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时间:2019-05-14 20: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一篇: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达成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会提出一套管理方法。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两个重要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

第一节流程再造理论

一、流程再造概念的界定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是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新方法。根据BPR的主要特征,我们将其定义为:从顾客需求出发,以组织流程为再造对象,对组织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思考和分析,通过对组织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整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以此实现组织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组织绩效的巨大改善。

组织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变是BPR的核心任务。流程再造通过打破原有的职能与部门界限,通过重新整合组织的业务流程,把原来分散的活动用流程的观点优化后组织起来,“创造”出了新的“流”,为工作流的过程管理提供了条件。

流程再造关注的是组织的业务流程,一切“再造”工作全部围绕业务流程展开的。“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提供服务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

可见,“流程再造”对传统管理上的创新不在于提出了“流程”的概念,而是“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达到提高整体绩效的目的。流程再造理论所界定的业务流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它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业务流程是一组活动,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活动。第二,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各有特点,不允许随意安排;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结构严密。第三,业务流程中所有的活动必须在一起进行,向着一个目标。最后,业务流程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的目的是把所有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超越每个活动实现的单个目标,始终盯着最终的组织目标。

因此,解读流程再造的关键点在于:针对科层制职能型组织中,职能化分工导致绩效降低的问题,重新设计以顾客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取消原有流程中不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建立跨专业、跨职能的网上团队,使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实现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目标。

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的改革、管理系统的改革、人事管理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当然还包括组织文化的重建。

二、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一)核心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原则

强调顾客满意,而不是上司满意的原则

所谓顾客,就是组织服务的对象。顾客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之分。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同时也是公共服务部门。对于我们税务系统来说,纳税人是我们的外部顾客,上下级机关、以及领导、同事和下属都是我们的内部顾客,我们提供的产品是管理和服务。

许多税务干部至今还带着“官本位”的观念,凡事以领导或上司的满意为准,部门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BPR强调将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建立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不断满足顾客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传统的分工理论将完整的流程分解为若干任务,并把每个任务分解给专门的人员去完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工作重点往往会落在分解以后的子任务上,从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满足顾客的需要。流程再造恢复了流程的整个面貌,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使每位负责流程的人员充分意识到,流程的出口就是向顾客提供较高的管理与服务。

2.全面关注业务流程的系统优化

(1)重流程而不重职能、组织和部门的原则

以往的组织强调的是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BPR则体现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的理念,强调流程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定,组织结构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从而使部门职能独立和分割的状况逐步弱化。BPR打破了以部门为单位的劳动分工体系,避免了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子任务等弊病。一个流程应该是由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职能部门的意识将被减弱,而流程的意识将被加强,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

(2)整体最优原则

BPR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它注重整体流程的系统优化,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避免和消除了部门本位主义和利益分散主义。这种优化的衡量标准是要理顺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3)集成化原则

集成化原则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整合和实时共享。在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时,组织可以利用最新IT技术来实现信息完整地一次性获取、处理并共享使用,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成并行工作流程,并实时动态地对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平行整合,使整个组织分散的资源分布通过网络有机地联结起来,从而解决了原有组织中分散和集中管理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

(4)简约化原则

BPR的目的不是增加工作量,不是增加审批和审核手续,相反,是要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3.从上到下的整体联动效应

(1)组织的最高层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项对全球BPR项目的调研表明:领导者行为与BPR项目的成效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如果领导者的风格与行为与组织再造时的环境匹配度高,BPR项目的成功概率就非常高,反之亦然。

具体而言,这种匹配度应该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组织的领导如果只强调目标和完成任务是不够的。最高领导者要做大量的远景规划,提供方向正确的指导意见,要组织和合理运用组织资源,还要促进成员相互沟通,协调和解决冲突等。

第二,最高领导者需要领导一个BPR项目团队(智囊团)。这个团队由学习欲望强、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优秀员工组成。再造工作由领导者及其全体团队成员共同讨论、修正、决定,并推进实施。

(2)流程再造小组的作用也相当重要

在BPR过程中,组织需要组成再造团队(小组),人数在5—10人,由直接承担再造的不同部门的内部成员以及具体流程之外的外部成员组成,包括领导者、流程负责人、再造小组、(再造工作)指导委员会、再造总监等,共五种角色。他们负责描述、分析和诊断现有的业务流程,提出改进计划或再设计的创意,制订并细化新流程的设计或改造方案,最终,落实新方案。

(3)强调向下授权和组织扁平化

在组织中充分向下授权,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从而达到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和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在整体业务流程中的效果。比如,在微软公司的项目中,一个级别较低的PM(项目经理)可以领导一个技术级别等同于比尔•盖茨的技术专家。在此情况下,每个人追求的将不再是各级“经理”或“处长”之类的头衔,而是各种领域的“专家”。同时,BPR将对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及人事管理体制,产生极其猛烈的冲击。

