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纪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镇纪委是纪检监察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现阶段,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纪委的协调、领导下,基本适应新时期纪检工作的需要,为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但其组织建设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乡镇纪委在努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难于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正视并努力探求对策。
一、当前乡镇纪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力量仍然薄弱。乡镇纪委普遍由5—7人组成,大部分包括纪委负责人(纪委书记或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的纪委书记)、纪检干事。看似配齐配足,其实不然。一是纪委委员通常由乡镇民政所、财政所、农经站等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基本上有名无实,实际纪委日常工作主要由纪委负责人、纪检干事承担。二是部分纪委负责人、纪检干事并非专职。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身份的多重性,导致用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精力难于集中。三是专职纪委书记、纪检干事不能专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参与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用在纪检业务工作的时间少。我县24个乡镇中目前有4名纪委书记是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的,24名纪检干事中有17人兼任了其它职务。18名专职纪委书记中有16人分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2人分管了计划生育工作,因为手头工作繁琐,又多是乡镇的重点工作,所以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纪检监察业务的开展。
2、体制机制不合理。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乡镇纪委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均在该乡镇,在查处案件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怕”:怕乡镇主要领导不支持,怕情面上过不去,怕遭到打击报复,怕得罪人丢选票。在机制上,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3、办案经费难落实。县财政普遍没有明确乡镇纪委的办案经费,乡镇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无钱支出。我县乡镇纪委目前办案经费主要来源于同级财政,这就要求乡镇纪委书记办案时必须取得乡镇主要领导的认可。
4、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少。2005年来,我县24个乡镇的28名纪委书记(含8名乡党委副书记兼任的)、24名纪检干事,参加中央纪委培训4人次,市纪委培训28人次,县纪委培训78人次。这离每年至少参加一训的要求相差较远。特别是参加市级以上纪委培训的次数少、人员少、面窄。
二、对乡镇纪委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理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乡镇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县纪委监察局提名和考察,并征得县纪委监察局的同意。乡镇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的调动、提拔由县纪委监察局推荐、考察并报经县委同意。
2、健全组织机构。根据乡镇大小和纪委自身工作特点由县编委办确定2名以上专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并做到专职专用。县财政安排一定的办案经费便于乡镇纪委工作的开展。乡镇党委、政府在安排其中心工作时,必须确保纪委书记、纪检干事有大部分时间、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3、规范工作内容。要制定出台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使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
4、健全工作制度。要建立一套系统、便利、管用的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廉政教育、信访调查、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使乡镇纪委按章办事。
5、强化监督检查。对乡镇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要以县级纪委为主,以增强乡镇纪委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可以减轻乡镇纪委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政治经济生活待遇挂钩,以调动乡镇纪检干部的积极性。
第二篇:乡镇农田示范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2007年,**镇被列为三个农田示范区建设乡镇之一,通过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一是建立了更健全的保护制度,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基本农田的保护。二是继续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农田设施和配套设施更为完善,使村和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三是提高了各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
要是:
1、对保护基本农田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次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反映出大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保护基本农田是重视和认可的,但随着粮食亩产的增长,种粮效益的下降,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对农田和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2、部分基本农田的质量不等和土壤肥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镇虽然实施土地整理的面积较大,至2006年底,全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只,整理总面积可达23751亩。但我镇山区面积仍较大,部分基本农田面积小、质量差的现实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由于过多使用化肥和减少了有机肥等原因,部分基本农田的土壤肥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提高全部基本农田的质量和土壤肥力也是一个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科题。
3、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但应用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原先对于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认识不深,对信息化建设知识的应用还不够推广,特别是乡镇政府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和管理水平较为薄弱,要全面实现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1、继续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基本农田示范区已建立的各项制度必须得到严格落实,加强违法用地查处力度。重点监督各村级组织,确保各项制度落实,确保设立的农保设施不受破坏;同时要加大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的打击力度,做到查事与查人相结合。
3、示范区建设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继续大力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本农田各项设施,增加土地投入,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教师无事业心,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对待。有的老师就是拿工资吃饭,混日子,好逸恶劳,拈轻怕重,工作一味应付。
