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志立则事成
敬爱的党组织:
《罗兰小语》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先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地去追求,那就叫立志。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可见理想的重要,我想说的是理想要分两种:终极的,现阶段的。
本来这观点也没什么新颖的,只不过今天上了党课,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时发现原来党的步伐进程是这一观点的极好验证。有点感触。党的纲领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分,建设共产党*社会是党的终极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又有的具体的目标。党在处理这两个纲领时总是统一的,辩证的。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而对于我们这群即将走出象牙塔的风华青年,又何尝不是只有坚持最高理想与当下目标两者的统一,才是一个真正的有志有为之士。扪心自问,亲爱的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我。然后据此定一个目标,接着看看当下,为自己定下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如此才会每天有事可干,不空虚,睡觉前还可以这样想:我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我又朝着自己的理想迈出了一步。
这一步,可大可小,存在就好。然后笑着去和周公聊天,那叫一个惬意!即便现实中陷入的困境,也不要紧,因为最高目标在那放着呢,它的五彩光芒温暖困境中的心灵。有盼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此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生命便变得真实。
有些朋友并不明白这一点。高效是他们的追求,但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是理想的实现这样的大事。过分的要求高效,难免浮躁,难免不快乐。何不学学山中的青竹,静静地扎根,汲取充分的营养,为有朝一日的参天,一步一步一寸一寸的准备。
每一个人都有伊甸园般的梦想,美好的不现实。但又有何妨,现实中一步步地迈,脚印一个个深深地留下,最后收获的即便不是伊甸园,也会有满园芬芳的迎接。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行动的灵魂,是方向,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在坚实的步伐下,何愁达不到所想之处。愿朋友们,志立,事成。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二篇: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我国选手夺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的时候,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我国的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不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她已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秀山河,她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心为民族的共产党的领导。
然而,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怎样爱国,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要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刻苦攻读,增长才干,为将来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一百年来为求中国,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许多仁人志士曾尝试过多种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结束了近百年中国被蹂躏、被压迫的历史,使中国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中国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绝对不能分开,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青年学生立爱国之志的根本点、出发点。
爱国,就要发扬我国人民优秀的爱国传统。虽然不同时期爱国有不同内容,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从戚继光率军御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邓世昌黄河血战;从谭嗣同慷慨就义,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而奋力开拓,披肝沥胆。。。一幕幕血与火交织的场景汇成爱国主义壮丽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就爱国主义不朽的诗篇。作为后辈的我们怎能不向他们学习,不怎能不尽心尽力报效祖国,以全部的忠诚、壮丽的青春、坚定的信念!
热爱祖国,我们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誓言,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奋勇前进吧!
第三篇:演讲稿《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同学们,当我们听到奥运赛场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见神九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亲眼目睹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不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的,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大的骄傲,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秀山河,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让我们这个民族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本所在。
然而,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怎样爱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要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刻苦攻读,增长才干,为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国,就是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从戚继光率军御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邓世昌黄河血战;从谭嗣同慷慨就义,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奋力开拓,披肝沥胆。。。一幕幕血与火交织的场景汇成爱国主义壮丽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就爱国主义不朽的诗篇。作为后辈的我们怎能不向他们学习,不怎能不尽心尽力报效祖国,以全部的忠诚、壮丽的青春、坚定的信念!振兴中华,责无旁贷!
同学们,我们是新一代大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属于我们,祖国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勇往直前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学生爱国演讲稿: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中学生爱国演讲稿:立爱国之志、成报
国之才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我国选手夺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的时候,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我国的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不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她已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秀山河,她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心为民族的共产党的领导。
然而,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怎样爱国,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要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刻苦攻读,增长才干,为将来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一百年来为求中国,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许多仁人志士曾尝试过多种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结束了近百年中国被蹂躏、被压迫的历史,使中国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绝对不能分开,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青年学生立爱国之志的根本点、出发点。
爱国,就要发扬我国人民优秀的爱国传统。虽然不同时期爱国有不同内容,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从戚继光率军御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邓世昌黄河血战;从谭嗣同慷慨就义,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而奋力开拓,披肝沥胆。。。一幕幕血与火交织的场景汇成爱国主义壮丽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就爱国主义不朽的诗篇。作为后辈的我们怎能不向他们学习,不怎能不尽心尽力报效祖国,以全部的忠诚、壮丽的青春、坚定的信念!
热爱祖国,我们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誓言,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
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奋勇前进吧!
谢谢大家。
第五篇:志立愿行 善作善成,学习雷锋[范文]
志立愿行 善作善成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无论是“四个全面”的宏伟战略布局,抑或是公民的工作生活和道德修养,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以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来提升价值认同度,才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本版自2014年8月11日推出“对话价值观”栏目以来,第一阶段从12个关键词以及核心价值观整体展开对话;第二阶段围绕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四个重点群体进行探讨,讨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内在逻辑、培育践行等方面。从本期开始,栏目进入第三阶段,将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以及“家风、校风、行风、村风”等展开对话,以期将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引向深入……
引子
为迎接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暨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们邀请三位嘉宾,共话学雷锋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观连体同构、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探讨志愿服务的机制化、常态化发展,期盼有更多的人参与和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中来。
诚然,一张温暖的笑脸、一句耐心的解答、一次真诚的帮助……从抢险救灾、大型赛事的现场,到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的一线,再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家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难以尽数学雷锋的人群和6000万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扶危济困、服务社会的感人事迹,常怀善心、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计名利、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总书记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可见,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也许短暂,却会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高度契合 生动诠释
学雷锋志愿服务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理念,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记者:现阶段,全社会正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您看来,志愿服务体现了哪些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杨松: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一种基于自愿,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热情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要求高度一致。
从个体行为来看,学雷锋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友善的行为,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互助,爱国与敬业更是志愿行动的题中之义。在国家层面,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表征,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和谐,而且培育了志愿者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在社会层面,学雷锋志愿服务恰恰是在法治的框架内为社会公正、自由、平等而努力的过程。所以说,大力发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特别有效的载体。
李迎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点与统一性。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我国公民的价值准则,也正是学雷锋志愿者的自觉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切实的志愿行动体现出来。学雷锋志愿行动是一种友爱、助人行动;学雷锋志愿者在对待他人时,必然是友善的。这是志愿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学雷锋志愿者对待自己的工作需认真敬业、充满激情,只有如此才能期待他(她)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诚信也是学雷锋志愿者们普遍拥有的道德品格,他们参加志愿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履行某种对社会和他人的承诺。
徐本禹:学雷锋志愿服务行为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每个学雷锋志愿者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奉献和敬业精神,传递的善意与关爱,都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中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同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学雷锋志愿行动的发展和增多也有利于增加社会的和谐程度。
涓涓细流 汇成江海
在给予关怀与回应关怀的过程中形成友爱互助,感召更多人参与学雷锋志愿行动
记者:能否结合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或研究经历,谈谈学雷锋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追求、价值实现来说有何意义?