(4)强调团队合作和并行工作

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使项目组长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力,这要求执行工作流的人员素质整体提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二)操作性原则

仅靠核心原则还无法保证再造的成功实现,还有一些在BPR中至关重要的操作性原则需要变革者遵循。这些操作性原则指导变革领导者在再造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战术性的失误。操作性原则包括:坚持实施首尾相接的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每个员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清楚自己在其中肩负的责任;任命业务流程负责人,由他负责考核、协调和改进业务流程;围绕业务流程将硬件设施、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培育团队文化,培养团结协作、共担责任的精神;建立业务流程管理委员会,适时检查、督导;使业务流程成为组织存在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体系通用要了解)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从而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通过顾客、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收益来达到长期成功的。其内涵主要有:

全面质量管理是对质量进行的全面管理。它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也要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产品或服务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经济性、时间性、舒适性等进行管理;不仅要对人进行管理,也要对物进行管理。全面质量是整个组织和部门管理的重心。

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过程的管理。为使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对产和服务的形成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对此以外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涉及组织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成员,他们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而,为了获得所期望的质量,必须要求组织内所有部门、成员都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创造性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大特色。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点:

一是质量第一。质量是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能替代其他的管理,如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与人们需求水平的提高,质量已成为关系到组织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质量管理也就成为组织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二是为顾客服务。质量就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和程度,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产品或服务的形成、传输和使用时,要以顾客的需求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效果的归宿。与其他管理模式不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顾客”属于广义的顾客,它不仅包括组织系统以外的对象,而且包括组织内部得到前一个单位服务的后一个单位,如公共部门内的人事、财政、办公室、研究等机构的顾客不仅包括部门外的其他人员和机构,而且包括本部门内的其他业务机构。三是预防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仅靠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检验不可能真正提高质量水平。只有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采取先进、规范的管理方式,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才

能达到目的。因而,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注意预防式管理,通过建立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是大家受益。全面质量管理的受益者包括五个方面,即顾客、业主、员工、供应者和社会。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使这些受益者受益方面达到长期成功。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着眼于通过系统优化来实现组织的长远宗旨和方向,因而它掘弃就事论事,摒弃短期行为和眼前利益。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涵义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在各组织内建立的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规定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将它们严密组织起来,以保证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质量保证体系既是组织对顾客的一种质量保证,也是取得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管理手段。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深人发展的结果。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

作为一个管理系统,质量保证体系从静态上看可以分为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四部分;从动态上看,它又可划分为开发、设计、提供和改进四个环节。将组织机构等称为“质量保证体系结构要素”(简称“结构要素”),将开发等环节称为“质量保证体系运作要素”(简称“运作要素”)。

1.结构要素

包括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四个部分。

组织结构。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应在统一机构的领导下进行。

职责。公共部门内所有人员都应承担起维护和提高工作质量的职责。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的根本要求。除此之外,有些机构和人员还承担着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责。

程序。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它一般以书面形式规定为满足顾客需要所进行的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应做什么和由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使用何种材料、设施及文件,以及如何控制和记录等。

资源。为了实施质量体系,必须具备足够和适当的资源。这里的资源又可分为两类: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2.运作要素

包括开发、设计、提供以及业绩分析和改进四个部分。

开发。是指从顾客和社会出发,识别和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完整的服务提要,说明服务的类型、规模、档次、质量要求等内容。

设计。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服务提要来解决如何进行服务的问题,任务是制定出三个规范:服务规范。服务应达到的水准和要求,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提供规范。规定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应达到的水准和要求,也就是怎样达到服务设计过程中制定的服务规范的水准和要求,依据服务规范来制定服务提供规范。服务提供规范应明确每一项服务活动怎样做才能保证服务规范的实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服务过程要程序化,服务方法要规范化。服务质量控制规范。怎样控制服务的全过程,即怎样控制服务质量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质量,特别是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为此,要根据本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来制定服务质量控制规范。

提供。这个过程是按上述三个规范要求进行服务的实施,当服务提供结束并出现了服务的结果后,再对服务结果进行供方评价和顾客评价,即服务组织自身和顾客的两个评定。服务提供过程涉及服务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过程,也是与顾客直接接触的过程,也是考察和评定服务提要、三个规范及其实践的过程。

业绩分析和改进。在服务提供过程所作出的供方评定和顾客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业绩的分析和改进,并把分析和改进的结果反馈到市场开发过程和设计过程,形成服务质量信息的闭环系统,这就是服务业绩分析和改进所应包括的内容。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最终服务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当大的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步骤和方法如下:

1.统一认识和组织落实

包括五个步骤:

高层管理者统一认识和决策。质量保证体系不仅会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而且在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公共部门也可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高层管理者,应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决策。

