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林黛玉

时间:2019-05-14 20: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林黛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林黛玉》。

第一篇: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断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红楼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我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薛宝钗是牡丹,那么她是娇艳明丽的,而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她多愁善感。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蔑视功名,反对封建的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事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她瘦弱的身躯无法抵御封建势力对她的扼杀。

如果用一种动物形容林黛玉,大多数人会觉得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

曹雪芹将她的理想寄托于黛玉之身,让她作为一种唯美而存在。

从林黛玉身上我看到的《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一部唯美的悲剧,一部乏着紫色的高贵的悲剧。

沙沟初级中学王雪

指导老师阮书畅

第二篇:我眼中的林黛玉读后感

我眼中的林黛玉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林黛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时隔一年,再次翻开《红楼梦》这本书,心态却早已不一样。

不得不说,《红楼梦》真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书中,我亲眼见证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以及那感人肺腑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说到林黛玉,虽说《红楼梦》里各式各样的女生真不少,而我却偏偏独爱林黛玉。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她的性格吧。世人皆知,林黛玉那丰富多彩的性格也正是她在《红楼梦》里最大的亮点。她孤寂冷傲而又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对诸事也万般挑剔,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读懂林黛玉背后的孤独。

从小便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后只能寄人篱下,来到贾府。在外人看来,贾府是财富与权势的.代名词,可谁能知晓里面的肮脏。正因为黛玉她无权无势、身份低微,使她不得不筑起一道心墙来保护自己,用她那刻薄的语气来对待别人,拉开与人的距离。同时,也来维护她自己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是的,她不能容忍任何人对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进行丝毫的褒渎。而善良、纯洁、率直、温柔体贴才是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不得不说,黛玉的性格与我真的很像!同样的,我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烈,甚至不惜用骄纵、任性的外表来维护它,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别人的厌恶。或许,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如此理解林黛玉,甚至喜欢上她。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却给我留下了万千的思念与思考。想着她的一生,竟然有种窒息的幻觉,像是无形之中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

第三篇: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逐渐成长。现在的我越来越为自己身为一名农村信用社人感到骄傲!

考上农村信用社之前,我心中的农村信用社有一丝神秘,有一些期盼,更对在农信社工作的人充满羡慕。后来我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其职能始终是服务农民,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三农”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60年的激情岁月里,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农信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怎能让我对在这里工作不充满向往!

现在我幸运的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的营业网点装修的明亮整洁,我们的办公环境优越舒心,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为我们带来储蓄存款的节节攀升。忘不了,我们新员工入职时培训的新鲜感;忘不了,-1-

拥有自己第一张金燕卡时的激动;更忘不了,在实习期间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上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吸收着新知识,迎接着新挑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农信社的生机活力,目睹了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给农信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自身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相信,如果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就会获得成长的收益;如果竭尽自己的才能,那么就会得到进步的机会。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希望的种子决定了我,要用最努力的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与金钱打交道,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其险无比;与金钱打交道,对于无私心的人来说,却可以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工作中我始终谨慎小心,因为只要一个微小疏忽,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当遇到工作难题时,是同事们帮我答疑释惑;每当工作上犯错误时,又是同事们对我教育启发;当我心情失落时,是同事们给我鼓舞;当我骄傲时,又是同事们提醒我以谦虚。我周围的农信

人正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为我提供学习的动力,使我不断成熟进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我都会执着坚定地一路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4年我在农村信用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勤奋去浇灌!

如果说农村信用社好比一艘前进的大船,目标任务是船头,它决定着船前进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是船身,它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构成部分;员工的素质以及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船桨,它决定着船行进的速度!工厂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支持时,出现了我们农村信用社人的身影,我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民兄弟搭起了一座通往幸福与富裕的桥梁,我们宣传着信用社的新政策、新业务,不仅是送去了资金,更是送去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我们不仅是在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在雪中送炭!

我们面临着农行的重返、邮政银行和各种村镇银行、民间借贷与我们争夺市场,要怎样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因为雄鹰是在风雨中练

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只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工作中,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选择农村信用社,便以农村信用社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到完美,也许并不能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我会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农村信用社和祖国的“三农”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的不是荣耀,而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热爱事业的豪情;追求的不是地位,而是农信事业的永恒!

