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二节

时间:2019-05-14 16: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第二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第二节》。

第一篇:第八章第二节

第二节 商标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处理

从语言形式上看,商标的构成简洁易懂,同其他形式的语际转化相比,其翻译过程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较深语言层次的影响,因而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不然。作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译者,若能将一英文商标准确,到位,传神的翻译成汉语,实堪为之欣喜。若有译者能创作出可口可乐之类的经典译作来,更是难能可贵的。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cross-language),跨文化(cross-culture)的信息与情感交流的活动,就其活动本身而言,它是一种语言的再创作过程。钱冠连教授认为:“人们对任何工具的创造都有两个层次的要求:实用的和审美的。”商标的翻译也应做到音与意的完美统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并跨越文化障碍,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

商标的翻译涉及到市场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需要译者有广博的知识。在将英文商标汉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名族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使汉译后的商标符合汉语文化语境中受众的表达习惯,符合其审美心理,才能受到广泛的欢迎。商标译文还要兼顾中国人的祈福、求安、向善的心理,表达美好的寓意,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美感。

一 英文商标汉译应遵循的原则

商标(trademark)一词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是一个合成词,由“商”(trade)和“标”(mark)两部分组成。“商”者突出了商标浓重的商业色彩和明确的商业动机,它要发挥其吸引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广告宣传、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等一系列的营销功能;“标”者突出了商标的象征性与符号性。英文商标作为一种识别符合,其形式是简洁明快的,但其象征意义却是深远的。由文字构成的商标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能够折射出一个名族的历史与文化。

针对商标的这些特征,我们认为英文商标汉译时应遵循功能等效这一基本原则。

如前文所述,商标具有识别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联想产品和广告宣传等主要功能。商标翻译首先要考虑其宣传和营销功能。译文要能体现商标诱导联想、加深印象、鼓动促销的功能,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等。商标中文字传递的信息和象征意义往往受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译者必须采用灵活的翻译手段处理文化信息,使商标译文符合译语名族的文化审美心理,具有市场效应,而不能生搬硬套。同时也要兼顾商标的形式,译文要能体现商品本身的特点。成功的商标译文都具有文字易识、易读、易记、朗朗上口,形和意在审美上高度统一等特点。

二 英文商标汉译的三个标准

商标翻译的手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手法,在选择汉语词汇时,都应尽量挑选富有褒义、给你以美好联想或暗示的词汇,在音、形、意几个方面体现出源语商标的特点,实现“意美、音美、形美”的统一。

一(意美)

意美是指意境美,即商标名称内涵意义的美。换言之,是指商品的名称通过词汇的联想意义或构成词汇所承载的内涵烘托出一定的意境,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美感,从而使商标所代表的产品脱颖而出,让消费者乐于接受。例如:美国老牌指甲油Cutex(源于拉丁文Cuticle“表层”和商标常用后缀-ex)表示明艳动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入我国上海,它当时被音译为“蔻丹”,音义兼美,获得了很多的市场效应,今天沪方言中依然保留着“蔻丹”这一说法。内衣品牌Maidenform本意为“少女体态”,被汉译为“媚登峰”将女性的曲线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沟通思想的桥梁。尽管各名族文化互相渗透、影响,但一个名族由来已久的文化是永远不可能被另一种文化取代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药考虑文化因素。作为英语商标词的翻译,则必须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

如果原商标的语用意义,因两种文化的共性而可以被译文读者理解或接受时,翻译则不难。如果原商标的语用意义,因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而不易为译文读者所接受时,译者就必须谙熟两种不同语言的语用规则,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设法沟通语用差异。从英文商标Mild Seven的翻译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种文化差异的痕迹。7这一数字在欧美国家有积极意义,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例如投掷游戏中得七者为胜利。美国有一种纸牌游戏,也以得分累计到七为赢。可以说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但对中国人来说却没有任何特殊内涵。正是基于对“七”这个数字的文化差异的考虑,英文商标词Mild Seven被汉译为“万事发”。

