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
卢文延1彭志尚
2(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本文探讨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增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加强学生会工作团队建设;建立学生会组织识别系统;汇编文书指南与理论材料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加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对内对外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与宣传推动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指:“要更好地发挥学生会等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1] 由此可见,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在思想引导和青年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作为社会思想熔炉的大学校园已经形成包括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多元文化互动并行的复杂文化。当前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学术学风建设不足、学生干部出现官僚主义倾向、政治思想敏感度不高等情况,究其根本在于其自身组织文化建设的极其缺乏。
高校学生会作为高校最大的学生群众自治性组织,是否创建和建设符合组织发展的组织文化,特别是能否继续发挥学生利益代表作用和做好思想文化引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民主程度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高校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仍然存在只喊喊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的现象,只是用来装点门面,并非组织成员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
[2] 并未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关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重视,形成对组织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印象。又因为组织
文化建设的内容较难量化,短期工作成效较难显现,出现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值得、不划算、难处成绩”的想法。正是这些思想意识的不到位,导致组织目标不明确、团队建设缺乏核心理念、组织传承与发展缺乏动力等。
2、上级主管部门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识消极
高校学生会受多方组织领导或指导,然而多数把学生会定位在“助手”的角色,认为学生会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协助党、团等学校各行政部门做好各项学生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可,对组织文化建设并不重视。甚至有不少上层管理者会认为,加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其学生维权工作是对自身工作稳定性的危害,主观上不愿意给予工作支持与帮助,消极对待学生会的组织文化建设。整体呈现功利化、德育化、物质化、共性化、活动化、失范化等严重影响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的现象。[2]
3、高校学生会领导层从事组织文化建设的难度较高
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压力较大,致使组织领导者无法抽身对组织发展进行系统的设想,更无法探索和研究学生会的特色组织文化;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会的自主权并未如理论上高度独立,而是在资金、物资、人力资源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接受多方管理,导致自身组织无法完全按照组织性质及意志开展学生会工作;还有一方面是,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并未深入学生会,不少学生会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措施、方向出现偏差,效果不佳。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致使学生会领导层缺乏时间精力、缺乏资源、缺乏理论支撑以促使其重视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4、学生会管理层、执行层忽略组织文化建设
学生干部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参与到学生会工作中。由于自身年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经验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参与学生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服务同学,提升自我。很少意识、了解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意义,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而又因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更新率和调整力度均较高,学生干部大多不愿意从事组织文化建设这一需要较长时间、长远规划的工作,而倾向于在在任期间做出成绩,完成自己的目标。
5、组织文化建设层面不协调
组织文化按结构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4] 由于物质层和制度层都属于能够“看得见”的建设内容,建设难度较低,易于显现效果,因而较易受到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人员的青睐。如,组织名称、标志、标准色、象征物、办公室布臵、规章制度、工作模式、领导体制文件等。而行为层则是组织行为文化,包括组织的公共活动、文娱活动、人际关系活动等等。若能根据制度层的设计,便能很好地利用发挥物质层的资源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情况较差于物质层和制度层,却远好于精神层的建设。精神层,即组织精神文化,它是组织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成员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即组织哲学的总和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精神层的建设情况十分滞后。大部分高校学生会对于组织的精神层的探讨多停留在上级精神层的复制、延伸,自身特色不足,特别是未能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进行组织精神理念的建设。
然而,必须认识到,精神层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缺乏人性假设、组织定位、精神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层建设的组织文化建设犹如“航船缺乏掌舵者”,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建设效果难以评估。此外,精神层的不确定易于造成物质层、行为层及制度层建设的浪费,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
6、组织文化建设的手段方法较为落后
应对不同的组织文化建设内容的需要,其手段方法众多。如,学生会的干部培养、干事培训、组织标志征集、组织文化自查自纠、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但方法手段多是建立在学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性的指导较少,应用更少。主要的手段方法有:正面灌输法、规范法、激励法、示范法、实践法、暗示法、感染法。只有使用规范的经过验证的科学手段,才能有效地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识
组织文化建设是学生会自身组织建设的一种核心途径,学生会领导层要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关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重视,进一步明确组织发展目标与团队建设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总体工作布局与人事培养当中。各部门要按照学生会总体布局,优化各自部门文化的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工作成效目
标之一,努力把组织文化融入到具体工作与活动之中,让参与者享受具有组织文化特色的活动与服务。
2、加强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