今生与农信社相伴,一路携手同行!我无怨无悔!

第四篇:林黛玉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二)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四)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滚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荡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份,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二)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三)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情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

(四)“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分析: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着’,细心、多虑、自尊。比如:(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日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搞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

(五)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渡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

(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份,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六)《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1)写外观。开头一段。

(2)写布局。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写了贾府的结构布局。(3)写陈设。

(七)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属古代小说,前三篇为长篇小说节选。由于编者匠心,节选的部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可以独立成篇。我们自上中学以来,即使从语文课本上也读过古今中外小说,那么是否

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明确如下认识: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滩》、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本单元教学内容大致安然如下: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水浒》和施耐庵;《林黛玉进贾府》一课重点研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重点研讨故事情节的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明湖居听书》作为文学鉴赏课。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贵、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劈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颗、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扶甘?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顺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瞩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鹤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1991年5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娟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蜗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维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疾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绿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并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告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贸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皤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初进贵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贵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贵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chì)

(fù)

(wǎn)

(wãi)

(guàn)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yâ)

(cǔn)(tāo)

(chēn)(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厮认:互相认识。

厮,互相。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à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借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跨: 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3)课后练习题四。偏僻:偏激、不端正。便宜:方便。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体格风骚:姿容俏丽。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惫懒人物:诞皮赖脸。

(四)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贸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材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是第二层。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三层。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五)研习课文。

1.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2.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

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现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资依恃那握有“万几震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3.人物分析。

(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①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渡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②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风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③王熙风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渡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光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荡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呢,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吗?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2)“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

①林黛玉

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龄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②贾宝玉

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伯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③一见如故,心灵相通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绎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桥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目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谱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报,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间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结语:我们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请同学们谈谈[思考和练习]三第1题。[小资料] 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第五篇:林黛玉论文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林黛玉,一个忧伤的代名词,她是世外仙姝,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天资聪慧,却又如一般女子那般多愁善感……下面我将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并就她的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

在《红楼梦》的前几回,通过贾雨村之口,让我们对林黛玉的多愁敏感有了第一印象,从小她就懂得在写字时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敏感这一性格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后来父母双亡,自己依栖他乡,这对她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又少了安全感。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确如此,从林黛玉第五回进贾府的首次登场,留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就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多美好的,如聪明、漂亮……但也有“两弯似蹴非蹴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愁与病。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这一段心理描写真真就把林黛玉内心的敏感、孤独感、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刻画的十分传神。又如第五十七回,薛宝钗母女一起来瞧她,走时薛宝钗伏在母亲怀里说话,这种母女之间正常的举止,又触痛了林黛玉敏感的神经,她说:“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形容我”,她没有母亲没有亲人,所以也见不得别人在她面前表现亲密,她只能用自尊来掩饰自卑,来掩饰她缺乏安全感的内心。2.品性高洁、自尊聪明.品性高洁、自尊聪明是林黛玉的又一典型性格特征。这从她做的很多诗句中可发现,例如在“五美吟”的《虞妃》中“絽彭甘受他年盔,饮剑何如楚帐中”,她鄙薄絽布彭越的苟且偷生,以羡慕虞美人噬剑于楚帐中寄托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浆沟”的志愿。她十分的洁身自好,不会为了迎合封建家长的喜欢而压抑自己的性格,如在和宝玉发生矛盾时,她会哭会闹会使小性子,这与当时的封建礼教不相符的,一旦违反,结局是不会好的。像晴雯就

