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4:5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一篇: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说课内容:

1、教学理念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1、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有机化学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从官能团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再从化学键的结构分析入手,学会预测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等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教材分析

醛位于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第二节,向前联系着醇,向后联系着羧酸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在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结构变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教学重点:

1.乙醛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乙醇、乙酸等物质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具备有机物分类的知识,通过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酚的学习,对羟基到醛基官能团的转化及基团相互影响初步了解,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但不能灵活运用。

能力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主动从结构角度认识、分析有机物的性质。

情感基础: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有深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又乐于展示自我。(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③、通过乙醛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醛类物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含氧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体现官能团的变化; ②、学习乙醛化学性质并巩固有机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③、利用醛的特殊性实现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

④、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方法(1)教法

学案导学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2)学法

观察推导、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法

5、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导入图片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喝酒之后面红耳赤。学生之前学习过乙醇的性质可以被氧化为乙醛,而乙醛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接着向学生发问,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乙醛在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一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很熟悉而又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环节一:物理性质

此时我会拿装有乙醛的烧杯,学生通过观察、闻气味通过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指导学生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环节二:化学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乙醛的球棍模型得出乙醛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通过对结构简式的分析,来推测乙醛的性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有双键情况下,双键不稳定,易断裂,此时氧和碳就各有一个单电子,能够发生加成反应,而最常见的即为跟氢气的加成,理论讲通后给学生播放加成的动画视频

这样就得到了乙醛的第一个化学性质--能发生还原反应(跟H2加成)紧接着我会反问乙醛能发生还原反应,那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呢,这时学生肯定会说能,但不知道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此时我会通过一组图片即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苯甲醛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苯甲酸。同样的原理乙醛也会被氧化为乙酸。这也就是为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此时又把学到的问题回归到生活,使知识升华

紧接着我会向学生发问。醛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实际应用呢?下面先来看两组图片,并思考问题:1工业生生产镜子和保温瓶内胆是怎么镀银的,2医院检验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两个疑问进入我们的实验环节

全班分八组,有四组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四组进行乙醛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反应开始前,就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进行说明,而后留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实验试验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原理,并说出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实验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享受体验后得出结论获得的成功感。

以上便是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成后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醛的性质。

环节四:学以致用

1、检验水产品:鱿鱼中是否含有甲醛?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甲醛具有杀菌、防腐的性能,通过对醛基的性质学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检验甲醛的方法。之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鱿鱼容易变坏,很多商家为了保存鱿鱼会把鱿鱼先浸泡一下甲醛溶液,特别是路边卖铁板鱿鱼的小摊,引导学生健康饮食。)

2、肉桂醛的性质判断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根据结构简式来判断物质性质的能力。)环节五: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 醛 这一节,世纪金榜虽然题目不多,但是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透彻,通过对世纪金榜的阅读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醛的相关性质。5.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乙醛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跟水、乙醇等互溶。

二、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O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催化加氢

2、催化氧化

3、银镜反应

4、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二篇: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六、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说教法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自学任务,明确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钉子逐渐放大倍数图片,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

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插入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分裂生殖速度快。接着完成课本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快及形成芽孢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四)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 列文虎克 — 显微镜

法国人— 巴斯德 — 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五)教学反思

上完《细菌》这节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给予的教学反馈,我觉得受益非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我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2)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忽视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对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吃不透,老师讲得多,以后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板书没体现出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努力。

第三篇: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认同发现细菌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由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

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2.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三)细菌的形态

1.展示一副电镜下的杆菌图片,问细菌是不是都是这种形状呢,还有哪些类型呢?图示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见学案),让学生将看到的细菌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一般能够按照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螺旋菌。补充讲述有些细菌分裂后不立即分开,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细菌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也能独立生活的。

2.许多细菌就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由一些实例引出细菌的名称,如醋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相同的呢?

(四)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能够答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

2.图示并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再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还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这些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回答出鞭毛可以通过摆动帮助细菌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3.让同学们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引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提问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角色?学生能够答出分解者。

4.巴斯德的实验已经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生殖或繁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生殖的呢?