(二)音美

音韵美是指商品名称发音响亮、节奏分明、富有乐感,给人以听觉上美的享受。在翻译商标词时,在注意意境美的同时还应兼顾到商标的音韵美。从审美心理上讲,人们一但进入节奏感的欣赏或是感知当中,就会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事实上,商标的翻译在很多程度上也依赖于这种心理。这就要求译名在字数、音调、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所讲究。如美国著名的雷达公司(Raid)产生的杀杀蟑气雾剂的商标为pif-paf,在中国上市时被译为“必扑”不仅保留了原商标具有的音韵力度,而且“必扑”二字的词义也暗示了该产品的杀虫效果,可谓音译结合的典范。

(三)形美

仅就英语商标的汉译而言,形美是指商标译文应具有原商标的形式特点,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所使用的字眼要易读、易懂,应有记忆价值,不宜使用生僻的字眼,最好多使用美好的字眼。例如:Flora“芙露”(化妆品)、Camay“佳美”(香皂)等。同时译者需根据不同的产品,选用突出产品特点的字眼来译商标,如:美国Polaroid公司生产的商标为Polaroid的照相机被译为“拍立得”,而商标名相同的眼镜则被译为“宝丽来”,很好的体现了该商标用于不同产品时的特点。Dove在作为香皂品牌时,翻译为“多芬”,带给人滋润柔滑的想象;而作为巧克力的商标则译为“德芙”,与其广告语“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相呼应,可谓相得益彰。

三、英语商标词翻译常用手法

(四)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表达原文内容基础上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如保留原文所使用的比喻、原文的形象、原文蕴含的民族特色等等。此种方法可适用于普通词汇和一部分臆造词汇构成的商标。臆造词汇之所以能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因为臆造的词汇正如上文所暗示的作用。这种方法忠实于原商标的含义和构词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仅局限于那些含义美好、寓意优雅、辞藻华丽的英语商标以及一些中性的英语商标词。

轿车商标Blue Bird译为“蓝鸟”。Blue bird典出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Maurice Maeterlinck的童话剧“Bluebird",伐木工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于圣诞之夜在梦中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象征幸福理想的青鸟。用blue bird做轿车商标,寓意“幸福之源”,在西方消费者看来,这种寓意是不言而喻的。该品牌直译为“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跟前的信使,专门为她传递音讯。我国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蓬生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是蓬山仙境的使者,将你带入仙境般的幸福生活,且中英文商标都有象征车速之快的意思。类似的直译英文商标还有很多,如:

Microsoft——微软(软件)Crown——皇冠(汽车)Diamond——钻石(手表)Playboy——(服装)

(五)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语语音规范和不引起联想的条件下,按其发音,将英文商标词用与之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字词进行翻译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此方法多用于源自专有名词、臆造词等的英文商标翻译。采采用音译法译得的商标忠于原商标的呼唤功能,保留了原商标的音韵之美。

Dunhill——登喜路(香烟)Band-Aid——邦迪(创可贴)Sony——索尼(随身听)L'oreal——欧莱雅(化妆品)Colgate——高露洁(牙膏)用音译法处理英文商标时,在汉字的选用上不仅要体现商品的特点,还要照顾到中国顾客的消费心理,给人美好的联想。洗发水Pantene音译为“潘婷”,简洁明了,音译双美,令人联想到亭亭玉立的女孩秀发飘扬。美国名牌化妆品Revlon源于其公司创始人Charles Revson的姓名变体,将其汉译为“露华浓”,典出李白诗《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该译名音译并重,既女性化,又高雅浪漫,十分贴切。

(六)创意译法

创意译法是指译者不按照常规的翻译方法翻译,为争取市场,迎合消费者而采取的基本抛开或完全抛开原文的翻译方法,以一种非常的手法,理性的追求商标译文功能的等效。商标的翻译有其特殊性,有时必须摆脱原商标字面意义的束缚,开拓新的意境。P&G(宝洁)公司旗下的洗发水品牌Rejoice的原意为“快乐、喜悦”,采用创意译法后为“飘柔”,打破了原商标的字面意义,使之与飘逸柔顺的秀发产生联想,体现了产品的特质;牙膏Crest本意为“顶峰”,意译成“佳洁士”意思是“品质佳,洁净牙齿的卫士”,与“健康笑容来自佳洁士”,“从内巩固,一生保护”的广告口号相呼应,台湾“福特六合”汽车公司曾推出过一款品牌为Cortina的轿车,其产品主要针对青年人,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一炮打响,公司将其创造性地译为“跑天下”。“跑天下”因其名字响亮,在上市之初,就在台湾汽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七)谐音取意法