是个很好的例子。黛玉这一性格就应证了她“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花名签上正好画的是一枝芙蓉花,也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当时众人笑说“这个很好,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这说明在大家心里都已认同黛玉如荷花般高洁的品性了。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黛玉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实属不易,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为了迎合老年人爱吃软的食物爱看热闹的戏,而放弃自己的喜好,也不会像宝钗那样为了显示自己的识大体,而送东西给每一个人,包括赵姨娘那样污淖不堪的人,从而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更不会像众人嘲笑那样对诗想学诗的香菱,而是尽心尽力的教香菱,黛玉是这般的美好。说黛玉自尊聪明这实在贴切,当宝玉和她共读《西厢记》时,宝玉引用书中的话对她说“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貌”,在两个彼此都有爱意的人之间,说这话原本是很正常的,但黛玉的反应是带腮连耳都通红,薄面含嗔指着宝玉说“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其实对黛玉这么一个“思想进步、品性高洁”的人来说这些伏美的句子根本不是“淫词艳曲”因为在后文里黛玉自己都引用过《西厢记》里的唱曲,那为什么她会觉得宝玉欺负她了?仔细想想就不难理解了,问题就在“自尊”二字上了,黛玉是一个自尊心十分强的人,但其实在这颗强烈的自尊后面,其实是无法排遣的自卑,她怕宝玉看轻了她,怕宝玉像普通公子哥那样用言语轻浮她,她所追求的是那种平等尊重的爱情,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已让她那原本敏感的心更加脆弱,她不允许在言语行动中凌驾在她的自尊心之上,更何况是她“碾冰为土玉为盆”寄予全部希望的宝玉,这在后文因玉熙凤说唱戏的戏子长得像她,而在她和宝玉间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可看出。但林黛玉又是一个十分聪颖的女子,她的聪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才学上的聪明,这要举例就太多了,判词上说她是“咏絮才”把她同古代的大才女谢幬韫相提并论,可见她非泛泛之辈,如在元妃省亲时,她代宝玉所拟的“杏帘在望”得到了元妃的首肯,再如她“魅夺菊花诗”写出了“口角噙香对月鸣”的惊人佳句,在凹晶管联诗中她的“冷月葬花魂”也让人叹服等等,但如果当从才气这种聪明而说黛玉聪颖,那在才女众多的大观园中,她是不足以引起宝玉的钟爱的,所以她的聪颖之外重点体现在另一个方面:思想觉悟上的聪明。在《问菊》中她写道“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何为“解语”,古代唐玄宗把杨贵妃称为自己的“解语花”意为理解自己的知己,唐玄宗之所以如此钟爱杨贵妃,是因为他觉得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只有杨贵妃能懂他的心,同样黛玉用这句诗慰藉了宝玉那颗不被众人理解的心。在当时盛行仕途经济,连湘云那样豪爽的女子,都劝宝玉“你就不愿去考举人进士,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官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说道“姑娘请别的屋,我这里仔细腌脏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忙解释说宝玉不是针对她,宝钗也说过这样的话,也被宝玉驳过面子,宝玉这时说出了一番令人叫好的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样些混账话吗?要她也说过这样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可见黛玉真是他名副其实的“解语花”,黛玉是在经省层面上理解了宝玉。在“五美吟”的《绿珠》中黛玉又借诗言志用“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旧慰寂寥”表达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投,精神上有共识“。3.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还忆旧曾陶盟令”,言由心生从她所作的这些诗可以发现她十分喜欢“隐士”陶渊明,这在她教香菱学诗中,也有提及,而陶渊明是一个具有隐逸精神的诗人,这可看出黛玉“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对自由的追求,就像在“终身误”中称她为“世外仙姝”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元妃省亲时,曾命大家作诗,宝钗等人都若思冥想发自真心的歌功颂德,而林黛玉则颇有应付之味的写出了“盛世无讥馁,何须耕织忙”,可见她实在是不重名利,从上文所述她从来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这一点也看出她并不像宝钗、袭人那样指望当上“宝二奶奶”而光耀而平步青云,她所追求的只有自由平等的真爱。在五美吟中她借《红拂》发出了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心声“长揖雄淡态自诛,美人巨眼识穷途”,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数的束缚,更突出地表现了她淡泊名利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叛逆思想”。

