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20: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第一篇: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六、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说教法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自学任务,明确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钉子逐渐放大倍数图片,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

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插入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分裂生殖速度快。接着完成课本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快及形成芽孢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四)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 列文虎克 — 显微镜

法国人— 巴斯德 — 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五)教学反思

上完《细菌》这节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给予的教学反馈,我觉得受益非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我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2)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忽视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对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吃不透,老师讲得多,以后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板书没体现出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努力。

第二篇: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认同发现细菌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由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

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2.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三)细菌的形态

1.展示一副电镜下的杆菌图片,问细菌是不是都是这种形状呢,还有哪些类型呢?图示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见学案),让学生将看到的细菌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一般能够按照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螺旋菌。补充讲述有些细菌分裂后不立即分开,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细菌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也能独立生活的。

2.许多细菌就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由一些实例引出细菌的名称,如醋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相同的呢?

(四)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能够答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

2.图示并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再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还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这些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回答出鞭毛可以通过摆动帮助细菌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3.让同学们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引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提问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角色?学生能够答出分解者。

4.巴斯德的实验已经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生殖或繁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生殖的呢?

(五)细菌的生殖

1.教师结合图示讲述细菌分裂生殖的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子细胞的分开等。其实细菌的分裂生殖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2.教师提问: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那么细菌是不是可以无限增殖呢?

(六)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

教师提问:一般细菌在100 ℃的高温下煮10分钟就被杀死了,那么为什么外科手术消毒时要将手术器械在140 ℃高温下灭菌2~3小时呢?

(七)小结

将本节所涉及的内容: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进行总结。

(八)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小题

七、课后反思

第三篇:第二节 细菌 教案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三、教学过程: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赶水中学的小余老师。走进南州中学,我非常激动,因为能在南州中学上课是我的荣幸,看着你们满脸的热情,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得非常愉快。下面请用南州中学的热情,欢迎后面所有老师的到来!谢谢!你们真的太热情了,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1、情境导入

你听说过731部队吗? 731部队是日本专门研制细菌来残害中国人所建立的部队,他们用活的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让人感染细菌,去传染其他的人,杀戮惨无人道。

在生活中,细菌也会引起很多疾病,很多人会谈菌色变,难道细菌都是坏的吗? 乳酸菌发酵——能制出许多美味食品。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看待细菌。

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目标展示(齐读)

3、自主学习

4、讲授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手上、衣服上都有细菌,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 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谁看懂了实验?他是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用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任务二:细菌的大小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任务三: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任务四: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任务五:细菌的营养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六:细菌的生殖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课件:播放视频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3、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任务七: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假如你是细菌,你如何向别人诠释自己? 我很小,但我相信自己,荚膜外衣是我独创的武器; 我很简单,但我内涵独具,核区DNA让我的生命密码代代传递; 我常常遭到鄙弃,但我有坏有益;我无处不在,也无法永生,但分裂后让我很快留下无穷子代。这就是我,一个微小细菌的独白!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四篇:《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二节 细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人们对其观察困难,了解甚少,但细菌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使人又切实感觉到它的存在。在借助显微镜和图片认识细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知道细菌是与植物不同的一个生物类群。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课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PPT展示

资料:超级细菌有蔓延全球的趋势,我国也发现了三例感染病例。这三个病例分别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省。其中,两名宁夏病人目前已治疗痊愈,福建病人死亡。

提问:超级细菌是细菌吗?为什么称之为超级细菌?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吃饭前要洗手,其目的是讲究卫生。清除手上的病菌。我们前面了解了病毒,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菌的有关内容,通过刚才的例子,这也说明我们手上有很多细菌。你还知道我们周围哪里还有细菌吗?

生:桌子上 生:衣服上 生:……

师:看来细菌无处不在,分布是十分广泛的。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存放在曲颈瓶中煮沸的肉汤会保存很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一秘密看一下细菌它的真面目。细菌的形态结构

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根据装片说出细菌的形态特点。

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并且每一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PPT展示各种细菌形态结构。

师: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 细菌的生命活动

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假设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生:(动手计算并议论纷纷)212=4096个!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生:(抢着按计算器)2.23007451×1043个!

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看,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生:(笑)不可能!师:为什么不可能? 生:我们会洗手。

生:它们还发生着竞争关系。

师:对。洗手用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其次,细菌之间还发生着竞争现象,所以实际细菌并没有我们计算的那么多。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

师: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

师:细菌为了生存,自己在自己的细胞壁外,再包上一层厚厚的壁,细菌就在里面安稳的睡觉,我们把这样一个结构叫做芽孢。PPT展示芽孢并讲解。

总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的能力。

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本应堆积如山的尸体,被腐生菌分解了。

课件展示细菌的生命活动,并讲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老师:有些细菌使人类得病,有些细菌使食物腐败。细菌对人类有益也有弊。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利用细菌的优点,克服细菌对生物的不足,让细菌多为我们人类造福。

课堂小结:带着学生回忆本节主要讲的内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命活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等有关内容。

第五篇:细菌说课稿

《细 菌》说课稿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考并回答练习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观察法,结合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试验,使无数的中国军民惨遭毒害;从此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这段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成功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本部分通过观察挂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细菌的三型,通过具

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细菌个体的大小。通过和老师一起绘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细菌的生殖:

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之快,四个小时后100个细菌将繁殖成25600个通过这一活生生的数字引起学生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强调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从而认识细菌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五)练习巩固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细菌相关知识,为了反馈课堂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课后P61的技能训练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最后让学生绘制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下载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

    第二节_《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及反思 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张清梅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的教学设计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 立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 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第二节_细菌教案5篇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 会简述细菌的发现。 2. 会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主要特征。 3. 通过细菌的生殖和芽孢的形成,说明细菌无处不在。 4.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认同......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