2、艺体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艺体学科的教学需要。
3、有的老师想上进,想干一番事业,但缺乏指导;时间长了,看没有成绩,也就懈怠了。
二、建议
1、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用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使教师感到职业幸福,切实落实绩效工资,提高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2、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搞好校本培训,让学有所长的教师当老师,带动教师学习,从教师评价方面激励教师主动学习专业技能。
3、与先进学校搞教研,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名师。
第四篇: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JAC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文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型组织实施的重要意义,学习型组织在作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法宝的同时,也普遍面临着开展困难、收效小等问题。本文以JAC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例,分析了其在学习型组织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最后,以JAC多年来建立学习型组织所得到的收获为例,鼓励更多企业建立自己独有的学习型组织文化。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企业文化2
Abstract
As a meaningful method to keep corporates developing sustainably, Learning Organization encounters some troubles along the way,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small harvest etc.Taking JAC’s learning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found in the progress of carrying out learnig organization and gives some advices accordingly.At last in the light of the achievement JAC made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encourages more companies to build their own ones.Key words:Learning organization Five trainings Corporate culture
目 录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及其意义.....................................................5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5
(二)学习型组织的意义.......................................................5
二、JAC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要情况介绍..............................................6
(一)JAC的人才观和学习观....................................................6
(二)JAC的培训工作形式......................................................6
三、JAC多年来开展学习型组织的所存在问题..........................................7
(一)员工思想上的问题.......................................................7
(二)培训内容及方式存在缺陷.................................................7
(三)培训效果低于预期.......................................................8
四、针对JAC学习型组织的一些建议.................................................8(一)加强员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引导.........................................8
(二)改善学习和培训的内容及方式...............................................8(三)以学习效果为导向,把组织型学习做到实处...................................9 参考文献........................................................................12
JAC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及其意义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对个人学习而言,主要是指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学习的主体是个人;而组织学习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的,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两个阶段;对应而言,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在学习型社会里,各个公司如果要实现长远的公司规划,同样面临学习的任务,都需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是指,由领导层提倡,在整个组织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改变员工固有并阻碍企业发展的心智模式,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以增强企业整体上的灵活适应性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及受此价值体系所影响而建立的相关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这里的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吸收知识,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它是开创性的学习。
(二)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从以上对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的阐述中,可对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义做出以下几点归纳:
1、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
适应性要求组织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政府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组织内部成员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现状,自我超越。
2、强调整体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企业员工把整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智能生命体”,即让组织具有整体意志与整体传力。其次领导者应以整体系统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员工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结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避免单一思考导致判定和决策失误。
3、展开全方位“学习”的企业文化
“学习”精神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终身学习”的精神。二是“全员学习”的精神。三是“全过程学习”的精神。四是“团体学习”的精神。
4、以人为本,自我精进的企业文化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中,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人都有渴望自我精进的内在需求,鼓励人们相互交流、持续学习、自我超越,为人们寻找到内在灵性停泊的港口,使员工的工作热忱被充分激发,且更富自主性和创造性。
5、协作与共享文化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不是相互隔离的。
6、代表组织学习记忆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不是企业组织之外的东西,它是组织学习的产物。