谐音取意法是指以原商标为基础,在译语中找到发音与原意相同或相似,同时又反映产品一定特征的词汇。这是一种将音译与意译兼容的翻译方法,以此方法处理商标的译名,不仅要求译名与原名谐音,而且要求译名含有寓意,反映出产品的某种特征,使消费者从译名的发音和词汇均可采用这种译法。现实中音译兼顾译出的商标不胜枚举。如饮料的翻译,美国Coca Cola被译为“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又使人一听便知是饮料商标,并产生对该饮料的购买欲望。这就把原来无特别含义的词译得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饮料的代名词,可见成功的译名在文化中的渗透力。运动系列产品Nike源于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但若按音节译为“奈姬”,中国消费者会不知其意的,因此译者在处理时模仿其音节,并考虑到运动服装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将它译成“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包含了克敌、必胜的意思,这样与其原意胜利女神不谋而合。

美国的Simons公司生产的床商标名称为Simmons,汉译为“席梦思”,不仅音与原文相似,而且还融合了产品性能,让人联想到甜蜜的梦幻。又如:

Timex——天美时(手表)Tide——汰渍(洗衣粉)Contac——康泰克(药品)Benz——奔驰(汽车)

Whisper——护舒宝(妇女卫生用品)

从上述成功的翻译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来:谐音取意法以音、形、义三位为一体,既突出了信息功能,将商品的功能、用途或形态暗示于译名,又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音美意美,简短好记,予人种种美好的联想,能够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半音半译法

半音半译法是指商标词一部分采用直译,另一部分采用意译的方法。其中的音译常常是根据另一部分意译的结果,以汉语寓意为导向寓意取向与原词完全不同。如通讯器材商标Truly,由“true”与词缀“ly”合并改写而成,“true”意为“真实的”因此直译为“信”,而“ly”音译为“利”,既暗示了这一品牌的产品质量可堪信赖,且带有吉利的含义。英国/荷兰日用消费品企业Unilevel中的“uni”原意为“联合”而“level”音译为“利华”,译文“联合利华”似乎在暗示着国人“中外合作,有利于中华”,从而迎合民众心理,有利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另外,汉语在商标音节的组成上有“双音化”倾向,这是因为作为汉语组成部分的合成词都是由两个音节组成,在商标上体现为汉语商标多为两个音节组成,如:美的、海信、波导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双音化倾向,英语商标词在组成上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有较大的随意性。如:

1个音节:Nike,Sharp,Peak; 2个音节:Avon,Cerox,Sunkist;

3个音节:Darmane,Pizza Hut,Safeguard; 4个音节:Motorola,Electrolux,Pierre Cardin。鉴于英汉商标词在组成音节数目要求的不同,翻译英语商标时,应尽量运用汉语双韵母、复合韵母的特点,使译名尽可能由双音节词汇组成,让译名发音响亮,再加上平仄及音节长短变化的汉语特色,使译名读起来铿锵有力、韵律和谐,而且节奏明快、富有乐感。例如:Tick Tock译为“淘淘”(儿童服饰),此中文商标保留了头韵,且特别适用于儿童,体现孩子淘气、可爱的特征。再比如Canon翻译为“佳能”(照相器材等),体现出设备的高品质以及良好的的拍摄效果。

四、商标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当然,商标翻译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文化差异,甚至于文化冲突。例如,发国名牌香水Poison的命名源自一个历史故事:传说法国王妃凯萨琳为了成为一国之后,曾把一副用熏香浸透并抹上毒药的手套献给王储亨利四世的母后,皇后对香气袭人的手套爱不释手,不久便中毒身亡,而凯萨琳随即入主皇宫