4.思想叛逆,敢作敢为。

她的叛逆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在但是那个重视仕途经济的社会,黛玉为什么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了?难道是她真的一点都不屑于金钱权贵?其实这样说太绝对了,一个处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的人,是不可能丝毫不被环境影响的。林黛玉也有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冷嘲热讽,但对薛姨妈这些富贵人士人则礼数周全,可见她也还是有一定的阶级观念的。但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她生活在那么个环境中,她的这些思想行为其他人也有,所以无可厚非。但她的叛逆思想却是其他人所缺少的,在爱情上,她不愿委曲求全,更不愿意压抑自己天真烂漫的个性,她敢和贾宝玉针锋相对,而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宝玉惟命是从,这就自觉地在高度和宝玉站在了一起,她敢和宝玉争论吵闹,但其实在一次次的“吵闹”中,感情却一步步升华,他们从最直白的吵架,到“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恐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我为的是我的心”,到宝玉赤裸裸的诉肺腑“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她敢在宝玉面前柔弱哭泣,宝玉挨打那一节,薛宝钗来看望宝玉,是将药托在手上,从正门大大方方的走进来,她对宝玉的关心仅仅只是关心他身体上的伤,这刚好又迎合了贾母、王夫人此刻心疼宝玉的心情,让大家对她的贤惠都感激不已,但这真的是宝玉所需要的吗?不是!当林黛玉带着两个哭肿的像核桃一样的眼睛,从后门偷偷来看他时,他真的感动了,他读懂了黛玉的眼泪,也读懂了那颗为他担忧的心,更读懂了那份纯净的爱,他让丫头送了两条旧绢子给黛玉,一切尽在不言中,彼此的感情却在惺惺相惜中日益深厚,而仔细想想这是宝钗、湘云、袭人这些所谓的宝玉喜爱的女子所没有的,她们何曾在宝玉面前哭过,在宝玉错踢袭人时,她是强忍着眼泪,宝钗、湘云也是,在宝玉面前常常都是假装坚强,从不软弱,宝玉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这个水是个意象,其实还原于生活,这个水不过于“柔情似水”“泪水涟涟”,而这些黛玉通通做到了。她满足了宝玉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一直被别人保护的男人的“保护欲望”,是她的柔弱和眼泪,让宝玉有了去保护她的欲望,从而让宝玉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保护人了,而且是保护一个自己喜爱的女人,从一定层面上说她满足了宝玉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她敢和宝玉耍小性子,这是宝钗、袭人等人不敢的。她们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叛逆的思想行为的后果,就如性格和黛玉有些相似的丫头晴雯“撕扇子”敢耍小性子,让宝玉开怀大笑,却成为王夫人眼中的“狐媚子”,最后招致杀身之祸。而黛玉“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所以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鲜明的叛逆。5.孤高自傲、尖酸刻薄.林黛玉孤高自傲、目不下尘,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在《问菊》中她写下了“孤标傲世偕谁隐”,她能做到孤标傲世,但她对“怡红公子”宝玉的“金玉良缘”和“双麒麟”的“多情”没有偕隐的信心。因此又造就了她尖酸刻薄的一面。例如在第八回,她和宝玉在薛姨妈那喝酒,丫头怕她冷给她送手炉来,但她却借此X言语刻薄宝玉把宝钗的话当圣旨。再如第二十回她又打趣湘云说话爱咬舌头,“二”“爱”不分,在林黛玉的心中是十分自卑的她没有“金玉良缘”也没有“双麒麟”,所以她只能在言语上战胜她最强的情敌。所以她的刻薄无非是掩自己内心的自卑与不安。

同样林黛玉的孤高自傲.尖酸刻薄,在下人中也是众所周知的。作者在二十七回作者就借丫头小红之口证实了这一点:“那林姑娘,嘴里爱刻薄人”,当然她的尖酸刻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莫过于,“周瑞家的送宫花”那一情节了,黛玉只是就着宝玉的手中看了一眼,一个“就”字就把黛玉的孤高自傲表现的很传神了,她问道:“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当从周瑞家口中得知这是最后两枝了,她只能拿起她唯一的武器——“牙尖嘴利”,用言语来捍卫自己那可怜的自尊了,“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了”,吓得周瑞家的大气都不敢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在贾府的作用可想而知,所以在收买人心方面林黛玉永远也学不会,因此我们不排除周瑞家的的确是在心里看轻黛玉,才最后一个把花送给她,就