建立精干的工作班子。精干的工作班子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基础。它由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代表最高管理者发动、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工作班子的规模依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定,其成员要精干,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的计划要全面、明确,有一定的弹性。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在本阶段,教育培训的任务主要是加深员工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识,了解其目标和要求,掌握其步骤和方法。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2.选择要素和展开活动(大致了解)

包括三个步骤:

现状调查。遵循已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本部门服务的全过程、各个方面进行详尽调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选择运作要素。质量保证体系是由若干运作要素支撑的。公共部门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运作要素。

将要素展开为活动。质量保证体系运作要素只有具体化为各项活动才有实际价值。因而,要根据本部门质量工作规律和选择的运作要素,确定一项项具体活动,并充分发动有关人员参与、支持这些活动,以使质量工作能切实地向前推进。

3.分解职责和配置资源

包括三个步骤: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指根据公共部门现有组织机构的状况,遵循质量活动的要求,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设计。

明确和正确地分解职责。

合理配置资源。

4.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这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要注意以下工作要点:

不断组织教育培训,使各级员工掌握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注意随时掌握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加强组织协调。

严格对有关程序、方法、条件、过程、产品和服务、记录进行连续监视和验证,以纠正偏离规范的情况。

建立信息闭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并对质量体系文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组织对质量保证体系审核与评审。

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

在机关管理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因为参与机关管理活动过程的人、机构、体制、物质材料、信息材料、资金、设备工具、方法、环境等因素都对管理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人、材料、工作方法、设备工具、环境诸因素更具决定性。因此,如何对这些因素实施科学的管理就是质量管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因素是机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努力予以重视的。

(一)人的因素

人是各种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人对管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参与机关管理活动过程的人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法律意识、政策水平、文化修养、能力构成及综合运用水平、技术素养、道德品质、心理活动特点等都会直接决定管理质量的优劣。这些工作人员群体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在统一目标下实现最佳配合,同样也会使管理质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以机关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为突破口来带动机关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作好培训工作是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一条捷径。

(二)信息的因素

机关管理的许多工作都与信息有关,如文件工作、档案工作、信访工作、会议工作和政务信息工作等等,机关管理活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处理过程。因此,信息自身的,真实可靠程度、有无时效、是否有实际利用价值、是否全面系统,以及数量多寡,是否适宜做有意义的加工处理等,都会对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三)方法的因素

方法是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包括解决问题的各种程序、途径、技能、技巧等,方法是创造质量的要素之一。方法是否合理、完善、简便、有效、适用,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结果与质量。

(四)环境的因素

影响管理质量的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机关工作环境;三是微观的办公环境。前两个环境实际上是事务活动的服务对象,也是事务活动有效存在的条件,事务活动要适应其需要,为其服务并受其约束。为此,它们对事务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正是提高事务质量的措施更多的主要是针对环境因素改善的重要原因。办公环境,如办公室的微气候条件、照明、色彩、噪声、空间布局等条件对事务质量的影响也不容轻视,如果其中存在大量不利于工作人员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样会降低甚至严重降低事务质量。

第二篇: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重构财务会计流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重构财务会计流程

作者:李光凤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7期

第三篇: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综述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综述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提出,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翻新,并引发了管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本文主要就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内涵、业务流程再造的适用对象、业务流程再造方法和实施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造;BPR;综述

1.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内涵

1.1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出现于对“分工论”的批判。1900年,美国哈默(Michael Hammer)博士在《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彻底铲除》中首次提出“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再造公司: 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经典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就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

1.2 BPR的实质

BPR可以说是对企业的一种系统变革,其核心领域为业务流程,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对被专业分工和官僚体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BPR强调整体部分大于部分之和,继承了工作丰富论对分工论的批判。

因此,BPR的实质是对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分工和管理分工的整合。

1.3 BPR动因

Michael Hammer和 James Champy在1993年提出BPR的动因是“3C”,即:顾客(Customers)、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但就目前来说,“3C”仅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阐述,没有考虑企业内部环境,且竞争与变化因素具有一定重叠,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变革,“3C”已不足以解释其动因。

1.4 BPR的目的BPR的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使客户满意的任务)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业务流程再造的适用对象

哈默和钱皮提出,业务流程再造适用于以下3类企业:

①问题丛生的企业。这类企业问题丛生,除了进行再造之外,别无选择。如有的企业生产成本过高,无法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竞争,或是人不敷出,连年亏损。

②目前业绩不坏,但却潜伏着危机的企业。这类企业,就当前的财务状况来看,还算令人满意,但是前景却有“风雨欲来”之势。如新的竞争者纷纷出现、顾客的需求在变化、政府即将修改产业政策等,这一切环境因素者可在转眼之间企业辛辛苦苦创下的业绩化为乌有。这类企业应当高瞻远瞩.当机立断,及早进 1

