民社区归属感、培养参与意识和互助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建立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推进社区进步的过程。

合作性、全面性、目的性是社区发展的特征。

2.简述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答:1)社区组织体系完整;2)社区设施比较完备;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4)依法管理社区。

3.如何理解社区中介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答:社区中介组织是指社区内居民基于娱乐性、互助性、服务性、学习性而自发建立起来的组织。具有正规性、独立性、非营利性和公众利益性。

4.简述社区志愿服务的含义及其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答:志愿服务是一种没有待遇和非责任的工作,以有组织的方式来提供有利于他人服务,其范围可以是组织或整个社会。

其特点是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示范性。

5.我国社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社区发展模式个性化和社区边界模糊化;2)社区管理主体职业化和专业化;3)社区管理手段法治化和德治化相辅相成。

四、论述题。

简述国内外社区管理创新?

答:

(一)社区管理创新就是对原有社区管理体系的新的创造,是对旧的社区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和管理理论的全面的质的突破。主要特征表现在:先进性、目的性、实践性。

(二)社区管理创新的原则包括,理论指导原则、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渐进发展原则。

(三)我国社区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过程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理论创新。

在社区管理理论方面创新表现在1)社区结构变迁方面;2)社区结构功能方面;3)社区内部关系方面。

1)社区结构变迁的理论创新,包括社会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应然关系的理论创新,以及社区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实然关系的实证分析;2)社区结构功能的理论创新,包括公民社会理论以及社区治理理论;3)社区内部关系理论创新,包括社区阶层化理论以及社会资本重建理论。

(四)而国外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变现在:

1)国外社区经济管理创新——社区组织与企业合作模式;2)国外社区卫生医疗体制管理创新——私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3)国外社区照顾与服务的管理创新——院式照顾想契约式照顾转变;4)国外社区教育文化事业管理创新——构建与发展社区学院;5)国外社区治安管理创新——社区警务。

(五)社区管理创新的国际趋势包括1)自治化、公众化;2)市场化、多元化;3)法治化、规范化;4)国际化、全球化;5)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6)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融合。

下载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考试题库.do 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管理学题库

    ?医院管理学?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病房单元组成一般设:A.不少于20张床B.20-30张床C.30-40张床D.20-40张床E.30-50张床2、医院门诊噪声不能高于:CA、65分贝B、58分贝C、4......

    管理学题库判断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1. 在组织规......

    教育管理学题库大全

    教育管理学:指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教管的性质:教管是一门社会学科;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有时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文化性。应用性、社会性、权变性、双向多元性......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5篇材料]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A.多元化B.单一性C.整体性D.公共性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A.目标明确B.协调过程中的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判断(5篇范例)

    三、判断题b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2.部门间的协调可以通过会议、规程、命令链等方法来实现。错(C23、从根本上说,政府的......

    管理学考试(精选合集)

    1 西方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伍德沃德 2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领导者所管理的人员数目应当适当 3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开创了( )的早......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八章)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八章) 第八章 质量机能展开 一、单项选择题 1. 质量机能展开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A 解决了固有技术与管理方法的接口问题 B 提高了企业......

    《管理学》案例题题库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库 案例分析1 铱星计划的失败。据报道:“1999年台湾大地震时,普通手机通信中断,是铱星系统及时向外界发布了信息;在科索沃战争中,难民和军方都依赖过它;在我国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