建立领导小组是保证组织文化建设持续发展的机制保证。可以组建一个学生会由主席团成员为核心的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秘书处作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中心枢纽,指派一名副秘书长协助具体执行与贯彻。同时,将组织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各层级学生组织、部门、干部干事考核的指标,加强监督与指导。
3、加强学生会工作团队建设
干部队伍是学生会组织文化的核心载体。结合学生会核心理念,努力深化学生会干部考核机制、学生会激励机制与学生会评优制度,加强学生干部行为规范与能力导向,促使学生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应该把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生会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基础,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提高干部个人与学生会组织核心价值、文化理念的统一度,使之成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4、建立学生会组织识别系统
建立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内的学生会组织识别系统,是加强自身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理念识别系统是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工作理念是由内向外扩散,经由这种内蕴动力的贯彻,最后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学生会形象。要结合学校、学生与学生会三方的发展需求,探索提炼学生会的使命、宗旨、原则、工作宗旨、工作原则、工作哲学、活动定位、生存与发展理念、组织原则与定位、人才理念、育才理念、用人标准等意识文化。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外化和表现,是一种动态的识别形式,通过各种行为、工作或活动将组织理念进行观测、执行、实施。要科学构建学生会组织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部门划分等,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科学授权。在组织理念的指导下,对内要对干部干事选聘、考评、培训、激励、领导、决策、协调、沟通、执行、反馈等行为形成规范与统一,增强学生干部干事综合素质;对外要对沟通、履约、竞争、合作、管理、服务、公关、宣传等行为形成规范与特色,从而被公
众识别认知、接受认可。视觉识别系统是理念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在视觉上的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会可以通过形象系统的视觉识别符号将学生会管理与服务信息传达给公众,从而树立良好的学生组织形象。具体要求是做好组织部门名称、标志字体、公文样本、网站建设、标准色等的规范统一,做好品牌活动的形象设计与创意维护,展示良好的学生会组织文化形象。
在建设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处理好三大识别系统的关系。组织识别系统包括MIS、BIS、VIS三部分,三者分别是组织识别系统之树的根、干、叶,缺一不可,统一于一体。要防止错把VIS当做MIS,防止三者脱节不平衡,防止有设计无实施,形成学习、理解、适用、纠正组织识别系统的氛围。
5、汇编文书指南与理论材料作为文化传承载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文化的构建、发展、弘扬的过程中,积累是关键。[3] 组织文化相关文书指南与理论材料是学生会组织文化沉淀、升华、传承和推广的有效形式。学生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研究、整合与汇编学生会的理念文化、工作制度、文书样本、工作流程等理论类与实践类内容,形成可供学生会系统干部参考与使用的文书成果,减轻工作负担与减少沟通误差。要将较为完整完善的学生会文书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干部干事培训、会议文件、网站纸质等多种渠道形式,在学生会系统推行与实践,促成学生会工作的规范与便捷。
6、加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对内对外的沟通与交流
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上级主管领导、各单位部门、兄弟社团、广大同学对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结合实际进行误解澄清、错误纠正与优势优化。增加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认真学习各家所长,严谨总结吸收,不断优化自身组织文化建设。
7、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与宣传推动机制
组织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应该纳入学生会年度经费之中,特别是要纳入各项工作、活动的实际开展之中,争取赞助与上级支持。要把宣传学生会的组织文化作为宣传学校和学生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拓宽宣传渠道,重点开拓网络平台与全员公关,把学生会组织文化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外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R].2004年8月26日,[2] 彭小盂,龚利明.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总第174期
[3] 谷昆鹏,赵俊石.浅议新时期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内涵及构建途径[J].中国林业教育,2008年第4期
[4] 彭小孟,万晴.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卢文延,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彭志尚,华南师范大学学生。
第二篇: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
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以下简称“学生会组织”)章程建设,推动学生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依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中青联发〔2017〕4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青办联发〔2014〕3号)及其它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学生会组织章程的起草、修订、审议、核准、备案。
第二条 章程是学生会组织履行职能的基本准则。学生会组织应当以章程为依据,聚焦广大同学精神成长、学习生活、成才发展、权益维护等需求,引领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同学全面成长进步、促进同学养成优良学风、服务同学创新创业创优、代表和维护同学正当权益。
第三条 学生会组织制定章程,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学校章程为依据,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应当促进改革创新,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章 章程内容
第四条 章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则。包括学生会组织的性质、宗旨、基本任务等内容。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是高校党政联系广大同学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学生会组织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为了同学、代表同学、服务同学、依靠同学,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学生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团的指导下,团结和引导广大同学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会组织章程中要明确提出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二)会员。包括学生会组织会员的组成、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内容。全日制在校学生,承认学生会组织章程,均为学生会组织会员。学生会组织会员有权对学生会组织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质询和批评;有权参加学生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学生会组织章程所规定的其它权利。学生会组织会员须遵守学生会组织章程,执行相关决议,完成各项任务。
