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2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
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李正明)2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有关的政策,法规或内部章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凭借自身特有的功能、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娄成武P38)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我国社会组织大体上可以分为: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
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包括政治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
1.组织性
依法设立,行使一定的民事法律权利,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非政府性
指在组织机构上与政府相分离。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3.非营利性
4.公益性
5.参与性(志愿性)
有些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有赖于志愿者的参与。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概述
6.灵活性
指公共事业组织较少受到体制、程序的约束,能够较快地适应外界的变化。7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政府组织
两种提法:争论在于政府是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是,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其代表有:朱仁显、崔运武、温来成、李正明等。二是,非政府组织或公共事业组织,代表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有:冯云廷、娄成武等。
政府组织
公共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非法组织非执政党等组织
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
合法组织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
非
政
府
组
织
公
共
组
织
非政
府公
共组
织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政府组织
广义: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
狭义:行政机关
政府是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冯云廷认为政府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娄成武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 12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管理组织。
崔运武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而政府又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李正明政府不仅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而且是政府管理的核心。
朱仁显认为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温来成认为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
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就现代社会而言,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
公共事业究其特性而言属于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3.市场机制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
市场无法完全满足公共需要,无法保证社会公正,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后果。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也又优点和长处
可以通过自身强制力所具有的制度安排、16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法律制度保障的优势,组织直接生产市场机制不能自动生产或社会机制生产不充足,而社会或公众需要的产品。
5.政府不仅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而且还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1)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
(2)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3)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二)公共事业组织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大体上有三类:
事业单位
公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与国际上的“第三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概念接近。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美国税法501(3)规定,非营利机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该机构的目标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性、教育性、宗教性和科学性的事业,或者是为了实现税法所规定的其他目的。第二,该机构的净收入不能用于使个人收益。
第三,该机构所从事的主要活动不是为了影响立法,也不干预公开选举。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涉及机构有:医疗保健、宗教机构、慈善机构、科研单位、教育机构、艺术团体、体育协会等。
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出,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源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和支持者的捐赠。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提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条件:一是组织性,二是民间性,三是非利润分配性,四是自治性,五是志愿性。
沃夫提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 23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织结构,三是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四、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体制
“统一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统一登记
事业单位——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登记(同级)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同级)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二)双重负责
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
(三)分级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应该与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范围相一致。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一、市场机制的优势与缺陷
(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供方和需方,其单个交易量在供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不影响市场价格。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2.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地并且非常容易地进入市场。
3.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是同质的。
4.与产品相联系的资源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二)市场机制的优势
市场机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它比其它方式(如计划、行政命令等)更为有效。
1.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3.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市场机制的缺陷
在一系列理想化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1.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导致效率下降
垄断市场-葡萄酒
纯粹垄断市场-铁路(唯一供方)
寡头垄断市场- IntelAMD(少数几个供方)
垄断市场特征: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①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供方和需方,某一供方(需方)可以忽视其他供方(需方)的行为对自己利益的影响。
②供方提供的产品存在着差异,但同属一类产品,相互间有着密切的技术替代关系(满足同样的需求)和经济替代关系。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③各供方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
④供方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2.公共物品,市场无法提供或供给不足
3.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公平
4.市场机制难以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
5.导致公共资源过度消费等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二、政府机制的优势与缺陷
(一)政府机制的优势
1.提供法律制度,维护市场秩序
2.提供和维护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
3.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公共产品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4.合理运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相对)
6.应付紧急事件
(二)政府机制的缺陷
1.政府行为上的低效率,即“政府微观行为缺陷”(不计成本,缺乏激励机制)36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2.政府职能性缺陷,即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健全或政府机制的不恰当运用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1)政府干预过度而造成的经济运行低效率,可称之为“职能运用过度型”的政府缺陷。
(2)政府未能履行或未能全部履行其职能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去弥补市场缺陷,反而放任其扩展,从而导致公平与效率失衡、经济运行无序、社会秩序紊的情况,可称为“职能缺失型” 的政府缺陷。
3.政府机制也难以保证公平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三、社会机制的优势与缺陷
(一)社会机制的优势
1.提供准公共产品,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2.深入基层,贴近民众,沟通性良好
3.运营成本较低
(二)社会机制的缺陷
第三节三种机制的比较
这种缺陷也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
1.组织开支与筹资的缺口加大
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4.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类型:
解答题(3*10)
论述题(2*20)
材料分析(1*30)
解答题(3*10):
一、公共事业
(1)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公共产品的分类:
以具体表现形式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内涵: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二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优势和局限,体现在哪里?