行改造。

③正处于事业发展高峰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事业处于发展高峰,但是雄心勃勃的管理阶层并不安于现状。决心大幅度超越对手。这样企业将流程再造看成是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途径,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超越“巅峰”不断提高竞争标准,构筑竞争壁垒。

三、BPR的实施

3.1 BPR的实施阶段

BPR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战略决策、再造计划、流程诊断、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和评估成效。下面简要阐述各阶段要点。(见下图)

第一阶段:战略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的流程再造包括争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寻找发现再造的机会,评估信息技术的需要,以决定要再造的流程。

第二阶段:再造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组织成员心理有所准备,了解即将进行的改变。为让企业成员心理有所准备,负责再造的单位需与受影响的相关人员沟通,使其了解并认同改变的必要性。

第三阶段:流程问题诊断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记录原有的流程;二是分析原有流程。前者记录流程涉及的活动、资源、控制机制、作业制定、信息流动的方向等;后者着重探讨病源,以改进流程效率。

第四阶段:流程再造设计阶段

分析原有流程之后,接下来就是重新设计流程。重点如下:

1.设计新流程。新流程不仅是应用新科技,同时也要重视企业社会面的改革。

2.设计新的人事结构和组织机构。新流程可能会对原有的组织结构造成冲击,原本讲求分层负责、部门壁垒分明的传统组织结构被横向整合的新组织形态所取代。

3.设计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具有弹性和经济为主。例如以局域网取代封闭式的主机/终端模式的电脑系统。

4.推断新流程模型。此过程颇像发表新的信息系统原型。

第五阶段:流程再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发展及建构新信息系统以有效完成新流程的目标;二是重建人事与组织,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顺利推展新的组织架构。

第六阶段:评估成效/不断改进阶段

评估得失与效率亦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因为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评估项目包括新流程的表现、信息系统表现及生产率等。总结评估再造的结果,并使之融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之中。

3.2 BPR实施方式

BPR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观点: 渐进式实施、激进式实施。

Michael Hamber和 James Champy提倡的就是激进式的再造。激进式变革的主要好处是变革可以迅速完成,不利之处主要是增加了项目风险。

渐进式变革的主要好处在于失败的整体风险减少了,不利之处主要在于要

耗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来实施企业的BPR,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企业规模(如对于大、中型企业可以采用渐进式,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激进式)、BPR所涉及的范围、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层的决心、员工的素质等。

BPR的实施办法

(1)正确领导:实施BPR最重要的、放在首位的原则是有效的领导。

(2)目标驱动:要求企业的活动应围绕效益而非任务。这条原则有助于确认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是否以实现目标的方式进行。

(3)过程驱动:这一原则要求那些使用过程输出的人来进行过程操作,参与到过程中;另一方面,此原则表明应授权给过程操作者,并令其负责过程输出。

(4)以价值为中心:这条原则要求在BPR的实施中要确认非增值活动并加以剔除,这还保证了企业的活动以保持顾客满意度为重点,因为价值是以顾客认可的收益为标准的。

(5)对顾客需求的响应:BPR的一切活动完全是为了提高顾客和用户的满意度。这种响应不仅要包括努力满足顾客明确阐明的需求,还要包括只是期望的那些要求。

(6)并行性: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组织和经营过程内的活动应尽量并行执行。

(7)范例变换: 这一原则表明重构不能局限于原有思想,应鼓励“畅想”与创新。

(8)非冗余:要求尽量在信息产生的源头获取原始和真实信息,同时保持信息的一致性。

(9)模块化:这一原则要求进行决策的代理必须分布在过程执行的地方,它的直接含义是将控制包含进经营过程中,建立对过程的控制。

(10)虚拟资源:应将地理上分散的资源和代理商进行集中管理。它不仅保证了对组织内财产的最优化使用,并可共享企业知识,达到全局最优运作。

(11)管理信息和知识财富:首先要认识信息和知识是在提高竞争能力中与人力、设备、物料同样甚至更重要的资源;然后,在进行BPR实现敏捷企业的集成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5:小结

业务流程再造其实质就是对传统的分工论进行重新审视. 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重新整合起来,实行流程管理。分工过细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组织效率降低,违背了组织工的初衷,分工所带来的效益是零或为负,BPR应运而生。而在实施过程BPR中注重与其他管理理论的融合,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SCM)、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制(JIT)等。

第四篇:《行政理论学》参考答案

行政理论学作业题

作业一:

一、单选1C2C3C4C5D6C7B8A9B10C11B12D13A14B15C

二、多选1ABE2ACD3ABC4BCD5ABCDE

三、填空

1、行政学、理论学

2、民主与公正、当好社会的公仆

3、勤政、防止国家和国家机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方向的、强度的5、输送新知识、传递新信息