(三)权力机构。包括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周期及主要任务、学生代表的产生原则及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校级层面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周期不超过两年;院(系)层面会议召开周期为一年。学生代表大会为学生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任务是:审议学生会组织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制定及修订组织章程;征求广大同学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校级层面学生代表大会代表经班级、院(系)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代表名额一般不低于学生会组织所联系学生人数的1%,名额分配要覆盖各个院系、年级及主要社团,其中非校、院(系)级学生会骨干的学生代表一般不低于60%。
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以下简称“常代会”)的学生会组织须明确常代会为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评议学生会组织工作、监察组织章程和工作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学生会组织工作报告、选举决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调整等重大事项。常代会不得代替学生会组织行使权益维护等日常执行功能。常任代表由各院(系)从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中推荐产生。在不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的,应每年至少召集1次会议。
(四)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的组成及职权等内容。校级学生会组织须设立主席团,由主席1名、副主席4至6名组成,有分校区的高校可酌情增加副主席人数。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主席团成员须由学生代表大会或其常任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校学生会主席由学生代表大会或常任代表(扩大)会议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应向大会公告。主席团成员和主席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应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予以确定并报学校党委批准。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校学生社团工作,已设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明确学生会组织各职能部门副职原则上不超过2名,不得设置主席助理、部长助理等岗位。明确校级学生会组织的骨干成员原则上不得超过联系服务学生总人数的1%。明确各级学生会组织要设置权益维护部门,代表和维护广大同学合法权益。明确各级学生会组织可视需要设置负责港澳台学生、留学生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加强对港澳台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联系与服务。
(五)基层组织。包括基层组织的组成及职权等内容。明确建立学生会组织“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明确校级组织对院(系)级组织、院(系)级组织对班委会的指导职责,重点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校级学生会组织对院系学生会组织的指导、联系和帮助;建立健全校级学生会组织每年至少1次通过集中会议或书面形式听取全部院(系)学生会组织工作报告及意见建议的制度;建立完善校级学生会组织对院(系)学生会组织工作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进行公开。明确各级学生会组织要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管理和服务。
(六)学生骨干。包括学生骨干的选拔及退出的条件及程序等内容。明确主要学生骨干候选人必须符合政治合格、学习优秀、品德良好、作风过硬、群众基础好等标准,面向广大同学进行选拔,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确保广大同学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同学监督。明确要建立学生骨干退出机制,对于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的、考核不合格的、违纪违法的以及其他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学生骨干,应按照规定和程序予以劝退、免职或罢免。
(七)附则。包括解释权声明和生效条款等内容。
第五条 章程用语应当准确、简洁、规范,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章 章程起草(修订)程序
第六条学生会组织起草(修订)章程,应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工作的问题与挑战,广泛听取学校师生代表的意见,使章程的起草(修订)成为学生会组织凝聚共识、改革创新、规范发展的过程。
第七条学生会组织应当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章程起草(修订)小组开展章程的起草(修订)工作。
第八条章程草案(或修订案)应当经校团委核定后形成章程核准稿和说明,报上级学联秘书处核准。
第九条学生会组织章程草案(或修订案)经上级学联秘书处核准后须报学校党委审定,党委审定后由学生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十条学生会组织应当保持章程的相对稳定。第四章 章程核准与监督
第十一条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的章程草案(或修订案)由全国学联秘书处核准;全国学联委员会单位(不包含主席团单位)的章程草案(或修订案)由所在省份的省级学联秘书处核准后报全国学联秘书处备案;其它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章程草案(或修订案)由所在省份的省级学联秘书处核准。第十二条 章程报送核准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核准申请书;
(二)章程核准稿;
(三)对章程起草(修订)程序和主要内容的说明。
第十三条核准单位应当对章程核准稿的合法性、适当性、规范性以及起草(修订)程序等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核准单位应当自收到核准申请1个月内完成审查。涉及对核准稿条款、文字进行修改的,核准单位应当及时与申请单位进行沟通,提出修改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准单位可以提出时限,要求申请单位修改后,重新申请核准:
(一)违反法律、法规的;
(二)超越学生会组织职权的;
(三)核准未予通过或者提出重大修改意见的;
(四)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
(五)有其他不宜核准情形的。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全国学联秘书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全国学联秘书处 2017年8月30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政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内化廉政知识、提升廉政素养、塑造廉政人格的过程。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思想认识相对肤浅、形式主义大量存在、活动主题一般化、实际覆盖面不广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校园文化与舆论宣传、提高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建立健全校园廉洁文化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新路,为推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 必要性 高校 对策