优势:
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公共交通)
2、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3、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调节收入分配
局限:
1、公共政策失效
2、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
3、存在寻租及腐败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指正式成立的、自我管理、非营利、以一定程度的自愿参与的为特点的民间组织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含义、特征
作用: 促进社会沟通
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移
促进就业
含义:广义是指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狭义指政府管理概念里的民间组织
特征: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三是非营利性。
四是自治性
五是自愿性。
六是非政治性
五、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和趋势、、民办非企业单位
(1)事业单位
改革: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试图改变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同时还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得轨道。
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阶段——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此事业单位全面进入市场。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的宏观改革目标位依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饿,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视野管理体系应该是我们继续推进视野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事业管理体系
基本趋势:
1、分类改革
2、创新改革
3、健全法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定位
第一,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有两层基本含义 : 其
一、社会事业社会办。其
二、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六、绩效管理的内涵、实施和步骤
内涵:为实现特定的绩效目标,对原有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通过
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计划的管理过程。
实施和步骤:
1、确立绩效目标
2、制定绩效指标
3、实施绩效计划
4、进行绩效评估
5、反馈评估结果
七、目标管理的内含、特点
内涵:组织通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到达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特点:
分权与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参与式的管理
面对成果的管理
八、决策了解一下
论述题(2*20)热点问题
1、高等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 共同办学的法制。
。。。
2、看病难、看病贵产生
原因:
(1)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
(2)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
(3)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
(4)政策“双刃剑”。
政府会怎么办?
一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五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3、住房难
原因:
(1)开发商炒作
(2)房地市场需求旺盛
(3)土地开发成本上升
政府会怎么办?
(1)加强市场监控
(2)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和管理
(3)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福利性住房建筑设计标准
(4)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灵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长远性和预见性
(2)科技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能级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5、保障房
材料分析(1*30)
环境
(1)、环境管理体制概念:环境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任务。
(2)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的特征:
跨行业性
主管机构要客观公正
保证管理俄权威
决策监督统一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环境管理,应须依靠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3)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总体上,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组织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中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在所有这些力量中,政府行政管理是主要的力量。
3、在政府部门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职能也根据政策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4、相对政府的作用而言,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力量较弱,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有限
5、行政资金有限
(4)现行环境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规格不相匹配,难以保障参与综合决策
2.部门职责交叉严重,难以统一监管到位
3.综合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4.中央对地方监督制约乏力,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5)如何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
1.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2.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3.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督机制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笔记
答: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工总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辨析)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二,维护经济秩序的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辅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六,在生活水平进入发达状态后,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判断)
公共事务的类别与层次
答:公共事务可以相应的分为社会政治事务、社会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三个类别。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大概念,即公共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第二个层面是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第三个层面是小概念,即狭义的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亩的的活动。
答:第一,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分类的角度看,公共事务可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其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辨析)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私有制国家也有公共产品,公有制国家也有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判断)
准公共产品: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一般来说,区别公共事业产品中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界线,不是外部收益而是内部收益。
广义的政府组织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而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行政机关,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政府。(辨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原则,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2)服务原则。(3)社会效益原则。(4)法治原则(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论述)
答:(1)总体来说,公共管理包含公共事业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从管理对象来看,两者有宽窄之分,即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一般的公共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第二公共管理与政府的政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而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在实际的管理中偏重于柔性手段,而公共管理中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都得到广泛的使用。(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目地是相同的。第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第三,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区别在于:第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上有区别。第二,管理主体上有区别。第三,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有区别。(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主要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的目的不同。第二,管理所依托的权利不同。第三,管理的性质不同。第四,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第五,管理的研制因素不同。第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第七,绩效评估标准不同。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始于管理有什么意义?(论述)