像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搜黛玉的行李却不搜宝钗的是一回事,因为黛玉没有让人畏惧的地方,而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则不然。这一切不同的待遇,让黛玉孤傲敏感的心不得不发出了“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疑问。对于这个答案,在后文我将做出解析。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1.悲剧命运.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爱情破灭,二是生命早逝。那么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下文阐述。2.悲剧原因.(1)社会背景.首先在当时的社会的是很重视仕途经济的,封建家族对女子的要求是循规蹈矩、无才是德、安分守己,对媳妇的选择标准也是这样,还要能相夫教子,扶助夫君走上仕途。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问家里姐妹读的什么书,贾母说“认得几个字罢了”可见当时社会并不重视女子有才,即使有才如黛玉宝钗那样,也喜欢具有“停机德”的安分守己、装愚守拙,有相夫教子之德的宝钗,而排斥“空有”“咏絮才”的锋芒毕露、尖酸刻薄,无“德”的黛玉,在宝玉耳里的“走仕途、学经济”这些混账话,在强大的封建家长的耳中却是如“天籁之音”那般舒心悦耳,所以“顺者昌,逆者亡”,不重仕途经济、不劝宝玉的叛逆者黛玉的“花落人亡”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追求自有的真爱”在当时社会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四大家族”这种大家族中,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必须给家族带来利益的,所以“薛宝钗”胜算其实早就定下了,黛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又犯了当时社会的大忌,那就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这是断不被允许的。红楼梦中有一情节写宝玉因为林黛玉生气去哄黛玉。林黛玉见他没穿外套,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冷的天不穿外套,他说因林黛玉生气而着急把外套都脱了,可见贾宝玉穿什么衣服都由林黛玉的心情决定,这是封建家长绝对不允许的,他们认为这动摇了了他们主宰宝玉前途、性格、爱好、等等一切的绝对地位。在黛玉即将离开人世时,作为平时疼爱她的外祖却用寒剑一样的话语,将黛玉最后一丝活的游丝都折断“咱们这种人家,这心病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多少钱都使不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这个“心病”是指宝玉无疑,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不存在医不好,而重点在后句,是作为封建家长他们根本就是没有心肠去为黛玉去除心病的机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给这颗叛逆爱情的幼芽存活的空间,他们只会采取扼杀、摧残,以维护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地位。(2)自身性格.在前文中的第一部分,我已论述了黛玉性格中的四个明显特征,其实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性格既成就了她非凡的可爱的人格魅力,但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内因。下面我简要谈谈林黛玉自身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她的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让原本就四面楚歌的爱情常常内忧外患。她的品性高洁、自尊聪明,虽然让她赢得了宝玉的钟爱,但也因此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隐患,在个体与群体的战争中,当柔弱的爱情幼芽遭遇狂风骤雨般封建势力的摧残时,纵使你是品性高洁的菊花荷花也将“花谢花飞,红绡西香断”而她的自尊聪明同样的在封建家长眼中不如有“德”的宝钗更称心。林黛玉的淡泊名利又不是当时“重视仕途经济”的需要,而她的追求自由、思想叛逆却又触犯了“安分守己”的要求,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真的是格格不入。最后一点孤高自傲、尖酸刻薄,则又是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俗话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即使相爱是你们两个的事,但不被祝福的爱情就像是空中楼阁,危险重重。

所以说黛玉爱情希望的破灭,导致生命的早逝,这一命运悲剧有社会背景这一外因,也与她自身的性格有关。虽然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林黛玉清新宁静、自尊独立、聪颖美丽、追求自由爱情的人格魅力还是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如世外仙姝般美好的女子。

下载我眼中的林黛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林黛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后感—林黛玉

    读《红楼梦》有感 ―【终身误·林黛玉】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直夸没见过如此标致的人。在《红楼梦》中,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

    我眼中的京剧

    我眼中的京剧 物电113班 尤明海 11223240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种类,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

    我眼中的范仲淹

    我眼中的范仲淹(一) 一千多年了,多么遥远的岁月,足以让沧海化作桑田。又是多么短暂,就像光阴的火,一闪一灭的距离。历史的时空风云浩荡,曾经显赫辉煌的北宋王朝也不过是在史册上做......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饭都凉了,别等我了,我这还没忙完呢.....”、“你先休息吧,我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呢....”、“我要去加班了,你按时来上班哦.......”这是我和丈夫结婚两......

    我眼中的林则徐

    我眼中的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他的“虎门销烟”上,“虎门销烟”可以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但是真正了解了林则徐的人......

    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12级XX系X班学号:67姓名: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几代中国人对伟大领袖感人肺腑的热情称颂。毛泽......

    我眼中的毛主席

    我眼中的毛泽东 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开辟者,毛泽东确实是一位伟人,这是庸置疑的。至于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至于毛泽东是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