徐本禹:我是从读大学的时候开始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曾在贵州省大方县贫困山区支教,到津巴布韦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等。我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出于感恩,因为我家里条件不好,别人帮助了我,我也想去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从事志愿服务15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所收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种幸福是可以传递并向社会播撒的,比如我支教过的学生也去参与支教行动……我有时候会收到学生的短信和电话,说以后也要像我一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就会营造出整个社会崇尚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风尚。
李迎生:小而言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学雷锋志愿行动、奉献精神所体现的正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雷锋志愿者参与行动不追求任何物质回报,但并非一无所获,他们收获了精神上的感动、心理上的满足、灵魂上的净化、道德上的升华。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弘扬奉献精神有助于社会平等、公正、和谐的实现。当前我国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数很多,围绕这些困难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学雷锋志愿者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个人在给予关怀、传递爱心的同时,被关怀的人也会回应关怀,其他人也会争相效仿,“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在给予关怀、回应关怀过程中,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良性循环机制。
记者:“学习雷锋好榜样”影响了几代人,志愿服务事业方兴未艾……有哪些学雷锋志愿者或行动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何认识他们给这个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杨松: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20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被社会高度认同的志愿者典型,比如坚持支教多年的徐本禹;还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已成长为西部边境一个偏僻县的乡长的许晓艳……
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千千万万个没被记住名字,但是其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的普通志愿者们。我在西藏阿里遇到一位来自福建的志愿者,家里条件很好,大学毕业后却选择去海拔4000多米的苦寒之地。我以为他可能要讲一些豪言壮语,可是面对访问他却只是淡淡地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应该有这样一段经历。”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当代青年可爱可敬的一面。他们具有理想情怀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彰显个性、渴望自我实现,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徐本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动激励人前行。我选择去津巴布韦参与海外志愿服务,就是因为读大学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讲的是在老挝从事服务的海外志愿者李泓霖,当时我就想,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海外志愿者。
还有一个志愿者叫李华芬。我在贵州支教的时候,李华芬得了白血病,我号召我所在的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为她捐款,来帮助这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大学生……不在于捐多捐少,主要是为了让她感受到还有一群孩子在遥远的山区祝福着她。后来,还在做化疗的李华芬瞒着医生,来到了大石小学并支教了一年半。现在李华芬仍在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
推动立法 创新模式
用专业化分工、创新性项目和平台,提供可持续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
记者:当前我国学雷锋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走过场、一阵风、形式主义的问题,您怎么看?应如何引导?
杨松:学雷锋志愿者提供服务,肯定是兼职的、业余的、力所能及的,提供出来的时间往往是碎片化的、临时的、不可持续的。但是,对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受助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帮助往往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有规律性的。所以就有了所谓“走过场”“一阵风”的问题,这跟我们学雷锋志愿服务主要靠自上而下的组织化动员模式有关。
要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开展,关键在于制度化。去年,中央文明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应该说很有针对性、指导性。制度化建设最顶层的其实是推动志愿服务立法。目前,已有十几个省份通过了省级法规,在国家层面,有关法律的草拟也正在向前推进。
创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首先,志愿服务都是项目化运作,要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就要围绕社会出现的新需求设计项目,对于已经存在的项目,要探索新的载体、元素和形式;其次在组织的结构、模式、方式和渠道上都要有新的变化,让它更贴近青年、社会和一线的需求。我们正在探索将志愿服务队伍进行专业化分工,比如有领袖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项目专员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等,让队伍更加专业化、常态化。此外,还有平台创新。志愿服务需要有实体化的平台,并且契合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李迎生:为保障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除了需完善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加强志愿者协会及其主管监督机构的组织建设等之外,资金来源、项目选择及人员配备等都是影响志愿服务可持续性的一些关键环节,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对于志愿服务的项目选择,现在的情况是项目太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条件许可,尤其是在资金有基本保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推出一些新的、急需的项目,并长期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记者:青年志愿服务在整个志愿服务体系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如何看待它的未来?
杨松:青年志愿服务发起比较早,1993年,团中央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整个志愿服务事业中是一个“主要开创者和重要推动者”的定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我们也有了一个新的自我定位和期许,就是要在国家志愿服务事业的总体格局中当好排头兵。
现阶段,国家层面对志愿服务的定位也提升了。它已不仅是一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承担了社会治理的责任,是一种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青年最敢于开拓、最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也是最充满活力、热情和担当精神的群体。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理应冲锋在前,敢于闯新路子、出新项目,去满足各类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