四、简答

答:理论是在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中生成的一种原生性的,具有自然特征的社会关系;它没有公共伦理、私人伦理之分;它既包含了人们之间因关系的亲疏所表现出来的清晰浓重与淡化与模糊,也包含了人们的行为应合乎的条理,有秩序和符合情理之意。

道理与伦理不同,这是对“人伦之理”的反映,是以种原则和规范的形式出现的行为准则。道德反映着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形成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有公、私之分。

2、P21-233、P26-274、P645、P77-80

五、论述

1、P21-232、P50-553、P84-87

作业二:

一、单选1C2B3D4B5C6D7D8A9B10C11D12B13A14C15C

二、多选

1、BCE2AB3ABCDE4ABDE5ABCD

三、填空

1、行政良心,行政良知

2、行政人员个人,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

3、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经济和社会协调

4、效率,公正

5、行政条例、规章,伦理道德禁令

四、简答

1、P92-932、P94-953、P1314、P1355、P155

五、论述

1、要点:(1)两者的概念P90,P92

(2)两者的关系 P102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反过来,行政良心又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3)如何发挥作用a)当我们做任何事情与涉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所发生冲突时,都应选择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行为; b)我们在从政中,做出决策时,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P98;c)我们在施政过程中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社会主意道德;d)我们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行政效能,以促进行政行为的改善和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

2、从四方面答

(1)P137(2)P139(3)P140(4)只有把制度建设好了,才能增强人民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是终极价值;只有„„才能让从政者在施政中做到公正,遵守好公正原则;只有„„才能遵循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

3、P163-165

作业三:

一、单选1C2A3A4B5C6A7D8C9D10C11C12D13D14C15C

二、多选题1ABCD2ABD3ABCDE4AB5ABC

三、填空

1、社会价值,自我意识

2、导向与示范作用,惠及社会

3、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4、欲望和行为,理性

5、道德要求,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四、1、P184-1882、P190-1913、P1984、P205-2065、P228

五、1、P179-1812、P222-2233、P235-238

作业四:

一、单选1C2D3A4B5C6D7D8C9B10A11B12C13A14C15C

二、多选1ABCDE2CE3ABCDE4ABCDE5ABCE

三、1、内隐性,稳定性

2、信任关系,当务之急

3、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4、社会舆论,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5、指导,规范

四、1、P2602、P2703、P2794、P306-3085、P315-318

五、1、P259-2652、P2953、P312-314

第五篇:行政组织理论

简述1993年美国《戈尔报告》中简化政府采购方式的建议内容。30.简述当代国外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新理论与方法。31.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32.简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划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34.试述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简单题

1.柏拉图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2)主张“无学识者不能治国”。(3)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4)晚年提出依法行政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哪些主要观点?

答:(1)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区别、(2)提出了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3)初步阐述了行政组织职能的思想。

(4)提出行政人员的任用应遵循适用、专任、德才兼备的原则。(5)提出了要建立行政监督机构的思想。(6)崇尚法治,主张以法治国。

3.官房学派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主张建立统一的、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及方法。(2)主张选用优秀的人才来担任国家官职。

(3)主张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应将管辖的事务分为若干部门来管理并提倡简化礼仪和行政手续。

(4)主张加强国家及政府的权力,强调人民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服从。

4.密尔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衡量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2)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3)提出行政组织应合理分工,行政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4)认为政府工作具专业技术性,应选用专业性人才来担任。5.威尔逊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要求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任务、范围。(2)倡导改进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方法。(3)强调行政组织应成为公众信赖的机关。6.独立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渊源是什么?

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7.西蒙的组织设计论要点是什么?

答:(1)组织结构的设计首先要从建立组织目标体系入手,这既是规定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又是影响组织决策环境的重要因素。

(2)分工。西蒙强调的组织分工不是指业务内容的分工,而是将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使其有充分的决策权,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决策。

(3)组织的工作重心。西蒙认为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丰富”的环境,然而由于组织成员的能力有限,组织必须把自己的有限能力花在重要决策即工作重心任务上。

(4)组织的权力配置。西蒙认为从组织的决策角度看,集权和分权各有利弊,因此他强调要适当分权和集权而不应绝对分权和集权,因为组织活动是集体活动,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但若过分集权,又会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决策问题,还会造成下级人员无所作为和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

8.柏森斯认为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应具备的特质及其体现是什么?