一、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近几年已经进入教育体制改革深化阶段,高校改革的同时,中央赋予高校越来越多的权利,尤其是在招生、基建、财务等方面自主权越来越大。在赋予高校更多权利的同时,忽视法律监督和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原本教书育人的“象牙塔”成为滋生腐败的高发区。2014年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高校腐败问题被不断曝光,多大11位高校领导因腐败落马。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还高校纯洁,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和传播思想以及文化创新的重要责任,对高校来讲,拥有一支廉洁自律的党政领导,不仅能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形象,而且能给所培养的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实践表明高校一旦发生腐败行为,不仅影响高等学校发挥教化育人的功能,更会给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学校发展计划。反腐倡廉工作能否在学校深入推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计划能否全面贯彻,关系到目前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深改阶段,改革过程中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在自主招生和基建工程方面,而这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实践证明,在没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监督措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之前,本是“象牙塔”的高等学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发生在招生过程中,不仅影响教育系统的形象,更关系到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教育公平。高校反腐是防止高校滥用招生权利,保证每个公民公平、公正享受教育权利。只有完善制度反腐,让学校权利运行在阳光下,遏制滋生腐败的温床,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工人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将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建的基本任务。加强党政工作人员的廉洁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中国中产党的战斗力,不能在利益面前冲昏头脑。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详细明确高校党组织人员行为规范,确定“不准”行为名单,把自己的权利规定
在行为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以敬畏之心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从制度上把党政人员的权利关进笼子里,使其不敢越过权利的“红线”。高校党建始终要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从严治党,履行高校党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责任主体,保持党委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校园文化先进性与否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高校先进文化的核心要求。在高校内推广防腐倡廉文化,加强党政人员以及学生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工作,对净化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同学们多元发展。但实际上,高校某些人员亡故党纪国法,铤而走险,贪污受贿,不但给校园先进文化建设蒙上了阴影,同时也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四)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精神的必要方式
高校每年都在给国家输送优质人力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老师的一举一行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等学校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精华学生们的精神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实际中,高校往往在招生过程中发生腐败,这不仅仅浪费国家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资源的效益,而且影响教育公平公正。因此加大高校反腐力度,推进反腐倡廉文化进校园建设工作,对提高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资源的效率,提高学生们自律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现状与不足
自中共中央倡导“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得到了各个高校的积极响应。然而在活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学校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相对肤浅、工作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与意义。
(一)思想上:对廉洁文化的认识相对肤浅
判断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效果如何,以下有几个指标,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自我认识,做人做事是否有廉洁思想、廉洁品质是否形成等几个方面,但是据有关统计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对廉洁文化教育的认识还十分模糊,甚至可以说对廉洁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有的大学认为不廉洁、贪污腐败是看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做的违法的事情,简单地把廉洁与权利、地位相联系,认为学生根本没有腐败的前提和条件,不廉洁行为与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完全认识到其中的目的与意义,就不可能做到坚决执行。廉洁文化教育达不到原本意义与目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相关人员、学生,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廉洁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对于青少年来说,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目前为止,中央新闻曝光腐败案例几乎都是成年人,特别是重要领导干部,学生本身无权无势无钱,腐败问题几乎与青少年无关,因此没有必要讲廉洁教育。而且还有人认为现在对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为时过早,教育部门、学校个别领导,特别是部分家长尤其担心如果在学校进行廉洁教育活动将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个别家长的这种认识,使得廉洁文
化教育成为了应付式教育,没有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也使学校师生缺乏参与或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廉洁文化认识肤浅将严重影响到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二)执行上:形式主义大量存在,工作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领导机制还不够完善,形式主义大量存在,工作机制也不够科学。廉洁文化进校园与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效果,学校与企业、机关、社区等相关部门在廉政文化教育上的联系缺乏相关性,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况。比如学校对学生进行廉洁、公平、正义的正面宣传,但是有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灌输人情世故、权力至上等传统、与学校宣传相反的观念。同时,有些学校对廉洁文化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廉洁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脱节。因此,如何有机协调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关系到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评价体系,难以对活动效果进行量化衡量。由于缺乏监督检查的客观标准,这也让活动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在执行上,由于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将影响活动的预期效果。
(三)内容上:活动主题一般化,廉洁文化教育的影响力有待增强
教育活动本身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廉洁教育也是如此,这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但是我们很多工作者对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缺乏耐心,想着只通过一两个活动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校相关部门在组织廉洁文化教育宣传活动的时候,存在活动形式单