(五)细菌的生殖

1.教师结合图示讲述细菌分裂生殖的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子细胞的分开等。其实细菌的分裂生殖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2.教师提问: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那么细菌是不是可以无限增殖呢?

(六)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

教师提问:一般细菌在100 ℃的高温下煮10分钟就被杀死了,那么为什么外科手术消毒时要将手术器械在140 ℃高温下灭菌2~3小时呢?

(七)小结

将本节所涉及的内容: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进行总结。

(八)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小题

七、课后反思

第四篇:第三章第二节即时通讯说课稿

即时通讯工具说课稿

儋州市第三中学 李舜锋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即时通讯工具》,下面我将尝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设计理念四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编,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与结构,我确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A、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QQ的申请,添加好友,加入QQ群,能够用QQ与好友聊天,传送文件等

B、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即时通讯工具QQ在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作风,使用QQ时能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良好信息素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QQ的申请以及使用。

难点:

1、QQ的申请,使用QQ传送文件,2、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能够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邮件》,加上这节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下一节的《网络论坛》同属于信息交流范畴,而《即时通讯工具》以同学们最喜欢的QQ为例,加上初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烈,所以我采取的学法指导是:学生演示和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这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赠送学生小礼物的方式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力图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

硬件资源:微机室,电子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耳麦,摄像头等

软件资源:课件:PowerPoint,一个任务文件 “保护环境”为本课的一个教学任务。采用电子教室,将文件传到每台电脑桌面。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根据机房结构分组,找出组长,负责该组同学的操作等)

调查:有QQ的同学举手

设计意图:QQ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网络工具,以QQ为例来展开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以及理解即时通讯工具。另一方,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2、学生演示,完成教学环节一

分别找出六位同学演示QQ的申请,添加联系人,加入班级群,收发文字信息,传送文件,视频连接。整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并且每一位学生会收到一张卡片

设计意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本环节教学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在引导学生时要留意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通过派送小礼物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巡视过程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主动探索。已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3、教师演讲,完成教学环节二

阅读卡片

分别请出刚才拿到老师贺卡的学生与大家分享贺卡,先让前五位学生阅读卡片上的文字:

1、不要发送敏感或保密的信息,例如银行卡号,密码

2、不要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

3、不要接受陌生人发送的邮件以防病毒

4、只与好友通讯,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

5、文明上网

老师演讲:

网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即时通讯工具QQ拓展了我们的交际范围,远在天边的陌路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利用网络,利用QQ传播病毒,传播不健康的东西,聊天的时候脏话连篇,甚至利用QQ干起网络诈骗,窃取他人银行钱财的勾当,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正如刚才五位同学说的那样。

再让第六位同学,阅读卡片上的文字:

玉树别哭,海南永远同你们在一起

老师演讲:

两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1级的特大地震,老师是四川人,老师经历了那场山崩地裂,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经历了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一下子失去

联系的那种恐慌与无助。两年过去了,在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和全国人民无私援助下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幸福家庭得以重建,昔日痛苦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正当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灾难再一次降临在青海省玉树县,就在上个月14号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无情的灾难导致玉树2千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大量的人们无家可归,昔日美丽的的玉树,如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此刻我们只能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轻轻的说一句:玉树别哭,海南永远同你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

信息课的主要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服务自己,服务社会,以达到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4、任务驱动,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

一、加一个灾区同龄网友,了解那边的灾情

二、将刚才QQ群里的网址通过QQ或者电子邮箱告诉你的网友,同学,朋友,家人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活动

三、在QQ群里面讨论 “抗震救灾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下节课“网络论坛”将以此为主题在论坛上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

设计三个开放任务,既巩固本节知识,又复习上节内容,同时为下节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使本节的情感教育得以延续,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习当中。

5、总结,教师演讲

QQ只是即时通讯工具中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除了QQ以外还有OICQ MSN等。然而,网络上的靓丽与潇洒是很容易虚构的,因此,在网上交流一定要慎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把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身份的信息及个人照片泄露给他人,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四、说教学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对待聊天工具。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

我的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第五篇: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说课稿