。后来,法国著名化妆品公司Dior以这一无人能敌的香氛配方为基础,推出了一款经典香水,并以Pioison(毒药)为品牌,出其不一地获得了成功。对法国消费者来说,这一传说本身就是最好的推销亮点,暗示难以抵御的芳香魅力。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却很难接受“毒药”这样的品牌。因而按照Poison的谐音译为“百爱神”,译名悦耳动听,寓意美好,容易引起人们美好的心理感觉,自然就可以达到宣传商品、促销商品的目的。所以,商标翻译必须考虑文化差异,特别是商品销售的环境和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当然,在考虑文化差异的同时,意美、音美、形美三原则依然应该作为商标翻译的参照标准,不可偏废。

第二篇:第二节 聊斋志异

第二节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的作者

蒲松龄(164O——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出生于家道衰落家庭。兄弟4人,只有他勤于攻读,文思敏捷,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亦即考取了“秀才”,具有了进入官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受到当时做山东学政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但此后却屡应乡试(相当于全省会考)不中。他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岁贡生又叫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一生位卑家贫。31岁时,应聘南游江苏宝应,做幕僚,在同乡宝应县令孙蕙衙门里帮办文牍,但仅一年便辞幕返家。此后数年间,他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以养家餬口。康熙十八年(1679)他39岁时进入本县毕际有家坐馆竟至30个年头,到70岁时方才撤帐归家以终其馀年。

蒲松龄著述甚富,有诗、词、文、俚曲、杂著等集,近人辑为《蒲松龄集》。

二、《聊斋志异》的成书与流传

蒲松龄“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 1 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他在康熙十八年(1679)春(39岁)即入毕际有家坐馆前将已陆续写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著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所以,《聊斋志异》实际上是蒲松龄用了大半生时间陆续写作出来的。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只有抄本流传,逝世之后抄本流传愈来愈广。51年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gǎo)、鲍廷博终于在赵起杲严州知府府衙内的青柯亭据抄本将《聊斋志异》编成16卷本刊刻行世,世称青柯亭本(赵起杲乃蒲松龄的老乡。清乾隆三十年任严州知府时,在府衙内的青柯亭里校订、刻板、印行蒲松龄的遗作《聊斋志异》,故世称此本为“青柯亭本”)。嗣后近二百年间的各种刊本,都由此本而出。但青柯亭本并非全本,不但删掉了数十篇小说,还改动了一些有碍的字句。60年代初,张友鹤汇集上世纪40年代末由蒲松龄九世孙蒲文珊献出的作者半部原稿以及铸雪斋抄本(乾隆十六年历城张希杰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聊斋志异拾遗》等本子,整理出一部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三会本”不但将《聊斋志异》的原有篇章囊括无遗,而且还校正了青柯亭本删改的文字,基本上恢复了《聊斋志异》的原貌。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表面是谈鬼说狐的,但却不过是借花妖狐魅反映社会人生。所以,书中无论是直接写狐鬼花妖,或是写与之相关的人、事,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折射,都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 2 态度。

首先,由于作者自身经历的关系,《聊斋志异》中,有较多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的作品。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但却屡应乡试不第,自然功名之路断绝。他饱受落第之苦,沮丧、悲哀、愤懑之情便假借谈鬼说狐的形式发泄出来。这样的作品有《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神女》、《考弊司》等。其中《叶生》中之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久困场屋,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自己的小传,因此小说满纸抑郁、悲愤、沉痛之情。而《司文郎》写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对考官的讽刺可谓淋漓尽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贾奉雉》中,有人劝贾奉雉以拙劣文章应试,理由是“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而具体办法是让贾奉雉“于落卷中,集其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结果,贾奉雉鬼使神差,照此办理,竟然高中经魁。放榜后,贾奉雉再读其文,顿时汗流浃背,觉得这是“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

其次,《聊斋志异》还有众多写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篇章。作者《家居》诗说:“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如此看来,这些作品,分明是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编织出的用作补偿心灵寂寞空虚与失意的幻想故事。这样的作品有《绿衣女》、《连琐》、《香玉》、《爱奴》、《白秋练》、《小谢》等。这些故事中的狐鬼花妖,或者为书生解除寂寞,带来快乐;或者帮助书生事业上进;甚而还为书生带来现实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