一、主题活动一般化、缺乏特色、内容呆板等困境,因此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内容上,应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活动方式,使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范围上:实际覆盖面不广,教育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对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国大中小学生廉洁教育全面铺开,但是在学校层面,尤其是高校,由于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导致各高校对廉洁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高校很多教师为了单纯的教育指标,把学生成绩搞上去为中心,对廉洁文化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大多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的来执行党和国家的号召,并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也没有从廉洁文化教育对中国未来廉政的高度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多老师们只是主观上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廉洁文化作为德育思想对学生们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长期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待,更没有把廉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因此,在范围上,由于各大中小学校对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宣传和表面上的应付,导致该教育活动实际覆盖面不广,对其教育重视不够。
三、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方针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廉洁守信的思想品质,营造浓厚和谐的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廉洁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加强实效性 的探索,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发展。
(一)加强校园文化与舆论宣传,建立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这种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因此加强校园廉洁文化与舆论宣传,建立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形成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是高校廉政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一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艺术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主题辩论赛、团日活动、反腐倡廉主题电影等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廉洁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二是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载体功能,建立浓厚和谐的廉洁文化氛围。常见的校园媒体包括传统的报纸期刊、宣传栏、横幅标语、书画展、手机报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QQ等为大众喜爱的新媒体展开宣传。高校是教书育人,培育崇高思想品质的圣地,在高校展开广泛而持久的文化教育与宣传,通过无声、无形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来营造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引导廉洁行政、廉洁自律的舆论风尚,形成全校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廉洁文化的影响力
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受教育者的心理与性格特征,立足实际,坚持廉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注重教育成果的实在性,从而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其一,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文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其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高校思想品德课、形式政策课、主题班会课、特色活动等,有目的、分步骤地向学生传播廉洁思想廉洁文化,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感受到廉洁文化的存在。其三,树立廉洁模范,弘扬学习廉洁文化的道德风尚。充分挖掘校园廉洁事迹及其他廉洁文化资源,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师生感受身边的廉洁文化,向廉洁楷模学习。其四,要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
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既要使高校、院系及班级的管理公开透明化,又要保障考核制度与奖励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在班级集体建设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主题班会活动等,使高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与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发挥班委会、党团支部及其他学生组织的基层领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党团支部、班委会、及其他学生组织,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选拔,发挥先进个人及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班委会、党团支部及其他学生组织都应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团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展开廉洁文化建设活动。高校应以党团思想为核心及指导原则,做到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更好的充当桥梁及纽带,把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建立健全校园廉洁文化长效运行机制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加强物质条件与经费保障机制建设。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支撑,在经费投入方面,要立
足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结合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进行经费投入,做到在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文化设施建设及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经费及时到位,为廉洁文化教育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其二,强化领导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由高校党委统一进行领导,思想政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各担其责,纪检监察组织统一协调,高校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领导及工作体制机制。其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要研究、探索、实施廉洁教育考评,并纳入高校教师、学生、职工的考评体系。要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岗位绩效考核,实现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多方位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不断调动和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廉洁教育的主动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伟敏.