二、JAC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要情况介绍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各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实力,先后有多家企业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以下就以JAC为例,简述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概况。
(一)JAC的人才观和学习观
JAC从96年开始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从那个时候就提出了核心理念: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一个企业无论引入了多少现代的体制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个企业如何仿效最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践的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能顺应和推动现代经济制度的健康发展,那么,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只能是图有虚名。
所以JAC首先是从人的方面入手,提出了大人才观:
一、人才和资讯才能决定企业的未来;
二、每一个岗位上有造诣有贡献的人都是人才;
三、品德永远第一。
在提出了自己的人才观后,怎样才能指导每个员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成长为人才呢?为此,JAC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学习观:
1、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江淮人提倡: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有”的学习态度,事实上是提倡一种开放接纳包容之心。
2、学习是最大的福利,是对员工最高的奖励。JAC认为,培训是对员工的最大福利,对员工的最高奖励就是提供一次免费的外出学习机会。JAC培训是采取竞培的方式,尤其是研究生这级的培训和境外培训。受训人员自己报名,然后进行考试、绩效考核,最后选拔确定人员。不论资排辈,极大地促进了年轻员工的成长,同时也让老员工感到一定的压力和危机感。
3、学习是一项回报颇丰的投入,提倡终生学习。在JAC,培训被当作是压倒一切的“一把手”工程,他们建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中心主任相当于副总经理层级。有专门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制定了严格的培训制度。中心许多设施都是全公司最好的。
4、学习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会学习。JAC对施训者提出了转变观念上的要求:过去是“我能教他们什么”,老师有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现在,则是“我怎么促成他们进行学习”。老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目的是促使学习的产生,让别人学会学习。
(二)JAC的培训工作形式
为了使企业的培训工作不流于形式,像大多数企业一样,JAC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管理流程。JAC的培训工作大致有如下形式:
1、自主培养。安排优秀的员工到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优秀的企业进行深造,开展交流。并且与大学合办研究生工作站,选拔优秀的员工来参加研究生的学习。还有就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公司讲学。
2、脱产轮训。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它尽可能地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后果负责。这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JAC认为要重点培训他们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决策层的决策,同时又必须创造性的用到他的工作中。中国与外国企业的最大差距不在于科技而是人的素质。
3、全员参与。在江淮中有一个全员参与的“40+4”的培训,就是每周工作40小时,再加上4小时的学习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生产任务很紧,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每周4小时的培训从不压缩。
JAC还有一个150人的兼职培训教师队伍,这些人都是由各个单位推荐出来的,然后由培训中心进行考核,发给他们培训师的证书,培训师队伍中有工人、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和公司的高级领导。JAC还规定,基层领导必须同时是内部培训员;中层领导必须是内部培训师。培训使用的教材都是自己设计开发的,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管理教材,但是只有自己设计考分的教材最适合自己的实际。并且使用自己企业的案例会更加生动,更能为员工所接受。
4、共享学习。为什么在许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团队整体智商却只有62?团队的学习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为了创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JAC以反馈系统、反思系统、共享系统为主线,专6
门作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创建规划。集团公司还成立了学习型组织研究会和书友会,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分会,不断地开展一些学习交流活动。
三、JAC多年来开展学习型组织的所存在问题
JAC自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自领导起从上到下对此非常重视,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培训机制。员工也从最开始的不习惯、有抵制情绪到习惯成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么多年的坚持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目标、对象、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方法、监督和评价机制上,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相比,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员工思想上、公司机制上、培训应用过程上三方面的问题。
(一)员工思想上的问题
1、员工认识不到位。员工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偏差,往往把学习当成是完成公司安排的“软任务”,当作一种“额外负担”,把“理论武装”视为“门面包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不同程度存在应急、应付现象。在培训期间,经常存在人来了,心没来的问题。个人对学习也没有要求,没有危机感。大多数人认为干好本职工作,只要业务不发生差错,干好了就等于学习了,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在JAC每周加四培训的时间内,时会发生走神、瞌睡等问题,要不然就是低头看手机,抬头茫茫然。员工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处,存在应付心态。
2、员工学习动力不足。内缺动力,外缺压力。从大环境看,现在的社会很浮躁,真正能坐下来潜心学习的人很少,埋头学习的倒成了另类。从小环境看,企业工作压力大,整天忙于工作,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应付就行了,学不学无关紧要。因此,往往是要求时学一学,用起来学一学,集中组织时学一学,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即使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散漫,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内容及方式存在缺陷