《高亢的西北腔》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课标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音乐文化种独具特色的瑰宝。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针对部分高中学生对民歌的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本节课我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认识西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编排在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在九年级第17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 “西北放歌”的教学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课题后面是教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的内容,所以学好本节课为以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选用了三首典型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它们均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纯朴、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特征。但不同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民歌体裁“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结构为单乐段形式,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演唱时多用真假声结合,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山西民歌《刨洋芋》歌词采用“比兴”的创作手法,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美感。《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性曲目。歌曲的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采用了上下句的单乐段结构。上句旋律起伏较大,歌曲表现了脚夫们被生活所迫,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幽怨、愤懑,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也从另一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3、引导学生认识西北民歌文化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及形成原因,认识西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范唱引导法、创设情景法、问题聆听法、视觉图像法、对比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主要采取:主动学习法、问题生成法、讨论探究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诱导学生探究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西北民歌文化艺术价值。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为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以歌引路——走进西北;2创设情景——品味民歌音韵;

3、深入探究——领悟作品内涵;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以歌引路——走进西北:

1、范唱导入

2、对西北地区简要了解,播放多媒体——西北地理风貌。(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教师范唱,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学生对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有个初步的印象。运用视觉图象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西北地域风光配以西北腔调音乐,把学生置入了大漠戈壁、黄土高原的情景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二)创设情景——品味民歌音韵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到西北“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到田野刨洋芋”——“运送洋芋做脚夫”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原因”这一教学重点。

如: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师:上高山了,下地泡洋芋了,我们现在来运运这些洋芋,听听这些脚夫们 的心声。引出陕北民歌《脚夫调》,什么是脚夫?(西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 通不便利一直困扰着祖祖辈辈的西北人民,在西北农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毛驴和骡子,脚夫是西北地区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1)教师师播放歌曲音频。

师:a歌曲有几个乐句?旋律线条是怎么进行的?

B歌词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歌词用即兴编唱、语音押韵,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表现了脚夫们被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C模仿陕北方言,体会语音语调,认识民歌旋律体现地域性的特点。(如:四十里长涧羊羔山,好婆姨出在我们张家畔。)

(2)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交流总结陕北民歌体裁“信天游”的风格特点,欣赏荣获19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黄河绝恋》中二流子被活埋的场景。启发学生认识西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二流子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他还自豪地唱着信天游,表达对心上人的思恋和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坚毅、勇敢、乐观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聆听、视觉图像、对比欣赏和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体验了西北民歌体裁“信天游”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过程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环节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突破了本课了“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原因”这一教学重点。)

(三)第四教学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西北民歌”在金色大厅演出视频片段。

师:认为西北民歌最大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是真善美的艺术具体体现。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谈话启发、探究交流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真善美的最高艺术审美价值。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喜爱民歌、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从而突出了本课认识西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一教学重点,基本完成了本课情感目标的教学达标。)

七、总结

以上的教学环节是我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可有所调整。

下载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柠檬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柠檬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柠檬醛的分子式为C10H16O,是开链单萜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存在于枫茅油和山苍子油中。天然柠檬......

    原醛讲稿(五篇材料)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教学目标: 了解:原发性(简称原醛症)概念。理解:原醛症病因和特醛。。掌握:原醛症诊断和治疗。 教学重点: 重点:原醛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教学时数:1课时 (......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说课稿(最终五篇)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细胞的分化”,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2课时) 凤台一中:张亚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

    人教版六年级体育第七章第二节《武术》说课稿

    体育《武术》说课稿 一、教学目的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

    第二节 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推荐)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线形动......

    湖南省高二化学《3.2 醛》教案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化学《3.2 醛》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了解醛的分类和命名 4.理解饱和一元醛的一般通性和同分异构现象......

    100420醛酮,羧酸,作业,小结

    作业 3. 比较沸点:邻位有-OH的芳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 HOHO 4(1)是还原的条件(黄鸣龙还原法),不是缩合的。 (4)LiAlH4 不还原C=C 产物:H2C10 加热的条件要用上 OH2OOOCHCH2CH2OH O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