第三,《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暴露讽刺官吏乡绅贪婪暴虐的作品。典型的是《席方平》。《续黄粱》、《公孙夏》、《促织》等也是这样的作品。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人生观有直接的关系。就社会现实而言,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贪吏虐,乡绅为富不仁,压榨、欺凌百姓,极其普遍。而就作者的人生观来说,蒲松龄虽然位贱家贫,却有一副关心世道、关怀民苦的热心肠,而且他又秉性刚直,勇于仗义执言。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社会现实中官吏乡绅的贪婪残暴、虐害无辜的恶行就常常被作者用“幻想”的形式写进作品中予以鞭挞。

第四,《聊斋志异》还有一些关涉家庭伦理、社会风气的作品。它们或者讥刺丑陋现象,或者颂扬美好德行,而立意均不过借这样的故事,为人们树立一种在作者看来较为理想化的道德伦理标准而已。这样的作品,有《张诚》、《曾友于》、《珊瑚》、《田七郎》等。这些作品,无疑寄托着作者道德理想。

当然,《聊斋志异》还有一些纯粹是“志异”而无“寓意”的作品。如《瓜异》、《赤字》(原文均见下)。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共近五百篇作品,其中长者乡唐人传奇小说,而短者又像六朝志怪小说,所以清代纪昀批评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但正因为如此,使《聊斋志异》具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特色。具体而言,《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作品写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或者人入幻境,或者神鬼精魅 4 化入人间,或者两者互相交织,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不仅如此,《聊斋志异》的不少篇章,篇幅极短,许多作品不足千字,不到百字的有40多篇,最短的仅二三十字,仅仅“粗陈梗概”而已: 《瓜异》:“康熙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赤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虚幻性、奇异性与篇幅短小以及“粗陈梗概”的特点,都与六朝志怪小说相类似。但是,《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尤其是篇幅较长者,像《婴宁》、《香玉》、《小谢》、《席方平》等等,描写委曲详尽,又完全不同于“粗陈梗概”之六朝志怪小说而与“有意为小说”的唐人所作传奇相类似。

(二)浪漫主义的人物塑造方法

《聊斋志异》运用了与《西游记》相似的人物塑造方法,即用人、妖、兽三结合的手法,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腾挪变化的花妖鬼狐的传奇性,还有原先动植物的生物性。

比如《阿纤》,其家乃鼠精所化,其父邀请奚山入家过夜,拿出食物款待奚山,阿纤与奚山弟弟结婚,阿纤父亲被墙压死后,母女两人“冠服尽素”以尽孝,阿纤婚后“寡言少怒,或与言,但有微笑,昼夜绩织无停晷”,阿纤发觉夫家对自己的身世有怀疑时,对丈夫请求“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等等,与常人完全相同。但是,小说写阿纤昼伏夜出、喜爱并善于积储,畏人畏猫等,又具老鼠的特性。比如:

……既至家,媪挑灯供客已,谓山曰:“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尚存二十余石,远莫致之。北去四五里,村中第一门 5 有谈二泉者,是吾售主。君勿惮劳,先以尊乘运一囊去,叩门而告之,但道南村中古姥有数石粟,粜作路用,烦驱蹄躈一致之也。”即以囊粟付山。山策蹇去,叩门,一硕腹男子出,告以故,倾囊先归。俄有两夫以五骡至。媪引山至粟所,乃在窖中。山下为操量执概,母放女收,顷刻盈装,付之以去。凡四返而粟始尽。既而以金授媪。媪留其一人二畜,治任遂东。行二十里,天始曙。至一市,市头赁骑,谈仆乃返……

至于阿纤嫁与奚山之弟,昼夜绩织无停晷,“居三四年,奚家益富”,“阿纤出私金,日建仓廪,而家中尚无儋石,共奇之。年余验视,则仓中满矣。又不数年,家中大富”等,又颇具传奇性。

再如《香玉》:

香玉款笑如前;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生悒悒不乐。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报君恩。”别去。明日往观故处,则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栏以护之。香玉来,感激倍至。生谋移植其家,女不可,曰:“妾弱质,不堪复戕。且物生各有定处,妾来原不拟生君家,违之反促年寿。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生恨绛雪不至。香玉曰:“必欲强之使来,妾能致之。”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俄见绛雪从背后出,笑骂曰:“婢子来,助桀为虐耶!”牵挽并入。香玉曰:“姊勿怪!暂烦陪侍郎君,一年后不相扰矣。”从此遂以为常。

小说中香玉“款笑如前„„香玉亦俯仰自恨„„香玉来,感激倍至„„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牵挽并入”的社会性、“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 的传奇性以及“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生谋移植其家„„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的生物性,也十分鲜明。

当然,“三性”当中,以人的社会性为主,所以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尽管这些形象在“悉如常人”的同时又“偶见鹘 6 突(乖迕——抵触,违逆的意思),知复非人”。比如《小谢》。

五、《聊斋志异》的馀响

《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风行略100年,称颂者很多。直到乾隆末年,才有直隶献县人纪晓岚提出批评。在他看来,《聊斋志异》有两大缺点:一是“体例太杂”,即一人的作品,不能有两个朝代的体例,此是针对其短者像六朝志怪小说长者像唐代传奇小说而言。二是“描写太详”:“燕昵之词,媟(xiè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引纪昀语)为了克服这两大缺点,他便开始《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最后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一题《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他在《滦阳续录》写成后进一步认为作叙事之文,应“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不摹写才子佳人”,“不绘画横陈”(《滦阳续录跋》)。

在这样的看法主张支配下,他在具体写作时,尽量模仿志怪小说,“尚质黜华”,叙述简古。题材内容上,尽力描写忠厚劝世之事而摒除男女爱情的内容。《阅微草堂笔记》的这一特点,固然使其在文学精神和艺术境界方面不如《聊斋志异》,但是作者记叙见闻,结撰故事,命笔自如,行文洒脱,虽然思想保守,而且记神鬼物怪之事往往 7 寓有宣扬纲常名教偏向,但生发点染,也不乏针砭社会、展示人情物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的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是《聊斋志异》后特别值得注意的、影响最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尚有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袁枚《子不语》、屠绅《六合内外琐言》、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等,呈现出文言小说猬兴的局面。8

第三篇:等比数列第二节

课题: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2)

学习目标: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及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

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重点、难点:

对等比数列的判断,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等差、等比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1、判定或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常见方法:

2、解决与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常见思想方法:

(1)函数思想:在等比数列{aan}中,annax

q·q,它的各项是函数y=q·q图象上的一系列孤立的点.

(2)方程思想:准确分析a1,q,an,Sn,n之间的关系,通过列方程(组)可做到“知三求二”.(3)分类讨论思想:无论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给出,还是等比数列单调性的划分都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具体运用.

(4)类比思想:等差数列中的“和”“倍数”分别与等比数列中的“积”“幂”相类比.关注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同时也有利于类比思想的推广.

(5)整体思想:等比数列{aSa1-anqan}的前n项和公式n=ana1-q1-q-1-q·q(q≠1),常把1-q视为

一个整体,其前n项和公式可写成San=A-Aqn,A=1-q

(q≠1)的形式,这对于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是很有帮助的.

典型例题:

【例1】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bn}中的b3、b4、b5.(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5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数列

Sn+4

是等比数列.

2、已知两个等比数列{an},{bn},满足a1=a(a>0),b1-a1=1,b2-a2=2,b3-a3=3,(1)若a=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an}唯一,求a的值;

例3.数列{an}是首项为1000,公比为

10的等比数列,数列{bn}满足b1

kk

(lga1lga2lgak)(k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例4 在数1和100之间插入n个实数,使得这n+2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将这n+2个数的乘积记作Tn,再令an=lgTn,n≥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tanan·tana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达标训练:

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1a2a3=5,a7a8a9=10,则a4a5a6=()