答: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形态维持。这四个方面的特质主要通过组织的三个层级来体现:

(1)决策层级。该层次负责决策和组织方向。如企业的董事会、政府机关的首长等,都处于组织的前锋地位,和客观的社会环境直接发生关系。故这一层次的工作应是完全开放式的。

(2)管理层级。该层次主要任务在于协调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工作活动,同时也负责维持组织与外在社会团体的接触,故又称为协调层级。由于管理层级的主要职责是解决组织的内外协调问题,故这一层及的工作性质应是半开放、半封闭状态的。

(3)技术层级。该层次是组织目标的直接完成者,又称操作层级。处在这一层级的人们一般不与社会环境直接发生关系,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组织具体工作目标的达成。故这一层级的工作性质呈封闭状态。柏森斯认为,这三个层级各有“界线”标志,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决策层级负责决策,管理层级负责协调,技术层级具体执行。各层级职责清楚,授权分明,各司其责,不得互相干涉,既不能越权侵上,也不能越俎代庖。

9.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作为一个整天一般由哪五个部分构成? 答:任何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一般都由下列五个分系统构成:

(1)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指组织的目标与存在的社会价值。

(2)技术分系统。指组织为达成目标所需运用的各种技术与知识。不同目标的组织,其所需用的技术与知识当然亦有不同。

(3)社会心理分系统。它由相互作用的个人与群体组成,包括个人的行为与动机、人们的地位和作用的相互关系、团体与团体间的交互行为等。(4)结构分系统。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信息沟通和工作流程有关,它是通过组织图、职位与工作说明规划和程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5)管理分系统。负责协调各分系统,其主要作用的计划、沟通与协调、管制等,以使组织的任务能顺利完成、组织的目标能顺利达成。

10.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涉及行政组织思想有哪些?

答:(1)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工人的作业职能加以分离,各负其责,同时又强调管理者与工人要合作。

(2)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3)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4)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1.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占有一个明确说明了具体职权的职位。

(2)组织内成员的报酬、晋级和提薪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能力与表现。(3)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严格的隶属关系。(4)行政组织的专门化。

(5)组织靠规章与制度加以管理。

(6)组织机关的管理,以书面文件“档案”为基础。12.西方传统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的不足表现在哪里? 答:(1)他们只研究了组织的静态结构,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面的研究。(2)他们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需求的研究。

(3)他们只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型的系统来研究,而未讨论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13.梅奥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提出来“社会人”理论

(2)指出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3)指出领导者应注意职工满足度。

14.巴纳德对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2)提出了组织三要素理论。(3)提出了权威来自接受思想。(4)提出了组织平衡思想。(5)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

15新 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公共行政组织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是什么? 答:(1)分配过程,即公共行政在必须关注分配问题。

(2)整合过程,即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

(3)边际交换过程,即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4)社会情感过程,即对组织成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过程。论述题

1.法约尔一般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1)法约尔明确指出,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他认为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没有组织,刮泥就不会存在,而离开了管理,组织也就无法形成并得到维持。

(2)其次,法约尔认为,任何切实有用的管理论不仅能应用于工商业,而且也同样能应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

(3)法约尔探讨了组织的层级结构。他主张在组织保持比较小的管理幅度。越往上,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越少,一般不要超过6人。

(4)法约尔提出了组织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只会、协调、控制。在这里他将组织列为组织管理的第二要素,是将组织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即管理的一个环节来看的。

(5)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即精密分工;权责一致;纪律;秩序;平等;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应该说这14条,既是管理的原则,又是组织的原则。法约尔较之泰罗,其组织理论有很大的进步。

2.试述中国行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现象说明帕金森定律。答:英国行政学理论家帕金森的小品文集《帕金森定律》(又译为《官场病》),是一本剖析官场痼疾的书。虽然他是就英国的行政现象而言的,但作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帕金森定律”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他所概括的官场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职工人数与工作量毫不相干,不管工作量如何变化,职工人数总是成倍地增加。这是因为行政主管喜欢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新增加的部属彼此间又会制造出许多工作来做。因此,不管工作量如何变化,“行政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

(2)现代政府机构如委员会之类的在形成日益膨胀。在委员会内部必然出现非正式的核心委员会,过一段时间,这个核心组织又会扩张起来。如此周而复始,机构就越来越庞杂,人员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

(3)组织内低效、无能根源于自发的嫉妒病。机关成立的年代愈长。人员的素质就愈低劣。因为行政主管大都不喜欢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以免树立未来的职位竞争对手。二流水平的领导只能领导三流水平的下级,三流水平的领导又会找来四流水平的下级。这样,用不了多久,整个组织就面临垮台的境地。

(4)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当一个机关趋于腐败时,其建筑和办公用品才达到华丽壮观的顶点。所以华丽的建筑可作为推测机关正趋腐败的证据。程代码:0031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2.管理幅度与领导者的水平、能力成()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矛盾关系

D.同等关系

3.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

A.组织结构模式

B.权力分配关系

C.职位设置

D.管理幅度与层次

4.作为地方自治团体,法国大区行政机关的首脑是()