浅议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9).[2]侯志山.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和特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1):18-21.[3] 袁家荣, 廖红, 陆春芬.浅议高校反腐倡廉的现实必要性[J].旅游纵览月刊, 2013(3).[4] 舒婷玮.关于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4):108-110.[5] 孙霞.博弈论视角下的高校反腐倡廉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6):116-120.[6] 董伟武, 程银, 金娇.民族地区大学生廉洁教育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2(2):149-154.[7] 阎现章.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5):106-118.[8] 范春梅.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2(1):84-87.[9] 葛然征.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思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1):5-7.[10] 陈洪连, 李慧玲.高校制度反腐的学理反思与逻辑进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28-33.5
第四篇:新形势下监狱文化建设专题
新形势下监狱文化建设
七监区
杨海斌
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形成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撑,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载体。从文化的角度看,十七大整篇报告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文本,必须从总体上准确的把握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所作部署的战略意义和深刻内涵,才能明确前进方向,找准监狱文化建设的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做出了精辟深刻的论述,深刻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今时代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监狱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监狱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监狱行业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行刑方式、群体意识、环境风格、行业规范的总和。它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监狱文化的精髓。因此,在新形势下,随着监狱硬件投入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监狱民警的热切愿望。监狱精神文化,也理应建设成为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观念,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一、监狱精神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监狱精神文化是监狱深层次的文化,是监狱本质、个性、民警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监狱全体干警在长期的刑罚执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水平,体现着监狱文化的方向和实质;体现监狱主导者——监狱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包括体现监狱行业特色、人文精神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等等,它有其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
监狱精神文化是监狱文化的核心,是监狱文化建设的归宿,也是监狱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它是民警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进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对监狱干警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着约束作用,使干警们自觉地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
监狱精神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充满着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能激励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上的倦怠感和挫折感。构建监狱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监狱系统民警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监狱事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监狱价值观念以及监狱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影响力、震撼力。
二、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监狱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接,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行业文化和特色文化。
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有意义。监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监狱领域的具体化。
监狱文化建设是监狱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是监狱工作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体制改革、监狱信息化建设为这个飞跃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监狱工作“以改造质量为中心”观念的确立,为这个飞跃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引导着实现这个飞跃的方向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的阶段、更高的标准,就要求通过建设监狱文化,推动监狱工作质量的飞跃。
监狱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必要的。监狱文化建设是实现监狱价值的内在要求,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体现着监狱管理的水平,文化力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三、监狱文化建设的方向
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法治精神,为监狱法治提供思想保障;必须实现法律法规的逻辑延伸,为监狱法治提供制度保障;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要求,为监狱法治提供实践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为监狱法治提供硬件保障。
1、明确指导思想和方针。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按照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全面提高监狱警察综合素质,推进监狱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和繁荣,促进监狱和谐发展和平安稳定。
2、加强精神层面文化建设。精神层面文化是监狱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监狱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基础和原因。精神层面的文化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精神层面的监狱文化体现在民警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和体现在罪犯的“改过自新,重塑自我”的改造氛围。