1、学习实效性不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解决思想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过程,都要从解决自身的问题开始迈步,从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来加速,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JAC下属企业众多,每个分公司情况均不同,作为培训来说也应该对症下药,对于制造商用车的生产单位,商用车的可靠性是需要关注的,要多安排关于车辆安装可靠性性质的培训,让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有深刻认识,尤其要认识到因自己装配问题而带来的后果,以保证他们对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让大家在以后工作中灌输以大家要以质量为本的意识;而作为乘用车来说,精制工艺就显得尤其重要,以最小的安装偏差,造就完美的产品。让大家感觉不是在做汽车,而是在做工艺品,要给员工们播放顾客们对我们的挑剔,要以挑剔的眼光看自己。脱离自身的实际工作,缺乏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很可能使学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学习方式不科学。在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当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外出参观与观看录像等。而集中学习又以领导作辅导发言或组织者宣读学习文件、集体观看录像为主。这就造成了领导与学员之间,组织者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即使偶有讨论,也是领导、组织者唱主角,其他学员难以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此外,有些企业或因经费问题,或因工作缺乏创新,都较普遍地采用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等形式来替代学习,总是改变不了读书念报式的呆板形式。有些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机械教条照搬上级文件精神,沿用已经不合适宜的学习办法,如简单生硬地规定指定的学习书籍、甚至要求要写多少字数的读书笔记等,这些没有任何新意且缺乏主动性,单调、枯燥的学习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氛围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3、培训手段单一,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JAC,按照其大人才观,员工主要分为管理类、技术类、专业类、操作类四种。对于每一类员工培训方法相同,造成同样内容同样的培训方法,而大家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的结果就会千差万别。更重要的培训方式不为大家所接受,造成员工意见大,对培训有抵制情绪,发牢骚,最终直接影响工作。长此以往大家对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抱有成见,影响工作的开展。对于生产一线员工,因其长期从事制造生产,劳动强度大,在每周加四培训过程中,尽量多安排轻松性质的培训,例如,看电影、看视频等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培训内容传播给大家,如扔按计划安排视频讲座、岗位练兵等,势必造成大家对上课没有兴趣,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换个方式,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足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三)培训效果低于预期
1、培训内容散乱,员工受益少。学习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是学习文件多,学习基本理论少;泛泛讨论多,深入研讨少;涉猎的知识门类多,系统深入研究少;空谈认识多,联系实际谈贯彻落实的思路、意见、措施少,很少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实际主动地安排学习内容。即使安排本部门岗位练兵或业务能力提升等平培训课程,但员工考虑自己又不可能干这个岗位,安于现状,致使其不能投入到学习中来,结果精心准备的培训内容,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培训知识转化不理想。学习中追求形式和过程,满足于学过了、了解了,吸收不少,消化不好,学习成果转化率不高,往往是学归学、干归干、说归说、做归做,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脱节。没有达到改造思想、指导实践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和效果。对培训的管理也仅仅是在培训和培训前,对于如何做好培训后工作,让培训出成效,需要认真思考。
四、针对JAC学习型组织的一些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要抓好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必须在“强化”上下功夫。当前,JAC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新标杆,关键在于提高公司各级领导及员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只有坚持以科学技术研发为核心,以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为基础,以增强发展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健全制度和机制为保障,才能推进企业内学习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员工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以下,就上述员工思想、培训方式、培训效果三个方面问题分别提些改善建议。(一)加强员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引导
1、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学习自觉性。江汽集团各分公司要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就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的理念,摆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切实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坚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让每个干部、员工真正懂得,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裂变的时代,必须培养自觉学习、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思想中,让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追求。
2、强调激励以提高员工学习动力性。JAC的员工,上班工作忙,下班家务事多,让其放下一切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个别人也许会,但大多数员工都觉得不现实。如果企业给点激励,有点动力,他们也许就能坚持。因此,要想让员工学习的兴趣长盛不衰,就必须有一套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去触动他们、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凡是员工写的学习心得体会、调研文章和研制的科研项目在上级获奖的,单位按等级给予一定的加倍奖励;个人某项技能或小改小革,获得上级奖励或被上级授予“标兵”、“劳模”的,给予加倍的奖励;员工被评为“十佳”、“十优”或各项能手的,给予适当的休假奖励等等。(二)改善学习和培训的内容及方式
1、分层组织学习,突出学习重点。组织好学习必须注重层次,突出重点。除坚持组织集中性教育活动外,还要坚持差别化、个性化要求,多增加“自选动作”,尽可能减少“规定动作”,尽可能的贴近工作实际和干部员工的自身需求,分层次组织干部员工学习。首先,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内容安排,突出员工业务实效性,让员工只要认真学习一次就对工作上有帮助,使得员工学有所得;另外。要根据员工、干部的不同层次的岗位进行分层学习,不同层次的岗位关注点不一样,需要学习东西自然不一样,要针对他们各自的需求制定各自系统的学习计划。要积极引导干部及员工按照各自需求进行系统学习,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最后,从时间上要进行短期及长远的个人学习计划安排,把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干着今天的工作,想着明天的事业,学着后天的本领,努力使每一个干部及员工成为“行家里手”,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骨干。综上所8