A.大区行政长官

B.大区秘书长

C.大区特派员

D.大区议会主席

5.英国建立“部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

A.基层人员参与绩效测评

B.减轻部长管理工作负担

C.基层人员参加部长决策

D.加强部长对本部工作的控制

6.地方行政组织对其辖区内的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体制称为()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D.分离制

7.中国行政组织职能转变的关键是()

A.党政分开

B.政企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群分开

8.行政组织中绝大多数部门的设置依据是()

A.业务性质

B.管理程序

C.管辖地区

D.成立时间

9.1992年,奥期本和盖布勒提出了()

A.中央集权理论

B.法理性权威理论

C.企业家政府理论

D.权变组织理论

10.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内设司级机构的撤消须报请批准的机关是()

A.国家人事部

B.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C.国务院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1.古雅典负责行政事务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执政官

12.下列行政组织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

A.消费者协会

B.区政府

C.街道办事处

D.居民委员会

13.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精简机构

B.精简人员

C.转变职能

D.放松规制

14.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物质要素是()

A.经费

B.目标

C.人

D.人际关系

15.在划清中央与地方财政权限方面,目前我国实行的主要制度是()

A.财政包干制

B.分税制

C.统收统支制

D.统收分支制

16.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A.泰勒

B.威尔逊

C.密尔

D.韦伯

17.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技术手段

D.法律手段

18.美国市政府组织形式中,最古老、最通用的是()

A.市长-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委员会制

D.大都会区制

19.从静态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和细胞是()

A.权责关系

B.职能

C.目标

D.职位

20.行政组织最明显的外观表现是()

A.组织意识

B.组织环境

C.组织过程

D.组织结构

21.在行政活动中作出决定、制定规划、发布命令的机关是()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信息机关

D.监察机关

22.特别重视研究行政组织中人的因素的是()

A.传统行政学

B.行为科学

C.官僚制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23.最明显地影响行政组织的宗教环境是()

A.政教合一

B.政教分离

C.宗教自由

D.宗教独立

24.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25.隋唐时期,掌管科举考试的政府机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26.行政组织改革的本质是重新调整()

A.利益

B.职能

C.结构

D.人员

27.集中体现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图》

B.《君主论》

C.《政治学》

D.《代议制政府》

28.环境保护属于各国政府的()

A.社会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9.行政管理的行为主体是()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群团组织

30.官房学派产生于中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影响一国行政组织的民族环境因素有()

A.民族人口与分布

B.民族语言

C.民族经济

D.民族文化与传统

E.民族矛盾与斗争

32.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有()

A.职能变革

B.结构变革

C.环境变革

D.权力关系变革

E.理论变革

33.我国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A.郡

B.州

C.路

D.县

E.省

34.行政组织内部的群团,根据其功能发挥情况可以分为()

A.有效群团

B.正式群团

C.无效群团

D.非正式集团

E.中性群团

35.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必须有利于()

A.人民的团结

B.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固

C.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

D.行政组织形式的整齐划一

E.行政组织结构的固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小题,每小题6分,4分)

36.简述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及其特点。

37.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组织的功能。

38.简述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39.简述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小题,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2分)

40.试述如何在行政组织内部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41.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2.材料1: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基地建设管理手册厚400页,军队用房管理手册厚800页,军队文职人员管理手册更是厚达8,800页,其规章制度的繁琐程度无与伦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譬如一个价值100美元的蒸汽阀门,一旦漏汽,一周损失蒸汽价值50美元。因此,应该马上加以更换。但是,管理手册规定对于价值100美元以上的采购项目,一定要买最经济合算的。所以,国防部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进行测算、招标和更换阀门。这样,也许等一年可以买到便宜2美元的阀门,但这段时间里损失的蒸汽价值超过2000美元。

材料2:

1990年,为了节约财政支出,美国菲利克斯市政府决定对城市垃圾收集进行公开招标承包。该市市政局与三家私营清洁公司参加竞标,但遭到失败。这迫使市政局对自身管理和经营方式进行反思,谋求变革。该局在内部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的下属机构合并为5家服务中心。局与服务中心之间签订合同,要求各中心达到一定的利润指标,而将人、财、物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中心。服务中心则必须象私营公司一样,面向市场和客户,争取政府和私人的清洁合同。在这一新的管理体制下,各中心纷纷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和生产率委员会,制定了成本核算方法,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员工报酬与效益挂钩,通过一系列动作,市政局的成本逐渐下降,在竞争中开始脱颖而出。到1995年,它夺回了全市五个区的清洁合同。而在此期间,菲利克斯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平均每年下降了4.5%.问题:(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的哪一类方法?其各自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比较并评述这两种管理方法。(6分)

(3)它们对中国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改革有何启迪?(3分)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0分)