答: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矛盾,及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迟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力公共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力正在进行的政府管理改革及科学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乃至社会的全体协调发展。
2、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的研发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能极大的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从而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完成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2.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答:公共事业管理经历了由保护模式到干预模式再到市场模式的历史演变。保护模式又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是近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敢于模式又称为官僚模式、课程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答: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发展,而从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公共需求2.主体意识3.政府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市场提供: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
混合提供: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答: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任务:保证并满足公众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高层次的政府组织。(间接管理)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机构:一是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二是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三是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四是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直接管理)
政府的基本属性:阶级性,指政府通过暴力机器消灭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镇压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巩固和保卫国家政权;社会性,指政府对非阶级性的即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论述)
答: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论述)
答: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实体性、公有性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
战略规划的特点:稀少性、重大性、长远性、指导性。
SWOT分析,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点(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其最可能的提出者: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大众传媒。
拟定方案的基本原则:必须在拟定方案是有目的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的最直接的目标和表现形式,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
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基本原则: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一是保障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二是保护政府资金的“资金价值”和社会资金的安全,以及社会捐助者的利益;三是维持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中正当的秩
序与良好的竞争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标杆管理: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学习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设为标杆或基准并实施管理,以提高组织绩效。
标杆管理实际上是促进组织学校与改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现代卫生事业的基本活动,通常可分为医疗、卫生、医学研究、突发事故救护等行业。
突发事故救护属于纯公共产品,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基本的卫生产品是接近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主要采取公告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医学研究是纯公共产品,采取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临床技术研究则可公共生产与非公共生存并举,混合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医疗产品即可供各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提供方式基本上以混合提供为主,市场提供为辅。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国家体育场的产品属性:
1、国家体育场是准公共产品;
2、所谓的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效益的产品;它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3、国家体育场是由政府和企业等共同投资建设的,它所提供的产品不是完全无偿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但是它是具有较大外部效应的产品,所以它是准公共产品。
二、国家体育场的运营模式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怎样的关系?
1、国家体育场的运营模式是市场模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指在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鸟巢的建设是是以市场为基础,在政府的主导和统筹下,由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建设的,鸟巢建设的资金是由政府统筹,出一部分资金,其余由国内以及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并且在建成后,它的运作也是以市场为主,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它的门票价格设置上更能说明这一点。
2、国家体育场的市场运营模式说明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主导和统筹,共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三、鸟巢票价凸显了什么问题?
1、鸟巢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是由市场来提供的;公共事业产品的市场提供,是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并且提供者往往会通过收费来收回成本。这一产品的提供单位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它是按照竞争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总体上是在政府的管制下进行的。
2、鸟巢的建设资金就是由政府和企业、社会等共同投资的,在建成以后,收取门票也是企业为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鸟巢门票一直过高,一方面说明鸟巢的投资巨大,成本高;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的统筹管理还不够完善。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规则,加强统筹管理,使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公共产品带来的优越性。
3、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加强法制化和规范化。法制化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公共事业实施管理;规范化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在法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公正性和可行性的活动。只有这样,公共产品的效益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人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实惠;
4、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只有在政府的监督下的市场经济,才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不含论述题。若前面的不太难,可将复习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公共需要的特征
○公共事业特点(含最大的特点)
○我国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时间是1998年10月25日。○公共产品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来说,组织可分为政府组织、事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三类。○公共组织的含义。
○BOT模式的含义。
○事业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志愿失灵的表现(包括最突出表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很好地履行公共事业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宣传教育诸手段。○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支出的分类。
○公共财务管理的原则
○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组成。
○项目管理的含义。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的范围。
○如何优化项目进度计划?
○公共事业的监管体系(三位一体)
○西方政府为何要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西方各国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呈现出管理职能逐步强化、多元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共同趋势。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类型。
○文化事业管理一般目标体系。
○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