述,从不同岗位这个横向上,从不同层次这个纵向上,最后在时间上层层推进,分层分重点的安排学习计划,使每个员工及干部都能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2、多样化多主线学习方式。我们应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列入企业整体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把握创建工作各条主线。首先是要推行群众性学技术、学业务的主线,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积极引导全体员工把主要精力从拼时间、拼体力转移到学技术、学业务,提高劳动技能上来,构筑起“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的培训新格局。其次是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主线,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更新的力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和监督措施。第三是在学习内容上的安排具有特色。也就是说,学习内容是否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起作用,应作为评价标准。对于培训的内容,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组织部分专业或业余骨干教师,对其内容进行优化,重新整编内容,从而拓展学员创新的空间。第四是学习形式的创新,充分体现多元性、主体性、综合性的原则,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创新体系。在这种新体系中,学科可包括:各专业课以及思想品德、政治法律、组织理论等;活动课程可包括:计算机操作、现场实践教学活动等;隐形课程可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延伸教育(即向家庭、企业、未来延伸)等。第五是在学习行为的创新上,体现多维互动性、动态生成性原则。作为管理者的新角色是:学习的教练、愿景的仆人、组织的设计师,作为讲授者,不仅是学习的“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不仅是学习过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而且是学习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而作为学习的员工,不仅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说”者、“思”者,不仅是“学”者,而且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每个员工都是培训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行动的执行者和贯彻者,这就是学习行为的多维互动性。
3、根据岗位特点,应用多种培训手段。JAC针对管理岗、技术岗及操作岗等岗位的培训方式不科学,不能对症下药,这也造成了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应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操作类员工每天在生产线从事体力劳动,在每周加四的时候尽量少的进行岗位练兵。岗位练兵本身是好的,但是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为保证大家对工作的熟练度,提高产品质量,其岗位基本不会有变动,大家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在加四的时间,应该围绕着生产目标,从提高士气,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等方面,多使用电视剧、电影等视频方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对于有特殊的需求的员工,迫切的需要了解某方面的只是,可单独进行课堂培训等。对于经常坐办公室的员工,运功量小。培训时要多通过动手实践、趣味运功等方式进行培训,不但让大家了解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有利于大家的健康。(三)以学习效果为导向,把组织型学习做到实处
1、培训语言、内容、方式贴近员工,以被培训人为导向。在目前的学习中,授课人在学习前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出现要么照本宣科通读一遍,要么高谈阔论套话连篇的现象,让员工难以理解接受。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把理论用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员工,让员工乐于接受。即结合学习内容,寻找生产实际中、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事例,通过加工整理融会贯通,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员工,使听讲的员工有听故事会的感觉;至于岗位需要的学习,有的员工认为,在岗位竞争的压力已让员工感到“三天不学手生”的情况下,应想方设法引导员工健康学习,使之既不透支精力影响工作,又不贻误学习保持上进。在有条件的单位,应开辟一定的阵地,提供一定的资金,购买一定的资料,配备一定的师资,让员工学习有去处,掌握知识有取处,比如职工夜大,开办专题辅导等。
2、以培训效果为导向,使之融入培训制度。要想有一个好的效果,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完善的学习制度。以下就这两点,谈一点看法:第一,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个氛围,氛围可以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我们曾经看见这样一些现象,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跟朋友们进了书店,朋友们都在拿书看,他不跟着看书又干什么呢?这就是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习氛围的建立,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带头学习,针对企业规章制度不够好、执行不到位、业务素质提不高等问题,经常组织探讨和研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读一本好书、汲一点营养、学一门业务、专一项技能的活动,并使其在全体员工中形成时尚;第二,制度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又是促进理论学习的重要保证。要通过机制建设,促使学习走向制度化,首先完善现有学习制度,并使之切实可行,另外将现有的学习制度增加完善至学习效果的跟踪。第一是对JAC已经建立的“学习日”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是安排在每周六上午定期组织大家集中学习或安排时间让大家分散学习,保证学习时间的落实;第二,完善学习交流制度,加强内部学习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第三,完善自学制度,强化干部及员工的日常学习,激发个人自学的内在动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家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第四,完善学习激励制度,把学习纳入集团各子公司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作为评比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开展优秀学习型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最大限度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最后,建立学习效果考核制度,针对每周的培训结果,培训中心对各单位各集体的学习效果进行抽查,并以多奖励少惩罚的方式对各个团队进行评定,对于反馈结果要多反应在培训策划上,这样才能让组织型学习不断进步、完善,让员工将培训的知识愉快的转化到工作中来。
五、结束语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文化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财、物和技术资源等要素上加入了知识和信息;在产、供、销中加入了信息流和网络。由此导致了企业传统组织治理结构和生产流程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经营治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家和治理学者普遍感到,必须建立新的企业组织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要。而支持这种新型组织的要害,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整体上灵活适用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高扬主体意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和系统思考,注重团体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中国文化传统对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提供了现实土壤。从JAC多年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收获来分析,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其在中国企业单位内实施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道路成功走出各自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 朱必祥,论学习型企业文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3] 苏勇、陈小平,文化与治理——对学习型组织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治理,1999,[4] 陆伟锋、乌姗姗,跨国企业文化与跨文化治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2,
第五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
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