1.B 2.A 3.B 4.D 5.D 6.B 7.B 8.A 9.C 10.C

11.B 12.C 13.D 14.C 15.B 16.D 17.D 18.A 19.D 20.D

21.A 22.B 23.A 24.C 25.C 26.A 27.C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C D E 32.A B D 33.B C D 34.A C 35.A B C

三、简答题(本大题小题,每小题6分,4分)

36.(1)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是反映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工,即以层级制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如管理全国社会事务的中央行政组织与管理局部地区的地方行政组织。

(2)特点:层级越高,管辖地域范围愈广,组织数量愈少。如各国最高行政组织即中央行政机关。层级越低,管辖地域愈窄,组织数量越多。如我国基层的乡政府,数以万计。

37.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但市场也有失灵之处,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加以弥补。具体内容有:

(1)调控宏观经济

(2)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3)限制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4)提供公共产品

(5)保障公证的收入分配

38.(1)中央集权,皇帝专权

(2)组织演变前后因袭、循序渐进

(3)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

(4)强烈的宗法色彩

39.雷格斯是美国行政学家,他于1957年发表《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1961年发表《行政生态学》,系统表达了自己的组织理论。

(1)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即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组织,衍射型-发达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

(2)重点分析了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组织,指出其三种特征,即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3)考察了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外部生态环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制约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小题,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2分)

40.行政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行政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发挥,影响着组织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平等民主。平等是指行政组织成员人格平等、机会均等、在制度面前平等。民主是指组织成员都享有管理权利和义务。

(2)利益共享。就是让组织成员共同分享行政组织所获得的荣誉和利益。

(3)意见沟通。是指要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思想、观点和情报信息交换。

(4)激励强化。激励是激发、鼓励人的思想动机,强化是运用奖惩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向。

41.(1)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关系看,可将行政组织体制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就是对三种体制的正确运用。

(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社会的需要(主要是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国家结构形式。

(3)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其行政组织体制基本上采取集权制的形式,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完全的指挥、监督权力,地方政府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自主权较少。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要求政府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维持市场秩序和实施各种保障的职能,这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关系的基本内容。

(5)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保护环境。

(6)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适度集权和地方政府适度分权,中央与地方主要根据事权的性质合理划分权限,凡宏观经济及全国性事务归中央政府管理,凡地方性事务归地方政府管理。要维持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42.(1)材料1描述的是规制型管理,材料2描述的是市场化管理。

规制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管理规范化。

市场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化;行政组织内部人事制度的市场化;行政组织自我服务功能的市场化。

(2)规制型管理方法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它追求理性和效率,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消除偶然性,使行政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但是,规制型管理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官僚体制,导致中央集权、层次繁多、行动迟缓的弊端。在新兴的信息社会,人的个性与要求更加复杂多样,事物变化幅度和速度增加,规制型管理已经不能有效地运转,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方法。

市场化管理是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它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行政组织的管理之中,创造一种竞争性环境,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提高效率。作为对规制型管理的改良,市场化管理方法被各国行政改革实践所借鉴,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于其具体管理方法,各国尚处于探索和改进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模式。

(3)中国行政组织改革处于从规制型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过渡过程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法制,完善组织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排除行政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规制过度的倾向,预防过多的规章制度对政府公务员主动精神的压制。

下载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务行政考试第二章流程再造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论学习材料doc - 素质教育与考试

    素质教育与考试 一、必不可少的考试 考试是伴随着人类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建立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

    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考试材料

    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考试材料 一、 简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社区教育构建的策略。P319—322 社区教育的模式有哪些?P316—318 简述社区服务的原则。P103......

    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推荐阅读)

    二、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与行政在政府机构之间的功能分工是相对的 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

    行政组织理论整理5篇范文

    1.1 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强调(“以法为本” ) 1.3 外国奴隶制时期最典型的具有行政组织的国家不包括(古巴比伦 ) 1.5 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企业家政府应具备一些典型特征,不包括......

    乒乓球考试理论

    乒乓球专项班理论考试讲稿 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1、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前身是网球。 2、乒乓球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76厘米,网高1......

    理论考试单选题

    理论考试单选题 1. 以下哪条不属于健康标准? 答案;C A;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精神健康 D;以上都是 2. 闭和性肌肉、韧带撕裂触及损伤处时有()。 答案; A;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B;表面凸......

    网球理论考试(本站推荐)

    1. 运动员在右区发球,虽然脚踩中点的假定延长线上,但在他挥拍击球时却提脚进入规定的区域,裁判应判(A) 重发球(B) 脚误 (C) 合法发球 (D) 重赛答案: B2. 发球时,为发球失误。(A)......

    理论考试通讯稿[本站推荐]

    车用气事业部运营工业务技能大比武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落实“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选拔原则,促进培养后备技术梯队人才,给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的挖......