A.52B.7C.6D.422、设{an}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前2n项和与前3n项和分别为X,Y,Z,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X+Z=2YB.Y(Y-X)=Z(Z-X)C.Y2=XZ

D.Y(Y-X)=X(Z-X)

3、是否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n},{bn},使得b1-a1,b2-a2,b3-a3,b4-a4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n},{bn}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已知等比数列{ an }中a2=1,则其前3项的和S3的取值范围是()A.(-∞,-1]B.(-∞,0)∪(1,+∞)C.[3,+∞)D.(-∞,-1]∪[3,+∞)

【收获总结】

第四篇: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第五篇:第二节开幕词

第二节开幕词

一、开幕词的概念、作用

开幕词是会议讲话稿的一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大型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它以简洁、明快、热情的语言阐明大会宗旨、性质、目的、任务、议程、要求等,对会议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开幕词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

(1)标题:一般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有的标题由致词人、事由和文种构成;有的采用复式标题;也有的只写文种。

(2)时间: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期。

(3)称谓:一般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称谓,如“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运动员同志们”等。

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开头部分:一般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开幕。

(2)主体部分:这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三项内容。

(3)结尾部分: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3.结束语:开幕词的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第三节闭幕词

一、闭幕词的概念、作用

闭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大型会议闭幕时所作的总结性的讲话。

闭幕词是大会的尾声,意味着会议即将结束。

二、闭幕词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闭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等项目内容。

1.标题。与开幕词的标题构成形式基本一样。

2.时间。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闭幕的年、月、日期。

3.称谓。一般和开幕词的称谓一致

(二)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开头。

2.主体。主要是对大会进行概括总结,通常包括两项内容。

3.结尾。对保证大会顺利进行的有关单位及服务人员表示感谢。

(三)结束语。

用以宣布会议结束,通常只有一句话:“现在,我宣布,××××大会闭幕。”

第四节领导讲话稿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领导讲话稿,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作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的文稿。

二、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1.主旨的鲜明性。

2.表达的生动性。

3.语言的通俗性。

4.听众的制约性。

三、领导讲话稿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领导讲话稿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时间。

2.正文。讲话稿正文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首先确定的称谓,然后用极简洁的文字概述要讲的内容。

(2)主体。这是一编讲话稿的核心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3.结尾。对一编讲话稿来说,结尾起着收束全文的作用。

第五节大会工作报告

一、大会工作报告的概念、特点

大会工作报告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在有关大会上就工作问题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讲话文稿。大会工作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

2.全面性

3.群体性

4.指导性

二、大会工作报告的分类

根据大会议题、内容以及与会人员的不同,大会工作报告可以分为汇报性工作报告、传达性工作报告和动员性工作报告。

1.汇报性工作报告

2.传达性报告

3.动员性报告

三、大会工作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法要求

大会工作报告稿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和称谓等项目内容。

(1)标题:大会工作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形式。

单标题有两种情况: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构成。

(2)时间:大会工作报告的时间位于标题之下正中,外加括号。

(3)称谓:称谓在正文之前,顶左边书写。

2.正文。大会工作报告正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专业性工作报告。

(2)传达性工作报告。

(3)动员性工作报告。

下载第八章第二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第二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节《海燕》

    《海燕》 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本次通过对《海燕》这篇优美散文的学习,具体须掌握的是: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

    第二节 莫泊桑

    第二节莫泊桑(1850~1893) • 一、中短篇小说 • 二、长篇小说 一、中短篇小说 •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 的人物形象,从不同......

    第一章第二节[最终定稿]

    第二节 湖南省面试特点分析 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环节,面试弥补了笔试的不足,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多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或冒名顶......

    《中庸》第二节

    《中庸》第二节教学设计 杨春丽 教学内容: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熟读成诵。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

    第二节工会工作

    第二节 工会工作 2004年9月由丁培有任工会主席。2004年以来,学校工会组织认真履行工会的“维护、参与、监督、教育”职能,认真抓好学校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坚......

    第二节 印度

    第二节 印 度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考试辅导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实用工具 | 成语 | 高校大全 | 风景图片 | 手抄报 | 黑板报 | 周公......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巴西

    第二节巴西(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