3、突出教育改造文化建设。我国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提高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的中心。把社会的破坏者更多的改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我国监狱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内涵。要把教育当作一个手段,予以重视和加强,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直接从事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素质。加大教育改造投入,完善教育改造设施,科学运用管理、教育、劳动改造三大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方法。
四、新时期下的监狱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监狱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孕育下诞生的,尽管我们移植改造了西方现代监狱制度为我所用,但我们现行的改造罪犯文化无不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只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监狱里与当代文明监狱相适应,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协调,定能促进改造罪犯文化的新发展。
监狱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监狱民警的参与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针,有监狱文化实践和丰富的文化积累相依托,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在新的高度、新的时代为监狱事业的发展续写新篇,定能使先进监狱文化在新的时代产生更大的造就人的力量。
新时期赋予监狱文化新的使命,那就是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构建和谐监狱,为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资源缺乏,已经出现了包括能源短缺、钢材短缺、矿石短缺、原材料短缺等迹象,这直接导致了发动机各零部件生产成本投入的增加。从而使得当前发动机制造销售市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生产发展
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花架子”,有的认为企业文化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搞不搞无关紧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只是不断上升的产品价值和一次次不断刷新的产品销量记录,还应该包括产品价值背后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下面几个小细节很能反应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几个人坚持佩戴公司的工作证和工号牌、下班的班车抢座占座、厂车上办公室里食堂里每天都可以听到谁谁谁又辞职了,当然还有各种版本的降薪减员言论。
进公司两年了,我从一个普通员工的角度,通过自己所看所想结合公司现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从五个方面和大家探讨:
一、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
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司每年新进的知识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往往一年不到就已去七八,以至于公司内部流传着“扬柴就是一个培训基地”的说法。更有甚者私下里在打赌哪一个先辞职,这好像成了大家吃饭时或厂车上的谈资。在大家谈笑之余,我感觉浑身冰凉,感觉到的是悲哀。当辞职成了一种跟风和解脱,我们真的需要反思;当那些辛辛苦苦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公司的老员工们对于工资待遇提高的要求,我们真的需要正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文化应成为员工的待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待遇,我们如何去分享或消费这种价值并切实地感到得到了这种价值,我想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消费:
(一)消费企业的品牌、企业形象,就是说一个好的企业品牌或企业形象,会给每个员工带来许多的益处。首先你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自信心,社会对你也将另眼相看,你始终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心
理环境之中,对你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当你一旦走向别的企业,这种品牌背景无疑将是你加薪晋级的法码;
(二)消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或技术技能,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有些经验甚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你只有深入其境,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种经验的获得,远远无法用金钱的尺度去衡量,它也许使你终生受益;
(三)消费企业提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
(四)消费企业提供的良好学习培训的条件,这是企业给员工的隐形收入。以上种种都应看成是企业给员工的待遇,企业因营造这些东西都付出过。
真正地让员工消费好企业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企业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刻地理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是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企业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1]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责任的重要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全体员工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主动、合作、纪律等内容。它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纪律性、就没有主动性、也就没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就要不断的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引导每一个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提倡和鼓励职工在履行职责中,不但要有魄力创出新成绩,还要有勇气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和过错。因此我们在引导和鼓励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就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借助强有力的管理促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严格按照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任务。反之,如果不尽责,就会造成失责、失职、渎职行为,将受到责任追究。每个月的岗位绩效考核中应更多的将因责任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明确而造重损失的人员加以严肃的处理,从而达到全体员工重责任讲责任的局面。
五、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会产生十分积极的综合效应:它有导向作用,能引导职工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它有约束作用,能以特有的企业精神,无形的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和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它有凝聚作用,能以巨大的心理引力,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它有激励作用,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制定实施适应市场的发展战略,增强竞争力,同时促进企业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带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它有辐射作用,能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影响,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凤.优秀的企业文化应成为员工的待遇.中外科技情报.2004(34)
[2]贺恒光.也说建设企业责任文化.东方企业文化.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